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数学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文数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文数学论文》。

第一篇:人文数学论文

人文数学论文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的信仰、情感、道德、价值观、美感等。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自然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属性。从文化的高度理解数学,数学的学科价值和人文价值是共生的。所谓人文数学就是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数学其它文化的联系等,融合到数学中去,充分发挥数学独特的文化教育功能。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培养人的抽象思维和数理逻辑为主,教给人一种严肃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要教育他们学会做人,使知识恢复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呈现出生命态。数学知识从深层次内涵来说,也是一门人文科学。要想使数学变得更加亲切,数学教学过程不仅应该充满理性智慧,而且应该充满人文关怀,放射着人性情感的光芒。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教育是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科学主义教育思想交互影响下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世纪之交,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提高公民素质,培养新型的科学文化人。因此,一种新型的教育观——素质教育应运而生。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这种教育观不是对传统观念的机械否定,而是历史的继承、沿革,是传统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以整合态势的新发展。

一、整合的内涵、特征

整合,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是“统筹下的融合”,即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是科学学新近使用的一个概念,表述的是各门学科与知识经高度综合产生的学科(边缘学科、跨学科)的知识。这一术语现已被广泛借用到各门学科之中。

数学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并不是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思想进行简单的调和、相加,生成一种“混合物”,而是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特征。

数学是独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外的一门独特的科学。现代数学哲学的研究表明,数学不仅是科学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文化价值,对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完善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和数学教育哲学研究,为数学教育中实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学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首先考虑其本身的内在规律。数学教育中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是一个统一体,数学的知识是其思想、精神的载体,数学的应用是多层次的。从表层意义上来讲,是知识的应用,因此必须贯穿科学教育的思想,以知识的传授为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知识的力量。从深层意义上来讲,是思想、精神、方法的运用,反映出深蕴其中的文化价值,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智力发展、审美情趣、伦理道德。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任务不是一种职业培训,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应受到重视。

数学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

整合还具有时代特征。自18世纪微积分诞生以来,数学在应用方面的成就层出不穷,数学本身固有的那种工具性品格日渐突出,以至于人们淡忘了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文化品格。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排斥了人文主义的教育功能。数学中的文化价值则变成了少数哲学家研究的内容,未能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甚至不为人们所理解。在西方功利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强调数学的一切为了应用的局限性已日见端倪,新人文主义思想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进行整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反映时代特征。

一、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风韵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发展的需要放在首要的位置,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施教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思考与同伴交流,为孩子们着力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询问学生能否用小棒拼摆出圆形。如果有同学说他能摆,教师就应该给予他鼓励,而不是立即打击他的直觉思维,可以让他到讲台前去尝试,耐心地等待他的

发现(让他自己说出不能用小棒摆出圆形)。又比如,当孩子们做游戏、开展讨论等活动时,教师没有必要过多地干预孩子们的纪律问题,而是让孩子自由地交流、动手操作,因为孩子们已沉浸在游戏中、沉浸在活动中,课堂看似散乱,但实际上焕发出的正是课堂的活力,一点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教得轻轻松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学的质和量都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二、创设“体验”过程,设计人文性的学习方式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因此数学学习过程需要摒弃 “他律”背景下的谆谆说教,彰显 “自律”意味上的生命体征,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凭借经验进行去建构自己的数学。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心理研究理论告诉我们,创造力不是极少数天才所具有的特殊天赋,而是人人都具有的创造潜力。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就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尊重他们在观察表现时的个性差异,启发学生敢想勤思,努力追求新、奇、特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主体,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珍视学生学习中的点滴发现与所思,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的亮点,不轻易对学生说“不”,更不打击学生的每一个想法,让创新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让勇敢的心理品质在尊重和鼓励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对于孩子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产生,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富有人文性的数学教学善于迎合学生好动的天性,巧妙利用儿童爱动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双手,合理提供学生可操作的学具,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情感,使数学学习充溢着智慧与活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创设“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学会对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建构和“再创造”的策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群体参与的过程,闪烁着老师和学

生的智慧,涌动着老师与学生的活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构成了一种“共享式”的课堂旋律。当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与好伙伴一起商量,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当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不一致的时候,敢于将自己的思考表达,争取获得大家的认可或点拨;当自己发现一种巧妙的或与众不同的方法时,慷慨地介绍给大家,让伙伴们分享自己探索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要切实地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思维在碰撞中点燃,进而促进学生个体和群体生动和谐地发展。

三、在评价中健全坚毅自信的人格

大学指出:“学生应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获得他人认可、体现自身价值的需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也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信心,扬起成功的风帆。我班级有一位学生上课时从来不举手,常常心不在焉。我找他谈话,问他为何不举手,他说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同学笑话,想回答但不敢举手。我想起一位成功的数学教师的方法,就说:“你下次想回答时,如果有把握,就举右手,如果没有把握就举左手。”后来,我一见他举右

手就让他回答,并加以表扬鼓励。慢慢的,他的自信性增强了,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在课堂上他变得活跃起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是促进学生自我完善的良策。

因为数学是一门以运算和逻辑推理为主的高度抽象的学科所以决定了人文数学的精神是隐含在数学的定理、公式、思想方法之中的。数学知识教学是主要的,数学人文教育是其次的,离开了数学知识教学空谈数学人文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只有理解了数学知识,才能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隐含的人文素材,将它有机地融入到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达到通过知识教学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提高个人人文素养的目的。

第二篇:数学论文

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是一种潮流,一份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充实学科内容,拓展学生知识;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活化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共享教学资源,深化教学经验,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然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整合后的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讲解演示”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认知学习的辅助工具,强调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情境,突破重点难点。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创设学习情境;

2、学生利用多媒体学习工具,结合情境和教材,进行思考、讨论、实践和探索;

3、教师掌控教学过程,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通常是:直接感知——表象——概念系统,因而小学生要建立起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比较难。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概念。如教学“射线、直线”两概念时,单靠语言表述和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作说明,学生很难理解“无限长”的含义。因此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弄清概念。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亮点,然后是亮点向一方徐徐移动,引出一条不断延长的线,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条线可无休止的延长。这样学生就会形象的理解“无限长”的含义,从而得出:射线是无限长的,且只有一个端点。讲直线时,可以从亮点处向两端无限延长,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呈现方式显然优化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用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有两条不同颜色的线从这一点射出,形成两条射线。点及两条射线的同时闪烁使学生悟出角的形成,得出角的概念并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再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进而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度无关。这样的演示比教师反复解释、强调有用得多。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需要,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静态知识动态化,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学的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理解“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等词语是解题的关键。在课件演示两个人行走的过程中,只要学生仔细观察,其中隐含的时间、路程、速度等数量关系便不难发现,若在行进的人后再拖一条线段,则将行进的路线图转变成规范的线段图,效果可谓不言

(二)、“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是协作组成员围绕同一个主题,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里进行讨论、交流,它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想象和探究。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钻研精神、协作精神,有利于锻炼辨证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具体操作主要有如下几个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2、具体解决问题阶段。

3、成果的交流和表达阶段。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教学“统计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亲历对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数学思维过程,在对数据进行整理的环节大胆运用了计算机特有的迅速制图的工具效能,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感兴趣的数据通过excel软件所提供的制图环境,制作出了精美的各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把学习统计表、统计图与用excel制图制表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在线学习”的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在复习课中使用较多。它的优势在于实现个体化的学习,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它将知识回顾、解题指导、自我检测融在一课件里,学生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调出课件中记录和贮存的内容而分配时间学习,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操作如下:

1、知识回顾。

2、练习阶段。

3、讨论区。

4、自我检测阶段。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是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将使小学数学的教与学变得丰富多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模式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第三篇:数学论文

经济类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

高等数学是经济类本科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掌握好其专业课程知识和从事本专业更高层次的研究起着关键作用。为使该专业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我校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试行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分层的必要性、分层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实行分层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是大学本科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体现在学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好其专业课的基本保障,更是提高思维素质的方式和进行更高层次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一般的本科院校对经济类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学就开始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然而,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使得高校各专业入学人数在激增的同时,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入学的数学成绩、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各不相同。

而相同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是一样的,学生和

教师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高等数学

第四篇:数学论文

数学与生活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处处强调回归生活,造成牵强附会,以至于一些教学情境简单化和庸俗化。虽然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但是这个“原型”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生活现实。因此,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是所有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即使是应用题教学,其中的应用题也只能是实际问题的模拟,毕竟不是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生活情境往往是复杂的,以此作为教学对象时,教师必须对此作适当的教学化处理,这样才能适合于学生。

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内容的置换固然重要,重要的是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从而实现数学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即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指数学知识向生活世界回归,将数学知识的获

得过程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建构新知,最终让生活世界中的经验(“个性化数学知识”、“日常数学知识”)得以提升,成为“数学”(“人类性的数学知识”、“学校性的数学知识”)。生活世界数学化是指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解释或解决种种具体现象和问题的过程。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他的学习应该和他的生活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成为一个知识的“囊袋”,而应有效地促进学生与世界的交往。“生活化”与“数学化”是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联系的两个侧面。“生活化”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化”是目标,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若干问题。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通过“生活化”实现“数学化”。以下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第五篇:数学论文

给学生一双“生活的眼睛”去打开他们智慧的心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点滴领悟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数学,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都少不了数学这门课,但在许多成人印象里,人生的读书年代,数学却似乎是为了考分而花费心思展开的一场智力游戏。于是,数学一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事实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用”,“乐中学,学中乐”。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揭开,孩子的心灵就会被智慧的金钥匙打开。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

一、课堂教学,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自己打开智慧的心灵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发现,现行数学课上的大多数内容简洁明了,离小学生的生活有点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不妨在例题基础上再作些“生活型加工”,想方设法把供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转化成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我曾经教过小学一年级数学,在数学中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来分类。其实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只是很多学生不会想到这就是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地预备了白菜、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扁豆、草莓等,让大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这些东西学生们没有不熟悉的,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讨论起来你争我抢,答案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分两种,苹果、桔子、草莓是水果,西红柿、白菜、辣椒、扁豆是蔬菜”。有的说:“按颜色分,苹果、西红柿、草莓都是红的,剩下的都是另一类”。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两种,一个是我喜欢吃的,像桔子、草莓,还有一类是我不喜欢吃”。……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我更深地体会到分类这种数学思想是如此朴实地贴近学生,而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真的是数学教学的宝贵财富,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

二、兴趣,带着学生跑的“火车头”。

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地,积极主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聚精会神,废寝忘食,所学的知识,把握得迅速而牢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带者他们跑40分钟的“火车头”。我曾经听过一节小学六年级有关«百分数的意义»的公开课,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就是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人注目的是讲课教师拿出的事先策划好的两个话题题目。

话题1:2008年北京奥运:根据申办预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经费为16.25亿美元,除中心政府和北京市政府提供少量补贴外,80%以上的经费将通过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来实现。

话题2:学生的近视率: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我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

小学生18%,初中生49%,高中生64.2%。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当场编组,然后在讨论完题目发表见解。这两个话题同学们都十分感兴趣,所以现场的学习讨论气氛就非常热烈,而且大家在学习内容之外还说了许多对这两个题目的更深的熟悉,原本一堂单一的数学课,结果被孩子们用一双双“生活的眼睛”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研讨会,自然大家也把有关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运用学在自己的脑子里。

用感兴趣的生活话题来体会百分数,实质上就是在课堂上擦亮学生们那双“生活的眼睛”,关注百分数所对应的大千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常识,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对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进行理解,分析,展开丰富联想,这样,潜移默化地“传授”学生应用数学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这样,数学的课堂教学就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

三、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睛”大胆质疑。

生活是多样的。苏霍姆林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和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这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照生活的经历大胆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我的教书生涯中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有一次在课堂联系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千米,从A城到B城要行8小时,假如改从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120千米,另需几小时?(用比例知识解)题一出来,金蕾同学就举起了手,她说:“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是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这时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权威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并且发动大家讨论,经过一番思考,形成了统一的共识,就是把这道题的条件之一改为同一条路的慢车道和快车道就好了,可见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就不能违反现实生活,不能单为解题而解题,应该符合现实生活。

四、课堂作业,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学生经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课堂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①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②设计合理,经济适用。合理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年,月,日»课后,就可以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材中多处体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归纳,总结,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这不正是一个课题研究吗?稍加整理,便是一篇出色的数学小论文了。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总之,培养和塑造学

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从每一道题做起,从每一个知识点做起,真正地给学生一双“生活的眼睛”去打开他们智慧的心灵,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聪明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下载人文数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文数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论文.

    在问题的研究中学习“周长的认识” 乌溪中心学校丁常贵 周长是反映封闭图形特征的计量概念,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面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周长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数学论文

    浅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混合运算练习引发的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帮助学生树......

    六年级数学论文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十分有趣,十分神奇的学科,可是很多学生都比较害怕学数学,大家觉得数学知识就像大海一样浩瀚,学起来很没有自信。其实,数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数学论文400字

    货比三家选耳机 今天,我陪着哥哥一起去买耳机。 首先,我们来到了一家电器城,只见里面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原来是电器城正在举行“暑假大降价”的活动呢,这真是个好消息。 接着......

    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 李成秀 教师的职业是育人的职业,其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不同的人有不......

    高等数学论文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 系别:能源工程系 班级:13应化 姓名:苟昱 论高等数学的学习前言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他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现如今在大学普遍的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论文

    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天王初中杜占红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线的教师们不断摸索,积极探讨,不断地寻找合理的、适应于我们当地学情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探索过......

    四年级数学论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突出地体现出义务教育所具有的普遍性、基础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