租金价格对可持续公租房建设的影响探究

时间:2019-05-15 10:0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租金价格对可持续公租房建设的影响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租金价格对可持续公租房建设的影响探究》。

第一篇:租金价格对可持续公租房建设的影响探究

租金价格对可持续公租房建设的影响探究

作者简介:赵成(1992.05-),男,汉,四川,研究生,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摘要:公共租赁房作为我国住房建设和社会扶持保障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合理可持续性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公租房的可持续性建设为背景,通过分析公租房的租金定价模式,探究公租房的租金价格对公租房可持续建设、发展的影响及关系。

关键词:公租房;可持续建设;租金价格

一、引言

公共租赁房是对住房困难人群的过渡性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不属于低收入人群但住房困难的人员,提供住房帮助。公租房作为一种过渡性、保障性、公共福利性建设项目,其建设的可持续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公租房这一特殊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公租房的租金价格作为政府和低收入家庭密切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租房建设的合理性,实用性,福利性,也将会影响政府的区域投资和下一个公租房建设项目的开发,租金价格将会影响公租房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正常运行。

二、公租房可持续性建设

公共租赁房的可持续性建设包含了资金的投入建设,租房的运营维护,投资的回收利用,政府退出公租房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在前期的建设阶段中,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或者向社会进行融资;在中期的运营阶段,政府不仅需要考虑的建设项目运营和资金回收,还需要考虑项目的维护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由于公租房是一种社会福利性、保障性住房,因为这两个方面也导致了公租房的资金回收与后期运营难度增加,使得投资回收期增长。因此,如何平衡资金投入与租金收益的关系,如何协调保障功能与市场运营关系[1],这将是公租房可持续性建设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同时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当社会的两极分化有了很大的改观,低收入家庭也不断减少的时候,政府应考虑退出公租房的建设机制。此时,政府如何合理、有序地退出公租房建设机制,使公租房私有化或者其他,也将是公租房可持续性建设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公租房现有的定价模式

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是一个多元性目标决策系统,既要考虑投资者的盈利性,又要照顾居民的承受能力和政府财政补贴能力;既要体现公租房的社会公益性,又要使投资者回收成本和获得收益[2]。从国际国内的公租房定价方案分析。公租房现有的基本定价模式可以简述为以下三种,其优缺点如下:

(1)市场法。通过引入有效的市场样本数据,对比同等条件或相似条件下的租房价格,按照一定的比例下浮定价,其本质表现为市场租金的百分比。这种定价方法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也与住房建设项目周边的住房租赁市场建立了一定关系。但没有考虑每个家庭的特殊性,容易造成社会不公现象。

(2)成本法。成本法主要是根据公共租赁住房在建设过程的造价成本以及在运营维护过程中的附加本来确定租金的方法。这种定价模式考虑到了公租房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3]。但是无法通过价格来调整市场供需关系,无法体现出公租房的市场价值,也容易造成租金定价过高,公租房出租率过低,达不到社会保障性的目的。

(3)收入法。收入法以租房对象的收入水平为基础,按租房对象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租金[4]。收入法综合考虑了低收入群体的支出情况,充分体现了公租房的社会福利性和保障性,有助于实现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目标,但政府的额外支出费用会大大增加,也会因家庭的收入变化而难以控制租金价格,导致实际操作性复杂。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对比看出,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将会对公租房租金价格带来不同的影响,也将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公租房的建设和运营。因此在选用公租房租金定价模式时,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不同定价模式的优劣点,采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综合的定价模式,对租金价格进行合理定价。

四、租金定价对公租房可持续性建设的影响

公租房的租金定价关系到政府的财政负担[5]。如果公租房的租金定价过高,与市场租金价格相差较小,将会导致公租房的出租率较低,既达不到公共保障性的作用,也将会使资金回收变得更加困难,导致公租房的下一步建设更加缓慢,达不到可持续建设性。同时,如果公租房的租金定价过低,申请公租房的人员过多,不仅将会影响正常的市场住房建设,影响经济的建设,同时也将会延伸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有人弄虚作假申请公租房等,最终也将会导致资金的回收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也达不到社会保障性的目的,影响下一步建设的正常进行。结合图1的全生命周期建设模型,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在建设期投入的大量资金转化为沉淀资本之后,在公租房的运营维护期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进行管理和维护,如果资金回收困难,这将会导致建设项目无法正常运行[1]。而租金定价则是主要影响中期运营维护的一个关键因素。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租金定价不仅仅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资金回收期,也会影响项目的后期拆除,同时也将影响下一个项目的建设。这一系列的关系都表明,租金定价将会影响公租房的可持续性建设。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项目的资金回收不能按期完成,政府想要如期退出公租房建设机制,也将会推迟,这将影响政府合理、有效地退出公租房建设机制,这也将对公租房的可持续性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综合上述的分析,公租房的租金定价将会直接影响着公租房建设的可持续性。

图1

五、小结

由于我国公租房建设的快速发展,公租房建设的可持续性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个省份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省份或者国家的公租房定价模式,这将会导致租金价格的不合理,从而将会影响公租房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影响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因此,每个地区的政府不仅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更应根据各个省市、区县的具体情况,探究出符合各个区域实际情况的公租房租金定价方式;同时我国或者各个省市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的层面的保证租金价格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实现公租房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性。政府更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实行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建立有序的公租房建设退出机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公租房建设的可持续性。(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娟锋,褚露红,张斌斌.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公共租赁房租金定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14(7):62―65

[2]王先柱,刘洪玉.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模式探析[J].中国房地产,2011,11:44―46

[3]胡晶晶.论中国的公共住房租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2―27

[4]颜丽娟,颜丽君.中国经贸导刊[J].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机制探析――以北京市为例,2013(17):51―53

[5]倪娜,易成栋.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方法比较研究及其借鉴[J].中国房地产,2011,12:66―73

第二篇:增发新股对可持续增长率影响

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保持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进而使股东财富及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对此不仅要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且更要关注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增长潜力。但盈利增长的最大化并不能保证其增长的可持续性。增发新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其盈利能力的短期增长,但盈利能力的短期快速增长未必可以保障上市公司长期持续增长能力,从而会导致盈利能力的短期增长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可能遭受财务失败的命运。所以我们必须从一个长期的过程来看待增发新股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力的影响 ,而不是仅仅着眼于短期的行为。

(1)处于创业期的公司

初创阶段行业的创立投资、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一般都比较高 ,而产品市场需求相对狭小,销售成本较高,收益低,因此这些创业公司财务上一般没有盈利,反而普遍亏损。这个时期公司发行新股是非常有利的 ,利用股本筹资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扩大公司的发展规模,避免了采用债务筹资方式产生的到期时企业因为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的恶化而不能还本息的风险。

(2)处于成长期的公司

在初创阶段后期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新企业便逐步由高风险低收益的初创期转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期。增发新股后公司可以从两个方面继续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增长率。第一是尽量选择一些能产生较高的内部报酬率的投资项目。第二就是加大负债的力度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这样也能产生一个比较高的可持续增长率,但是同时也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

(3)处于成熟期的公司

在成长阶段的后期 ,由于市场需求基本饱和,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减慢,迅速赚取利润的机会减少,企业开始进入成熟期。

(4)处于衰退期的公司

这一时期出现在较长的稳定阶段后。由于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的出现 ,原来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渐减少,产品的销售量也开始下降,某些厂商开始向其他利润增长更大的更有利可图的行业转移资金。至此,企业便进入了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当正常利润无法维持或现有投资折旧完毕后,整个企业便逐渐解体了。

第三篇:廉租房公租房建成后对房价的影响

廉租房公租房建成后对房价的影响

本文档由 杯子客www.xiexiebang.com 上传分享只作学习交流,版权归著作公司所有,谢谢

一、廉租房公租房现状

中国的房地产好像是政府的一个不太听话的孩子,在中国政府一系列的严厉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房价高涨。电视剧《蜗居》的火爆热映也反映出了人民最真也最直接的心声。更危险的是房地产过热给中国宏观经累积了巨大的泡沫风险。出现这种现状,我们地区各级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其中极为重要的手段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体制不健全,建设跟不上步伐,从而导致反向调控作用力大打折扣。

国家一直重视廉租房公租房的建设,地方政府也推行了相关政策,但是事实却是在全国291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其中还有70个尚未实施廉租住房制度,而实行廉租房政策的地市中廉租房所占的比重相对于人群比重相差极大,这说明尽管国家的政策很好,但实施的力度,覆盖面明显不够。与发达国家哪怕是我们的香港对比,差得太远。中国地多人跟多,平均起来,人均居住面积连世界平均水平都没达到。这是联合国提出的住房目标: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其中“享有”并非“拥有”,但是在中国,连有合适的租房这一要求也远未达到。从我们中国的现状来看,一方面是少数有钱人、投资客炒房者大肆哄抬房价;另一方面是多数的中产阶级不断的成为房奴,而低收入者更加只有望房兴叹的份。公租房廉租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不足使民众的住房承受能力极其脆弱。

二、两个重要原因

国家对公租房廉价房的重视已经不止十年了,但现在房价仍然还是一个劲的涨,无数的专家学者不知已经讨论了多少次。如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后,城市人口剧增,住房刚性需求加大导致市场刚性需要太大等,不一而足。但笔者一直认为在众多客观主观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住房保障制度缺位,亟待健全。制度的缺失不健全导致其他原因有空可钻,比如筹措资金不到位,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对开发商的补贴不够不到位,开发商无利可图缺乏开发兴趣,金融、财政和税收上的系统配套支持政策严重不足。政府对政策监管不力,缺位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全部连带出来。

其次,各地级政府执行不力。中央政府对个地级政府的建设监控不足,任其发展。许多城市注重自己经济建设,注重GDP数据的好看。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不仅会使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而且还要费尽心思筹集资金建设这不够“形象”与“政绩”的工程,显然的会让地方政府唯恐避之不及,多数地方政府都是敷衍了事,不把国计民生放在心上。这样只能导致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被推向了房地产市场而非住房保障性工程,所以说地方政府对房价水涨船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健全保障制度,确保制度贯彻实施,先满足中底层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加快建设与加强管理双管齐下,只有如此房价方能回归理性。

三、公租房廉租房对房价作用

显然,公租房和廉租房对房价是抑制作用,至于抑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一系列综合性的因素。我以下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下:

1、市场供需关系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大变迁的时代,农村人口像潮水一样涌进城市,城市化进程也在日益加快。但问题也伴随着日益增多,特别是住房问题,人口的剧增导致住房需求的剧增,刚性需求的剧增极大的促使了房价的高涨。

但根据市场原理,对于普通商品,要想降低商品价格无非是两个方面:增加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公共租赁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而廉租房是政府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低收入职工出租,包括一些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体。此两者在两方面都能起到增加供应和减少需求的作用。据估计,廉租房的供给每增加5%,就会迫使房价下降3%-4%。现在的市场是商品房市场一头独大,政府一个劲的卖地,开发商一个劲地圈地囤地,全国工地一片火热,商品房市场火热,而另一头保障性住房供给却是小的可怜,每年包括中央政府和地级政府对其的投资金额相对于普通商品房市场几乎可以忽略,廉价房公租房的建设进度严重滞后,这种状况下如果政府不加强管理,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国家廉租房的发展阶段

先看看政府的措施和效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08年表示,今后三年内要新增200万套廉租房并完成100多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总投资将达到9000亿元。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就提出继续扩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可以说,保障性住房数量的增加,按理说房价应该有很大的缓解,至少不会猛涨,然而事实房价是怎样发展的呢?答案是大部分城市房价仍然在涨。

我认为是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政府虽然投了这么多钱,但用在的地方却主要是林业、农垦和矿区等底层收入者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并没有出现政府的廉价房与商品房争夺客源的局面,因而基本不影响城市房价。那么政府做错了吗?当然没错,只是当前中国的住房问题很多很复杂,不能一蹴而就。08年政府到现在用于廉租房和公租房等的钱没有影响房价是因为解决的问题是社会底层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水平,属于不解决就极有可能出乱子的问题。所以只有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之上政府再大力投资建设公租房和廉租房,才能缓解商品房的刚性需求,才能正真抑制的房价。

公租房廉租房制度的健全当然是建立在政府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政府执行能力之上。目前中国距离这样目标有很大的距离,要想真正抑制房价,让平头百姓受益,政府还要不断的加大努力。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居民的各种福利待遇都远远优于现在的中国,也就不存在要解决最底层收入者的生活问题。他们早过了第一阶段,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廉租房公租房所占的比例远高于中国,日本有超过220万套公共廉租房,占全部住宅的4.7%,而法国甚至达到了1/4,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而增加廉租房比重。

总而言之,第一阶段,廉租房公租房必须解决底层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这一阶段主要是国家中央政府投资解决。这一阶段的投资只是解决了小部分底层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当然不能抑制房价的上涨,这也就解释了08年到10年不抑制房价上涨的原因。第二阶段才是为城市中低收入者创造安定且令其能接受的居住环境,建设公租房廉价房与商品房争夺客源的局面,从而抑制房价。这不仅需要国家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各地级人民政府通力执行,也需要各开发商等社会团体的努力合作。

四、展望及总结

中国政府对房地产的管制缺的不是政策与制度,而是执行力与时间。首先解决城市最底层人民的住房问题,而后大步迈向第二阶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地方政府、开发商、社会组织等各类机构拓宽筹资渠道,切实采取措施,扩大社会参与,积极拓宽廉租房的房屋来源。抑制日益高涨的房价,真正的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使房地产走向正规健康的道路。本文档由 杯子客www.xiexiebang.com 上传分享只作学习交流,版权归著作公司所有,谢谢

第四篇:地铁建设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地铁建设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分析的研究现状

学号:201640100125姓名:周信文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铁建设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分析的研究概况,阐述地铁影响房价的存在性、范围程度和时空效应,并对地铁与房价影响的分析方法进行讨论。关键词:地铁;住房价格;空间分布;

1.课题背景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2号线正式通车,中国开始进入地铁时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天津、上海和广州相继于1984年、1995年和1997年开通了地铁,长春、大连、武汉和深圳也分别于2002年、2003年、2004年开通了地铁。截止2014年底,被发改委批准营运、建设、筹划地铁的中国城市已达40个。其中,已开通地铁的城市22个,营运里程2601公里。

另一方面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房价不断上涨,特别是2004年之后,房价增速加快。图1显示,住宅平均售价与城市年末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增长趋势一致[1]。因此,“地铁热”是否显著提高了房价? 进一步地,地铁开通如何影响房价? 实际上,地铁建设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改变城市结构,而且影响房价。现有研究表明,地铁能够资本化为房价,提高地铁周边房价。

2.研究现状

目前,研究学者对地铁与周边房价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地铁影响房价效应的存在性研究;轨道交通影响房价的范围和程度研究;地铁站对房屋价格影响的时空效应等。2.1影响效应存在的原因

地铁的建设促进了沿线经济繁荣、提高了城市运作效率、提升了住宅的交通可达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从而造成了住宅的稀缺性,导致住宅价格的提升。

地铁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机制框架

[2]2.2影响范围和程度

王霞等(2004)以北京市轻轨13号线为例,以2001年至2004年轻轨站点周围4km范围内新建商品住宅小区均价和住宅出让地价作为数据源,分析了各个环路区间内13号线站点周围每间隔1km平均房价和平均地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轻轨站点在城市中心区对房价的影响较小,越远离城区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越大在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区对地价的影响一直集中在1km范围内[3]。

胡晓霞(2008)选择特征价格模型方法分析了新建地铁项目对周边住宅价格的空间、时间增值效应,估算出地铁对沿线住宅的平均增值和总体增值效果。得出杭州地铁一期工程规划前后,周边住宅价格平均上涨140%,终点站上涨200%-300%,由于地铁的规划建设引起的涨幅达到100%楼盘每靠近地铁站1m,平均每建筑平方米增值0.0016%,价值0.19305元/㎡。杭州地铁一期工程对2km范围内平均每个楼盘增值3534万元,而对所有个样本楼盘的总增值约为14.1亿元[4]。

杨中良(2013)利用交通成本模型,构建了西安地铁与住宅价格关系模型,选取西安地铁周边楼盘数据为样本,计算出住宅价格受地铁影响的部分,分析出西安地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半径为1500 米,而且影响效果伴随着距离的增加先加强后减弱,在800米时达到最大[5]。

王洪卫等(2015)基于特征价格模型(Hedonic)构建半对数方程,量化了城郊轨道交通对市区和郊区房价影响的差异性,并借助GIS手段量化了市区和郊区轨道交通建设对房价的不同影响。得出城郊轨道交通线路对郊区房价的影响幅度明显大于对市区房价的影响幅度,可进行多条线路换乘的站点,其对周边房价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非换乘站点[6]。

2.3影响的时空效应

帅燕(2015)选定Hedonic模型(特征价格模型),通过STATA软件,实证分析了南昌地铁1号线对站点周边房价影响的空间效应与时间效应。“空间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地铁1号线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半径约为1.5千米,对处于地铁站点沿线周边500m半径区域住宅溢价作用最明显,接着是0.5-1km和1-1.5km半径区域。500m半径区域、0.5-1km半径区域、1-1.5km半径区域与1.5-2km相比增幅分别达17%、12.5%和10.2%。

“时间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9至2013南昌地铁1号线建设施工的五年间,前三年里1号线站点500米半径住宅价格均受到地铁建设的正向影响,只是受影响程度是递减的,但到了第四年却出现了负向影响。此外,南昌地铁1号线周边住宅市场对1号线的“正式开工”这一标志性时间反映最强烈,其次是“公布站点”事件,最后是“全线开工”事件[7]。

3.总结与展望

从现有文献综述可以看出,近年来许多学者将特征价格模型这一方法应用到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影响的研究领域,并不断在研究中丰富其函数形式,使其更加贴近住宅产品的实际情况,定量分析出地铁建设对房地产价格的实际影响。

地铁建设是一个周期性工程,大致包含规划期、建设期、建成营运期三个阶段。研究发现,地铁开通前,周边房价就已有上涨,存在明显的预期性;地铁建设宣布日对房价有正影响,建成后对房价无影响。同时在区位方面,住宅价格与地铁站口及市中心(CBD)的距离都有关。现有文献研究都有考虑房价同地铁建设时间与站点空间分布的影响,但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特征价格模型结果的数据类

描述,缺乏住宅价格属性、住宅与地铁站口地理空间位置结合的分析方法。利用特征价格模型与GIS技术结合,会使分析结果既可信又直观易懂。

参考文献

[1]况伟大,王优容,马海云.地铁站设立与城市房价空间分布[J].中国软科学,2016,04:45-57.[2]王德起,于素涌.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04:82-87.[3]王霞,朱道林,张鸣明.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以北京市轻轨13号线为例[J].城市问题,2004,06:39-42.[4]胡晓霞.杭州地铁对新建住宅价格影响的定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8.[5]杨中良.西安地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6]王洪卫,韩正龙.地铁影响住房价格的空间异质性测度——以上海市地铁11号线为例[J].城市问题,2015,10:36-42+48.[7]帅燕.南昌地铁1号线对周边房价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5.

第五篇: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建设对继续教育影响的探究

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建设对继续教育影响的探究

摘要: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制度,关系着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是人才教育培养的标准与导向。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建设需要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共进,同时将推进我国继续教育格局的科学演变,使教育更好地为各类人才服务,为就业创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国家职业资格体系职业资格证书继续教育

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源

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源于1956年全面推行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的修订完成,又建立技师评聘制度。1990年颁布的《工人考核条例》把劳动者的培训考核、使用及待遇结合形成国家工人考核管理体系,后来《劳动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职业教育法》等法规的陆续颁布,补充扩展成全方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职业资格证书清理过程

现代社会转型促使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工种、岗位的不断涌现和市场经济多端变化使得固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甚至背离规范管理和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等政策的制定初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些地方、部门、行业自行设立的职业资格多达2000多项,种类繁多、交叉重复、标准不一现象严重,还有某些技术含量过低的职业资格证成为劳动者入行的阻拦,人为抬高就业和创业门槛,阻碍企业行业创新发展,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甚至导致政府行为的扭曲及无序竞争的产生。为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就业创业,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于2012年5月首批公布了265项职业资格。从2014年7月起至2016年1月,国务院陆续颁布取消决定,五批次累计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证,归属于268大项类,其中准入制36项,水平评价类232项。此项举措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我国逐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促使行业的行政调节向法律约束转变;另一个层面标志着我国在逐步清理职业资格认证,建立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

三、辩证看待清理工作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职业教育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关系而言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互动关系说”,认为两者存在密切互动或内在统一的关系;另一种“辩证关系说”,认为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教育在互为影响互相作用中,不仅有正向,而且有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

对取消部分职业资格同样出现不同观点:(1)持“担心观望”的高职高专老师认为“双证书制”会受到影响,担心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考核大纲进行的高职课程改革失去依据。学生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就业?学校如何招生?(2)持“赞同叫好“的老师则认为职业教育一味围绕职业资格展开教学会偏离培养目的,降低教学质量,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最终演变成应试教育,阻碍和降低了技能型人才的形成与提升。

四、清理工作对继续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提高社会成员素质及满足终身学习需求中具有核心和骨干作用,两种教育在发展和逐步实现“五个对接”的过程中相互交叉或有重叠,职业教育侧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继续教育更偏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清理工作同样对继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1.学历教育中双证专业面临调整

“非学历证书与学历教育专业的衔接”是近年继续教育研究发展的重点,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例,行业协会与自考机构合作开展“双证”教育既是行业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自学考试改革发展方向和新的增长点。近年自学考试设置的双证专业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销售管理、会展管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等,目前“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已被取消,“中小企业经理人证书“和“中国移动商务管理师水平证书”陆续停考,这些专业正在进行课程替换,其他电大互通课程或函授双证班也需要开展教学计划调整工作。

2.非学历教育增长趋势将平缓下降

(1)进修及培训十年内翻番增长

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近十年在迅速发展,以进修及培训为例,2005年时注册数155万人次,2011年翻番为348万人次,2014年再次翻番为689万人次。见图一(数据来源于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

(2)证书培训量增加是进修及培训增长的支撑点

进修及培训中以证书培训为主要部分,2007―2014年期间证书培训平均占进修及培训比重的52.87%。在2011―2014年期间证书培训量呈跳跃式增加,2013年出现翻番,2014年增加到419.6万,其中岗位证书培训量增加波动较大,但整体保持上升趋势,资格证书培训量则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证书培训的核心是证书,课程是围绕考证展开,现取消272项占国务院部门设置总数44%的职业资格,势必会引起非学历教育短期内下滑或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五、规范中谋求继续教育的发展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科学化建设和继续教育的发展遵循同样规律,继续教育需要紧跟时机进行格局科学演变。

1.规范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的根本目的旨在发展人的理智能力,培养探究事物本质,使人的智慧与能力进一步完善从而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继续教育更需要摆脱人才培养的功利性,回归到教育本质上。

(1)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对人才培养的系统性

继续教育的社会性与开放性较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往往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缺乏一定的规范,一味注重开发新专业抓市场抢生源会导致专业重合和大量冷门专业出现,部分专业课程在设置上缺乏充分调研论证,存在学科知识脱节和课程安排顺序颠倒的现象。

根据职业资格规范建设和国家专业目录形成,继续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把握和体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科学地实现专本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

(2)加强素质教育培养

继续教育是构成国家终身学习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现代继续教育承担“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重任和实现“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形成统一。只有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才能提高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现代继续教育必须纠正以往“应试教育”的偏差,改变过去“考证”、“混文凭”的功利训练和功利目的,通过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进一步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通建设。

评价人才体系的科学化建设有利于理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和衔接工作,是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以及“学分银行”的基础,只有加快互通建设,实现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才能促进人才的多样化学习和多成果体现,简化人才评价的条件与限制,避免重复学习带给人才和用人单位的负担,以及在人力和社会资源上的浪费,切实降低就业、创业、创新门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3.非学历教育中推进培训内涵建设。

我国非学历教育中需要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消除政策因素干扰,不断提高培训办学质量,使其真正回归到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需求中。

第一,结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标准与职业资格对接,通过行业参与形成分级式专业人才培训包,适应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注重人才技能和实操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成果体现,适应现代成人学习。

第二,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主动研究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解决行业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第三,逐步引进国外职业资格和适用、成熟的国际先进培训项目,借鉴成功经验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

六、结语

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科学建设进程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有树标立杆之用,在体系完善中继续教育应充分与职业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实践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加强培训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劳动人口素质和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红卫.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2(7).[2]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5)/113.[3]柳霞.向科学的职业资格体系再迈新步[N].光明日报,2015.7.31/03.[4]林?B嫔.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衔接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3(6)/155.[5]熊怡.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设及国外经验借鉴[J].中国电力教育,2013(6).

下载租金价格对可持续公租房建设的影响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租金价格对可持续公租房建设的影响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