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案例的写法
德育案例的写法
一、什么是德育案例 1.德育案例的定义
案例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的、有价值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指所选择的事例必须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所谓有价值,就是指事例的内容中隐含着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矛盾冲突和规律性(理论)的问题。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德育案例是一个德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内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事例评论道: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参见《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6期)
上面这个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许多启迪。这里为举例方便,事例和点评分别选自两篇文章,一般在撰写案例时当然是合为一体的。
2.德育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德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为什么写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作为学校教师撰写德育案例,一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写作的目的、功能和重点。
1.学习运用理论
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
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比如这几年来有关主体论的阐述很多,有的说学生是唯一的主体,有的说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体,也有的说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到底谁是主体,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说理,有时难以理解。如果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作一番分析,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2.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3.促进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德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专业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怎样写好德育案例 1.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2.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要有一个主题,撰写时首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可从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
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德育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
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附德育案例两篇:
我珍藏的两封信„„
我珍藏着两封信,这记录着我与一个学生间的一段友情,也时时在提醒我,拷问我,既为人师,以何为本? 那是我教初三时发生的事情。还有三个月就要中考了,我发现我所教的一个班的一个基础很差的女生在一段时间以来精神恍惚,满脸忧郁,上课即使是望着黑板,可那眼神分明告诉我她很无奈,很茫然。课后、放学后她常与一个学习基础同样很差的男生在一起,风言凉语也随之流传。她也不再象以往一样与我有说有笑了,我想她一定是发生什么事了„„
我找到一个机会,问她:“A,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谁知她一见我就说:“老师,你不用多说什么,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可是,面对中考,我真的好害怕„„”话没说完,她的哭着跑开了。我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波动是极大的,不是班主任的我,能为A做些什么呢?于是我写了一张便条:“A,话我不多说,只想问你几句话:
1、你真的不相信自己了?
2、真的觉得老师对你失望了吗?
3、你伤心,眼泪是否已流干?别再流泪了,那样你的眼睛会失去光泽,看不清远方的美景!记住,天生我才必有用”,在上晚自习的时候我轻轻地把便条放在A的桌面上。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发现A的眼睛闪烁着光芒,我微笑着对她点点头,开始上课,课后,A过来向我问了进入复习阶段以来的第一个问题!过了一个多星期,A犹犹豫豫地递给我一封信,内容如下:
孔老师:
因学习时间较紧,所以回信迟了些,请见谅!
老师,我一向固执,调皮,所以导致一直很相信自己,相信只要用心,别人做得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但对自己的自信心,唯独在学习上不是很坚定,由于自己的不努力,一次次的差成绩打击了信心,让
我不得不怀疑自己在学习上的能力,我决不会承认我比别人笨,但也许因为我的不够努力,学习不够专心,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让我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一直不佳,父母与自己都很苦恼,谁不想成绩好?孔老师,说真话,我并不是真的觉得老师对我失望,是我自己对自己不满,对自己失望,我太懒,不喜欢看书,在学习上找不到乐趣,有时,会觉得自己很空虚,一无是处。在我眼里,好像成绩是万能的,成绩差就什么都不行了,一个成绩差,似乎淹没了我所有的优点,从前我根本不会这样认为,但如今,不得不这么认为!老师,我从小到大都很爱哭,遇上什么事,就掉眼泪(不坚强的表现),没办法,不知怎么弄的,可能是个爱“哭”字吧,一难过就要掉眼泪,现在可好,想哭都没泪了,于是我决心擦干泪水,重新爬起来,去面对挑战,也许胜利的希望很渺茫,但只要付出努力,就算失败了,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所有关心我的人!我不想让关心我的人失望,但又怕自己会畏惧前面这段艰难的路程!老师,我真的好想看一看远方的美景,但就现在各科的成绩,我觉得,前程未卜!为了专心学习,我决心放下我一直很在乎,而且一直不想放弃的东西,我原本很希望与一个男孩共同进步,提高他的学习信心的。不错在期考中,他确实是进步了一点,然而我却退了一大步。老师,也许你也会说;“自己的学习还没上去,就想帮别人?”我也知道,但我确实很希望我们能共同进步,去迎接中考,但我失败了,我真的真心希望我们能共同进步。
老师,非常感谢您给我写的信,也谢谢您抽空来信答复,衷心希望是天生我才而绝不是“蠢才”。
多少次,迎看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老师,我会努力的,哪怕是失败了。
学生
看完这封信后,我深深地震惊了,我问自己:作为一个老师,责任尽到了吗?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期望也许很多,但有一个最基本的那就是这样的学生,更是需要别人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鼓励他们,信任他们。我们的学生就象是一朵花,很敏感,只要稍微照顾不周,就不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她们无论是高贵的“牡丹”,还是不引人注目的无名小花,只要是花,她就是美丽的,身为老师,须以发自内心的情感,心甘情愿的去呵护她们。于是我再次找到了A,用很肯定的语气对她说:“A,老师没有放弃你!老师相信你!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老师,同学,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你!”我还专门指定了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帮她。这次,她又流泪了,但我看到的是感激的目光,不再是忧郁的眼神了。
我以为事情会继续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谁料过了两个多星期,A又递给我一封信,我一惊,又发生什么事了?她这一封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孔老师:
这次给你写信,求老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好吗?实不相瞒,老师,这回写信给你是用上课时间偷偷写的,因为实在是又气愤又难过,希望老师原谅,保证下次不会了!孔老师,要是每个老师都象你这么好就好了!老师,写这封信要和你提的,是一个男孩子,老师,谁不希望自己成绩好,但象我们这样的同学,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老师对我们有信心,我们才能鼓起勇气努力学习的,对吧?在我们班有两个较差的男孩,一个叫B,另一个叫C,老师叫举手,上基础课时,他们俩都举手了,可只有B得上了,却没有C的名了,他很在心,当老师今天叫我们再次举手时,因为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他没有举手,可他的成绩是和B并不多差的,凭什么他不能参加补习?难到那老师对他失去信心了?怎么可以呢?原本,C就已经对自己,对学习没有信心了,为什么老师不肯给他机会,而用排斥的方法对他,我实在是很气愤,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对他,谁不想好好学习呢?太不公平了,老师,请你帮助他,和C说说好吗?让他对自己有点信心,好吗?上次孔老师给我写的信,他看了后说:“没想到孔老师是这么好,这么有心的老师!”孔老师,我知道你一定有能力让他恢复自信的,老师,他的学习成绩虽然很差,可也得对自己有信心呀,对吗?而且孔老师也会对我们有信心的是吗?至少让他在补习化学,就好了,衷心地希望孔老师能让他对学习有信心,在剩下的这几个月搏一搏,把学习提高一点。
学生
看完信后,我感觉到有一种幸福包围着我,这是学生信任我啊,我再次陷入沉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象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人性中最可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学生也有人格尊严呵,我们教师是要用爱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去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以后,校园 的石凳上留下了我与他们促膝长谈的身影,课堂上又多了几双渴望获取知识的眼睛,放学后的教室里有这么几个人久久不愿离去„„
中考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不知道,他们考得怎样,但有一点我是欣慰的:那是从那以后,他们再没有自暴自弃!几年过去,一日在街上碰上A,她已参加工作,她说她还保存着我写的那张便条!而我,也珍藏着她的这两封信,并时常提醒自己,教育,要有爱!真正的爱!以爱为本!
一个优秀学生的心理转变
李艳是一个外表非常文静的女孩子。刚上高一时,我担任她的班主任,临开学的前一两天,我在做开学前的准备工作,翻看着一张张履历表,在她的履历表上,记载着数理化优异的成绩和充满老师赞美的评语,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开学了,她担任班上的团支委。我们有个习惯,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登分册上,学生的姓名是按照入学时他们的中考成绩从高到低由一号按顺序依次排列的,她排在第六名的位置,也就是说她的入学分数是班上的第六名,说明她的学习基础很好。一开始,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上,没太注意到李艳有什么异常,何况她还是班干部,一般不会有问题。
一个学期将要过去时,我突然发现,李艳的各科成绩在不断的下降,尤其是数学成绩下降的更厉害。我开始找她谈话,在交谈中,她吐露了一些想法,主要是平时测验成绩不理想,自己逐渐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我对她说了很多鼓励的话,但她却一再说她也知道问题在哪,也想树立信心,但最后还是做不到。同时,谈话中,她还流露出无人能帮助她的想法。似乎在暗示我不要再去管她。说明她对我还有戒心,没有建立起信任感。我想,光靠一次谈话并不能彻底解决她的思想问题,打算过几天再找她谈谈。
后来,我又多次找她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渐渐的她对我逐渐有了信任,不再拒绝我的帮助,我了解到李艳同学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女孩子,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很有信心,上了高中之后,心理压力渐渐大了起来,容易患得患失,总觉得自己在班上的排名较前,又是班干部,如果成绩不好,很没面子。越想考好,就越考不好,逐渐形成了
恶性循环。我有让学生写周记的习惯,李艳同学也慢慢喜欢在周记中把自己的想法倾诉出来,没有了刚开始时的戒备,这使我感到很安慰,有一次,她在周记中写道: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尤其是数学,努力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成绩,可是没用,我对数学已经没有一点点信心,我越是努力去做,情况越糟糕。我发觉自己还是生活在如梦如烟的虚幻世界。曾几何时我变得胆怯,我告诉过您,我害怕考试,更害怕数学。我也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以前,我还能去做些作业,上课时还能正常听课,至少考试的时候不会象现在这样,有大脑一片空白的感觉。听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一点也听不进去,更无法思考。我想照此下去,我就无法考上大学了。更对不起关心我的老师。
看了她的周记,我又找她谈话,她对我诉说了上数学课的感觉,她说她害怕数学老师,尤其害怕数学老师的提问,但数学老师偏偏喜欢提问她。被老师提问时,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一上课,就担心被老师提问,这种担心使自己无法安心听课。她说,我对考试对成绩看得太重,也许,我特别要面子,不希望将自己无能的一面展示于众人吧!我如此难过,我想没人可以理解。
通过无数次的谈话,我还了解到李艳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对不起老师、家长,觉得有负罪感,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压抑着她,看着原本应该在快乐中成长,应该生龙活虎地在知识海洋里自由的邀游的学生,却遭受这如炼狱般的煎熬,我觉得十分的痛心。
针对李艳上数学课的不稳定心态,一方面我告诉她,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要患得患失,老师提问时,会的就答,不会就算,不会有人笑话你的。同时,我答应李艳同学,去跟数学老师沟通,这段时间,不再提问她。先让她稳定情绪,好让她能安心听课。
李艳同学出现的这种状况,在其他同学身上多多少少也存在。学生一心想有一个好成绩,想努力学习,自己满意,家长、老师也称赞;但一旦遭受挫折,如感到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便忧虑重重,丧失信心。如缺乏指导,易走极端。
我对李艳同学说: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使之可望可及。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不要因为自己入学时的第六名而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同时配合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在班级开展热烈讨论,假设某些经受挫折的情境,如:假如我高考落榜、假如我竞争失败、假如我是一个残疾人等,让学生各抒己见,并肯定那些积极向上的意见,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我还利用李艳同学在其
他学科上所取得的进步,对她进行鼓励,使她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逐步增强她的自信心。
每一周,李艳都会把她的心理活动通过周记向我倾诉,而我通过她对我的信任,象朋友一样与她交流,及时发现她的思想苗头,使她的一些不利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刚一出现就得到及时解决。
转眼到了高二,我发现,李艳同学把我当成了好朋友,在周记中无话不谈,情绪也稳定了许多,这时面临文理分班,她的文科成绩较好,按成绩选择,她读文科可能较为轻松,但当她得知我会继续担任理科班班主任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读理科。
第二篇:德育案例的写法
文章标题:德育案例的写法
德育案例的写法
案例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的、有价值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指所选择的事例必须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所谓有价值,就是指事例的内容中隐含着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矛盾冲突和规律性(理论)的问题。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德育案例是一个德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怎样写好德育案例
1.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2.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要有一个主题,撰写时首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可从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德育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
第三篇:德育案例的写法
德育案例的写法案例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的、有价值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指所选择的事例必须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所谓有价值,就是指事例的内容中隐含着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矛盾冲突和规律性(理论)的问题。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德育案例是一个德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怎样写好德育案例1. 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5)评析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2. 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1)要有一个主题,撰写时首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可从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
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德育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第四篇:德育案例的写法
德育案例的写法
德育案例的写法 案例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的、有价值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指所选择的事例必须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所谓有价值,就是指事例的内容中隐含着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矛盾冲突和规律性(理论)的问题。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德育案例是一个德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怎样写好德育案例
1. 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2. 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要有一个主题,撰写时首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可从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 1 2
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德育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1〗〖2〗
第五篇:德育案例的写法
德育案例的写法
一、什么是德育案例
1. 德育案例的定义
案例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的、有价值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指所选择的事例必须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所谓有价值,就是指事例的内容中隐含着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矛盾冲突和规律性(理论)的问题。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德育案例是一个德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内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事例评论道: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参见《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6期)
上面这个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许多启迪。这里为举例方便,事例和点评分别选自两篇文章,一般在撰写案例时当然是合为一体的。
2.德育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
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
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德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为什么写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作为学校教师撰写德育案例,一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写作的目的、功能和重点。
1.学习运用理论
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比如这几年来有关主体论的阐述很多,有的说学生是唯一的主体,有的说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体,也有的说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到底谁是主体,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说理,有时难以理解。如果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作一番分析,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2.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3.促进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德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专业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怎样写好德育案例
1.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
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
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
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
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
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2.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
要有一个主题,撰写时首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可从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
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
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德育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