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2-3分钟演讲:让学生讲述假期里自己在家里针对家庭小事和父母进行思想交流的情况。找2-3名学生演讲。师生对演讲情况略作评议。
2、情景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我们感觉到自己好像已经悄悄地长大了,在心灵深处或许己开始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己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驾着这叶方舟,让我们驶向《羚羊木雕》
板书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在默读的基础上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我们感觉到自己好像已经悄悄地长大了,在心灵深处或许己开始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己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驾着这叶方舟,让我们驶向《羚羊木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教师选定了几个自我推荐的同学起来朗读课文,教师也参与了朗读,充当文中的“爸爸”,其他同学评价。
②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针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指导。
③师生共同对 这次作出评价。
小结:
朗读能够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到感染,在朗读中,我也参与读“爸爸”这个角色,这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家纷纷要求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妈妈”因不严厉、家长作风不过硬而“被迫下岗”(该生因读得缺乏感情而被其他同学代替朗读),“我”因受委屈而得到大家深深的同情……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得大家都沉浸到了文学的魅力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它涉及到了哪些人物?
明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关于羚羊木雕的事,它涉及到父母、“我”、奶奶、万芳、万芳妈妈。
②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
明确:在这场家庭冲突中,作者倾向于父母不对,但“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这一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怎么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明确:上述问题有较强的主观性,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小结:
让学生结合朗读体验,分组合作、探究,讨论上述问题,并自由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主观体验及独特的感受和认识,教师要随时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课文的感知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表现出来,当我发现学生对课文己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时,我便中止了这场讨论,为接下来的辨论作准备。
点评:
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开始进入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这就为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看法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埋下伏笔;当学生获取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之后,又为下面将进行的课堂辨论开辟了方便之门,教学中的登堂入室之法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三、课堂辨论
课堂实录:
师:下面就这场家庭矛盾展开辨论,分甲、乙、丙三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芳。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并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下面辨论开始。
生(父母):小孩子互赠礼物是可以的,但要看是什么东西,羚羊这么珍贵的东西送给朋友不合适!
生(“我”):我认为只要是真心朋友没有什么不可以送。
生(万芳):只要是朋友真心相送,我认为什么都有可以接受。
生(父母):那么如果是你的全部家产,你还愿意相送吗?
生(“我”):如果是真心朋友,就是送全部家产我也乐意!
生(万芳):假设朋友是真心的,我也愿意接受!
生(同学们):鼓掌!
生(父母):什么都可以送,那你什么也没有呢?
生(“我”):那我就把“心”送给朋友,真心实意对待自己的朋友。
生(万芳):“君子之交淡如水”只要有“心”意就行,哪怕我们穷的得没有一分钱!
生(同学们);长时间热烈地鼓掌!
生(父母):就算你们什么都可以送,也得跟大人商量一下,你们这样做是对父母的不尊重。
生(“我”):我们已经长大了,做事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自由,难道什么事都必须同你们商量吗?
生(同学们):鼓掌!
生(万芳):我接受木雕,也未经父母同意,但我认为这是我们小孩子之间的事,大人不应该过问。
生(父母):如果我们不过问小孩子之间的事,那你们做错了事你们怎么解决?你们小孩子还需要大人监护!
生(“我”):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错了,我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改正的,但我们做事需要有自己主见!
生(万芳):我接受羚羊木雕没有错,我也是经过考虑的。
生(父母):默然。
生(同学们):静悄悄的,大家若有所思——
…… ……
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的辨论精彩极了!连我也被同学们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大家的见解令我吃惊、使我震奋!这场辨论还没有结束,我认为它不应该结束。是啊,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都渐渐长大了,做事情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已经开始成了“小大人”了,但是父母最终还是我们最忠实的监护人,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父母想想,想想他们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学会和父母、他人共处,学会生活。这样,课下肯定还会有更精彩的辨论继续。
作业:
1、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形,模仿课文续写。(训练目的:把辩论引向深入。)
2、假期回家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和父母交流,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活。(训练目的: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总评:
本课学生初读课文好象已经懂了,但对人物的感情把握不够准确,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思想。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一下高涨,读的同学感情专注,听的同学津津有味,读完之后,“我”的委屈,妈妈的严厉生硬,爸爸的世故圆滑,奶奶的爱莫能助,万芳对朋友的真心一片……都鲜活地跳跃在学生面前。朗读结束后,我让大家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并组织讨论,同学们纷纷要求发言,我因势利导,组织了这辨论,辨论中,同学们鲜明的观点,大胆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场辩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教室成了“激情燃烧的战场”,“唇枪舌战”使得这场辩论真有些“刀光剑影”。有些同学已经显得有些“怒发冲冠”了,我见目的已经达到,便“鸣金收兵”了。
课后反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一直是一个“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教学目标,对一些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本人在这一节课中惊喜地发现,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跚跚而来,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去感受这道风景的美丽,不论是课堂的分组讨论,还是集体辩论,丰富的情感、明朗的态度、令人深思的价值观,伴随着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发言,汇成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流进学生的心田,也流进我的心田,这使我深深认识到,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天堂,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吧!只有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才能拥有一方明净的天空,只有这样新课标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只有这样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春风才能吹绿祖国各地,我们才能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当然,这也为我以后的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我坚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这股清泉一定会源源不断地奔涌而出!
第二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两只鸟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指导写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经验,了解一些生字学习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焦急、仿佛”等词句的,培养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展示森林中,鸟在林间飞舞,同时播放鸟叫声,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听到了什么?(看到了小鸟,听到了鸟叫声)
那你知道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宝宝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吗?(生鸟蛋,孵小鸟)有的同学不知道,那也没关系,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
二、识记生字,读准字音
1、首先,我们一起来跟本课的生字宝宝打声招呼,谁来读一读?
2、其他同学认真听,比比谁的耳朵灵。觉得他读的好,要向他学;读的不好,一会儿纠正他。评价。分小组读文。
3、我们怎样记呢?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集体读。
4、游戏:词语对对碰。
活动3【活动】
三、读中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读文,边读边想,小男孩和两只鸟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一个学生反馈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第一节
1、课件出示图片问小男孩看见鸟蛋做了什么?(取下鸟蛋)板书“取下鸟蛋”
那谁知道鸟蛋是什么样的呢?(小小的、凉凉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出示课件
2、那我们把“鸟蛋凉凉的”换一种说法呢?请看“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换一种说法就变成了“ 的小路”,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这些词换一种说法之后意思还是一样的,这两只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真讨人喜欢,你们喜欢吗?谁愿意读出来呢?(指名读)
3、师评价:从你轻柔而缓慢的朗读中,我也觉得这两只鸟蛋真好玩,一起来读读这小节吧!(生齐读)学习第二节
1、就在小男孩开心玩着的时候,谁看见了?(妈妈)她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2、指名读。(读出妈妈严肃的语气)
3、是的,妈妈说的对!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出示句子),我们来看看鸟蛋是怎么长成小鸟的。出示课件
4、怪不得妈妈妈说„„(引读),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鸟妈妈回来了,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说话练习:“鸟蛋不见了,鸟妈妈„„”。
5、是呀,自己的孩子不见了,鸟妈妈怎么会不焦急呢。边出示课件边说你们说的这些担心、害怕、着急„„都是焦急不安。板书 “焦急不安”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用到“焦急不安”?(我的书包丢了,我焦急不安。
下雨了,小明没有按时回家,妈妈焦急不安。„„)
哪个同学的眼睛最亮,发现了这个句子里面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
(我从这个感叹号发现了鸟妈妈真的是非常非常着急)
6、指名读(评价、指导焦急不安应缓慢重读)齐读。
7、评价总结(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学习第三节
如果你是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之后,会怎样做?(送回去)板书“送还鸟蛋” 小男孩送了吗?(送了)
2、他是怎样送的?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找一找,这小节中哪些词表现了小男孩送鸟蛋的心情,用笔画出来。(小心地、捧着、连忙、轻轻地)
3、理解“捧着”。①做动作“捧着”。
②如果把“捧着”换成“握着、抓着”行不行呢?(不行,那样会弄坏的)
4、小男孩不仅是捧着,并且是小心地捧着,轻轻地送还,为什么这样做呢?(爱惜小鸟、珍惜生命)
5、小男孩不是怕鸟蛋摔碎吗?为什么又要“连忙”呢?(因为怕鸟妈妈等得太着急了)
6、你能和小男孩一起把这两只鸟蛋送还吗?(小组同学边演边读)
7、让我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把这两只鸟蛋送还吧!齐读这一小节。学习第四节
1、看见鸟蛋回来了,鸟妈妈会怎样想?会以怎样的方式表达谢意呢?(叫声,拍翅膀)
课件出示书上的插图,过了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么样呢?(变成小鸟,和妈妈一起感谢小男孩)图中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2、两幅图对比,小男孩这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实际上小男孩真的听见这么多鸟儿的叫声,看到鸟儿的飞翔了吗?你从哪个词中知道的?(理解“仿佛”)
4、让我们和小男孩一样“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看着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在高高的蓝天上展翅飞翔,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引读)。
活动4【活动】
四、课堂小结
1、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知错就改,爱护小动物)
2、其实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的小鸟,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活动5【活动】
五、情感升华
1、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小鸟真是太漂亮了,太可爱了)那我们今后要怎样对待它们呢?(像小男孩一样爱护鸟类)板书:爱护鸟类
2、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来读读吧!(配乐朗读)
活动6【活动】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爱惜小鸟、珍惜生命的小男孩,老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像小男孩一样和动物们交上朋友!9 两只鸟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9 两只鸟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展示森林中,鸟在林间飞舞,同时播放鸟叫声,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听到了什么?(看到了小鸟,听到了鸟叫声)
那你知道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宝宝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吗?(生鸟蛋,孵小鸟)有的同学不知道,那也没关系,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
二、识记生字,读准字音
1、首先,我们一起来跟本课的生字宝宝打声招呼,谁来读一读?
2、其他同学认真听,比比谁的耳朵灵。觉得他读的好,要向他学;读的不好,一会儿纠正他。评价。分小组读文。
3、我们怎样记呢?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集体读。
4、游戏:词语对对碰。
活动3【活动】
三、读中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读文,边读边想,小男孩和两只鸟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一个学生反馈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第一节
1、课件出示图片问小男孩看见鸟蛋做了什么?(取下鸟蛋)板书“取下鸟蛋”
那谁知道鸟蛋是什么样的呢?(小小的、凉凉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出示课件
2、那我们把“鸟蛋凉凉的”换一种说法呢?请看“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换一种说法就变成了“ 的小路”,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这些词换一种说法之后意思还是一样的,这两只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真讨人喜欢,你们喜欢吗?谁愿意读出来呢?(指名读)
3、师评价:从你轻柔而缓慢的朗读中,我也觉得这两只鸟蛋真好玩,一起来读读这小节吧!(生齐读)学习第二节
1、就在小男孩开心玩着的时候,谁看见了?(妈妈)她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2、指名读。(读出妈妈严肃的语气)
3、是的,妈妈说的对!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出示句子),我们来看看鸟蛋是怎么长成小鸟的。出示课件
4、怪不得妈妈妈说„„(引读),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鸟妈妈回来了,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说话练习:“鸟蛋不见了,鸟妈妈„„”。
5、是呀,自己的孩子不见了,鸟妈妈怎么会不焦急呢。边出示课件边说你们说的这些担心、害怕、着急„„都是焦急不安。板书 “焦急不安”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用到“焦急不安”?(我的书包丢了,我焦急不安。
下雨了,小明没有按时回家,妈妈焦急不安。„„)
哪个同学的眼睛最亮,发现了这个句子里面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
(我从这个感叹号发现了鸟妈妈真的是非常非常着急)
6、指名读(评价、指导焦急不安应缓慢重读)齐读。
7、评价总结(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学习第三节
如果你是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之后,会怎样做?(送回去)板书“送还鸟蛋” 小男孩送了吗?(送了)
2、他是怎样送的?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找一找,这小节中哪些词表现了小男孩送鸟蛋的心情,用笔画出来。(小心地、捧着、连忙、轻轻地)
3、理解“捧着”。①做动作“捧着”。
②如果把“捧着”换成“握着、抓着”行不行呢?(不行,那样会弄坏的)
4、小男孩不仅是捧着,并且是小心地捧着,轻轻地送还,为什么这样做呢?(爱惜小鸟、珍惜生命)
5、小男孩不是怕鸟蛋摔碎吗?为什么又要“连忙”呢?(因为怕鸟妈妈等得太着急了)
6、你能和小男孩一起把这两只鸟蛋送还吗?(小组同学边演边读)
7、让我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把这两只鸟蛋送还吧!齐读这一小节。学习第四节
1、看见鸟蛋回来了,鸟妈妈会怎样想?会以怎样的方式表达谢意呢?(叫声,拍翅膀)
课件出示书上的插图,过了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么样呢?(变成小鸟,和妈妈一起感谢小男孩)图中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2、两幅图对比,小男孩这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实际上小男孩真的听见这么多鸟儿的叫声,看到鸟儿的飞翔了吗?你从哪个词中知道的?(理解“仿佛”)
4、让我们和小男孩一样“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看着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在高高的蓝天上展翅飞翔,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引读)。
活动4【活动】
四、课堂小结
1、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知错就改,爱护小动物)
2、其实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的小鸟,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活动5【活动】
五、情感升华
1、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小鸟真是太漂亮了,太可爱了)那我们今后要怎样对待它们呢?(像小男孩一样爱护鸟类)板书:爱护鸟类
2、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来读读吧!(配乐朗读)
活动6【活动】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爱惜小鸟、珍惜生命的小男孩,老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像小男孩一样和动物们交上朋友!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
《两只鸟蛋》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让环保意识渐渐在学生心里萌生,让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而《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教学这首小诗时,我主要启发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初步感知鸟蛋。通过“大家见过鸡蛋吗?摸过它吗?”引出课题。请孩子回忆摸到蛋是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读出小男孩拿到蛋时快乐、激动的心情。孩子进行了课前准备,说出蛋“凉凉的”、“滑滑的”,随机学习课后词语“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感受汉语的多种表达,体会到了男孩的心情,所以读得轻快、活泼,很有感情。
二、体会鸟妈妈的心情。在学习第二节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小鸟是由鸟蛋孵化出的,知道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这时候,我紧紧抓住“焦急不安”这个词语,利用场景假设启发孩子们想象:如果你的东西丢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如果你是鸟妈妈,找不到鸟蛋,你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的?孩子们都很着急,有的说“鸟妈妈会到处找”、“鸟妈妈飞来飞去地问”、“鸟妈妈大声地叫”,我顺势一点,这就是“焦急不安”。这时候指导孩子朗读,孩子们都替鸟妈妈读出了她的着急。
三、加上动作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活动。鸟和人类是好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怎么做?”从而引出第三小节,我抓住重点词语“小心地、捧、连忙、轻轻地”提问,小男孩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马上能答出“他怕把鸟蛋打碎了”、“打碎了鸟蛋,鸟妈妈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宝宝了”„„看到孩子的能通过重点词语体会男孩的心情了,我引导他们朗读,读出男孩小心的样子。由于这段的动作多,在背诵上是难点,我就和孩子边做动作边把这段背下来,并告诉他们做动作还能帮助我们背诵呢。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课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被一幅幅漂亮的图片所吸引,上课的纪律也比平时好很多。当然,也有几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课堂纪律和班级管理是我作为一个低年级教师反复思考的问题,对于新教师更是一件棘手的事。我平时也在不断的钻研,想尽各种方法去管理班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略有成效。
第三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案例名称:电功率
科目:物理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时:2课时
提供者:彭超 单位:绥化是兰西县燎原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 本设计是中学八年级物理的一节内容· 需一课时
·《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 P= 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第一步:复习提问:什么叫做电功?它的两个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怎
样?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测量电功?.总电功的计算方法:
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是:引入新课,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 P=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初高中《课程标准》都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会从不同角度掌握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设计本课努力做到更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采用材料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力求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授课。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学习
小组讨论、归纳,派代表发言。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2、正确理解电功率与电功的区别和联系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单位有焦耳和度;换算关系:1度=1千瓦·时=
3.6×106焦
2、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电功?它的两个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怎样?
2、.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3、如何测量电功? 4.总电功的计算方法: 2 0 7 7
月末:3 1 9 7
度数=3319.7度-3207.7度=112.0度 4.① 逐个计算电功,然后相加。
②利用整体进行计算。
(二)讲授新课 1.为什么要引入功率的1.做功的快慢与做功的多少、时间都有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系,因此,我们无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功.3、电功通常用电能表测量把电能表连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
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提出问题引出学
月初:
生思考
概念:多媒体课件图片展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
示:甲做功50焦、乙做的物理量。电功率大表示电流做功快;
功30焦,谁做功比较快?为什么?
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
所以:电功率大表示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 帮助学生建立正2.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多;电功率大并不表示电流做功多,因确理解电功率的概3.电功率的定义 3.电功率的表达式
P=W/T P—表示用电器的功率。t—表示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
w—表示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4.功率的单位: 5..电功率的计算: 6.我想实际测量一下它在电路中的功率,说出你想的办法。7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灯泡上标有
为做功多少不但与电功率有关,还与做功念。的时间有关
4.①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
②千瓦,用kW表示。1千瓦=1000瓦
培养学生应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方法一: :P=W/t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
电功叫做电功率
培养学生概括能
方法二: P=UI
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力语言表达能力
强度的乘积 6.测量:
方法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
原理:
P=UI
方法2:用电能表和秒表
原理::P=W/t
“PZ”指的是普通照明;220指灯泡的额
“220V100W”,它的定电压是220伏,25指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含意是:220V是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即该灯泡在220伏的电压下能正常发光;100W是该灯泡的额定功率,即该灯泡正
25瓦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两种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常发光时的功率是100W.例:灯泡上标有“PZ220—25”。它的含意是:
(三)、课堂同步练习例1: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每天使用3h.求:
①一天用电多少千瓦时?
②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多少度?合多少焦耳?
③如果时间单位用秒,一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已知:P=250w=0.25kw t=3h ②一月=30天③t=3h=10800s
求:① W天=?kw.h② W月=?度=?焦耳(J)③
W=?焦耳(J)
针对练习1
某用电器20 min消耗的电能是1 kW·h。此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少? 已知:t=20 min=1200s
W=1
kW·h=3.6×10 J
求:P=?
解:根据公式 P= w/t得
P=W/t =3.6×10÷1200S
=3000 W=3 kW 答:此用电器的功率是3Kw.针对练习2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练结合,熟练应用公式,能够多方面进行计算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巩
某家庭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为11 W,使用时固本节重点内容形
通过的电流是多少毫安? 已知:P额=11w 求: I=?mA
解:家庭电路电压U=220 V;P=11W 由P=IU 得I= P/U=11W/220v
=0.05A=50mA 答: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50毫安?
成知识结构
解:根据公式P=w/t得w=pt.则
①W天=Pt=0.25kw.h×3h=0.75kw.h
②W月=Pt×30天=0.25kw.h×3h×30天
=22.5kw=22.5度=81000000J③W月
针对练习3
灯泡上标有:“6V 12W“字样,问题: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再加上一个条件你又可以设计出多少问题?比比看,看谁设计的问题多!
①、“6V12W”的含义是什么? ②、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
I=P/U
③、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R=U×U/P
=Pt=250W×10800s④、该灯泡正常发光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30天 =81000000J
答:①一天用电0.75kw.h②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22.5度,合81000000J③如果时间单位用秒,一个月电能消耗81000000J 例2:一盏灯连接在照明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68毫安,求: ① 灯的功率是多少? ② 每天通电3小时,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
少?
W=Q=Pt ⑤、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
小时?
T=W/P 多少度? 已知:u=220v
I=68mA 求:(1).P=?W(2).W=?度 解:由公式P=UI得P=220伏×0.068安=14.96瓦。W=Pt=0.01496千瓦×3×30小时≈1.35度 答:灯的功率是14.96瓦,一个月用电约1.35度。
答:灯的功率是14.96瓦,一个月用电约1.35度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的表达式
P=W/T
巩固本节重点内
P—表示用电器的功率。
(四)课堂总结
t—表示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
w—表示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
4.功率的单位: 5..电功率的计算:
容形成知识结构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说明错
在哪里,并说出正确答案。
培养学生用所学
(1)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
(五)课后巩固知识
量。
(2)电流做功所用时间越短,电流做功就
越快。
握程度。
(3)电流做功越快,由流做功就越多。(4)千瓦·时是电功率的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随讲随评,对学生的思考、行为等学习状况进行评定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
行计算检测学生掌力,能够多方面进知识分析问题的能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1、电功率:反映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电功
3、定义式:p=w/t=ui 有时可以表示为:p=u2/r p=i2r
4、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5、额定电流: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流程;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电功率教学反思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我们学校的教学时间又很紧,只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我感到我们的学生对于电学题,一直比较“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难题。学生对于P=U2/R、P=I2R公式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认真考虑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是方法的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要求,主要是不懂得方法,确切地说是教师的方法不当。以前,往往是一下子给了学生一大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消化,教师落了个眼前的清闲。现在看来,这为以后带来了麻烦。方法虽多,并不是都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以前我讲到这里往往急于引入P=U2/R、P=I2R两个公式,本意虽好,却让学生感到有些混乱。这里我采取了最基本的方法,先要求学生画电路图,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结果呢,标着标着,学生把未知也变成了已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基本方法掌握了,回过头来把那些题目再做一遍,用P=U2/R、P=I2R解题,告诉学生还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外练习的选择上,根据学生实际承受能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来源于生活,应用到社会的原则,结合“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八字教学法,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主要是一些开放性的、有实践意义的作业。
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但定有许多地方存在失误与不足,如细节的处理、教学环节的处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课堂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等,是后续的教
学中需着力加强。
第四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Learning Objectives:
1. Knowledge Objects: The sentences with the Attributive Clause.2. Ability Objects 1)Us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attributive Clause to express what they like or dislike.
2)Train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3.Moral Objects: Try to exchange the opinions on CDs with your friends. It will help you to know
more about your friend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Revision l)Revise the relative clause with that by asking question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Get
the students to answer, I like music that…I love music that…I prefer music that…First ask individually, then have the children ask their classmates around them.
2)Revise the relative clause with who by asking question “What kind of musicians do you like? Get the students to answer, I like musicians that… I love musicians that…I prefer musicians that…or I prefer groups that… First ask individually in class, then let them practise in pairs.
3)Revise ”Does…like…? No, he doesn’t. He prefers…“ Ask questions with the real names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Let them ask each other similar questions in pairs.
Step Ⅱ 3a 1.Show my favourite CD to the class and say, This is my favourite CD. Its name is ”Come on,Join us“. I like it because I can do exercises with it. But I don’t like the beginning of it, too loud noise. It reminds me of my middle school time.
2.Give more examples on ”remind sb. of sth./sb. ",such as, He reminds me of his brother.This reminds us of what we often did when we were children. Tell the students that remind…of…means cause sb.to think of sth.
3.Write the four questions on the blackboard.
(1)What’s the name of your favourite CD?(2)Why do you like this CD?(3)What do you dislike about this CD?(4)What does it remind you of? 4.Get them to discuss in pairs. Before they begin their conversations, show some more CDs to
them.
Ask a pair of the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conversations with the class.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46.
Look at Activity 3a.
5.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students.
6.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review by themselves. Encourage them to ask questions on anything that they can’t understand. Explain them, or ask the other students to explain them. After they finish reading
the review ask them to match up the parts of the sentences. 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 before
they begin..Tell them to do as quickly as they can. 8.Say, Let’s have a competition to see who will be the first one to finish it. After all of them have finished.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Step Ⅲ 3b 1.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students.
2.Make sure they know what to do. Give some explanation if necessary.
3.Ask a pair of students to read the model conversation in the box first.
Say, Who can make up a similar dialogue now? You can use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3a to help you.
Then choose two children who do well in English to demonstrate another conversation.
4.Now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while the
students are talking. Help them as necessary.
Step Ⅳ Part 4 1.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popular
groups among the students. Say I like groups that dance much. I love singers who dance much as they sing. I don’t like musicians who always copy others.
2.Show a CD of very noisy music and say, I can’t stand music that is too noisy. 3.Write the four sentences without relative clauses on the blackboard.
4.Ask several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m orally first. Then let the students open their books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ir own words. Next ask a few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sentences
with the class.
5.Say, Stand up and go to ask your classmates questions now. Move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ask questions till you find someone who feels the same way you do about each thing. 6.Write down the student’s name in the blank in the right column.
When all the students have finished,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list to the class. Next ask a pair
of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Then have the students work in pairs. Make up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7.If there is enough time, ask some pair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Step Ⅴ Summary Say, In this class, we’ve learned how to use remind…of…
We’ve also done a lot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tep Ⅵ Homework 1)Make up two sentences with remind…of…
2)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pages 22~23 of the workbook.
Step Ⅶ Blackboard Design 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A The Third Period 1. Four questions(1)What’s the name of your favourite CD?(2)Why do you like this CD?(3)What do you dislike about this CD?(4)What does it remind you of?
2. Complete the sentences.(1)I like groups that .(2)I love singers that .
(3)I can’t stand music that .(4)I don’t like musicians who .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时间又少之又少,从来不做除了课本外的练习。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一、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在上课之前实际上花费的时间越多,课堂效果会越好的,这个我本身有深刻的体会。特别是我们教学法上的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感觉很有趣。也乐意配合
二、多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并能及时地表扬他们。我在上课的时候会尽量给他们pairwork的机会和时间。也会让他们表演,刚开始很少有人愿意上来,但是经过带动和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已经很喜欢这个环节了
三、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效果。如做到:
(一)根据学内容,布置适量的有层次的练习;
(二)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试卷进行评分登记,鼓励好的,表扬进步的。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五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The sun is shining 教学设计及反思
包慧颖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外研社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 1 The Sun is Shining部分。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是以书信的形式展现课文的,并附以描述照片来教授重点句型,教师可在教授句型的同时,向学生们展示英语书信的格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标准英语”所设置的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实际内容可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
⑴ 听、说、认读单词shine, everyone和现在进行时句型,如:The sun is shining等,并能实际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现在进行时的运用;英语书信的格式。
2、教学难点:现在进行时在日常情景对话中的应用;运用英语书信的格式写信交笔友 StepⅠ Revision and Warming up.1、Free talk.T: Hello, boys and girls.Is everyone here today?
Ss: Yes.T: Hi!What’s your name?
S1: My name is ……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1: It’s sunny.T: Do you like the sun?
S1: Yes, I do.T: Well, The sun is very lovely.2、Let’s chan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t’s hot.It’s cold.It’s warm.What’s the weather like?
It’s sunny.It’s windy.It’s rainy.Sun, sun, sun, it’s very hot.Wind, wind, wind, I feel cold.Rain, rain, rain, the God is crying.StepⅤ Homework
1、跟录音读课文。
2、实践作业:观察一下晚上的七点到七点半这段时间,你的家人在做什么?
教学反思:
The sun is shining.是《新标准英语》第八册第三模块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以Daming寄给Lingling的照片为载体,复习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六年级学生虽然对现在进行时的意义和结构并不陌生,但到此阶段应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拓展运用,能够灵活、准确的描述出照片或图片中的活动情景。由理解到运用,是语言发展的又一次质的飞跃。本课的文本材料既凸显了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也适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节典型的课例。所以,经过认真的研究,我们集备组成员周雪梅,黄守珍和我,决定把这节课做为我们集体备课的内容。经过几番研讨、交流,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备出了一节有趣、有意又有效的课。在对六年级学生上过实验课后,我对下面几点感触颇深:
一、真实自然的情境促兴趣。六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倦怠心理,再加上缺乏语言交流实践的环境,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开口说英语。因此,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从学生喜欢的运动入手,邀请学生一起做运动。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的复习了旧知,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接下来的导入环节,也通过图片、语言等形成语言交流环境,学生开口说语言的兴趣浓厚。而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二、合理有效的任务显主体。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本课是一个典型的阅读教学课例,我们详细的研究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对阅读文本的理解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先整体感知,理解文本,提出简单有整体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然后阅读细节,获取信息。我们设置了Listen and answer, listen and number等层次性强的任务,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理解语言、归纳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You can use the computers.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爽
教学目标 A.语言知识目标: 能从语句中辨别,并正确使用、朗读出如下单词及目标语句:borrow;You can use the computers.B.语言技能目标:
1.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听并读懂课文;
2.在老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尝试模仿在图书馆借书。C.情感态度目标:
鼓励学生热爱读书,并学会遵守规则。教学重点
辨别,并能正确使用、朗读如下单词及目标语句:borrow;You can use the computers.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所学目标语句。教学准备
图片、录音机、单词卡片、纸条 教学流程
I.Warm-up(热身活动)1.Greet each other.2.Free Talk on how to borrow a book from others or a library.IV.Production(任务完成)
1.全班活动:制定本班的学生守则,首先小组内讨论,再全班汇报,由教师板书,最后全班讨论通过,并练习认读。
2.做课堂活动用书练习1。首先为学生讲解题目要求,请学生看图,并完成句子,最后全班订正答案。
3.做课堂活动用书练习3。学习小组内完成调查表,请两组学生到讲台前做汇报。
V.Summary and Homework(小结与作业)
个别完成:请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编排表演图书馆里发生的情节。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倦怠心理,再加上缺乏语言交流实践的环境,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开口说英语。因此,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从学生喜欢的运动入手,邀请学生一起做运动。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的复习了旧知,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接下来的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语言等形成语言交流环境,学生开口说语言的兴趣浓厚。而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