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3次修订版)(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10:5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3次修订版)(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3次修订版)(范文模版)》。

第一篇: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3次修订版)(范文模版)

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007年11月22日校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1次修订,2010年09月17日校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2次修订,2011年11月25日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3次修订,2012年05月29日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我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按学科门类分别授予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

第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凡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达到学校规定的学术水平标准的我国公民,可依据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四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在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外国学者,达到学校规定的学术水平标准,可依据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

学士学位

第五条

符合本细则第三条或第四条要求的学士学位申请人,须完成培养计划的各项规定任务,成绩合格,经审核准予毕业,并达到下述水平的,方可获得学士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六条

学士学位申请人,经所在院(系)审核,教务处复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通过后,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其学士学位。

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士学位申请人,经其所在单位审核,教务处复审,报相应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通过,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其学士学位。

具体实施办法参照《同济大学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同济大学授予来华留学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同济大学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同济大学授予独立二级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

第三章 硕士学位

第七条 符合本细则第三条或第四条要求的硕士学位申请人,通过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

2-01

试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有效,符合《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并达到下述学术水平的,方可获得硕士学位:

(一)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二)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第八条 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学位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二)申请人的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年。

(三)学位论文撰写必须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

(四)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对于用汉语授课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硕士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如用英语(德语、法语)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不少于3000汉字摘要;对于其他情况(含用英语授课)的硕士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如用英语(德语、法语)撰写,可不要求撰写汉语摘要,但必须有英语摘要。[第2次修订,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九条 硕士学位论文送审评阅和答辩组织:

(一)申请人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后,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3至5人组成,成员应是本学科具有副教授及以上相当职称的专家或具有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如果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则至少由4人组成。[第3次修订,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副教授及以上相当职称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担任;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第3次修订,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我校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在职人员担任,在读研究生不得担任。

(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审批。

(三)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学位论文送审评阅和答辩的组织。

答辩前应完成学位论文的送审评阅,答辩时协助主席办理有关事务,做好答辩会的详细记录。

申请人不能直接参与本人学位论文送审评阅、答辩的组织工作。

第十条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程序:

(一)申请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先经申请人的指导教师评阅并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

(二)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30天送交至少2位同行专家评阅;同行专家评阅人是本学科领域具有副教授及以上相当职称的专家或具有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可作为同行专家评阅人。[第3次修订,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同行专家评阅人收到论文后,应在30天内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对论文可否提交答辩,是否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提出意见。

2-02

答辩前同行专家评阅人的姓名应保密,申请人不得参与论文的送审过程。

(三)硕士学位论文在校内外同行专家评阅通过后,方可进入答辩程序。

(四)学校对硕士学位论文开展隐名评审,对于评审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按照学校对申请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不合格论文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议程序按照《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

(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同意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进行表决。申请人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票,为建议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申请人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二分之一以上(含二分之一)、三分之二以下(不含三分之二)同意票,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申请重新答辩一次;申请人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二分之一以下(不含二分之一)同意票,为建议不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答辩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三)申请人第二次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就是否同意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进行表决,申请人未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票,为建议不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

(四)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如一致认为申请人在学位论文工作中作出了杰出成绩,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学位论文已达到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除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还可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建议办理申请博士学位事宜。

(五)已经通过的硕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涉密的论文除外)。

第十二条 硕士学位审议与授予:

(一)申请人在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学位后,向所在院系提交申请学位的有关材料。

(二)院系在收到申请人提交有关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对申请人提交材料的审查,作出是否受理其申请的决定;决定不受理其申请学位,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

(三)院系将审查合格的学位申请材料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在申请人自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获得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之日起最长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审议其申请学位。

(五)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本细则第七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进行审议、表决,并作出授予或不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的决定。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将作出授予或者不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备案。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授予硕士学位决定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即视为学位申请人获得硕士学位。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在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告。

(六)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未授权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本细则第七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进行审议、表决,并作出建议授予或不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的决定。

2-03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将作出建议授予或不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的决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审议审批。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的审议材料予以审核、整理,并将审核、整理后的相关材料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审批。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本细则第七条、第二十一条,结合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建议决定,作出授予或者不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的决定。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决定即视为学位申请人获得硕士学位。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在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告。

(七)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不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的决定后,申请人可在一年内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重新提出学位申请一次。

(八)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不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的决定后,申请人可在一年内通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重新提出学位申请一次。

第四章 博士学位

第十三条

符合本细则第三条或第四条要求的博士学位申请人,通过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有效,符合《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并达到下述学术水平的,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一)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

(二)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十四条 博士学位论文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学术性和创造性。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较大的学术价值或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二)申请人的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

(三)学位论文撰写必须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

(四)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对于用汉语授课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博士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如用英语(德语、法语)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不少于5000汉字摘要;对于其他情况(含用英语授课)的博士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如用英语(德语、法语)撰写,可不要求撰写汉语摘要,但必须有英语摘要。[第2次修订,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十五条

博士学位论文送审评阅和答辩组织:

(一)申请人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后,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会由5至7人组成,成员应是本学科具有教授及相当职称的专家或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以博士生指导教师为主,其中,校外同行专家2至3位,校外专家中至少有1位是博士生指导教师,如

2-04

果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至少由6人组成。[第3次修订,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教授及相当职称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第3次修订,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我校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在职人员担任,在读研究生不得担任。

(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审批。

(三)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博士学位论文送审评阅和答辩的组织工作。

答辩前应完成学位论文的送审评阅,答辩时协助主席办理有关事务,做好答辩会的详细记录。

申请人不能直接参与本人学位论文送审评阅、答辩的组织工作。

第十六条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程序:

(一)申请博士学位论文先进行预评审,修改后,必须经申请人的指导教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

(二)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45天被送交5至7位校内外同行专家评阅。同行专家评阅人必须是本学科领域具有教授及相当职称的专家或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其中校外专家至少3位,校内专家至少2位;评阅人中校内、外至少各有2位博士生指导教师。[第3次修订,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可作为同行专家评阅人。

同行专家评阅人收到论文后,应在30天内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对论文可否提交答辩,是否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提出意见。

答辩前同行专家评阅人的姓名应保密,申请人不得参与论文的送审过程。

(三)博士学位论文在校内外同行专家评阅通过后,方可进入答辩程序。

(四)学校对申请博士学位论文开展隐名评审,对于评审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按照学校对申请博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不合格论文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议程序按照《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

(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进行表决。申请人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票,为建议授予申请人博士学位;申请人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二分之一以上(含二分之一)、三分之二以下(不含三分之二)同意票,可在二年内修改论文,申请重新答辩一次;申请人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二分之一以下(不含二分之一)同意票,为建议不授予申请人博士学位。答辩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三)申请人第二次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就是否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进行表决,申请人未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票,为建议不授予申请人博士学位。

2-05

(四)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申请人以前未获得该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的,答辩委员会可以作出建议授予该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的决议,但不能同时作出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五)已经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涉密的论文除外)。第十八条 博士学位审议与授予:

(一)申请人在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学位后,向所在院系提交申请学位的有关材料。

(二)院系在收到申请人提交有关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对申请人提交材料的审查,作出是否受理其申请的决定;决定不受理其申请学位,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

(三)院系将审查合格的申请学位材料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在申请人自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获得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之日起最长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审议其申请学位。

(五)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本细则第十三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进行审议、表决,并作出建议授予或者不授予申请人博士学位的决定。

(六)校学位办公室对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的审议材料审核、整理,并将审核、整理后的相关材料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将审议通过的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公示30天;如有异议,校学位办公室组织复查,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处理建议。[第1次修订,原第十八条第(八)款调整为现第十八条第(七)款,校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八)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本细则第十三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结合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审议建议,对申请学位予以审议、表决,并作出授予或者不授予申请人博士学位的决定。[第1次修订,原第十八条第(七)款调整为现第十八条第(八)款,校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九)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不授予申请人博士学位的决定后,申请人可在两年内通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重新提出学位申请一次。

第五章

名誉博士学位

第十九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同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时,应举行授予仪式,由校长颁发《名誉博士学位证书》。《名誉博士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校长签名,学校盖章。

第六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科专业委员会

第二十条 学校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25至29人组成,任期一般为3年。学位评定委员会

2-06

设主席1人,副主席1至3人。主席、副主席由校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成员原则上应在指导博士研究生的教师中遴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经校长会议批准,报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设学位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若干。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设立专门工作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订学校有关学位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审议并作出授予或撤销授予学位的决定,或授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并作出授予或者不授予学位的决定。

(三)审批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四)审批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的博士学位申请人名单。

(五)通过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

(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上报或备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

(七)研究处理以上事项中的争议和其他事项。

委员会在闭会期间,授权主席、副主席或相应的专门工作委员会处理有关紧急事项,并向其后举行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报告。

第二十二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设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一般由7至15人组成,任期一般为3年。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至3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原则上应是相关学科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人员,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上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审批。

第二十三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批学士学位名单。

(二)审议并作出授予或者不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或受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托审议并作出授予或者不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三)审议并作出授予或者不授予博士学位的建议。

(四)审批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

(五)审议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优秀学位论文。

(六)审议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

(七)审议审批硕士生指导教师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八)负责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规划的初审工作。

(九)负责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其中第四款项在分委员会闭会期间授权主席或副主席履行。

第二十四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审议事项应通过会议进行。

2-07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出席。会议的决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委员会全体人员过半数同意为通过,不能采用通讯、委托投票的方式。

第二十五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必须做好会议记录和纪要;会议的纪要、表决票、表决统计结果(经主席签字)等材料要存档、备查;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将会议纪要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六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照所辖一级学科设立学科专业委员会。学科专业委员会一般由5至13人组成,任期一般为3年。学科专业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至3人。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必须由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担任。

学科专业委员会成员应来自一级学科所辖各二级学科,原则上应是相关学科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人员,在一级学科专业范围内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推荐的基础上,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名,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审批。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二级学科专业委员会。对跨学院(部系所)的二级学科,只设一个二级学科专业委员会。二级学科专业委员会由所属的一级学科专业委员会对其实施具体领导。二级学科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由一级学科专业委员会与相关学院(部系所)协商提名,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批。

第二十七条 学科专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本学科的发展规划,确定研究方向。

(二)拟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含课程设置)、教学大纲。

(三)审核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申报材料。

(四)负责研究生指导教师调整专业的初审。

(五)负责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托的工作。

第七章

异议处理

第二十八条 学位申请人对院系作出不受理申请学位的决定有异议,可以在收到书面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本人以书面形式向院系申请复核一次。院系应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复核申请人。

第二十九条 学位申请人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决议有异议,可以在决议宣布之日起60日内,本人以书面形式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请复核一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学位论文答辩程序是否符合本细则规定以及是否有其他明显违纪违规的情形进行审查和作出裁定,并书面通知复核申请人。

第三十条 学位申请人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不授予学位的决定有异议,可以在不授予学位的决定公布之日起60日内,本人以书面形式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复核一次。

2-08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复核申请人。

第三十一条 学位申请人对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的复核决定持有异议,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第八章

其他

第三十二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有指导、监督职责;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制订高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标准的要求,经研究生院认定,并向其后举行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报告、备案。

第三十三条 被答辩委员会表决为“建议不授予申请人硕士学位”或“建议不授予申请人博士学位”的学位申请人,如再次申请学位,各种依据材料需重新进行审核认定,重新申请期为答辩委员会做出决定一年之后,以一次为限。

第三十四条 申请专业学位工作参照本细则;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工作依据《同济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办理,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依据《同济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住院医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细则》办理。

第三十五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通过后,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按备案通过日期填写证书时间。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通过后,颁发硕士学位证书,按决定作出后的相近备案日填写证书时间。备案日为当年的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后,颁发硕士学位证书,按决定作出日期填写证书时间。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后颁发博士学位证书,按决定作出日期填写证书时间。

学位证书遗失或损坏,经本人申请,学位办公室核实后可出具相应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第三十六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送交学校档案馆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机构存档,将保密学位论文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校长会议批准,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由同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2-09

第二篇:学位授予证明

学位授予证明

是刚毕业的本科学生,我的学位证因为差错,刚刚拿到,但是学校告诉我,本应该在档案里的学位证授予证明由于档案已转至天津市(我家,我的大学在成都)无法放进去,所以直接给我了,但是这样就有顾虑了,因为我查了下,学位证不像毕业证,学位证是无法查询真伪的,如果档案里连证明都没有了,这和假证有什么区别呢。我还没有到天津就业指导中心报到,打算这周去,去的话证明能委托他们放进档案么,或者帮我解答下我该怎么做,这个重要吗?

完全可以,别说学位证就是等级证都可以放,只要天津就业指导中心验证确认是真的就可以给你入档.实在不放心那你就去国务院学位认证中心认证,是真的,学位办可以给你开证明的.我是天津理工的,刚毕业,这个证明应该不是学生找老师开的,应该是学校办的事情。

你应该去你所在学院的学生工作办公室,每个学院都有,问问怎么补办。假期老师不一定在,但是你也得去看看,也可以去活动中心二楼问问,那是办全校学生事情的地方。

追问

我去教务处问了,说让我去档案馆,可是档案馆的章不管用,教务处老师说学校压根没开过这样的证明,不过有的学校就有,活动中心二楼是不是只能去教务处问?

回答

这个证明是有的。应该是盖得学校领导的章。放在档案里。因该是两份学校和学院都有。你的可能落下了。这个事去得学校领导盖章的,假期可能办不了。得等开学。你最好还是让你们学院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帮你一下,你自己应该办不了。

学位授予证明需要毕业院校开,你有没有学位,在教务处一查就知道。他们不会给你开的。再说证书上的编号也是唯一的。你档案里没有处分,教务处肯定有底埃补办-学-位-证书要教务处开证明。开学历证明的要到学校落实呢?学校有关系不一定行,也有的单位不查,走一步算一步,先开了再说。只能祝你好运了。

学士学位证要4年读完拿到手学校才肯给开学士学位授予证明,但是寄材料对方学校要求有那证明,应该怎么处理?

容易,在学校给你开的在读证明中明确写明,你即将在什么时间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就OK了,外方学校认学校开出的这个证明,那么多还没有获得学士学位的人都在大四毕业时就走了,大家都是这样开出来的,你也不会例外,去学校开了就寄出,你的录取不会因为这个被卡住的。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

大一时一门选修课作弊,学校现在拒绝授予我学士学位证明。

我查询了相关法律文件,有几个疑问:

一,《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规定,“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应制作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载明被处理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处理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处理决定的内容、救济途径以及做出处理决定的机构名称和做出处理决定的时间。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理人。”

但当时学校并未给与我任何口头或文件方面的通知,直到毕业前3天才口头通知我学校决定不授予我学士学位证明。

二、我满足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授予学位证书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拒绝授予我学士学位证是不是和国家的法律规定有所冲突?

我是否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你所找到的法律法规是正确的,你的情况适用这一法律规定。

其次,学校假如只是以口头的方式通知你,并未出具任何书面文件,而且没有提供你申辩的机会,那么,学校的行为是不合程序的,是有瑕疵的。你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来维护你的权益。

第三篇:学位授予条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及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办法。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二条 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20名左右委员组成,任期二年。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秘书长一人。委员会成员在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中遴选,由校长提名,校党委讨论决定,报上级备案。

第三条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审议并作出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

2.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

3.研究和处理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争议和其他事项。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即为有效。

第四条 各院系成立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由5-9人组成,任期2-3年,分委员会主席由院系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第五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分委员会受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领导,协助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

2.负责所属各专业学士学位申请人的资格审核;审议学士学位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课程成绩和学术水平,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授予学士学位的人员名单;

3.负责制订所属各专业学士学位课程考试要求;审议学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4.审议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的学士学位申请人名单;

5.提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建议。

第三章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

第六条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

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身体健康;达到“学位条例”规定的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学士学位。但申请人不得同时向另外一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对本校本科毕业生申请授予学士学位,由院系、学工部、教务部分别审查相关毕业生的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对符合本办法第四章第八条第(一)项规定的,由教务部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

第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结业者;

2.学位课程加权平均绩点低于1.5者。

第四章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

第八条学位申请人通过学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方可授予学位。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完成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

3.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五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后执行。

第十条学士学位获得者由学校颁发“学士学位证书”。证书填发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之日为准。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可予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一条在校期间受记过及以上处分者,必须在其毕业前2个月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院系初审后报教务部,由教务部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授予学士学位。

第十二条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如确认学位错授,或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的,应予复议,可以撤销原决定。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2008级学生开始执行。

第四篇: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按有授予权的学科、专业或学位类型授予。

第二章 硕士学位授予要求

第三条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按培养计划要求修满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者,授予硕士学位。

第三章 学位申请

第四条 硕士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后,可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硕士学位并接受资格审查。

第五条 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由学院负责完成,须结合个人培养计划,综合审查硕士生整个学习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科研水平、学习成绩和业务能力。

1.在校期间,硕士生(不含专业学位硕士生)须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申请人为第二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者发表被三大检索收录的会议论文1篇;或者在培养方案规定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发表的论文须与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其中“核心期刊”参见《湖北工业大学选定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

2.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要求在425分以上,艺术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要求425分以上,英语专业毕业生应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且取得合格证书。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受第1、2条限制,直接申请硕士学位:

(1)被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2)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发表的论文被SCI、SSCI检索收录1篇及以上者;

(3)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发表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及以上者;

(4)在校期间,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拥有专利证书,且排名前二位者;

(5)在校期间,获得1项与所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排名前七位、二等奖排名前五位、三等奖排名前三位。

4.大学英语六级成绩为400分以上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或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为400分以上的艺术专业毕业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视为达到申请硕士学位外语要求:(1)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发表的期刊学术论文被EI检索收录1篇及以上者;

(2)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者;

(3)在校期间获得“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省(部)级以上的大学生科研成果及学科竞赛奖励;

(4)艺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设计的作品获得“红点设计奖”、“IF设计奖”等国际大奖或获得院校认定的国家级奖励以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湖北省高校美展”和相关省级竞赛招标中标者。

第六条 硕士生申请硕士学位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1.硕士学位申请及评定书; 2.硕士学位论文纸质稿及电子文档; 3.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外语考试成绩单;

5.授予硕士学位人员信息登记表。

以上材料供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用于归档和校图书馆及有关信息机构收藏、陈列。

各学院建议授予学位人员名单及硕士生的上述材料于每年规定时间送交校学位办公室,如无特殊原因,材料不能按时送交者列入下次审批计划。

第四章 学位论文要求

第七条 论文开始前按规定在学院作开题报告;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对研究课题应有新见解,应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

学术学位论文正文应不少于三万字,专业学位论文正文应不少于两万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不少于五千字。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应根据专业学位特点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

硕士生论文研究和撰写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半,导师署名最多不超过两位。

第八条 学位论文定稿审查

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全面审查通过后,填写《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定稿表》,导师签署审阅意见,报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人进行形式审查。

第五章 学位论文评阅

第九条 硕士生通过资格审查后,方可提请学位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须聘请两位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进行评阅,其中至少一位是校外专家;评阅时间一般不少于15天,评阅人须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

需要保密的论文,由导师提出报告,学院负责人签署意见,报校学位办公室审核,可在一定范围内评阅。

论文评阅过程中如有一位评审人持否定意见,则再增聘一位评审人进行评阅,如有两位以上(含两位)评审人(含增聘专家)持否定意见,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六章 学位论文答辩

第十条 硕士学位论文通过评阅后,方可组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由学院按一级学科组织,无一级学科的按二级学科组织。各学院在答辩前须向校学位办公室提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经校学位办公室审核同意后,方可安排答辩。答辩委员会须由5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中至少有1名本学科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校外专家(不含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导师可参加或不参加论文答辩旁听,但导师无表决权。

答辩委员会另设讲师以上职称的答辩秘书1人,协助办理答辩有关事宜,全程参加答辩工作,负责对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的提问、学位申请人的回答及答辩委员会决议等情况作详细记录,答辩秘书无表决权。

答辩委员会成员须在答辩一周前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投票表决,未出席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等方式代投票。

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答辩会要有详细记录,原始书面记录由各学院保管备查。第十一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名单、申请人及其导师姓名、学位论文题目等事项。

2.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

3.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少于三十分钟。

4.宣读评阅人询问申请人的问题,由申请人回答。评阅人询问的问题,一般在答辩前告知申请人。

5.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提出问题,由申请人回答。

6.回答问题结束,暂时休会。

7.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的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对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进行讨论,在学位论文答辩评审意见表上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拟定答辩决议书并由主席签字。

8.复会,主席宣布论文评议和决议。9.申请人致辞。10.宣布答辩会议结束。

第十二条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可允许硕士学位申请人在半年以上、一年以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如重新答辩仍未通过者,则不再补行答辩。第十三条 未经校学位办公室审查擅自进行答辩者,答辩无效。

第七章 学位授予与撤销

第十四条 学位授予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按照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审查学位申请人资格,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会议应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出席,经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决议和投票结果须由分委员会秘书填写在相应的学位申请与评定书中,经由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每年六月和十二月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学位申请人的学位申请要求,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会议应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出席,经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方可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

未出席会议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均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等方式代投票。

硕士学位获得者名单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发文公布,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第十五条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硕士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1.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2.捏造、篡改研究成果、实验数据或所引用资料; 3.其它学术失范行为及违纪行为。

以上情况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委托的专家(组)认定。对认定结果有争议的,允许当事人申诉一次,由校学位办公室再次聘请同行专家,对相关材料进行匿名评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再予以认定。

第十六条 对于已获得学位者,如发现并认定其有第十五条所列学术失范等行为情况,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撤销学位时,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会议应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出席,经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方可作出撤销学位的决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在职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可按照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及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具有硕士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及有关专业学位的授予工作,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办理,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在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外国学者,申请我校硕士学位,可按照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及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校学位办公室统一制作、颁发。第二十一条 校学位办公室负责受理硕士学位授予中有争议的各种问题。

第二十二条 本工作细则解释权属校学位办公室。第二十三条 本工作细则自2012级硕士生起执行。

第五篇: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来源:研究生院(筹)日期:2004-11-8 11:14:36点击数:647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授予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可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可授予学位的相应学科、专业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公布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第三条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的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二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四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成。

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17至25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委员会下按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设立若干分委员会,每个分委员会由7至15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主席必须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委员会和分委员会委员必须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任期2至3年,可连任,一般不超过三届。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成名单报教育部批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第五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职责。

1.审查通过接受申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

2.审定硕士学位的考试科目、门数、考试方法和博士学位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考试范围及主考人名单;

3.审批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的学位申请人名单;

4.审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和评阅人名单;

5.审议通过授予学士学位人员名单;

6.作出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决定;

7.通过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提名;

8.作出撤消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9.审批增列硕士生指导教师和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

10.审核申报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名单;

11.研究处理有关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他事宜。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员会协助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并可代行1至5项职责。

学位评定委员会在作出上述的决定时,需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出席会议的委员数必须超过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

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各设兼职秘书一人,负责处理分委员会的有关事务。

第三章 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

第六条 学士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

大学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其课程学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考核成绩合格,表明申请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者,授予学士学位。

第七条硕士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

申请者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第一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第八条 博士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

申请者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授予博士学位。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5.第一外国语要求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较强的听、说能力。

第四章 学位申请

第九条 本科毕业生(含函授、夜大本科毕业生。下同)符合本细则第六条规定者,可申请学

士学位。申请及审批程序等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具体事宜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受理。

第十条 本校应届毕业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思想政治表现考核合格;

2.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达到规定的要求;

3.完成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的评审和答辩;

4.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可的刊物上,以华中师范大学的名义,发表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第十一条 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学位申请学校每年5月份和11月份各受理一次。

第五章 学位课程

第十二条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按照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

求,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规定的考试,其中学位课程考试加权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6分(含)以上。

第十三条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必须按照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

求,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规定的考试,成绩合格。

博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考试由学位评定委员会指定3位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持,在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前进行。

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著作、发明或发现的博士学位申请者,经两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考试委员会审查同意,可以免除其部分基础理论课或专业课的考试。

第六章学位论文

第十四条 学位论文的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1)查阅资料广泛,综合分析透彻,接触学科前沿,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2)论文的选题应在学术上或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

(3)研究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达到能够通过省(部)级鉴定或在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4)已有公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学术论文。

(5)能够表明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6)论文写作规范,符合国家标准局发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

式》的规定。

2.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1)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本研究领域的前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2)论文选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3)具有创造性。论文达到在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水平,研究成果对

学术研究领域或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明显的贡献。

(4)论文答辩前已有规定数量的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在规定级别的学术刊物上公开发

表。

(5)能够表明作者已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6)论文写作规范,符合国家标准局发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

式》的规定。

3.学位论文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目录、作者简介、中外文摘要、论文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等。在摘要中,应简述选题的基本思想、研究问题的新见解和论文的基本论点,要求语句精练。正文包括对研究问题的综述、理论分析、实验与计算、结论等。论文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要注明出处,利用合作者的观点和论文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必须加以说明。论文中所附图表必须整洁、清晰。

第十五条 学位论文的评阅。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核定稿后,还必须提交同行专家评阅。经同行专家评阅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人由指导教师提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并聘请。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为1至2名,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至少有1人是校外的专家;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为7名,由博士生指导教师、具有教授及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4名;导师不能担任论文评阅人。

对送审的学位论文,论文评阅人中若有一人不同意进行论文答辩,可再请一位专家评阅。如有两位评阅人不同意进行答辩,则该论文的答辩不能进行,此次学位申请无效。重新申请必须在半年以后。

论文评阅人的姓名应对作者保密,论文的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

硕士学位论文的送审一般应提前20天 , 博士学位论文的送审一般应提前30天,以保证论文评阅人有足够的评阅时间。

第十六条 学位论文答辩是由同行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学位申请人及其学位论文的学术水

平以当场问答方式进行考核的过程。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需经过指导教师推荐、相关部门资格审查、论文评阅人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第十七条 答辩委员会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并聘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4至5组成,其中应有1名校外的同行专家;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6至7人组成,成员应由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

其中至少应有1名校外的同行专家。学位论文的评阅人可聘请为答辩委员会委员,指导教师可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一般由讲师以上的人员担任。

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保证质量,不降格以求。委员会的每个成员均应认真审阅论文,事先做好答辩提问的准备。

答辩委员会对是否同意授予学位,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含)以上同意,方得通过。未出席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对委员的提问、论文作者的回答以及答辩委员的评议和表决等情况做详细记录。

学位论文答辩,除涉及国家机密或技术保密的可在有关的保密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外,一般都应该公开举行。

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提交论文后三个月内进行完毕。学位申请者应按时参加论文答辩,无故缺席,以自动放弃答辩资格论。

答辩委员会成员出席不足三分之二时,需另行组织答辩。

第十八条 学位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其程序如下:

1、答辩委员会主席受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委托宣布答辩委员会委员及论文评阅人名单,宣

布答辩开始。

2、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介绍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科研与学位论文情况及各门课程考核成绩。3、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硕士学位论文20至30分钟,博士学位论文30至4

0分钟

4、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与会者提问。申请人对提出的问题作好记录,待提问完毕后,申请

人可离开答辩会场到指定的地点,在不超过30分钟的时间内准备答辩。也可根据答辩委员会的要求,边提问边回答。

5、申请人回到答辩会场回答问题,进行答辩。

6、休会。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1)讨论答辩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2)对论文的成绩评

定,是否同意毕业,是否建议授予学位,是否优秀论文等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票由答辩委员会秘书收齐并统计后交答辩委员会主席;3)根据表决结果起草并商定答辩委员会决议。

7、申请人及与会者进场,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

8、申请人致辞。

第十九条 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硕士学位论文可在一年内修改后,重新答辩一

次;博士学位论文可在两年内修改后重新答辩一次。

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如已相当博士学位学术水平,答辩委员会除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还可以向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单位推荐申请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论文申请人的论文,如果未达到博士学位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而申请人又未获得该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可作出建议授予其硕士学位的决议。

第二十条 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需将申请人学位申请书中的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填写完毕后,送相应院(系、所)研究生工作秘书汇总后交学位办公室,提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

第七章 学位评定

第二十一条 学位评定工作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确保质量的原则,在课程考试、论文评

审和答辩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本细则第三章规定的标准进行。对于具备第四章规定的学位申请条件的研究生,由所在院(系、所)负责向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并将其下列材料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校学位办公室:

1、研究生学业成绩表(一式两份);

2、学位申请书(一式两份);

3、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票;

4、论文评阅书(一套);

5、学位论文(硕士论文一式五份,博士论文一式七份);

6、已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录用通知书)复印件(原件审查后退还本人);学位办公室负责将上述申请学位的材料分类整理汇总,提交相应分委员会审核。

第二十二条 学位分委员会应按照规定的学位授予标准和原则对学位申请者进行全面的审核,综合评价,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含)以上成员同意,作出建议授予相应学位的决议。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决议和投票结果由学位分委员会秘书填写在学位申请者《学位申请书》的相应栏目中,经分委员会主席审阅签名后,报校学位办公室汇总,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凡答辩委员会未建议授予学位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不进行审核,但对于个别有争议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以组织力量重新审核,认为确实达到学位标准的可作出建议授予学位的决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审核不合格者,可作出限期内(硕士生一年,博士生二年)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对以上情况应从严掌握。

第二十三条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每年6月和12月各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全面听取校学位办公室和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位申请者的前期审核情况的汇报,依照学位授予标准和原则对学位申请者进行审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成员半数(含)以上同意(出席会议的委员人数必须超过全体成员数的三分之二),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

第二十四条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名单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发文公布。《学位证书》由校长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共同签署并颁发。

对于决定授予博士学位者,需经过三个月的公示期,无异议者方可领取博士学位证书。

第八章其他

第二十五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社会活动家,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二十六条 具有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向我校申请硕士学位,参照本细则和有关文件受理。

第二十七条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申请及评定参照本细则和有关文件受理。

第二十八条 在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从事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的外国学者的学位申请及评定,参照本细则和有关文件受理。

第二十九条 为了加强对学位论文质量的监控,对学位论文的评审,在常规送审的基础上,实行对学位论文随机抽样(5%)和重点抽样(2%)的“双盲”送审制度。

第三十条 在校期间曾受到行政处分的毕业研究生,毕业两年后,根据其所在单位的意见,经原学习的单位(我校有关院、系、所)重新审查合格者,可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三十一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已授学位如确认错授,或发现有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或其它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的,有权撤消其学位,并收回《学位证书》。

第三十二条 对于在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中不能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学科专业或指导教师,学位评定委员会可作出暂停其招生资格的决定。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校长批准后实施并报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本细则的解释权属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下载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3次修订版)(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3次修订版)(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科院毕业论文学位授予工作细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总则》,结合我院按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的具体情......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补充规定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补充规定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学位授予与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

    学位授予仪式具体要求

    学位授予仪式具体要求 1、学位授予分组情况及上台顺序 第一组:陈燕何雨晗 唐星 苏钰玲 邱小静 姜绍良(6人) 第二组:李炜健 王少聃 王云阳 宁泽函 郭启政 方浩松(6人) 第三组:侯琅......

    会计学学位授予规则

    关于印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本科(专科起点)会计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中央电大财经部( 2003年01月15日) 关于印发《“中......

    2013学位授予通知

    关于做好我校2013年6月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 研究生院通字[2013]1号各学院、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 为做好我校2013年6月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时......

    学位授予办法解读

    湖北工业大学普通高等教育 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稿)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

    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016年11月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家相关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

    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 第二十三条……论文指导教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但可参加答辩会。 第二十四条 答辩委员会应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