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3 00:3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魏春花

2014.4

【设计理念】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本教学设计遵循这样的思想,设计了以“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通过平凡事物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乡村风光图片、课文部分段落演示文稿);舒缓优美的伴读音乐。

2.学生准备:

家在农村的同学,想一想自己家乡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二

【教学流程】

一、诗意导入,直奔中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这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这里,野花遍地,果实满园。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再次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2.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指名读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提示学生遵循作者陈醉云的思路,再次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中中心句,以纲带目。

二、走进文本,品文悟情

(一)瓜藤攀檐

1.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喧闹与嘈杂,那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让我们先漫步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体会这一处的独特和迷人。

2.幻灯片出示挂藤满架:同学们,在房前的屋檐,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瓜藤满架)

3.这满架的瓜藤有何独特?你能用作者的话来描述吗?指名读。

4.装饰是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你知道城里楼门前会用什么来装饰?(蹲石狮、竖旗杆)看到这样的装饰,你有什么感觉?(严肃、冷漠、呆板,不敢靠近„„)

5.农家小院的装饰却是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这样的装饰又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秋收,夏可遮凉)

6.在这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乡下人家的可爱,我们也试着用对比的方式读一读,女生读青瓜碧藤的部分,男生读狮子旗杆的部分。

7.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是他们的心情却是多么愉快明朗,生活多么纯朴自然,这不正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齐读最后一段。

(二)鲜花轮绽

1.农家小院的屋前,除了那绿绿的瓜架,我们还能看到色彩明丽的——鲜花,怎么描写的,谁来读读?我们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景?它又带给你怎样的独特感受?

“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下人家所种的花儿都是常见易活的,不及城市人家盆栽的君子兰、文竹„„那些花儿娇贵,高雅,所以说是朴素的,不过乡下人家园中的花儿依着时令无拘无束地不遗余力地开放,是那么鲜艳,那么明媚,装点了乡下人家的院落。所以,它们生命是华丽的!)

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农家人的心里怎能不高兴啊,这一派农家风光真是——独特、迷人!

(三)雨后春笋

1.从房前来到屋后,我们看到那一片片绿绿的浓荫,那是谁的身影?(竹笋)

2.老师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3.如果把这句话浓缩成最奇妙的一个字来形容竹笋,你会选哪个字?

“探”。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冒、钻、伸、露„„为什么作者却选中了“探”?(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春笋,告诉我你那么快想从地里钻出来想看到什么?(学生想想表达)

4.哪个小竹笋愿意先探出头来,张望这个美丽的世界?用心读这一句,让大家感受到你深深的渴望吧!

5.让我们在在美妙的音乐中带着我们的渴望、带着我们的迫切,像小竹笋那样快点钻出来!(配乐齐读)

(四)觅食戏水

1.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农家饲养的家禽小动物呢!先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一读描写“鸡觅食”的一段和“鸭戏水”的部分。一会儿我要请你来展示小动物们的风采。

2.指名读。

(1)你为什么会这么读?

(妈妈带小鸡觅食)雄鸡呢?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会怎么想?你学学。(斗志昂扬的将军,尽职尽责的丈夫。)

(2)那河中的鸭子呢?谁来读读?

(3)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这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5)在作者的笔下,鸡啊,鸭啊,都仿佛有了情感,有了思想,你能也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其它小动物吗?

(6)它们的生活是那么自由快乐!乡下人家的道道风景,的确是那么——独特,那么——迷人!

(五)门前晚餐

1.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又是什么?和同桌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您能抓住重点词语来说说乡下人家的晚餐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天高海阔”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不但指他们在院中吃饭,地方开阔,也指他们无拘无束谈天说地)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3.你知道“向晚”是什么时候?(提示:联系上下文理解。)

4.如果老师让同学们给夏天傍晚的乡村画一幅画,你都要画上什么呀?(晚餐的人们、红霞、微风、鸟儿)

5.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带进朗读中,来描绘这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齐读)

6.看到这一切,我们忍不住赞叹: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学生齐读)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六)月夜睡梦

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让我们也一起走进这静谧的世界,在轻柔的音乐中,让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睡得更甜„„(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拟紧扣文本中“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觅食、鸭戏水”以及“门前晚餐”等几个主要场景,引导学生品读、想象、思考、体验,发现和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品悟语言之美,感悟乡下人家之乐,相机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领略表达技巧和表的效果的统一,同时渗透人文培养与其中。

三、整体回归,想象拓展

1.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房前屋后,还是在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也无论在白天、傍晚、还是深夜,乡下人家都有着它独特的、迷人的美。

齐读最后一段。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讨论:

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拓展。在古人的笔下,田园生活也独具情趣,不信你听: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还有那首《清平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同学们,你们现在也生活在乡下,你们所见到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乡下的植物、动物、庄稼、河流、人们的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说说你印象最深的画面吧!

4.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回归整体,进行中心的升华。通过调动学生的积累,以加强化教材整合的意识,深化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再认识,再体验,以达到内化学生情感的目的。

四、语文实践,积累语言

1.《乡下人家》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2.课后,让我们跟随诗人戴望舒再到雨后的小径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时候”,给自己的心灵呼吸那富有乡土气息的新鲜空气!

设计意图:通过统筹安排,渲染“《乡下人家》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等活动,激发学生到雨后的小径走一走,感受不同时候的乡土气息,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体现学习语文的宗旨是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和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五、板书设计,凸显重点: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中描述的几个主要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心——独特、迷人。这么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句段,理解并把握课文内容,且

体现了四年级“概括段意”的训练重点。对于学生感受文本情感也是一个引导的范例。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抓住乡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青瓜绿藤、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选读探究——品读感悟——朗读再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读中赏词、品句,读中积累、感悟,读中质疑、探究,读中想象、迁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自己《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亮点:

一、一条主线

陈醉云的《乡下人家》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这篇文字没有较难理解的词句。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二、多种方法

四年级下册有一个学习要求,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在教学中我注重了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青瓜绿藤”画面中,学生在石狮子和瓜藤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的对比中,感受到别有风趣一词的含义。“雨后春笋”一段抓住一个“探”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果你是小笋芽,从土里探出头来,看见了什么?会说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拟人化手法运用的巧妙。

三、朗读再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课伊始,我安排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写体会,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品读感悟环节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的欣赏读、配乐读,把读贯穿由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也提高了朗读能力。

在课堂上,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评价语要有提升,这个是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积累的项目。虽然备课时冥思苦想出好多评价语,但是真正站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很欠缺。其二,学生的读后感悟能力比较强,但朗读再现的能力较弱,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升。

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特点,凸显自身的教学特点,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这将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麻城一中

陈红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层面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与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

②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现在,勤奋学习。

②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革命伟人以拯救中国,复兴民族为已任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条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配合导学案)

一、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了解本课基本知识

二、课堂展示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着重对重要历史概念提示点拨

三、课堂合作探究,指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四、小结 布置课后作业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1.教师层面 ①教学思想:

本课的教学以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即从大清帝国→中华民国的嬗变,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以一道经典高考题导入,围绕革命的时代背景、重要成果、历史功绩展开多角度探究。

②教学手段:

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并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③教学效果:

本节课能够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师生情感碰撞多,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感到不足之处的是,教学语言在情感渲染上,语言还有待于进一步锤炼。

2.学生层面

①课前: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有利于保证课堂的畅快、高效。②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一部分同学能够主动上讲台展示,这是个好现象,所有学生都能积极进行合作探究,部分学生看待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观点和角度,而不是人云亦云。

需要改进之处:

在回答问题时,还需要注意问题表述的准确性。

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与视野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需要加强课外阅读与知识积累。

麻城一中

陈红姣

第三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之《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竹根滩镇小学

刘磊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综合素养要求之一)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唐朝的歌曲。(播放闽南语《渭城曲》)2.师:XX同学你起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有渭城、有朝雨、也有故人)

3.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读?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 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含本诗赏析视频)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4)最后来欣赏一首现代歌曲《渭城曲》。

三、课外拓展

1.讲故事,说唐朝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明白古人学问的广博。游记故事,讲述诗歌唱诵的方法。(穿插在古诗讲解中)。

四、教学反思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歌从理解文字,意思到一经的理解模式并不适合传统文化学习方式,而是现代教学手段中硬性追加的教学方法,所以导致一代人没有学问。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将自己会唱得诗歌唱给家长听。

第四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5.1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曲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向,能在曲线的轨迹图上画出各点的速度方向。

(2)经历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

(3)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一直线运动的学习,学生对直线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曲线运动,学生头脑中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模糊的感性认识。本节是学习曲线运动的第一节,是整章教学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寻曲线运动的特点,本质,和直线运动的显著区别及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明确对曲线运动的认识。重点难点

重点: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难点: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过程

导入:曲线运动

必修一我们研究了轨迹为直线的运动,而自然和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的轨迹大多是曲线的,从这节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曲线运动。让学生列举曲线运动的实例,之后播放曲线运动实例图片。设计意图:列举实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活动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播放视频和演示实验,观察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总结规律,探讨特点,动手画图和辨析判断,纠正错误认识。通过以上活动,明确速度方向,特点,曲线运动性质,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变可不变的结论。课堂活动二: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研究方法

第一步:视频演示蜡块的运动,让学生分析蜡块实际运动与竖直上浮及随管水平运动的关

系,体会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等时,独立的联系,为平抛运动等效为水平和竖直两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做知识的储备。

第二步: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蜡块的速度,位移,和轨迹进行研究。

第三步:类比迁移,水平抛出物体的运动也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速度,位移,加速度。设计意图:通过蜡块的实例,找出研究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方法,类比迁移研究水平抛出物体的曲线运动的方法,为第二节具体定量研究平抛运动做知识及方法上的储备。课堂活动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一步:视频演示钢球实验,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二步:给出实验道具小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小球,演示在空中的运动,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三步: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知识点,通过分析,总结出延伸结论: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合力矢量分别位于曲线的两侧;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指向曲线的凹侧。

第四步:通过练习,加深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理解。明确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合力是否恒定无关,唯一的条件就是合力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第一步,让学生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

第二步,通过设计很简单的探究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第三步,通过逻辑的推理,知识的延伸,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认识。第四步,通过练习,辨析,让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理解更加明确。总结 梳理知识脉络,明确学习重点,巩固强化。【作业】布置作业 教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优点:

1、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用实例和多媒体手段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来夯实基础,使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针对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学生对其理解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上,在用其分析物体运动的合成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项研究讨论,讨论的课题均来源于学生熟悉的实例,例如演示钢球在磁铁的吸引或排斥下的曲线运动、蜡块在水中同时做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并播放对应的课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要从受力分析入手,再进行运动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情况的运动合成的分析,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2、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场所和时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动脑积极思考的时间。

3、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渗透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思维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4、在学生练习方面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我们用了新教材的所有练习,因为新教材的练习是精心设计的、并且绝大多数题目与生活贴近,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实用价值,有些题目是研究性质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习题课上也同样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景,用实验的方式来设置题目,同时让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思维锻炼。

缺点: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做到对学生进行完全的解放,对学生的所作、所想还是不放心,总想多给学生一些指导,总希望学生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去想,这无疑为学生的思维套上了枷锁。另外,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不希望留尾巴,总觉得一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是最要不得的,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看似完整的一节课,事实上没有使学生的所得最大化,也使我们精心设计的开放学习环境不能很好的保持始终.为了在一节课中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课堂上到处留下了教师的指导痕迹,最终只能是完成了知识技能目标,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我们扼杀了,思维受到了限制,这在学生进行对应的课后练习中反映突出,尤其涉及到设计实验的内容,学生普遍觉得无从下手。另外在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的确感到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科学性增强了,更体现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但因此难度增加了很多,增加了教的难度,更增加了学生学的难度。教师面临的问题既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处理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营造开放学习环境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多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成功、快乐。

第五篇: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V-ing

形式的复习

授课教师:孙方岩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高一教材模块4,对教材进行了整合。

二.设计思想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授语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达到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

在语法复习的过程中,我时刻以“精讲巧练、以练促教、点到为止、注重运用”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练中有悟、在练中获得“四会”技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复习及巩固V-ing形式这一语法。2.在真实的语境和任务完成中理解、运用V-ing形式。

3.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语言运 中去学习、掌握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是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巩固。2.把某些语法教学转化为交际活动,本节课主要以游戏为线索。我认为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教师应把语法规则活化为活动,把教学过程活化为交际活动。主要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比较归纳:利用设置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主要是比较V-ing在句中作定语和表语

2)说写转换:运用所学语法项目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促进学生对语法项目的理解,掌握尤其是对V-ing作状语的掌握

3)句子改错:最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体现在V-ing的否定形式,V-ing的使用情况,以及被动的使用。

4)翻译: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注重学以致用。

5)篇章整合:语法的教学一定要深入到语篇中,避免了学生死抠语法,生搬硬套的现象。(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稳定和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对课堂内容有较高的兴趣。2.能根据语言环境得体地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通过谈论朋友,树立奋发向上、努力奋斗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复习和巩固V-ing形式的句法功能。

五.教学难点

1)在真实的情境和语境中使用 V-ing形式。2)V-ing作定语和作状语。

3)注意名词和现在分词作定语的区别。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案。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练习

教学思路:使用游戏,贯穿始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操练,以练促教。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我所要讲授的内容。(每个活动的顺序是不固定的)

活动体现的是:1)复习V-ing形式用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2)复习V-ing形式作表语和定语时,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的不同。3)复习V-ing形式的时态和语态。

3.运用 Talk about one of your classmates and have a guessing game.教学过程:向学生明确该项任务的话题,提供一些提示性的短语。

be good at care(little)about dream of devote„to be interested in be afraid of be concerned about 4.巩固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结,整理思路,形成清晰的概念。5.作业

写一篇文章,尽可能多的使用V-ing形式

下载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Unit 3 WeatherB Let’s learn&Let’s play 教学设计 巨野县太平镇郭坊社区小学 曹秀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1. 针对一堂课堂教学内容完成(2学时教案)。 2. 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3. 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4. 建议:在完......

    教学设计和反思

    《我们的田野》教学设计和反思 汪树德 教学目标 情感与体验: 在演唱表演中,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旋律美、歌词美,学会创造美。由此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情感。 知识与......

    《假如》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假如教材简析《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

    教学设计及反思

    《Can I have some sweets》教学设计 解东一小 买婷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四年级上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Can I have some sweets?”,属于对话应用教学。课文主要讲述埃米......

    教学设计及反思

    Unit6 lesson1 It’s red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回答颜色及熟悉色彩名称。色彩是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的内容,孩子们对色彩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围绕“询问......

    教学设计反思

    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听课反思 为期一个星期的听课学习时间不长,听了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传授知识,我学到的知识却受益无穷。身为一名未来的老师,身上需要有责任心,把每位学生尽可能......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 语言功能 : Talking about the body. 话题 : Body 语言结构 : I have.../it has... 重点词汇 : face, eyes, head, nose, mouth, teeth... 任务活动 : Task 1: 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