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0:0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

第一篇: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

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

——THWSP-1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实训系统维修调试

该实验器材在学校实验楼8502,机电气一体化综合实验室里面放着,实验模块共六个。

第一站:上料检测站。第二站:搬运站。第三站:加工站。第四站:安装搬运站。第五站:安装站。第六站:分类站。THWSP-1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实训系统(欧姆龙)采用主机型号为CP1H-X40DR-A+CP1W-CIF11五台、CP1H-X40DT-D+CP1W-CIF11一台 程序中通讯方式采用串行通信功能中的串行PLC-LINK 具体设置为:

1号站为PC-LINK主站,链接字为10CH,链接模式为全站模式,PC链接最大为5 CIF-11后面的工作设定用拨动开关:1号站为100011,后四站为000011,最后一站为100011 接线方式为主站的RDA-、RDB+分别接从站的SDA-、SDB+。从站之间并联接即可 链接字为10H时的共享字

主站 3100~3109 从站N0.0 3110~3119 从站N0.1 3120~3129 从站N0.2 3130~3139 从站N0.3 3140~3149 从站N0.4 3150~3159 从站N0.5 3160~3169 从站N0.6 3170~3179 从站N0.7 3180~3189

1、该实验仪器由于长时间存放在实验室里,由于时间太长在我进去是上面布满灰尘,在我细心打扫好之后,按照标准上电启动方法进行试机运行,结果发现出现以下故障:

2、经过好长一段时气泵气压达不到标准值,气压不足不能气压缸不能达到预期的运动。

3、上料站,转盘时转时不转,而且光电传感器检测不到工件已到达工作台,送料机构不能运动,一旦8秒之后光电传感器见此不到工件,报警系统就会接通信号发出信号。

4、搬运站,该站上有一个机械抓,二齿抓有些松动不能抓紧工件,在搬运过程中如果遇到冲击容易脱落,最右侧的基尔霍夫原件起不到限位作用,机械臂不能预期到达正确工位处

5、加工站,该站的模拟加工中心没有在工件正上方,由于松动位置偏离甚远,且在四个工位的下方放有磁铁,主要作用是与基尔霍夫原件配合使用,发现基尔霍夫探测头距磁铁太远,不能很好的起到限位、定位作用,且电动机的游隙太大,左右游隙在30度左右,电机带动转盘做转动时由于惯性所说基尔霍夫起到作用,但由于电机旋转的游隙过大,不能很好的停在预期位置,造成下一工步的不理想运行,这是不允许出现的故障。

6、安装搬运站,该站违反了,柔性生产线的标准,运动速度过快,以至于在机械臂碰到工件时容易打落、击飞工件,是一个很危险动作,应加维修调试,且该工作站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

与下一站安装站与发生运动干涉的现象,不能使两工件按预期的装配过程装配,甚至发生二工位间的运动卡死,对于这一故障时设计时的一个疏忽而导致的,现在在硬件处无法实现维修调试,初步定为用修改程序的方法去修改二机械臂的运动,使安装搬运站,在把工件放到工位上后再做给安装站机械臂让位的运动,来实现二机械臂不发生干涉的现象。

7、

第二篇:机电设备维修总结

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总结

摘要:结合在维修机电设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加以总结,以及分析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提高之后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和自身安全。

关键字: 电气设备

机电管理

电气设备维修的十项原则

1、先动口,再动手

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及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后内

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使设备越修越坏。

3、先机械后电气

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件,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动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静态后动态

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断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电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判断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那一相缺损。

5、先清洁后维修

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经清洁故障往往会排除。

6、先电源后设备

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7、先普遍后特殊

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例如,一个0.5KW电机带不动负载,有人认为是负载故障,根据经验用手抓电机,结果是电机本身问题。

8、先外围后内部

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外围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9、先直流后交流

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检查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0、先故障后调试

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正常的前提下进行。

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1、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一般都设机电管理部门,但多数矿井机电科承担两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二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应付生产,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矿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尽管设有机电标准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作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家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

(3)管理不到位

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和某些环节还不到位。有的矿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使用设备缺少编号、电缆标志牌不全,帐、卡、物不对应。不少单位拼设备的现象依然存在,设备不能按计划升井轮换检修,直接转面使用。

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测试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设备更新不足,新度系数远低于0.5的要求。

(4)、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度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有的矿井为了赶生产,不能保证主、副井2小时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或试验及记录不规范。井下局部接地极及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仍在井下使用,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5)、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代技的现象时有发生,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6)、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设备故障较高,因电气失爆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因用电管理“两票三制”坚持不严,带电作业,约时送电时有发生。

(7)、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尽管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8)、资金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2、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重视“机管”,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管”,这是加强“机管”的关键,“机管”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当前地方煤矿的“机管”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矿井“机管”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因此,矿井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来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管”水平。

(2)、因矿制宜建立“机管“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矿井“机管”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都要因地制宜、因矿而异,不能一个模式,但应相对稳定。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管“结构体系是发展方向,对于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矿井,设置机电管理科,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机电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井型小、生产环节简单、设备拥有量少的矿井,机电管理科和机电工区可合二为一,有利于减人提效。

(3)、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展开机电工作。

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机电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4)、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时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6)、实行计划管理,强化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机电业务活动的根据。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机电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

及时有力地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做好协调平衡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得力的协调平衡机构。当前地方煤矿除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的平衡外,较大型的矿井应组建机电调度室,配备调度员,负责机电工作的调度平衡。小型矿井可采取机电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轮流值班的方法,代行机电调度员的职责。其次是建立健全综合平衡工作制度,如机电管理(技术)人员值班制、机电工作生产例会,车间班组日作业计划制,采掘机电区长,维护班组长例会制等。再次是定期组织分析机电设备安全、质量、维修、动态、电力及单位二次分配等方面的情况,机电工作协调平衡,还要根据季节重点有所变化。

(7)、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严格技术文件的审批制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8)、突出机电管理重点

矿井机电系统比较复杂,必须抓住工作重点,当前,机电管理应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1)安全可靠性,对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及电气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对暂时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标准的设备,要分期分批予以整改,逐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2)为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两个系统,井下供电是采掘一线设备的动力系统,环境复杂多变,结构因机而异,重点抓好流动设备的现场管理,完善安全保护装置,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提升运输是矿井的咽喉,工作面广、量大,更进一步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种保护装置,坚持每天2小时的强制保养,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输送机综合保护。(3)环节的重点为操作、维护、修理3个环节,不遵章操作就会发生事故,不检查保养不能发现隐患,不修理老化磨损得不到补偿。抓好这3方面矿井的生产次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9)、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那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10)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认真考评机电工作质量

矿井机电工作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讲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减少机电事故,保证矿井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断提高机电管理水平,使矿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每个矿井都要根据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思想,矿井机电管理的总目标是使设备安全经济合理运转,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使设备综合效率最高,每个矿井都要根据设备维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素质,技术条件,领导重视机电工作的程度,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逐步达到最高目标。

当前考核机电管理工作质量的指标一般有设备完好率、设备待修率、机电事故率、设备使用率、设备负荷率、电耗费用成本率、设备费用成本率、配件费用成本率,维修费用成本率、配件储备费用率、维修人员效率等。机电管理部门旬、月、季、年都要组织进行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促进机电管理。

总结

设备的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可以迅速、连续地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预示运行设备存在的潜伏性故障,提出处理措施,不同程度地延长设备的服役期,减免不必要的维修干扰,大大降低运行成本,易实行自动化和科学化设备管理,是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有力措施,应大力推广。然而,设备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毕竟为新兴的多学科高新技术,其发展和实施还存在许多困难,距离替代预防性定期检修还有较长历程。所以,既要积极开发、推广这一技术,也要客观对待,避免盲从,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系统,使该技术更好的为为企业和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第六章 结束语

设备的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可以迅速、连续地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预示运行设备存在的潜伏性故障,提出处理措施,不同程度地延长设备的服役期,减免不必要的维修干扰,大大降低运行成本,易实行自动化和科学化设备管理,是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有力措施,应大力推广。然而,设备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毕竟为新兴的多学科高新技术,其发展和实施还存在许多困难,距离替代预防性定期检修还有较长历程。所以,既要积极开发、推广这一技术,也要客观对待,避免盲从,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系统,使该技术更好的为为企业和人民生产生活服务.

第三篇:机电设备维修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2011-12-08 21:30:12|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学时:96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电设备维修》是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技术课程,是其它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集成和技能汇总。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零部件维修技能和设备故障的检测水平。掌握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的常用器具、方法,并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排除。能够制定通用机械设备检修方案,制定机械设备维修计划;掌握通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安装

与调试等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通过课堂面授、实验、学生自学、作业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

1、机械工程设备工作性能恶化的规律和机理,延长机械设备寿命和改善其可靠性的途径: 清楚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会进行失效机理分析;掌握机械设备的润滑基础知识,会选择合适的润滑材料、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明确设备保养的基本任务和保养工作的具体内容。

2、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

掌握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基础知识,会进行机械设备的简易诊断,了解其它先进诊断技术;掌握机械零件的一般修复技术,主要有机械、焊接、热喷涂、粘接修复方法,了解修复层的机械加工要求和表面

强化的措施。

3、掌握机械设备安装的基础知识。

4、了解设备维修管理的有关内容。

(二)课程重点: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失效机理分析;润滑基础知识,润滑材料、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的选择;机

械设备故障的简易诊断方法;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机械设备安装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难点:

机械设备的老化,设备可靠性的度量,维修的技术经济分析;机械零件的失效机理分析,先进诊断

技术,电镀修复法。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建立维修基础理论知识与维修操作技能的必然联系。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

(二)地位和作用。

(三)发展状况。

(四)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

(一)机械设备的有形老化和无形老化,设备老化的补偿措施。

(二)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其分类,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度量。

(三)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

(四)设备的经济寿命分析及折旧。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的有形老化和无形老化实质,明确设备老化的补偿措施;掌握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其分类,理解设备可靠性的意义。了解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分类及适用条件;会进行设备的经济寿

命分析及折旧计算。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分析

教学要点:

(一)失效的基本形式及危害。

(二)零件的磨损失效。

(三)零件的断裂失效。

(四)零件的腐蚀失效。

教学目标:掌握磨损的一般规律,磨损的六种基本形式及影响因素;弄清断裂失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掌握断裂失效的分析方法;理解金属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形成条件、表现形态,掌握防腐技术;

了解零件畸变失效的成因及危害。

第三章机械设备的润滑与保养

教学要点:

(一)润滑基础知识。

(二)润滑材料。

(三)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用。

(四)润滑方法与装置。

教学目标:了解润滑状态的分类,掌握边界润滑与液体润滑原理;了解常用润滑材料的性能特点,掌握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用原则和方法;明确润滑方法与装置的使用场合,设备保养的基本任务和具体内

容。

第四章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

教学要点:

(一)故障诊断基础知识。

(二)机械设备故障的简易诊断方法。

(三)先进诊断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方法及分类,会进行诊断参数的选择,掌握故障诊断信号的采集方法;掌握简易诊断方法,会进行典型零件的故障诊断。了解振动诊断技术、无损探伤技术,掌握

油样分析技术。

第五章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

教学要点:

(一)机械零件常用的修复方法及选择。

(二)机械修复法。

(三)焊接修复法。

(四)电镀修复法。

(五)热喷涂修复法。

(六)粘接修复法。

(七)修复层的机械加工及表面强化。

教学目标:了解各种修复工艺对常用金属材料的适应性;掌握金属扣合法和镶补法。弄清埋弧堆焊、钎焊的特点和工艺过程;会进行焊条电弧堆焊修理和铸铁焊接修理。了解电镀修复法的工艺过程和适用条

件;掌握热喷涂和粘接修复工艺。了解修复层表面强化技术,能正确进行修复层的机械加工。

第六章设备维修管理

教学要点:

(一)信息管理。

(二)计划管理。

(三)维修技术与工艺管理。

(四)备件管理。

(五)经济管理

教学目标:了解设备维修信息的分类方法及作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维修管理中的应用;会进行维修工作定额的计算,明确维修作业计划的制定内容;会进行维修工艺过程的编制;能够进行备件库存的合理控制及经济订购批量的计算,并能进行库存分析。了解经济管理指标。

第七章通用机械设备的安装

教学要点:

(一)安装的基础知识。

(二)机械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测与调整。

(三)机械设备的试运转。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的安装工艺过程,掌握中心标板和基准点的作用;掌握地脚螺栓、垫板的规格、材质,布置要求和使用方法;会进行试运转操作。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并与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有极大相关。

五、考核方式

《机电设备维修》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职业技术课。理论很深,实践性强,涉及面广。而且,学生必须在系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实践技能。因此,课程考核仍以闭卷考试为主(占总成绩80%,平时成绩占20%),或以开卷考试(占总成绩70%,实训占30%)进行。

第四篇: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总结

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总结

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现故障,从而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减缓机电设备劣化速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维修从业人员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技术和方法。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设备出现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并寻找减缓和防止设备性能劣化的技术及方法,保持或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模块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设备维修体系;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修理的一般工作过程和设备维修前的准备。

一、设备的劣化及补偿

机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能。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设备劣化还可分为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绝对劣化就是设备的老朽化,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逐渐损耗,逐渐老朽直至需要报废。相对劣化是指原有的设备和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低、质量差,因而显得旧式化的现象。

设备劣化导致设备技术性能下降,或者与新型设备相比,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较差,这一类劣化又称之为技术性劣化。如果从设备的经济价值来看待,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也在减少,这又称之为经济性劣化。

设备的劣化使设备的性能下降,故障增多,维修费用增加,其所生产的产品产量减少,质量下降,成本增高并且不能保证按期交货,职工的安全感和情绪下降等,造成各种损失。对设备劣化的补偿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设备来替换已经劣化或损耗的旧设备,即进行设备更新;二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检修进行局部性的补偿。由于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长短不齐的,因此用检修方法进行局部性的补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图1-1为设备劣化的周期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设备由建设期进入投产期,其性能逐渐达到设计水平,进人稳定生产期。如再经过革新改造,设备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进入正常生产期。在使用中设备逐渐劣化,每经过一次修理,恢复一定的性能,但设备性能仍呈下降的趋势。这时,如果进行改造,设备性能就可能向新一代的设备靠近。当设备性能急剧劣化,再修理得不偿失时,就应当进行更新。

图l-1 设备劣化周期图

二、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其对策

机器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称为故障。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机械零件由于设计、材料、工艺及装配等各种原因,丧失规定的功能,无法继续工作的现象称为失效。当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失效时,就意味着设备处于故障状态。机器发生故障后,其经济技术指标部分或全部下降而达不到预定要求,如功率下降、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达不到预定等级或发生强烈振动、出现不正常的声响等。

机电设备的故障分为自然故障和事故性故障两类。自然故障是指机器各部分零件的正常磨损或物理、化学变化造成零件的变形、断裂、蚀损等,使机器零件失效所引起的故障。事故性故障是指因维护和调整不当,违反操作规程或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零件和材料等造成的故障,这种故障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避免。

机器的故障和机械零件的失效密不可分。机械设备类型很多,其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差异很大。机械零件失效模式也很多,主要有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四种普通的、有代表性的失效模式。

(一)、机械零件的磨损及其对策

相接触的物体相互移动时发生阻力的现象称为摩擦。相对运动的零件的摩擦表面发生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变化的现象称为磨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磨损是摩擦的必然结果,两者均发生于材料表面。摩擦与磨损相伴产生,造成机械零件的失效。当机械零件配合面产生的磨损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引起配合性质的改变,使间隙加大、润滑条件变坏。产生冲击,磨损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事故。一般机械设备中约有80%的零件因磨损而失效报废。据估计,世界上的能源消耗约有30%~50%是由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

摩擦和磨损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甚广,特别是磨损,它是一种微观和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机械零件不仅会发生外形和尺寸的变化,而且会出现其他各种物理、化学和机械现象。零件的工作条件是影响磨损的基本因素。这些条件主要包括:运动速度、相对压力、润滑与防护情况、温度、材料、表面质量和配合间隙等。

以摩擦副为主要零件的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时,机械零件的磨损过程一般可分为磨合(跑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如图1-4所示。

图1-4 机械磨损过程

(1)磨合阶段

新的摩擦副表面具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实际接触面积小。开始磨合时,在一定载荷作用下,表面逐渐磨平,磨损速度较大,如图中的OA线段。随着磨合的进行,实际接触面积逐渐增大,磨损速度减缓。在机械设备正式投入运行前,认真进行磨合是十分重要的。

(2)稳定磨损阶段经过磨合阶段,摩擦副表面发生加工硬化,微观几何形状改变,建立了弹性接触条件。这一阶段磨损趋于稳定、缓慢,AB线段的斜率就是磨损速度;B点对应的横坐标时间就是零件的耐磨寿命。

(3)剧烈磨损阶段经过B点以后,由于摩擦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温度快速升高、金属组织发生变化、冲击增大、磨损速度急剧增加、机械效率下降、精度降低等,从而导致零件失效,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转。通常将机械零件的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五种类型。(1)、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又称为粘附磨损,是指当构成摩擦副的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着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

根据零件摩擦表面的破坏程度,粘着磨损可分为轻微磨损、涂抹、擦伤、撕脱和咬死等五类。

1.粘着磨损机理

擦副的表面即使是抛光得很好的光洁表面,但实际上也还是高低不平的。因此,两个金属零件表面的接触,实际上是微凸体之间的接触,实际接触面积很小,仅为理论接触面的1%~1‰。所以即使在载荷不大时,单位面积的接触应力也很大,如果当这一接触应力大到足以使微凸体发生塑性变形,并且接触处很干净,那么这两个零件的金属面将直接接触而产生粘着。当摩擦表面发生相对滑动时,粘着点在切应力作用下变形甚至断裂,造成接触表面的损伤破坏。这时,如果粘着点的粘着力足够大,并超过摩擦接触点两种材料之一的强度,则材料便会从该表面上被扯下,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通常这种材料的转移是由较软的表面转移到较硬的表面上。在载荷和相对运动作用下,两接触点间重复产生“粘着一剪断一再粘着”的循环过程,使摩擦表面温度显著升高,油膜破坏,严重时表层金属局部软化或熔化,接触点产生进一步粘着。

在金属零件的摩擦中,粘着磨损是剧烈的,常常会导致摩擦副灾难性破坏,应加以避免。但是,在非金属零件或金属零件和聚合物件构成的摩擦副中,摩擦时聚合物会转移到金属表面上形成单分子层,凭借聚合物的润滑特性,可以提高耐磨性,此时粘着磨损则起到有益的作用。

2.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

摩擦表面产生粘着是粘着磨损的前提,因此,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就有两方面。

(1)控制摩擦表面的状态摩擦表面的状态主要是指表面自然洁净程度和微观粗糙度。

摩擦表面越洁净,越光滑,越可能发生表面的粘着。因此,应当尽可能使摩擦表面有吸附物质、氧化物层和润滑剂。例如,润滑油中加入油性添加剂,能有效地防止金属表面产生粘着磨损;而大气中的氧通常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氧化膜,能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和发生粘着,有利于减少摩擦和磨损。

(2)控制摩擦表面材料的成分和金相组织材料成分和金相组织相近的两种金属材料之间最容易发生粘着磨损。这是因为两个摩擦表面的材料形成固溶体的倾向强烈,因此,构成摩擦副的材料应当是形成固溶体倾向最小的两种材料,即应当选用不同材料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材料。此外,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粘着磨损性能,因此也可选用易于在摩擦表面形成金属问化合物的材料。如果这两个要求都不能满足,则通常在摩擦表面覆盖能有效抵抗粘着

磨损的材料,如铅、锡、银等软金属或合金。

(2)磨料磨损

磨料磨损也称为磨粒磨损,它是当摩擦副的接触表面之间存在着硬质颗粒,或者当摩擦副材料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的硬度大得多时,所产生的一种类似金属切削过程的磨损。它是机械磨损的一种,特征是在接触面上有明显的切削痕迹。在各类磨损中,磨料磨损约占50%.是十分常见且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磨损,其磨损速率和磨损强度都很大,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大量消耗。

根据摩擦表面所受的应力和冲击的不同,、磨料磨损的形式可分为錾削式、高应力碾碎式和低应力擦伤式三类。

1.磨料磨损机理

磨料磨损的机理属于磨料颗粒的机械作用,磨料的来源有外界砂尘、切屑侵人、流体带人、表面磨损产物、材料组织的表面硬点及夹杂物等。

目前,关于磨料磨损机理有四种假说:

(1)微量切削认为磨料磨损主要是由于磨料颗粒沿摩擦表面进行微量切削而引起的,微量切屑大多数呈螺旋状、弯曲状或环状,与金属切削加工的切屑形状类似。

(2)压痕破坏认为塑性较大的材料,因磨料在载荷的作用下压人材料表面而产生压痕,并从表层上挤出剥落物。

(3)疲劳破坏认为磨料磨损是磨料使金属表面层受交变应力而变形,使材料表面疲劳破坏,并呈小颗粒状态从表层脱落下来。

(4)断裂认为磨料压入和擦划金属表面时,压痕处的金属要产生变形,磨料压人深度达到临界值时,伴随压人而产生的拉伸应力足以产生裂纹。在擦划过程中,产生的裂纹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垂直于表面的中间裂纹;另一种是从压痕底部向表面扩展的横向裂纹。当横向裂纹相交或扩展到表面时,便发生材料呈微粒状脱落形成磨屑的现象。

2.减少或消除磨料磨损的对策

磨料磨损是由磨料颗粒与摩擦表面的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因而,减少或消除磨料磨损的对策也有两方面。

(1)磨料方面磨料磨损与磨料的相对硬度、形状、大小(粒度)有密切的关系。磨料的硬度相对于摩擦表面材料硬度越大,磨损越严重;呈棱角状的磨料比圆滑状的磨料的挤切能力强,磨损率高。实践与实验表明,在一定粒度范围内,摩擦表面的磨损量随磨粒尺寸的增大而按比例较快地增加,但当磨料粒度达到一定尺寸(称为临界尺寸)后,磨损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磨料本身的缺陷和裂纹随着磨料尺寸增大而增多,导致磨料的强度降低,易于断裂破碎。

(2)摩擦表面材料方面

摩擦表面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如硬度、断裂韧度、弹性模量等)与磨料磨损有很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硬度越高,材料越耐磨,因为硬度反映了被磨损表面抵抗磨料压力的能力。断裂韧度反映材料对裂纹的产生和扩散的敏感性,对材料的磨损特性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综合考虑硬度和断裂韧度的取值,只有两者配合合理时,材料的耐磨性才最佳。弹性模量的大小,反映被磨材料是否能以弹性变形的方式去适应磨料、允许磨料通过,而不发生塑性变形或切削作用,避免或减少表面材料的磨损。

(3)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同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剥落,这种现象称为腐蚀磨损。它是与机械磨损、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等相结合时才能形成的一种机械化学磨损。因此,腐蚀磨损的机理与前述三种磨损的机理不同。腐蚀磨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磨损过程,经常发生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在有酸、碱、盐等特殊

介质的条件下。

按腐蚀介质的不同类型,腐蚀磨损可分为氧化磨损和特殊介质下的腐蚀磨损两大类。

1.氧化磨损

我们知道,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大多数金属表面都被氧化膜覆盖着。若在摩擦过程中,氧化膜被磨掉,摩擦表面与氧化介质反应速度很快,立即又形成新的氧化膜,然后又被磨掉,这种氧化膜不断被磨掉又反复形成的过程,就是氧化磨损。

氧化磨损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摩擦表面要能够发生氧化,而且氧化膜生成速度大于其磨损破坏速度;二是氧化膜与摩擦表面的结合强度大于摩擦表面承受的切应力;三是氧化膜厚度大于摩擦表面破坏的深度。

在通常情况下,氧化磨损比其他磨损轻微得多。

减少或消除氧化磨损的对策主要有:

(1)控制氧化膜生长的速度与厚度在摩擦过程中,金属表面形成氧化物的速度要比非摩擦时快得多。在常温下,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厚度非常小,例如铁的氧化膜厚度为1~3mm,铜的氧化膜厚度约为5nm。但是,氧化膜的生成速度随时间而变化。

(2)控制氧化膜的性质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的性质对氧化磨损有重要影响。若氧化膜紧密、完整无孔,与金属表面基体结合牢固,则有利于防止金属表面氧化;若氧化膜本身性脆,与金属表面基体结合差,则容易被磨掉。例如铝的氧化膜是硬脆的,在无摩擦时,其保护作用大,但在摩擦时其保护作用很小。低温下,铁的氧化物是紧密的,与基体结合牢固,三、具体简介汽缸体的缺陷;修复工艺

气缸体是引擎基本结构,是发动机机体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缸盖和油底壳之间,是可燃气体压缩、燃烧和膨胀的空间。燃烧过程中,燃气的最高温度可达2(XK)℃~3000~℃它的内壁直接受到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而外壁又受到风(或水)的冷却,使缸体承受较大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因此要求气缸套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工作时变形小。此外,气缸体对活塞的运动起导向作用,气缸内壁除受活塞的侧压力外,还由于活塞的高速运动,使气缸壁受到强烈的摩擦,是发动机磨损最严重的表面之一,因此,要求气缸体必须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其工作条件高温高压、且活塞在其中往复运动,摩擦很大,处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可以确定经常发生一些问题。

(一)、汽缸体常见的问题

气缸体是发动机组成中技术要求较高的基础件,一般为灰口铸铁。常见的气缸体缺陷有:螺纹滑扣、裂纹、渗漏、局部磨损和缺损,如不及时修复,将会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在修理时,首先要详细分析缸体缺陷的性质、缺陷所在位置的刚性,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有无自由热胀冷缩的可熊性以及修复质量要求等,然后针对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目前,有不少修理工不会正确选用修复工艺, 以致修复质量不高,甚至将本来很易修复的缸体修坏、报废。为此,本节提出了气缸体缺陷的综合修复工艺,供修复缸体时参考。各种缺陷的维修分类和推荐修复工艺见下表: 缸体缺陷分类与推荐修复工艺 表1 序号 缺陷部位 缺陷种类 推荐修复工艺 1 螺丝滑扣 镶螺套 2 裂纹 3 缸体上的表面

边角缺损 加热减应气焊 4 裂纹 手工电弧冷焊 5 缸体水套壁 破损 手工电弧焊挖补 6 气门弹簧座 7 气门导管壁 裂纹 厌氧胶粘补 汽缸套壁 渗漏 9 轴承座 磨损失圆,不通轴度 刷镀

(二).汽缸体常见问题的修复方法 3.1 镶螺套法

将滑扣的螺孔用钻头扩孔,然后攻丝,拧入螺塞,主要用于修复损坏的螺孔。再在螺塞上钻孔, 攻丝即可。例如原螺孔为万M12,拧入的螺塞取M18(见图1),螺塞要稍带锥度,大端为直径为18.5mm,拧入后即能自行栓紧,经钻孔直径为10.1mm后,攻丝M12即能使用。镶套法简便易行,不会产生焊补时出现的开裂现象,所以应用较广泛。

图1

镶螺套 3.2 加热减应气焊法

主要用于修复缸体上平面的裂纹与边角缺损。在用氧乙块焰气焊缸体时,同时对减应区加热,能够消减焊接应力,防止缸体开裂。此法的优点在于焊缝能够进行机械加工,可焊补大块的缺损,与整体预热气焊相比,焊补质量较好,工人的劳动条件也得到改善。

1、焊前准备(1)清洁

先用碱水清洗缸体,然后用氧乙炔焰对缸体略加烘烤,再用钢丝刷或砂布除掉缺陷表面 锈污和杂质,使其露出金属光泽。(2)检查裂纹

采用白粉渗油探伤法、着色探伤法或水压试验,探明裂纹位置,然后用冲头沿裂纹冲出标记。(3)开坡口

气焊铸铁必须焊透,开坡口有利于焊透。开坡口可用钻头先沿裂纹钻孔,再用凿子凿通,也可用角向磨光机磨出合适的坡口。能提高焊接速度,减少输入焊缝的热量,从而减少焊接应力。如果裂纹裂至螺孔,则需将螺孔扩大以便焊接。(4)选用焊炬

加热减应需要较多的热量,一般采用2号射吸式焊炬H01-12配直径2mm的焊嘴,使火 焰能率大一些。(5)焊接材料

焊条可用QHT-1型铸铁气焊条,焊粉型号为粉201。

2、操作技术

先用中性焰往复加热坡口,当加热至坡口底部和坡口两侧开始熔化时,将焊条一端加

热,蘸上少许焊粉,在熔化的坡口“摩擦”或搅拌,使焊条熔滴金属与基体金属熔合。如果熔池内出现杂质(白色透明圆点)、气孔或咬边等缺陷时, 应提高熔池温度,扩大熔池范围, 增加熔池深度,同时添加少量焊粉,使杂质自动浮起,用焊条轻轻拨去。如果熔池出现“沸腾”现象,说明温度过高,焊缝过烧,应适当调整火焰。提高焊接速度。

待焊缝填满后,要对焊缝进行整形。整形时要加热焊缝的表层,并观察焊缝金属的成型。整形从焊缝边缘开始,加热边缘,使其熔化,随后用焊条轻轻拨去氧化物和杂质以及多余的焊 肉。整形侧面的焊缝时,待焊缝表面金属一熔化,就立即用焊条拨去, 要防止产生过热造成流淌。在焊补缺陷时,要随时控制焊接区的温度,随时控制热流方向,即要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加热减应气焊法。利用局部加热的方法,改变应力的分布状况,降低焊缝区域内的温差,使焊

缝有自由伸缩的可能,从而减少焊接应力。

3、加热减应的要点

(1)加热减应的部位可以选择一处或多处。选择的部位应是与其它部位联系不多或强度较大的边、角、棱等部位。

(2)焊前,预热减应区至400-500℃ ,然后进行焊接,焊补之后,再次对减应区加热至 600-700℃,保持此温,直至焊缝冷却到300℃以下为止。

(3)焊补的顺序是,从工件的里面缺陷开始焊补,逐渐向外延伸,焊接的火焰方向要指向 减应区,切勿朝向其他非焊补区。

(4)加热的减应区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减应区形状为带状和三角形。带状的缺 陷, 将加热的带状区作为过渡区,使应力逐渐引向外部,见图2中的B。三角形的加热减应区常用于缺陷靠近工件边缘和边角部位的情况下,这些部位自由伸缩的余地较大, 通过加热消减应力的效果最好,见图2中的A和C。

图2 带状和三角形加热减应区

4、注意事项

(1)为了使焊缝金属更好的熔合,充分利用焊接火焰的热量,使整个焊补过程中,焊嘴基本垂直于被焊部位, 成80-90°角,拨渣时, 倾斜角调小至30-40°(2)焊补应在室内避风处进行。

(3)为便于焊缝熔合和整形,应将被焊部位置于水平位置,成水平焊缝,铁水不易流淌。(4)要确保焊补全过程中的氧气和乙炔的充分供应,不能中途断气。3.3手工电弧冷焊法

手工电弧冷焊法用于修补缸体水套壁的裂纹与破损,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此种方法的操作。

1、焊前准备

焊前的清洁工作和裂纹检查与气焊相同, 而坡口准备工作的要求则要高些。电焊前需要在裂纹两端的前方约5-8mm处各钻直径为3mm的止裂孔,见图3。止裂孔的大小视壁厚而定,当水套壁的厚度为5-8mm 时,下部的壁厚可达10余毫米,这时可选用小直径为4-8mmm的钻头钻孔。钻孔要沿裂纹的中心线进行,在确保焊透的前提下,坡口尽量不要过宽或过深,更不要钻穿。

钻后用角向磨光砂轮或凿子修整坡口,坡口的形状见图3所示的A-A剖面。

图3 钻止裂孔和坡口淮备工作

2、焊机和焊接材料

手工电弧冷焊以采用直流弧焊机为好。但是直流弧焊机有磁偏吹现象,最好将负极搭铁线(直流反接法)接在引弧板上,然后再将引弧板栓紧在靠近焊缝的螺孔上,这样还可防止因接触不良所造成的电弧烧伤现象。如果用的是交流弧焊机,则空载电压应高一些,一般取75-80V。焊条型号宜用镍基的铸308型。直径细一些的好焊,常用直径为3.2mm的焊条。焊前需要将焊条在120℃ 下烘烤1-2小时才能使用。焊接电流用90-110A。

3、操作要点

(1)焊接采用间断、倒退、分段的焊法,每段焊接长度不宜超过15mm.运条要如图4所示,先从坡口的一侧引弧,然后将焊条缓慢地提起3-4mm,并向前移10mm起焊。焊条提高了, 电弧就拉长,焊接电压升高, 电流下降, 这样焊得的焊缝熔深减小, 熔宽增大。此时电弧燃烧的声音为“嚓一嚓嚓”, 透过电弧能清楚地看到焊缝金属的熔合情况。最后用打圈圈的运条方式将弧坑填满, 立即将焊条快速地向后拉起熄弧。熄弧后马上用端部带有圆弧的小锤连续锤击焊缝, 待焊缝冷却至60摄氏度左右时方可继续施焊。

图4 运条方式

(2)焊接应从壁厚较厚的部位起焊。如果壁厚超过15mm时, 则不能直接一次焊成, 要分道焊, 如图5所示。先用焊道1、2堆两边的坡口,此时焊条要直线往复运送。每段焊25-30mm。

第3条焊道采用打圈圈的运条方式,焊层要薄,每段约焊20mm。

图5 多道堆边焊

(3)如果破损处壁厚过薄(2mm一下),或有多条裂纹或破洞时,采取挖补的方法较简便,见图6。先将缺陷处挖去,整修边缘,使成图6所示的矩形孔,边缘开成50°的单边坡口,如图7所示。另外找一块低碳钢板。钢板的厚度要小于或等于基体金属的壁厚,并剪成与孔洞相同的形状,作为镶补块嵌人孔洞,镶嵌补块的中部要压成稍微鼓起的形状, 这样可提高焊缝的塑性, 减小焊接应力,防止开裂。镶补板先用点焊固定在孔洞内,焊点要少,焊肉要薄。施焊时要在孔洞的对称边反向交错进行,运条方式同(1)。

图6 挖补洞的形状

图7 挖补洞的坡口

3.4 厌氧胶粘补法

主要用于修复气门弹簧座和气门导管壁的裂纹以及气缸套壁渗漏缺陷。其优点在于对缸体无热影响,不会产生热应力拉裂缸体。缸体的气门弹簧座及气门导管壁等处的壁厚约2mm 左右,要焊补这么薄的部位是极为困难的,可以说是禁区。而用厌氧胶粘补则非常简便, 只要按下述工艺规范操作,很易成功。粘补的另一优点是胶接层有良好的密封性,耐热、耐腐蚀,因此用于修补气缸套壁的渗漏缺陷非常合适。工艺程序如下:

1、粘前清洁

先用喷灯或氧乙炔焰烧烤缺陷部位,烧去油脂,蒸发水份。然后用砂布打磨缺陷部位,磨去表面的积炭和锈迹, 最后用汽油擦洗表面, 待晾干后涂胶。

2、各种缺陷的修理方法

(1)气门弹簧座裂纹的修理:剔除旧气门弹簧座圈,另配制新座圈,涂上厌氧胶压入即可。(2)气门导管壁裂纹的修理:将新导管表面上的保护层除去,用砂布打毛,使其粗糙。若导管承孔磨损变形超差, 则可将导管表面镀铜加大尺寸另配。使其外径去毛刺后比孔径大0.03mm , 随后涂胶压入。

(3)缸体上部或下部缸套壁渗漏缺陷的修理

将缸套向渗漏的一端压出50-60mm,用砂 布将缸套外表打磨粗糙, 然后用汽油擦除油污, 待晾干后涂胶压回缸套即可。

3、涂胶方法

涂用的胶用ZY-802厌氧胶。涂胶的时候, 仅需在相互配合的任一个结合面上涂胶, 即单面涂胶, 而不需双面都涂胶。

3.5 刷镀法

主要用于修复轴承座的磨损、失圆和不同轴度。缸体的曲轴主轴承座和各轴承座孔是很难用焊接修复的, 焊接不但会造成缸体变形,而且焊后还需精加工。如用刷镀修复则非常简便, 镀后稍加修整即能交付使用。其操作程序如下:

1.镀前清洁:先用碱水煮洗去除油垢,再用细砂纸打磨,去除锈痕、毛刺。

2.测量轴承座孔的尺寸、失圆度, 在磨损大的失圆方位作好记号, 确定刷镀层厚度。

3.电解除油处理:用镀笔蘸零号电净液擦拭轴承座孔,镀笔接正极,缸体接负极,电压8-12V, 电净时间20-30秒左右, 然后用清水冲洗。4.活化受镀面:先用2号活化液处理去除氧化膜,缸体接正极,镀笔接负极,电压12-15V,处理时间20-30秒,待工件表面呈灰白色时即用清水冲洗,然后用8号活化液处理,电压18-20V , 处理时间30秒左右,将2号活化液活化处理后的炭黑去除,待工件表面呈银灰色时即用清水冲洗。5.刷镀快速镍

因为气缸体的材质是灰铸铁,质地疏松,不能用酸性的特殊镍溶液刷镀,否则易腐蚀剥落。刷镀时镀笔接正极,缸体接负极,刷镀快速镍的电压12-16V,镀笔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为10-15m/min, 对磨损大、失圆部位应多镀,待恢复整圆后再均匀刷镀至所需尺寸。亦可先在需镀范围内刷镀,以后逐渐缩小镀笔的移动幅度,直到要求厚度最大处结束, 以获得厚薄不均的镀层达到复圆。

6.用假芯轴刮研修整达到复圆和同轴度。总结

气缸体的损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缺陷所处的部位也不一样,因此修复时应灵活运用上述几种方法综合修理才能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如果采用单一的焊接或粘接法修理, 不是针对缺陷对症下药,往往会降低修复质量,甚至导致缺陷扩大和延伸。只要按表1所示的 方法选用修复工艺,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一般的缸体缺陷是不难修复的。

汽缸体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部分,作用不必过多的赘述,它承受着承受燃烧过程中压力和温度的急剧变化以及活塞运动的强烈摩擦。在出问题时,我们不得不去修复,但是日常的保养、维护也是很必须的,鉴于汽缸体运行在这么一个高温巨变的环境中,首先要确保它周围的冷却系统完好的运转,以便及时散热。

第五篇: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总结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总结

姓名:陈涛 学号:1432020135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机电1401Z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产品提出了高精度、高复杂性的要求,而且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在加快,这对机床设备不仅提出了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而且也对其提出了通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数控机床就是针对这种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伺服驱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于一体,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它本身又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机床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机床体现了当前世界机床技术进步的主流,是衡量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柔性生产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核心作用。因此,如何更好的使用数控机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由于数控机床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精密设备,因此,其维护更是不容忽视。通过洛拖的实习,见到了各种先进的数控设备,仔细观察了工人师傅的操作及其维护修理过程,参考一些资料,了解到一些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做一点总结,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让自己在机械行业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数控机床

1、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加工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如主轴变速、工件的松开与夹紧、进刀与退刀、开车与停车、自动关停冷却液)和步骤以及工件的形状尺寸用数字化的代码表示,通过控制介质(如穿孔纸带或磁盘等)将数字信息送入数控装置,数控装置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驱动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所以,数控加工的关键是加工数据和工艺参数的获取,即数控编程。

数控机床具有高度柔性,高的加工精度,加工质量的稳定与可靠,高的生产效率,并且为机电一体化设备,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便于自动化管理等特 2

点。随着数控设备不断在生产生活中的深入使用,其维护与维修也成了重中之中,因此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具有深厚的实践经验与熟练的技术,能准确对机床进行故障定位,并且及时解决,防止出现机器停机,造成经济损失等。数控加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对图纸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数控加工的部分; 2)利用图形软件(如UG)对需要数控加工的部分造型;

3)根据加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生成加工轨迹(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轨迹); 4)轨迹的仿真检验; 5)生成G代码; 6)传给机床加工。

2、数控机床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使用数控机床之前,应仔细阅读机床使用说明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以便正确操作使用机床,并注意以下几点:

1)机床操作、维修人员必须是掌握相应机床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或经过技术培训的人员,且必须按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操作规定操作机床;非专业人员不得打开电柜门,打开电柜门前必须确认已经关掉了机床总电源开关。只有专业维修人员才允许打开电柜门,进行通电检修;

2)除一些供用户使用并可以改动的参数外,其它系统参数、主轴参数、伺服参数等,用户不能私自修改,否则将给操作者带来设备、工件、人身等伤害;修改参数后,进行第一次加工时,机床在不装刀具和工件的情况下用机床锁住、单程序段等方式进行试运行,确认机床正常后再使用机床;

3)机床的PLC程序是机床制造商按机床需要设计的,不需要修改。不正确的修改,操作机床可能造成机床的损坏,甚至伤害操作者;建议机床连续运行最多24小时,如果连续运行时间太长会影响电气系统和部分机械器件的寿命,从而会影响机床的精度;机床全部连接器、接头等,不允许带电拔、插操作,否则将引起严重的后果。

二、数控机床故障的特点与类型

1、数控机床故障特点

数控机床故障的特点:数控机床一般由数控系统,包含伺服电动机和检测反馈装置的伺服系统,强电控制柜,机床本体和各类辅助装置组成。数控机床的复杂性使其故障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引起数控机床故障的因素又很多,不能只看故障的表像,要透过现象去检查引起故障的综合因素,找到引起故障的根源,采取合理的方法给予排除。

2、数控机床故障类型

1)、NC系统故障 NC系统故障会引起硬件故障和软故障。2)、伺服系统的故障

由于数控系统的控制核心是对机床的进给部分尽心数字控制,而进给是由伺服单元控制伺服电机,带动滚珠丝杠来实现的,由旋转编码器做位置反馈元件,形成位置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故障一般是由伺服控制单元、伺服电机、测速电机、编码器等问题引起的。3)、外部故障

由于现代的数控系统可靠性越来越高,故障率越来越低,很少发生故障。大部分故障都是非系统故障,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

三、数控机床故障的诊断方法

1、系统自诊断

一般CNC系统都有较为完备的自诊断系统,无论是华中系统还是西门子系统,上电初始化时或运行中均能对自身或接口做出有限的自诊断。维修人员应熟悉系统自诊断各种报警信息。根据说明书进行分析以确定故障范围。定位故障元器件,对于进口的数控系统一般只能定位到板级。

2、数控系统的软故障诊断

数控系统的软故障是指控制系统的系统软件和PLC程序。有的系统把它们写在EPROM中插在主机板上,有的驻留在硬盘上。一旦这些软件出现问题,系统将造成全部或局部混乱,当分析到确定是软件故障时,应当使用备用软 件或备用EPROM换上,严格按操作步骤经初始化后试运行。这类故障只要有备份文件一般不难恢复。其难度在于备份软件不完备或专用传送设备不具备或生产厂家操作手段中设置口令保密等因素造成无法恢复。

3、利用PLC程序定位机床与CNC系统接口诊断

现在一般CNC控制系统均带有PLC控制器,大多为内置式 PLC控制。维修人员应根据梯形图对机床控制电器进行分析,在CRT上直观地看出 CNC系统I/O的状态。通过PLC程序的逻辑分析,方便地检查出问题存在部位。如 FANUC一OT系统中自诊断页面,FANUC一7M系统中的T指令等。

4、利用数控系统的PLC状态显示功能诊断

许多数控系统都有PLC状态显示功能,如西门子3系统PC菜单下的PC STATUS,西门子810系统DIAGNOSIS菜单下的PLC STATUS功能等,利用这些功能可显示PLC的输入、输出、定时器、计数器等的即时状态和内容。根据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机床厂家提供的电气原理图,通过监视相应的状态,就可确诊一些故障。

四、数控机床故障的维修步骤与方法

1、故障排除步骤

①询问操作者故障发生的原因

当故障发生后,维修人员一般不要急于动手,要仔细询问故障发生时机床处在什么工作状态、表现形式、产生的后果、是否是误操作。故障能否再现等。②表面与基本供电检查

主要观察设备有无异常情况,如机械卡住、电机烧坏、保险熔断等。首先检查AC\DC电源是否正常,尽可能地缩小故障范围。③分析图纸,确定故障部位

根据图纸PLC梯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故障部位是机械、电器、液压还是气动故障。

④根据经验分析,扩大思路

根据经验分析,一定要扩大思路,不局限于维修说明书上的范畴,维修资料只提供一个思路,有时局限性很大。

2、故障维修方法

当数控设备出现故障时,首先要搞清故障现象,向操作人员了解第一次出现故障时的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观察故障发生的过程,观察故障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怎么发生的,引起怎样的后果。只有了解到第一手情况,才有利于故障的排除,把故障过程搞清了,问题就解决一半了。搞清了故障现象,然后根据

机床和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就可以很快地确诊问题所在并将故障排除,使设备恢复正常使用。

下面是一些具体数控机床故障的解决方法:

1)当伺服驱动器出现母线欠电压警报时,是由主回路断路器跳闸引起,需重新推好电闸。

2)当主轴驱动器出现电动机的速度不能跟从指令速度,电动机负载转矩过大。参数4082中的加速度时间不足时,需确认切削条件后减少负载并且修改参数4082。

3)当主轴切换输出切换时的切换顺序异常。切换用的MC的接点状态确认信号和指令不一致时,需确认、修改梯形图顺序,更换用于切换的MC。4)当电源系统出现主回路直流母线电容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充电时,可能是由于电源模块容量不足或直流母线存在短路,充电限流电阻不良引起的。

五、维修总结

数控机床是技术含金量很高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照使用要求,必须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因为数控故障大多都是由认为造成的,作为操作人员,为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需做设备的日常维护,尽可能让机床发挥它的最大效益,不能还没有使用就要坏掉,在维修。公司也应加大为操作人员素质培养,让他们尽快掌握机床性能,保证设备运行 在合理的工作状态之中;另外,维修人员应做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如CNC系统的排风扇运行情况,机柜、电机是否发热,是否有异常声音或有异味,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各管路及接头有无泄漏、润滑状况是否良好等,积极做好故障和事故预防,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解决,这样做才有可能把故障消灭在萌牙 状态之中,从而可以减少一切可避免的损失。当设备出现问题后,要及时冷静地进行故障诊断,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机床修理人员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要多问、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讨论交流、多总结。只有当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数控机床的修理过程才能更迅速,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多创效益。

下载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单人使用的设备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设备使用实行......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习报告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习报告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习报告(一) 实习任 务 1. 使学生对实习所在单位的生产、研制和开发情况有所了解,并增加对专业范围内的学科的感性认识......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 学生实习报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实习报告实习类别:专业实习院(系):航空运输学院 专业班级: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学生姓名:张三学号:084109113 实习单位:上海东方航空有限公司 机务工程部实习时间: 2......

    机电设备维修实习报告(共五则)

    机电设备维修实习报告本文由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实习单位:xxxxx公司实习科目:电动机与变压器的检测维修管理实习时间:11月13日—12月8日上......

    机电设备维修实习报告(5篇材料)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实习科目:电动机与变压器的检测维修管理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5日—2012年1月5日上班时间:上午,8点-11点下午,12点40分-4点实习感受首先我想......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武钢电气公司实习科目:电动机与变压器的检测维修管理实习时间:11月13日—12月8日上班时间:上午,8点-11点下午,12点40分-4点进厂对自己的要求:进厂要穿工作服,穿防电绝缘鞋,......

    机电设备维修班长岗位职责

    设备主管岗位职责机修工、电工一、主要职责: 1、 主要负责印刷车间设备的日常检查巡视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隐患 2、 并负责装订、后期车间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按维修单带领......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个人简历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王建性别:男民族:汉 出生日期:1990.02.08户籍:北京政治面貌:团员 所学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学历:大学专科身高:183 联系电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