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考试中药学复习要点汇总

时间:2019-05-15 10:0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升本考试中药学复习要点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升本考试中药学复习要点汇总》。

第一篇:专升本考试中药学复习要点汇总

山东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复习要点汇总 $1__VE_ITEM__

一、总论部分

1、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中药学、本草、地道药材、炮制、药性、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配伍、用药禁忌、七情、剂量。

2、中药炮制的目的。

3、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各自的作用。

4、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5、七情的基本内容。

6、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剂量的确立依据。

7、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内容。

二、各论部分

1、重点名词解释

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安神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引火归原、利水药、平肝息风药、收涩药。

2、柴胡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3、栀子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4、大黄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5、牛膝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6、丹参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7、附子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8、香附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9、黄芪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0、甘草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1、五味子的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2、半夏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3、当归的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4、白术的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5、试比较以下药对的功效异同点

龙骨与牡蛎、川贝母与浙贝母、芡实与莲须、柴胡与升麻、金银花与连翘、龟甲与鳖甲、黄芩、黄连与黄柏、大黄与芒硝、麻黄与桂枝、防风与荆芥、附子与干姜、地骨皮与牡丹皮、苍术与厚朴、川牛膝与怀牛膝、粉防已与木防已、南五加皮与北五加皮、桑寄生与五加皮、山楂、神曲与麦芽

16、解表药、温里药、清热药、补虚药、安神药、驱虫药、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何如。

第二篇:专升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习,特举行此考试。该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所包含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掌握:

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了解: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了解:

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掌握:

炮制的含义和目的。熟悉:

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了解:

其余炮制方法。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掌握:

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掌握:

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

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熟悉:

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掌握:

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药物8味(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薄荷、菊花、葛根、柴胡)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9味(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生姜、牛蒡子、桑叶、升麻、蝉蜕)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了解药物1味(香薷)的功效主治。

2、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第二章 清热药

掌握:

1、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药物13味(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生地黄、牡丹皮、青蒿)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13味(天花粉、芦根、夏枯草、龙胆草、蒲公英、大青叶、青黛、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玄参、赤芍、地骨皮)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10味(决明子、苦参、紫花地丁、马勃、马齿苋、败酱草、红藤、水牛角、紫草、银柴胡)的功效主治。

第三章 泻下药

掌握:

1、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药物2味(大黄、芒硝)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3、攻下药、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求掌握用法(包括炮制)、剂量及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熟悉:

1、药物1味(甘遂)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6味(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京大戟、芫花、牵牛子)的功效主治。

第四章 祛风湿药

掌握:

1、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药物4味(独活、川乌、秦艽、桑寄生)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4味(威灵仙、蕲蛇、木瓜、豨签草)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药物4味(防己、五加皮、络石藤、雷公藤)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防已有木防己、汉防己;五加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白花蛇有蕲蛇、金钱白花蛇不同品种。

第五章 化湿药

掌握:

1、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药物2味(苍术、广藿香)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2味(厚朴、砂仁)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2味(白豆蔻、佩兰)的功效主治。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掌握:

1、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

2、药物5味(茯苓、泽泻、车前子、茵陈、金钱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3味(虎杖、滑石、薏苡仁)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4味(猪苓、萆薢、瞿麦、关木通)的功效主治。

第七章 温里药

掌握:

1、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功用特点、用法、用量和禁忌。

2、药物3味(附子、干姜、肉桂)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2味(花椒、吴茱萸)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3味(高良姜、丁香、小茴香)的功效主治。

第八章 理气药

掌握:

1、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药物4味(橘皮、枳实、木香、香附)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2味(青皮、薤白)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4味(乌药、佛手、川楝子、沉香)的功效主治。

第九章 消食药

掌握:

1、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2、药物2味(山楂、神曲)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3味(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1味(谷芽)的功效主治。

第十章 驱虫药

掌握:

1、驱虫药的含义,各种驱虫药的不同作用(如苦楝皮驱蛔虫、槟榔驱绦虫等)及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药物3味(使君子、槟榔)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4味(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雷丸)的功效主治。

第十一章 止血药

掌握:

1、止血药的含义,各节止血药的功用特点、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药物6味(地榆、小蓟、三

七、茜草、白及、艾叶)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3味(白茅根、蒲黄、仙鹤草)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药物3味(大蓟、侧柏叶、炮姜)的功效主治。

2、白及、三

七、蒲黄等药用法。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掌握:

1、活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配伍理气药的道理)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使用注意。

2、药物8味(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丹参、牛膝、桃仁)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5味(乳香、莪术、鸡血藤、水蛭、地鳖虫)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药物10味(没药、五灵脂、姜黄、泽兰、王不留行、血竭、自然铜、骨碎补、三棱、穿山甲)的功效主治。

2、郁金、姜黄、莪术的来源,牛膝的品种。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掌握: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使用注意。

2、药物7味(半夏、桔梗、川贝母、瓜蒌、苦杏仁、百部、桑白皮)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

1、药物7味(天南星、竹茹、浙贝母、苏子、款冬花、紫菀、葶苈子)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了解:

药物8味(禹白附、白前、旋覆花、白芥子、前胡、天竹黄、竹沥、枇杷叶)的功效主治。

第十四章 安神药 掌握:

1、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的功用特点;

2、药物3味(朱砂、龙骨、酸枣仁)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2味(磁石、远志)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药物2味(琥珀、柏子仁)的功效主治。

2、重镇安神药的用量、用法特点及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 掌握:

1、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2、药物6味(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天麻)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3、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熟悉:

药物4味(钩藤、地龙、全蝎、蜈蚣)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了解:

药物2味(僵蚕、珍珠母)的功效主治。

第十六章 开窍药 掌握:

1、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2、药物1味(麝香)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2味(石菖蒲、冰片)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药物1味(苏合香)的功效主治。

2、开窍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补虚药

掌握:

1、补虚药的含义,补气、补血、补阳、补阴四类药物性味、功效、适应范围的要点及配伍方法。

2、药物15味(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当归、熟地黄、白芍、北沙参、麦门冬、龟甲、鳖甲)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12味(西洋参、山药、巴戟天、续断、补骨脂、菟丝子、何首乌、阿胶、天门冬、玉竹、石斛、枸杞子)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10味(太子参、肉苁蓉、沙苑子、蛤蚧、益智仁、南沙参、黄精、百合、墨旱莲、女贞子)的功效主治。

第十八章 收涩药

掌握:

1、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常与补虚药配伍的意义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注意事项。

2、药物4味(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桑螵蛸)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3、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熟悉:

药物3味(诃子、莲子、肉豆蔻)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了解:

药物3味(麻黄根、浮小麦、五倍子)的功效主治。

第十九章 涌吐药、二十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掌握:

1、涌吐药的含义、功效与适应范围,2、药物2味(硫黄、雄黄)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杀虫燥湿止痒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与注意事项 了解:

1、药物3味(常山、瓜蒂、蛇床子)的功效主治。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掌握:

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含义、功效与适应范围。

2、药物1味(升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2味(砒石、硼砂)的功效主治。1. 2. 3. 4.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内容比例:掌握部分占70%,熟悉占20%,了解及超纲10%。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40%,名词解释题10%,填空题10%,简答题10%,问答题30%。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50%、30%、20%。

Ⅳ.参考书目

《中药学.中药基础与应用》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赵越

主编

Ⅴ.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共40题,单选30题,双选及多选1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例: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1分。)功能祛风解表,风寒风热均可选用的药是:

A. 荆芥

B. 紫苏

C.薄荷

D.白芷

E.柴胡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五个是正确的,每题1分。)既能清实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有:

A.知母 B.黄柏 C.牡丹皮 D.地骨皮 E.青蒿

二、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例:

五味 理气药

三、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例:

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是。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例:

比较橘皮、青皮功效应用异同点。

五、问答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例:

1.解表药的含义,药性特点,分类及适应证是什么?使用解表药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2.试述大黄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炮制品种有哪些?各自的适应证如何? 3. 麻黄、苏子、干姜、杏仁、桑白皮都可用治咳喘,其机理与主治病证有何不同?

第三篇:中药学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中药学复习

一.本草著作

1.本草知识第一次大总结:《神农本草经》(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成书于东汉,载药365种,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它开了本草按效用分类的先河。

2.本草知识第二次大总结:《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成书年代:约公元500年,载药:730种。本书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用七类归并药物。这种从基原出发的分类法,又开药物分类一大法门。并且采用了朱墨分书,小字增注的文献出处标识法,使药学内容源流清晰,是非各有所归。

3.南朝刘宋时期雷斅《雷公炮炙论》,为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学专著。4.本草知识第三次大总结:《新修本草》(唐本草);作者:苏敬等;成书年代:659年;载药:850种;创新:首创药图;历史价值:

1、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5.本草知识第四次大总结:《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成书年代:1108年;载药:1558种;创新:首载方剂(创方药兼收的编写体例),首载医案(创本草著作记载医案的编写体例)。

6.本草知识第五次大总结:《本草纲目》(纲目);作者:李时珍;成书年代:157(明朝);内容:1892种,附图1160余幅,附方11000首,分16部、60类。特点:内容丰富,文献量大,分类详明,实物考证确切;学术价值:对植物、动物、矿物、农学、气象、化学、冶金等方面均有贡献.7.本草知识第六次大总结:《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年代:1765年(清朝);载药:921种(新增716种);创新:创断代本草著作(16—18世纪)的编写体例。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1999年出版,收载药物8980种,内容尤丰富,为当代“官修本草”。二.产地,采集

1.道地药材:即产于某一地区、质量好、疗效佳、应用历史悠久的优质药材。2.中药的采集:植物药采收时间

(1)全草类药:植株充分生长、枝叶茂盛期采收。如麻黄、益母草等。

大多在夏秋季节植株充分成长、茎叶茂盛或开花时期采集,但有些植物的叶亦有在秋冬时采收的。

(2)叶类药:叶片充分生长的花蕾期或盛花期采收。如苏叶等。但桑叶在霜后采收。

(3)花类药:花蕾期或盛花期采收。如红花、辛夷等。

(4)果实、种子类药:成熟或将熟期采收。如瓜蒌、苍耳子等。但青皮、枳实等采幼果。

(5)根及根茎类药:早春或深秋采收。如天麻、地骨皮等。但延胡索、半夏等宜夏季采收。

(6)树皮类药:清明至夏至间采收。如黄柏、厚朴等。(7)根皮类药:同根类药。3.中药的贮存

(1)为什么要重视贮存?(贮存不当,有效成分丢失或变化,疗效降低,甚则发生不良反应)。

(2)贮存一般要求:干燥,低温,通风,卫生,安全。(3)贮存时间与功能:当年新货质佳

六.陈药 “半夏狼毒与茱萸,枳实麻黄共陈皮;六般药物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三.炮制

1.炮制,又称炮炙,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材的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而进行加工处理的一些方法。炮制原则: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2.炮制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与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如附子火炮以减毒,大黄蒸制以缓和烈性,常山酒制以抑制催吐之副作用等。(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如蜜炙百部加强止咳,姜汁制竹茹加强止呕等。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蒸晒后为熟地,性转甘温,功能补血填精等。

(4)改变药物某些形状,便于贮存和制剂。如肉苁蓉盐制便于贮存,滑石粉碎便于制剂等。

(5)纯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如去泥土等。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如昆布水洗去盐分等。3.炮制方法

(1)修治(纯净,粉碎,切制)(2)水制(润,漂,水飞)

(3)火制(炒,炙,煅,煨,炮等)(4)水火共制(煮,蒸,潬,淬)(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发芽)常用炮制方法:

(1)水飞:水飞是研粉方法之一,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溶解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等,目的是使药物粉碎得更加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在水飞前先将药物打成粗末,然后放在研钵内和水同研,倾取上部的混悬液,然后再将沉于下部的粗末继续研磨,这样反复操作,研至将细粉放在舌上尝之无渣为度。水飞并可防止粉末在研磨时飞扬,以减少损耗。

(2)炮:炮与炒炭基本相同,但炮要求火力猛烈,操作动作要快,这样可使药物(一般须切成小块)通过高热,达到体积膨胀松胖,如干姜即用此法加工成为炮姜炭。

(3)炙:是将药物加热拌炒的另一种方法。

①蜜炙,即加炼蜜拌炒。先将铁锅、铲刀用清水洗净拭干,烧热铁锅,倒入炼蜜,待蜜化烊略加清水,然后放入药片反复拌炒,炒至蜜汁吸尽,再喷洒少许清水炒干,使药物不粘手为度。例如炙紫苑、炙兜铃、炙甘草等。药物用蜜炙,是取它润肺、补中及矫味的作用。

②砂炙,用铁砂与药物拌炒称为砂炙。先将铁砂炒热呈青色,倒入药物拌炒,松胖为度,取出,筛去铁砂。例如山甲片、龟板、鳖甲等经过砂炙后变成松脆,易于煎取药汁,或研粉制丸。

(4)火 ①直接火: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碎裂的药物如磁石、牡蛎等。将药物放在铁丝筛网上,置于无烟的烈火中烧,程度视药物性质不同而定。矿石类药物必须至红色为度;贝壳类药物则至微红,冷却后呈灰白色。

②焖(间接烧):少数体轻质松的药物如陈棕、人发等则适用焖法。即将药物放在铁锅内,另用较小铁锅覆上,用盐泥固封锅边,小铁锅上压一重物,不便漏气,置火上烧至滴水于小铁锅上立即沸腾,或以白纸贴于小锅上,当纸烤焦为止,待冷却后取出。四.药性理论

1.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概括。

药性理论: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2.四气

(1)概念: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2)确定依据:从人体对药物的反应中总结出来的。(3)阴阳属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4)量化表述:大寒—寒—微寒—凉—平

大热—热—温—微温—平●四气的作用:(1)温热性的作用

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及表寒证。补火助阳:治疗阳虚证。回阳救逆:治疗亡阳证。

温通气血:治疗寒凝气滞血瘀证。副作用:伤阴液。(2)寒凉性的作用

清热泻火:治疗里热证及表热证。养阴:治疗阴虚内热证。凉血:治疗血热证。副作用:伤阳气 3.五味

(1)概念:是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也是对药物不同功能的高度概

括.另外,涩附于酸,淡附于甘。

(2)确定依据:口尝实践和药效归纳。

(3)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作用:(1)辛味的作用

①能散:散表邪(治表证,荆芥),散内结(治痰核瘰疬,夏枯草)②能行:行气(治气滞证,陈皮),行血(治血瘀证,川芎)。③能润:润肾燥(治肾虚证,菟丝子)。不良反应:耗气伤阴。(2)苦味的作用

①能泄:清泄(清热泄火,治火热内炽证,栀子),通泄(通便泻下,治热结便秘证,大黄),降泄(降肺气,治喘咳,厚朴;降胃气,治呕恶,柿蒂)。

②能燥:清热燥湿(苦寒药,治湿热证,黄连),燥湿散寒(苦温药,治寒湿证,苍术)

③能坚:黄柏坚肾阴,治肾阴虚相火妄动证。不良反应:伤津、败胃。(3)甘味的作用

①能补养:补气(治气虚证,人参),补血(治血虚证,熟地),补阴(治阴虚证,麦冬),补阳(治阳虚证,巴戟天)。

②能缓急:缓和筋脉拘挛(治筋脉拘挛证,甘草),缓和急躁易怒(治脏躁病,小麦)。

③能调和:调和药性,如甘草。

④能解毒:解食毒、药毒等,如甘草、绿豆。不良反应:腻膈滞胃。(4)酸味的作用

①能收涩:治滑脱不禁证。在肺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治自汗盗汗、久咳不止,如五味子;在肾涩精止遗,治遗精滑精遗尿等,如山茱萸;在大肠,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如石榴皮;在五脏,收敛固脱,治元气将脱证,如龙骨。

②能生津:治津亏口渴证,如乌梅。不良反应:收敛邪气。(5)咸味的作用

①能软坚:软坚散结,治癥瘕等,如鳖甲。②能泻下:治燥屎内结证,如芒硝。不良反应:多食咸则脉凝涩。4.升降浮沉

(1)概念: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四种不同作用趋势。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向外)是发散、外行,沉(向内)是收敛、固藏。

(2)阴阳属性

①升浮性: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

②沉降性:泻下,利水,重镇安神,潜阳熄风,降逆止呕,止咳平喘等。沉降性:泻下,利水,重镇安神,潜阳熄风,降逆止呕,止咳平喘等。确定药物升降浮沉的依据:

(1)药物的质地:质轻主升浮,质重主沉降(诸花皆升,唯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唯蔓荆子独升)

(2)药物的性味:辛、甘升浮,酸、苦、咸沉降;温热药升浮,寒凉药沉降。五.中药配伍与禁忌

1.配伍概念

2.七情配伍内容

(1)单行:单味药治疗疾病。如独参汤。

(2)相须:两种性能相近的药同用,能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3)相使:两种性能有某些共性的药同用,其中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加强主药的功效。如茯苓加强黄芪补气利水作用。

(4)相畏:两药同用,一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药降低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5)相杀:两药同用,一药能降低或消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

(6)相恶:两药同用,一药的作用能被另一药抑制或减弱。如人参恶莱菔子。(7)相反:两药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3.用药禁忌:

(1)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判藜芦。(2)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鑑炙煿莫相依。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分类:

(1)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治风寒表证,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清涕,脉浮紧等。

(2)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主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等。

二、使用注意:

(1)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

(2)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3)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三、1、麻黄(主要有宣,散的功效)

1.发汗解表,治疗风寒感冒之要药,与桂枝相须为用。

2.宣肺平喘:外开皮毛之郁闭,助肺宣发;内降上逆之气,恢肺肃降。治疗肺气壅蔽要药,助杏仁止咳平喘

3.利水消肿:使水湿同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利尿。

2、桂枝

1.发汗解肌,用于风寒感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适用。2.温通经脉:寒凝止血诸痛证 3.通阳化气:心悸 4.治疗痰饮,蓄水证

3、紫苏

1.发汗解表:风寒感冒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理气安胎(用于治疗胎气上逆)3.解鱼蟹毒

4、荆芥

1.发散解表:发散风寒力量最为平和,无论风寒风热,寒热不明均可使用荆芥。用于外感表证

2.祛风止痒,宣散解毒,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3.用于吐杻下血。

5、防风(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药)1.发散解表:同荆芥

2.祛风:风疹瘙痒,风湿痹痛 3.破伤风证

6、羌活

1.发散风寒:外感风寒表证

2.胜湿止痛:风寒湿痹,用于腰以上的风湿痹痛。

7、白芷

1.发散风寒:风寒感冒

2.祛风止痛:头、牙、风湿痛 3.通鼻窍:治疗鼻渊

4.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带下,疮痈肿毒

8、细辛(有小毒,用量“不过钱”,煎服:1-3克,入散剂:0.5-1克)1.解表散寒:风寒感冒

2.祛风止痛:头、牙、风湿痛 3.通鼻窍:治疗鼻渊

4.温肺化饮:肺寒咳喘

9、薄荷

1.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外感风热,风热头痛,目赤 2.利咽透疹: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畅 3.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闷肋痛 4.避秽气:暑邪郁之腹痛吐泻之证

10、牛蒡子

1.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外感风热,风热头痛,目赤 2.利咽透疹: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畅 3.疏肝理气

4.透发,清泄两种功效

11、桑叶

1. 疏散风热

2. 润肺解燥: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3.平肝明目:肝阳上亢 4. 凉血止血:血热吐血

12、菊花

1. 疏散风热 2.平肝明目 3. 清热解毒

13、柴胡

1. 和解退热: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

2.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胸肋疼痛,月经不调 3.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重

14、升麻

1、解表透疹: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

2、清热解毒:多种热毒证,尤擅治阳明热毒

3、升阳举气

15、葛根

1. 解肌退热:表证发热,头痛项僵 2. 透疹:麻疹透发不畅 3. 生津止渴:胃热口渴

4. 升阳止泻:大便稀溏,泻痢

四、比较鉴别

1.麻黄与桂枝之鉴别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不同点:

1. 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

2. 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2.荆芥与防风的比较

相同点:荆芥与防风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两者均可使用。同时,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不同点:

1. 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2. 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又可用于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等证。3.桑叶与菊花

相同点:均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及目赤肿痛等症,两药往往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方面,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方面,菊花优于桑叶。

不同点: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菊花

则长于平肝阳,且能清热解毒。4.细辛使用注意:“辛不过钱”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5.紫苏安胎机理:行气宽中

第二章 清热药

一、概述

1.含义: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之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2.分类:(1)清热泻火药:气分实热证,大热,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胃火,肺热,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热证(2)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膀胱湿热,肌肤湿热,湿温病(3)清热解毒药:主治内脏热毒,外邪热毒,毒蛇咬伤(4)清热凉血药:主治温病热如营血,内伤血热证(5)清虚热药:阴虚内热,温病后期,热伤真阳

3.使用注意:本类药为苦寒之品,脾胃期许,食少便溏慎用。易化燥伤阴,阴虚慎用,中病即止

二.1.石膏【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2.知母【功效主治】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在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在内上治肺热咳嗽,中治胃热消渴,下治阴虚骨蒸

滋阴润燥:用于阴虚消渴,骨蒸潮热。上养肺阴,中益胃阴,下滋肾阴。3.鸦胆子【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治痢 热毒痢疾,恶性肿瘤。截疟 间日疟,三日疟。

腐蚀赘疣 外用治疗鸡眼,寻常疣等。四.比较

1.石膏与知母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

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知母能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疗肠燥便秘、肾阴虚证,为石膏所不具备。

2.黄芩、黄连、黄柏鉴别

三黄性味皆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

三药皆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

黄芩偏于清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

黄连偏于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高热心烦者多用;

黄柏偏于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3.赤芍药、牡丹皮之比较

赤芍丹皮功能相近,常与丹皮相须为用。

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4.生(鲜)地黄、甘地黄、熟地黄之比较 生地黄:苦重于甘 清热凉血效果较好

甘地黄:甘重于苦 养阴及清虚热效果好(养阴生津)熟地黄:补虚药 养阴

5.金银花与连翘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热毒疮痈、风热感冒、温病初期等。

同中之异:金银花凉散风热优于连翘,连翘解毒消痈优于金银花,素有“疮家圣药”之称。

不同点:金银花又入血分,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连翘又入心经,能清心开窍,治疗温病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尚可散结、利尿,治疗瘰疬、痰核以及热淋尿少等。

6.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三药均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发斑发疹,以及火毒诸证如痈肿疮毒、丹毒等。

不同点: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多治斑疹吐衄;板蓝根长于利咽,善治大头瘟、痄腮,咽喉肿痛;大青叶与板蓝根不仅清营血分热邪,又能清解卫分、气分之热,故二药可清退内外表里之热,风热表证、温病初期用之有效;青黛为大青叶的加工品,兼能清泄肝火,治疗肝热生风、小儿惊痫以及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外用治疗湿疹湿疮,难溶于水。

7.肠痈——蒲公英

8.肺痈——鱼腥草

第三章:泻下药

一、概述 1.含义:既可攻疾,又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2.分类:(1)攻下药:通便力强,主治湿热便秘以及湿热内蕴之头痛等。(2)润下药:住含油脂,主治津亏肠燥便秘(3)峻下逐水药:多有毒,通利二便,引起强烈的腹泻。主治血肿,水肿,胸水,腹水等证

二、1.大黄功效:

1、泻热通便

特点:荡涤肠胃实热积滞,为苦寒攻下妙药。

应用:

1、肠胃实热积滞之便秘(热结便秘)

2、壮热烦渴、神昏谵语

3、湿热泻痢、里急后重—通因通用

2、凉血解毒:清血分实热——血热妄行之血热出血、火热上炎之目赤咽痛牙痛、热毒痈肿、水火烫伤

3、清泄湿热:①湿热黄疸(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出)②湿热淋证(碱化尿液,止小便疼痛)

4、活血通经:月经不调、经闭、产后蓄血证、瘀血诸症、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影响大黄泻下力的因素

1、炮制:①炮制:生用—力强②酒制--力弱、活血力强

③炒炭—只有止血的作用④熟用—比生用力弱、比酒制力强

2、配伍:①与芒硝,增强疗效(大承气汤)②与甘草,泻下缓和(调胃承气汤)

3、剂量:①取其缓下,宜3g或3g以下;②取其急下,宜10g配芒硝、生用。

4、煎法:①取其急下,宜泡服、后下;②取其缓下,宜久煎。2.火麻仁功效主治

1、润肠通便:特点:甘平质润多脂,兼有滋养之力。

应用:肠燥便秘、老人及产后便秘

2、润燥杀虫:发落不生、疮癞(外用)3.郁李仁功效主治:

1、润肠通便:特点:质润而降,兼行肠中积滞。

应用:大肠气滞,便秘兼气滞腹胀者

2、利水消肿:特点:下气利水消肿

应用:水肿腹胀满,脚气浮肿兼便秘者

第四章:祛风湿药

一、概述1.含义:凡以祛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2.分类:(1)祛风散寒要(2)祛风清热药(3)祛风强筋骨药

二、独活和羌活的鉴别:

相同点:祛风湿、止痹痛,发散风寒,治疗风湿痹痛,风寒表证夹湿者。同中之异:

1.羌活气雄而散,善散肌表之游风,治风寒表证优于独活,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 2.独活性缓,善除在里之伏风,长于治下半身风湿痹痛。不同点:

1.独活又能治少阴头痛; 2.羌活又善治风寒项背强痛。

三、1、独活功效主治:

1、祛风湿,止痛:风湿痹痛;少阴头痛;皮肤瘙痒

2、解表: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

2、防己功效主治

1、祛风湿,止痛:风湿痹痛

2、利水:水肿;脚气浮肿

3、威灵仙功效主治

1、祛风湿,通经络

特点:善通络,善治上肢痹痛偏寒者,凡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瘫痪,新久皆宜。

2、治骨鲠—诸骨鲠喉。

4、秦艽功效主治:

 祛除风湿,退黄胆,除虚热。

1、祛风湿,舒筋络-特点:治痹痛,偏寒偏热皆可。又治肢体拘挛,半身不遂等。

2、退虚热

3、清湿热

5、木瓜功效主治:

1.舒筋活络—特点:善治下肢痹痛。亦治筋脉拘急。2.除湿和胃—吐泻转筋。消食生津。

6、蕲蛇功效主治

1.祛风通络—善走窜搜剔,药力颇强,用于风湿顽痹,口眼斜,半身不遂,顽固性皮肤瘙痒。

2.定惊止痉—小儿惊风,破伤风

7、五加皮功效主治:

 祛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

1、祛风湿,强筋骨—特点:性温,祛风湿兼补肾。①治风湿痹痛,兼肾虚有寒者宜。

②治肾虚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2、利尿

8、桑寄生功效主治:

1、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性平,祛风湿兼补肝肾。

①既善治风湿痹阻之腰膝疼痛;

②又可治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

2、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第五章 化湿药

一、概述

1. 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燥湿,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成为化湿药。2. 适应症:湿阻中焦;暑湿证,湿温证

二、1、藿香功效主治:

1、化湿:特点:芳香化湿浊、醒脾健胃。

应用:湿阻中焦之证。症见脘腹胀闷、胃纳不馨、身体倦怠、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浊者最捷)

2、解暑:特点:解暑,又兼发表。

应用: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胃肠型感冒)。

3、止呕:湿浊中阻之呕吐。

2、厚朴的功效主治:

1、燥湿行气:特点:为消除食滞痞满的要药。

应用:湿滞中焦证。

2、行气消积:上除胸满,中消脘闷,下治腹胀、便秘。

3、降气平喘:气逆之咳喘。

3、砂仁功效主治:

1、芳香化湿、行气开胃:特点:行气效强。

应用:①脾胃气滞证,②防止补药妨碍胃气,③湿浊困脾证。

2、温脾止泻:脾虚腹泻。

3、行气安胎: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

4、苍术功效主治:

1、燥湿健脾:特点:燥性明显,燥湿力强。

应用:湿阻中焦之呕吐呃逆;湿浊上蒙之头重如裹。

2、祛散风湿:风湿痹痛,湿热下注之足膝肿痛、痿弱(配黄柏)

3、发汗解表:表证夹湿

 特点:除一身上下内外之湿。

一、概述

1. 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病症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成为利水渗湿药

2. 分类: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

3. 功效: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淋证,黄疸,湿疮,湿疹,泄泻,带下,湿温,湿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病症

二、茯苓功效主治:

1、利水渗湿

特点:利水不伤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① 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 ②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

③ 属于脾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朮等配伍; ④ 属于虚寒者,可与附子、白朮等同用。

2、健脾和中

脾气虚弱证

3、宁心安神

心悸;失眠 二、六淋(括号里为代表药)

 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①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车前子)②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石韦)

③血淋:为溺血而痛。(瞿麦)

④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⑤膏淋: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萆薢)

⑥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三、茵陈蒿功效主治:

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治黄疸要药,又治湿温,湿疮,湿疹。

第七章

温里药

一、概述

1. 含义:凡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二、1、附子

1. 回阳救逆:主治亡阳证,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2. 补火助阳:指疗阳虚证。上助心阳,中助脾阳,下助肾阳 3. 散寒止痛:用于寒痹证。散寒力强。

2、肉桂

1. 补火助阳:补命门之火,用于肾阳虚证。2. 散寒止痛:寒凝脘腹冷痛,风湿痹痛。3. 散经脉之寒:寒凝血脉引起的痛经。

3、干姜

1. 温中散寒:长于湿脾散寒,治脾胃寒证。2. 回阳救逆:亡阳证

3. 温肺化饮: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

4、吴茱萸

1. 散寒止痛:巅顶疼痛,脚气疼痛,宫冷不孕,脘腹冷痛。2. 疏肝救逆:肝火犯胃,肝胃不和 3. 助阳止泻:脾肾阳虚之五更泻 4. 引火下行:虚火上行之口舌生疮

三、1、肉桂与桂枝异同

相同点:肉桂为树皮,桂枝为嫩枝,两者同出一本。辛、甘,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治疗寒凝经脉之痛经、闭经以及风湿痹痛等。

同中之异:

1.桂枝性条达,温通经脉胜于肉桂; 2.肉桂性热,散寒止痛优于桂枝。不同点: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1.桂枝气薄,主上行而散表寒,走四肢而温通经脉;

2.肉桂气厚,主温中而止痛,且能下行而补肾阳,又可引火归源,常与附子同用。

2、附子,肉桂比较

1、相同点:二者均能补命门之火,治下焦虚寒。

2、不同点:附子以回阳救逆之功见长;肉桂作用温和,能引火归源,善治下焦虚冷诸证及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等。在峻补气血之中,以肉桂为辅药,还可以鼓舞气血。

第八章

理气药

一、概述:

1. 含义:以疏理气机,适用于气逆,气滞为主要的药物。2. 功能主治:行气(治疗气滞,闷胀痛),降气(治疗逆证,呕恶,喘息)

二、1.青皮与陈皮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辛温行气,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同中之异:

1.二者同为一物,因老幼不同而功效有异,橘皮为成熟之果皮,性和缓而主升浮;

青皮为未成熟之果实,性峻急而沉降。

2.作用部位,青皮色青主入肝经,重在疏理肝气,陈皮色黄主入脾经,重在理气调中;

3.作用强度,青皮性猛行气力强(破气),陈皮性缓行气力弱。

不同点:青皮又能消积,质重下行,治气滞血瘀之癥瘕及食积等;陈皮质轻入走肺经,治疗痰湿咳嗽等。

2、枳实,枳壳比较

1.相同点:同为一物,二者苦辛微寒,均能行气除满,化痰消积,用治脾胃气滞及痰阻胸痞证

1. 不同点:枳实性猛,苦泄破气,长于消积除痞导滞,积滞痞闷便秘多用;而枳壳性缓,偏于理气,长于开胸宽中消胀,气滞胸满腹胀多用。

3、木香,香附,沉香比较

1. 相同点:三药均为辛香理气止痛之常用药 2. 不同点:(1)木香:辛香温燥,善调肠胃气滞,且可健脾消食,对肠胃气滞之脘腹胀痛,便迷或泻痢后重等证功效显著。煨木香又可止泻(2)香附:性平,善调肝气郁滞,并能调经止痛,多用于肝郁不舒之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等证,为妇科要药。(3)沉香:沉香降逆止呕,治疗胃寒,呕吐,呃逆。温肾纳气,治疗肾不纳气逆,喘息,下元虚冷

三、理气药之寒凉药:川楝子

第九章

消食药

一、概述

含义: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谓消导药

二、1、山楂 【功效主治】

消食化积

特点:善消油腻肉食积滞。

应用:食滞不化所致的脘腹胀满、泻痢腹痛。

行气散瘀

①产后恶露不尽,瘀阻腹痛及痛经。

②疝气坠痛。

③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

2、焦三仙:山楂、神曲与麦芽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三药炒焦入药合称“焦三仙”,同能消食导滞,治疗食积不化证。同中之异:

1.山楂善消肉食之积,2.神曲善消酒积,3.麦芽善消米面薯芋等淀粉性积滞。不同点:

1.山楂又能活血化瘀,治疗瘀血之产后腹痛、冠心病等; 2.麦芽兼能疏肝理气、回乳,治疗肝郁证、溢乳证等;

3.神曲兼止泻发表,食积兼腹泻或表邪者适宜。

第十章 驱虫药

1、定义: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治疗虫证的药物。

2、各种药物所祛的虫

使君子——主杀:蛔虫。

槟 榔——主杀:绦虫,亦杀姜片虫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病。

苦楝皮——蛔虫

绦虫: 南瓜子 雷丸 鹤草芽

贯众 ——多种肠道寄生虫

雄黄 ——虫积腹痛

大蒜 ——钩虫 蛲虫

南瓜子:蛲虫

第十一章

止血药

一、概念: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二、分类:

(1)凉血止血药: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症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等。

(2)化瘀止血药:适用于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的出血证,症见血色紫暗,夹有血块,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经闭、痛经等证。

(3)收敛止血药:广泛用于体内外多种出血证,尤为虚损不足,症见出血不止,伴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及外伤出血等。

(4)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证,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质地稀薄等。

三、使用注意:(1)根据出血证不同病因和病情,合理配伍。

(2)根据出血的不同部位,合理配伍药物(3)注意止血要防留瘀。

(4)某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力量增强。

四、1、小蓟

凉血止血:即可凉血止血也可利尿,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 解毒消痈:清热消肿,外用

2、地榆

凉血止血:大肠火热之下焦出血 戒毒敛疮:有“烫伤之要药”之称

3、侧柏叶

生发黑发

凉血止血:即能凉血止血,又可收敛之学,善治内外出血证 祛痰止咳:善治肺热咳嗽,痰稠,咳血

4、白茅根

凉血止血:善治尿血 清热利尿:热淋涩痛

清肺胃热:肺热烦渴,胃热呕逆

5、艾叶

温经止血:止血特点为善暖下焦胞宫,宜于妇女崩漏下血,应用于崩漏 散寒止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宫冷不孕,下焦虚寒腹中冷痛 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燥湿止痒:皮肤湿痒

6、三七

化瘀止血:止血特点为止血不留瘀,化淤不伤正。应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消肿定痛:跌打损伤,止血,化瘀,止痛

7、蒲黄

化瘀止血:各种内外出血证 利尿通淋:血淋涩痛

8、仙鹤草

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各类出血 补虚强壮:脱力劳伤,神疲乏力 杀中止疟:滴虫性阴道炎

9、白及

收敛止血:特点:善治肺胃出血

消肿生肌:疮痈肿毒,手足皲裂,肛裂

五、1、小蓟、大蓟之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蓟均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适用于血热所致的多种出血证及热毒疮痈。不同点: ①大蓟兼能散瘀,尤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

②小蓟又可利尿,长于治疗尿血、血淋。

2、地榆与槐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均能凉血止血,相须为用。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尤长于治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

不同点:①地榆味酸,兼能收敛止血,又能解毒敛疮,可治水火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等,为治烫伤之要药;

②槐花又清肝泻热,治疗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及高血压病等。

3、艾叶和三七的止血特点比较:

三七特点: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 艾叶特点:善暖下焦胞宫,宜于妇女崩漏下血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又称活血祛瘀药。其中活血作用强者,称破血药。

二、分类(代表药物):

(1)活血止痛药:川芎

郁金(2)活血调经药:丹参

牛膝(3)活血疗伤药:乳香 没药(4)破血消癥药:莪术

三、1、川芎

活血行气

特点: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

应用:气滞血瘀的胸痛、胁痛、痛经、半身不遂、外伤瘀痛等 祛风止痛

特点:善上行头目,为头痛要药。

应用:头痛,风湿痹痛。

2、郁金

活血祛瘀

应用:气滞血瘀的胸胁刺痛、月经不调、痛经及癥等。行气解郁

应用: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等

清心解郁

应用:湿温病湿浊蔽窍,神志不清。

利胆开郁

应用:湿热黄疸及肝胆结石。

凉血

应用:血热妄行的吐衄及妇女倒经。

3、丹参

活血调经

应用: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

祛瘀止痛

应用:瘀血所致心胸刺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及风湿痹痛等 养血安神

应用:热入营血之斑疹、神昏或心血不足之心悸失眠等 凉血消痈

应用:疮痈肿毒

4、牛膝

活血祛瘀

应用:血瘀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及跌打伤痛。补肝肾、强筋骨

应用: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桑寄生);

湿久痹,湿热腰膝痿软(配苍术、黄柏)。利尿通淋

应用:血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引血、引火、引阳下行

应用:①血上溢之吐血衄血。

②火上炎之牙痛、口舌生疮。

③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概念 凡具有祛痰或化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二者统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

(1)温化寒痰药:多用于寒痰引起的咳嗽,气喘,色白,台白腻(2)清热化痰药:适用于热痰,燥痰(3)止咳平喘药:咳嗽,哮喘

三、重点药物

1、桔梗

宣肺祛痰 特点:辛散苦泄,开宣肺气,祛痰利气,无论寒热均可应用。

应用:①风寒咳嗽; ②风热咳嗽。

利咽排脓 特点:性善上行,既能宣泄肺邪以利咽开音,又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

应用:①外邪犯肺,咽痛失音; ②肺痈吐脓血。

载药上行 特点:舟楫之剂。

应用:引领药物治疗上焦疾病(桔梗牛膝,升降相因。)

【使用注意】1.呕吐、咳血、眩晕者不宜用。2.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3.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2、瓜蒌 【药性特点】味甘性寒质润,能清热能润燥 【功效主治】

清热化痰 特点:稀释痰液。

应用:①痰热咳嗽:痰黄质稠难出②燥痰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

宽胸散结 特点: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

应用:①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②痰热结胸、胸膈痞满。

消痈肿 特点:清热散结消痈。

应用:①肺痈;②肠痈、乳痈

润肠通便 特点:润燥滑肠。

应用:肠燥之便秘

3、苦杏仁 止咳平喘—新久、寒热咳喘皆宜,善治外感咳喘。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甜杏仁:甘平,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主治久咳与便秘。

【剂量】常用量5—10g。有毒成分氢氰酸致死量60mg,1g杏仁含2.5mg氢氰酸。

四、药物比较

1、半夏与天南星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均辛温有毒,孕妇慎服,为燥湿化痰之要药,功能燥湿化痰、解毒散结,善治湿痰、寒痰以及疮痈肿毒等。

不同点:①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治湿痰咳嗽;且降逆止呕,治疗呕吐等。

②天南星主入肝经。重在祛经络风痰,善治风痰眩晕、半身不遂等。

2、川贝母与浙贝母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同能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治疗热痰咳嗽、肺热咳嗽、燥痰咳嗽、肺燥咳嗽,疮痈、痰核瘰疬等,均反乌头类药。

不同点:①川贝甘、微寒,治疗肺燥咳嗽、燥痰咳嗽优于浙贝;

②浙贝苦、寒,治疗肺热咳嗽、热痰咳嗽优于川贝,又长于解毒散结,治疗痰核瘰疬(配牡蛎、玄参)。

3、紫菀与款冬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治肺燥咳嗽、痰饮咳喘等。同中之异:①款冬花质润而不燥,治疗肺燥咳嗽优于紫菀;

②紫菀味甘微温,寒热咳嗽皆宜。

第十四章 安神药

一、概念 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二、分类

1.属于质重的矿石药及介类药,取重则能镇,重可去怯的作用,为重镇安神药,多用于实症;

2.属于植物药而取其养心滋肝的作用,为养心安神药,适用于虚症。

三、重点药物

1、磁石

镇惊安神 特点:性寒质重沉降,安定神志。

应用:①心神不宁;②失眠;③癫痫。

平肝潜阳 特点:益肾阴,潜肝阳。

应用: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急躁易怒。

聪耳明目 特点:益肾阴,潜肝阳。

应用:肾虚之耳鸣耳聋(煅用)。

纳气定喘 特点:质重沉降,纳气归肾。

应用:肾不纳气之虚喘(煅用)。

2、酸枣仁 养血益肝安神

特点:味甘,入心、肝经,能养心阴,益肝血而安神。

应用:心肝阴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之怔仲、健忘、失眠、多梦。

敛汗生津

特点:味酸能敛,有收敛止汗、敛阴生津止渴之功效。应用:体虚自汗、盗汗。

3、远志

宁心安神 特点:苦辛性温,既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神定志、益智强志之佳品。应用:心肾不交之失眠、烦躁。

祛痰开窍 特点:味辛通利,能利心窍、逐痰涎;苦温性燥,入肺经,能祛痰止咳。

应用:入心经治痰阻心窍之健忘、恍惚;入肺经治痰多咳嗽等。

消散痈肿 特点:辛行苦泄,功善疏通气血之壅滞。

应用:痈肿疮毒;乳房肿痛。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

一、1.概念 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

2.明目特点:(1)入肝经,偏寒凉(2)多为虫类,贝壳类,矿物药

3.分类(1)平抑肝阳药:用于肝阳上亢(2)息风止痉药:用于肝风内动

二、重点药物

1、羚羊角平肝息风—热极生风证(高热、抽搐),肝阳上亢证;

清肝明目—肝火目赤肿痛;

清热解毒—温病壮热发斑,皮肤瘙痒等。

【用法剂量】水煎1—3g/日,研末0.3—0.6g/日

2、牛黄 息风止痉—热极生风证,热盛癫狂等;

化痰开窍—中风、癫痫等痰热蒙蔽心包之神昏、口噤、喉中痰鸣等; 清热解毒—善清上焦热毒,以及痈肿疮毒等。

【使用注意】入丸散,每次0.2—0.5g;孕妇慎服。

三、药物比较

1、龙骨与牡蛎功效主治异同点

相同点: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用于惊悸失眠、急躁易怒、头晕耳鸣、自汗盗汗、遗精泄泻等,先煎。

同中之异:①龙骨主入心经,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优于牡蛎;

②牡蛎主入肝经,平肝潜阳优于龙骨。

不同点:牡蛎味咸,软坚散结,治疗癥瘕、痰核等为龙骨之不备。

2、天麻与钩藤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治疗肝风内动之抽搐痉挛、半身不遂等,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病)。

同中之异:①天麻息风用于诸内风证,钩藤长于治热极生风证;

②天麻治头晕,虚实咸宜,钩藤长于治肝火上攻之头晕头痛。

不同点:①天麻又能祛风通络,治疗痹证;

②钩藤降血压不宜久煎。

第十六章 开窍药

一、概念 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又名芳香开窍药。

二、重点药物

1、麝香

【功效主治】开窍醒神—特点:开窍力强。用于诸闭证,主治寒闭昏迷;

活血通经—闭经,癥瘕; 止痛—外伤痛,心腹痛; 催产—难产等。

【使用注意】入丸散,每次0.06g—0.1g。孕妇禁用

2、冰片

【功效主治】开窍醒神—主治热闭昏迷;

清热解毒—外用治疗目赤肿痛,痔疮肿痛,咽喉肿痛等;

【使用注意】难溶于水,丸散每次0.03—0.1g,孕妇忌用。

第十七章:补虚药

一、概述

1. 含义:以增强体质,补益正气,治疗虚证,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2. 适应证:气,血,阴,阳虚证 3. 使用注意:(1)病程较长,宜作蜜丸,膏滋或酒剂(2)宜久煎,使药味尽出(3)宜顾护脾胃,配伍健脾消食药(4)不宜滥用,实邪未解防止“闭门留寇”

二、1、人参

1. 大补元气:作用峻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解危救脱之要药,治疗虚损劳伤第一要药;用于元气欲脱,亡阳,气随血脱证

2. 补脾益肺:善补肺脾之气,兼补其他脏腑之气;应用为肺气不足证,脾气亏虚证,善治心气虚,肾虚咳喘证

3. 生津止渴:益气生津,气旺有利于津液生成。热病气虚津伤口渴证,消渴证

4. 安神益智:益气安神而益智;用于气血不足,心神不安 5. 补气祛邪:益气解表;用于气虚外感表证

2、黄芪:补药之长

1、补气升阳:补而兼升;主治气虚下陷,脾胃气虚,气不行血,气不摄血,气不生津,气虚发热,气虚血瘀半身不遂。

2、宜卫固表:肺气虚证,表虚自汗,气虚感冒

3、利水消肿:气虚水肿

4、各种虚证引起的疮疡:脓成不溃,久溃不敛

3、鹿茸

1、补肾阳,益精血:禀天地纯阳之性,用于肾阳虚证

2、强筋骨:肾虚骨软,小儿发育不良,骨折不愈

3、通督脉:肛坠,崩漏带下

4、当归

1、补血:补血力强,治疗多种血虚证,善治血续偏寒。

2、活血:活血止痛,血瘀诸证,跌打损伤,虚寒性腹痛,疮疡肿痛

3、润肠:补血而润肠,血虚之大便燥结

调经:调经要药,血虚,血瘀滞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等证

三、1、各种地黄比较

1.干地黄甘重于苦,养阳清虚热效果好,尤宜于热病后期阴液已伤及虚热证 2.鲜地黄优于清热凉血,清血分之热。

3.熟地黄祛苦存甘,只可补养,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阴血亏虚

2、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比较

1、相同点:三者均能补肾壮阳,强奸筋骨,祛风湿,治疗阳虚之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白带清稀,或腰膝酸软,筋骨痿弱,风寒风湿,半身不遂。阴虚火旺者忌用

2、不同点:补肾兴阳,治疗阳痿淫阳藿由于巴戟天,仙茅。祛风湿巴戟天由于淫羊藿,仙茅有毒

3、杜仲,续断比较

1、相同点:二者均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时常相须为用。宜治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下肢痿软及肝肾亏虚,下院虚冷。

2、同种之异:杜仲温补肝肾而助阳之力强于续断。续断强筋骨之力强于杜仲

3、不同点:杜仲具有可靠的降压作用,为治高血压之常品;续断能行血脉,消肿止痛而疗伤续折,为治疗跌打损伤,骨折,头痛之良药,且能止血。

4、白芍,赤芍比较

1.赤芍也生,白芍种植

2.赤芍优于祛瘀止痛,白芍由于肝郁腹痛,血虚经脉失养之痛

3.不同点:赤芍善于活血祛瘀,又能清泄肝火,利尿通淋;白芍长于养血,只能柔肝,敛阳止汗

5、北沙参,南沙参比较

相同点:二者均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同种之异: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强,南沙渗善宜气祛痰,益于气阴两虚及燥痰咳嗽者

6、天冬,麦冬比较不同点:南沙参橘梗科,北沙参伞形科

2.3. 而这同能养肺胃之阴,润肠通便 .

麦冬润肺燥,养胃阴作用优于天冬天冬清肺热,润肠作用优于麦冬

7、石斛、玉竹比较4. 麦冬可清心安神,天冬可滋补肾阳,填骨髓

12. 二者均能养肺,胃之阴,常相须为用

8、龟板、鳖甲比较3..

玉竹又归肺经,可润燥止咳石斛入肾阴,自肾阴,降虚火

12..

均能滋阴潜阳,治疗阴虚阳亢诸证,打碎先煎龟板长于滋阴,鳖甲长于退虚热

第四篇:2011专升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掌握:

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了解: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了解:

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掌握:

炮制的含义和目的。熟悉:

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了解:

其余炮制方法。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掌握:

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掌握:

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

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熟悉:

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掌握:

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药物8味(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薄荷、菊花、葛根、柴胡)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9味(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生姜、牛蒡子、桑叶、升麻、蝉蜕)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了解药物1味(香薷)的功效主治。

2、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第二章 清热药 掌握:

1、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药物13味(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生地黄、牡丹皮、青蒿)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13味(天花粉、芦根、夏枯草、龙胆草、蒲公英、大青叶、青黛、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玄参、赤芍、地骨皮)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10味(决明子、苦参、紫花地丁、马勃、马齿苋、败酱草、红藤、水牛角、紫草、银柴胡)的功效主治。

第三章 泻下药 掌握:

1、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药物2味(大黄、芒硝)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3、攻下药、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求掌握用法(包括炮制)、剂量及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熟悉:

1、药物1味(甘遂)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6味(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京大戟、芫花、牵牛子)的功效主治。

第四章 祛风湿药 掌握:

1、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药物4味(独活、川乌、秦艽、桑寄生)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4味(威灵仙、蕲蛇、木瓜、豨签草)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药物4味(防己、五加皮、络石藤、雷公藤)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防已有木防己、汉防己;五加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白花蛇有蕲蛇、金钱白花蛇不同品种。

第五章 化湿药 掌握:

1、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药物2味(苍术、广藿香)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2味(厚朴、砂仁)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2味(白豆蔻、佩兰)的功效主治。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掌握:

1、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

2、药物5味(茯苓、泽泻、车前子、茵陈、金钱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3味(虎杖、滑石、薏苡仁)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4味(猪苓、萆薢、瞿麦、关木通)的功效主治。

第七章 温里药 掌握:

1、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功用特点、用法、用量和禁忌。

2、药物3味(附子、干姜、肉桂)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2味(花椒、吴茱萸)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3味(高良姜、丁香、小茴香)的功效主治。

第八章 理气药 掌握:

1、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药物4味(橘皮、枳实、木香、香附)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2味(青皮、薤白)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4味(乌药、佛手、川楝子、沉香)的功效主治。

第九章 消食药 掌握:

1、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2、药物2味(山楂、神曲)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3味(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1味(谷芽)的功效主治。

第十章 驱虫药 掌握:

1、驱虫药的含义,各种驱虫药的不同作用(如苦楝皮驱蛔虫、槟榔驱绦虫等)及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药物3味(使君子、槟榔)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4味(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雷丸)的功效主治。

第十一章 止血药 掌握:

1、止血药的含义,各节止血药的功用特点、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药物6味(地榆、小蓟、三

七、茜草、白及、艾叶)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3味(白茅根、蒲黄、仙鹤草)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药物3味(大蓟、侧柏叶、炮姜)的功效主治。

2、白及、三

七、蒲黄等药用法。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掌握:

1、活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配伍理气药的道理)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使用注意。

2、药物8味(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丹参、牛膝、桃仁)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5味(乳香、莪术、鸡血藤、水蛭、地鳖虫)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药物10味(没药、五灵脂、姜黄、泽兰、王不留行、血竭、自然铜、骨碎补、三棱、穿山甲)的功效主治。

2、郁金、姜黄、莪术的来源,牛膝的品种。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掌握: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使用注意。

2、药物7味(半夏、桔梗、川贝母、瓜蒌、苦杏仁、百部、桑白皮)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7味(天南星、竹茹、浙贝母、苏子、款冬花、紫菀、葶苈子)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8味(禹白附、白前、旋覆花、白芥子、前胡、天竹黄、竹沥、枇杷叶)的功效主治。

第十四章 安神药 掌握:

1、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的功用特点;

2、药物3味(朱砂、龙骨、酸枣仁)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2味(磁石、远志)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药物2味(琥珀、柏子仁)的功效主治。

2、重镇安神药的用量、用法特点及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 掌握:

1、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2、药物6味(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天麻)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3、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熟悉:

药物4味(钩藤、地龙、全蝎、蜈蚣)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了解:

药物2味(僵蚕、珍珠母)的功效主治。

第十六章 开窍药 掌握:

1、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2、药物1味(麝香)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2味(石菖蒲、冰片)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1、药物1味(苏合香)的功效主治。

2、开窍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补虚药 掌握:

1、补虚药的含义,补气、补血、补阳、补阴四类药物性味、功效、适应范围的要点及配伍方法。

2、药物15味(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当归、熟地黄、白芍、北沙参、麦门冬、龟甲、鳖甲)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药物12味(西洋参、山药、巴戟天、续断、补骨脂、菟丝子、何首乌、阿胶、天门冬、玉竹、石斛、枸杞子)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10味(太子参、肉苁蓉、沙苑子、蛤蚧、益智仁、南沙参、黄精、百合、墨旱莲、女贞子)的功效主治。

第十八章 收涩药 掌握:

1、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常与补虚药配伍的意义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注意事项。

2、药物4味(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桑螵蛸)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3、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熟悉:

药物3味(诃子、莲子、肉豆蔻)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了解:

药物3味(麻黄根、浮小麦、五倍子)的功效主治。

第十九章 涌吐药、二十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掌握:

1、涌吐药的含义、功效与适应范围,2、药物2味(硫黄、雄黄)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1、杀虫燥湿止痒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与注意事项 了解:

1、药物3味(常山、瓜蒂、蛇床子)的功效主治。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掌握:

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含义、功效与适应范围。

2、药物1味(升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

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

药物2味(砒石、硼砂)的功效主治。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1. 试卷内容比例:掌握部分占70%,熟悉占20%,了解及超纲10%。2. 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40%,名词解释题10%,填空题10%,简答题10%,问答题30%。3. 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50%、30%、20%。

Ⅳ.参考书目

《中药学》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赵越 主编

Ⅴ.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共40题,单选30题,双选及多选1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试题范例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1分。)功能祛风解表,风寒风热均可选用的药是:

A. 荆芥 B. 紫苏 C.薄荷 D.白芷 E.柴胡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五个是正确的,每题1分。)既能清实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有:

A.知母 B.黄柏 C.牡丹皮 D.地骨皮 E.青蒿

二、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试题范例

五味 理气药

三、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试题范例

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是。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试题范例

1.简述道地药材的含义。

2.比较橘皮、青皮功效应用异同点。

五、问答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试题范例

1.解表药的含义,药性特点,分类及适应证是什么?使用解表药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2.试述大黄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炮制品种有哪些?各自的适应证如何? 3. 麻黄、苏子、干姜、杏仁、桑白皮都可用治咳喘,其机理与主治病证有何不同?

第五篇:2016中药学专升本考生综合课复习大纲

2016年中药学专升本考生综合课复习大纲

《中药药剂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 绪论

掌握中药药剂学、药典的定义;剂型的概念及剂型的分类方法,现行药典的基本情况,常用国外药典的缩写。了解制剂、方剂的概念。

第二章 药剂卫生

掌握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及其用途;掌握湿热灭菌法的主要内容,化学灭菌法常用的溶剂及主要性质。了解无菌操作法。

第三章 散剂

掌握药剂学中常用的粉碎方法及混合方法、典型药物的粉碎方法;掌握药筛的种类,目数的概念。掌握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第四章 浸出制剂

掌握浸出制剂的定义、常用的浸出溶剂及浸出方法。了解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浸出制剂的特点、类型及浸出过程。

第五章 液体药剂

第一节 概述

掌握液体药剂按分散系统分类的方法;掌握液体药剂常用溶剂,如极性溶剂有水、乙醇、甘油等。非极性溶剂有脂肪油、液体石腊等。了解液体制剂的特点。

第二节 溶解度、溶解速度及影响因素

掌握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定义,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掌握常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应用。了解增溶原理、影响增溶的因素。

第五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糖浆剂的定义及制备。了解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类型。

第六节 高分子溶液剂

掌握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性质及制备方法。了解高分子溶液剂的应用。

第七节 混悬剂

掌握混悬剂的定义;掌握影响混悬剂稳定的因素及常用的稳定剂。

了解混悬剂的特点及有关要求。

第八节 乳剂

掌握乳剂的定义及乳剂的类型;掌握常用乳化剂的种类及乳化剂的选择要求;掌握乳剂的稳定性及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了解乳剂的特点,影响乳化的因素。

第九节 液体药剂的防腐

掌握常用的防腐剂及其特点。了解防腐措施。

第六章 注射剂

第一节 概述

掌握注射剂的定义、分类及质量要求。了解注射剂的特点,给药途径。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剂

掌握注射用水的定义;掌握热原的定义、热原的性质、污染途径、除去热原的方法及热原检查法;掌握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了解热原的组成,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其它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

第三节 注射剂的附加剂

掌握常用的注射剂的附加剂。第四节 注射剂的制备

掌握安瓿玻璃的组成及安瓿的质量要求。掌握常用的过滤器、过滤装置及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了解安瓿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 片 剂

第一节 概 述

掌握片剂的种类,了解片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第二节 片剂辅料

掌握片剂常用的辅料及特性,了解各辅料的作用机理。第三节 片剂的制备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制备工艺及压片前处理。了解压片机的种类、制粒的方法及常用的压片方法。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

掌握包衣的种类及常用的包衣材料。了解常用的包衣方法。第五节 压片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掌握压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了解一般的解决办法。第六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

掌握片剂质量检查项目。了解常用检查方法。

第八章 软膏剂

掌握软膏剂的定义及常用的软膏基质。具有分析处方的能力。

了解乳剂的制备方法。

第九章 栓 剂

掌握栓剂的定义、种类及栓剂常用基质。了解栓剂的制备方法。

《中药化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以及发展与应用。

第二章 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常用的溶剂提取法,分离精制常用的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结晶法、色谱法。

第三章 生物碱

掌握生物碱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碱性、溶解性、沉淀反应)、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四章 苷类

掌握苷类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溶解性、苷键的裂解)、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五章 醌类化合物

了解醌类结构与分类。

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七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

掌握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八章 萜类和挥发油

了解萜的结构特点。

掌握挥发油的含义与组成、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九章 皂苷

掌握皂苷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十章 强心苷

掌握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

掌握鞣质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除去方法。了解有机酸、多糖、氨基酸、蛋白质、酶。

药事管理复习大纲

一、药事管理与法规的概述

(一)药事管理学的定义及性质

(二)药事管理的内容

(三)药事法规的定义、药事法规的渊源

(四)药事管理法的立法时间

二、药事组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设机构及直属机构及其职责

三、药品与药品监督

(一)概念:

药品、现代药与传统药、新药、医疗机构制剂、处方、特殊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仿制药品、药品的有效期、药品的批准文号、药品的生产批号、执业药师、合格药品、储备药品、药品标准、药品注册、国家基本药物

(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假药及按假药论处的范围

(四)劣药及按劣药论处的范围

(五)药品的质量特性和药品的特殊性

(六)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类型

(七)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医疗保险药物的筛选原则

(八)医疗保险药物的甲类目录与乙类目录

四、药事管理法

(一)药品生产企业管理

1、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条件及审批程序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GMP认证的有关规定

(二)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1、开办药品经营企业的条件及程序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GSP认证的有关规定

(三)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

1、调剂业务和处方的管理

2、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

(四)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注册、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

药品管理

(四)新药管理的范畴、新药的分类

(五)药物不良反应检测的有关规定

(六)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及GLP

(七)药物的临床研究及GCP

(八)进口药品的管理的有关规定

(九)特殊药品的管理的有关定

(十)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十一)违反许可证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五、2016中药学专升本考生职业技能考核复习大纲

一、考核范围 药剂学应掌握的内容:

1.了解药物常用的粉碎方法和混合方法;了解药筛的类型、标准及过筛的目的。

2.了解乳剂的类型及制备方法。掌握乳剂的鉴别技术。3.掌握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4.掌握研钵、药筛及扭力天平的使用。

中药化学应掌握的内容:

1、了解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及鉴定原理。2、掌握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鉴定的操作技能。3、了解生物碱提取方法及鉴定原理。4、掌握生物碱提取及鉴定的操作技能。

药物分析应掌握的内容:

1、了解药物中的一般杂质限量检查的方法及原理。2、掌握杂质限量检查的操作技能。

3、了解片剂的分析步骤,掌握片剂的含量测定方法。4、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制剂中总黄酮的含量。

中药鉴定学应掌握的内容

1、了解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的方法。

2、了解中药鉴定常用四大方法,即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

3、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4、掌握中药厚朴、大黄、甘草、半夏、番泻叶、金银花混合粉末的显微鉴定方法。

5、掌握绵马贯众、防己、大黄、何首乌、怀牛膝、川牛膝、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板蓝根、苦参、甘草、黄芪、人参、三

七、当归、独活、羌活、川芎、防风、柴胡、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天花粉、桔梗、党参、白术、苍术、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天冬、麦冬、天麻、大血藤、鸡血藤、通草、钩藤、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香加皮、地骨皮、侧柏叶、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枸骨叶、密蒙花、金银花、西红花、地肤子、五味子、苦杏仁、桃仁、乌梅、枳壳、陈皮、胖大海、蛇床子、枸杞子、瓜蒌、砂仁、草果、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益智、麻黄、细辛、大蓟、石斛、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乳香、没药、血竭、海金沙、青黛、冰片、竹黄、土鳖虫、桑螵蛸、龟甲、鳖甲、蛤蚧、金钱白花蛇、朱砂、滑石

石膏等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定。

二、考核内容

1.口试范围:复习大纲中要求“了解”的内容。2.操作范围:复习大纲中要求“ 掌握”的内容。

三、考核形式和时间

本次考核采用抽签方式进行,每位考生从准备,口试到操作完成共计二十分钟。

下载专升本考试中药学复习要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升本考试中药学复习要点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学鉴定要点

    一、历史:鉴定药材等一定要参考历史,中药收载于古代本草中,经过历代不断继承、修改、增加药味与内容。古代本草是我国的伟大宝库,学习中药必须了解本草历史变迁,所以要了解一种药......

    2014年专升本考试时事政治要点

    2014年专升本考试时事政治要点 1、2013年9月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 2、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3......

    中药学复习笔记

    中药学复习一.本草著作 1.本草知识第一次大总结:《神农本草经》(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初步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成书于东汉,载药365种,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

    监理考试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活动。 2......

    普通话考试复习要点

    普通话水平测试复习要点 一、40篇朗读作品的语音提示 作品1号 《白杨礼赞》节选 必读轻声:似的叶子保持着那么伟丈夫走过这么他们象征了的 了呢 儿化词语:一点儿 注意词语:晕......

    网络营销考试复习要点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 分类目录搜索引擎: 分类目录搜索......

    2019年河南专升本考试复习法宝

    2019年河南专升本考试复习法宝 小耶给考生们整理了2019年河南专升本考试复习法宝。想要河南专升本考试考出理想的成绩,那么,大家一定要学会这些法宝。 2019年河南专升本考试复......

    2012年在校生专升本考试复习心得

    2011年在校生专升本考试复习心得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是一个选拔性的统一考试,所以各位同学一定要在思想上以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个考试在难度上和深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