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教学评价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素质教育教学评价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素质教育教学评价论文》。

第一篇:素质教育教学评价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任丘市石门桥镇檀庄小学 孟宪娜

摘要:新的英语课程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在构建人文素养、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价值。为了判断和衡量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既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反馈指导和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与强化,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在英语课堂中采用课堂提问法、游戏竞赛法、活动式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评价方法 活动化教学评价

在2004年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学习外语与学习母语一样,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由此可见,单纯的语言知识学习不能体现英语课程的全部内容,新的英语课程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在构建人文素养、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价值。为了判断和衡量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既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反馈指导和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与强化,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那么,在小

学英语教学中,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能适合小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呢?

在一堂英语课中,需要评价的内容很多,有学习效果方面的,如知识重点、难点的达标情况;有学习态度方面的,如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等;有学习策略方面的,如怎样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怎样调整学习方法与策略等等。因此,评价的方式、方法应该从单一转变为多元和多样,强调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发挥打击和淘汰的作用。

首先,英语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评价手段,也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最普遍的方式。他贯穿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困难和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的提问,要有层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只有积极承认差异和充分尊重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我们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

课堂提问可以是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教师做适当指导。观察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情况,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自由地问答,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其次,结合小学英语的特点,采用听、说、唱和做游戏等学生易于接受的评价形式。英语测试应当进行改革。根据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这一目标,课堂中除了书面测试之外、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也应得到重视。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小学英语教材中也有大量歌曲和游戏,学生学会唱一首歌,就学会了其中的词汇和习惯用语,学得又“快”又牢,心理学家证明,人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最高。课堂中唱一首歌,既检查了知识掌握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词汇是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通过各种游戏和小组竞赛来代替听写,学生的积极性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最后,使英语学习评价“活动化”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活动化教学评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教授The best neighborhood 时以设计大赛的形式教学,把同学们设计的作品先展览,再评出最受欢迎的。在活动中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每位同学都兴趣盎然,学得投入,比得精彩,收到较好效果。愉悦的活动化学习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带给了每个学生巨大收获。

这种活动化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它是一种强调在模拟情景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检查学生们完成任务的结果,能更直接、真实地了解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作出较

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实际语言技能的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的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主要依靠各种不同类型的书面考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意味着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评价,即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评价目标和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师生通力合作,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进行综合性评价。用多样化的方法去评价学生的不同方面,甚至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何锋 《有效的教学技能—小学英语》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石国兴 《素质教育概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张丹 《英语教学评价》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4

第二篇:生物学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科学精神内涵的考察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itia,原意为知识、学问。关于科学的论述有很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1987年版):“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辞海》(1997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综合各家所言,广义的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认识及其成果。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已经不能用定义来诠释,科学可以取若干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反映科学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本质。科学是一种建制,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科学还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来源。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教育生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12月召开了第40届国际教育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面临科技挑战的中等教育》里专门论述了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科学知识、方法、精神和价值等。

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科学精神包括: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对知识的渴求,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科学精神包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与实质,科学精神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生要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应当有科学的内容和合适的形式。在内容方面,应当启发学生学会:

l)全面地看待自然界、生物界和生物学知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

2)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生命活动过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待生命活动。

3)对生物和生物学知识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相对地看问题,克服认识绝对化。

4)通过观察、实验、实习、参观、采集制作标本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实践活动来发现和认识事物和学习生物学知识,避免单纯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倾向。

5)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增强现论与实际的联系。

6)把获得的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避免认识仅停留在低级阶段。

7)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观察、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记录有关资料,有序地进行操作,善始善终地完成全过程,克服实践活动中行动或行为的随意性。对观察、实验、实习等的过程和数据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即使与权威或教材相反也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培养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和执着”的科学精神。

8)正确使用生物科学术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来掌握生物科学的概念、规律、原理和观点等,避免学习行为的无序性,培养学生的“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的科学精神。

9)渗透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由‘知识就是力量’向‘创新才有力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1620年提出的,曾经风行世界。近400年的实践,人们不难发现真正的力量,不是知识收藏者,而是知识创新者,通过下列对比可以证实:英国人亚克敦,读遍藏书7万册,还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却一辈子没有自己的科研成果;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虽没受过正规教育,却完成2000多种发明。千万个相似的案例说明:“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已经转入创新才有力量的时代。在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科学化,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教育的初探

3.1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的落实 按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观察、实验、参观、讨论和实习等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次序、有要求和有结果,使科学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科学界的弄虚作假”等反面教材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有些教师讲“变异是不定向的”,真的吗?教材上的原话是“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追求真理,培养“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科学精神。

l)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可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应当使学生明确科学知识是观察的基础。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人的染色体的制片,一个毫无生物学知识的人,他除了看到密密麻麻的一团杆状的小东西以外,什么也看不出来。如果让一位遗传学家来看,他能看到很多很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应当引导学生从看热闹中逐渐深入而发现其中的“门道”。无论是课内观察还是课外观察,是观察标本、实物、实验,还是观察图表、模型等,重要的是掌握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记录。古人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个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慎大览》)。

例如,在观察叶芽的结构时,应当用刀片纵切开叶芽,按照由外到内、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按照实物画出叶芽纵剖面示意图(这是一种观察记录),再对照书上的图辨认各部分的结构并记录名称。这一过程既观察了实物,又观察了插图,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方法,还受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育。

在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时,应当先测量其头、前肢、后肢和躯干的长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然后计算各部分长度的比例,并记录数据。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做蟾蜍的对照、比较实验。学生通过测量、分析,较容易发现:青蛙的后肢发达是与善于跳跃的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而蟾蜍的后肢不如青蛙的发达,进而得出蟾蜍不善于跳跃(而善于爬行)的特点。这一过程将定性观察拓展到定量观察、分析,使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更能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更符合实际情况,这时教师适时地指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意义,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时,引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自己的身体、人体模型或插图。观察后学生会发现人体的形态结构可按观察顺序分成“四部分”(即头、颈、躯干、四肢)、“三层”(即皮肤、肌肉、骨骼)、“两腔”(即颅腔、体胶,体脏又包括胸腔和腹腔,腹腔的下端为盆腔)、“一管”(即椎管)。通过观察、总结和归纳,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有了一个整体的、有序的认识,同时,也能得到“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科学精神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2)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的过程、数据不容篡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明确:①每一个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材料的培养和选择;②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③能够解释实验的原理和结果;④学会绘制生物图和填写实验报告;练习或学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实验完成后,清洁、整理实验用品和实验室,养成善始善终的习惯。

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演示)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然后请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的结果和理论上的结论。还可以请学生按照实验原理,设计一些不同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应特别强调“等量”的问题,只有条件相同、材料相等,实验才具有可比性,才有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这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关键之一。

在高中《生物》“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中,有两个“等量”的问题:一是把染过色的根分成两份;一是蒸馏水和CaCI2溶液要等量。此外,还应强调将染过色的根浸于蒸馏水中的目的是起对照实验的作用,这也是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中《生物》“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过程是较复杂的,要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就应当实事求是地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研磨叶片时,为什么要加入少许SiO2、CaCO3和丙酮?

为什么要迅速、充分?

研磨液为什么要用棉纤维过滤?

滤液收集到试管中,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将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划滤液细线,为什么线条越细越好?

为什么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为什么要用培养皿盖在层析液的烧杯上?

实验结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什么颜色、什么色素?

色素为什么能在滤纸条分离?

移动最快与最慢的各是哪一种色素?各具有什么颜色?

最宽与最窄的各是哪一种色素?各具什么颜色?为什么各种色素带的宽窄有异?

实验后的滤纸条经干燥后,为什么要避光保存?

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此实验来用的是什么方法?

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方法,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讨论:讨论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很好的形式之一,一般包括全班性讨论和分组讨论。为了使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应进行充分准备和引导。

第三篇:互动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

互动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互动教学”理念的跳高教学实验性研究 摘要:本文借鉴素质教育之“互动”教学的理念与方法运用于中学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并进行对比性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式”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观,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理念,而且有助于加强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教师内涵建设。

关键词:素质教育,互动教学,跳高,教学,理念 前言

本文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为依据,通过在中学背越式跳高教学实验过程中,借鉴与运用素质教育的“互动”教学理念进行背越式跳高对比性教学实验,旨在为进一步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参考依据。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本文随机选取澧县第一中学高二(5)28名男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对象基本情况(表1)。

1.2 实验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而实验组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实验过程中,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外,时刻体现“互动”教学的特点,充分调动

教与学双方面的积极性。主要措施包括:对教师体现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灵活机动、一视同仁、区别对待、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学生体现在“情感激励、平等公正、区别对待、鼓励先进、帮助后进、鼓励互助、集体主义、体现关怀等”方面。)、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本文所有数据均由澧县一中高二体育教学组测取,并运用spss 10.0进行数理统计)。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互动式教学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观,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理念。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表2-表7中可以发现:实验组技评与达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对象在实验前是否喜欢上背越式跳高课的问题上体现出一致性的特点,但是在实验后对背越式跳高课的喜好性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验组喜欢上背越式跳高课的占到了90%,对照组只有60%。实验组对自己学习过程很满意占100%,对班级整体学习过程满意占90%;对照组对自己学习过程满意占60%,一般满意占40%,对班级整体学习过程满意占55%,一般满意占45%。实验组对自己学习结果很满意占100%,对班级整体学习结果满意占85%;对照组对自己学习结果满意占60%,一般满意占40%,对班级整体学习结果

满意占50%,一般满意占50%。对照组对觉得自己参与程度投入和一般的分别占60%和40%,对班级整体参与程度觉得投入占50%,不投入占20%;在有关自信心增强统计结果中发现,实验组觉得自己增强占100%,觉得班级整体增强的占80%;对照组觉得自己增强仅占50%,觉得班级整体增强的仅占30%。本文在教学实验中发现学生之间的互助意识、关怀意识、集体主义、对课堂和教学动作的参与程度均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些充分证明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介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体现了“人文关怀”色彩,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观,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

2.2互动式教学切实加强了教师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基本品质,体现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文在教学实验中强化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创新与奉献”意识,体现“一视同仁、区别对待和情感激励”的素质教育理念,从表8-表10中可以发现:在对喜欢上背越式跳高原因的理解上实验组90%是因为老师的教学,对照组50%是因为考试的原因和老师教学。在对不喜欢原因的理解上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占100%和80% ;在对教师整体教学情况统计中发现,实验组满意90%,对照组80%;在对教师在激励原则的使用上感觉成功的因素调查中发现实验组在语言、动作和精神鼓励方面均占100%,物质上占80%;在问及除学

到跳高技术外还学到了其他什么知识?的问题时,实验组认为能力、为人、心理品质、气质、爱心、责任心、耐心与恒心这几方面均得以提高的分别占90%、100%、85%、95%、100%、100%和100%。在本文的教学实验中,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如:对实验组的教学强调平等对待每一个同学,在语言与情感方面不断的鼓励,告诉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你自己努力了就实现了主体性的价值。在实验组的课外教学过程中,无论何种困难情况,即使是天寒地冻、雪花纷飞,教师都陪伴学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以教师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和感化学生,教师的“奉献精神”成为许多学生感动的源泉,更是教师以身作则的生动体现,这也对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论与建议

3.1“互动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质量”观;

3.2“互动式”教学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观,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理念;

3.3“互动式”教学切实加强了教师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基本品质和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对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庆杰主编,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1:90-99 [2] 杨贵仁,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3):8-13 [3] 蔡克勇著,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68-198

第四篇:教学评价论文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的发展前景

[摘要]:以20世纪90年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2004年教育部《标准》的制定为标志,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鉴于我国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学投入庞大效果不佳的状况,本文将致力调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分析其成因,并进一步探索形成性评价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发展前景。希望对现行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及高中英语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现状及成因 形成性评价 前景

一.引言

尽管我国目前教育方面问题百出,作为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评价的改革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20世纪90年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2004年教育部《标准》的制定,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鉴于我国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学投入庞大效果不佳的状况,本文将致力调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分析其成因,并进一步探索形成性评价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成因

(一)教学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坏之差。承认学生多元智能的存在,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就不能仅凭单一的纸笔测验,也不是为了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应该以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为学生提供有意的反馈,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

2004年3月,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称《标准》),首次提出了“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问题,这是以往任何英语教学大纲中都未曾提到的。其中明确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评价呢?笔者再录了百度百科关于此术语的定义: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应当具有诊断﹑激励﹑调节和教学作用;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教学评价应坚持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和科学性原则。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二)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现状

首先,在教学评价理念上的问题。

评价理念即评价观,具体体现在评价的目的上。教师普遍认为教学评价尤其是对学生英语学习评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进行高低的区分;二是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领导以学生学科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在教师的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于是教师便将这种“压力”转嫁到学生头上,以“分”取人。学校领导承认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是以教师的综合表现来评价的,教育主管部门(包括学校领导)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时也确实是以教师的综合表现为依据的,这种综合表现被分成四个方面,即:德、能、勤、绩。这四个方面被具体细化为二级指标并赋以一定的分值或等级,实际操作中“德、能、勤”三个方面是很难以量化的(除教科研方面可规定一学年发表或交流论文的级别或范围可以量化),因而往往以“好、中、合格”等加以描述。归根到底只有“绩”才能最终区分教师教学的优劣,而区分教师“绩”的优劣又取决于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

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的主要目的落实在对学生的选拔鉴别上。这就形成事实上的评价理念上的问题:评价重在鉴别和选择“适合于英语教育的”学生,而忽视促进学生的发展,缺乏对学生进行激励和教育。

其次,在对学生英语学习评价策略上的问题。

评价策略是在一定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根据具体条件而规定的评价的内容和形式等。如果我们将评价的理念不是定位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鉴别,而是定位于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育学生上的话,那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策略应该是:“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但就目前评价的现状看:总的来说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学校领导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时是或基本是重结果的,这种重结果的评价策略同样会被教师迁移到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上。教师工作的中心是教学,教学成绩优劣的硬指标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种考试成绩既不是诊断性评价也不是形成性评价得出的结果,而是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因此终结性评价最为英语教师所重视。此外,因为受“重结果、轻过程”思想的左右,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重在课堂限时检测而忽视对学生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程度和表现等的评价;重在笔试而忽视口试(甚至不进行口试),进而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考试成绩(分数)在班级(或年级)的排名来理解、解释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成败。重在笔试的方法最终导致了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缺少全面多元的测量,换句话说,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个性特征僵硬的分数加以掩盖而得不到应有的评价。

再次,从对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方法上看。

对学生英语学习评价在方法上就目前现状看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定量评价占据着主导地位;二是“他评”占据着主导地位,因而缺少描述性(定性)评价和学生的“自评”。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评价时,多数的英语教师是采用分数制来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的。尽管仍然有一部分教师采用了等级制,但是,这种“等级制”实际上也是与分数挂钩的,仅仅是将相应的分数转换成A(优)、B(良)、C(及格)、D(不及格)等四个等级,与“分数制”相比实质是“换汤不换药”,“其他方法”仅仅用在对学生平时作业的评判上。所以,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基本

上是“定量”的,而非常缺乏的是在“定量”支持下的“定性”评价。

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在理念上、策略上、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结为一点:评价者没有把评价作为教育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故而“评价”也就失去了应有教育性,甚至表现出某些方面的反教育性。那么,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原因

首先,指导方针的失误

再来看一下上文中百度百科对于教学评价的定义: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该定义的前半部分是不存在问题的,但黑体部分则明显的暗示教学评价应该主要通过教学评估、考试、测验的形式来进行。

其次,价值取向的原因

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不同的价值取向会赋以评价不同的目的。在评价工作中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基本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哪里,往往又受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价值观的影响。在教育内部,同时又受教育主管部门意志的左右。现实中影响对学生英语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最主要的是“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中,评价主体(教育者)从自己的实际所能得到的利益出发确定评价的行为准则,从而对评价直接施加影响。评价客体(受教育者)也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根据自己的英语成绩,简单地说表现为分数的多少),反过来去评价评价主体。学生家长也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孩子的英语成绩在高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反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的办学质量。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还是学生及其家长都不同程度地受“功利主义”的驱动,于是上级主管部门在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最硬也最看重的指标是“高考本科上线率”,学校便竞相追求“高考本科上线率”,给高三毕业班分配“本科上线指标”,最终演化为教师在不断的考试中根据分数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排名,以分数来确定能够或可能考取本科院校的学生基数,以便完成或超额完成指标而因此得到精神和经济上的奖励。学生以自己能否考上本科院校来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家长以自己的孩子能否考上本科院校来衡量教师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再次,高考制度的原因

从理论上说,教育考试的功能应限于教育内部(即教育功能)。但在实践中,一些大规模的社会化的教育考试往往被赋予超教育的社会功能,高考就是这样。高考本来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介入口,是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起点而设置的。但是由于我国国情和现行教育体制尚不能满足所有通过会考取得合格证书的高中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情况下。加之由我国社会强烈的官本位现象和高等学校毕业文凭在用人制度上的特殊地位,高考事实上承担了国家对人才的选拔、淘汰功能。高考制度实际上把高中毕业生区分为两类:一类成为高校新生,成为“成功者”,成了国家的预备干部;另一类则成为落榜生,成为“失败者”,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后备军。高考在沟通城乡、农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联系的同时,又在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构筑了一条新的鸿沟。高考的直接结果是分数,但这些分数却被社会所利用。异化出非常重大的社会分化功能。在此基础上,高考又被社会所利用,对中学教育尤其高中阶段的教育发挥了强大的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

三.形成性评价的前景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来说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

(二)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首先,形成性评价承认学生及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性;人的素质是由遗传因素、教育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因此不同的人在素质发展特点上、水平上和潜在可能性上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其次,承认英语学习的过程性;符合与语言学习尤其是二语学习的特点;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学习是一种集语言技能,文化认知,情感培养于一科,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的综合性学科。再次,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实施能够真正体现教学评价的指导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因此他符合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张,有助于我国英语教学评价及英语教学步入其应该的轨道。

(三)形成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形成性评价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想要有效发挥其效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有的方法还有待改进。

1)定性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2)定量评价的数据分析

3)定量评价的数据合理性

4)如何进一步用这种评价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4)如何适度合理地同其它评价体系相结合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一直、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的教学过做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合理地教学评价应该能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科各项素质要求的提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其评价的方法应是多样的;评价的方面应是多元的;评价要力求全面性。在深入分析了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现状,原因后,本文仅一步探索了形成性分析作为教学评价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大力实施的发展问题,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诸多问

题需要注意,但在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前景光明。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2、国家教育部:《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

3.王蔷、程晓堂 《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第五篇: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姓名:党志宏单位: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传统智力因素发展之上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体现为提倡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商的培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智商情商

在当今从属于高考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偏向: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

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归其根本,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根本的要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搞好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促进人类的发展,这种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并不只是指智力的发展,更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培养情商。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品质,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这与传统教育并不悖离。传统教育提倡“教书育人”,但教也罢,育也罢,终归它不是灌输。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引发,是对受教育者诸多心理因素、身心潜能的一种诱导。受教者主体的发展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完成的。这并不象人们一般所认识的那样:学生的求知与发展通过老师的教育就完成了。它绝不像用口袋装东西,倒进去就有了。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是个复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施教的重点应放在尊重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由此看来,对学生情感智商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Peter.Salovey)和约翰.梅耶(D.Mayer)首次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术语。他们认为“情商”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可见,在传统的智力因素外,还有一种智力因素在影响着人生的成败,即情商。在现实生活中,智商对个人事业成功和发展所处的首要决定地位,已逐渐被情商取代。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伟大思想的成果,如果缺乏具有动力的情绪及实有预感的直觉、感觉,是根本无法造就这一切的。同样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不具备学习的内驱力,教师是无法唤醒他体内的心理特质的,教师的施教也是是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的。

蔡元培先生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要有良好的人,必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因此,塑造健康丰满的人性与人格,如稳定的情绪,不折不挠的精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谐良好的人际沟通,应该是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它不仅能帮助学生逐渐建立人格力量,拥有健康人生,更重要的是它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整个社会、民族的人格素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与素质教育中提倡的人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教育整体观是步调一致的。从学校教育看,智商与情商并不抵触,且存在一种相关性。这就是学生中高分高德,而低分违纪现象的最好注解。

二、改进教法,力求创新。

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具体的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指预期的教学效果,一般分为实质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两种。前者规定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后者包括发展学生的体力和心理素质及能力两个方面。语文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应体现这两种目标的统一。实质性目标是基础,发展性目标是核心。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往往存在误区:

1、重实质性目标,轻发展性目标 曾有一位教师为《背影》确定的教学目标是①掌握蹒跚等字的读音;②掌握狼藉、触目伤怀等词的意义;③掌握祸不单行等词的用法;④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和描写人物的特征。很显然,这些目标皆是知识性、技能性的,学生心智的培养没有确定。

2、重认知层面,轻情意层面,尤其忽视审美力的培养。

在语文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无论什么体裁的作品,一般都具有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三个方面的美育内容,但在众多的课堂教学目标中未能体现审美目标。面对如此现状,要保证语文素质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即既要有实质性目标,又要有发展性目标,二者缺一不可。

(二)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渗透性。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往往是“胸中有书”,但“目中无人”。素质教育在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优化教材结构,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我认为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应该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加强横向联系。

"旧”知识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语文教师处理教材时,如果注意由旧知引入新知,由熟引入生,就能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加强教材的系统性,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负担。如教学《硕鼠》中“莫我肯顾”一句时,可联系初中学过的“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吾子未之思也”(《卖柑者言》)等旧句,让学生比较这些句式,从而可获得如下认识:这些句子都有否定词(莫、未),宾语由代词“之”充当,都放在动词前。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规律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这样,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这句的含义,而且掌握了规律,以后再遇到这种句子就能够独立分析了。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学习方法、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就不能完全是“教”与“教的内容”,还应当有“学’,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有“学的内容”。教师在组织阅读和写作教学时,应处理好教材和学材的关系,并逐步向学材倾斜,教法中融进学法指导,这样,“教是为了不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其语文素质。

(三)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法,而又无定法。所谓“有法”,即既讲究教学方法,又要遵循教学的规律性;所谓“无定法”,即指具体的教法是不能也不应固定下来的。“有法”与“无定法”是辩证的统一。前者主要说的是同一的起支配作用的法则,是不变的,后者主要说的是反映同一的起支配作用的法则的种种形式,是多变的。多变基于不变,不变要求多变。只有多变,才能给不变以活力;只有不变,才能给多变以准绳。实践证明,教学“无定法”教法须因文因“我”而异,以求多样性。因文而异,即不同文体的课文应采用不同的教法,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应采用不同的教法。小说的教法自然有异于议论文的教法,说明文的教法也自然有异于诗歌或戏剧的教法。如《拿来主义》,因文章含意深刻,不易读懂,可抓住文中的四个概念首先让学生注释,然后提出若干个小题要求学生作答,突出破立结合的方法。《我有一个梦想》,因其篇幅较长,结构复杂,可抓住文中的“梦想”二字,用列提纲的方式理清全文思路,突出阶梯分析的方法。课文本非“千人一面”,教法当然应针对其不同特点相应而变。

因“我”而异,即考虑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相应地采用最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威力的教法。如教《鸿门宴》时,我们学校挑选了各有特长、各具风格的几位同志,并按自己的特长、风格设计其教法:或“自读—自查—自议—自诵”,或“自读—讨论一一练习”,或“设疑—解疑—总结”或“阅读—翻译—讲析—诵读”,或“读—编(若干幅连环画面解说文字)—议”等。实践告诉我们,选用的教法如能同自己的特长、风格适应,自己的特长和风格就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选用的教法也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

总之,要提高语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益,教学方法应提倡科学化,不能搞程式化,因为程式化决不是科学化,教学不同于生产,教学方法自然也不同于生产方法,不必强求固定,也很难求得固定。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已试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不下百种,这多样性的教法必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语文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下载素质教育教学评价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素质教育教学评价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素质教育论文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摘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积极开发学生潜在能力,是广大教师长期以来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本......

    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论文 我们已跨迸21世纪的门槛,我们的社会即将 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 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 学技术转化为生......

    素质教育论文

    把握数学课改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如何通过课改来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共同课题。当前教育界无论是各个地区、各级学校、各个班级、各门课程都在......

    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甘肃省华亭县山寨初级中学 刘 伟 邮编:744111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

    素质教育论文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被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应该说,近年来大力推进素质......

    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开展小学生素质教育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教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

    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改革传统的偏重考试的评价制度,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富有个性的、主动的发展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

    素质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应重视素质培养 南阳市第十九中学校 语文教学应重视素质培养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中小学的语文课不应只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也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