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模版)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趋势研究
***(井冈山大学工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指导教师:***
[摘要]介绍了模具CAD/CAM技术发展概况,模具CAD/CAM软件特点及其优越性及目前我国国内应用的主要自主软件,分析了模具行业采用模具CAD/CAM技术的原因,阐述了模具CAD/CAM应用情况和开发现状,指出了我国模具CAD/CAM软件应用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随着模具CAD/CAM 技术向着更高方向的发展,必将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效率。企业应看清应用CAD/CAM技术带来的进步性,并以自身为基础,借鉴同行各企业应用推广的经验,灵活应用CAD/CAM技术,加快企业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标准件库;存在的问题;集成化;知识工程;并行工程;先进制造技术
[Abstract]Describes the mold CAD/CA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verview and mold CAD/CAM software features ,advantages of analysis using die mold industry CAD/CAM technology and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a major independent software, the reasons to explain the mold CAD/CAM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concluded that China's Die CAD/CAM softwar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shortcomings that exist to explore the future trends.With the mold CAD/CAM technology, the direction toward a higher development, will improve produ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An enterprise should see the application of CAD/CAM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dvances in the disease and the basis of its own, drawing on peer-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application experience,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CAD/CAM
I
井冈山大学毕业论文
technology, accelerate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Keywords] Standard Parts Library;a problem;integration;Knowledge Engineering;concurrent engineering;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I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目录
摘要
„„„„„„„„„„„„„„„„„„„„„„„„„„„„„„„„ Ⅰ
Abstract
„„„„„„„„„„„„„„„„„„„„„„„„„„„„„„„„Ⅰ 1引言„„„„„„„„„„„„„„„„„„„„„„„„„„„„„„„„1
我国模具CAD/CAM的现状„„„„„„„„„„„„„„„„„„„„„„„„„2.1我国模具CAD/CAM的现状„„„„„„„„„„„„„„„„„„„„„2.2CAD/CAM技术与传统加工方法比较具有的先进性„„„„„„„„„„„3 我国CAD/CAM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4 我国模具CAD/CAM的发展趋势„„„„„„„„„„„„„„„„„„6
4.1模具CAD/CAE/CAM正向集成、三维、智能和网络化发展„„„„„„„ 6
4.2基于知识设计技术的提出„„„„„„„„„„„„„„„„„„„„„7 4.3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 7 4.4模具标准件选择向智能化发展„„„„„„„„„„„„„„„„„„„„ 8
结论„„„„„„„„„„„„„„„„„„„„„„„„„„„„„„„9 参考文献„„„„„„„„„„„„„„„„„„„„„„„„„„„„„„致谢„„„„„„„„„„„„„„„„„„„„„„„„„„„„„„„„
III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引言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设备,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精密集型产品,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模具CAD/CAM是在模具CAD和模具CAM分别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计算机技术在模具生产中综合应用的一个新的飞跃。模具CAD/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种。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技术人员能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成本等进行设计和优化。模具CAD/CAM技术的迅猛发展,软件,硬件水平的进一步完善,为模具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水平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最优选择。
井冈山大学毕业论文 我国模具CAD/CAM的现状
2.1 CAD/CAM技术与传统加工方法比较具有的先进性
开发CAD/CAM软件的目的是应用CAD/CAM技术,应用CAD/CAM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根据传统做法,一个新产品的开发过程总是分为设计与制造两大部分。模具生产也不例外,模具属单件生产,设计与制造往往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模具设计的工作特别繁重。传统的模具设计采用手工设计方法,工作繁琐,模具设计所占工时约为模具总工时的20%左右,模具设计工作量大、周期长、任务急。
引入模具CAD技术后,模具设计可借助计算机完成传统手工设计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工作,并自动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模具CAM最初应用于模具型腔等复杂形状自动加工的计算机辅助编制,后又逐步扩展为工艺准备和生产准备过程中的许多功能,例如计算机辅助模具制造工艺过程的设计、计算机辅助模具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应用。开发模具CAM最原始的依据是模具的几何信息-----图形。
最初的模具CAD/CAM技术,尽管使用计算机代替了大量的繁重手工劳动,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从整个模具生产过程看,却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整个模具生产与传统模具生产类似,设计与制造环节间有着严格的分界,二个环节间传递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只靠图样。
模具CAD/CAM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设计与制造过程的紧密联系----设计制造一体化,其实质是设计和制造的综合计算机化。在模具CAD/CAM系统中,产品的几何模型(有些综合系统还要求附加工艺和组织管理方面信息)是关于产品的最基本核心数据,并作为设计、计算、分析中最原始的依据。通过模具CAD/CAM系统的计算、分析和设计而得到的大量信息,可运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将其存储并直接传送到生产制造环节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采用了CAD/CAM技术以后,图样的作用大大减弱,大部分设计和制造信息由系统直接传送,图样不再是设计与制造环节的分界线,也不再是制造、生产过程中的唯一依据,它将被逐步简化,甚至最终消失[1]。
2.2我国模具CAD/CAM的现状
由于对模具要求的越来越高,传统的制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就促使了CAD/CAM技术在模具业中的应用。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模具CAD/CAM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模具CAD/CAM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冷冲模具、锻造模具、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注射模具、压铸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模具CAD/CAM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发展也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的有精冲模、普通冲裁模、辊锻模、锤模和注塑模等CAD/CAM系统,它们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冲模CAD研制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不少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开发了面向中国制造的CAD软件,强调软件产品的专业化和本地化[2]。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机电研究院等相继开展了级进模CAD/CAM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近年来,我国模具标准件库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为了减轻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许多研究机构和设计生产部门都在各种CAD平台上利用其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大多数的CAD系统不含有标准件库,尤其是对特定行业的专用标准件库,不能满足设计人员的需求,因此相关的设计部门和科研机构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发了行业内适用的标准件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效率。但是单纯的标准件库往往存在以下不足:
(1)设计人员要根据模具类型手工选择所需标准件的尺寸和种类;(2)对于由若干标准件组成的典型组合;
(3)在模具设计中对应标准件在模具活块或者非标常用件上要配合生成相应的定位孔、安装孔或槽腔,而这些结构的生成仍需要通过设计人员手工造型并和模具活块作布尔运算生成[3]。
总体我国CAD/CAM的研究应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CAD/CAM的应用集成化程度较低,很多企业的应用仍停留在绘图、NC编程等单项技术的应用上。
(2)CAD/CAM系统的软、硬件均依靠进口,自主版权的软件较。
(3)缺少设备和技术力量,有些企业尽管引进CAD/CAM系统,但其功能没能充分发挥。近年来模具CAD/CAM技术的硬件与软件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特别是微机的普及应用,更为广大模具企业普及模具CAD/CAM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技术培训工作也日趋简化。在普及推广模具CAD/CAM技术的过程中,应抓住机遇,重点扶持国产模具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应进一步扩大CAD/CAM技术的应用范围[4]。
井冈山大学毕业论文 我国CAD/CAM 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CAD/CAM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已初步形成了CAD/CAM商品化软件市场。尽管如此,我国CAD/CAM技术发展在设计水平、开发能力、开发规模、技术和产品质量上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在CAD/CAM软件应用与开发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少的企业对CAD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绘图阶段,缺乏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指导,从而使CAD产生的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5]。
(2)CAD/CAM软件应用人员层次不齐,不能让CAD软件得到的高效率应用。(3)在引进模具CAD/CAM技术时存在着盲目性倾向,许多企业没有充分考虑各种CAD/CAM软件的特点,购买回来的CAD/CAM软件不能完全适用于本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6]。
(4)引进的模具CAD/CAM系统的二次开发跟不上,致使引进软件的效率不能完全发挥[7]。
(5)国内模具CAD/CAM技术水平还处于高技术集成和向产业化、商品化过渡的时期,自主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商品化程度不够高,功能和稳定方面与国外先进软件还有很大差距[8][9]。
(6)我国CAD技术开发创新少、仿制多。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只仿制就不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我国二维CAD到目前研制的三维CAD都存在这一问题。用户提出的参数设计问题[10]、数据管理问题及特征造型问题。这些技术,我国CAD研究开发者都没有引起注意。
(7)我国CAD软件的开发缺乏理论和算法的研究。CAD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涉及面广而复杂,技术变化快,竞争激烈。就建模技术而言会涉及很多模型建立的理论和算法,这些都是为解决用户需求而研究开发的,每种理论和算法用于CAD系统中,会产生新的CAD软件,如著名的CSG、B-rep、NURBS等,而我国CAD软件开发者缺乏这方面的研究[44]。
(8)信息集成技术落后。信息技术的广泛集成是以产品数据管理(PDM)和过程管理(PM)为基础,实现CAD/CAPP/CAM和ERP的有机集成,在并行工程中PDM也是重要的基础。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至今也没有一个在国内市场上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12]。因此,这类基础性软件也被国外的系统占领了市场,而我 4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们的CAD/CAPP/CAM集成技术又是建立在国外基础系统上。
(9)CAD中的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化落后。在CAD技术的标准化方面,我国由于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至今仍未提出一个有关CAD方面的标准,完全是采用国际标准,而且有的已用作国家标准(IGES、STEP等),另外由于种种因素也跟不上国际标准的更新和发展,因此造成国内CAD软件系统在数据交换、标准化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13]。
井冈山大学毕业论文 模具CAD/CAM 的发展趋势
4.1 模具CAD/CAE/CAM正向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化
(1)集成化
集成化是CAD/CAM技术发展的一个最为显着的趋势。它是指把CAD、CAE、CAPP、CAM以至PPC(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各种功能不同的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统一的执行控制程序来组织各种信息的提取、交换、共享和处理,保证系统内部信息流的畅通并协调各个系统有效地运行。国内外大量的经验表明,CAD系统的效益往往不是从其本身,而是通过CAM和PPC系统体现出来;反过来,CAM系统假如没有CAD系统的支持,花巨资引进的设备往往很难得到有效地利用;PPC系统假如没有CAD和CAM的支持,既得不到完整、及时和准确的数据作为计划的依据,订出的计划也较难贯彻执行,所谓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将得不到实际效益。因此,人们着手将CAD、CAE、CAPP、CAM和PPC等系统有机地、统一地集成在一起,从而消除“自动化孤岛”,取得最佳的效益[14]。
CIM是CAD/CAM集成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CIM的最终目标是以企业为对象,借助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使生产中各部分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到生产实施及销售过程中,有关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及其形成的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从而达到产品上市快、高质、低耗、服务好、环境清洁,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目的[15]。CIMS是一种基于CIM哲理构成的计算机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制造系统。它适应多种、小批量市场需求,可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强化人、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联系,压缩流动资金,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2)网络化
21世纪网络将全球化,制造业也将全球化,从获取需求信息,到产品分析设计、选购原辅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制造,直至营销,整个生产过程也将全球化。CAD/CAM系统的网络化能使设计人员对产品方案在费用、流动时间和功能上并行处理的并行化产品设计应用系统;能提供产品、进程和整个企业性能仿真、建模和分析技术的拟实制造系统;能开发自动化系统,产生和优化工作计划和车间级控制,支持灵敏制造的制造计划和控制应用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物流,能进行治理的物料治理应用系统等[16]。
(3)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CAD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知识工程的引入,发展专家CAD系统。专 6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家系统具有逻辑推理和决策判定能力[17]。它将许多实例和有关专业范围内的经验、准则结合在一起, 给设计者更全面,更可靠的指导。应用这些实例和启发准则,根据设计的目标不断缩小探索的范围,使问题得到解决。
(4)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sineering)是随着CAD/CAM、CIMS技术发展提出的一种新哲理、新的系统工程方法。这种方法和思路,就是并行的、集成的设计产品及其开发的过程[18]。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的阶段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要求,包括质量、成本、进度、用户要求等,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及一次成功率。并行工程的关键是用并行设计方法代替串行设计方法。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并行工程必将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实施也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应为并行工程的实现创造条件和环境。其中,与CAD/CAM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有如下几项要求:1)研究特征建模技术,发展新的设计理论的方法;2)开展制造仿真软件及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提供支持并行工程运行的工具和条件;3)探索新的工艺过程设计方法,适应可制造性设计(DFM)的要求[19];4)借助网络及统一DBMS技术,建立并行工程中数据共享的环境;5)提供多学科开发小组的协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在并行工程中作用。以上要求将极大地促进CAD/CAPP/CAM技术的变革和发展。
4.2 基于知识设计技术的提出
模具设计和制造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着模具工作者的经验,仅凭计算机的数值计算功能去完成诸如模具设计方案的选择、工艺参数与模具结构的优化、成型缺陷的诊断以及模具成形性能的评价是不现实的。新一代模具CAD/CAE/CAM系统正在利用KBE(基于知识的工程)技术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知识集成的主要目的是将分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知识有序化、层次化,从而高效地利用知识资源,有利于知识创新。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集成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而模块化的工程设计方法为知识集成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内部条件。如UG-II中所提供的人工智能模块KF(KnowledgeFus-ion)[20]。
利用KF可将设计知识融入系统之中,以便进行图形识别与推理。国内研究工作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4.3 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
采用高速加工技术,得到的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高速加工过程中,机床主
井冈山大学毕业论文
轴以极高的转速运转,激振频率远远离开了“机床—刀具—工件”系统的固有频率范围,零件加工过程平稳无冲击,因此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经过高速铣削得型腔表面可以到达磨削的水平,省了很多精加工[21]。用高速铣加工中心加工零件,可以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型腔的粗精加工和模具零件其他部位的机械加工,并且不需要做电极,不需要手工研磨和抛光。
虚拟产品设计和制造。虚拟现实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网络、多传感器、并行处理等技术。模具虚拟产品设计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模具产品制造中的应用或实现,是模具现实设计环境和制造环境的计算机内部映射,是虚拟制造的重要内容;虚拟制造是以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支撑,对模具设计、加工、装配、维护经过统一建模形成虚拟的环境、虚拟的过程和虚拟的产品[22]。虚拟技术使得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更加直观化,并且有利于发现问题,即使修正,避免了在真正设计制造中出现问题引发的资源损耗。
4.4 模具标准件选择向智能化发展
由于人工智能、知识和知识表示的引入,使得模具标准件选择智能化,减少了人工操作量,提高了模具设计的效率,同时减少了设计中错误纰漏的发生。国内的许多专家对此提出了先进的理论,比如:卜昆提出设计一个参数化的尺寸驱动的三维建库工具[23];莫蓉分析了面向转配的标准件库的信息结构,提出和实现了满足装配建模的一种标准件建库方法和建库工具。这些理论对模具标准件选择向智能化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我国制造企业的竞争环境、发展模式和活动空间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制造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在模具CAD/CAM的应用方面,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模具CAD/CAM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模具CAD/CAM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企业。在模具CAD/CAM人才方面,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模具CAD/CAM软件开发及应用人才。CAD/CAM技术的进步始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它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必将对制造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用户对产品的质量、成本、上市时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CAD/CAN技术是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企业应看清应用CAD/CAM技术带来的进步性,并以自身为基础,借鉴同行各企业应用推广的经验,灵活应用CAD/CAM技术,加快企业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发展。
井冈山大学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2] 余世浩,李熙亚.冲裁模CAD/CAM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3] 辛明,卜昆,汪文虎,李大双.叶片精铸模具设计中标准件智能选用方法研究.机床与液压,2006,(3):219-221.[4] 牟鑫,倪虹.CAD技术问题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4):64-66.[5] 李大双,汪文虎.涡轮叶片精铸模具零件CAD造型过程的知识表达与求解[J].航空制造技术,2005,(3):72-74 [6] 范彦斌,沈自林,冯心海.基于参数化的冲裁模计算机辅助设计[J].模具工业,1997,(6):3-5.[7] 李德群,陈兴.模具CAD/CAM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第1讲)──模具CAD/CAM系统的开发 [J].电加工,1996,(6):41-45.[8] 汪文虎,莫蓉.涡轮叶片精铸模具CAD/CAM原型系统开发与应用[J].航空计算技术,1999,29(4):4-16.
[9] 刘玲,周旭东.模具CAD/CAE/CAM的发展和展望[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4,(3):5-7. [10]卜昆,曾红,王金凤.基CATIA的二维参数化图形库建库工具设计与开发[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9,(1):170-172.[11]靖永慧.浅析现代模具制造行业发展[J].模具技术,2001,(5):68-71.[12]杜志俊.现代模具技术综述[J].机械工程师,1999,(6):3-5.[13]成基华,范玉青,袁国平,逄淑荣.CAD/CAM开发平台及其发展趋势[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 图形学学报,2000,12(2):154-159.[14]刘晓冰,高天.CAD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主流软件产品[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32(1):41-45.[15]李德群.国内外模具CAD/CAM技术发展与应用[J].电加工,1996,21(4):6-10.[16]周华民,李德群.模具CAD实用化技术分析[J].锻压机械,1998,25(6):50-52.[17]林幸燕.模具CAD/CAM技术及其应用[J].三名职业大学学报,1999,(2):91-92.[18]周卫东,钟振龙,粟亮.模具CAD/CAM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展望.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12):4-6.
[19]王炽鸿.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20]任志宇,施于庆.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电工程,2001,18(5),9-10.[21]蒋立冬.模具CAD/CAM的可行性分析[J].锅炉制造,2003,(3):58-59.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22]杨明.长安汽车模具CAD/CAM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0,(1):42-45.[23]华熳煜.模具CAD/CAM系统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3,17(2):79-81..井冈山大学毕业论文
致 谢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在井大的三年学习时间即将过去。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三年时间并不算长,但对我而言,是磨砺青春、挥洒书生意气的三年,也是承受师恩、增长才干、提高学识的三年。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郑小秋先生。就本篇毕业论文总结报告而言,从提纲、草拟、修改到最后定稿,郑老师都给予了一而再、再而三的精心批阅,每个环节都凝结老师努力的付出和辛劳的汗水。
第二篇:我国冲压模具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冲压模具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模具制造技术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Moldflow、C-Flow、DYNAFORM、Optris和MAGMASOFT等CAE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
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厂、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例如,吉林大学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所独立研制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分析KMAS软件,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注塑模、汽车覆盖件模具和级进模CAD/CAE/CAM软件,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模CAD软件等在国内模具行业拥有不少的用户。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
二、未来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
(1)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普及CAD/CAM/CAE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将加大CAD/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CAD/CAM/CAE技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2)高速铣削加工国外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并可获得极高的表面光洁度。另外,还可加工高硬度模块,还具有温升低、热变形小等优点。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汽车、家电行业中大型型腔模具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它已向更高的敏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3)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大大缩短了模具的在研制制造周期。有些快速扫描系统,可快速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实现快速数据采集、自动生成各种不同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不同格式的CAD数据,用于模具制造业的“逆向工程”。模具扫描系统已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相信在“十五”期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电火花铣削加工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也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技术,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的用成型电极加工型腔的新技术,它是有高速旋转的简单的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复杂的成型电极,这显然是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的重大发展。国外已有使用这种技术的机床在模具加工中应用。预计这一技术将得到发展。
(5)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估计目前我国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已达到30%左右。国外发达国家一般为80%左右。
(6)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相应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否能充分发挥模具钢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模具热处理的发展方向是采用真空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除完善应发展工艺先进的气相沉积(TiN、TiC等)、等离子喷涂等技术。
(7)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代现有手工操作,以提高模具表面质量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8)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发展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目标。模具自动加工系统应有多台机床合理组合;配有随行定位夹具或定位盘;有完整的机具、刀具数控库;有完整的数控柔性同步系统;有质量监测控制系统。
CNC雕刻机在国内的发展上从最近的一两年才有较大的发展,相关加工厂和使用单位时刻以敏锐的眼光盯着厂家的动向,这也是身为雕铣机主机生产厂一点也不敢松懈的真正原因所在。
作为用户当然要选合适的设备,如果选型不当,不但不能赚钱反而令陷入为机器打工的苦涩局面。那么什么样的机床才是好机床?
我们认为好机床的定义是这样的:
能够在短期内收回投资的机床才是好机床。
数控机床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7年,主要是数控方面的使用寿命为准,这样花钱和挣钱的比例关系将直接影响您的生意,所以仔细分析功能进行选型是有效投资的必要条件。
在国外很早就有雕铣机的名词(CNCengravingandmillingmachine),严格地讲雕是铣的一部分,是购买雕刻机还是购买数控铣式加工中心是经常要问自己的问题。另外,还有目前盛行的高速切削机床(HSCMACHINE)。还是让我们首先搞清楚三个机型区别:
1、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用于完成较大铣削量的工件的加工设备
2、数控雕铣机用于完成较小铣削量,或软金属的加工设备
3、高速切削机床用于完成中等铣削量,并且把铣削后的打磨量降为最低的加工设备
深入分析上述设备的结构可以帮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从机械角度
机床的机械分为两个部分,移动部分和不移动部分:工作台,滑板,十字花台等为移动部分,床座,立柱等为非移动部分
1、数控铣加工中心:
非移动部分钢性要求非常好移动部分钢性要求非常好优点:能进行重切削;缺点:由于移动部分同样庞大,牺牲了机床灵活性,对于细小的部分和快速进给无能为力。
2、数控雕铣机
非移动部分钢性要求好移动部分钢性要以灵活为前题下,尽可能的轻一些,同时保持一定的钢性。优点:可进行比较细小的加工,加工精度高。对于软金属可进行高速加工;缺点:由于钢性差所以不可能进行重切削。
3、高速切削机床
非移动部分钢性要求非常好移动部分钢性要求比较好,而且尽可能的轻巧。优点:能进行中小量的切削(例一般φ10的平底刀,对于45号钢(300)深切深度以0.75为好);缺点:正确使用下能发挥高效,低成本,使打磨量变为极少。不正确使用,马上就会使刀具的废品堆积如山。
如何从机械上做到上面又轻、刚性又好矛盾的要求,关键在于机械结构上的功夫。
1、床体采用高低筋配合的网状架构,有的直接采用蜂巢的相接的内六角网状结构
2、超宽的立柱和横梁,大家知道龙门式的结构由于其极好的对称性和极佳的钢性被高速切削设备厂家一直做为首选结构。
3、对于移动部分有与数控铣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加宽了很多导轨与导轨之间的距离,以克服不良力矩的问题。
4、从材料上讲一般采用了米汉那铸铁,也就是孕育铸铁,在浇注铁水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硅(Si)从而改变了铁的内部结构,使之更加耐冲压,刚性上有显著提高。
5、机床的刚性主要用于克服移动部分在高速移动时对非移动部分的强大冲击,所以导轨、丝杆要求粗一些,以及加强连接部分刚性。
二、从数控角度分析
1、数控铣加工中心对数控系统要求速度一般,主轴转速0-8000RPM左右
2、雕铣机要求高速的数控系统,主轴转速3000-30000RPM左右
3、高速切削机床要求高速的数控系统以及极好的伺服电机特性,主轴转速1500-30000RPM左右
三、编程软件上分析
从软件的角度上讲,数控铣加工中心,高速切削机床雕铣机都可以使用标准的CAD/CAM软件如:MasterCamCimatronPEUG等。
铣床通常以为Cimatron刀路较好一点,新版的软件充分考究到刀具的每时每刻的切削量的均匀性,尤其是刀进入走出工作的一刻的速度和圆滑性,以及在拐点的跟随差算法问题(followingError),使结果和设计图形更加贴进,CAD部分刚大量采用直观的三维实体造型如Solidworks等再通过IGS等转入CAM软件进行加工。不过不用担心,CAD/CAM的发展速度远胜于机床的CNC的发展速度。
第三篇:冲压模具CADCAM技术状况
冲压模具CAD/CAM技术状况
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国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μ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μm的精冲模,大尺寸(Φ≧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模具CAD/CAM技术状况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件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
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各CAE能力。
模具CAD/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八五”、“九五”期间,已有一大批模具企业推广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Technology公司的Pro/En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5,英国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还引进了AutoCAD、CATIA等软件及法国Marta-Daravision公司用于汽车及覆盖件模具的Euclid-IS等专用软件。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DL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且模具的参数化设计也开始走向少数模具厂家技术开发的领域。
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快速原型(RP)与传统的快速经济模具相结合,快速制造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解决了原来低熔点合金模具*样件浇铸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样件制作难等问题,实现了以三维CAD模型作为制模依据的快速模具制造,并且保证了制件的精度,为汽车行业新车型的开发、车身快速试制提供了覆盖件制作的保证,它标志着RPM应用于汽车车身大型覆盖件试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及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第四篇:模具制造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模具制造现状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正朝着加快信息驱动、提高制造柔性、敏捷化制造及系统化集成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模具的CAD/CAM技术,模具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模具的精密成形技术,模具的超精密加工技术,模具在设计中采用有限元法、边界元法进行流动、冷却、传热过程的动态模拟技术,模具的CIMS技术,已在开发的模具DNM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看现代模具制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工业要上水平,材料应用是关键。因选材和用材不当,致使模具过早失效,大约占失效模具的45%以上。,因此,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模具材料方面新型冷作模具钢有65Nb、O12A1、CG-2等;模具钢品种规格多样化、产品精细化、制品化,尽量缩短供货时间亦是重要发展趋势。
在模具表面处理方面,其主要趋势是:由渗入单一元素向多元素共渗、复合渗发展;由一般扩散向CVD、PVD、PCVD、离子渗入、离子注入等方向发展;可采用的镀膜有:TiC、TiN、CrN、Cr7C3、W2C等,同时热处理手段由大气热处理向真空热处理发展。另外,目前对激光强化、辉光离子氮化技术、镜面抛光的模具表面工程技术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冶炼时要求采用真空脱气、氩气保护铸锭、垂直连铸连轧、柔锻等一系列先进工艺,使镜面模具钢具内部缺陷少、杂质粒度细、弥散程度高、金属晶粒度细、均匀度好等一系列优点,以达到抛光至镜面的模具钢的要求。
(2)设计制造技术
当代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设计过程程序化和自动化,使用程序、模具拟成形过程、采用交互式设计方法,发挥人和计算机的各自特长。设计与制造之间的直接传输便于设计中的反复修正改变。模具设计与加工方法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① 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
模具软件功能的集成化要求软件的功能模块比较齐全,同时各功能模块采用同一数据模型,以实现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共享,从而支持模具设计、制造、装配、检验、测试及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达到实现最佳效益的目的。集成化软件较高的软件还包括:UG、CATIA和Pro/E等。而新一代模具CAD/CAM软件技术,新一代模具软件以立体的思想、直观的感觉来设计模具结构,所生成的三维结构信息能方便地用于模具可制造性评价和数控加工,这就要求模具软件在三维参数化特征造型、成型过程模拟、数控加工过程仿真及信息交流和组织与管理方面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并有较高集成化水平。
② 快速原型法和快速制模技术(RPM/RMT)
该技术是一项集激光、材料、信息及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其突出特点就是能直接根据产品的CAD数据快捷地制造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原型甚至产品,而不需要任何工装夹具,而迭加形成三维实体。RPM技术与RMT技术的结合,将是传统快速制模技术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方向。RPM技术与陶瓷型精密铸造相结合。为模具型腔精铸成型提供了新途径。应用RPM/RMT技术从模具的概念设计到制造完成,仅为传统加工方法所
需时间的1/3和成本的1/4左右,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③ 高速铣削技术
高速铣削是目前切削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工艺技术,是一种以高主轴转速、快速进给、较小的切削深度和间距为加工特征的高效、高精度数控加工方式。高速铣削具有工件温度低、切削力小、加工平稳、质量好、效率高(为普遍铣削加工的5~10倍)及可加工硬质材料(<60 HRC)等诸多优点,高速铣削机床(HSM)一般主要用于大、中型模具加工,如汽车覆盖件模具、变速箱体压铸模、大型注塑模等曲面加工,其曲面加工精度可达0.01mm。因而在模具加工中日益受到重视。
(3)专业化生产及标准化
专业化生产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国外工业先进的国家模具专业化生产已达75%以上。这种专业化小模具厂易于管理,反应灵活,易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率,有较强的竞争力。标准化是实现模具专业化生产的基本前提,能系统提高整个模具行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机械制造业向深层次发展必由之路。
第五篇:高速精密冲压技术现状及模具发展趋势
高速精密冲压技术现状及模具发展趋势
高速精密冲压技术涉及到机械、电子、材料、光学、计算机、精密检测、信息网络和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是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现状 先进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代表主要有精密多工位级进模、精密多工位冲压传递模、精密多功能冲压模具等。
高速精密冲压技术涉及到机械、电子、材料、光学、计算机、精密检测、信息网络和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是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高速精密冲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高速精密冲压技术是现代冲压生产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综合了科高速精密压力机技术、高精变冲压模技术、高品质制品材料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绿色为一体化的高新技术。应用高速精密冲压技术批量生产制品,具有高生产效率、高质量、高一致性及节能降耗、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和确保安全生产等特点,因此已越来越被国民经济各工业生产部门所重视。当前,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是世界各国研究和发展的主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它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速精密冲压模具技术主要基于使用板料加工制品,由高速压力机设备、精密冲压模具、优质卷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并在自动化周边设备的开卷装置、校平装置、送料装置、材料润滑装置、出件装置、理件装置、收料装置等协调连接,按冲压工艺流程组合的一种冲压自动化生产线。
冲压自动化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冲压生产中的人身安全,从根本上改变冲压生产面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汽车、机械、军工、轻工、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医疗器械、自动化装备和家电产品制造领域。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品制造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高速压力机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子通讯、电机电器、汽车和家电等产品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精密冲压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且应用面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大量生产和超大量生产中,普通压力机已不能满足生产和技术要求。采用高速精密压力机进行高速度、自动化及连续冲压是提高冲压生产率的有效途径。由于高速精密压力机的滑块行程每分钟次数比吨位相似的普通压力机高5倍以上,因此高速精密压力机不但冲压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而且模具使用寿命长。
近几年,冲压技术不断向高速化、精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推进了高速压力机的发展势头,也因此涌现出许多的高速精密压力机和超高速精密压力机,如德国拉斯特公司、美国明斯特公司、瑞士布鲁德尔公司、德国舒勒公司、日本能率和电产公司等研制的小吨位高速精密压力机,其滑块行程次数分别可达2,000次/分钟,3,000次/分钟,4,000次/分钟。在负荷状态下,还可达其标准中的特级精度要求。这标志着高速精密压力机技术已发展到超高速超精密的技术阶段。
国外有些公司对小吨位高速精密压力机按滑块行程次数分为四个速度等级:常速≦250次/分钟,次高速﹥250~400次/分钟,高速﹥400~1,000次/分钟,超高速≧1,000次/分钟。大吨位高速精密压力机滑块行程次数相对较低,如300吨的大型高速精密压力机,滑块行程数范围仅为160~400次/分钟左右,100吨的翅片专用高速精密压力机,滑块行程数范围一般为150~250次/分钟左右。
由于冲压速度随着压力机吨位、滑块行程长度与次数、制品工艺结构和材料工艺性能、自动送料速度及精度等诸多要素的不同而改变,很难用简单的数字作为划分各个等级的界限,因此,目前国际上对高速精密压力机速变范围仍尚未作出明确的定义,通常将冲压速度比普通压力机速度高5~10倍的统称为高速精密冲压。而从中国多数企业的高速精密压力机的应用情况来看,冲次速度按滑块最低和最高行程数的平均值或大于均值10~20%的冲速则是较为合理和有参考意义的标准。因为高速精密压力机滑块最高行程数一般是指无负荷冲程数。当行程次数高达一定数值时,压力机在运行中的不平衡现象就明显增加,滑块下死点动态性变化程度也较大,这样就必须解决卷料质量、送料速度、模具性能与寿命、设备强度、刚度和精度、故障的自动监控与稳定性、振动与噪声以及润滑和冷却系统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所以,高速精密压力机应用中的冲次速度相当关键。
高速精密冲压件的类型与技术特点
高速精密冲压件按行业、用途和工艺特点可分为电子零件类、IC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类、电机铁芯类、电器铁芯类、换热器翅片类、汽车零件类、家电零件类、以及其他类型等。零件主要包含连接器件、接插件、电刷件、电器端子、弹性零件等。
IC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主要包含分立器件引线框架和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机铁芯主要包含单相串励电机铁芯、单相家用电机铁芯、单相罩极电机铁芯、永磁直流电机铁芯、工业电机铁芯、塑封定子铁芯等。电器铁芯主要包含E字形变压器铁芯、EI形变压器铁芯、工字形变压器铁芯、以及其他变压器铁芯片等。换热器翅片主要包含工业换热器翅片、家用换热器翅片、汽车用换热器翅片等。汽车零件主要包含汽车结构件、汽车功能件。家电零件主要包含大家电零件,如彩管电子枪零件,以及小家电零件,各类结构件和功能件等。其他类零件主要包含仪器仪表零件、IT类零件、声学类和摄像类零件、现代办公用类零件、以及五金件等。
高速精密冲压件的技术具有品种多、材料多样性、薄板卷料、自动化生产批量极大、精度高、形状复杂、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等特点。
高速精密冲压生产技术的典型概况
电机铁芯生产技术概况
铁芯是电机产品的重要部件,一般由0.35mm,0.5mm厚的硅钢片制成。在电机生产的全部环节中,铁芯冲片生产是关键。目前中国的高速精密冲压铁芯片和铁芯自动叠铆、铁芯三列带扭槽叠铆、铁芯带扭槽及回转叠铆、铁芯双回转叠铆、铁芯双列大回转叠铆、大型外转子铁芯带扭槽叠铆、定子铁芯半圆组合叠铆、定子铁芯多块组合叠铆、长直条定子铁芯卷圆组合叠铆等高速精密冲压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毫不逊色。
其中较为典型的铁芯三列带扭槽叠铆制品的高速精密冲压生产技术概况是,铁芯材料为50W470硅钢片、带料厚度0.5mm,料宽307.5mm。带料经开卷装置、S型校平装置、送料装置、材料润滑装置、高速精密压力机、大型精密级进模等一体化的高速运行,以及自动冲压导正钉孔、转子片叠铆工艺孔、转子片记号孔、转子片计量孔、转子片槽形、转子片台阶孔、转子片叠铆点、转子片内孔、转子片落料叠铆和扭槽、定子片缺口、定子片记号孔、定子片计量孔、定子片槽形、定子片叠铆点、定子片内孔、定子片落料叠铆等多工位与多工序的交叉连续冲压,一次完成三套定转子铁芯制品,铁芯自动叠铆厚度105mm,定子铁芯外径110.52 0.02mm,外径55.1 0.01/0.02 mm。制品在300吨的大型高速精密压力机上生产,冲次速变280~320次/分钟,并在冲压过程中铁芯制品自动输出。
换热器翅片生产技术概况
翅片是空调产品的主要部件,一般由0.105mm厚的铝箔制成。近年来,中国在高速冲压换热器翅片生产技术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如家用空调换热器翅片、汽车空调换热器翅片、工业空调换热器、整体导管式空调换热器翅片、新型异形孔空调换热器翅片、以及大型冷库散热器翅片等高速精密冲压生产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研发的一次出12列、24列、36列、42列、48列、60列、72列、76列翅片等高速精密冲压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的水平。其中典型的Φ5.2 72列 2步进翅片的高速精密冲压生产技术概况是:翅片材料铝箔1,000-8H22,厚度0.105 mm的带料,由展料架、过油装置、送料装置、高速精密压力机、大型精密级进模、吸料与集料装置等组成的翅片高速精密冲压自动生产线,带料经压料装置、引申工程、冲孔工程、翻边工程、百叶窗工程、中部异型切工程、端部异型切工程、边切工程、异正工程、纵切工程、送料工程、横切工程等12个成形工程的连续冲压,一次出72列翅片,翅片形状复杂,精度较高,表面要求光洁、平整、无刮伤,无毛刺、翻边无开裂等技术要求。Φ5系列、72数和2步进的翅片在100吨高速精密专用压力机上生产,冲刺速度260次/分钟,并能够在冲压过程中实现翅片制品一边集料一边取料。
IC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生产技术概况
引线框架是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的载体。作为半导体器件的芯片载体引线框架,其主要特点是种类多、批量大、精度高、形状细小、材料较薄、表面需要局部电镀以及外观要求严格。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高速精密冲压引线框架生产技术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如分立器件TO-220、SOT、SOD系列引线框架生产技术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其中典型的SSOP-024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高速精密冲压生产技术概况是:引线框架材料C194铜合金,厚度0.152 mm的卷料,由卷料架、送料机构、导料机构、高速精密压力机、精密级进模、卷式收料装置等组成的引线框架高速精密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冲压工序包含打字、冲压麻状点、冲定位孔与嵌定孔、冲内引线A、冲内引线B、冲内引线C、裁片分离、静压内引线、校横弯、校外引线、校步距、内引线校平、精整等32工位的连续冲压,一次冲出4排,每排在11mm 9mm的尺寸面上冲出24条内外引线脚,内引线的最小间距0.17mm,产品的共面性要求控制在0.01mm 之内等其他技术要求。该引线框架在80吨高速精密压力机上生产,冲次速度为450~500次/分钟。SSOP-24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集微成型、微薄化、多脚化、高密度、小间距、多样化等总体水平已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高速精密冲压模具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模具产销持续攀升,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出来,国外著名企业和资本的进入更是促进了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模具生产大国。然而,从模具产需情况看,虽然中低档模具已完全实现自给,但是以大型、精密、高效、高性能模具为主要代表的高技术含量模具自给率仍然较低,只有6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仍然依靠进口。因此,提升中国模具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模具产业结构优化仍然是中国模具行业的当务之急。
冲压模具主要包括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汽车覆盖件模具和精冲模具等,这里仅对精密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阐述其现状与发展。
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现状
先进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代表主要有精密多工位级进模、精密多工位冲压传递模、精密多功能冲压模具等。其中,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占据主流产品地位。先进精密多工位级进模主要包括电机铁芯硅钢片级进模、空调器翅片级进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级进模、电子连接器级进模、彩管电子枪零件级进模、汽车零件级进模、家电零件级进模等。
受中国市场产品档次提升的推动,中国的先进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总体水平得以提升,特别是产量最大的高速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在技术水平、制作精度、使用寿命和制作周期等方面均有明显进步,无论技术还是产能都已具备向先进国家模具挑战的能力。其中相当一部分高档优质模具的总体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模具的先进水平,不仅可替代进口,还能出口一部分到发达国家和地区。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的主要差距
近年来,中国先进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水平提高较快,模具制作装备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模具设计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部分精密复杂级进模进入了规模化生产阶段,模具的进口替代成效明显,出口逐年递增。但是与国际先进冲压模具相比,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1)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方面
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创新不够,很多先进模具中的关键设计内涵和技术以及制造工艺中的“KNOW HOW”等基础技术、理论以及核心技术掌握不够,导致模具整体水平提升困难,始终处于技术跟进与追踪阶段,达到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还缺乏相关设计和制造基础技术的支撑。
(2)模具的寿命方面
由于受模具材料、热处理技术以及制造装配技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中国冲压模具寿命普遍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在30%以上。特别是一次刃磨寿命低导致模具维护次数增加,降低了冲压生产效率,增加了模具维护的成本,进而影响中国模具的市场竞争力。
(3)模具的试模技术与模具的可靠性方面
试模是模具设计制造完成后对模具的一个综合实验、评估和调整过程,是模具设计制造问题的集中暴露过程,也是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以及专业人员的综合反映。而模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则是模具设计制造质量好坏的评价基准和模具正常使用的保障。由于中国缺乏对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工艺中的隐形知识和技术积累的深入挖掘,因此与国际先进模具企业相比,中国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试模、模具使用中的调整和维修时间增加30%以上。对比国外目前正在研究无试模程序的模具前沿技术,中国在模具的试模技术与模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4)模具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
模具设计制造师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门技术,长期以来,中国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践性非常重视,但由于对冲压模具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重视不够,导致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发展缓慢。加上冲压模具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还不够细化,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具企业还占主导地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企业自有技术以及创新能力落后于国外先进模具企业。另外,模具材料、标准件等模具基础技术落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整体技术水平。因此,在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基础技术支持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5)新型模具技术及其拓展方面
随着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国外冲压模具已经从常规的单副级进模向多功能组合模具、生产线配套组合模具工装、特大型级进模以及微细零件冲压成型模具等方向发展,而中国企业大多数仍将重点放在常规的单副级进模系列化和产业化方面,还未掌握特种高精尖模具如特大型高精、超高速冲压、超薄、超强和微细型零件成形冲压模具的关键技术,对多功能复合模具还设计不多。因此,中国还需要不断开展新型模具的关键技术研究,拓展其应用领域,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打好基础。
(6)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件方面
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件是模具整体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中国由于热处理、材料、标准件等模具基础零部件和配套技术及质量水平较低,高档模具的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件主要依赖进口。因此,中国急需提升模具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件的技术及质量水平。
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挺进中,“服务科学”和“服务制造”等现代理念的出现,对中国模具行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模具行业的服务制造业的特征将大大增强,模具也应该是最先融入“服务制造” 的生产装备。
纵观模具技术的发展路线和模具行业的发展前沿,模具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由模具自身的品质提升向冲压件产品的控形控性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方向发展”。即用户要求从主要考虑模具的本身品质向控制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品质的方向发展,从对模具品质的单一要求向为用户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方向发展。
用户的要求突破了模具产品本身的界限,必须从产业链上寻求系统的解决方法,迫使模具技术和企业向制造业的相关产业链延伸。因此,一大批多领域交叉技术的应用以及以模具为核心的系统解决方案将是今后模具发展的主要特征。
综合中国目前冲压模具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是最有希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模具之一。但是,还需要模具企业在专业化细分、自主创新以及设计和制造工艺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为中国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整体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打下好基础,并在保持电机铁芯自动叠片级进模、空调换热器翅片级进模、集成电路框架级进模、电子连接器级进模等高水平模具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大型汽车零件级进模、多功能复合冲压模具、微小零件冲压模具、特殊板料等微特冲压模具及其技术,整体提升多工位与多功能冲压模具的水平。
另外,“控形和控性”是模具发展的大方向,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控形”技术问题,冲压模具的“控形”技术必然是近期需要突破的重要关键技术。研究冲压成形的深层次理论和技术问题,借以掌握“控形和控性”技术,从而实现模具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制造。
智能化是全球的发展趋势,也是“服务时代”的主要特征。对模具行业来说,模具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实现“控形和控性”的重要手段,是赶超国际模具先进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带动一些列模具先进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模具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刚开始起步,要实现模具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推动。
在21世纪,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向个性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未来高速精密冲压技术和以高档模具为核心的发展总趋势是向精密化、高速化、柔性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低碳环保及全球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