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历程总结

时间:2019-05-15 10:0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考研历程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考研历程总结》。

第一篇:我的考研历程总结

我的考研历程总结 ——万学海文

进入大学后,就听很多同学说没有经历过考研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08年3月份,综合我的人生目标,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思考,我踏上了考研路。

经过各方面的考虑,我将考研目标确定为本校本专业。因为我认为,考研第一步即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确定一个合理可行的目标。考名校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考名校难度之大也是一个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目标将成为我们考研路上的动力,不会让人想起遥不可及的目标就会让人觉得走完考研路遥遥无期。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准备考研期间,在很多同学被考研的压力折磨的筋疲力尽,几乎放弃的时侯,因为目标合适,对自身的能力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考研路我走的很轻松。

因为英语在考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英语的提高也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所以早在三月份我就开始准备考研英语。一个月后,我发现单纯记忆英语单词起效并不大,加上准备考研还有充足的时间,所以我采取了通过阅读记单词的方法。在对众多英语辅导书进行比较后,我选择了星火英语的《多功能阅读》这套书,其中的第一册有五十篇英语美文,囊括了所有的考研词汇,并附有美文听力。对这五十篇美文,我每篇都是扫清生词,查出发音,反复听听力,然后到学校小树林放声朗读,最终,三个月后,我将所有的文章读熟,记住了考研单词的发音,认识了所有的单词,在配合其他考研词汇书中对单词的深入理解,终于过了单词这一关。后来发现,这个方法不仅有利于记单词,对我英语口语、听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准备考研英语,同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我的英语能力。但是这个方法必须是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加上海文英语辅导班所教的各种英语答题技巧,我顺利过了考研第一关英语。

准备考研政治则比较轻松。我的本科专业是政治学,对政治接触较多,但是专业所学和考研政治还不完全一样,而且政治科目众多,内容繁杂,重点不明,还有马哲、马政经等较难理解的内容,所以我报海文政治辅导班成为一个正确的选择。通过海文老师的梳理,我明确了复习的重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政治复习较为轻松,从5月份开始准备时间非常充裕,而且跟着海文老师的步调走已经足够。

有一点众所周知,公共课复习很吃力,很难拉开层次,不容易提分,所以我考研最基本的目标是公共课不要拖后腿即可。因此要想总成绩得到高分,就必须在专业课上下苦功夫,所以我在专业课上花费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我首先做的一点是弄清考研专业课考察的重点。研究生考试考察的是本科生对本专业最基本的专业素养,各学校专业课指定书目内容也是本专业的基本体系结构,这决定考研专业课最基本的考察内容都在指定书目里,而且尤其要注意专业课条理清晰的内容。我首先把三本专业课本系统的看了几遍,看的时候画出重点,并力图将所有的内容理解清楚,因为政治学理论本来就抽象,如果不能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取不到最好的效果。在理清重点,把课本的理论内涵吃透后,我开始了艰难痛苦的记忆过程。几个月的时间,我天天在小树林里反复背诵枯燥的专业课理论。深冬的风刺骨冷,每天三四个小时的背诵几乎耗尽了我所有的精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考研前,我近乎掌握了专业课本所有的内容,具体到书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名词解释,所以专业课考完后我就知道自己考研已经成功了。

考研路漫漫,因为自己有必须读研的决心,所以有了坚持下来的毅力。这一段时间,和考研的同学一起走过,大家一起努力,累了一起放松,共同体会考研路的酸甜苦辣。也见了很多半路放弃的研友,为他们可惜之余,更督促自己不可放松。考研成绩出来后,我再一次在高考后体会到了付出后得到收获的巨大喜悦,尤其是专业课政治学理论,更是考出了142的高分,加上另一门专业课128份,我最后的考研总分是396分,可能不是最高分,但那已经足够让我以高分迈进复试的门槛了。回想考研历程,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也感谢海文考研在我复习公共课上的帮助,更感谢自己的坚持不懈。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分享我考研的心得,走出一条成功的考研路。

第二篇:回忆我的考研历程

朝花夕拾·莫忘初心——回忆我的考研历程

六月的毕业季终于到来,葱郁斑驳的树荫下交织着欢笑与泪水。大学生活终于扬起尾巴,一场青春的繁华盛宴缓缓落下帷幕。走在天颐湖畔的石板小径上,回忆往昔,往事浮现,或清晰,或朦胧,有的刻骨铭心,有的刻意忘却,但度过的每一天、读过的每一本书、认识的每一个人、去过的每一个地方,却都是这个故事里难以割舍的回忆。从大学开始,我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习惯:用三言两语概括并记录下一天的所行所思。四年后,翻阅着还几百页的“成长记录”,方知自己再也不复当年。随着旧时岁月的光影越来越渺远,对大学生活做一个完整回顾与总结的念头便愈发强烈,但千头万绪,却不知从何说起,又何处止歇。

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便问自己,这四年我能学到什么?四年后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四年后我又身在何方?其实到今天为止,我都没给这些问题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复。因为,这四年,尤其是后两年的经历,让我见识到了太多更加开阔的东西,这就不断矫正甚至否定了自己曾经一些幼稚与浅薄的想法。但到了今天,我又怎敢说自己就是成熟呢?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想起无数往昔的瞬间,用文字记下的是回忆,是历史,更是思考……

一、扫一扫记忆碎片

2009年9月5日,我来到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报道。和很多同学一样,带着对新生活无限向往的热情,开始了大学的新旅程。因为学校离家不远,高中又是在山师附中读的,自然对山师大有种特殊的感情。但自己心里也知道,这不过是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学,进校后还需潜心读书,多加学习。不过,当时身为井底之蛙的自己并不知道“大学何为”,只是带着自小对读书的偏爱,时常进入图书馆胡乱翻阅,泛泛而看,而不求甚解。

对于大学生活的认知,当时并没有太过明确的目标。或许是骨子里有那么一点不安分,开学后便积极参加了学生会、班级和社团组织的许多活动。最为幸运的是,结识并融入了中文一班这个大家庭。或许是身为班长的缘故,忙碌的日子总是大于空虚的时间。到现在我还经常想起,与周倩、海洋、张强为了一个活动的策划而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场景。那段记忆虽然忙碌而疲惫,却是温暖而纯净的。回到宿舍,我总是习惯性地打开桌灯,整理一天工作与学习的记忆。当晨曦的霞彩掠过窗外的山崖时,又是一天新的开始。红歌赛、女生节、辩论赛、体育节…这些活动的某些瞬间像电影镜头般地在我脑海里闪过,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

在组织、参加活动之余,更多的时间就送给图书馆和讲座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10月10日那天历史系李云泉教授关于陈寅恪先生的讲座,讲的内容大抵记不清了,但老师深沉饱满的情感与对学术的虔诚精神对当时不谙世事的自己震撼很大,正是从那往后,我散漫无序的读书有了大致的方向感,对于学术,对于思想,“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真正让我对“大学何为”这个第一命题有了感悟。就在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钱理群《致青年朋友》,老钱在书中强调的大学生应该“独立,自由,沉潜,酣畅”的观念,可谓句句说到心坎里了。从那往后,我找到了图书馆里所有钱先生的书,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惊险刺激的历险,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郁热丰沛的学术激情令人神往。老钱的思想好像一盏暗夜里的灯火,让我这个在自己肤浅世界里沉睡许久的孩童得到了“启蒙”。

但在当时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我对西学和思想史并没有像今天这般偏爱,更多兴趣点还是放在了国学上。组织成立稷下风国学社,在当时凭的只是一腔热血,想不到国学社经历了“滚雪球”式的发展,竟从班级社团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校级社团。如今回想其中的点滴足迹,倒觉也不过如此,但当时跟言才等伙伴亦是倾入大量心血来做社团的。或许待到一切云淡风轻之时,曾经的激荡热血只是茶余饭后的淡淡回忆而已,而自己只是在享受这个过程中无心无愧的努力。

整个大一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当时自己特别热衷参加各种比赛与活动,大大小小的奖项亦偶有获得。可能因为体验的热闹场景多了,慢慢也就厌倦了这种浮躁的状态。闲暇之时,最大的爱好莫过于泡图书馆,或者去球场上舒展下身体。跟后来一心考研而疏于休闲活动相比,这段生活还是相当美好的,至少是真正快乐而满足的。或许,对现状的满足正是获取幸福感的最简方法吧。

大二开始不久,便邂逅了大学的初恋。她是很好很好的,即使在那个草木萧瑟的深秋,温暖的感觉依然在我的心底静静流淌。尽管那段时光的身影早已渐渐远去,但每每回想起一些美丽的瞬间,似乎依稀间还能嗅到万花丛中独有的一脉馨香。

现在看来,这段时光太过波澜不惊,最初的激情缓缓褪去,安逸而满足的心理似乎阻断了时间的流逝。有时捧着一本无聊的小说就可以打发一个赖洋洋的午后,心想着后面的大学生活大概也就是这般模样了。那时候我最迷恋的思想是尼采与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最喜欢的作品是鹿桥的《未央歌》--理想主义状态下的大学生活亦不过如此。

但这一切终以半年后的悲剧而收场。在之后的一段的时间里,我都无法走出失恋的圈套。这其中,既有对旧时光的伤感,更有对未来的迷茫。但好在这种颓丧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我开始努力走入一种新的生活状态。但直到今天,我也未曾再在这面上轻涉而留步,爱情太重,或许真正的缘分还没有到来吧。

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2011年的寒假格外漫长,除了在新东方课堂上练练英文口语,闲暇之时,我就在网上听一些学术讲座,偶尔读点杂书,也算聊以自慰。在得知学校开学竟在三月份时,我突发奇想:其他学校都开学早,可以利用这个多余的时间去北大清华看看,或许还能旁听北大的课程呢!对,说干就干。买了火车票,背上行囊,便直奔京津去了。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奇思妙想会对今天影响这么大--生活的轨迹并不是直线一条,有时候一念之差,就是别样的世界。

冬日的北京依然难掩帝都的繁华与喧嚣,走在街头上更觉自己的渺小。2月23日上午,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的冰面尚未开化,校园里的行人三五成堆,一辆辆单车在曲折的小路上飞驰而过。穿梭过几处转角,便是博雅塔。初春时节的燕园依然被洁白的雪衣覆盖,“一塔湖图”的秀美景色在北风的吹拂下更显一分神圣感。

第一次来到燕园,心情自然是相当激动,但当时我并不认为自己会跟这里发生什么关系。在未名湖畔的花神庙下,无数游人旅客在石壁上留下“我要上北大”“北大等我”之类的宣言,可又有几人最终实现了最初的梦想呢?对于北大之路的艰辛,那是我是决然体会不到的,只是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回忆,多了一点向上的渴望。读书人最向往大学的莫过于被大师前辈们热情叙述的西南联大,而在这个袪魅的年代里,去一个梦想中的校园也不过是对一些理想主义情绪的替补,但这也足以让我热血沸腾了。早就听闻课上旁听是北大的传统,误打误撞之际,我竟然蹭了节夏晓红老师的明清文学课。在北京的那几天,也去了清华、北师、人大、法大等学校,但唯独燕园的记忆最为清晰。

从那时开始,我就愈发感到自身的局限,遍下定决心,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读研。但去哪个学校,我并没有明确目标。我考虑过很多学校,比如有小资情调的复旦,比如有烂漫樱花的武大,比如思潮活跃的人大,比如学风扎实的北师大,比如有无敌海景的厦大,比如就在家门口的山大……利用在假期甚至周末,我走了许多名校聚集都的城市,北上京津,南至沪杭,既是旅行,赏阅风景,又是学习,寻访他乡友人,但却也走马观花,而自得其乐。这种轻松自在的日子大概持续了半年,转眼下便到了大二的尾巴。

但是,最终我选择了北大,专业是现当代文学。作出这个选择,尽管起初没有想到,但也算是顺其自然的决定。那段时间,我读了一些北大老师的学术著作,对我的影响很大;加之有在燕园的美好记忆,我渐渐认同上了那里自由、开放的的校园风气。相信,每个文科生都曾经有一个北大梦,但在现实的打磨下,曾经这点理想主义的烛火也在庸常的生活中渐渐熄灭了。尽管“五四”的年代早已远去,但在多少读书人心目中,北大中文系依然是皇冠上的宝珠,是一个最高梦想的寄托之地。选择北大,因为觉得“合适”,纵然也听说北大之路异常艰险,但一旦做了决定,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2011年6月26日,QQ签名改为“未名湖,等我”,从那时起算是开始踏上了北大考研之路。

在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后,才发现考研工程量之浩大远非先前考虑的那么简单。北大考研自主命题,没有官方教材,不指定参考书,更没有参考答案。专业课除去几个送分的名词解释外,便是四道大论述,其实就是现场写四篇小论文。专业基础有50道选择填空,是为历年真题的保留项目,文学、语言、文献、理论等学科皆有涉及,古今中西无所不考,泛而不深,偏而不怪,便是这传说中的“大综合”。与专业课相仿,专业基础也有四题论述,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古文论、西方文论各占其一。后来得知,北大论述题赋分极为吝啬,照本宣科不足为道,观点平庸只能及格,唯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见为最佳。而历年北大复试线都低于国家线,这就意味着,一旦北大落榜,连调剂其他学校的资格都没有。而每个专业只录取两三人,报考者却逾百人,其中还不乏全国各地的高手,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人只能成为燕园外的炮灰。尽管考研考北大比高考考北大容易得多,但难度依然在远在其他学校之上。

了解到这些残酷的事实后,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为了给专业课留出更多时间,暑假里我到新东方上了考研英语班。幸好复习开始的早,在大三上学期,我还可以凭兴趣来读一些书。因为考的是当代文学方向,便集中看了一些思想史、近现代史、文化研究、当代西方文论与哲学的书,专业方面主要侧重于现代文学。但在大三上学期,班里还有一些事情,自己也有一些没处理好的琐事,那段时间相当浮躁,也很难沉潜读书。就这样,转眼就到了2011年冬天,不知为何,记忆里的那年暮冬特别寒冷,从之前热闹喧哗的生活猛然退回闷头读书的状态,孤独的火焰开始缠绕我的内心,这种感受一直牵扯着自己那颗渴望躁动的心。自己的心态一直不是很好,那个冬天更是如此。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向钱理群老师在信中诉说了自己的想法,钱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出发,鼓励了我这个困于冬日一隅的青年。在后来的考研时光中,我经常会想起钱老师和他说的话,即使面对极大的压力,也依然能坚持走下去。

三、一路向北的征程

2012年,考研年。大三寒假,我随父母回到菏泽老家。除了给家里的老人带了很多年货外,我还随身携带了一本《野草》。冬日的华北农村萧瑟荒芜,远没有城市那般喧哗热闹,每次回老家,都能这让我文艺小资多点植根于苦难生活的厚重感。住在简陋的小屋里,透过门缝可以听见深夜落雪的声音。有那么几个夜晚,睡不着,我便点了灯,在微弱的光影下温习《野草》。早就听父辈们讲,在“文革”那个万马齐喑的岁月里,有些知识青年就是靠着鲁迅的书汲取思考的力量,在黑暗中摸索,等待着新时代的到来。《野草》中带给人的不仅是绝望,更是深刻之后的反思。后来读了很多研究鲁迅的书,无论是竹内好、伊藤虎丸,还是林贤治、钱理群,都不及汪晖的早期作品《反抗绝望》令人印象深刻。从书中走出来,眼前唯有墨色穹窿下肃穆而立的杨树林。现实的生活激发了对文学的新的想象力,乡土与城市、底层与上层等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进而去研读民族国家、革命、现代性等话题。发现并喜欢上韩毓海老师的著作就是在那时。韩老师虽身在中文系,却不拘泥文学研究,而是能跳出某些偏狭的圈子,从历史、政治等角度再读文学,纵横捭阖,文采飞扬。但最主要的是,他没有某些学院派的呆气,重在实践,经世致用,无论他的研究路子,还是侧重的领域,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回到济南,做了一个每月的复习规划,便正式拉开了全心考研的序幕。李浴洋师兄给了我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这让我迅速摸清了复习的大致方向。尽管北大不指定书目,但往届学长根据经验列了300本左右的参考书目,书目繁多,后来我只精读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就只能泛泛而看了。在专业书中,陈晓明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与洪子诚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成为最基础的选择。正好超星学术视频上有陈老师在北大课堂的讲课录像,从头到尾一共110多集,我便一集不落地看完了。为了挤出时间来白天学车,只好晚上熬夜看,但看后收获很大,很多难以理解的晦涩概念便迎刃而解。

二月底,开始在山大中心校区上自习。买来了历年真题,做了一些技术性的分析,大致了解了试题的重点。根据手头上的资料,便开始整理专业课的笔记。北大考研的过程是快乐的,因为可以读很多文学作品和研究著作,尽管有很多作品耳熟能详,但每次重读都是一次新的旅程,在封闭静谧的环境里,沉静下来的心往往会更加纯粹,也更加敏感。繁华散尽,终归于死寂,而这死寂在那个初春的山大校园里并没让我感到压抑,反倒是满满的充实感。闲暇之时,便与钰儿姐姐一起去山大路上的小吃店美餐一顿,在屋子里看书累了,便到山大小树林里去坐一会,合上书,刚看过的一些东西就能浮现于眼前。每晚十点,最后一个离开公教楼的自习室。后来听说这栋教学楼是山大有名的“鬼楼”,难怪到了夜晚自习室的人并不多。但阴凉的环境倒是有利于专注读书,我也没管那么多,就这样一直到了三月份,现在想想,那段时间真是状态最棒的时候,也是内心最纯粹干净的时候。3月20日,回到山师,占了自习室,租了校外的房子,备考的资料终于有了个置放的地方。

在学校复习了一段时间后,4月11日,我再次来到北京大学。春日的北大百花盛开,芬芳满园。跟上次深冬来的时候感觉不同,上次纯属是游客参观,而这次,是在向前辈取经,是在自己心仪的校园里寻找梦想的支点。这一次,对于北大,我不再感到陌生。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我向他表达了渴望跟他读研的意愿,尽管心里有点紧张,但好在一切都顺利进行了。在李欧梵、孙玉石、高远东、吴晓东、龚鹏程等老师的课堂上,让我感受到之前课堂上完全不一样的氛围,也更坚定了我进入北大的决心。

从北京回到济南,从五月份一直到年底,这个漫长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心读书,备战北大。原本以为,叙述这段故事,应该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感悟要讲。真正写到这里,我却不由自主地停下了笔,我不知道该如何叙述这段难忘的记忆--因为每一天都是值得回味的,对文学的思考、生活的感悟都被一个个复习进度细化了。在她毕业离校前,郑树敏学姐送给我三张倒计时表格,一共200天,每天我都用黑笔写下任务,若完成了,便用红笔划掉,到最后,会形成渔网般地“赤墨图”。这项工作也是为了打发考研单调苦闷的日子。当考研进入“深水区”,之前的新鲜感逐渐冷却,轻松的读书被紧张的复习取代,压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当叙述变得坚硬起来,其本身也就令人难忘了。考研的历程,书外的生活比纸上的文字更精彩。一些点滴的记忆,一些片段的影像,浮现于脑海中,难以忘怀。

夏天的闷热熏得我只好躲在图书馆里,爬上爬下,只是为了找到一本参考书;晚上十点半离开自习室的时候,校园里往往只有我一人,回小屋的路上,好像只有墨云与黯月与我为伴;出租屋里云龙混杂,为了找个安静的住所休息,反反复复换了三个地方;寂寞的时候连个说话的伴都没有,只好写在笔记本上,自娱自乐。好在学习的都是我喜欢的文学,倒也乐在其中。

暑假之后,开始上高连政治辅导班,英语和政治复习也逐渐江加大力度。好在这些东西都不难,只是按照常规思路,每日加紧训练,不敢懈怠。到了冬天,大学覆盖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每次回小屋的路上都冻得手脚冰凉,掏出电话,也只是跟同病相怜的研友互相慰问一下;在除夕前夜,一个人躲在四楼暖气片狂背最后的政治押题卷;在无数个同样的夜晚,我告诉自己,“我能行”。但紧接着看着难以完成的任务,又不禁觉得自己实在太阿Q。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终于到了考研前夕。

2013年1月5日,考研。在上考场前,我在人人上发了个状态:“莫道征途路漫漫,愿效江水去不还。大势所向天地宽,终究奔涌归浩瀚。”最后的考试在竟来得如此平静,仿佛这只是一次轻松的演练。

政治考试的时候有点头疼,但匆匆写就,感觉还凑合。英语并不难,但也相当耗费脑细胞,但还算顺利。第二天的专业课写的手腕都疼了,但还是没做完,赵树理,知青小说,女性诗歌,王小波,四篇小论文,想说的话很多,但没能遂愿,只把前两题答得仔细,虎头蛇尾,后来终于在这里出了大问题。下午的专业基础,神奇的“大综合”连蒙带猜地写完;四篇论述,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问题,好在平时比较关注政治与西马,倒也不难;论宋诗特质,结合钱钟书《谈艺录》写了一通,引经据典;论十九世纪科学思维对欧洲小说的影响,有点意外的题目,结合当时思潮和作品谈了谈;论王国维境界说,唯一的送分题,经典的基础问题,并无难度。出了考场,只是觉得专业课遗憾太多,但总体马马虎虎,只好祈祷最后的分数能高一些。

四、生活向南方的转向

2013年2月28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公布成绩与复试分数线。Finally, the Truth.最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分数并不令人满意,只比复试线高5分,专业方向排名大概五六名的位置。有生以来第一次彻底一夜未眠,因为目前这个情况意味着风险非常大,而且分数太不令人满意。一个专业方向只录取二人,根据复试比例1比1.2来看,我所在的这个位置,最终录取机会非常渺茫。

但毕竟还有一线希望,带着一股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想法,3月6日,我第三次来到北大。躺在静园的大草坪上,望着天空上排开的一字孤云,想到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法拥有这一切的时候,眼泪当时就下来了。但又一想还有很多研友吃了更多苦,尤其是那些二战三战的朋友,依然在为北大而奋战,我也没必要如此伤悲。

在燕园,复查了下成绩,除了跟一些师兄师姐聚了聚,便是万分焦急等待最后的结果。在跟孙雅馨在野草书店看书的时候,知道了自己落榜的消息。因为之前有心理准备,倒也没觉得太意外。我想到自己毕竟过线了,原则上还是可以校内调剂的,便跑到历史系、哲学系、国际汉教去问调剂信息,果不其然,不止五院,其他专业也个个爆满,生源充裕,根本轮不到调剂生。

未名湖畔的桃花又开了,我却与北大擦肩而过。此次赴京,满眼尽是伤感。最后几日,倒春寒袭来,帝都上空雾霾阴沉,毫无心情多呆一刻。从北京回到家,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下面的路该怎么走?在我心中,无非是二战、调剂、考公务员与工作四条路。工作我没考虑过,我还想继续学业。虽然选调生与省考也报名了,但最后也没去考,只是不想年纪轻轻就被体制绑定,还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时候,父母提醒我还可以考虑出国留学。其实留学我之前并非没考虑过,我的高中朋友里有很多早已选择了出国,只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北大中文系的崇高地位恐怕不是他者可以比拟,我才决心在国内考研的独木舟上苦苦厮杀。出国不合适,便想到了港校,心想或许值得一试。找了很多资料,最后发现港校招考几乎都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结束。而与此同时,我想到了澳门大学,记得澳大是接收考研过线但最后落榜的考生的,其招考时间也在考研之后。听了一些老师、学长的意见后,我决定试一试澳门大学,尽管没抱多大希望。

在那个冬春交接的季节里,我天天忙着查询各校调剂信息。尽管都走到调剂这一步了,我笑自己居然还在挑三拣四。非211高校我是坚决不去的,另外,我希望能去一个沿海的城市。最终的选择是海南大学。对于海南岛,对于海大,我之前并不是很了解,但在我的印象里,那是一个相当美好的地方。

让我万分感激的是,海大给了我这次机会,这对当时无路可走的自己而言,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尽管父母不是很同意我去那么一个天高云淡的地方,但海大发出的复试通知还是让我原本沉重的心情为之一振。对,说做就做。买了济南直飞海口的机票,稍作准备,便踏上了遥远的南方之行。

4月7日,海口市海甸岛,海南大学。自从晚上下了飞机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生活开始转向了。海之南,天涯之北,椰风小岛,春风吹,晚霞照。面对从未有过的新鲜空气,马路两旁高大而密集的棕榈树、椰子树,这个陌生城市太多新奇的东西冲击着我的视线。南国的暖风迎面吹拂,温暖的雨滴轻轻打在从北方带来的长袖上。

换上短袖短裤,来到海南大学。海大校园非常大,大概是山师长清校区三四倍的样子,但并不荒芜。整个校园仿佛是个热带植物园,榕树、棕榈在小径旁盘虬卧龙,乳白色的教学楼点缀其间,东坡湖、南渡江等水域分支交错期间,空气里总是浸润着一种草木的香气。坐着敞篷的电瓶车穿梭在校内曲折的小路上,小车轧过青石板的时候总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仰望天际,海风拂面,美不胜收。世人只知厦大、武大风景卓群,真想不到,在祖国最南端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

我也没光顾的看风景,毕竟自己是来考研复试的。但这个过程就相当简单了,经过了极其惨烈的北大之路,再来这个悠闲自由的校园,顿觉冰火两重天。在复试中,刘复生老师也没有刁难我,之后,又跟我聊了很多,关于北大,关于海大,关于梦想,关于今后的打算。对于海大与刘老师,我是相当感激的,因为我知道一个好的伯乐对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面试结束后那天傍晚,我一个人跑到海大门外的白沙门看落日。琼州海峡与对面的祖国大陆就在我的眼前,坐在温暖的沙滩上,我想了好多事情,包括考研以来走过的路,包括这四年的生活,包括感情的纠葛,等等。面对辽阔浩大的南中国海,晚霞渐渐消失在海天尽头,一种莫名的神圣感与伤感交织在一起,那个场景,让我难以忘怀。

北方落雪,南方落雨。第一次去北大,覆盖帝都的皑皑白雪迎接了我,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两年后,第一次来岭南,海口用温暖的春雨迎接了我,我曾以为我懂了,其实我还是不懂。

在海口,大学同学李虹虹热情款待了我。异地他乡,无亲无故,一些小事,有时也能击中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海岛那段时间,不少事情都给我以感动,一年多的压抑也在这个休闲自在的小岛上被暖风稀释了许多。

人们总是喜欢讴歌梦想的高贵,却不知生活本身更值得赞美。在无人相诉说的漫漫长夜里,陪伴自己的或许是窗外的一株枯树,或许是耳机里传出的一段音乐,或许只是掌中的一本书,甚至,只是手里握着的一支笔。考研的时候,我用那支笔做了700多页的读书笔记,用了四卷厚皮本,曾以为奋斗本身才能牢牢握住梦想,却不识无论身在何方,日常生活的点滴美好才是更值得爱惜的珍宝。考研的时候,《北爱》的主题曲《滴答》时常回旋于耳边,或是低声哼唱《未名湖是个海洋》,便会想起那些令人唏嘘的往事。可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了,再说这些岂不就矫情?既然说多了都是泪,不如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而这一切,从来到海南岛的那一刻起,已经在改变中了。

刚出成绩那阵,我在人人上发了个状态:“我是一个追星星的孩子,惟愿此生都能仰望星空,永不陨落。”生而不易,愿同摘星。但人终究不能活在梦想中,纵然有一万个仰望星空的孩子,还总得有个脚踏实地的成人来做事情。考虑到很多现实因素,我真的适合留在这个美丽的海岛读书吗?每每想到最初的梦想,我就太不甘心。

四月的海岛不仅风景诱人,书博会的召开也让其文化气息增色不少。在海口,我听了几场讲座,并且第一次见到了莫言。在海南晃悠了大半个月后,在三亚天涯海角旅行的时候,我收到了澳门大学的复试通知。我知道,事情又在变化中了。

回到济南,准备澳大的复试。这一切,都是依样画葫芦。网上笔试,电话面试,拟录取,确定录取。经历了之前那么多,今天的状态反倒是波澜不惊,不值一提。一路以来,跌跌撞撞,终于获得了这么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结果。

接下来就是做出选择了。二战北大,还是海大,以及澳大。最后,我选择了后者。2013年6月7日,正式收到澳门大学研究生院录取通知,考研最终结束。这个结果是意料之外的,但也在情理之中。

2013年6月中旬,我开始在中国文化传媒网山东频道做实习记者,换了一个环境,结识了一些新朋友。跳出校园,方知世界更加广阔。植根于充满苦难的现实土地上,回望考研的岁月,那些心酸其实也算不得什么。邵永海老师说,“面对社会的苦难,选择逃避或漠视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是须明白将来某一天会因此品味和忍受深刻的耻辱。”进入野蛮的社会丛林,入世体验;回归象牙塔的美好生活,出世体悟。

从2011年暑假能够坚持走到今天,两年以来,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谢谢爸爸妈妈,你们给了我太多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能够让我心无旁骛地读书复习,最大程度地帮助我实现梦想;谢谢刘子凌老师、魏建老师、吕周聚老师、杨守森老师,你们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视野;谢谢海大与刘复生老师,尽管最后我放弃了海大,但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信心与希望;谢谢澳大与北大中文系,你们给了我现在的平台,以及一个指引我不断前行的梦想。

谢谢李钰姐姐,在我考研之初,能认识你,是我最大的幸运,这一路以来,你给了我太多太多帮助,好几次在我最困难的关头都帮助了我;谢谢李浴洋师兄,如果没有你的提携与鼓励,恐怕我都没有勇气走完全程,在知识与思想上对我的点拨,我都受益匪浅;谢谢郑树敏,感动过,成长过,笑过哭过,这便是最好的青春。

谢谢北大中文系的石岸书、李建华、孟德才、王鑫凤等学长学姐,你们的成功经验各不相同,但都深深启发了我;谢谢张春孝学长,你总是教给我要向男人一样去战斗;谢谢张欣、徐博闻等中学老友,相助不易,来日方长;谢谢谢辉军、尹穗阳等山师B214自习室的研友们,我们一起度过了考研时最艰难的岁月;谢谢孙雅馨、杨阳、袁霞等北大研友,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北大梦,还记得吗?

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你们都是我一生值得珍惜的珍宝。

写到这里,我想,这篇冗长的回忆文章也该画上句号了,尽管出于很多原因,我还是删去了很多本该写上的文字。这篇文章不是经验帖,只是给自己两年的努力一个交代,一个总结。人的成长就是在理想与现实间博弈,谁也不知道下面的生活会是哪种色彩。那些往事,踏进深泽,或者赤脚于布满荆棘的原野,终究不见柔和的阳光。而奋斗就像一列速度激猛的过山车,经历了一些大起大落的感觉,急流勇退,方知生活本身的可贵。奋斗与生活,本来就不是矛盾的。

在澳门,我想看到更好的自己,以及更美好的世界。

黄 帅

2013年7月17日于济南华不注山

熬夜写就之时,东方已发白

第三篇:考研历程

考研故事:一帆风雨路三年 三战人大一朝成简单的几行字概括了李同学三年的考研历程,而期间所包含的感受和经历却不是简单的语句可以描述,是沉淀在我人生岁月中永不褪色的回忆,在此,跨考教育一起来和大家分享这位苦尽甘来的学子故事。

梦想起飞于坎坷之途

或许是因为年纪尚小,抑或是由于强烈名校情结,我尚未真正适应大学生活,便萌发了考研的念头,做起了考研队伍中的先行者。

大三上半年,我已经选择了报考的学校及专业,也安然地在自习室安家。因为我选择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报考的又是热门专业--经济学,这就注定考研路曲折坎坷。尽管那时我几乎每天都去自习室,但真正学到的东西很少,不过那时我很知足,因为我在走属于自己的路,殊不知自己定的目标高远,行动缓如蜗牛。转眼间,已是2007年。回校后,我找了固定座位,带着心中的执着开始了真正的考研复习。老实说,这一年的复习,我有过懈怠,但更多的是坚持。也正是从这一年,幼稚的我才体会到考研路上的艰辛。

这一年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在艰辛中上下求索。时间毫无顾忌,一路狂奔,从1月到1月,从6月到9月,然而考研要掌握的知识却未见成型。9月以后,任务和压力明显增加,每天都是紧张的复习。紧张之余,我会想起心理深深的考研情结,体会那种短暂的解脱,体会那种为理想而奋斗的充实快乐„„理想永远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忍的,尽管曾经为考研做了那么多铺垫,尽管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还是没资格做人大的研究生。为了逃避考研失败的现实,我决定暂时找工作。幸运的是,通过校园招聘会,我找到了一份北京的工作。3月底,我便第一次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工作乏味但有收获,待遇也不错。如果我不曾考过研,不曾为理想奋斗过,我会一直工作下去,但我是一个追求理想的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考研人,没有理由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理想之路。4月底,我只身去了人大,在校园中徘徊了两个小时,买了两幅字、一支笔,然后便匆匆离去了。虽然心中感觉人大也不过尔尔,但我还是希望能到人大读研。回到公司,我决定辞职,随后便返回石家庄准备新一轮的考研复习。

回到学校,穿梭在校园中,我不自觉地站在A教面前,仰望自己奋斗了一年的自习室和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落,心中有说不出的凄凉。毕业答辩结束后,全班同学一起吃散伙饭,喝了离别酒,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回望我四年的大学路,只有两个字格外醒目:考研。

受伤的白鸽仍坚持飞翔

2008年6月初,我开始了第二次考研复习。

至今我仍记得辞职回校时对自己和家人说的一句话:既然我辞职重考,肯定有信心拿下人大。那时的我,唯一不缺的就是自信。回到熟悉的教学楼,我在B教5楼找了一间个自习室,没再去A教510,试想换一个环境,或许复习的心情和结果会不一样。

伴随着第二次考研的是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复习、无数的练习题,还有挥之不去的考研情结。我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走过。直到临考前,我对自己还是颇为自信。这一路走来,我又认识了不少研友,大家不时地讨论问题、交流观点,也算是考研路上的小风景。第二年的复习生活仍旧很有规律:白天学习,晚上跑步锻炼。一切很平静,没有波澜,而我却希冀在平静中爆发,为此,我不敢懈怠,日日坚持,只为等待来年的春暖花开。2009年1月10号,我再次踏进了研究生考试的考场,然而我却在煎熬中度过了两天,毕竟考得不算顺利。考完后,我有些失望,但我还是心存希望,但在看到成绩的一瞬间,我知道今年梦想又破灭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心中不断回荡,我想我的考研路大概已到了尽头,前方本来清晰的路顿然已难辨南北。至此,我的考研路已经坎坎坷坷走了两年。

我不得不承认,第二次考研的失利将我曾经颇为自豪的自信和斗志击得粉碎,将本已清晰的路掩埋的毫无痕迹,而我也终究没能摆脱阴影,我开始消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虚度光阴,也间断了多年的跑步运动„„尽管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在折磨摧残自己,但我始终没能坚强起来。父母不懂如何安慰我,只是每天按时把饭放到我房间。一天,母亲照旧把饭端到房间,看见我仍是一直颓废,她终于叹气说道:“儿子,你别这样,妈妈看着心疼,我与你爸爸商量了,要不你再考一次,我们都支持你„„”说完,母亲把一个存折递给我,我看着皱巴巴的存折,再看着母亲因担忧而更加憔悴的脸,我心忽然被狠狠地抽了一下,我怎么如此不孝,既然一次次让含辛茹苦的父母为我担忧,我要振作起来,考上研究生以回报父母的期望。

第二天,我把存折还给了父母,一个人回到石家庄重整旗鼓。考虑到考研的成本,我决定先找一份工作,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在石家庄赶了几场招聘会,始终没有找到中意的工作,随后又去北京投简历、等面试。奔波了差不多20来天,终于通过了一家公司的面试,但是回到住处,我经过一天的考虑,还是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因为正式工作以后很难保证复习的时间和效果,我不想因为时间的失误而导致考研再次失败。于是,我放弃了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念头,而是专心备考,那时我痛下决心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考研,只许成功

理想终于照进现实

如果说第一次考研复习的心态是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第二次是重整旗鼓后的踏实谨慎、志在必得,那么第三次备考时我不敢再有美好的想法,心中死一样的寂静,只想拼死一搏。

开始复习时,恰逢石家庄夏天的高温,自习室里没有空调,电扇吹的全是热风。经常是学着学着,自习室只剩自己一个人了。那时,我每天想的就是多做题、多看书,按时完成计划,不敢有丝毫懈怠。白天一丝不苟的学习,夜里也不得清静,我经常会在梦中惊醒,梦见自己又在考场答题,又答得一塌糊涂„„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大学朋友小赵,他也辞职回来重考,而且专业课也考经济学。大半年时间,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拼搏,受益匪浅。

两年的磨练,我早已习惯了单调的备考过程:没有周末,几乎每天都是不变的重复。国庆以后,由于自我加压,任务变得更重:各科的真题一遍一遍地演练总结,专业课更是不敢有放松,一直看书做总结笔记;当然辅导班也想过,咨询过跨考教育的老师,他们都很热心的帮我解答了不少疑惑,尽管因为囊中羞涩我最后还是没有报他们的辅导班,在此对跨考的老师们表示深切的敬意。11月,英语和数学陆续开始做模拟题,专业课和政治仍是看书并做总结笔记;12月,仍继续做模拟题。当时我与小赵友相约每隔几天就按规定的考试时间来一次模拟,上午数学,下午英语,其他时间抓紧复习政治和专业课。结果每次晚上他去自习室找我的时候都发现我还在做数学,很是吃惊。记得当时小赵略带调侃的说:“你是不是数学想考满分啊?数学做的题太多了!”他哪里知道,前两次数学那奇少无比的分数让我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

就这样坚持到1月,我已经把数学

一、数学二和数学三从1993年-2009年的真题反复做了两三遍,模拟题也做了15套左右;英语历年真题一直反复看,单词仍然在复习巩固,模拟题也做了15套;专业课经济学也做了厚厚的几本笔记,基本完成了最后的冲刺总结与练习;政治红宝书和真题也看了几遍,并研究了答题套路。尽管如此,考试的那两天我很不顺利,身心备受煎熬。答完英语,信心被削去一半;考完数学,心中顿时感觉大势已去;下午的专业课,由于题量增大,题目难度增加,更是硬着头皮狂写三个小时还没完全答完。最让人苦笑的是,自己考了三年,这次居然拆封错了英语和数学两门科目的试题袋。

考完后,我懊恼地奔回宿舍,一个人躲在墙角发呆,我不敢想象失败的结果。我不懂自己呆了多久,只感觉外面漆黑一片,忽然手机响了起来,黑暗中接通电话,“哥们,你电话终于开机,不是相约一起庆祝,这么久还不见你,你没事吧?”原来是小赵给我电话,我很想对他说没事,但是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手机也随着眼泪掉落在地。我没有去捡手机,而是继续蜷在角落,断断续续地听着小赵在电话那端说:“考完就算了,别想那么多,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赶快出来轻松庆祝,然后在全身心投入复试复习„„”听着小赵的安慰,我似乎得到了激励,对,还有复试,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复试,不能让自己三年的辛苦就这样无疾而终,也不能再次让父母担忧。

接下来的日子,我忘却了初试的不如意,也不刻意去关注成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复试准备。我到人大找师姐咨询复试有关情况,阅读该系老师发表的论文,找英语专业的同学练习口语听力,亲自设计和演练专业课复试题目„„终于我的努力得到了收获,虽然我勉强进入复试,但还是顺利通过复试,实现了在人大求学深造的梦想。

三年的考研生涯终于结束。回想过去,那属于考研的点滴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在我脑海中闪过,也许这些往事会随着时间而流逝,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淡忘,但那种对理想的追求已经流入我的血液,注入我的灵魂,让我继续在未来的人生路途中勇往前行。

第四篇:我的考研历程

我的考研历程

现在是2008年9月份了,距离去年我准备考研已有一年的时间了。我一直很想把我考研这段难忘的经历记录下来。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或者说是我懒,就一直没有动笔。这篇文章直到今天才算完成,我不是一下子写完的,我只能一点一点写,随心所欲。

一、考研前

我的第一学历应该是专科,就是因为知道专科毕业不好找工作,而且我也不想过早踏入社会,才选择了专升本,升上了一所本科院校,开始我的两年学习生活。当时想着既然已经是本科生了,毕业后应该能找一个差不多的工作了吧。有人问我考研不考,我说没想好,因为在我心里,研究生是一个很崇高、很神圣的学位,我如此愚笨,是不可能考上的。再说,我对考研情况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要考哪个学校好。所以,在我专升本的头半年(专升本两年学制)我是没有下决心考研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想法慢慢发生了变化。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本科还要毕业了,而我心里也越来越恐慌,即对工作、对社会还有一种恐惧感。我想,如果还能继续当学生多好啊,而唯一的办法就是考研,继续深造。于是考研这个想法在我心里生了根。

2007年4月,我们上一届师兄师姐考研复试结束,我们系请了几位成绩优秀的同学来我们班里给我们传授经验。他们一个个谈了自己考研的想法和经验,我们在底下认真的听,还随时问他们一些问题。我记得其中一个女孩说过:其实,考研最重要的是四个字:水到渠成。只要你努力了,踏踏实实学习了,最后自然会有一份收获的。“水到渠成”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万分同意。当我看着他们在台上神采飞扬,我心里暗想: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能不能坐在讲台上为师弟师妹们传授经验呢?

后来我就开始到书店选购考研书籍了。关于考研方面的书可真多,我买了一本英语考研必备,很厚的一本书,又买了石春桢的题,大家都知道很难的。每天看一点,因为那时候才大三(专升本),考研的心还没有完全定下来,所以学习比较松散,真正的复习备考是从暑假开始的。

二、复习备考

人家都说考研都是从进入大四前的暑假开始的。我也这么做。在忙完了大三最后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后,就开始考虑报考研辅导班的问题了。那时启航在我们学校里做招生宣传,我跟几个同学商量,决定就报启航,因为据说启航里的陈先奎老师很厉害。启航开课时间是8月1号,我可以在家呆一个月。以前放暑假我都是在家呆足两个月才去学校,这一次只能呆一个月,我心里有点不舍。但一想到要考研,还是狠狠心。这一个月,我在家也并没有像以前一样闲着玩,而是有目的地看书。每天上午看一会,包括英语、以前学过的政治经济学课本,因为有人说政经是考研科目最难的,所以要及早下手。就这样,我虽然没有下狠功夫,但这一个月也总算看完了几本课本,到上辅导班的时候最起码有个底了。

由于暑假要来学校上辅导班,寝室又不能住,我们早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一共四、五个人住吧。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时光还真是让人留恋。我离开家来到租的房子,开始了我的租房生活。本来说好的8月1日就开课,可是那一年不知怎么回事,一直拖,考研大纲很晚才下来,其他的辅导班也是拖,我们直到8月26日(大概是这个日子)才开始开课,这时我们学校已经开学了。

我在房子租住的时候,很自由,不像在寝室还要熄灯。在这里,一切随意。不过我跟另外一个女生在一个屋里住,也不是特别随便。但她一般都去学校找固定教室学习,而我没有固定作座位,只好在小屋里看书,倒也清净。屋里有一张大桌子,还有很大的太师椅,我坐进去很舒服。学习的时间是上午、下午、晚上。由于我这个人从来不会下狠功夫逼迫自己,所以学习时还是很随心的。中午出去买饭带回来吃,晚上去学校打热水,然后买几个凉菜回屋

里吃,等等。这一点一滴,现在回想犹如发生在昨天,我真的很怀念那个时候,很纯粹,很充实。

开学后,就住进寝室了。但学校又有大事了。我们学校要迎接本科教学评估,为了这个学校已经筹备一年了,07年11月份,国家教育部的专家就要进驻我校了,检查学生的“英语、计算机、师范技能”三大方面,学校一早就开始准备,8月份提前开学,就是要训练我们的口语、计算机和讲课三大技能。于是,我们的很多时间都花在这上面。现在想想,真恐怖,经常要去教室练口语,还有一次次的口语测试,天啊!!真是受不了,快要崩溃了!后来,天渐渐变冷,可是早上我们还要起来很早出去活动,虽然这是形式,但寝室里不能留人是绝对的。半夜还要查寝。我们寝室就因为早上不想起床而遭到辅导员批评。

那时为了争取时间,我上课根本就不听讲,专心在底下看我的考研书。其他考研的同学根本就不来上课,各自钻到自己找到的固定教室学习。而我一向乖巧,从来不逃课,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呆在课堂上。幸好老师们也都知道情况,了解我们比较忙,所以不怪罪。有时在课堂上还讲一些考研的小知识,给我们留出一定时间让我们复习。真是感激他们。

我还比较怀念晚上上辅导班的时候,我仍记得,晚上吃过饭抱着一摞书就往上课的教室走,在那里呆上两三个小时,然后回来已是快10点左右,回到寝室我一个人再稍稍温习一下。从夏到秋,我穿着同一条裙子,亲身感受着天气由热转凉。因为那时搬宿舍,我们寝室的其他5个人都搬到别的宿舍了,寝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有计划,有安排,很充实。上辅导班久了,就很浮躁,听不下去了,这时期不断地做题,训练。反正有一段时期很焦虑,总觉得什么都没有复习好,什么都不会。尤其是政治理论,我很担心不过关。可是辅导班老师说了,考研政治从来没有因为政治而不过关的。可是我还是很着急,因为还有好多书还等着我去看,去背。还有专业课也需要记啊。

说到专业课的复习,我同学和老师都建议我找找上届的师兄师姐帮忙。我犹豫再三,去找了系里老师帮忙,他们果然为我找到一个师姐,她跟我报的是同一个学校,现在已经是研一了。我得到了她的联系方式:手机。在担心彷徨中给她发了一条短信,说明了我的情况,我想去找找她,看她能不能给我学校的历年真题。没想到还真联系上她了,她也很热心,欢迎我前去找她。于是过了几天,我准备了一下就去新乡了。坐在火车上,心里一直回响着一首歌《有没有人告诉你》,里面的歌词有一句很符合我的情况:当火车开进这座陌生的城市,那是从来没有见过的霓虹。我是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去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城市。为了考研,我付出了很多第一次啊„„

终于见到师姐了,她很热情的接待了我。并且满足了我的要求:给我找来历年的专业课真题。由于要抓紧时间复习,第二天我就走了。事实也证明,历年考过的题目还是会重考的。真的很感谢师姐的帮助。

到了学校后,就付出了比以往更大的努力了,也确实开始下劲了。整天埋头苦背,找到时间就看书,做题。同寝室的不考研的同学天天出去玩,去龙门石窟、去白马寺等,我看着她们悠闲的身影,真是羡慕,同时也激励自己:如果考上研究生,那我的日子会更悠闲!其实我考研还有一个动力,就是我爸爸答应,如果考上研,并且是公费的话,那就满足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给我。我对它早就很向往了,可是父母一直不同意,这次放下话来,那我自然要全力以赴。结果,呵呵,现在我就用我的笔记本打出这些字。时间已过去快一年了„„

大四上学期课很少,而考试课更是只有一门,所以我抓住时机埋头看考研书,而考试书只是做个补充学习。那时候最难的是找自习教室。由于临近期末考试,许多非大四学生也开始抓紧复习了。更郁闷的是,自从本科评估过后,许多班级都规定晚上要去教室上晚自习,这样我们考研生能找的教室就更少了。我们学习找地方真是见缝插针,看见哪个班级下课了,就赶快进去占位。美术学院的学生很可恶,他们把非本院的学生赶出自己的教室,而他们本

身只有很少的人去学习,真是浪费。我想,他们也是为了迎接期末考试才如此下劲吧。于是捱到了期末,每天都有人考试,他们考试时我就坐在楼梯上看书背书,随时注意着教室的动静,一旦他们考完了,我就赶紧进去占座位,好歹能坐着看会儿书。到了中午该吃饭时,就把书包和书放桌子上表示有人占了,吃过中午饭也不睡觉就直接到教室来了。就这样,从经历了教室争夺战到最后人渐稀少,我都一直坚持着。

三、临考前

由于我们学校为了迎接2007年11月份的本科教学评估,我们从2007年8月份就开学训练了,因此2008年1月1日我们提前放假。这样,非考研的学生就可以回家,而我们考研人就在学校里,集中住宿起来,准备最后的冲刺。那时,天已经很冷了。

每天的生活比起期末前更是单调乏味,因为总是重复前一天的事情。早上起来吃过饭后就赶往教室。学校特意为我们安排了固定大教室,而我所在的教室还有暖气,其他教室的暖气不久后就停了,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上天给我的一次恩惠,让我复习时不那么难受。中午吃过饭又赶往教室,先拿着写满文字的小本子站到教室后面的暖气片前开始背诵,背一会感觉有点瞌睡(吃过午饭容易困倦),就回到座位上趴在桌子上睡一会,一般我一睡都是一小时,呵呵。起来一看,四周趴倒一片,都很困。、我和一个同学占用了一排桌子,不知道为什么旁边没有人坐,于是我们两人坐着感觉很轻松,很自由,把一些书都放到桌子上,走了也不用担心会被偷,以至于后来见有人居然坐在我们旁边的时候我们感到莫名生气,后来他们又走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为了打发无聊的复习时光,也为了减轻压力,我跟同学经常买一些小零食带到教室吃。不管谁买的,都一样吃,津津有味。结果有的同学也学起我们,带零食来吃。呵呵,真怀念那段时光。

我临考前的身体状况可不好,我一直有牙疼的毛病,但平常都不怎么发作,基本可以忽略。可是到了最后冲刺阶段,牙齿竟然史无前例的疼了起来,有时候疼的睡不着觉,感觉一股一股的酸水涌上齿间。吃东西时更是只能用一边牙齿咬,另一边即使是用舌头舔一下也会觉得酸痛无比。这对于爱吃的我不啻是一种很大的打击。即使这样,我仍然买一些甜食吃,买一些筋道的,比如牛筋糖之类的,可能是为了折磨我自己吧。而且还有一些身体上的不舒服。考试前的大约7、8天,我来了例假,虽然复习时感到很痛苦,但也自我安慰着:只要别在考试的时候折磨我就行。例假过去了,可是那天吃坏肚子了,开始拉肚子,一天跑厕所好几趟。在位子上坐一会儿就要去厕所,回来没过多久又要去。真是郁闷到极点,真怕到考试时这样那就全完了。好在同学推荐我用泻立停,我买了一瓶,吃后果然好多了,这是发生在考试前3天的事,真危险啊!

再有一天就考试了,一般这一天就不用再复习了,可是很多同学还是坚持不放弃。我所在的固定教室由于还要充当考场,于是早早就封闭了。我只能到西区的教室去复习,可那里的教室早就占满了,即使是站着也没空地了。我找了半天,找了一间冷冷的教室,坐下勉强着看书。虽然都看过很多遍了,但还是强迫自己一遍一遍的背,机械的背。嘴里背诵着,心思却早跑了,开始幻想着考完后的情景。其实我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无数次的幻想考上研究生的情景,那是多么的光荣与骄傲啊!我还幻想着我的家人、亲戚会为我自豪。正是有这么多的幻想化成了学习的动力,让我在短暂的幻想完毕后又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考试

2008年1月19日,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降临了。那天下着大雪,我们纷纷从寝室走出来,赶赴考场。还有很多社会上的人来我们学校考试,有好多人啊!我们走在雪路上,什么也不想,只想顺利找到考场进行考试。

第一天考的政治和英语。政治考完后感觉还可以,但也拿不准。下午的英语真让人头疼,拼着命的去做题。我想,要是这样学英语的话,我是真的无法爱上它。后来还是熬了过去,感觉很糟糕,认为不会及格,反正考研英语及格的也不多。

第二天考的两门专业课。上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下午考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都感觉拿不准。先前曾拿到真题看了看,发现的确有些以前考过。但可惜的是,以前看真题的时候都不知道答案,现在只好自己去懵了。考专业课真是恐怖啊,一张小纸,一张很大的答题纸,共12页。我拼死拼活写了7、8页,再也写不下去了。一个是时间紧迫,根本就来不及;再一个实在不知该怎么写了。我这个人就是不擅长写长篇大论,我喜欢浓缩的、精华的东西。如果一句话能表达清楚,我是不愿意花上几句话来写。但我不知道改卷老师喜欢哪种风格,如果他们喜欢详细的、字数多的,那我就不会得高分。考完回到寝室,问问她们的情况怎样,发现大家其实差不多。但她们专业课基本上都写满了,我听了很着急。为什么我就写不多呢?

总之,激烈的考研结束了,一切都平静下来。第二天我们就要离开学校回家了,没办法,学校赶人很急。当天晚上,我们把东西都收拾了收拾,第二天中午就坐火车走了。

回到家后,在放松而又紧张的心情中度过了一个月的寒假,尔后回到学校。由于是大四,最后一学期并没有安排课程,于是我们都很清闲。但是一直在惴惴不安中等待考研成绩的发布。终于成绩发布了,每个学校发布的时间都不一样。我们寝室的两位女生成绩分别出来了,都考的不错,一个考了381,一个考了387,这在去年实在是很高的分数了,因此她俩很高兴。现在就剩我的还没出来了。我一直不敢去查成绩,同学都替我急,一在网上看到有成绩发布的消息就立马通知我。可是都不是我的学校。那段时间,我真的快神经衰弱了。

我是在那天知道我的成绩的。那天是3月8日,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是星期六。下午我有一门选修课要上,于是没睡午觉就去教室了,到那里发现教室没开门。等了很长时间也没人来,我很疑惑。但一直在那里等。心里想着心事。后来不等了,就回寝室了。回到寝室后无聊,就用手机登录QQ跟我妈聊天。我妈说我的学校公布成绩了,要给我查查。我紧张的等待结果。过了一会,我妈给我发来一条信息:你猜猜你考的怎么样?我很奇怪,不知她为何要这样说,究竟结果是好还是坏。可我妈居然卖起了关子,很长时间都没有给我回。最后终于回了一条:政治79,英语64,专业课一123,专业课二131,总分397。我看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非常欣喜。这个分数超出我的想象的高啊。后来问了问其他同学,好像都没有我高。我感觉多日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以前的痛苦没白受!

三、复试

(唉,真是懒的不想写了。)我在初试前就很担心复试的问题了,虽然很多人告诉我复试只是个形式,不用太紧张。可是我想,初试只是纯粹的笔试,老师又看不到,所以可以自由发挥。可是复试是在老师的面前进行,这对于没有面试经验的我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能在老师面前发挥出我的最高水平吗?我一直忐忑不安。

我记得是4月18号去学校报道,然后20、21号开始复试。而在此之前我有大约20天的时间准备复习。复试也分笔试和面试。笔试要求的课本我没有,于是我请师姐帮忙,给我寄来了厚厚的复试书,是《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啊。我每天又开始到教室去学习了。因为不是期末,这次就不用为占座发愁,反而学习劲头不如初试前了。每天看看英语,做做笔记,然后翻翻课本,有时不想学了就干脆干别的。我切实感觉到复试的确比初试轻松,尽管我心里还是很沉重。

闲话不说了,日子到了。我又去河师大了,在师姐寝室住着。正好那几天师姐回家了,是寝室里另外一个师姐“照顾”我,不过没几天她也走了。寝室里剩下3个人,我、一个同复试的女生、我师姐的嫂子。可以说在这个寝室住的人都不属于这个寝室,呵呵。

18号我先找到了公共事务学院的办公室报了道,然后就在校园里转。学校挺大的,环境很好,到处都能闻见花香,这我很喜欢。只是回到寝室就觉得很无聊了。寝室里几乎人都不在。那个复试的女生阿芳很勤奋,每天都出去找教室学习,我很佩服她,在一个陌生的校园

里也能去找教室学习,的确够踏实,我就不行。还有那个嫂子,她上年也跟我们一起考研,可惜没考上,现在继续在这里努力,所以每天也鲜少见她的身影。寝室里经常就我一个人,而寝室里有一台电脑,可惜有密码,那位师姐也不肯透露,看上去也不太乐意让我玩。我想,算了,住在人家屋檐下,我还敢要求多少呢?只是我以后考上研究生,一定要买一台笔记本的带过来!

19号开始复试了,(我居然忘记了英语和政治是上午还是下午考的,真晕),英语比初试要简单,跟四六级难度差不多,我尽力去做。听说复试英语成绩一定不能低于初试英语成绩15分,否则你的初试成绩将被质疑。政治还是那么多题,而且有些是相似的,(我的理解能力告诉我是相似的),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重复写了几次,反正跟初试一样,也是糊里糊涂混过去了。第一天的笔试考试结束。

20号上午是面试,我最最担心和害怕的就是这个了。到了办公室,看到我的未来的同学们。老师把我们分组,每组有几个老师进行面试。按名次进去面试。我的初试成绩是第二名,所以排在第二位面试,但我跟着第一位同学进了办公室,先熟悉一下环境。面试的流程是这样的:先用中文自我介绍一下(我本来准备的是英文,后来干脆用中文翻译了一遍),然后根据你的介绍各位老师对你提问(非专业,纯粹兴趣),接着抽题目,包括英文短语翻译、英语文章和专业题目问答。我说下我的情况吧,我自我介绍完了之后,老师分别对我提问,问的有关于网络方面,平时的读书情况(狂汗„„)等,具体我也记不住了。然后抽题目。我抽到的英语翻译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我想了想,说“The full development of vertue、intelect and physics”(我晕,现在我已经不会写单词了,这暑假把我的所有知识全剥夺了),老师听后也没说什么,可能他们也不太懂吧。然后翻译一篇英语文章,是一个人物传记(汗,我当时不知道,差点把那个传记的词当成是“生物”),我大致看了看,里面有好多生词和术语,我都不知道。我前面第一个同学的做法是把全文都翻译了一遍,没有用英文读出来。而我不知怎么想的,是想卖弄一下口音还是怎么的,我先用英语读了第一句,老师都楞住了,但没阻拦,我读完后就开始翻译,第一句倒不难。但是以下的几句有点难度,我翻译的坑坑巴巴。但我都坚持用英语先读一遍。可能是听了我的比较“纯正”的发音吧,老师们出乎意料的没让我读完,也没翻译完就说可以了。我心里暗暗呼了一口气,总算躲过一劫,呵呵。然后是回答抽到的专业课题目,我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和宗教有无相通之处,如果有,在哪里?”这个题目我一看就确定了方向,那就是有,两者相通之处是都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同处在于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的第二性,而物质是决定意识的;但宗教却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片面的夸大了,陷入了唯心主义,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我大致说了说,也没说太多,我一向不擅长长篇大论。老师们听后也没说什么,可能是回答差不多吧。最后有一个记录的师姐用英语问了我一个简单的问题,可是我居然不会,但只能坑坑巴巴的回答,心里懊丧不已。

总之,面试结束了。我雀跃的出了办公室,看到剩下的同学也在焦急的等待。他们见我出来,围住了我问具体情况。我心里轻松了许多,于是就跟他们传授了点经验,呵呵。

接下来,第二天就是体检,下午看成绩。我的总成绩排名第一,真是万分惊讶。一看面试的分数,竟然还不低。而笔试的成绩(指复试)也挺高的,再加上初试的成绩,所以我的分数高居榜首啊!老师这时打电话过来说我是公费,问我的档案能不能调过来等问题。总之,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心里一直在欢呼,纠缠我一年的考研终于彻底结束了!

现在是9月份了,再过几天就要开始新的生活了。回顾这一年,真是感慨万千。有好多事情,好多细节我都不会忘记。这篇文章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我就言尽于此,算是做个永生难忘的回忆吧。

第五篇:我的武汉病毒所考研历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我的武汉病毒所考研历程

终于踏入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大门,尽管随之而来的会是课题的压力、毕业的压力,但谁也不能否认,我们都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油然而生的自豪--我是一名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一年前的今天,这一切还只是我的一个梦想,而如今我真的生活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学习在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学术气氛活跃、科研条件一流的环境里了。

一年前的这时,正是毕业前的关键阶段,我面临着就业还是继续求学的抉择。当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我想的最多的是我远在河南农村的父母。父母为了我和妹妹能够读书,完成学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已经辛辛苦苦操劳了大半辈子,年迈的父母已经不堪承受更多的压力、更重的负担。想到体弱多病的母亲还要拖着孱弱的身躯,起早贪黑地每日辛勤劳作;想到头发花白的父亲还要为我的学费发愁,想到为了我和妹妹上学而变卖得一贫如洗的家,我实在不忍心再读下去了。找一份工作,至少可以让辛劳半生的父母有片刻的喘息,至少可以让含辛茹苦供我读书的父母过上稍微像样一点的生活。父母太累了,该歇息一下了,该享受生活了,也是我做儿子的报答他们的时候了。

可是,心中难以割舍的还是那份对科研的热爱。硕士三年的论文研究工作,使我从科研中体会到了极大的乐趣,我知道在科学研究里有我的追求和梦想,有我想要的一切!找一份工作,我会做得开心吗?我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吗?我能做出一番成就来吗?这样难道就对得起对我寄予厚望的父母吗?也许我会赚一点钱,也许我会让父母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难道这就是父母养育我20多年所要的报答吗?

在我犹豫不决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父亲问我毕业后的打算。由于个性的原因,以前我们父子之间很少交流,但这一次我们父子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长谈。我知道从那一刻起,在父亲的眼中,我已经长大了,从一个任性倔强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开始考虑承担家庭责任的大人。父亲义无反顾地告诉我:“你还是准备考博吧,我和你妈都希望你能考上博士。”这就是我可怜、可亲、可敬的父母,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却无时无刻不挂念在异乡求学的儿子,只有他们最了解儿子内心深处的想法。

挂了电话,回想起自己求学的每一阶段无不让父母操碎了心。想起小学时,母亲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叫我起床,无论刮风下雨把我送到村子那一头的学校上早自习。每当临近期末考试时还要每天为我煮一个鸡蛋增加营养。想起初中时,晚自习回去稍微晚一点,父亲就会到学校来接我。想起高中时,父母要用自行车载上百十斤粮食,到离家几十里远的学校给我换粮票。想起读大学时,每次假期结束返校,母亲总是尽可能地多给我几块钱,我知道这是母亲称盐买油的钱啊!往事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父母为了我学业有成已经付出了太多,然而突然间我明白了,读博士不仅仅是我自己的理想,也是父母对我的期望。都说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到今天我才明白,在该读书时没有书读的父母的眼中,读书是多么神圣的一件事情!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的儿子来实现他们的梦想、了却他们的遗憾,我又怎么忍心让他们失望呢?

终于下定决心考博了。怀着对中国科学院无限的崇敬,抱着对病毒学浓厚的兴趣,背负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着父母殷切的期望我毅然决然地报考了我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科学圣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接下来就是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这时候时令已进入冬季,福州的冬天也是寒冷的,从海上吹来的风无孔不入,带走身上本就不多的热量。而我想到了北方家中的母亲每天天不亮还要冒着严寒骑行数十里去卖菜,患有颈椎病的父亲还要去打零工贴补家用,我实在没有任何丝毫懈怠的理由。

三个月后的那场考试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能否继续取决于此。我知道,即使失败了我还有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底,我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曾经的豪言壮语,现在想来都感觉有点浅薄可笑。

等待公布成绩的日子实在是一种煎熬,什么样的想法都有过,想得最多的还是如果考不上,我怎么去向自己的父母交代,又怎么有脸去见他们?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到了公布成绩的日子。当研究生部的老师告诉我以总成绩

下载我的考研历程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考研历程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我的考研历程(合集5篇)

    记我的考研历程 2009年暑假,我徘徊在考研还是不考研之间,如何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实践里更好地展开学习,实现在这样一个时间里学习效率的充分提高.如何展开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好......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历程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历程 楼主今年初试成绩刚过线330+,本科学校普通二本,最终录取。在此想说说我的考研路程,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帮助。一、Anchoring in BJUT ! 当我去年决......

    中山大学法律硕士考研历程

    中山大学法律硕士考研历程 我报考中山大学法律硕士,以初试总分349分(英语63、政治76、专业一107、专业二103)进入复试,并通过复试,体检过关后将被正式录取,此次考研属无心插柳柳成......

    大学学习考研历程

    大学学习及考研历程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叫陈**,来自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今年考上国内名校数学专业,非常高兴能来到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大学学习历程!我主要介绍我大学四......

    我的不平凡考研历程及感悟

    我的不平凡考研历程及感悟 1997年我就可以去北大的,可是当年我选择了中国政法大学。我至今无悔我的选择——我爱法律,也爱法大。但是,对我们这些学文科的人来说,北大始终是个难......

    大学学习与考研历程

    大学学习与考研历程 我叫xxxxxxx,是土木系工程管理班的学生。回首进入大学这四年以来,我已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在严谨的学校氛围中,自己正在稳步前进,不断向着......

    考研历程[优秀范文五篇]

    2013-2-6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寒冬在家里冻得直打哆嗦。晚上十点左右看到大连海事群空间说能查询成绩的那一刻,我整个身体都在发抖。马上起床打开电脑去查成绩,392分。我不敢相......

    海文考研回忆历程

    海文考研回忆历程 其实挺怀年当初考研日子的!遥想去年的今天,正是在和数学拼命吧!一曲姜育恆的《驛動的心》和一篇《离考研还有整157天时间》的帖子将我的思绪又拉回了考研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