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腹腔镜发展的历史
腹腔镜发展的历史
文章来源: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 发布时间:2008-3-13 【关闭】 核心提示:
1901年,俄罗斯彼得堡的妇科医师Ott在腹前壁作一小切口,插入窥阴器到腹腔内,用头镜将光线反射进入腹腔,对腹腔进行检查,并称这种检查为腹腔镜检查。
同年德国的外科医师Kelling在狗的腹腔内插入一根膀胱镜进行检查,并称这种检查为腹腔镜的内镜检查。
1910年瑞典斯德歌尔摩的Jacobaeus首次使用腹腔镜检查这一名词,他用一种套管针制造气腹。
1911年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的外科医师Bernhein经腹壁的切口把直肠镜插入腹腔,用发射光做光源。
1924年美国堪萨斯的内科医师Stone用鼻咽镜插入狗的腹腔,并推荐用一种橡胶垫圈帮助封闭穿刺套管避免操作中漏气。1938年匈牙利的外科医师Veress介绍了一种注气针,可以安全地做成气胸;在做气腹时,可以防止针尖损伤针下的内脏。用折中安全穿刺针制作气腹的主张被普遍接受,并沿用至今。
真正针对性腹腔检查术的发明者是德国的胃肠病学家Kalk,他发明了一种直前斜视135°的透镜系统。他被认为是德国的诊断肝脏和胆囊疾病的腹腔镜检查术的奠基人。他于1929年首先提倡用双套管穿刺针技术。
1972年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计划在以后几年中要完成近50万例的腹腔检查,这种检查法已被妇科医师广泛接受。洛杉矶的Cedars-Sniai医学中心有近1/3的妇科手术使用了诊断或治疗的腹腔镜技术。
1986年Cuschieri开始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1988年首届世界外科内镜代表会议上他报告了一例实验动物用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于1989年2月应用于临床。
在人身上首次用腹腔镜作胆囊切除获得成功的法国外科医师Philipe Mouret,1987年他在用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给同一个病人做了病变胆囊切除手术获得成功,但未报告。
1988年5月,巴黎的Dubois在开展猪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实验基础上也应用于临床,其结果在法国首先发表并在1989年4月美国消化内镜医师协会的年会上放映了手术录像,一举轰动了世界。它首先震动了美国的外科界,在美国兴起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热潮,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动物实验、临床探索阶段进行到临床发展阶段。
1991年2月,荀祖武完成我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也是我国第一例腹腔镜外科手术。10年来,我国已开展40多类腹腔镜外科手术,病例已超过100多万。术前吃一些清淡的,提前一天住院,遵医嘱进术前准备。
术后的调养:
一、伤口护理:
通常腹腔镜的伤口在肚脐处是一公分长,在下腹部侧则各为0.5公分的伤口,在手术完后,一公分的伤口通常或做简单的缝合,此时可能使用可吸收线或不可吸收线缝合,若使用不可吸收线缝合,则应于手术后七天予以拆线,若用吸收线缝合则不需拆线;至于0.5公分的伤口,使用透气的胶布贴合就可,但有时为增加伤口愈合的整齐性,也可能用缝针、简单的缝合。对于这些伤口的护理,要注意的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等伤口完全愈合后(约十天),方可淋浴或弄湿。最重要的是,因腹腔镜的患者,住院天数极短,所以患者返家后,每天一定要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以防感染发炎的发生,不过腹腔镜术后伤口的发炎相当少见。
二、阴道出血: 手术时为了使卵巢、输卵管及子宫的背侧检查清楚或提供足够空间手术,通常都会由阴道放置子宫支撑器(未婚者不用),来调整子宫的位置,因而术后会有少量的阴道出血,这是正常的,不过倘若阴道出血超过二个礼拜,就要请教医师,有无异常的现象。至于做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手术的患者,因阴道顶部在切除子宫后,会做断端的缝合,因而二周内的褐色出血仍属正常。要注意的是,在八周内若行房或拿重物,容易造成伤口的愈合不良引起断端出血,因此,应避免之。
三、生活起居:
维持舒适的生活,并做微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的康复,施行腹腔镜输卵管手术及腹腔镜卵巢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二周应可恢复往日的正常的作息,而施行子宫全切除术者,除了在手术初期(二周内)应避免骑马、骑脚踏车、久坐,以免骨盆腔充血,造成术后的不适外,要特别注意,避免提超过五公斤的物品,或增加腹部负担的活动,满八周后,再依个人体力与体质,逐渐加重运动量,如此可减少因暂时性骨盆腔支撑减少,所造成的日后不适。
四、营养摄取:
手术后的营养摄取原则上都是一样的,要多摄取水分以补充手术时体液的丧失。通常腹腔镜手术恢复清醒后,应该都可以恢复进食,起先,先喝些温开水,没有不适应的现象,就可以开始进流质的食物(例如:稀饭),隔天就可恢复正常的饮食,由于伤口的愈合需要利用蛋白质,因此要摄取高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鱼、瘦肉、蛋…..),以加速伤口的愈合,并避免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肠胃的不适(例如:辣椒、烟、油、咖啡)。腹腔镜术后与一般开腹手术后最大的不同是,因手术中需灌入二氧化碳,以造成气腹方便操作,所以术后容易有残存的二氧化碳气体在腹内,因此术后宜增加蔬菜及高纤维质的水果的摄取,并避免时用产气的食物,诸如:地瓜、豆类、洋葱…..等,如此可以减少术后腹胀引起的不适。至于较大的手术,例如子宫切除手术、肠沾粘减除术、子宫颈癌根除手术……,因为麻醉时间较长加上手术时间较长,造成肠胃道吸收的气体也较多,比较容易有腹胀的现象,所以二十四小时后再进食比较合适,对于术后容易恶心、呕吐及特异体质的患者,也不需勉强自己进食,待麻醉完全消褪后再行进食就可以。
五、导尿管的放置:
属于门诊的腹腔镜手术,通常不需术前经由尿道放置导尿管于膀胱,而会改成麻醉后再置入,且于术后移除,置于较大的腹腔镜手术或住院性手术,通常会在术前放置导尿管,如此可避免手术中的膀胱损伤,也可以避免术后患者需马上起床解尿,造成伤口疼痛的现象。可见导尿管的放置主要是帮助术后的患者,减少术后移动的不适,因此,只要患者术后觉得恢复很好,可以起身如厕就可以请求医师移除导尿管!自己试行解尿,解尿有困难时再行导尿就可。一般较大的腹腔镜手术,我们习惯将尿管留置二个小时后再移除,以使让患者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不必去担心如厕的民生大事。
六、性生活:
一般腹腔镜手术者,在两周后即可恢复正常的性生活,而一般不孕症患者,进行输卵管检查及整型手术者,有时为配合排卵的时间,则一周后也可进行同房,不过行房时不宜太过激烈才行。至于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者,因为不仅腹部有伤口,在阴道的顶部也有缝合的伤口,因此行房的时间要延后,等休息八周之后,伤口愈口完全,深层骨盆腔的组织也复原了才可行房。但需注意的是,有些妇女会担心:伤口是否会因行房而裂开及丈夫是否会有不良的感受?要注意的是阴道分泌量会较以往减少,因此性前戏的时间要增长,并采用较温和的动作,并给予配偶多些精神上的支持,如此性生活并不会因手术后而有所改变的。由于动过腹腔镜手术的腹部,几乎看不出任何的伤口,因此若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行子宫全切除,对方是无从得知的。
第二篇:申请报告(腹腔镜)
申请报告
尊敬的院领导
目前世界腹腔镜技术和腹腔镜设备的发展、产品及腔镜技术越来越成熟。腹腔镜技术已经能够在外科做胆囊手术、阑尾手术、直肠吻合和淋巴结清扫、胃肠吻合、胰腺等外科手术;妇科可以做宫外孕、巧克力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全切、子宫次全切等手术。特别是外科病人中假如没有腹腔镜设备,基本留不住胆囊手术和阑尾手术的病人。现在腹腔镜设备已经从原来的模拟图像信号发展到现在的全数字图像信号、图像清晰度也已经从原来的普通模拟信号图像发展成现在的全高清、全数字图像信号。她的优点: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美容效果好、盆腔粘连少等优点;越来越为广大病人所接受。根据我院目前的情况,我计划向院领导申请购买一台全高清的德国单晶片全高清腹腔镜,采购成本大约在40万人民币以内。我们不要最好的、最贵的品牌、但我们一定要买一台质量可靠、机器实用性强、产品经久耐用、售后服务有保证、价格适中、性价比高的全高清三镜片全套腹腔镜。我院外科和妇科两个科室一年最少有70个病人适合做腹腔镜手术,每个病人收费按照4000元来计算;扣除手术室成本、3天的住院成本、也就是说只要一年多就可以收回成本;再保守一点计算、最多两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假如我院采购一台腹腔镜设备可以为我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为我院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望院领导批准为盼!此致
第三篇:腹腔镜训练方法
目前腹腔镜外科医生腹腔镜技术学习及训练方法主要有:
1、动物模式
即采用动物作为腹腔镜技术操作训练对象。腹腔镜技术开展的初期多采用这种模式。活体动物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最真实的手术环境比如手术过程中正常组织反应、操作不当时周围组织脏器的损伤、出血甚至动物的死亡等等。手术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熟悉腹腔镜手术的设备、器械、腹腔镜系统及配套设备的组成功能和应用。熟悉建立气腹、放置套管的方法,完成手术后,可打开腹腔检查手术完成情况及有无周围脏器损伤。在此阶段除了要求受训者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实际操作及有关术式以外,还要注意术者与助手及持镜者、器械护士之间的配合。其主要不足之处是训练成本花费太高,有时还涉及动物保护方面的问题。
2、视频模拟器方式(训练箱模式)
目前有多种用于腹腔镜训练的商品化的模拟器。最简单包括一监视器、训练箱、固定的摄像头及照明灯。这种模拟器成本低廉,操作者可边看监视器边在箱外使用器械完成箱内的操作。这种设备模拟了腹腔镜下手眼分离的操作,能锻炼操作者腹腔镜下空间感、方向感及手眼的协调运动,是初学者较好的一个训练工具。较好的模拟训练箱其使用的设备应与实际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基本一致。目前模拟器下的训练模式有多种,其目的是为了训练操作者的手眼分离、双手协调运动及精细操作,或模拟实际手术中的一些操作。国内目前并无一整套系统化的训练箱下的训练课程。目前,较通行的用于初学者的标准化的训练项目通常包括以下5项内容,以成功完成任务的时间对初学者加以评价。
棋盘训练(checkerboard drill):在棋盘格上分别标记数字及字母要求受训者用器械拾起将相应的数字及字母并放入棋盘格上相应标记的位置。主要培养二维视觉下的方向感及手
对操作钳的控制。
拾豆训练(bean drop drill):主要是训练操作者的手眼协调能力。操作者一手把持摄像头另一手用腹腔镜器械拾起豆子移动15厘米后放入开口为1厘米的容器内。
走线训练(running string drill):主要是训练操作者的双手协调能力。模拟腹腔镜下双手持器械把持并移动检查小肠肠管的过程。受训者双手器械持起一段线通过双手协调运动
将线段由一端开始逐渐移至另一端。
木块移动训练(The block move drill):用于训练手的精细运动。在三角形的木块上有一金属环,训练时首先用钳抓持一弯针然后穿过金属环钩住并将其抬起移动到指定位置。
缝合训练(suture foam drill):要求训练者用持针器持针将两块泡沫材料缝合在一起并在箱内打方结。这被认为是腹腔镜操作中最难掌握的技巧之一。
上面的训练课程只是训练了操作者的一些腹腔镜操作基本技术而非整个手术过程。为了使模拟器下的操作更加接近临床实际手术,国外还出现了各种材料制作的手术模型,如腹股沟疝修补模型、胆囊切除模型、胆总管切开模型、阑尾切除模型等。这些模型都部分模拟了手术实际情况,操作者可以在这些模型上完成相应手术,通过在这些模型上的训练,受训者可
以很快适应和掌握这些手术。
3、虚拟现实方式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简单地说VR技术就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硬件设备产生三维空间。其主要特征是以人为核心使人身临其境并能进行相互交流、实时操作有如在真实世界中的感觉。虚拟现实
最初来自航空公司用于训练飞行员
腹腔镜虚拟现实模拟出的环境和操作较普通的机械视频训练箱相比更为接近真实情况。较理想的虚拟现实训练可完全实时模拟现实中的实际操作过程,包括光学设备、操作器械以及操作器械与组织器官的相互作用过程,比如组织器官的弹性变型、回缩、出血以及操作者可以感受到使用器械的触觉感及力反馈。较理想的虚拟现实设备除可以用来训练腹腔镜下的基本操作外还可以完全模拟整个手术操作者的手术过程,就如在真实人体上手术的感受一致。这取决于计算机硬件特别是软件的设计。目前已有商品化的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能部分实现上述功能。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当一个初学者初次为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前,他已经在虚拟现实系统上独立完成了50例的虚拟腹腔镜胆囊切除并且成功率在98%以上。而一个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在开展新手术或复杂的外科手术前,已经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了多次成功的演练从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4、重视影像资料及手术观摩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技能
腹腔镜手术由于均在视频设备下完成,手术如必要每个手术均可以保存有录像资料。这也是与常规手术不同之处。腹腔镜影像资料可从多个渠道获得,包括教学单位录制的教学影片、单位或个人交流影片、会议交流影片、厂商提供的影片(包括厂商设备使用方法影片)以及在互联网上可以查到的大量的影片资料。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应该善于在这些影像资料中吸取别人的优点长处,总结经验,使自己的技术从中不断提高改进。
初学者经过上述的训练课程后,熟悉了腹腔镜下的常用手术器械及操作技巧,但与临床现实中的手术终究存在差别,一个完整的手术是多种技巧的综合并需要助手及护士的协调配合,在进入的临床阶段时,训练箱下学到的腹腔镜手术技巧仍然需要一个转化到临床的过程。因此,初学者必需进一步接受手术台上的训练,在手术中学习和熟练腹腔镜手术操作。学习主刀医生的优点和长处,当有机会独立完成手术时应注意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和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训练,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艰辛的训练与操作,才能掌握好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基本功。
5、尽快建立我国腔镜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
注意到腹腔镜外科医师缺乏基础训练状况,早在1990年,美国胃肠和内镜外科医师协会(SAGES)和消化道外科医师协会(SSAT)对施行腹腔镜手术医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并组织了“最佳抢手”(“Top gun”)腹腔镜技术竞赛,在每年的年会中进行比赛,至今这一比赛仍然举行。比赛需要完成的任务用于测试参赛者的反应时间、手眼协调、精细运动及非利手控制能力。这些技术是与临床腹腔镜技能相适应和必须的。这一比赛掀起了美国年轻的腹腔镜外科医生训练提高技艺的热情。促进了美国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国内开展腹腔镜手术至今已经有10余年时间,但到目前为止并无严格的腹腔镜手术医生培训制度和规范。这必然会影响腹腔镜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有鉴于此,在卫生部支持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于2005年6月在北京成立,负责全国各专业内镜医生教育培训、考试、国际交流合作和内镜医疗资格技术准入管理。在开展腹腔镜较早、技术成熟的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西安等6个城市成立中国首批统一标准的、多专科内镜医师培训考核基地。建立认证的正规的培训中心,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及资格考核认定标准,开展规范化的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授予资格证书。毫无疑问,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内镜的诊疗水平,使我国内镜培训走向正规,对腹腔镜技术在我国向基层的进一步推广普及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
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经典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修补方法也从最初的有张力、低张力到今天被广泛接受的无张力疝修补。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尽管无张力疝修补的术式多种多样,各存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腹腔镜疝修补已被广泛接受为一种可选术式,特别是对双侧及复发性疝的病人。
腹腔镜疝修补的历史及演进
1990年Ger等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用金属夹关闭疝囊颈口的方式,随后还自行设计了用于关闭内环口的金属夹,对12例病人进行内环口关闭手术。由于只对疝环口作简单的关闭,并没有针对腹股沟管的薄弱或缺损进行修补,术后复发率极高,并逐渐被其他术式取代。
之后,各种探索性手术方式不断出现。1990年Schultz等报告了疝囊填塞加网片修补(plug and Patch technique)的手术方法,20例腹股沟斜疝的病人于腹腔镜下打开腹膜,用聚丙烯网片卷缩后填塞于疝内环口内,另至一网片覆盖腹股沟区,不加固定。2年的随访,复发率高达25%。这一方法随后被加以改进,除去网片填塞、加大网片面积等,最 终发展为经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的方法(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 TAPP)。Felix、Corbitt和Voeller等介绍了TAPP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是切开腹膜,横断疝囊内环,潜行分离内环周围、Hasselbach三角,将一合适的网片送入腹腔,平铺覆盖内环口,应用钉合器将其固定,然后缝合腹膜防止术后肠粘连。这一手术方式遵循了无张力疝修补的原则,被广为接受并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病人术后恢复快,复发率极低。与此同时,各种改良的手术方法及新的术式仍不断出现。1991年,Fitzgibbones等首先在猪上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试验,将网片放入腹腔后,用网片直接覆盖疝环口及周围区域,妥善固定,加固腹股沟区后壁。动物试验成功后,很快运用于临床,这一手术临床上被称为腹腔内网片覆盖法(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早期报告有较好的手术效果,但后来发现,由于网片与腹腔内的肠管直接接触,易导致术后肠粘连、肠穿孔及感染脓肿等并发症。1992年Filipi等报告了50例行IPOM手术的病人,4例病人术后网片与肠管产生了严重粘连。另外,由于IPOM手术网片直接覆盖腹膜固定,网片术后易于移位,失去腹后壁的加强作用,术后复发率极高。Kingsley等术后随访了IPOM病人,术后41个月时,其复发率竟高达43%。因此,这一术式在国外很快就被摒弃。但这一术式由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成为许多单位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早期的首选方式,至今仍有不少医生将其用于腹股沟疝修补,并对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
1992年,McKernan等和Felix等首次描述了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修补(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TEP)的方法。这一手术方法改变了手术入路,完全在腹膜外进行操作,网片置于腹膜外修补腹股沟区缺损,避免了腹腔干扰及肠粘连的发生。其主要步骤是:脐部小切口分离至腹直肌后鞘前,然后用带气囊的分离Trocar通过后鞘前间隙向下越过弓状缘进入腹膜前间隙,并用气囊扩张分离,另两个Trocar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上及中下1/3处置入,分离处腹股沟区重要解剖标志,处理疝囊,置入足够大网片,覆盖腹股沟区,摊平后钉合固定。该手术由于操作空间小,解剖层次不易辨别,技术难度相对较大,需经验丰富的腔镜外科医生方能胜任。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是TAPP和TEP两种,IPOM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已逐渐被淘汰。TAPP仍需进入腹腔,腹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存在术中肠道损伤、术后肠粘连并发症发生的可能。TEP不进入腹腔,避免了上述两种手术的缺陷,是目前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
术后复发问题
腹腔镜术后早期复发与手术操作直接相关,特别是在学习曲线的前期。技术成熟稳定后TAPP及TEP的复发率均较低。Schwab等报告1388例病人,术后复发11例(0.6%)。Fazzio等报告408例,仅1例(0.2%)复发。Chung等对14个机构的2741例病人做了meta分析并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相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Grant报告的25个机构4165例病人的meta分析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复发率较有张力疝修补明显降低,而与置入网片的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无明显区别。采用腹腔镜修补的痛苦轻、恢复快。相反的报告来自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其一项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研究发现,尽管腹腔镜组病人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复发率(10.1%)较开放网片无张力疝修补(4.9%)为高。
一般认为,复发原因是术者缺乏操作经验,解剖分离不够,网片钉合不牢,网片尺寸太小、网片卷曲折叠等。郑民华等认为,网片大小的选择需遵循两个原则:a,网片要覆盖整个疝内环口、Hesselbach三角区和股环;b,网片的上缘与联合肌腱至少有2cm的重叠,网片的内侧必须覆盖整个耻骨结节,网片的下缘必须至少超过Cooper韧带下方1cm,网片宜大不宜小,以充分分离腹膜前间隙后网片不卷曲为准。在开展IPOM及TEP的早期,多主张牢固钉合置入的网片,特别强调网片必须与牢度的组织结构如Cooper韧带、耻骨结节、腹直肌外缘和联合肌腱钉合,可避免网片移位,防止复发。但最近的研究发现,疝修补时钉合网片并非必需。Smith等一项TAPP前瞻性研究发现263例免钉合网片病人与273例钉合网片的病人比较,其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无区别。其他作者也取得了同样的结果。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并发症
总体而言,腹腔镜疝修补的并发症很少,包括气肿、血肿及血清肿,气肿可以很快自行吸收;血肿和血清肿需与术后复发鉴别,一般可通过B超鉴别。原因多为分离腹膜前间隙时损伤小血管,或术后网片局部刺激所致。术后顽固性的神经性疼痛通常是由于损伤了股外侧皮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的分支,预防的关键是不能在髂耻束中外1/3的“疼痛三角”上钉。由Trocar穿刺导致的内脏损伤极少见。膀胱、输精管、髂外血管损伤常与术者操作不当有关。腹壁下血管或闭孔分支血管的损伤可用电凝或超声刀止血,而髂外血管的损伤常是致命性的。因此,术中应避免在输精管与精索血管之间的“死亡三角”进行钉合。另外,IPOM及TAPP手术可出现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这两种术式均进入腹腔,网片可与肠管接触发生粘连甚至穿孔。Schwab等报告了1338例病人的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发生肠管损伤3例(0.2%)、膀胱损伤4例(0.3%)、粘连性肠梗阻4例(0.3%),腹壁下血管损伤5例(0.4%)、顽固性血清肿(持续超过2个月)12例(0.9%)、神经性疼痛11例(0.8%)。认为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是安全可靠的手术。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开展腹腔镜较早的单位进行了腹腔镜疝修补的尝试。郭世盛等报告了40例均单纯采用腹腔镜引导下经皮高位结扎缝合疝囊,最长随访19个月,仅1例复发。这可能是国内最早的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尝试。李兰芝等在1994年报告了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2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人,取得良好效果,认为该方法操作简便、恢复快、效果好,值得推广。1996年,王存川等报告了TAPP的手术经验,18例病人中15例进行了TAPP,3例隐匿性疝为单纯的内环口结扎。认为TAPP技术上是可行的,适合于各种疝病人。同时,柯重伟等报告了他们开展TAPP手术20例成功经验。1998年,贺修文等成功进行了2例TEP手术。进入21世纪后,由于各地腹腔镜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及外科医生的偏好,IPOM、TAPP及TEP均有报告,但仍以IPOM和TAPP为主。尽管已逐步认识到TEP的优点,但由于操作困难、费用高,开展的单位及病例数均较少。王存川等在其75里的腹腔镜疝手术病人中,单纯疝囊高位结扎10例、TAPP48例,TEP17例。近年来TAPP手术及TEP手术逐渐增多。刘嘉林等介绍了免气囊分离器TEP技术,认为可以降低手术费用,利于在国内推广普及。蔡小勇等报告了145例次TEP手术的经验技巧。如前所述,IPOM在国外已基本淘汰,但在国内仍占一席之地。
腹腔镜疝修补的应用前景
无张力疝修补是目前腹股沟疝修补的主流,遵循无张力疝修补原则,无论是传统开放路径或是腹腔镜路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可能更多地取决于医生的经验。2003年Rutkow统计了美国80万例腹股沟疝修补资料,采用腹腔镜修补方式的占37%,有张力单纯组织缝合的占7%,其余均为各种无张力疝修补,腹腔镜修补还难以占主导地位。腹腔镜疝修补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既往认为与开放手术相比其缺点主要是需要全麻下进行、一次性耗材费用较高,操作技术难度也较大是其缺点。但最近有报道TEP手术可以在硬膜外麻醉甚至在局麻下进行,而免钉合技术逐渐被接受采用,这必然极大地降低手术成本。毫无疑问,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将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第五篇:腹腔镜进修心得体会
腹腔镜进修心得体会
腹腔镜自誔生至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由于创伤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腹腔镜应用领域广泛,大部份已经取代了外科的传统手术,使传统手术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将三个月来对腹腔镜的学习体会概括如下;
一、进修腹腔镜对外科医师的意义。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开展,我国患者对微创的手术也越来越接受。外科重创手术的意义日渐明显。微创手术的优越在:一是术者的手不进入腹腔体内,在体外操作,可以利用体位改变和气腹压力以及适当牵拉便可以达到手术所需的术野显露。腹壁有多个小切口有套管保护,不易受牵拉,其损伤程度比传统手术切口要小得多,是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不同的重要地方,也是腹腔镜手术微创的重要因素。此外,可以减少脏器被膜的损伤和脏器功能的干扰,术后肠功能恢复快,腹内粘连少。二是腹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中,要要求是无血手术,手术操作先是凝固止血再分离或连止血边分离,因此出血少。三是手术时间短。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提高和经验积累,以及新的和适用器械的研制成功,有经验的医生和已经成熟手术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一般胆囊切除手术只需20-30分钟,结肠切除手术约需2小时,脾切除手术约需30-100分钟。
二、腹腔镜外科医师应具备的条件。发达的国家,对从事外科的医师已经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资格论证和质量控制制度,有严格的训练 大纲。大多数国家的学者认为,临床腹腔镜外科医师应有以下素质条件:一是应具备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证书并从事专科临床工作3年以上;二是经过正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获得结业证书者;三是熟练掌握外科手术技术,动作稳、准、轻、快;四是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处理常见的脏器损伤。
而要做一名合格的外科腹腔镜医生,腹腔镜的培训显得重要,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系统学习腹腔镜外科理论知识,掌握腹腔镜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手术器械的基本功能、规格和使用方法,掌握腹腔镜手术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基本技术、常见手术操作方法、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围手术的处理等。二是技术训练。掌握分离、结扎、缝合、止血基本技术。腹腔镜外科手术与传统外科开腹手术截然不同,因此,要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一定要经过技术训练,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要掌握以上技术,就要通过腹腔镜模拟训练、动物试验、临床实践三个过程。模拟训练是利用腹腔镜手术训练箱,模拟人体腹腔,能通过监视器图像进行腹腔镜手术技术训练。包括的内容是:手眼协调训练、定向适应训练、组织分离训练夹和缝合打结训练模拟胆囊切除训练。动物实验是在完成模拟训练后,选用解剖结构接近人体的动物进行腹腔镜动物实验,完成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的程序。在临床阶段,从临床观摩到临床助手,再到临床手术,在完成10-20次腹腔镜手术助手,达到合格的要求下,可逐步过渡到手术者,开始担任手术者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先进行解剖简单的操作,再完成手术的全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三、腹腔镜器械的准备、消毒和清洁很重要。腹腔镜器械和仪器属于贵重仪器,手术技术操作过程中,这些精密仪器的使用不但要达到无菌要求,而且要懂得各种仪器的性能,保证正常运转,使用方便,并处长其使用寿命。因此,要求手术医师和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毒方法、什么样保护精密仪器,并保证在手术进行中仪器的正常运转。仪器的设备有:显示器、视频转换器、气腹机、电凝机、冷光源机、冲洗机、录像机、超声刀机、二氧化碳气瓶。普通手术器械有:大无菌方盘、大无菌盆、治疗碗、3、4、7号刀柄持针器、组织剪、胆囊取石钳、膀胱取石钳等等。腹腔镜器械有:气腹针、穿刺器大(10CM)和小(5MM)、转换帽、分离钳。
腹腔镜器械的消毒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气体熏蒸灭菌、液体浸泡灭菌等。后者是目前常用的腹腔镜器械消毒方法。使用的消毒液有:2%碱性二醛溶液、络合碘溶液、10%甲醛溶液、诗乐氏灭菌王溶液等。目前最常用的是2%碱性二醛溶液,浸泡10分钟可达到灭菌,15分钟可达到有效消毒。浸泡器械使用前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即将从事微创的外科医生,必需经过严密地、系统的技术训练,才能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规程,完成微创外科的各种手术,为患者带来福音。
腹腔镜进修班学员:黄 祥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