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和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关于各个国家的著名建筑物,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并知道如何询问,掌握国家与建筑物的对应,本节课为Lesson5 Where is the Eiffel Tower的第一课时,操练单词和句型“Is it „„?”“Yes,it is/NO,it isn't”“Where is it?”“It's in„„”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让学生明确英语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其实课本就是实际生活,让学生爱上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另外通过运用多媒体呈现各个建筑物的画面,让课本更加活现在学生面前。
学情分析
现在的五年级孩子,由于条件原因,从四年级才开始学英语,从最基础的入手,当时学习起来很困难,因为之前根本没有学过,一下子又要跳到四年级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挺高的,并且当时学生对英语很陌生,所以兴趣不大,学的也不是很好,导致作业做不来,而本来五年级的知识又是在四年级的基础上加难了一点,所以孩子们现在学起来还是很吃力的,课文中的单词常用语还有些不会认,导致读起课文来断断续续的,需要一个一个单词的教,很费力,在加上乡村的孩子远不比城市的,对外国的建筑物不是很了解,所以只有告诉孩子,让他们记住,只能用更多的教学手段,让孩子感兴趣,并熟悉和记住世界闻名的建筑物以及对应的国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国家闻名建筑物的情况,扩大知识面,了解各国文化 2.提高学生的拼读和初步的读写能力
3.掌握各闻名建筑物的单词和国家的单词“the Great Wall,China,Mount Fuji,Japan,Big Ben,Britain„„”
4.使学生掌握句型“Is it „„?”“Yes,it is/NO,it isn't”“Where is it?”“It's in„„” 5.能灵活的使用自然拼读法拼读单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各建筑物名称及其对应的国家,要求发音准确,并且能对上号。人教版五年级上册Lesson5 Where is the Eiffel Tower
北川县马槽小学
林东梅 2.能将句型“Is it „„?”“Yes,it is/NO,it isn't”“Where is it?”“It's in„„”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Hello,Miss Lin
设计意图
Step 1 Hello,everyone 师生常规问候
Step 2 Listen and practise Nice to see you Nice to see you,too
1.出示the Great Wall图片 问:What's this 播放录音两次 长城 运用此类方法教学其他
单词,并教读以及跟录音跟读the Great 读
Wall„„„„
抽个别学生起来读
the Great Wall.Mount Fuji 2.“炸弹”游戏读单词 Big Ben
(分四组进行游戏,没有碰到炸弹的爬一梯)
the Eiffel Tower
the White House 3.教学句型“Is it „„?”及其回答“Yes,it is/NO,it isn't”
拿着Mount Fuji的卡片,问:Is it Mount Fuji? Yes,it is 拿着Big Ben的卡片,问:Is it Big Ben? NO,it isn't
同桌之间一问一答
5.教学句型“Were is it?”及其回答“It's in„„” 拿着Mount Fuji的卡片,It's in Japan 问:Where is it?
运用此方法教学此句型Where is it? 和巩固单词 It's in„„
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师
生感情,以及让学生尽可
能多的说英语
了解各个国家的闻名建筑物和国家,及其各建筑
物和国家的英文读法,并且要清楚的知道哪个建筑物是属于哪个国家的,跟着录音掌握单词的读法,并能熟读单词
进一步巩固单词,熟悉单词为后面操练句型做准备
4.让学生理解句型并掌握回答“Yes,it is/NO,it isn't”并且能用其他单词进行简单的运用 让学生感知句型,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回答,以及运用 小组问答(奖励爬梯)
Is it „„? 6.“开火车”游戏
一问一答,首尾呼应
Yes,it is/NO,it isn't Where is it? It's in„„
Step 3 Listen and circle
板书设计
Lesson5 Where is the Eiffel Tower
the Great Wall————China
Is it „„?
Mount Fuji—————Japan
Yes,it is/NO,it isn't
Big Ben--------------
Britain
Where is it?
the Eiffel Tower----------France
It's in……
the White House-------America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方案:小组爬楼梯,炸弹游戏分组加分,没有读到炸弹的组爬一梯。开火车游戏分组加分,哪组表现的最好,开的最快一次爬1,2,3,4梯。抽起来读单词的学生奖励组内爬一梯,小组问答,依次爬梯。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用学生几乎很少见过的东西,课件呈现各建筑物的画面,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兴趣,投入其中,然后慢慢的开始掺入教学单词,读单词,用卡片把单词活现,以及到后面的操练句型,其中我发现了,前面学单词的时候孩子们还是很开心,很会学,也会读,但是到了后面操练句型的时候,孩子们就有些懵懂了,不
进一步巩固句型,让学生熟练的运用句型,并且观察学生发音是否准确,并训练学生地名和国家的对应
听录音选择正确答案 播放录音
学生听音选择,公布结听音熟悉句型和单词,看果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 太会说,导致每次都要教读一次,我想可能的原因是我没有表述清楚,直接就提出这个句型,让学生有点难以接受,有点不懂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如何去问,如果让我重上这堂课,我想我不会直接的就读出这个句型,可能先让学生理解,在反复的操练几次,而不只是一次。
第二篇: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麻城一中
陈红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层面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与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
②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现在,勤奋学习。
②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革命伟人以拯救中国,复兴民族为已任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条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配合导学案)
一、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了解本课基本知识
二、课堂展示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着重对重要历史概念提示点拨
三、课堂合作探究,指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四、小结 布置课后作业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1.教师层面 ①教学思想:
本课的教学以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即从大清帝国→中华民国的嬗变,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以一道经典高考题导入,围绕革命的时代背景、重要成果、历史功绩展开多角度探究。
②教学手段:
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并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③教学效果:
本节课能够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师生情感碰撞多,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感到不足之处的是,教学语言在情感渲染上,语言还有待于进一步锤炼。
2.学生层面
①课前: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有利于保证课堂的畅快、高效。②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一部分同学能够主动上讲台展示,这是个好现象,所有学生都能积极进行合作探究,部分学生看待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观点和角度,而不是人云亦云。
需要改进之处:
在回答问题时,还需要注意问题表述的准确性。
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与视野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需要加强课外阅读与知识积累。
麻城一中
陈红姣
第三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之《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竹根滩镇小学
刘磊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综合素养要求之一)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唐朝的歌曲。(播放闽南语《渭城曲》)2.师:XX同学你起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有渭城、有朝雨、也有故人)
3.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读?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 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含本诗赏析视频)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4)最后来欣赏一首现代歌曲《渭城曲》。
三、课外拓展
1.讲故事,说唐朝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明白古人学问的广博。游记故事,讲述诗歌唱诵的方法。(穿插在古诗讲解中)。
四、教学反思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歌从理解文字,意思到一经的理解模式并不适合传统文化学习方式,而是现代教学手段中硬性追加的教学方法,所以导致一代人没有学问。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将自己会唱得诗歌唱给家长听。
第四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5.1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曲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向,能在曲线的轨迹图上画出各点的速度方向。
(2)经历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
(3)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一直线运动的学习,学生对直线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曲线运动,学生头脑中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模糊的感性认识。本节是学习曲线运动的第一节,是整章教学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寻曲线运动的特点,本质,和直线运动的显著区别及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明确对曲线运动的认识。重点难点
重点: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难点: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过程
导入:曲线运动
必修一我们研究了轨迹为直线的运动,而自然和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的轨迹大多是曲线的,从这节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曲线运动。让学生列举曲线运动的实例,之后播放曲线运动实例图片。设计意图:列举实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活动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播放视频和演示实验,观察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总结规律,探讨特点,动手画图和辨析判断,纠正错误认识。通过以上活动,明确速度方向,特点,曲线运动性质,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变可不变的结论。课堂活动二: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研究方法
第一步:视频演示蜡块的运动,让学生分析蜡块实际运动与竖直上浮及随管水平运动的关
系,体会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等时,独立的联系,为平抛运动等效为水平和竖直两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做知识的储备。
第二步: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蜡块的速度,位移,和轨迹进行研究。
第三步:类比迁移,水平抛出物体的运动也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速度,位移,加速度。设计意图:通过蜡块的实例,找出研究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方法,类比迁移研究水平抛出物体的曲线运动的方法,为第二节具体定量研究平抛运动做知识及方法上的储备。课堂活动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一步:视频演示钢球实验,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二步:给出实验道具小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小球,演示在空中的运动,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三步: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知识点,通过分析,总结出延伸结论: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合力矢量分别位于曲线的两侧;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指向曲线的凹侧。
第四步:通过练习,加深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理解。明确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合力是否恒定无关,唯一的条件就是合力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第一步,让学生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
第二步,通过设计很简单的探究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第三步,通过逻辑的推理,知识的延伸,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认识。第四步,通过练习,辨析,让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理解更加明确。总结 梳理知识脉络,明确学习重点,巩固强化。【作业】布置作业 教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优点:
1、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用实例和多媒体手段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来夯实基础,使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针对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学生对其理解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上,在用其分析物体运动的合成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项研究讨论,讨论的课题均来源于学生熟悉的实例,例如演示钢球在磁铁的吸引或排斥下的曲线运动、蜡块在水中同时做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并播放对应的课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要从受力分析入手,再进行运动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情况的运动合成的分析,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2、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场所和时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动脑积极思考的时间。
3、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渗透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思维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4、在学生练习方面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我们用了新教材的所有练习,因为新教材的练习是精心设计的、并且绝大多数题目与生活贴近,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实用价值,有些题目是研究性质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习题课上也同样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景,用实验的方式来设置题目,同时让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思维锻炼。
缺点: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做到对学生进行完全的解放,对学生的所作、所想还是不放心,总想多给学生一些指导,总希望学生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去想,这无疑为学生的思维套上了枷锁。另外,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不希望留尾巴,总觉得一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是最要不得的,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看似完整的一节课,事实上没有使学生的所得最大化,也使我们精心设计的开放学习环境不能很好的保持始终.为了在一节课中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课堂上到处留下了教师的指导痕迹,最终只能是完成了知识技能目标,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我们扼杀了,思维受到了限制,这在学生进行对应的课后练习中反映突出,尤其涉及到设计实验的内容,学生普遍觉得无从下手。另外在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的确感到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科学性增强了,更体现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但因此难度增加了很多,增加了教的难度,更增加了学生学的难度。教师面临的问题既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处理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营造开放学习环境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多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成功、快乐。
第五篇: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V-ing
形式的复习
授课教师:孙方岩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高一教材模块4,对教材进行了整合。
二.设计思想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授语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达到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
在语法复习的过程中,我时刻以“精讲巧练、以练促教、点到为止、注重运用”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练中有悟、在练中获得“四会”技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复习及巩固V-ing形式这一语法。2.在真实的语境和任务完成中理解、运用V-ing形式。
3.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语言运 中去学习、掌握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是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巩固。2.把某些语法教学转化为交际活动,本节课主要以游戏为线索。我认为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教师应把语法规则活化为活动,把教学过程活化为交际活动。主要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比较归纳:利用设置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主要是比较V-ing在句中作定语和表语
2)说写转换:运用所学语法项目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促进学生对语法项目的理解,掌握尤其是对V-ing作状语的掌握
3)句子改错:最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体现在V-ing的否定形式,V-ing的使用情况,以及被动的使用。
4)翻译: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注重学以致用。
5)篇章整合:语法的教学一定要深入到语篇中,避免了学生死抠语法,生搬硬套的现象。(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稳定和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对课堂内容有较高的兴趣。2.能根据语言环境得体地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通过谈论朋友,树立奋发向上、努力奋斗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复习和巩固V-ing形式的句法功能。
五.教学难点
1)在真实的情境和语境中使用 V-ing形式。2)V-ing作定语和作状语。
3)注意名词和现在分词作定语的区别。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案。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练习
教学思路:使用游戏,贯穿始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操练,以练促教。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我所要讲授的内容。(每个活动的顺序是不固定的)
活动体现的是:1)复习V-ing形式用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2)复习V-ing形式作表语和定语时,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的不同。3)复习V-ing形式的时态和语态。
3.运用 Talk about one of your classmates and have a guessing game.教学过程:向学生明确该项任务的话题,提供一些提示性的短语。
be good at care(little)about dream of devote„to be interested in be afraid of be concerned about 4.巩固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结,整理思路,形成清晰的概念。5.作业
写一篇文章,尽可能多的使用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