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答案总结

时间:2019-05-15 10:1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答案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答案总结》。

第一篇:毛概答案总结

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

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1.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2.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3.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在少数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团结

5.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同资本主义社会等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我们必须按照具体情况,解决上述各种矛盾。但是,在解决了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正是这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既然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也就有根本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则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得到解决,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性质、特点、解决办法等的论述,突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流行的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第一次比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哲学基础。

大题第二问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了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个科学概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经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飞跃。同时必须看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题第三问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辨析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错误!中国民主革命实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革命的领导责任。只有中国的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这一历史任务。因为中国无产阶级有其自己的特殊优点:1)身受三重压迫,具有革命的彻底性;2)他们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和少数工矿企业,使它便于形成强大的力量;3)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这是中国革命必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中国民主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实际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这是因为:1)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就必须发动和组织农民,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2)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要求,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3)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巩固的同盟军,只有与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所以中国民主革命实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辨析题:中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因此不能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错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等同于“代表先进生产力”,中国虽然受建立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仍然取得了生产力的重大进步,不能因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生产力水平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就否认中国也有相对的先进生产力极其发展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首先要扫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然后创设一切条件,尽快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就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改革的历史,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其中尽管发生过种种曲折和失误,但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对)(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思想

错误!第一,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革命的理论是对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思想也是这样。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而独特的经验,是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最深厚的基础。

第二,毛泽东思想凝结着党的许多卓越的领导人的心血。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创造,也是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的集体创造,正如马克思主义不单是马克思一个人的创造,其中也包含了恩格斯的重大贡献一样。比如说,朱德1925年提出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个提法,是朱德领兵打仗的经验总结,用在井冈山斗争时间,确实很有用,打了不少的胜仗,那毛泽东后来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把它给以肯定,吸收形成运用在了战术内容,后来毛泽东把它综合概括形成,完整的十六字诀,这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第三,毛泽东思想还包括党中央的正确文件、指示和决议,都是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的领导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发生过重大影响。

5.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产阶级社会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资产阶级社会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也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以同时具有先进性和革命性的无产阶级为主,联合有极大群众力量的农民阶级和具有革命性但是并不先进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所以才叫做新民主主义革命。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三部分。(1)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2)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是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在经济政治上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没有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重性。

(3)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而他们本身都是劳动者,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7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不对。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固然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也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部分地区或一部分人富裕起来还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全社会都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1)不完全正确。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准确的。2)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3)从后一句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说,后一句不准确。

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对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也对其采取限制为什么

不正确(1)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主义资本主义个民族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官僚资本主义采取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2)党在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同时,不能对其采取限制政策。因为保护民族工商业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及胜利之后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政策。

第二篇:毛概答案

第九章

1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4.我国现阶段人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共性: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3.历史使命相同,都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度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15.人民民主专政的个性: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过渡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还有民资资产阶级;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6.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个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17.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18.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曾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民主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第十章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十一章

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6.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理论意义: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二,实践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使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十二章

2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2.实行两种制度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5.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0.胡四点: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1.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友好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第十三章

32.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的依据: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发展是当今两大带有全球性战略的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史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问题已经解决。

33.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3.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

35.怎样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2.中国工人阶级 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36.为什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3.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4.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创造的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3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第十五章

38.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要求。

39.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0.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第三篇:毛概答案

一 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简述马克思中国化的精髓

从整体性的角度和根本性上来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根本点,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内在统一的。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发展真理。

4.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伟大复兴,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

5.新民主主义去的胜利的法宝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6.简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本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8.简述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第二,实行“两种制度”。“两种制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互相竞赛、互相支援、共同发展,“决不是我吃

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二是两种制度有主次之分;主题是大陆12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只有在主体部分是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才可以允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第三,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第四,宪法和法律保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二 辨析题

1.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p66(错)

近代中国国情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不是旧的,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实现全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化(正)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是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4.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p216

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就为长期稳定有序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前提和保障,人地协调,才能不断进步!如果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环境极度恶化,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阻碍生产力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

5.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p1

42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现实国情决定的。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6.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p121加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7.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正)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而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是亿万劳动人民为自身的彻底解放而从事的事业,劳动人民既要求摆脱经济上的被剥削地位,过富裕的生活,也要求摆脱政治上的被压迫地位,争得民主自由。因此,社会主义的目标既要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又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政治上一律平等,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实现高度的民主

三 论述题

1.论述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p167 重要性:

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也非常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前进越发重要。

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全面深化改革,并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深刻的、伟大的革命,但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国,决不能在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不是放弃或改变这个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而不是放弃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结合实际,论述新时期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P214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在经济发展中,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请尝试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一个定义并给予简要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4.请结合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年轻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概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中国社会本质的认识并作出简要分析

P120,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一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揭示了社会主义优于高于资本主义的根源,6.结合实际,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p330

第一、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物。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基本立场,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

(1)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物的最高权力。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以自己的国家为利益最高准则,同样也尊重别国的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平等互利,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真正的不结盟。

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物。我们同谁都往来,同谁都交朋友,说公道话,办公道事,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反对霸权主义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斗争,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中国永远不称霸。第二、维护和平。

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人民的愿望。我们主张和平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我们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发展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关系。

(2)坚持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

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物”四项原则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党际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

(3)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我们主张从稳定国际关系的大局出发,用和平手段,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各种分歧和争端。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暂时搁置。求同存异,反对诉诸武力,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

(4)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建立国际新秩序,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共同繁荣。

7.总结并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5)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6)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3)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从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判断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的历史阶段,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既反冒进,也反保守,更要反对倒退。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科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8.试述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一以贯之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接受新考验的要求。首先,60年长期执政产生执政危机的可能性,对我党的执政指挥、执政胆魄、执政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其次,进一步改革开

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第三,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进程中,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同时,如何继续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是我党建设中绕不过去的难题。第四,从“人口大国”到“影响大国”的变化,要求我党要学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党员干部要不断拓宽世界视野,以符合世界趋势,以顺应时代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面对新队伍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要把握机遇,接受新挑战。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决定》中提到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党的宗旨的六大严重问题,说明了急需加强管党治党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学会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逐步走向法治成熟国家的执政党,“学会善于”以适应新时期执政需要,也是党的建设的紧迫性任务。

主要内容: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

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第四篇:毛概答案

(1)什么是拉美陷阱?

(2)拉美陷阱对我国和现代化建设有着哪些启示?

答:(1)拉美陷阱,是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在经历的经济的高增长之后,由于经济社会和畸形发展,不恰当的收入分配和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增长的一种现象。

(2)拉美奇迹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二元矛盾尖锐,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贫困人口众多,债务负担沉重,自然环境恶化,由此带来的社会政局动荡,经济增长乏力。如今,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拉美陷阱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警惕,其深刻的启示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转变、完善和创新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理念、道路、模式、战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和社会建设?(2)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人利于不断提高人民和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令人瞩目的收入增长转化为非收入方面的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增长。

(2)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五篇:毛概答案

毛概

1.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的伟大创造。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并在指导实践中显示出 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它始终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人类文 明进步联系在一起,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深深植根中 国大地,着眼解决中国的问题,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中国化 的表达,汲取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用事实说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在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步 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的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情况,也都有了很大改变。当今国际国内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更加深邃 的历史眼光和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只 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只有充分体现时代性,才能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在 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把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所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 2 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 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 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 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提出了关于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 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 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 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的伟大

实践。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4.怎样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和理想的一种形象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单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问题,而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的目的全在于实现共同富裕;是指共同富裕本身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并把人类引入共产主义阶段共同富裕的大门。

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时,并不意味着将来有一天实现了共同富裕,人类就不再前进、社会就至此停滞了。共同富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细枝末节上的描述,而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和理想的一种形象概括。共同富裕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今天所谓的共同富裕只是相对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普遍贫穷而言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单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问题,而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的目的全在于实现共同富裕;是指共同富裕本身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并把人类引入共产主义阶段共同富裕的大门。共同富裕的动态过程性,也是由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无止境性决定的。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追求富裕的历史。所谓理想,在今天是实现低层次的共同富裕,在明天就是追求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只要人类还在,理想就不会湮灭,对富裕的向往和追求就不会停止。

5.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现状,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人民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国家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提高改革决策看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第三、把不断

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的该噶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

6.面对今天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可以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体战略布局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步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8如何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联系实际,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措施。

答: 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它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必将对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第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仅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而且要通过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当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等于政府可以更多地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更不等于代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联系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上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我国不发达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基础上运行的;第二,它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运行的;第三,它是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运行的。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大胆地借鉴世界各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吸取它们失败的教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借鉴人家的经验,吸取人家的教训,建立起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失衡的现状、原因,思考解决分配失衡的措施。答:一.收入分配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2.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3.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5 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既有合理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 特征、经济体制转轨、发展的阶段性等原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包括对资源享有的初始不平等、行业或部门垄断、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等原因。三.措施:以民为本,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 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 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一)针对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出要“四个提高”,“国家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 财产性收入”(二)针对我国收入分配调节能力弱化,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 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三)针对收入分配调节中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体系”10.比较中共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策、主张的异同?马英九上台后,台海局势出现哪些新变化?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认识台湾岛内民意对其社会政治的影响。

答:相同点:和平统一为主 不同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 策,经历了一个从“武力解决”到“和平解放”的变化过程。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 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国 两制”的战略构想,开创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新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祖国统一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提出了在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 项主张,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新一代的领导人对于台湾问题的基本的想法没有改变,但是积极促进两岸的交流特别是经 济、文化方面。例如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的文化交流,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这些活 6 动,都是前几届

领导人没有实行过的政策。这些政策有利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了解,为日 后的解决两岸的关系提供的条件。我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不能改变,还有 我们自身的态度,中国应该坚决地告诉世界:台湾是中国的,台湾问题我们一定能够科学解 决。马英九上台之后,台海局势没有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那么紧张,而且还出现一些缓和的现象。马英九政府还会支持台湾与大陆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活动,台海局势出现新变化。但是这些 事情对祖国的统一起的作用不大。众所周知,马英九团队与国民党作了某种形式的切割,其亲信子弟兵几乎没有访问大陆 的经历,而连战、吴伯雄等人登陆频频,但并非马英九执政倚重的对象,而是利用的对象,尊而用之,并准备随时弃之,一旦岛内台独民意上涨,马英九恐怕会乾脆利落地斩断与国民 党的联系,就像李登辉当年一样果决。马英九想超脱蓝绿纷争,其实质是在蓝绿间搞平衡,西瓜偎大边,投机性很强,而且他 的所谓“不统、不独、不武立场”,表面上满足了北京“不独”的要求,但实质上是美国反 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翻版,更符合美国利益。介于两者之间,马英九政府的上台还会坚 持这样政策。所以说统一目标难以实现。民意是全体公民的意愿代表。它代表着民众需要什么的政府,代表着民众希望政府怎么做,代表选择过怎么样的生活。所以说,民意对一个政府来说没事重要的。台湾要不要回归祖国 大陆,不是马英九说了算,也不是国民党说了算。这里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台湾岛内的民 意。陈水扁时期,打击台湾岛内的民意。使得台湾人民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时间长了 就会引发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最后,陈水扁因为贪污案,名誉扫地,而搞得台湾的政坛乌烟 瘴气。民意就执政党制定政策的一个准则、一个标准,台湾的“执政党”一定要对尊重台湾 岛内民意,这样才可以对岛内的社会政治有利。

11.谈谈你对当前形势下,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看法。

答: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 家。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 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 强国加以保障。进入21世纪,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洋的资源与战略价值更加重要,尤其是《联合 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使国际海洋秩序及其斗争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深刻变革,围绕海洋权益 7 的斗争日趋复杂尖锐,海洋在我国安全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经略海洋已事 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大局。在此背景下,我捍卫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发 利用海洋资源等战略需求日益迫切,需要我们抓紧制定海洋强国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建设海洋强国面临若干有利条件和重要战略机遇。其中既包 括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又包括有利的国内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把握有利条件,加速推 进中国海洋强国建设。从国内情况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我国 海洋强国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为海洋强国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思想基 础、技术基础、实力基础和组织领导基础。在21世纪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既存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我国必须正 视挑战与不利因素,力争掌握战略主动权,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努力把海洋强 国建设推向前进。

考试采取开卷形式,考场自带资料,不限于教材,但绝不允许互相交头接耳及互换资料,绝不允许使用通讯设备。

下载毛概答案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答案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答案

    1. 无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和各革命阶级的() C、政治领导 2.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 A、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 3. 新时......

    毛概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

    毛概答案

    案例一:在京城必胜客吃完比萨饼,欧洲人不愿意接受全球化,他们热爱自己祖辈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他们坚持不懈的保护着它,传播着它,与人们分享着这份瑰宝。 讨论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毛概答案

    第一讲理论·创新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

    毛概总结

    毛概顺口溜(让考研政治更加简单) 建国前重要会议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对象错确认 二大高低两纲领,秋白统一战线提 三大国共合作忙,思想组织要独立 国民一大新三民,联俄联共扶农工......

    毛概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

    毛概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

    毛概总结

    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