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模拟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10:1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模拟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根本是引进外资。(X)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X)

3.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教条主义。(对)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X)

5.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五四运动。(对)

6.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对)

7.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对)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对)

9.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举,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

10.我国实现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对)

1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X)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经济发展。(X)13.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吸引外资。(X)

14.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制度是政治协商制度。(X)

15.“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核心的是尊重创造。(对)1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对)17.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艰巨工程。(对)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平等互利。(X)

19.现阶段我国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20.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手段,稳定是前提。(X)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A)

A.土地革命

B.军队建设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2、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的(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3、“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C)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4、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代表作是(A)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5、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D)

A.经销代销

B.加工订货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6、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A.依法治国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培育“四有”新人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7、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国家领导人(B)A.周恩来

B.邓子恢

C.邓小平

D.刘少奇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9、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党的领导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0、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中的(C)

A.“两个凡是”的误区

B.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C.姓“资”姓“社”的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11、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B)A.1949年建国初期

B.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发生之后 C.1978年改革开放

D.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之后

12、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13、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A)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D.找出事物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14、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问题是(B)

A.军队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党的领导权问题

15、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和平赎买”的对象是(C)A.个体农业

B.个体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公私合营企业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包括:

(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五)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2.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和人权?

答: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组织扶贫开发,解决了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它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对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重视。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总之,社会主义的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但如同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一样,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

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经济上,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的、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所谓科学的,就是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所谓大众的文化,即是民主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

四、议论题(20分)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按劳分配方式与非按劳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效率优先”就是使生产要素投入者能按投入要素的数量、质量、贡献取得报酬,承认个人在生产要素拥有的质和量以及个人对生产或财富创造上贡献大小的差别,进而承认个人之间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的差别。

(2)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合理和合法的原因有:① 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不同,按劳分配本身包含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差别;②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法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③ 由于人们占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同,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会产生人们富裕程度的不同;④ 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也会使一部分地区和一部人先富起来。其中不合理的原因有:① 一些行业依靠行政资源,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和瓜分本属于全社会的经济资源,由此造成垄断部门的从业人员与所占有的资源的比例极不协调。② 由于对统一市场的不合理分割和地方行政干预导致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不能正常、合理地流动,从而形成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异。不合法的原因有:① 以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为主的偷税漏税收入;② 各级党政官员的腐败贿赂收入;③ 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的收入;④ 走私贩假等其他的非法非正常收入。不合理和不合法的原因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十分巨大的阻碍作用,即使是合法和合理的原因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应是适当的和有限度的。

(3)调节收入差距的措施① 保护合法收入。② 取缔非法收入。③ 整顿不合理收入。④ 调节过高收入。⑤ 保障最低收入。

第二篇:华工网络教育《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1.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2.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但不断增加

D.为负值切不断减少

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4.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5.如果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将()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都有可能

6.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A.购买军需品

B.失业救济金

C.贫困家庭补贴

D.农产品的价格补贴

7.下面不属于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的是()

A.土地质量

B.土地的位置

C.土地的投资回报率

D.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的垄断性

8.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一弹性

D.难以确定

9.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是()

A.增加税收

B.减少支出

C.从银行借款

D发行公债

10.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

A.公共物品

B.消极的外部性

C.交易成本

D.积极的外部性

11.GDP一般包括()

A.当年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

B.上年的存货

C.本国公民创造的全部价值

D.当年销售掉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

12.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13.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量减少

C.需求增加

D.需求减少

14.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结构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垄断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15.在经济萧条时期,社会总需求不足,()将上升。

A.过渡性的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属于财富范畴的资本是()

A.金钱

B.和睦的家庭关系

C.清洁的空气

D.身体健康

2.下列因素中,()是固定成本

A.机器折旧

B.厂房租金 C.可以无偿解雇的工人工资

D.高层管理者薪金

3.政府有时会对某种产品采取支持价格,支持价格的描述正确的有()

A.会削弱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价格脱离均衡价格状态

B.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

C.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防止某些物品的价格上涨,保护消费者利益。

D.目的是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

4.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包括()

A.批发物价指数

B.零售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则算的价格指数

D.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的价格指数

5.垄断竞争厂商的重要特征有()

A.产品差异小

B.互补性强

C.替代性强

D.产品差异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沉没成本

均衡价格

供给

四、简答题(每题13分,共52分)

1.萨缪尔森关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幸福的途径有哪些? 2.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 3.创新有哪些风险?创新又有哪些途径? 4.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B)4.(D)5.(A)

6.(A)7.(D)8.(B)9.(A)10.(A)

11.(D)12.(A)13.(A)14.(A)15.(D)

二、多项选择

1.(ABCD)2.(ABD)

3.(BCD)

4.(ABC)

5.(AC)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沉没成本:见教材第243页

2。均衡价格:见教材第244页

3.供给:见教材第244页

四、简答题(每题13分,共52分)

1.萨缪尔森关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幸福的途径有哪些?。见教材第40-41页

2.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 见教材第211-215页。

3.创新有哪些风险?创新又有哪些途径? 见教材第155-157页。4.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见教材第245页。

第三篇: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平时作业201612

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平时作业201612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❶在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在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和逐步改善民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区别于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不同措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❸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的方式改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如何正确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其他三个全面的战略目标,通过其他三个全面举措,达到最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❷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目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❸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主题的不断深化和坚持,目的是推动没完成、留下来的改革任务和推动新出现的领域和问题的改革❹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在各种考验和危险环境下的艰难课题,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意志来管好当、治好党,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

3、阐述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❶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创新活力体制的必然需求,是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下去;❷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开放的决策使我国在这三十多年来的成就举世瞩目,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❸从发展前景来看,改革开放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在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在民主法治不够健全和社会制度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4、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分析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及其给中国经济 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主要有: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第三产业、消费需求成为主体,居民收入上升,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大众,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❷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虽然放缓但是实际增长速度仍然可观,经济增长的速度趋于平稳,增长的方向更加多元化,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中国政府的大力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市场的活力。

5、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阐述中国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应该如何建设的问题,是我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的指导思想。

6、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随着高新产业的兴起,党的十六大在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六种社会新阶层;❷不同新阶层人员随着在不同行业和地域之间的不断流动,身份也随之不断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会一直持续下去;❸在党的路线方针的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这些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四篇:华工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 13分)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2.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机会上的不平等。3.科层制又称“官僚制”。

4.血缘关系是婚姻关系的本质关系。

5.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家庭也是一种社会组织。6.任何社会都是一种抽象的社会。

7.习俗属于规范的范畴。

8.革命的社会变迁具有急剧、突变的性质。

9.越轨行为即违规行为。

10、对偶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10分)

1.以下哪种社会制度属于本原性的社会制度(A.文化制度 B.宗教制度 C.经济制度 D.政治制度

()。)))))))))

((((((((2.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一书中,第一次给文化下明确定义。A.《原始文化》

B.《实证哲学教程》 C.《文化论》

D.《文化哲学》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被称为()。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4.社会群体至少要有()以上的个人所组成。A.3人 B.5人 C.2人 D.4人

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社会

文化模式

规范

四 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文明与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3.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第一题:判断题

1-5 √√√×√ 6-10 ×√√××

第二题:选择题

1-5 CAACB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社会

是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构筑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2、文化模式

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

3、规范 即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等。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文明与文化的联系和区别(能答其中三点就可以)

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文明,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与野蛮相对应。

(2)从时间上来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在原始时代,只有文化,而没有文明,一般称原始时代的文化为 “原始文化”,而不说“原始文明”。因此,学术界往往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3)从空间上来看,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是跨民族的,跨国界的;而广义的文化泛指全人类的文化,相对性的文化概念是指某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文化。

(4)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文明较容易比较和衡量,较易区分高低,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秦代的兵马俑等,因而,文明在考古学使用最为普遍;而文化则难以比较,因为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不同,而价值是相对的。作为物质文化的文明是累积的和扩散的,如交通工具,不同时期先后发明的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直到现在仍存在。而且,一项发明一旦公诸于世,便会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作为精神文化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是非累积和凝聚的。

(5)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文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我们可以说“中国文明”,但一般不说“汉族文明”,而说“汉族文化”。这也说明“文明”具有国家或地区性,“文化”具有民族性。另外,一个国家也可以包含多个文明。例如中国,并不仅仅有一个儒教文明,而是有三个主要文明:儒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藏传佛教文明。

(6)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种文明的形成与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一般是历史上建立过国家的民族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文明,而未建立过国家的民族通常只有文化,未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文明。

(7)文明的动态性较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步,如物质文明,变化最大;而表现在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则不尽然,变化缓慢。

(8)从词义来看,“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很广;而文明是褒性的,使用范围较窄。例如,可以说酒文化、食文化、服饰文化,但一般不说“酒文明”、“食文明”和“服饰文明”。

据上,文明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之内,“文明”与“文化”在词义上有些区别,在有些条件下可以替换,在有些条件下不能替换。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答:第一,历史性;第二,全民性;第三,互济性;第四,福利性;第五,安全性。

3.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第一,一定数量的成员; 第二,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 第三,正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第四,正式的组织机构; 第五,一定的物质设施。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一是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三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四是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一是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二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三是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四是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安置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第五篇:3华工 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随堂练习参考答案要点

华南理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一、1.毛泽东向全党√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

参考答案:D 2.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并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写进党章的会议是()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参考答案:C 3.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参考答案:C 4.“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参考答案:D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奉公 参考答案:B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核心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C.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参考答案:D 7.毛泽东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参考答案:√

8.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参考答案:×

9.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参考答案:√

10.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参考答案:√

11.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党。参考答案:×

1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参考答案:√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参考答案:√

14.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是道路问题。参考答案:√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参考答案:√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参考答案:√

17.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群众路线。参考答案:×

1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参考答案:√

19.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参考答案:√

20.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式提出的命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

21.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参考答案:√

22.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党的十六大。参考答案:×

2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参考答案:√

2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参考答案:×

26.我们党在2l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参考答案:√

2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参考答案:√

2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统筹兼顾。参考答案:×

2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

二、1.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代表作是 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参考答案:A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 B.中国共产党的七大

C.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 参考答案:B 3.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叫作党性纯不纯的高度,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新民主主义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参考答案:A 4.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 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D.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 参考答案:A 5.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中的 A.“两个凡是”的×区 B.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C.姓“资”姓“社”的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C 6.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D.找出事物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参考答案:A 7.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

A.目的 B.前提 C.核心 D.手段 参考答案:B 8.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

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参考答案:B 9.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参考答案:A 10.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领导人是邓小平参考答案:×

11.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标志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参考答案:√

1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参考答案:√ 1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参考答案:√

14.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参考答案:√

1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参考答案:√

1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密切联系群众。参考答案:×

三、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统治的腐败 B.帝国主义的入侵

C.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参考答案:B 2.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参考答案:A 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参考答案:C 4.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四大 参考答案:B 5.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群众路线、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C 6.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C.非劳动者的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参考答案:B 7.7.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A..政策和策略问题 B.工农联盟问题 C.分清敌友问题 D.领导权问题 参考答案:D 8.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找到革命的基本力量。参考答案:×

9.近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是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参考答案:√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参考答案:√

11.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参考答案:√

1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参考答案:√

13.近代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参考答案:×

14.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在党的二大。参考答案:√

15.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在党的三大。参考答案:√ 1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是在党的四大。

参考答案:√

17.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党的八七会议。参考答案:√

18.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在1926年前后。参考答案:√

19.毛泽东提出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参考答案:√

20.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是在1939年《战争和战略问题》。参考答案:×

21.新民主主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参考答案:√

2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参考答案:√

23.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参考答案:√

24.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参考答案:√

25.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政策是又联合又斗争。参考答案:√

2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参考答案:√

2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参考答案:√

2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参考答案:√

29.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保护民族工商业”。参考答案:√

3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反帝反封。参考答案:×

31.统一战线包含的两个联盟是: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参考答案:√

四、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指的是(.)A.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B.私营企业国有化 C.个体农业、手工业集体化 D.国家现代化 参考答案:A 2.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和平赎买”的对象是()A.个体农业 B.个体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公私合营企业 参考答案:C 3.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A.经销代销 B.加工订货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参考答案:D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参考答案:√

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参考答案:√

6.“一化三改”是指:“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参考答案:√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改造。参考答案:×

8.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参考答案:√

9.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参考答案:√

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参考答案:√

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骤(亦称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是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参考答案:√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参考答案:√

1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骤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参考答案:√

14.“四马分肥”是指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工资、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参考答案:×

15.1956年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存在的问题: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参考答案:√

1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9月。参考答案:√

五、1.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是在 A.1950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60年 参考答案:C 2.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

A.1949年建国初期 B.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发生之后 C.1978年改革开放 D.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之后 参考答案:B 3.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陈云 参考答案:D 4.4.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国家领导人。A.周恩来 B.邓子恢 ? C.邓小平D.刘少奇 参考答案:B 5.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是《论十大关系》。参考答案:√

6.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的著作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参考答案:√

7.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参考答案:√

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

9.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搞市场经济。参考答案:×

六、1.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A.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B.中国现实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C.中国的资源状况 D.中国的人口状况 参考答案:B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

①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②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进行系统阐述的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参考答案:C 4.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参考答案:B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参考答案:B 6.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 ,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 劳动者素质不高

C.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相对短缺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参考答案:D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参考答案:B 8.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参考答案:D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三步走”的战略 参考答案:B 10.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参考答案:√

11.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参考答案:√

1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参考答案:√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参考答案:√

15.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参考答案:√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任务是实现的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参考答案:√

17.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是以对外开放的确定。参考答案:×

18.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参考答案:√

七、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参考答案:A 2.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A.政治体制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C.经济体制 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参考答案:C 3.判断改革是否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A.主观标准 B.客观标准 C.理论标准 D.实践标准 参考答案:D 4.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参考答案:√

5.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参考答案:√

6.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参考答案:√

7.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是在 2001年12月。参考答案:√

8.现阶段我国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参考答案:√

9.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参考答案:×

10.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参考答案:×

八、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参考答案:C 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 D.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答案:B 3.我国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是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参考答案:√

4.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考答案:√

5.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参考答案:√

6.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参考答案:√

7.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参考答案:√

8.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所占比例上。参考答案:×

9.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参考答案:√

10.现阶段,坚持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参考答案:√

11.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加强自主创新。参考答案:√

1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参考答案:√

13.始终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参考答案:√

1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参考答案:√

九、1.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首先是指()A.个人民主 B.统治阶级的民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一种法律制度 参考答案:C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四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B 3.我国实现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A 4.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B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的原则 参考答案:B 6.法制是依法治国的()

A.前提和基础 B.过程和结果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参考答案:A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A.各民族一视同仁 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参考答案:D 8.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在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参考答案:A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参考答案:√

10.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参考答案:√

1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式建立是1954年。参考答案:√

1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参考答案:√ 1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参考答案:√

14.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参考答案:√

1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参考答案:×

16.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是实行村民自治。参考答案:√

17.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首次写入中国宪法是在1982年。参考答案:√

18.我国宪法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案。参考答案:√

十、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答案:B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思想道德建设 B.法制建设 C.民主政治建设 D.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答案:A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参考答案:B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参考答案:√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考答案:√

6.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参考答案:√

7.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是以爱国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精神。参考答案:√

8.当今时代,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是军事竞争。参考答案:×

十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四位一体”是 A.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建设

B.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 C.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D.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 参考答案:C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参考答案:A 3.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参考答案:√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参考答案:√

5.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经是思想政治教育。参考答案:×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应对敌对势力进行“分化”、“西化”的锐利武器。参考答案:×

十二、1.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的是 A.周恩来 B.刘少奇 C.陈毅 D.叶剑英 参考答案:A 2.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A.香港问题 B.国际争端问题 C.台湾问题 D.国民党政权 参考答案:C 3.“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参考答案:C 4.4.1995年1月30日,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江泽民发展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A.八项主张 B.九条方针 C.六条构想 D.四点意见 参考答案:A 5.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悠久的中华文化。参考答案:√

6.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参考答案:√

7.造成近代中国局部地区的分离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宰割中国的结果。

参考答案:√

8.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是在1954年12月。参考答案:√

9.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中的“一纲”是:台湾必须统一于祖国。参考答案:√

10.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首次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1987年11月。参考答案:√ 11.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在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参考答案:√

12.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用法律形式粉碎一切图谋分裂祖国的阴谋,保证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是在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参考答案:√

十三、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互不侵犯 B.国家主权平等 C.平等互利 D.互不干涉内政 参考答案:B 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民族矛盾 B.宗教纷争

C.领土争端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参考答案:D 3.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A.经济单一化、政治多极化与文化融合化 B.政治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

C.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 D.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样化和文化趋同化 参考答案:C 4.当今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与发展。参考答案:√

5.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是对内图稳,对外思和。参考答案:√

6.当今世界时代的主旋律是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参考答案:√

7.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是合作与对抗并存。参考答案:×

8.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参考答案:√

9.首次代表中国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邓小平。参考答案:×

十四、1.“四个尊重”中,核心的是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参考答案:A 2.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是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以人为本 D.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A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参考答案:√

4.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参考答案:√

5.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参考答案:√

6.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参考答案:√

下载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_随堂练习答案(已提交)五篇范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1. 毛泽东向全党√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 ( ) 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

    中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0分) 1.“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这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质的飞跃,是民生事业发展的新高度。但近几年,社保体系仍存在诸多不......

    华工网络教育《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经济学的关怀 1. 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都要解决 A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何时生产 C .为谁生产D.以上答案都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华工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随堂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 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 自然科学的发展B 社会变革的需要 C 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D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

    华工网络教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随堂练习及答案

    绪论 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49 B.1952 C.1954 D.1978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文化大革命......

    2013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

    成人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古今中外知识的总汇......

    成人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