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石斑鱼_的养殖技术

时间:2019-05-15 10:4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龙胆石斑鱼_的养殖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龙胆石斑鱼_的养殖技术》。

第一篇:龙胆石斑鱼_的养殖技术

龙胆石斑鱼的养殖

龙胆石斑鱼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澳洲海域,在我国的南海(南沙群岛)亦曾发现,但数量稀少。近几年,其人工养殖在台湾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的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亦开始引进开发龙胆石斑鱼人工养殖。同时,龙胆石斑鱼在游钓业上亦是颇受欢迎的对象。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龙胆石斑鱼体型呈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的2.7倍-3倍,背鳍xi-

15、臂鳍iii-

7、腹鳍i—5,胸鳍

16、尾鳍17,尾鳍后端为园形。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2粗棘,头部除吻端及上下颌外均被细小部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背鳍鳍棘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除腹鳍外,各鳍呈黄色,并布满黑色小圆点,体侧有5-7条横向斑纹。龙胆石斑鱼口裂大,下颌稍突出,上颌能伸缩,上颌骨后端扩大,伸达眼后缘下方,上颌前端具若干犬牙,其后具一丛能倒状的牙,两侧外侧为稀疏小犬牙,内侧为绒毛齿带,下颌前端具有与上颌相对的犬牙,其后具多行能倒伏的牙,两侧牙2行排列紧密。

2.栖息习性:

龙胆石斑鱼属暖水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成鱼和幼鱼会出现在河口半咸水水域。该鱼为中下层底栖鱼类,性凶猛,地域性强,成鱼不集群,白天经常栖息于珊瑚丛、岩礁洞穴、沉船附近,有海底掘洞穴居的习性,夜间觅食。喜石砾底质,海水流畅的海区,是广盐性珊瑚礁鱼类,在盐度 11-41‰的海水中都可以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盐度低于5‰会死亡,在淡水中最长可忍耐15分钟。适宜水温为22℃-3o℃,而当水温降至2o℃食欲减退,降至15℃以下则停止摄食,不游动。喜光线较暗区域,在网箱养殖时喜沉底或在网片折皱处隐蔽,体色随光线强而变浅,弱而变深。对海水溶解氧的要求不高,25℃水温时,耗氧量为1.99 ±0.53μg/g.min, 比真鲷的4.65±0.81μg/g.min少得多。3.食性:

龙胆石斑鱼的仔鱼、稚鱼、幼鱼摄食微型、小型的浮游动物,成长后仍保持肉食性。主食甲壳类(尤其是龙虾)、海胆、鱼类。小海龟,甚至小鲨鱼。龙胆石斑鱼摄食属偷袭型,摄食方式为一口吞下,通常在水体的阴暗角落或珊瑚礁及其它岩礁中隐蔽起来,当发现猎物时,利用岩礁、石块的掩蔽作用,用一侧眼睛紧盯着猎物,并不断调整自身的方位和姿式,慢慢地靠近猎物,力求自身头尾与猎物头尾同处一直线或一平面上,尾部呈s形弯曲,一旦进入攻击距离时,便突然迅猛出击,咬住猎物,通常咬住猎物的头部,随后吞下猎物,但有时咬住猎物的其它部位时,也要在口中进行调整直到把猎物从头部吞入为止,若猎物规格较大无法吞下,也可能咬住后又放弃猎物。

4.生长习性:

龙胆石斑鱼生长快速,从6cm左右的鱼苗养到1kg,只需7个月-8个月,1kg以后生长速度更快,只需二年就可长到3kg-6kg。据记载,野生捕获的个体最重可达280多kg。龙胆石斑鱼是做生鱼片的最佳鱼类,上市规格越大价格越高,在台湾一般上市规格在6-8kg。

5.繁殖特性:

龙胆石斑鱼为雌性先熟型的雌雄同体。在生殖腺发育中,卵巢部分先发育成熟,为雌性相,继而随着鱼体生长,部份鱼即发生性转化,雌性变为雄性,亦即龙胆石斑鱼最初成熟时(野生鱼3龄,人工养殖2龄)为雌性,鱼生长到一定年龄(野生鱼4龄-5龄,人工养殖3龄)变为雄性,故雄性亲鱼较难得到。为解决人工繁殖中雄性亲鱼不足,现采用埋植法将17α-甲基睾星酮植入鱼体,来诱导龙胆石斑鱼提早“性转变”,获取有生殖功能的雄性亲鱼。在非繁殖季节判定其雌雄较其它石斑鱼难,在繁殖季节雌性鱼腹部膨大,并有三个孔,从前至后依次为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生殖孔呈暗红色向外微张,自开口处有许多细纹向外辐射;而雄鱼只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龙胆石斑鱼为多次产卵型,其产卵量与亲鱼的年龄、大小、营养状况。环境因素及其它条件有密切关系,差距较大,每尾雌鱼的产卵一般在 10万粒60o万粒之间。受精卵为圆球型透明无色的分离浮性卵。一般产卵行为发生在夜晚6时至次日清晨2时,开始时雄鱼追逐雌鱼,以后两鱼靠近,并排游泳,然后头及前半身跃出水面再排卵、射精,行体外受精,正常情况下可连续产卵3天。受精卵孵化时间受温度、盐度影响甚大。水温28℃-30℃下孵化约需20小时,随温度升高,孵化时间缩短,但水温低于16℃或高于34℃,胚胎发育出现畸形或大量死亡。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25-3 3.5‰,受精卵于15‰盐度以下的孵化率为o,盐度30‰之孵化率最佳,可达9o%,三天后的成活率为48%,而在盐度35‰时孵化后第一天成活率为65%,而25‰以下时一天内全部死亡。在开展人工繁殖时,由于雄鱼精量少,雌雄亲鱼应按1:1-3比例搭配,并通过注射一定剂量的催产激素,使之自然产卵。剂量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o国际单位~500国际单位/kg鱼体重及黄体生成激素(lhrh-a)25ug-50 ug /kg鱼体重,两种混合使用,用0.6%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悬浊液,注射量为1.5-2ml,利用背肌进行皮下注射,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三分之一。人工授精宜采用干法授精,催产孵化时,水温控制在25℃~28℃,盐度28-33‰,ph值7.8-8.5,池上遮光,约经24小时孵出。

二、苗种培育:

1、苗种池:

面积为25-3o平方米,池深1.5-1.8m,育苗池上方要有充足的漫射光,避免阳光直射,池内每2平方米布一个气石充氧,保持溶解氧为5mg/l。

2.鱼苗放养:

放养前,池子保持水深70-80cm,并加入3o万-50 万个/ml微绿球藻液,将初孵仔鱼从孵化网箱内移入池中,放养密度为 2万只/平方米左右,若受精卵直接在育苗池中孵化,放卵密度为2.5-3万粒/立方米。

3、饲养管理:

孵化后鱼苗体细长,无游泳能力。水温在25℃一29℃孵化后25小时开口,72小时卵黄囊已吸收殆尽,此时开始摄食。鱼苗大多聚集于鱼池中上层,且喜欢沿池壁觅食。随鱼苗的发育必须改变投喂不同的饵料生物,根据自卵黄囊期仔鱼到幼鱼的发育过程中饵料的转换,可将之分成三个培育阶段:

第一阶段为卵黄事囊仔鱼到仔鱼后期:鱼苗由内源性营养转换为外源性营养,一般在开口摄食后的2日-3日。此时投喂的外源性营养为小型浮游动物,主要是牡蛎受精卵和幼体原型轮虫,同时添加少量绿藻水,其次可投喂10ppm左右的光合细菌。

第二阶段为仔鱼后期到稚鱼期:一般在第一阶段后养至20日止。此时鱼苗有延长的一条背鳍棘与左右各一条的腹鳍棘,形如风筝状,俗称发翅仔。摄食由小型浮游动物向大型浮游动物转换,主要饵料有轮虫,约饲养5日-7日后,鱼苗背鳍及左右腹鳍开始延长出长棘,且随时间增加而背鳍、左右腹鳍更加延长,形状类似飞鱼。此时水质控制相当重要,尽量促持水质稳定,水色保持淡绿色为佳。本阶段末期可投喂小型挠足类,卤虫幼体等,约经15日腹鳍长棘收起,2o日背棘长棘收起。第三阶段为稚鱼后期至幼鱼期:此时鱼苗已长至5cm-6cm。由于其它鳍棘的长出,就显得原先的背鳍与左右腹鳍之长棘“消失”,此时意味着鱼苗即将变态为进入底栖生活的稚鱼期,摄食转向底栖饵料。主要饵料生物有丰年虫、桡足类、糠虾及鱼、虾、贝肉糜等。在苗种的培育过程中,为了提高成活率,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时筛选分池。

龙胆石斑鱼在全长7mm以上的仔鱼就会发生残食现象,有时,由于被吞食的鱼苗个体过大,吞不进出,往往造成两败俱伤,从而大大降低苗种培育成活率。为了避免残食现象的发生,一般约2周筛选一次,水温较低时可2o日-30日筛选一次。

(2)根据不同阶段,适时改换。饵料;及时投喂足够数量的适口饵料,提高投饵频度,每日4次-5次。饵料生物轮虫、卤虫等在投喂前应用酵母(投喂

酵母的轮虫使用前还需经12小时绿藻强化)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进行强化培育。

(3)保持合理的培养密度。

全长10mm仔鱼,密度应小于10000尾/立方米,全长超过10mm时,密度应保持在500尾-1000尾/立方米。

(4)在水体中设置掩蔽物,如悬挂海藻或底部投放塑料管等,可减少互相残食。

三、成鱼养殖:

1.场地选择及池塘准备:

龙胆石斑鱼的养殖主要有网箱养殖与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时,要求养殖海区避风条件好,风浪不大,以沙质底、礁石质底、砾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m以上,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1~o.2m/s为好,冬季水温不低于15℃,盐度25-32‰。ph值7-9。暴雨时无大量淡水注入,盐度不低于16‰,透明度在l.5m以上。池塘养殖可利用虾池进行改造,池子水深应保持在2m-3m,面积在5亩-10亩,池底可设置人工鱼礁;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75kg或10-15ppm的漂白粉浸泡2日一3日后排干,曝晒2日一5日后注入新水10-20cm,每亩再用4-10kg的茶粕清除池中野杂鱼等,5日-7日待药性过后注满池水,若池水透明度较高可引入绿藻水,并通过施肥肥水。2.养殖管理:

鱼苗培育至5cm-8cm的规格时,就可放入网箱或养成池中蓄养。为避免鱼苗因水温变化过大发生抽筋死亡现象,宜在天气晴朗的清晨或傍晚时放养鱼苗,并做好调温工作。龙胆石斑鱼因生长速度快,放养密度不宜太高,每亩放养30o尾-5o0尾。网箱养殖放养密度可控制在15尾-30尾/立方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龙胆石斑鱼吞食饵料鱼的最大规格可相当于自身全长的52%-55%,因此,在养殖期,间,若龙胆石斑鱼的规格大小出现相差1/3以上时,就应适时筛选进行分级饲养以免互相残食。网箱内可混养绸科鱼类,利用其抢食性强来激发龙胆石斑鱼食欲,同时混养蓝子鱼,以清除网箱附着物及残饵。冬季温度较低的地方,应做好过冬准备,可利用网箱进行深海沉箱越冬

3、投饲技术:

龙胆石斑鱼为肉食性鱼类,在饥饿状态时,对食物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只要是动物性食料,不论死活都摄食。在自然界主要摄食腔肠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鱼类等。人工投喂可用鲜度好的小杂鱼,经粉碎成浆,混合鳗鱼饲料进行投喂。在陆上鱼池,可利用人工鱼礁的聚鱼作用把饲料定点投放在人工鱼礁边进行驯饵。若用配合饲料,因龙胆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品味等适口性要求较高,应选择软颗粒(软硬度以含水量为3o%左右为好),色浅的浮性饲料。饲料颗粒过硬则有吐食现象,过软则不喜食;饲料的粒径一般为龙胆石斑鱼口径的1/3-1/4,外形为长条形,长宽为2-3:1过小的饲料亦不喜食。投喂次数每日2次,冬季水温在2o℃以下的可每日投一次或二日一次。每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视摄食状态而定,以食欲出现减弱时为度。投饲时,应分批缓缓遍洒,等抢食完前批饲料后再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抢食为止,决不可一次将饲料倾倒入网箱或池中,龙胆石斑鱼不吃沉底之食物。

4.病害防治:

龙胆石斑鱼特别贪吃,在饲养上较常见的鱼病是由于过量摄食,导致肠胃病,胃容易胀气,形成“膨风”,因此,应做好投饲工作;同时可在饲料中定期添加大蒜素进行口服预防;若发生“膨风”,可用针消气。在龙胆石斑鱼的苗种培育中,主要应注意预防车轮虫、钟形虫等寄生虫,故应特别注意水环境消毒。

第二篇:石斑鱼养殖常见的三种寄生虫类疾病防控技术

石斑鱼养殖常见的三种寄生虫类疾病防控技术

作者:李鹏飞

近年来,由于石斑鱼养殖密度急剧增高,同时海水养殖环境也逐渐恶化,导致鱼体抵抗外界病原侵染的能力不断下降,一些鱼类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频繁爆发,对石斑鱼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着石斑鱼养殖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因此,加强石斑鱼养殖的病害防治方法的探索很有必要,本文就近年在石斑鱼养殖中爆发的主要疾病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寄生虫类疾病及防治方法

1.小瓜虫病

石斑鱼在网箱和池塘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是寄生虫类疾病,而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小瓜虫病。小瓜虫病又叫做白点病,病原是刺激隐核虫。发病时,鱼体表面会出现白色斑点,同时伴随黏液增多、鳞片脱落、游动缓慢等症状。镜检可以看到大量的小瓜虫。该病最容易在室内水泥池或池塘中,水温30℃时爆发流行,传染很快,对鱼苗、鱼种均有较大危害。

防治方法:①放苗前需要用生石灰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合理控制放养密度;②网箱养殖或池塘养殖中爆发该病时,可将石斑鱼在0.01%~0.015%浓度的福尔马林海水中药浴1小时,每隔3~5天处理一次;③将冰醋酸与过氧化氢按1﹕3的比例混合,然后稀释成5000~10000倍液,将病鱼在其中浸泡30~60分钟。

2.瓣体虫病

瓣体虫病又叫做石斑鱼白斑病,石斑鱼瓣体虫是主要病原,一般寄生在石斑鱼的鳃、体表和鳍上。当石斑鱼被感染后,体表会出现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甚至会扩大连片,此时病鱼会呼吸困难、游动缓慢;石斑鱼死亡后胸鳍僵直伸向前方,几乎与鳃盖紧贴。

防治方法:①放养密度过高、投饵过量、换水量少且不及时等原因均会导致该病爆发。因此应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和饵料投放量等。②治疗感染的石斑鱼鱼苗、鱼种,可用浓度3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成鱼感染时,可以用浓度2ppm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泡4~5分钟,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指环虫病

该病的病原是是指环虫,主要寄生在石斑鱼的鳃,虫体约在0.2~0.5毫米之间,肉眼可见。患病鱼体表失去光泽,体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并且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游泳失去平衡,在水面打转。

防治方法:①将病鱼用0.6ppm的敌百虫或淡水浸泡5~10分钟,每2~3天处理一次;②用病鱼在浓度3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4小时可有效去除石斑鱼鳃上的指环虫。

第三篇:野鸡养殖技术

首先我要告诉你,前几个的回答不能信,我帮你分析一下,我也在关注这方面的东西。

1.养野鸡确实有效益,而且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现在不仅注重量,更注重质,所以说野鸡养殖还是很有效益的,目前野鸡市场已经很成熟。但是前提你要养好,解决养殖技术问题。

2.要想有大的效益,就要有规模,前提是资金你要解决。

3.销售问题,俗话说吃在广州,特养产品主要销往广州,香港。具体的销售只能自己解决,谁也帮不了你,好的渠道,就能卖个好价钱。

4.野鸡供种场所作的效益分析纯属放屁,哪有这么高的效益啊。好像饲养都不要成本似的。效益有他们说的一半就很不错了。而且他们对野鸡的缺点是一点也没讲。做什么都有一利一弊,这些厂家太不厚道了。具体什么缺点你自己上百度查一下,无非是一些好斗,爱啄蛋等

5.你如果确定要养,还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是否适应,是否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技术是否成熟,不可轻易上马,要考虑全面,毕竟刚开始创业都不容易,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用。

第四篇:虹鳟鱼养殖技术

虹鳟鱼养殖

虹鳟(Oncorhynchus mikiss)是属于鲑科的一种冷水性鱼类,是目前最广泛的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由于虹鳟最适合进行人工集约化养殖,具有高产、高效、市场广阔等特点,所以虹鳟鱼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范围及产量在逐年增长。饲养成鱼是我们的生产目的,一般饲养成鱼是用满1龄的鱼做为鱼种开始饲养,也有的是从当年鱼开始一直养到食用鱼出池,各地可根据条件来决定。

1、放养密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放足量的鱼种,通常在一年的生长期中,年生产量约为放养量的3.5—5倍,在允许的条件下,放养量和生产量成正比,所以,要实现预定年产量,放养量必须达到生产目标的20—30%。

2、饲料、饲养成鱼的饲料主要有,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肉骨粉、肉粉、血粉、酵母粉、啤酒酵母、豆饼、大豆、豆粕、麦麸皮、玉米面、面粉下脚、另外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鱼油、豆油等。饲料中粗蛋白含量43%左右,粗脂肪13%左右,粗灰分6—12%,粗纤维2—5%,无氮浸出物20—25%,碳水化合物20—30%,磷0.8%以上,钙0.2—0.25%,镁0.1%,氯化钠1—2%,饲料中的代谢能应大于300千卡/100克。饲料原料一定要保证质量,发霉、变质的饲料坚决不用。

2、3、管理(1)水的管理与控制,养鳟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注水率在10—15之间,养成鱼最佳生长温度是12—18℃,常年水温最好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2℃,水中溶解氧要在9㎎/L以上为晨辉饲料

好,池水最低溶氧不应低于5㎎/L。(2)增氧,在有限水量下要获得尽可能大的产量,就需进行增氧,增氧措施有二种,一种是注入水的自然落差,跌水增氧。另一种方法是用增氧机来增氧,目前使用的增氧机有浆叶式、YL叶轮式、涡轮式、喷水式、水车式等。(3)筛选,同一池鱼,在成长中出现明显差异,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能通过及时筛选将够商品规格的鱼及时出售或单独放养,这样有利于小规格鱼的生长。筛选成鱼可用与鱼池等宽的横拦筛选器筛选。(4)投料,采用手撒的方法,大规模生产厂家,用自动投饵器。投饵次数一般为每天两次。投饵要定量,防止鱼吃得过饱,一般达到八成饱即可,观察鱼抢食减弱,部分鱼离群游走时,即可停止投饵,投饵数量参照表1,投饵要均匀,尽量使鱼都能吃到足够的饲料,要注意减少饲料的浪费。(5)鱼病防治,鱼病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在鱼感染疾病前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即可杜绝或减少鱼病发生,降低损失,当发现了鱼病后,就难免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对鱼病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我国目前虹鳟常见鱼病的种类有:病毒性疾病、IPN、IHN、VHS。细菌性疾病有疖疮病、弧菌病、鳃病、肾脏病、肠道疾病等。霉菌引起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有:白点病、小瓜虫、三代虫、钩头虫、鱼虱症等。还有营养性的,肝脂肪变性病,维生素缺乏症。治疗鱼病的方法采用内服药:即将药物拌入饲料中,制成药料投喂和外用消毒药:即止水、半流水、或洗浴消毒等方法。较普遍使用的药物有: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拌药饵或药浴。拌药饵,用按呋喃剂每公斤饲料中加0.1g,氯霉素

按公斤鱼体重加25—50㎎。药浴消毒,孔雀石绿2ppm,止水消毒40分钟,硫酸铜1/2000浓度洗浴30秒。福尔马林1/4000洗溶60分钟,敌百虫50ppm40分钟。在制作药饵和进行消毒时,要特别仔细,药量不够不起作用,用药过量易会造成死鱼危险,所以在称量时一定要准确,并严格按说明添加,在用消毒剂时,水的体积一定要量准确,时间掌握好,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五篇:山鸡养殖技术

山鸡养殖技术

七彩山鸡是鸟纲鸡形目雉科的重要鸟类,学名雉鸡,又称野鸡、山鸡、环颈雉,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禽之一,共有30余个亚种,颈部有白色颈环。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钙、钠、磺等多种微量元素,其蛋白质含量为28.94%.山鸡的胆、血、内金经过提炼可制成医药制剂,有极高的滋补、药用、保健。美容价值。雄性山鸡毛可制作毛工艺品、还可成段、锦制作礼服,鸡皮可制成各种精美的皮具。它是集食用、药用、毛用、皮用于一体的珍禽动物。有极高综合利用价值的“特养”珍禽。

一、养殖山鸡效益分析: 养殖山鸡具有投资小、食性杂、适应强、见效快等特点。投资小:旧房、旧仓库、庭院、果园、坡地等可围圈的地方均可作为养殖山鸡的场地。食性杂:山鸡吃米糠、麦麸、各种蔬菜、稻谷、高粱、玉米、蝇蛆等,与家鸡相似。适应强:山鸡耐高温、抗严寒,从零上35度到零下45度均可正常生长,不择气候、区域和环境。见效快:一般出壳后鸡苗长到7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100天达到3市斤,需饲料12元左右,按目前市场价格每斤12.5元计算,每只可创毛利20元,种鸡5个多月产蛋,年产蛋可达150只,如果按100只蛋,受精率、浮化率按85%,成活率按90%计算,可产鸡苗60只。

二、养殖山鸡的市场前景: 由于我国沿海地区、香港、澳门盛行吃山鸡,每年还要大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加之近年来人为大量猎捕,野生山鸡濒临绝迹,从而出现国际、国内市场山鸡货源奇缺、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预测近二、三年内市场无法饱和,就算价格降到8元每市斤,仍有利润可得,前景不可估量。

三、山鸡养殖技术

1、养殖场舍的建造 山鸡养殖场应设在地势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山鸡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间。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一般应比室内面积大一倍左右。山鸡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有四周地南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用权运动场整齐美观。运动场和鸡舍的总面积以30只以内为宜,每拦内以放成鸡,150只或青年鸡300只以100平方米以内为宜。若场地大,可多隔成几个圈舍。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钦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地(河沙,石沙均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2、雏鸡养殖技术 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 7-12周龄为育成阶段(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

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5)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3、成鸡养殖技术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2)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

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四、山鸡繁育技术(1)种雉群的建立。每一种雉群的建立一般均经2次以上的选择:第1次选择于每年10~11月份进行,严格按品种标准、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情况选择,组成后备群;第2次选择于次年的1~2月份进行,选择标准:公雉羽毛丰满鲜艳,羽束直立,胸宽深,体大,体格粗壮,雄性强;母雉身体端正呈椭圆形,羽毛紧贴,有光泽,尾不着地,腿部及眼睛无缺陷。有条件的可在2月底、3月初进行第3次选择,剔除不符合品种特征或雄性不强、精神状态不好、母雉至3月初脸不红或尾拖地的个体。至此,经过2~3 次选择淘汰就可以确定种雉了。(2)雉鸡的繁育技术 ①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雉9 ~10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雉稍晚,于10~11月龄性成熟。如已经到繁殖季节即可考虑适时放配,我国北方地区一般3月中旬前后,南方地区一般2月初放配。生产场家种雉一般一年一换,但同群种雉第2年死淘率明显低于第1个利用年限。产蛋量受精率变化不大。②雉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雉鸡繁殖季节群体不宜过大,一般100~150只为一群,而且群与群之间设置遮挡视线的屏障,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确定在1:4,此时受精率可达到85%以上,饲料营养及管理水平高,则可适当增加每只公雉的与配母雉数,比例变为1:5~1:6。③适时放对配种:放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营养水平等因素,雉群生长发育好可以稍提高,而发育情况差的种雉可推后。也可通过试配方法确定适时放对配种时间,方法是先试放1~2 只公雉入母雉群,观察母雉是否乐意“领配”。实践证明,放配时间应在母雉的鸣唱、红脸或做窝等行为来掌握放配时间。过早放配不仅影响种稚群成活率,而且还会促使公雉早衰,影响后期种蛋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种蛋的浪费。④保护“王子雉”与设置屏障:公雉入母雉群中后,经过数日争斗,产生“王子雉”,“王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优先交配权。公雉群们序排定后不得随意入新公雉,以维护“王子雉”地位,可减少体力消耗,稳定雉群。但“王子雉”有不让其他公雉交尾的特点,故应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可按每100平方米放3~4塑质瓦,或树枝堆,或假山石,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五、种鸡养殖技术 雉鸡的繁殖有季节性,北方地区每年3~7月份为繁殖季节,南方地区可能提前1~1.5个月。一般将成年种雉分成繁殖期和休产期两个阶段,并采取不同的管理。繁殖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①进入繁殖期的雉鸡,要求营养丰富,尤其要求充分供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产蛋开始后,随着产蛋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产蛋高峰期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8%~20%,在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②雉鸡因驯化时间短,野性较强,公母雉都有啄蛋的坏习惯,而母雉又具有产蛋地点不固定的特点,破蛋率较高,因此集蛋要勤,凡破蛋或吃剩的蛋壳应及时清理出圈,防止啄蛋癖蔓延。③保持良好稳定的环境条件,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时、定管理程序。出入雉鸡舍动作要轻,以常检查、修补网室,防止野生动物惊吓、骚扰雉鸡群;夏季炎热天气搭棚或在网室旁种植爬藤类的丝瓜、豆角等植物遮荫,以避免烈日直射,保证种雉正常的性活动及交配次数。④种雉每天产蛋

时间多集中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约占全天产蛋数的86.7%,正常产蛋每个蛋持续时间0.5~5分钟,初产雉鸡偶发难产现象,饲养人员应注意雉鸡群动态,发现难产应及时助产。方法是:先向泄殖腔中滴入润滑剂、甘油等,然后左手固定蛋的两侧,右手压住腹部向前推,帮把蛋取出,动作要轻,此项工作需两人完成。因初产母雉泄殖腔带血,其他雉见红后会啄肛,因此要随时观察雉群,及时采取措施,往出血处涂紫药水或黑墨汁,或隔离饲养。⑤当天种蛋应按时全部送交蛋库保存。

六、养殖山鸡的经验与技巧

1、养殖山鸡注意事项 山鸡有较强的野性,比较怕人,在居民点和公路边不适宜选择山鸡项目。购买种、苗、蛋要注意品质。注意养殖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5只,同时防止啄癖。注意控制母鸡的膘情,减少产蛋难产。注意疫病防治。

2、怎样选择山鸡种蛋 第一,是种蛋的品质要新鲜。一般来说,用于育种的蛋以10天内产收的蛋最好,因为这一时期内产收的种蛋其孵化率较高,孵化出的雏鸡往往也十份健康和强壮,其成活率极高。第二,是种蛋的形状大小要合适。过大、过小或过圆、过长的蛋,都不适宜于用来孵化育锥。第三,是种蛋的外表结构要正常。凡是薄壳蛋、厚壳蛋或“沙皮蛋”等外表结构异常的蛋,是不宜用来孵化的。第四,是种蛋的蛋的蛋壳表面要清洁和要保证其没有裂纹。蛋壳过脏的蛋或有裂纹的蛋常会受微生物污染而最容易腐坏,从而直接导致孵化失败。第五,凡是用来育雏的种蛋,都必须要求其来源于饲养、管理正常的健康鸡群,以免出现病症。

3、怎样防治山鸡啄癖(1)断喙:实际断喙是防止啄蛋及其他啄癖的有效手段。幼雉15~20日龄断喙1次,70日龄进行第2次断喙,开产前进行修喙1次。公雉断喙尖。(2)控制密度:雉鸡饲养密度不超过5只/平方米,每群不超过80只。(3)沙浴池:种雉网室内铺垫5厘米厚的沙,运动场内设沙浴池。(4)设产蛋箱:繁殖期设置相应的产蛋箱和遮挡视线的屏障。(5)戴眼罩:应采用透明的红色眼罩,配以由尼龙或铁丝制成的鼻针,从而将眼罩架于喙上,别针则通过鼻腔以固定眼罩。(6)勤捡种蛋:每天至少捡蛋两次,产在运动场上的蛋更应及时收取,减少雉鸡对种蛋的接触机会,防止啄蛋癖。(7)放置假蛋:采用仿生的塑料雉鸡假蛋,放于种雉舍内,在叼啄不破的情况下,会逐渐改变啄癖。(8)装置鼻环:鼻环装配在雉鸡的上喙上,以鼻环针固定在鼻孔上,但勿钳入组织里。要选择适合于雉鸡年龄的鼻环。一般在4周龄便可配戴,一直戴到16周龄出售时为止。凡留作种用的,至16周龄时用截断器将鼻环除掉,再装上成年的雉用鼻环。此环不影响采食和饮水等正常活动。(9)定期驱虫:对于体表与体内的寄生虫应定期用药驱除,以防止啄羽。

七、怎样防治山鸡疫病

1、在孵化间、育雏间、种鸡场的人中处应设置消毒设备,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消毒。

2、对山鸡的易发病--鸡新城疫,应特别注意严密防范。于第10日龄用新城Ⅳ疫系苗点眼或滴鼻,1个月龄时用Ⅱ系苗加强免疫,3个月龄时上Ⅰ系苗,种山鸡于产蛋前1个月再注射1次新城疫Ⅰ系苗。

3、平常注意疫病的监测,用“百病消”、“恩诺沙星”、“氯霉素粉”、“痢特灵”轮回使用,以预防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或大肠杆菌病。

4、平时对网舍用具、设备,用“百毒杀”或“过氧乙酸”定期消毒。

八、山鸡的疾病防治

1、曲霉

茵病:山鸡尤其是雏山鸡1-15日龄最易感染、发病率较高,可造成大批死亡,一般发病鸡死亡率占10-30%,30-70日龄的鸡也常发病,但死亡较少,成年鸡不易感染,因山鸡在4-7月产蛋育雏,正是夏季梅雨季节,因饲料褥草被曲霉茵污染或因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圈舍潮湿,滋生曲霉茵致病,防治办法:禁喂发霉饲料,禁用发霉褥草,注意通风换气,在夏季连绵阴雨天,最好使用火焰喷消毒。治疗:用制霉茵素或克霉唑100只鸡50万单位,混入饲料连喂5次,也可用0.1%硫酸铜液饮水。

2、葡萄球茵病,也是山鸡常风病:主要因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引起葡萄球茵感染,主要侵袭雏鸡和育成鸡,临床表现主要是眼型:最初症状,流泪,眼结膜红肿,有粘液性分泌物,眼脸肿胀,稍后发生头部肿大,精神不振,食欲明显减退,条件改善后,病鸡很快恢复正常,一般不引起死亡,但是有时也会全身感染而致死亡,雏鸡患曲霉茵眼炎,也可引起异发葡萄球茵病;种鸡舍由于有铁丝网,山鸡又善于飞行,撞伤头部,也可因伤感染而引起葡萄球茵感染。防治办法:鸡群的密度要适当,注意舍内通风换气,经常检查网舍的钉钩,哺扫舍内的铁丝异物,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及时断喙,可以预防其感染,一旦感染,可用氯霉素、卡那、庆大霉素,磺胺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应先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1)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低头缩颈、羽毛逆立、不爱活动、拉稀、粪便腥臭、时有咳嗽、打喷嚏、鼻流清液、伸颈、甩头、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异常呼吸音,尤其是夜晚更甚,呼吸声更明显,犹如拉风箱,随着病程的延长,全身症状加剧,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翅下垂、嗜睡、怕冷打堆、病鸡逐渐消瘦、体重减轻。(2)防治措施 ①加强卫生防疫、紧急接种疫苗。将发病鸡全部换舍隔离,对死雏集中深埋,健雏更换场地,原用鸡舍彻底用清水冲洗并用3%的甲醛热溶液喷洒消毒,1次/日,连用3天;饲槽和饮水器等用具用水洗净后再用0.1%的新洁尔灭浸泡消毒;全鸡群用鸡传支H52进行饮水免疫,在饮水免疫前停止供水4小时,并在疫苗水中加入0.5%的脱脂奶粉。同时用消毒威带鸡消毒,2次/日,连用5天,以净化空气,杀灭病原微生物。②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调节鸡舍温度,并做到在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通风透气,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发生拥挤,合理调配日粮,做到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同时注意日粮中适当增加禽用多维和矿物质的含量,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③治疗方法。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使用一些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的作用。(1)临床症状明显的病鸡口服氨茶碱片,0.5-1.0克/只,1次/日,同时肌注青霉素3000国际单位/只、链霉素4000国际单位/只,2次/日,连用3-5天,疗效较好;(2)全群用板兰根、金银花、鱼腥草、龙胆草、甘草、连翘、蒲公英、桔梗各25克(为1000只鸡1日用量),煎汁拌料饲养喂,连喂5天;(3)饲料中拌饲0.15%的病毒灵和禽菌灵粉(0.7克/公斤体重/日),连喂3天。(3)注意事项 到目前为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预防,是控制本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有资料表明,在7-10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滴鼻或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

毒苗H120与新城疫Ⅱ苗混合饮水,35日龄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52加强免疫,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下载龙胆石斑鱼_的养殖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龙胆石斑鱼_的养殖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粉虫养殖技术

    黄粉虫养殖技术 一、 黄粉虫的周期变化过程是,由成虫→卵→幼虫→蛹,四种变态方式。 二、 成虫周期为50天左右 卵为白色,椭圆形,长度约1毫米卵期为8-10天 幼虫为棕黄色,长度约2-3......

    猪养殖 技术

    这些年来,猪痢疾、增生性回肠炎、沙门氏菌病一直是猪最常见的腹泻病。这些传染病引起养猪生产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呼吸性疾病。它们与呼吸性疾病相同,慢性或亚临床的肠道病比急性......

    黑猪养殖技术

    湖南黑猪养殖技术 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去湖南某养殖场了解一种黑猪的养殖技术。场里的技术员说起这种黑猪就满脸的自豪,他先带我们去看了一头刚分娩没几天的母猪,他说这头猪妈......

    养殖技术教案

    养鸡技术 良种、营养与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科学的经营管理和畜牧工程措施是现代养鸡生产的五大支柱,而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猪养殖技术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技术 规模化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胁,保护猪群健康,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发挥最大生产优势的方法集合体系总称。总体包括: 猪场......

    乌鸡养殖技术

    乌鸡养殖技术------------------食品产业网 (2009年10月6日15:39)乌鸡养殖技术乌鸡原产于我国和印度、印尼等地,又名乌骨鸡、药鸡、竹丝鸡、泰和鸡等,具有很高的蛋用、肉用、药......

    青鱼养殖技术

    青鱼的养殖技术 一. 池塘要求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通风向阳,交通便利为好。水质良好,透明度30-40cm。 二. 鱼苗选种 放苗前5-7天施绿肥6000-7000kg/公顷或粪肥3000-......

    肉牛养殖技术

    科学养殖肉牛新技术—山东飞扬牧业养殖基地专业户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散养户,其中一个主要区别是,专业户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专业化养殖,且生产规模较大,其养牛所需大部分生产要素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