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七磅》观后感
电影《七磅》观后感
上课时,老师给我们观看了影片《七磅》。影片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但却暗暗涌动着一种动人心魄的起伏与转折。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心爱的妻子和另外6人车祸死去。主人公追悔莫及,悲痛欲绝,想用自杀了结自己的性命。在死前他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挽救7名濒临困境的人以实现对自己罪愆的救赎。
关于本片的场景设置:蒙太奇手法的娴熟运用,使剧情的整个画面感剪切颇有意蕴。最富有艺术感的还要是Tim 和Emily野外的画面:广袤的天空下,一棵粗壮而低矮的冠树,背景诗意而不失风味。Emily讲着对生命的渴望,微笑面对将会猝然失去的人生,Tim笑而不语,淡淡聆听。超然的情境,释怀的生命。都是即将离去的人们,在此,恬静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精彩。其次,就是对他死亡之时的印象了。冰冷的冰块,刺骨的寒意化作他身上的点点水滴,当水母的放入,刺痛的蔓延抽搐着躯体,在冰的触觉上加上疼的感触,双倍的痛麻痹着人的神经。导演采用无声的手法,Tim在浴缸里的翻滚和紧握的双拳,以及拉扯下的浴布已经将那种常人不可忍受的痛展露的淋漓尽致。不经处,似乎我们与他一起承受。
关于电影手法:本片采用了倒叙、正叙和插叙的手法。影片开头和结尾是蒂姆自杀时候的场景,结尾为我们揭开整部影片贯穿始终的谜底。如果单纯只是记叙,多一句旁白都会觉得肤浅、虚伪、不够真实、不够深刻,好象任何一篇杰出的记叙文一样,影片一开始用倒叙的方式,让我们看到浴缸中主人公痛苦却释然的脸。没人怀疑这个冷静的自杀者会有怎样的理由作出这种选择,我们就这样被留在椅子上,准备好纸巾静静地等待答案。所有苦难终究没有说出口,只有以插叙的形式借主人公无法摆脱的记忆与噩梦让我们了解那次车祸留给他的懊悔与自责,他深深铭记那七个遇难者的名字,那是他的错误蘸着鲜血写在他心底的名字,而最终让我们记住的却是另外七个人的名字。
影片的片名很有宗教哲学意义:七磅,上帝造人用了七天;在车祸中死去的七个人;主人公挽救的七条生命;主人公捐献器官重量的总和;以及最后七秒的自杀时间。这个名字一度让我十分迷茫,影片为何要设计一个具有宗教含义的片名?后来我想,可能是影片想交代清楚主人公自杀的动因。可是上帝并不存在,若说有什么是真实存在的,那便是人性和爱吧。整部影片温暖而感人,节奏紧凑,毫无拖沓之感,虽然没有跌宕的情节,却始终充满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我愿意相信,这便是人性的光辉。
这部电影故事的构思十分独特。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主人公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地着手准备并展开行动。他搜集资料,挑选人选,散尽家财并将自己身上的器官一一捐献出去以帮助延续他人的性命。而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赎罪并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存在于虚幻天堂之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你很难找到这样一个人,但影片却描述得非常真实可信。影片的精华部分是,Tim爱上患有先天心脏病的女孩Emily,Emily至多有两个月的生命,如果不再心脏移植,将永别人世。Tim原来准备和Emily好好恋爱一场,甚至渴望带着只有一个肺一个肾的躯体与Emily共度余生。可是Emily没有合适的心脏可以移植。于是Tim自杀,捐赠出心脏,移植给艾米丽。这完全是一命换一命。这样的献身,难道仅仅是道德所能驱动的吗?唯有爱!在道德的底色不是爱的时候,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所以说,是携带着爱的道德让本非常感人。冰凉凉的结局却有着一个暖融融的故事。当我们看到Connie与她的孩子兴奋地欣赏别墅窗前的大海,看到George即将重回健康的动容眼神,看到Ezra 和他自己的小合唱团成功演出后的快乐,看到Emily的可爱与美丽,看到她和Tim纯粹、凄美的爱情,看到George与Emily真挚地相拥。我们便和Tim的朋友一样理解了Tim,尊重了他的选择。
这是一部情节简单的电影,也是一部讲述了很多的电影。苦难或许是一颗种子,在Tim的心里扎根、发芽,而他则用他的生命在七个人心中播种了爱的种子。苦难始终没能使Tim放弃勇敢、坚忍和爱,当我们面对苦难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放弃?
第二篇:《七磅》观后感
《七磅》观后感
这次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的公选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七磅》。起先没听清看什么电影,然后问身边的人也不知道,最后在屏幕上看到了一个七什么的,就根据主角的名字去百度这部电影叫什么,终于查到了这电影叫七磅。
七磅,上帝造人用了七天;在车祸中死去的七个人;主人公挽救的七条生命;主人公捐献器官重量的总和;以及最后七秒的自杀时间……
影片中威尔史密斯一出场便板着一张脸,眼中时时流露出凄楚而绝望的神情,这样的眼神令我很受触动。一直以来看惯了他的幽默、睿智和轻松、洒脱的样子。整部影片观毕,他的演技令人感到折服。
如果说影片只是为了描写一个为了赎罪而自杀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或许感人或许令人颓丧的人生态度。即便在教义中,上帝在劝人救赎的同时也并不鼓励人们随意轻贱自己的生命。一个万念俱灰只懂得选择自杀而逃避这个世界的人只能让人叹息不已。
故事的转折是在本遇到一位心脏病患者艾米丽时发生的。因为威尔史密斯爱上了这个身体孱弱而意志却很坚强的女人。在她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下,主人公渐渐抛弃掉了颓丧的人生赎罪哲学,开始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本从默默观察艾米丽开始为她所做的一切,展示了他心结渐渐开释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挣扎和反复无处不在。然而这也是另一个震撼人心的人性之旅开始启程的过程。先前本所做的一切——帮助其他的受助者,或许只是行使自己自杀赎罪计划中的预定步骤而已。影片的最高潮是在艾米丽和本互相诉说自己内心希望的那一刻。在那时,本已经完全抛弃了颓丧的自杀愿望,因为他流泪而说出的愿望是想和艾米丽结婚并生下孩子平静地生活。此时的本已经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勇气和对生的愿望,那种颓丧的人生态度已经逐渐消失。但主人公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无法回避的局面,如果没有人捐献心脏给艾米丽,她就会很快死去。大雨中,本疯狂冲入医院,询问医生艾米丽生存的几率。此时的本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是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清晰感受得到的,而在接下来他做出最后的决断——自杀令整部影片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同样是自杀的结局,但二者的含义已完全不同。本的人性光辉在最后一刻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因为这,才使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本为了挽救艾米丽的生命,只得选择抛弃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人性的光辉,也是一种伟大的爱。当然这同样是一种悲剧,看完这部电影,我也算是长长的叹了口气,心里还是有些纠结的,虽然没有哭,可是沉重,沉重的有点喘不过来。
惊异却绝不会令人感到震撼。主人公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想到用自杀的方式赎罪本身就是一种
第三篇:观电影《七磅》有感
观电影《七磅》有感
作者:烈飞虎
一场车祸,幸福生活瞬间崩塌。
活着的意义只剩下还“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才能偿还的“债”。七位亡者,无辜往生,幸存的人则生不如死——不还债连死亡都不能使心灵获得解脱。这强烈的负罪感如山重,如渊深,分分秒秒都在撕裂人心,让人窒息。
唯有血肉的奉献,让伤痛者解脱,让濒死者重生,才能缓解这无法挣脱的无边苦厄。忘我乃至无我,完全的自我献祭,这是唯一的救赎之路。肺、肝、眼、髓、心,新伤和旧创,痛悔的爱和重生的希望„„在路的尽头,一并被埋葬。
这是一个跌入心灵深渊者的自我救赎之路,救赎者不断迸射人性的光辉,牺牲到极致终现慈悲的佛性。悲悯不仅给予往生者,更给予救赎者。
这是心灵救赎之路,亦是人性飞升之路。
第四篇:《七磅》读后感
《七磅》观后感
一开始听到七磅这个电影名字有点不知其所以然,电影看了前30分钟也是云里雾里的,但是最左能够坚持下来把电影看完后,却是热泪盈眶,这是一部需要慢慢品味的电影。后来查了一些资料知道了七磅的出处,在《威尼斯商人》里安东尼为了帮助好友的成婚,以自己一磅肉的作为代价向和他有过节的夏洛克借钱,后来一磅的肉就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份愿意为自己的热心所付出的可衡量的代价与筹码。引申到这部电影就是指代他为了赎罪所做的一切。
Tim原本很幸福。风趣幽默的他成功地干着事业,总是在公司的会议里让同事们哈哈大笑;坐落在海边的别墅,美丽的妻子陪伴在他的身旁;幸福的生活。或许是上天嫉妒他的幸福。车祸之前,他还和妻子开玩笑,脸上的笑容很天真,很无所谓。正是他的无所谓,让一次车祸毁了一整个家庭的幸福,还有他的幸福。7个生命(一家六人,加上他的妻子),成为他的罪责他的痛。从此他变了,他活在悔恨和自责里,活在对妻子深深的歉意和爱里。他活着,可他想着的却是死。可是他不能简简单单的死,他必须洗清身上的罪过。他所希望的,就是能够慷慨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他偷了弟弟Ben的IRS证件,用国家公务员的名义去探访他需要的人,那些最困难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人。他希望他能帮助那些真正善良的好人,这样他的灵魂,才能够得到些许的安慰。影片中以Ben(其实是Tim)对Emily的救助为重点,Ezra为次重点,辅以Connie,穿插了其他4个他救助的人。Emily是一个先天性心脏衰弱者,时时刻刻生命垂危;Ezra是一个盲人音乐家,也是一个订购牛肉的接线员;Connie是一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Emily是脆弱的,她渴望生命,她孤独,她需要Ben的陪伴。Ben同情她,陪伴她,守护她,看着她,Ben也不断地想起自己的妻子,想起了曾经的幸福美好时光。其实Ben也是孤独的,我想这也是最后Ben和Emily相爱的原因。听着身边的Emily倾诉对生命的渴望,看着Emily熟睡的样子,Ben在爱情和生命中做出了最后的抉择:时间到了,尽管救活Emily只有5%的可能性,他希望Emily幸福,他必须走。他拨通了911急救中心的电话,要求要一部救护车,说是有人自杀。电话中略带冷漠,看惯了生死的女人问他谁是伤者。Ben哽咽着回答:“I am.”……这个片段,我反反复复咀嚼了好多次,短短的两个音,却包含了多么大的罪责和多么大的决心。冰冷的浴缸,剧毒的水母,他痛苦地扯掉了窗帘,他痛苦地接受死亡,完成他这沉痛的救赎。Ben的心脏在Emily的心中跳动,Emily找到了Ezra,当Ezra看着Emily叫出她的名字,Emily哭了。我在她的脸上读出了思念,痛苦,还有快乐。他用他的眼睛看见他的心在她的身子里跳动。很喜欢这句话。
Ben总是强装着轻松快乐,可是我知道他承受着多么大罪过的折磨。他总在寂寞无人的夜里的梦中上演车祸的悲剧,他为了测试人品不得不对Ezra大加嘲笑而放下电话他痛苦地掩面哭泣大喊车祸中丧生的人的名字给自己力量,他对Emily冷漠为了自己不动情可他伤害了Emily他在车里痛苦地大喊,他拒绝与自己的弟弟联系可他有多么地爱他……我想他最害怕的就是夜晚了,所有的梦都是关于过去,过去的幸福是对现在的嘲笑,血淋淋的车祸现场更是对他身心双重的折磨。他痛苦可是他必须忍受痛苦,他是男人他不能够给自己一点点脆弱的理由,甚至不能去思考希望因为他也是人他也害怕死亡。只不过,他必须死去,这是他的选择。这是一个勇敢的选择。他可以终日生活在痛苦中,可是他除了痛苦还有行动,他用他的身体一切能够奉献出来的东西给予那些可以给的人,他用一个人的生命换了7个人的幸福,去抵消他曾经的罪过。
这样的赎罪,真的很沉重;可是这样的结局,却很美丽,且震撼人心。懂这部影片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要看懂它,需要思考,需要带着问题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答案。在我看来,这是一部从用死亡来赎罪到用死亡来成全的电影。当然,如果只是那份不能释怀的负罪感,那种一意孤行的离别感,只是Ben完全因为车祸丧失了生的欲望,而只想在自杀前用最大的善意去帮助几个需要帮助的人,这已经可以让人感动。可是,让这种感动升华的,则是死亡最后的成全。Ben遇到Emily以后,一度也重温了爱情的甜美,也重拾了对生活的一点希望,只是天意弄人,Emily的生存希望是如此渺茫,只能用Ben的死亡才能换来。世界上最深沉的爱,不是被拥有的,而是该放弃的。所以最后,一切其实和Ben最初的计划一样,他自杀了,救助了7个人,包括Emily,只不过,对于Ben和Emily来说,死亡除了赎罪,更多了伟大的成全,让人撕心裂肺的成全。
生命的意义,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它的探讨就如同爱情一样注定会无休无止的进行下去。赎罪可以解救自己的灵魂,却不能挽回已经造成的伤害。死亡是一种解脱,而Tim除了解脱,把幸福留给了这个世界。这足以为赎罪添加一个全新的注脚,它不仅是解救自己禁锢的灵魂,让逝去的幸福重新闪耀才算是赎罪的典范。
第五篇:《七磅》影评
《七磅》影评
很久没写影评,为了弥补空白,就把一部叫《七磅》的影片写写,很早就想写出来了,一直没有机会思考一下这部影片。因为第一次欣赏它的时候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威尔·斯密思的身上,毕竟是偶像嘛,后来慢慢的脱离偶像思维之后,好好的想了想它的叙述。一直觉得一部影片是无法用单纯的好坏两个字就能描述清楚的,所以只客观的看待影片所带给我的感受。看过《当幸福来敲门》的人都知道,本片是意大利导演加布里尔,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威尔·斯密思饰演主角本·托马森,一位出身学历都非常优秀的人,有着无可厚非的善良品质和爱,起因是源于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搭载着他妻子一起开车在公路上,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于是拿出手机边看边开车,这就是一件错误的同时又是目前社会中非常普遍存在的一件事,最后间接的酿成了车祸,导致了包括他妻子在内一共七人失去了生命。从那以后,托马森一直活在责任和自我救赎的生活里。他无法自我摆脱对自己的过错的评价,其实个人观点是,正是他那优秀的品质,才让他无法从自我惩罚中走出来。之后他遍开始做有爱有意义的事,独自承担面对那内心深处的声音。他决定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些需要帮助,而社会忽视了他们或没有能力帮助的好人。他把自己的肺给了他的弟弟,他把一半肝脏给了一个在家庭服务和孩童福利保障中心上班的黑人女人霍丽,把自己海边的房子送给了一个被家庭虐待的妇人,让她和她的孩子彻底离开了噩梦。然后拿了弟弟的税务局证件后踏上了自赎的生活,居无定所。把自己的一个肾脏给了那个冰球教练。为白血病儿童尼可拉斯捐献了骨髓。找到了适合自己眼睛移植的特瑞内。最后他爱上了那个适合自己心脏的艾米丽。也就是女主角罗莎里奥。这所有的捐献都是委托给他的一位兄弟叫丹的办理。在托马森穿着艾米丽送给他的衣服奔跑在雨中的时候,他也在下决心,是爱让他即可做出了决定自杀,在雨中他给丹打了一个电话,并且告诉了他爱他。其实最初的描述是托马森之前的生活,逃避亲人朋友,一个人独处,不愿与人谈话,不让关心他的人知道他在哪里。就开始预示着他最终是选择自杀的,一个非常温和充满爱的善良的人,他带着结束自己生命的决定,而又积极阳光的去帮助那些人的时候,是非常让人动情的。阐述着颓废与阳光的交流,一个非常温暖有责任感的人,过着自我救赎的日子,现实社会中,一些人造成了车祸就不断的推卸责任,逃避。非常喜欢托马森那温和的一面,面对陌生人的那种关爱和聆听,尊重和怜悯。这才是美好的元素之一。看到最后他自杀的时候,我很想站在神的角度对托马森说一句话,挽留他,是他那爱和温暖的本质让他选择的结束生命。影片结束的时候伴随着Bird York轻柔的歌声《have no fear》,托马森最终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如同歌一样:无所畏惧。因为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救赎的路,在那另外一个世界里,他面对各种艰难险阻都在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承担责任,无所畏惧的面对了死亡,虽然结束了生命,却开始了另外的新生。在那一个新生活里,他体验过了死亡、爱、和生命的意义。这部影片上映的时候正是世界经济萧条的时代,人们非常需要爱和关怀的时候。细节描述非常清晰,艾米丽和托马森一样都是非常怀旧的人。短短的几十分钟就能感受得到托马森和艾米丽之间的感情是怎么建立和产生的,他们俩在一起的时候,总感觉好温暖,那种细腻感不亚于《咱们结婚吧》里果然和桃子之间。同样是三四十岁的年纪。艾米丽之前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和当时请托马森一起吃晚餐的情景截然不同,之前一直生活在死亡的边缘状态,长年不做饭,家里混乱,无朋友,充满了绝望和颓废,后来请托马森一起吃晚餐时候的她,特感动的地方是她流露出来的那种希望,积极和阳光的心态,以及她接受托马森心脏之后。
总之全片总结一句话,就是拥有干净的灵魂,都将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