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天地——雨洗东坡月色清
作文天地——雨洗东坡月色清
苏轼作文素材集锦
现在中学生多很喜苏轼,爱苏轼,因此也常常写苏轼。去年参加高考阅卷时,笔者随机作了个统计,发现使用苏轼这一材料的文章所占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十六。由此可见,苏轼在高考舞台上的“出镜率”是很高的。但在谈起苏轼时,许多同学多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表达往往是大众化,缺少新鲜感和独到性。笔者有感于此,编写了这则以苏轼为中心的写作素材,以期同学们能真正走进苏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感悟他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
一、生活故事
1、佛与狗屎
有一天,佛印和苏轼斗嘴。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佛。”佛印问:“那你看我像什么?”苏轼为了揶揄佛印,说:“你像堆狗屎。”回到家,苏轼得意洋洋地和小妹说起了这件事,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谁知,小妹劈头盖脸地就骂他蠢。苏轼问她为什么,小妹回答:“佛印看人皆为佛,只因为他心中有佛。而你看人皆是狗屎,只是因为你心里只有一堆狗屎。”
【视点】⑴境界;⑵角度;⑶聪明反被聪明误;⑷外观世界是心灵的延伸。
2、东坡续诗
有一天,苏轼看到王安石案几上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苏轼见此不由一声冷笑,他想,菊花怎可能在秋天凋落。于是挥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一天时值重阳,苏轼出行,但见秋风瑟瑟,吹得菊花四处飘零,满地恰似黄金铺就。苏东坡想起当年改诗之事,内心甚是羞愧。
【视点】⑴自以为是;⑵狭隘;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⑷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3、《洗儿戏作》
朝云为苏轼生了个儿子,按照当地习惯,满月那天,东坡请了亲友,举行洗儿会。孩子才一个月,就能对人笑。大家都夸他聪明,苏东坡却叹了口气,道:“切莫像我,更莫学作填词!”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因作诗惹了祸,坐了牢,差一点被杀头,就都不作声,怕点着他内心的痛处。苏东坡倒不忌讳这个,说道:“我呀,就是上了聪明的当。本想再不作诗填词了,可总是心里痒痒的,禁不住。你看,这会儿又有了一首《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视点】⑴聪明;⑵自嘲;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师生吃面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宋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的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快速的把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上路。
【视点】⑴不要咀嚼苦难;⑵走好未来的路;⑶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⑷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5、东坡改联
苏轼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问道:“老先 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脸上不由红一阵、白一阵。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视点】⑴虚心;⑵傲气;⑶个性;⑷有错即改。
6、旷达洒脱
《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御史弹劾,在湖州被追赴诏狱时,面对哭送的妻儿家人言道:“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期,这种幽默对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东坡晚年被再贬至惠州,三贬至儋耳。然而沉重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把东坡击倒。此时,他更注意运用幽默的力量来帮助它超越政治的险恶和人生的痛苦。《惠州一绝》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反映了东坡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他不想去岭南的蛮荒之地,亦非终日陷入能否生还故里的忧患痛苦之中,而是善于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生动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体力来航渡人生的苦海。
苏轼的性格豪迈,诙谐幽默,旷达洒脱,这是他更是后代人对待逆境人生的强有力的武器。这种诙谐幽默其目的在于排遣、化解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忧愁和痛苦,带有自我解嘲、的特征。
【视点】⑴旷达洒脱;⑵诙谐幽默;⑶笑面人生;⑷自我调整。
二、诗词佳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5、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
6、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夜》
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水龙吟》
9、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10、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1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1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
1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水调歌头》
15、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1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
17、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寺画像》
1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19、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三、名家评论
1、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2、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他更懂得收藏和珍惜一点一滴的快乐,活出了一派天真、一派精彩。
如果他只是天仙,可能还真的让人敬而远之,可他是天仙,却偏偏又化作了人,化作了苏轼苏东坡。——《衣冠伟人——感悟苏东坡》
四、高考回眸
1、全国乙卷《位置和价值》
[例文] 站在哪里
一个人站在人生的转折当口,一切都变得那么的不确定,明天你将站在哪里?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看到了赤壁下的苏轼——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多么圆满的人生路!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黄州。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颗高傲的心屈服。
站在赤壁之下,登上文学之巅。
翻开历史的下一页,我又看到了西子湖畔的苏轼——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人生有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站在西子湖畔,成就人生之巅。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人生的顺逆,如不系的小舟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但是只要有一颗不屈的心,一颗爱人的心,那么,何必在乎站在哪里呢?站在哪里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简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选取了苏轼人生的两个点:1被贬黄州,2修筑苏堤。这两个事例恰恰发生在两个“位置”:黄州赤壁、杭州西湖,这两个事例恰好又是苏轼的两个重要人生阶段,苏轼在这两个阶段处于不同人生位置:低谷、中间。在这两个“位置”上苏轼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创造了不朽的价值:在黄州成就文学顶风,在杭州修筑千古苏堤。
文章在第一部分充分使用了中学阶段课本中所选的苏轼的经典诗文。这些诗文大多是高考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作者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将一些词句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文章,可以说是一种有心人的非常聪明的做法。体现了学习的灵活性,更达到了高考设置名篇背诵的目的。
本文的突出特色是选点的精准,位置与价值在苏轼的这两个人生阶段都有充分的体现,十分切合考题,并且可以引发更深层的议论。是文章不停留于事物表面,而是从苏轼在不同位置创造不同价值的现象背后有挖掘出一层深刻内涵:只要有一颗不屈的心,一颗爱人的心,那么,不必在乎站在哪里,站在哪里都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2、(2008年江苏卷:好奇心)
好奇心 江苏考生
好奇心也许是与人类一同具来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神农尝草,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似乎与好奇心紧密相连。至于后世,老子入关,庄周梦蝶,孙武演阵法,张衡造地仪,皆与好奇心有关。及至北宋苏轼,他的一颗好奇心更是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许多人都知道苏轼是个才华横溢的大词人。但实际上,苏轼这个人好奇心太强了,他想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除了诗、词、文之外,他书、画、禅无所不通,茶、酒、花无所不晓。不仅如此,在黄州,他学习稼穑,亲自耕作、收割;在惠州,他喜爱荔枝,于是学习种植;在儋州,他学习建筑,亲自搭建茅舍,甚至还把酿酒的心得体会记录成册。民间还有关于“东坡肉”的传说,可见厨房对他同样具有吸引力。
具体而言,苏轼的好奇心首先体现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上。大家知道,词最初多是用来表达委婉细腻的儿女之情的。我们简单看几个词牌就明白了:《点绛唇》《虞美人》《蝶恋花》《念奴娇》等等。哪个看起来不是缠缠绵绵的?哪个听起来不是甜甜蜜蜜的?可苏轼就是苏轼,他偏不信这个邪!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奔放豪迈的《赤壁怀古》诞生了。对此,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评论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也许可以这么说,倘若没有了苏轼的好奇心,就没有北宋的豪放词。
苏轼一生因好奇心而广泛涉猎,生活因此有了无穷乐趣,但也有因好奇心而犯错吃瘪的时候。有一次苏轼看到王安石写了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苏轼想:奇哉怪也,明月怎能叫呀,黄犬又怎能卧在花心里?一时兴起,苏轼即挥笔将之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其实,句中的“明月”指的是一种鸟,它喜欢在空中边飞边鸣。“黄犬”则是一种飞虫,它喜欢卧在花心里。这次的失误,多少也是好奇心作的怪。
好奇心是一直陪伴苏轼终身的。据林语堂《苏东坡传》记述,苏轼晚年定居于江苏常州。在一个朋友的影响下,他开始修习辟谷之术。所谓的辟谷,也就是不再进食五谷杂粮。苏轼最终以这种方式离开了这个使他伤痕累累的尘世,倒也符合他传奇的人生,好奇的个性。
苏轼的一生,是好奇的一生。一颗好奇心,使得他的多舛人生变得多姿多彩,灿烂辉煌。
【点评】作者对苏轼爱之愈切,思之愈深,从而读出了个中真味。行文建立在对苏轼的深刻了解之上,苏轼的生活阅历以及三段被贬谪生活材料作者是信手拈来,这成了构建本文 的最坚实的基础。主体部分材料运用灵活。有泛例,有详例;有正面表达,有反面事实;有确凿的史实,有民间的传说。几方面交相印证,苏轼的一颗好奇心被生发出无穷趣味。
第二篇:雨洗东坡月色清 苏轼写作素材
雨洗东坡月色清 ——苏轼写作素材集锦
中学生多很喜苏轼,爱苏轼,因此也常常写苏轼。去年参加高考阅卷时,笔者随机作了个统计,发现使用苏轼这一材料的文章所占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十六。由此可见,苏轼在高考舞台上的“出镜率”是很高的。但在谈起苏轼时,许多同学多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表达往往是大众化,缺少新鲜感和独到性。笔者有感于此,编写了这则以苏轼为中心的写作素材,以期同学们能真正走进苏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感悟他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
一、生活故事
1、佛与狗屎
有一天,佛印和苏轼斗嘴。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佛。”佛印问:“那你看我像什么?”苏轼为了揶揄佛印,说:“你像堆狗屎。”回到家,苏轼得意洋洋地和小妹说起了这件事,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谁知,小妹劈头盖脸地就骂他蠢。苏轼问她为什么,小妹回答:“佛印看人皆为佛,只因为他心中有佛。而你看人皆是狗屎,只是因为你心里只有一堆狗屎。”
【视点】⑴境界;⑵角度;⑶聪明反被聪明误;⑷外观世界是心灵的延伸。
2、东坡续诗
有一天,苏轼看到王安石案几上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苏轼见此不由一声冷笑,他想,菊花怎可能在秋天凋落。于是挥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一天时值重阳,苏轼出行,但见秋风瑟瑟,吹得菊花四处飘零,满地恰似黄金铺就。苏东坡想起当年改诗之事,内心甚是羞愧。
【视点】⑴自以为是;⑵狭隘;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⑷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3、《洗儿戏作》
朝云为苏轼生了个儿子,按照当地习惯,满月那天,东坡请了亲友,举行洗儿会。孩子才一个月,就能对人笑。大家都夸他聪明,苏东坡却叹了口气,道:“切莫像我,更莫学作填词!”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因作诗惹了祸,坐了牢,差一点被杀头,就都不作声,怕点着他内心的痛处。苏东坡倒不忌讳这个,说道:“我呀,就是上了聪明的当。本想再不作诗填词了,可总是心里痒痒的,禁不住。你看,这会儿又有了一首《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视点】⑴聪明;⑵自嘲;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师生吃面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宋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的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快速的把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上路。
【视点】⑴不要咀嚼苦难;⑵走好未来的路;⑶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⑷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5、东坡改联
苏轼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脸上不由红一阵、白一阵。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视点】⑴虚心;⑵傲气;⑶个性;⑷有错即改。
6、旷达洒脱
《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御史弹劾,在湖州被追赴诏狱时,面对哭送的妻儿家人言道:“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期,这种幽默对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东坡晚年被再贬至惠州,三贬至儋耳。然而沉重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把东坡击倒。此时,他更注意运用幽默的力量来帮助它超越政治的险恶和人生的痛苦。《惠州一绝》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反映了东坡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他不想去岭南的蛮荒之地,亦非终日陷入能否生还故里的忧患痛苦之中,而是善于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生动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体力来航渡人生的苦海。
苏轼的性格豪迈,诙谐幽默,旷达洒脱,这是他更是后代人对待逆境人生的强有力的武器。这种诙谐幽默其目的在于排遣、化解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忧愁和痛苦,带有自我解嘲、的特征。
【视点】⑴旷达洒脱;⑵诙谐幽默;⑶笑面人生;⑷自我调整。
二、诗词佳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
5、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
6、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夜》
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水龙吟》
9、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10、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1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1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
1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水调歌头》
15、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1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
17、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寺画像》
1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19、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三、知识积累 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原来,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知湖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宋神宗在接受了何正臣、舒亶等御史们对苏轼的指控后,派遣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往湖州拘捕苏轼。押解至京后,苏轼被投入御史台的监狱。何、舒等人把苏轼写的诗深文周纳、无限上纲、曲解附会,目的是欲陷彼于罪,置彼于死地。他们对苏轼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之二)》的解释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全诗如下: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咏物诗,作者是想以此说明自己有桧树一样挺拔不屈的品格。何、舒等人则借此大做文章,指控这首诗有不臣之意。
乌台诗案在朝野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对苏轼心寄同情和出面营救的人不少。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焚香念佛,为苏轼祈祷平安;曾任参知政事、此时已经隐退的张方平愤然草拟奏章,劝神宗爱惜“天下奇才”。
宰相吴充对神宗说:“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弥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
曹太后说:“昔仁宗策贤良,归喜曰:‘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今杀之可乎?”
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神宗皇帝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宋神宗很怜惜苏轼之才,本不愿对诗案进行深究。当多方的营救之声不时传来时,他不能不为之动心,特别是极为器重的王安石的话,他更无不听之理。于是他最后下决心了结此案:贬苏轼去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一百三十天的监狱生活结束后,苏轼又获得了自由。当他一路跌跌撞撞、狼狈不堪地抵达黄州、住进一所破庙之时,我们几乎要洒下同情的泪水。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怎知,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这位汉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因为,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的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的相互激荡,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一段新的里程。有诗为证:
游东坡十一绝 【南宋】王十朋
再闰黄州正坐诗,诗因迁谪更瑰奇。读公赤壁词并赋,如见周郎破贼时。
说到底,乌台诗案,是载于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朝野震动、吏民惊目的文字狱。
四、名家评论
1、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
——【宋】范温
2、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3、眉山学士百代豪,夜郎谪仙两争高。
——【明】杨慎《苏祠怀古》
4、霸业原如春梦短,文章常共大江流。
——近代刘熊兴
5、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近代钱穆
6、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林语堂《苏东坡传》
7、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朱德
8、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9、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他更懂得收藏和珍惜一点一滴的快乐,活出了一派天真、一派精彩。
如果他只是天仙,可能还真的让人敬而远之,可他是天仙,却偏偏又化作了人,化作了苏轼苏东坡。
——《衣冠伟人——感悟苏东坡》
五、高考回眸
1、(2006年辽宁卷:肩膀)肩 膀 辽宁考生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轩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扶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他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 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亡妻的思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冈,他挽弓射箭,呼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勋章,他在军账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他的裣衽微微张,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大宋统一吾王!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胆丹心,用肩膀承担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忠心与道义用肩挑!泼墨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祖国的忠心。
他满腔的报效祖国的热血被一群小人破坏殆尽,他被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他却执著地挂念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扛在肩膀上,兴修水利,解缓灾役,他如此坦荡的胸怀,没有装下半分勾心斗角的邪气,却将社稷与百姓放在比得失宠辱还重要的位置。他用他的肩膀,撑起热爱生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用他的肩膀担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志。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民计民生的大任。
古代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很多,但拥有如此厚实肩膀的人只有苏轼一个。陶渊明只愿躲进精神的桃花源,却把一片污浊留给世间,自己独享清闲;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慨叹的确沉重,但却放弃了用肩膀承担为民造福的重任;陆游和辛弃疾却把挫折放在第一位,不免惆怅满怀,壮志未酬鬓发先白,给人的感觉是肩膀弱不禁风„„只有苏轼有如此厚实的肩膀,上承百姓国家,下承相思之情。
仰望苏轼的肩膀,那是一座山„„
2、(2008年江苏卷:好奇心)好奇心 江苏考生
好奇心也许是与人类一同具来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神农尝草,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似乎与好奇心紧密相连。至于后世,老子入关,庄周梦蝶,孙武演阵法,张衡造地仪,皆与好奇心有关。及至北宋苏轼,他的一颗好奇心更是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许多人都知道苏轼是个才华横溢的大词人。但实际上,苏轼这个人好奇心太强了,他想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除了诗、词、文之外,他书、画、禅无所不通,茶、酒、花无所不晓。不仅如此,在黄州,他学习稼穑,亲自耕作、收割;在惠州,他喜爱荔枝,于是学习种植;在儋州,他学习建筑,亲自搭建茅舍,甚至还把酿酒的心得体会记录成册。民间还有关于“东坡肉”的传说,可见厨房对他同样具有吸引力。
具体而言,苏轼的好奇心首先体现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上。大家知道,词最初多是用来表达委婉细腻的儿女之情的。我们简单看几个词牌就明白了:《点绛唇》《虞美人》《蝶恋花》《念奴娇》等等。哪个看起来不是缠缠绵绵的?哪个听起来不是甜甜蜜蜜的?可苏轼就是苏轼,他偏不信这个邪!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奔放豪迈的《赤壁怀古》诞生了。对此,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评论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也许可以这么说,倘若没有了苏轼的好奇心,就没有北宋的豪放词。
苏轼一生因好奇心而广泛涉猎,生活因此有了无穷乐趣,但也有因好奇心而犯错吃瘪的时候。有一次苏轼看到王安石写了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苏轼想:奇哉怪也,明月怎能叫呀,黄犬又怎能卧在花心里?一时兴起,苏轼即挥笔将之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其实,句中的“明月”指的是一种鸟,它喜欢在空中边飞边鸣。“黄犬”则是一种飞虫,它喜欢卧在花心里。这次的失误,多少也是好奇心作的怪。好奇心是一直陪伴苏轼终身的。据林语堂《苏东坡传》记述,苏轼晚年定居于江苏常州。在一个朋友的影响下,他开始修习辟谷之术。所谓的辟谷,也就是不再进食五谷杂粮。苏轼最终以这种方式离开了这个使他伤痕累累的尘世,倒也符合他传奇的人生,好奇的个性。
苏轼的一生,是好奇的一生。一颗好奇心,使得他的多舛人生变得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点评】
作者对苏轼爱之愈切,思之愈深,从而读出了个中真味。行文建立在对苏轼的深刻了解之上,苏轼的生活阅历以及三段被贬谪生活材料作者是信手拈来,这成了构建本文的最坚实的基础。主体部分材料运用灵活。有泛例,有详例;有正面表达,有反面事实;有确凿的史实,有民间的传说。几方面交相印证,苏轼的一颗好奇心被生发出无穷趣味。
六、经典链接 永远的苏轼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诚挚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生命演绎着本色的张扬。
无需夸耀,不容粉饰,他的名字本身就闪着熠熠光彩:苏轼,那个在沉醉了几百年的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名字,那份足以让每一个沽名钓誉矫情伪饰的文人汗颜的性情。
不错,真的自我向天下告白。最细腻的情感,最伤感的孤独,最无羁的豪放„„临风长啸,他心一颤,笔一挥,气一吐,内心的所有情感便奔涌而出,潺潺流淌,而他的本色也在文字的雕琢中一一展露。
苏轼是一杯水,温柔多情,爱悬于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不掩饰内心的思念,甚至有时还会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经历。天人永隔的别离,肝肠寸断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把本色细细说讲。一位至情的文人,不在乎“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劝谏,不理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名言,他将灵魂深处那浅浅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诉说着。不理会世俗的眼光,至情的本色由我张扬。
他的文字并非缺乏装饰与文采,没有清词和丽句,只是他将内容看的高于修饰,就好像他把真我看的高于“蝇头微利,蜗角虚名”一般。不掩饰内心那份“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他会用清寂的背影留下“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绝唱,又或“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哀怨。他像是一杯茶,略带清苦又暗香萦绕。寂寞被他用笔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他那至性的本色默默张扬。
他将潇洒飘逸的语言服务于思想,他用最华丽的文字去书写最理性、最智慧的篇章。苏轼会用他的一句句诗词、一篇篇歌赋来向你证明:人生那失望、失意、失落的苦胆可以用冲天的豪气去稀释,苦难会在阔大的长江、阔大的山川、博大的胸怀前黯然失色。“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他把豪放铺洒,让豁达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似酒般干冽爽快。“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他把乐观宣扬,将被贬谪的痛苦蒸发为理性的思索,不让自己迷失在名利场中。“浮游于天地中,放浪于形骸外”,他将自己对于生命的卑微与崇高的思考在一点点诉说,他把自己大彻大悟后的思想向千年古风传达。不用夸张,他把乐观理性的本色在张扬。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文章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质朴,却有一个人将华彩与本色融合得完美无缺。苏轼,用他那清新而又厚重、悲壮、纯正的啸歌引领着碧波澎湃的文字潮流,为古典的海洋增添了雄浑的乐章,在时空的流转中永远都是炫目夺彩、熠熠闪光!
七、百家讲坛 康震讲苏轼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苏轼在他所涉猎的每一个单项的领域里边都不是最优秀的,譬如说,从哲学来讲,他跟当时的程朱理学相比显然不能相比,从体系的完备性上来讲,苏轼的哲学体系无法与程朱理学相比。从史学来讲他的成就显然不能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比。就从诗歌创作上来讲,有一代诗圣杜甫做出的重大的贡献,虽然苏轼本人也是一位诗歌的天 才,但论起在诗歌史上的贡献来讲,他也很难与杜甫相媲美。那我们说,苏轼究竟在怎样的一个方向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呢,我们说苏轼的优势在于,他一个人占有了所有当时所可能拥有的文史哲包括艺术的门类,很少有一个人能够像苏轼这样在所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的领域内全面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我刚才所说的,包括杜甫,包括司马光,他们可能都在自己的领域里边是第一名,是最优秀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像苏轼这样在各个领域里边都表现出了特别卓越和杰出的才华,但这还远远不是苏轼的价值,苏轼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哪儿呢?我认为有三点:
首先,苏轼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无比丰厚的文学的遗产和文化遗产,他所创作的大量的诗文作品是滋养我们,是养育我们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最为宝贵的财富,这是第一点。
第二,苏轼以他亲身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种人格精神的标准,我觉得这个人格精神的标准可以用两位圣贤的话来表达,第一是什么呢,“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现在认真的想一想这里边刚才提到的每一个环节,苏轼都是在努力的要去做到。我们讲到了苏轼的家庭,我们讲到了苏轼对自己的修养,我们讲到了苏轼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我们讲到他怎么为官。还有一句话也特别重要,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为大丈夫也”,丈夫之气一何状也,我们想一想看,孟子的这几句话真的好像是在给苏轼的一生做了一个再没有过的经准的评价,他真的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任何的情况下,苏轼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的价值观,坚持着自己对国家和民生无比的关注和关切,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苏轼所提供给我们的人格精神力量的感召力一点都不亚于孔子庄子和孟子,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觉得苏轼以他亲身的经历实践以及他的诗文,为我们今后人格的发展树立了一种人格的模式,这是最重要的。在苏轼之前,很多的哲学家,很多的思想家,很多的文学家,都在努力的寻找一条更加适合自己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格的模式的道路,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这样一个模式,这样一个道路未必能够寻找到。到了宋代,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都充分发达的时代,终于使得知识分子有可能在各个方面开始建构自己成熟的人格。而苏轼就是以他自己卓越的天才和学识充当了这个角色。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和知识分子最为健全、最为圆融,也最为后人仰慕的一种文化人格的模式,所以千百年来我们才如此地喜爱苏轼苏东坡,才如此地敬仰他,同时又觉得他是我们人群当中似乎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把那种超然物外,达观自我,关注民生的精神很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这就是我们所要讲的苏轼苏东坡。
(康震简介:康震,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古典诗词。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
第三篇:雨洗端午散文
今天是端午节,是记念屈原的日子。老天爷真是应景,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是为了祭奠屈原吗?该流泪了,你的眼睛太灼热,需要眼泪来浇灭。
下雨下了一个时辰的天空,还残存着阴云,阴云的缝隙间窥的见阳光的身影。老天爷似乎在犹豫不决:是该露出笑脸,还是继续哭泣。我说:老天爷,你的眼泪已经让大地畅饮一场,是该歇歇了。老天爷仿佛听见了我的心声:雨慢慢变小,继而停歇了。
雨后的大地,如同刚沐浴完的女神,清水出芙蓉般清新,靓丽。清脆的鸟鸣,似乎也被雨水洗过,入耳干净没有杂音。空气清凉,舒爽又潮湿,闭眼做几个深呼吸。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慢慢吐出旧日的气息,如此反复,仿佛换了一次新鲜的血液,又仿佛全身的器官被洗涤,身心干净而愉悦,迷糊的大脑,瞬间清醒。小草上还有水滴,晶莹剔透,青翠欲滴的绿色映入眼帘,眼睛被点亮。树木换了一件崭新的衣服,默然伫立,难道它是在迎接今天的节日?
静静享受这雨后的风景,恣意呼吸湿润,清新的空气,感受生命的美好,一切烦恼如阴云,慢慢隐退。
这干净的大地,清新的风景是老天爷送给屈原的礼物吧
第四篇:清明时雨
清明时雨
黑黑的天空低垂着,雨淅沥,行人撑着伞,又是一个被雨笼罩的清明,又是一个布满哀伤的清明。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耳边传来这熟悉的腔调,一曲《贵妃醉酒》,我记得,那是你最喜欢的戏曲。
前人总结了一句真理,用来描述你我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隔代亲,亲上亲。你说呢?我的外婆。
前人也说,时间会冲淡一切,但,过了那么久,我对你的思念却从来没有停歇,你对我的好,你的音容笑貌还烙在我的脑中。
还记得,每当我随着妈妈来到老家时,你总是嘴上批评妈妈,脸上却早已笑开了花的样子;还记得,每每年初,你总会早早的来到村口前的小桥,望着那忽隐忽现的阳光,盼着盼着;还记得,你听京剧时那满足的样子,有时,你还会哼出几句,然后眯着眼,继续享受
想到再也无法让你抚摸我的头,再也无法看到你满足的脸,再也无法听到你哼的戏曲,就总有股酸酸胀胀的感觉耘绕在心上,说不清。
而今,我又回来了,回到小桥,回到老家,回到你的墓前,回来给你讲这一年的变化,这一年的世故。你知道吗?这一年,我踏上了初三,也就是说我长大了哦,这一年,哥哥也找到了一个好工作,爸爸的薪水也涨了不少哦可是,你却再也看不到了,听不到了
没事的,我会带着对你的思念好好的,好好的过。你也要在天上好好的,好好的过。
蟾宫穆雪问秋月,且自须饮三百杯,雨不停的舞着,舞着,行人慢慢的踱着,踱着。
第五篇:月色写景作文
月色写景作文1
每年中秋之夜,坐在院子里赏月。那天的月亮格外亮,它像银盘一般圆,还带着温暖的气息,使人有一种美的享受。
夜,静悄悄的,我坐在窗前,等着月亮升起。
那带着一圈金环儿的月亮,终于顽皮地蹦出来了。突然,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先是披着金黄色的纱衣,徐徐地穿过一缕缕青烟,使得白云向上升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瞬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又继续向上升起,犹如一个不稳定的天秤,忽上忽下,无法保持平衡。那圆圆的脸蛋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再细看一些,好像还有两个小酒窝,静静地望着大地。周围围绕着几朵银灰色的云,薄薄的,就像几缕轻丝,又宛如仙女舞动薄纱。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远处的几座小山笼罩了一层薄薄的银纱。一排排苍翠的树木依稀可见,在皎洁柔和的月光下,几只小鸟轻轻地跳动着,偶尔还发出几声清脆的叫声,也许是在为这美丽的夜晚狂欢吧。月光洒在开满了花朵的花坛里,给花仙子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微风吹来,阵阵芳香扑鼻而来。花坛的倒影,映在了平静的水面上,恰是一幅奇丽的图画,黑幽幽,静悄悄,多美的一幅夜景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梦境之美吧。
月,时而绷着又胖又圆的小脸,像是生了气;月,时而弯着小嘴,乐呵呵地笑着。月,又好似一个顽皮的孩子,有时它躲在树梢后,有时躲在险峻的山岭下,有时调皮地钻进云层里……而此时,它周围的星星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也许是被月光的明亮吓着了吧。
中秋节之夜是如此美丽,这种美丽的景色好似一幅油画,颜料还未干掉,却是那样逼真。
我喜欢这样的夜晚,更喜欢这迷人的月。
月色写景作文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发思故乡”这是我国伟大的“诗仙”李白所写的《静夜思》这是他在异乡时因思家乡而见到的“窗前月色”。
今天是这个月的中旬了吧!我已经来到学校十几天了,一直不曾打过电话回家,今晚,月亮高照在学校上空,因为特长班老师来招生了,所以教室里坐着星星零零的几个人,老师走进教室,见教室没几个人便不再上课而让我们自习。因为晚自习比较长,当我把作业写完后便无事可做。呆呆地望着窗外射进来的月光,顺眼望去,见那月亮圆得像月饼似的,不由的又想起了家人在中秋节一起吃月饼的场景,想着想着,只见那月亮时而像家人们欢笑的脸,时而像美味的月饼,时而像家人们在一起吃饭时围成的圆桌,时而又像一个时钟在记录着我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时而还像一面洁白的镜子,让我们通过他看到我们思念的人儿。
“叮呤呤……”下课的铃声响了起来,我一个人独自靠着窗户,看着窗外的圆月。此时,我发现月亮周围没有一颗星星,只能看见它独自的穿行在云层中。顿时,心中升起了一丝莫名的凉意。心想:“我又何尝不是和月亮一样呢?自从放了月假之后就一直不曾有过和家人联系,不知道家里人还好吗?”
不知不觉中,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那些到特长班报名的也回来了,教室里可恢复了活跃,老师走进教室,便拿起他的教本给我们讲起了课,顿时,我感到并不孤单,因为身边有许多同学们陪伴着我一起走在这高中三年的路上。看着老师上讲台上讲得那么有力,而同学样却东倒西歪,有的在“钓鱼”,有的在低声交流在特长班的所见所为,有的还在下面附和着老师,此时,我再次望像窗外的月色,发现原来月亮也并不孤单,因为无论它阴晴圆缺,身边总会有一颗星星——北极星照耀,陪伴着它。
当下课铃再响起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到窗旁玩,我望着窗外的月色,望着窗外的那洁白的圆色和那闪烁着北极星,不禁想起月亮与北极星是否也会像我们这样开心呢?
月色写景作文3
初升的月亮挂在山顶上空,虽然像云朵一样苍白,但是每一刻都在变得更加明亮。
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生命又多像《月光曲》和画卷啊!跳动的旋律演绎着生命的悲欢和离合。人生苦短,又怎么不像是《月光曲》呢?夜,刚刚暗下来,浓雾层层弥漫、漾开,熏染出一个平静祥和的夜,白雾在轻柔月光和路灯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金色。月光下,树叶儿“簌簌”作响,仿佛在弹奏着一首《月光曲》,婉约而凄美,悠深而美妙,那跳动的音符仿佛是从朦胧的月色中跃出来的,令人陶醉。夜的深处,田园朦胧,山影憧憧,水光溶溶,萤火点点,烛灯盏盏,好一幅月下画卷!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中去遨游。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那是一络被幸福牵绊的纹路,在温暖的掌心,开成纯白的精致。
岁月清冷的'风中,将温润的.花期打个结,系在那烟雨的山城,一路的风尘一路的期盼,替你拂去衣上风尘,在衣襟间系上你花开一般细致的心事。
我喜欢以慵懒的姿态迎接着新的一天蜷缩在自己被窝的一个角落用着一个安全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寂寞生活的琐碎与空间的密密麻麻地回旋缠绕编织成了铺天盖得的网,每一个网眼都塞满了故事一个个甜蜜辛酸的角落里都有你的存在无形的翅膀却装在了蚕蛹的躯体里虽不能飞翔却可以畅想没有飞翔的美好但不代表以后不会坚强记得双手捧热的早餐暖到心窝的痛快记得总是清早第一个到达的祝愿唤醒一天的想念。
月色写景作文4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每天围绕地球公转,由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人们对月球产生了许多美好的遐想,中秋赏月也成为了传统习俗。
夜晚,和家人在外面乘凉,聊聊天,讲讲故事,还有美好的月色相伴,这真的一种享受啊!我静静地望着月亮,心里不禁泛起阵阵涟漪,难免会想起某些人,某些事,产生许多的感叹。“今晚的月亮真圆”我叫道,家里人都哈哈大笑,说:“十五的月亮怎能不圆。”
“什么,今天是十五?”怎么岁月流逝得如此之快,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在你的不经意间不知已学浪费了多少光阴。今晚的月光真的很美很美,皎洁而又明亮,好久没有看见过这么美丽的月亮了,都怪我只顾看电视,玩耍,都好久没和家人在一起聊聊家常了,真不应该,以后要多和家人在一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个人在人生之路上都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与困难,就看你怎样对待困难,成功的人会正视困难,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失败的人会逃避困难,害怕困难重重。如果人生只有一帆风顺,而缺少艰难险阻,那么这样的人生算人生吗?这样的人生会平淡无奇,而不是丰富多彩。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有许多的烦恼,例如考试失利,学习压力大,作业多,玩的时间少家庭关系处理不当等。考试失利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这次月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来就没复习好,再加上考试时不在状态,都预示着考试的失败。
当一科科试卷发到我的手里,当一次次看见分数,我的心一次次审美观点震撼,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是当我看见总分和排名时,真的很惊讶!考得真差,恐怕是我考试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了,该怎么向家人交待呀。
只能下次再努力了,我要前进,前进!俗话说:“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缺乏战胜失败的勇气。”我得从失败中奋进。
美好的时光和美丽的日光伴随着我,望着月亮我产生了许多的遐想。月圆之时思念最深,这话一点不假。
月色写景作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傍晚,夜幕开始慢慢降临。
真美!我仰望着夜空,只见那暗蓝色的夜空中点缀着几颗闪闪烁烁的小星星,美丽的月亮在白云间游荡,她透过云朵间的缝隙,泻下柔美的光,给大地盖上了一层轻辉……
妈妈和奶奶在院子里置办团圆饭的餐桌,爸爸和爷爷在客厅里听着吕剧下着棋,我和弟弟在门外吃着月饼打打闹闹,各忙各的,互不打扰,构成了一片和谐的景象。不久,跟快就开饭了。团圆的饭桌上有着美味可口的饭菜,香酥甜美的月饼,还有说不尽的话语。
望着一轮明月,没有读过书的奶奶一下子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月下老人的故事,虽然我早已耳濡目染,但听奶奶讲还是第一次,我们都听得很入迷,尤其是从未听过的弟弟,显得格外激动。真没想到外婆肚子里竟能装下这么多动人的传说。在这些故事的感染下,我们拿出水果、月饼来祭拜月亮,忙得不亦乐乎。
夜晚,星空洒遍,每一个闪烁的光芒,都充满温馨。一家人坐在月下,坐在院子中,谈笑风生,吃着甜美的月饼,唠唠家常,问问身体,聊聊喜悦,谈谈学习。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声,每一份迫切的心情,都被美好所冲破,人世间的烦恼,都被这一切的慰问所打动。我不由的忘记平日的负担,充分的和伙伴们,玩耍。和家人们,交谈。月的美,不及一家的情意,也许正真让家人高兴的是不是中秋,而是见面的喜悦。
院中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夜空垂落下来。一缕轻柔的月光透过屋脊,洒落在地上,墙上,窗上,每个人的身上,仿佛跟镀上了一层银般闪闪发亮。
月色写景作文6
过去的日子如飘渺的云烟,被微风给吹散了,那些美好的回忆,也随着时间的流飘然而去。在无尽的思索之中,触景生情,又想起了那个美丽的夜晚……
雨停了,周围都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一些蛙叫声和蝉鸣声萦绕在耳畔。抬头望望天空,月光皎洁,星空灿烂。独自坐在荷塘边,看夜晚那悄然绽放的荷花,环视四周,树叶上的残滴还往下滴着,滴在路边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真没想到在这么一个苦雨孤灯后会有这么一番丽人的景象。
我目不转睛的望着月色下那绽放的荷花,心中无比的激动。我不知道这激动是怎样的一种激动,但有一点我很明白,我深爱着这艳丽的荷花,不敢说我爱她爱得如痴如狂,也不敢说我爱她爱得忘却自我,我只敢说,我对她的爱是不能形容的。她和月亮相接,在皎皎明月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清秀可爱。此时,在我的心里是矛盾的,到底是因为有月光的映衬荷花才这么美,还是因为有这清秀的荷花,月光才显得耀眼。也许是她们不可分割的缘由吧!
看着眼前这荷塘月色,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的小学同学。想起了那些日子里的欢歌笑语。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当她们让我在她们的同学录上留名的时候,我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我知道,那时的她们心里一定很不好受,为什么昔日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会这么做。但她们肯定不会知道,更难过的是我!我拒绝她们,并不是因为我不想念她们,不想给她们一个唯一的念想。而是因为,那样的场景我看多了,只要同学录一填,不久之后便会分开,至于以后还见不见得着都还很难说。也许是我太天真了吧!以为这样就会永远在一起了,安慰自己这一切都不是梦。但是,再美好的梦都会有醒来的时候。这也是我不肯买同学录,不愿给别人填同学录的原因。
其实,这荷塘月色也是一样的。今天是月光皎洁,花儿绽放,给人以无限遐想。可是,没有永久的美丽和希望,迟早,她们也会相隔一方……
月色写景作文7
这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青山环绕的乡下,与爷爷、奶奶、小叔团聚。吃完奶奶准备的丰盛晚宴和大月饼,我搬了一把凳子到院子里,独自坐着,静静地等待月出那是一个迷人的中秋月夜。
瓦蓝瓦蓝的夜空,开始只见几颗小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村口那座黛青色的山,在辽阔的夜空映照下,显得有些神秘巍峨。转眼间,山的背上呈现出亮光,亮光的范围渐渐地变大,越来越显眼,我知道月亮就要从那儿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东方。过了一会儿,那里露出月亮的小半张脸,接着,月亮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慢慢地往上爬。月亮使出全身力气,终于完全跳出了高山。刹那间,这大玉盘似的月亮洒下了它那皎洁的银光,这时,大地上的山川、田野、小村像披上了一层以柔和的薄纱,而瓦蓝的天空此时已变成了一片浅蓝。多么恬静!
望着丰满圆润的月亮,我忽然想起了“嫦娥奔月”、“吴刚划桂”的故事来……多美啊,我真想乘上我国的神舟号去月宫里看望嫦娥姐姐和吴刚哥哥呢。正当我赞叹不已时,月亮旁边的一朵乌云却慢慢地飘到了月亮边,遮住了它。于是,大地上又暗了下来,然而,月亮也不甘示弱,仍然顽强地放射出光辉,给乌云镶上了一道银色的边。一阵晚风吹来,这朵乌云只好灰溜溜地飘到天边去了,月光又照亮了整个山村正当我沉醉于这一幅山村月色图时,不知是谁用琐呐送来了一曲《团圆》我看见,月光下的山村沐如一位文静的小姑娘。
(点评:这位小作者对月出、月升、月亮边的乌云等景致,观察得非常细心,描写也很到位:“瓦蓝瓦蓝”、“浅蓝”、“给乌云镶上了一道白色的边。”这些词句运用得很准确,写了月出前后的变化,中间插入神话故事增加了文章的内涵,结尾写琐呐曲《团圆》,更使整篇文章显得有色有声了。)
月色写景作文8
春酒斟一壶月色,掌心三寸是诗意人间。
闲庭散步,竹从摇曳,暮色微光下,风吹过山野,山中若是有眠,枕的便是月。春水盏茶,杯中映月,春风四处留痕,梨花灼灼,抬首间,蓦然瞧见头顶的二尺月光,手边,花瓣凌空起舞,随着云层飘落,落在一卷诗书上,也打在心头上。伸手轻抚滚烫盏茶,只闻悠悠茶香,风带着丝丝香气掠过,独存于天地间,用小扇扑流萤点点,于月色间,流云浩渺。
愿斟一壶清酒,赴一场人间大梦。
夏菊绘一抹夕阳,掌心三尺是瑰丽人间。
暮色时分,天边坠挂着一轮夕阳,太阳的光照在西边的高楼上,炽热滚烫,光洒在我的脸上,这是瑰丽人间。
跟着晚风的步伐,走入南城。河流明灭可见,似星火斑驳,又如那云丝飘荡,来到小镇上的旅店,要了一碗清茶,那碗热腾腾的清茶,氤氲在脸上,带着点点暖意,渐渐迷糊了人的眼。忽而,墨香阵阵扑鼻,书卷翻合间,我已经入梦乡。
我一梦华旭,瞧了那逐鹿中原,一统六国的秦皇嬴政;我梦回大唐,去见了李白那浪漫飘逸的七分月光;我重回楚国,瞧了那写下《离骚》傲骨的先人屈原;我奔赴北齐,去见了兰陵王那风华绝代的马背英姿;我轻提罗裙,瞧了那易安词人李清照;我悄然入梦,梦见了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深情期许;我梦见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对祖国的忠诚热爱……
南柯一梦,便是这诗意人间,人间大梦,不过清欢一场,只是一晌贪欢,已醉夕阳。
清茶杯盏,岁月如流,瑰丽人间,就在笔下,随一抹澄澈的黄昏,点亮了这诗意人间。掌中三寸有月光,三寸是诗意人间。
愿绘一抹夕阳,在时光的洪流里静静流淌,度过这漫长诗意时光。
月色写景作文9
周末了,我们一家去三圣花乡的荷塘月色。
走近荷塘月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碧绿的海洋,“哇,真美呀!”,我迫不急待地往里走,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荷塘,塘里的荷叶有的才只冒出一点嫩尖,可爱极了;有的已经长成手掌般大小,微风吹来,随风摇曳,高高挺立;有的已经长成“绿玉盘”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好像是一群兄弟姐妹,心连着心,亲密无间。连小蜻蜓也急着飞过来,停在荷叶的叶杆上,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时,吹来一阵风,“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摇曳着,美丽极了,风还带来了一阵阵荷的清香,沁人心脾。风停了,“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瞬间落入塘中,不见踪影,真是“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
在这些巨大的荷叶中,长出了一支支美丽的荷花,荷花是圣洁美丽的象征,她出污泥而不染,洒清香而天然独秀,极玲珑又纯洁谦虚,亭亭玉立,惹人喜爱。她像一位仙女,在这一望无际的荷塘里跳舞,是多么的清秀,是多么的引人注目!我忽然想到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荷叶下,还藏着一个东西,那就是莲蓬,它是荷花结的果实,莲子就是它“生下来”的。 我还听妈妈说,莲子和莲藕,是荷的两样宝贝,莲子可以入药,莲藕可以烹饪,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晚上,我们一家人在农家乐里吃了荷叶稀饭,真是清凉解暑。饭后,我们在荷塘边喝荷花茶,皎白的月光撒了下来,荷塘里升起了一阵阵雾气,是那么的朦胧,是那么的美。这时,我想起了朱自清老先生的一篇散文,处在这月色下的荷塘里,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老先生散文中描写的月色下的荷塘里的幽深意境,是那么的优雅,是那么朦胧的美,我爱家乡的荷塘,更爱这月色下的荷塘之美!
月色写景作文10
有的人喜欢夕阳晚霞,有的人喜欢黎明之际,有的人喜欢一群人围在一起欣赏夜空,而我却喜欢独自躺在草地上欣赏月色……
在一个初春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在略带些寒冷的公园,来到草地上,找了个舒服的位子躺下,看向了天空。天空中一片黑暗,黑暗中是一点点银灰色的小点——星星,星星旁有一个大家伙,它就是月亮。银白色的光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相反,它带着一些柔和。柔和的光芒拂过大地,让我回忆起了从前。
从前,当我还在故乡时,每天接近傍晚时分,爷爷奶奶便会带我去散步。当我们走到河边时,月光升了起来。这时的月色是多么美丽,爷爷奶奶在往前走,牵着我的手,而我则抬头看着月亮。月亮散发出柔和的光,是那么银白,似初冬时的雪一般银装素裹,让人置身其境,让河面也柔和了,月色多美。一般有马戏表演的话,爷爷奶奶便会带我去看。在月光的衬托下,一个个身穿鲜艳衣服的人物背后都露出了天使般的光芒,仿佛戴上了一对银色的大翅膀,把那些人物装扮了一番,仿佛一个个天使,纯洁美妙。
夜晚的道路上空无一车,月光照在道路上,像给地面铺了一层银白地毯,又像谁的碎银洒了一地,泛起一层银光。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月亮是那么圆,像个玉盘似的挂在高空,使人想到了圆圆的灯泡。月光洒在路上,月光洒在屋子里,月光洒在河面上,月光还洒在我身上,多柔软。月色多么美。
月亮,月色,月光,可以众赏,也可以独赏。虽众赏更有趣,可我喜欢独赏,在独赏中,让自己的心完全融入这片月色中,感受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