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3 11:3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篇: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面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用户创造和提供机械产品的行业,包括机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流通、和售后服务全过程。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

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

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透过中国制造看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近。中国制造的身影已无处不在。这折射了我国以机械、汽车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没有机械等重工业的发展,生产各类消费产品的轻工业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工具,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加凸现了机械装备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在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作为国民经济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原动力,机械工业将伴随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共同进步,并充分体现先进制造技术向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的总趋势和时代特征。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

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基础设备。在机械制造业中,机床、刀具、夹具、检测仪器等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工水平。而许多关键零部件我国还不能自己生产制造,完全依赖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机

械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运用到机械制造行业中。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

自动化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程度进一步提高。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生产管理。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

核心技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

来投资,我国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先进设备却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不仅缺乏核心技术,而且存在创新能力薄弱,而创新能力薄弱又导致我们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从而很难掌握核心技术。国家的宏观方针政策。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且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 到1998年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 到2004年为1.23%,而创新型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一比重一般在2%以上。

自主创新及人才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差, 产品开发周期较长。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走的还是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的道路。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核心,而我国却没有拔尖创新 人才。这充分体现在: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技术创新缺乏动力。高精尖技术的开发相对薄弱。高精尖技术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从统计数据看,装备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中占有相当比重,而百强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代表“中国制造”。2008年度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不含汽车)主营业务收入总计9305.7亿元,为2003年第一届排序时3236.25亿元的2.87倍,平均年增23.5%;2008年汽车工业大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4163.3亿元,为2003年5514亿元的2.57倍,平均年增20.8%。这些数据反映

了中国机械、汽车工业大型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同时,以机械、汽车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为各类轻工业提供生产资料、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发挥自身的集群效应和领跑效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是机械大国却不是机械强国。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及柔性化生产。经营规模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表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每年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机械百强、汽车30强企业进行发布,一方面是希望社会各界对我国机械、汽车工业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入选的企业能够认清自己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比学赶超,带领行业向着更高、更远的未来前进,促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产品高技术化。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的重要依托。进入年代,随着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环保装备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使机械产品不断高技术化,其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服务个性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用户要求,先进的制造企业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信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化生产使

得垄断性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而且制造技术及工艺落后,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创新能力落后,以及在先进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二篇: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校: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班级:10机化2班姓名:陈龙云学号:20103050020

4一、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

设备技术水平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普遍落后10一20年,占90%左右的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缺乏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监测手段,有的甚至连质量标准都没有,更谈不上质量保证体系。主要表现在产品粗力11212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能耗物耗高,产出少效益低等。以淀粉加工为例,据估计我国淀粉机械达到国外七十年代初水平的约占5%,达到八十年代水平约占15%,达到九十年代水平的约占5%,其余的为六十年代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国国产淀粉机械水平比世界水平几乎落后25年左右。1980年以来,全国有近百个单位分别从十几个国家进口了淀粉机械,其中全线引进约40多条,引进关键单机30多种,总引进费用约40亿人民币。引进淀粉机械的淀粉产量约占全国淀粉产量的50%左右,引进变性淀粉加工机械的变性淀粉产量约占全国变性淀粉产量的80%左右。

成套性差、种类少

以种子加工机械为例,目前我国种子加工机械还以单机为主,机械水平仍相对落后,工作性能不理想,部分产品质量较差。电磁、比色清选等特种加工机械还未批量投产,市场上小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性能不够完善,加工质量、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经济发达国家的种子工业已成为与农业紧密结合的一个新型工业部门,其良种繁育、加工和推广体系比较健全,种子加工由单机向成套、由成套向工厂化的发展趋势。欧美等国,种子加工厂大都由成套设备组成流水线,从进料加工到包装入库全部实现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加工工艺先进,监测系统完备,并且普遍采用了相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对种子进行处理和深加工,较大地提高了种子的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维斯托伯公司为例,维斯托伯以制造种子加工机械尤其是精选机见长,维斯托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制造各种成套种子加工设备,使用维斯托伯的设备可以加工不同形状、规格、属性的种子,甚至小到每克一万粒的种子;可以制造全套实验室用的小型种子加工设备,可以制造各类单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机械加工工艺和制造手段落后

国外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公司大都将计算机辅助设计(I: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引入到生产当中,普遍应用光控和数控技术,提高了机械加工的精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国内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

与国内的设备相比,国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德国生产的种子加工机械,整套种子加工设备只需1—2名操作人员,降低了人工成本。如拌药机根据拌药量自动控制物料的流速和给药量,参数的调整很方便。药剂用双泵单独不间断供应,保证药剂均匀地喷洒到种子表面,再进入绞龙拌合,包衣效果颇佳。

质量控制快速检测方法落后

世界农产品品质检验正在努力向着不依赖于人,而完全依赖于机器自动进行的方向发展。品质检验可分为破坏性品质检验及非破坏性品质检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破坏性

品质检验的研究及机械设备的开发工作,正在广泛地进行着。我国的农产品分级主要采用手工、机械分级,致使我国农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差。

1.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特点

1.1产品小型化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能以较小的投资而获得利润,大量出现了小型农产品加工机械。如小型制粉机组、小型成套制米机械和小型精洁米机械。

1.2功能多样化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出现多功能趋势。例如,由河南省汤阴县机械工业公司研制的多功能小型方便面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原四省质量评比中荣获“金鹿杯”金奖。该机使用1.5KW或2KW电机,接上电源后将配好的原料加入机槽内即可自动连续完成制面板、自动折花成型、自动传送、自动切割和自动定量分块。既能生产方便面,又能生产龙须面、挂面、干食面及面条。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和信赖,是城乡小企业、村办企业、个体致富的理想机具。

2.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1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以水果加工机械为例,由于作为加工原料的果蔬价格偏高,加工特性差,致使加工产品价格高,品质差,果蔬加工品没有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市场,这是影响果蔬加工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了果蔬加工机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小规模低速发展,时停时续。

2.2制造水平低技术落后

以水果加工机械制造业为例,行业内机械制造企业除原轻工、商业系统的一些老厂外,其余多为农业机械厂转产和新建的一些小厂。制造加工手段缺乏,技术力量薄

弱,没有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相互仿造,低水平重复性生产情况严重,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一些产品甚至沿用50年代的落后技术,能源消耗高,原料浪费大,质量低劣。

2.3缺少大宗产品的成套设备

由于缺少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宗产品和有持久生命力的产品,原有传统品种被冷落,尽管有一些新品种不断应时而现,但终因自身缺陷而缺少竞争力和生命力。致使农产品加工市场疲软,影响和限制了成套的规模化设备的开发生产。

2.4缺乏高水平关键工序的核心设备

关键工序的核心设备标志着整套设备的加工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加工成本和生产效率。这些设备往往集中多种先进工艺和手段,技术含量高,制造加工困难,造价昂贵。我国这些设备的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别很大,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大部分关键设备(如淀粉加工机械中的滚筒式干燥机)仍需要进口。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投入少,行业中缺少制造能力强、技术力量强的一批企业的加盟。

2.5行业标准不建全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标准不健全,不利于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以面粉加工机械为例,目前各业执行的3个面粉加工机械分等标准,存在着同一指标合格

判定标准都不同,与国家标准也不符。有的新产品,如碾皮制粉设备,尚无行业标准,现有标准中,有的指标也偏低。

2.6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管理粗放,多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小企业没有质量管理制度,而大企业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制度“老化”的现象。有些制度是十几年前制定的,流于形式,并没有成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文件。许多企业的制度侧重经济处罚,特别是出现质量问题后则以处罚为主,而不是依靠提高职工技术素质、质量意识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定量的质量控制指标,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由于质检人员元章可循,质检工作难做,没有权威性。

二、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应走大型化、规模化之路,以高生产率和规模效益巩固加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在实现大型化、规模化的同时,应实现与大型化相配套的自动化。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用可靠的设备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均衡;应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设备,在设计、制造农产品加工机械时,应尽可能应用高新技术,用新的加工措施赋予产品新的性能,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节能降耗,减少成本。通过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例如,以淀粉为中间原料,可发展变性淀粉及食品;用其副产品生产玉米油、渣饲料、蛋白粉、植酸、肌醇、醇溶蛋白和高能蛋白饲料等;同时应实现设计、生产专业化,各设备制造企业在注意成套设备生产的同时,尤其注重标志自身特色和加工水平的国际名牌产品的开发并以此作为企业的立命之本。

参考文

[1]刘立钊.种子加工机械加强质量监督势在必行.农机质量与监督.1997,(4).36

[2]余效宁.丹麦、德国的种子加工机械.中国农垦.1997,(11):9一lO

[3]张绍英.果蔬加工机械的发展战略I.食品与机械.1998,(4):4~5

[4]张绍英.果蔬加工机械的发展战略Ⅱ.食品与机械.1998,(5):4—6

第三篇:超高速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录

摘 要.......................................................................1 1 引言......................................................................1 2 超高速加工技术简介........................................................1 2.1 超高速加工技术概况......................................................1 2.2 超高速加工技术分类......................................................2 2.3 超高速加工技术特点......................................................2 3 超高速加工技术现状........................................................3 3.1 超高速加工技术现状简述..................................................3 3.2 国外超高速加工技术发展..................................................4 3.3 国内发展情况............................................................5 4 超高速加工技术发展趋势....................................................5 谢 辞......................................................................8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摘 要:本文介绍了超高速加工技术的概念、内容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动向。关键词:高速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应用、发展 引言

当前机械制造业为实现高生产率和追求利润,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深入。超高速加工技术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被积极地推广使用。20世纪20年代德国人Saloman最早提出高速加工(High Speed Cutting, 简称HSC)的概念,并1931 年申请了专利。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开始涉足此领域,在此期间德国已针对不同的超高速切削加工过程及有效的机械结构进行了许多基础性研究工作。随着超高速加工主轴技术的发展,使得刀具切削速度得到很大提高,7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HSC机床。真正将HSC技术应用于实践是在80年代初期,因飞机制造业为降低加工时间以及对一些小型特殊零件的薄壁加工而提出了快速铣削的要求。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 商品化的超高速切削机床不断出现,超高速机床从单一的超高速铣床发展成为超高速车铣床、钻铣床乃至各种高速加工中心等。超高速磨削技术在近20年来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及应用。德国Guehring Automation公司在1983年制造出了当时世界第一台最具威力的60kW强力立方氮化硼(CBN)砂轮磨床,Vs达到140~ 160m/s。当今, 超高速加工已经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应用。超高速加工技术简介

2.1 超高速加工技术概况

超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刃具,通过极大地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来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加工技术。

超高速加工是实现高效率制造的核心技术,工序的集约化和设备的通用化使之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以说,超高速加工是一种不增加设备数量而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所必不可少的技术。超高速加工的切削速度范围因不同的工件材料、不同的切削方式而异。目前,一般认为,超高速切削各种材料的切速范围为:铝合金已超过1600m/min,铸铁为1500m/min,超耐热镍合金达300m/min,钛合金达150~1000m/min,纤维增强塑料为2000~9000m/min。各种切削工艺的切速范围为:车削700~7000m/min,铣削 300~6000m/min,钻削200~1100m/min,磨削250m/s以上等等。

2.2 超高速加工技术分类

超高速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超高速切削、磨削机理研究。对超高速切削和磨削加工过程、各种切削磨削现象、各种被加工材料和各种刀具磨具材料的超高速切削磨削性能以及超高速切削磨削的工艺参数优化等进行系统研究。

(2)超高速主轴单元制造技术研究。主轴材料、结构、轴承的研究与开发;主轴系统动态特性及热态性研究;柔性主轴及其轴承的弹性支承技术研究;主轴系统的润滑与冷却技术研究;主轴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技术、虚拟设计技术研究;主轴换刀技术研究。

(3)超高速进给单元制造技术研究。高速位置芯片环的研制;精密交流伺服系统及电机的研究;系统惯量与伺服电机参数匹配关系的研究;机械传动链静、动刚度研究;加减速控制技术研究;精密滚珠丝杠副及大导程丝杠副的研制等。

(4)超高速加工用刀具磨具及材料研究。研究开发各种超高速加工(包括难加工材料)用刀具磨具材料及制备技术。

(5)高速CNC控制系统:超高速加工要求CNC控制系统具有快速数据处理能力和高功能化特性,以保证加工复杂曲面轮廓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还要具有高速插补及超前处理能力,防止刀具轨迹偏移和突发事故。

(6)超高速加工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对超高速加工机床主轴单元、进给单元系统和机床支承及辅助单元系统等功能部位和驱动控制系统的监控技术,对超高速加工用刀具磨具的磨损和破损、磨具的修整等状态以及超高速加工过程中工件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等在线监控技术进行研究。

2.3 超高速加工技术特点

超高速磨削可以对硬脆材料实现延性域磨削加工,对高塑性等难磨材料也有良好的磨削表现。与普通磨削相比,超高速磨削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1)切削力降低30%左右,特别适合刚性差的工件。

(2)能实现对硬脆材料的延性域磨削,对高塑 性和难磨材料获得良好的磨削效果。由于加工时对刀具和工件进行了冷却润滑,减少了切削热对工件的影响,特别适合加工易热变形的工件。

(3)降低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值,易获得高光洁的加工表面。激振频率远远高于机床和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加工平稳,振动小,加工表面质量好。

(4)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但是,高速切削采用的高压大流量冷却方式会增加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成本、减少刀具的耐用度、加大机床腐蚀等一系列问题。

(5)明显降低磨削力,提高零件加工精度.(6)砂轮耐用度提高,使用寿命延长。(7)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超高速加工技术现状

3.1 超高速加工技术现状简述

(1)高速主轴系统:高性能的电主轴是实现超高速加工的基础, 要求具有很高的转速及相应的功率和扭矩。新近开发的加工中心主轴Dn值(主轴直径与每分钟转速之积)大都已超过100万。在主轴系统中主要采用重量轻于钢制品的陶瓷球轴承,轴承润滑方式大都采用油气混合润滑方式。在高速加工领域,目前已开发出空气轴承和磁轴承以及由磁轴承和空气轴合并构成的磁气/空气混合主轴。

(2)高速进给机构:超高速加工要求进给系统能够完成高速进给运动,所用的进给驱动机构通常都为大导程滚珠丝杠或直线电机,其最高加速度在2G以上, 最高进给速度可超过160m/min。

(3)高速切削刀具:超高速切削的代表性刀具材料是立方氮化硼(CBN), 端面铣削使用CBN 刀具时,其切削速度可高达5000m/min。用金刚石刀具端面铣削铝合金时, 5000m/min的切削速度已达到实用化水平。CBN和金刚石刀具只能用于一定的加工领域, 尚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降低加工成本的效果。目前, 涂层技术是一项既能作到价格低廉、性能优异, 又可有效降低加工成本的技术。现在超高速加工用的立铣刀, 大都采用TiAIN 系的复合多层涂镀技术进行处理。如在对铝合金或有色金属材料进行干式切削时,DLC(Diamond Like Carbon)涂层刀具就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预计其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4)刀具夹持系统:刀具的夹持系统是支撑高速切削的重要技术,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两面夹紧式工具系统。作为商品正式投放市场的两面夹紧式工具系统主要有: HSK、KM、Bigplus、NC5、AHO 等系统。在高速切削的情况下, 刀具与夹具回转平衡性能的优劣, 不仅影响到加工精度和刀具寿命,而且也会影响到机床的使用寿命。因此,在选择工具系统时,应尽量选用平衡性能良好的产品。

(5)安全保护措施:进行高速切削时,由于刀具高速回转, 切屑的速度也相当高。在对钢材或铸件进行高速铣削时, 其切屑带着火花四处飞溅, 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 使切屑

沿着一定的方向排出。目前,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已开发出一种“ Q-ing 铣刀”, 可控制排屑方向, 大大提高了高速铣削加工的安全性。

3.2 国外超高速加工技术发展

3.2.1 欧洲的发展情况

欧洲高速超高速磨削技术的发展起步比较早。1979年德国 Bremen大学的Werner P G教授撰文预言了高效深磨区存在的合理性,由此开创了高效深磨的概念。1983年德国 Bremen大学出资由德国Guhring Automation公司制造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台高效深磨的磨床,砂轮圆周速度达到了209 m/ s。德国 Guhring Automation公司于1992 年成功制造出砂轮线速度为140~160m/s的CBN 磨床,并正在试制线速度达180m/ s 的样机。德国Aachen大学、Bremen大学在高效深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高水平成果。据Aachen工业大学实验室的Koeing和Ferlemann 宣称,该实验室已经采用了圆周速度达到 500 m/s的超高速砂轮,这一速度已突破了当前机床与砂轮的工作极限。瑞士Studer公司开发的CBN砂轮线速度在60m/s 以上, 并向120~130m/s方向发展。目前在试验室内正用改装的S45型外圆 磨床进行线速度280m/s的磨削试验。3.2.2 美国的发展情况

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提高陶瓷砂轮的线速度。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到1969 年已生产了100多台高速磨床,其中有80m/s的无心磨床。本迪克斯公司1970年生产了91 m/s的切入式高速磨床。1971年,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制造了一种无中心孔的钢质 轮,在其周边上镶有砂瓦,其试验速度可达185m/s,工作速度达到125m/s,用于磨削不锈钢锭和切断,也可用于外圆磨削。1993年,美国的 Edgetek Machine 公司首次推出的超高速磨床,采用单层CBN砂轮,圆周速度达到203m/s ,用以加工淬硬锯齿等可以达到很高的金属切除率。美国Connecticut大学磨削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无心外圆磨床,最高磨削速度可达 250m/。200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Malkin S等人,以149m/s砂轮速度,使用电镀金刚石砂轮通过磨削氮化硅研究砂轮的地貌和磨削机理。3.2.3 日本的发展情况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不少工厂生产磨削速度为45m/s和60m/s的磨床,三井精机于1972年生产了磨削速度为80m/s的高速磨床,切入成型磨铸铁工件,加工时间仅为59s。1985年前后,在凸轮和曲轴磨床上,磨削速度达到了80m/s。1990年10月底在第五届“日本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日本推出了磨削速度为120m/s的高速磨床。之后,开始开发 160m/s 以上的超高速磨床。1993年前后,使用单颗粒金刚石进行了250m/s超高速磨削试

验研究。1996年日本又推出了125m/s CBN砂轮平面磨床。至2000年,日本已进行500m/s 超高速磨削试验。Shinizu等人为了获得超高磨削速度,利用改制的磨床,将两根主轴并列在一起;一根作为砂轮轴,另一根作为工件主轴,并使其在磨削点切向速度相反,取得了相对磨削速度为VS + V W的结果,砂轮和工件间的磨削线速度实际接近1000m/s。

3.3 国内发展情况

国内高速超高速磨削的发展自1958年,我国开始推广高速磨削技术。1964年,磨料磨具磨削(三磨)研究所和洛阳拖拉机厂合作进行了50m/s高速磨削试验,在机床改装和工艺 等方面获得一定成果。1975年10月,河南省南阳机床厂试制成功了MS132型80m/s高速外圆磨床。1976年,上海机床厂、上海砂轮厂、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组成高速磨削试验小组对80、100m/s 高速磨削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1982年10月,湖南大学进行了60 m/s高速强力凸轮磨削工艺试验研究,为发展高速强力磨削凸轮轴磨床和高速强力磨削砂轮提供了实验数据。至1995年,汉江机床厂使用陶瓷CBN砂轮,进行了200m/s的超高速磨削试验。广西大学于1997年前后开展了80m/s的高速低表面粗糙度的磨削试验研究工作。在 2000年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湖南大学推出了最高线速度达120m/s的数控凸轮轴磨床。从2002年开始,湖南大学开始针对一台250m/s超高速磨床主轴系统进行高速超高速研究,并在国内首次进行了磁浮轴承设计。20世纪90年代至今,东北大学一直在开展超高速磨削技术的研究,并首先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圆周速度200m/s、额定功率55kW、最高砂轮线 速度达250m/s的超高速试验磨床。东北大学先后进行超高速磨削热传递机制研究,高速单颗粒磨削机理研究,200m/s电镀CBN超高速砂轮设计与制造,超高速磨削温度场研究,磨削摩擦系数的研究,超高速磨削砂轮表面气流的研究,超高速磨削机理分子动力学的仿真等,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高速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1)难加工材料的超高速加工。难加工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极低,导热性差,刀具磨损快,为此只能采用很低的切削速度。通过深入研究这类材料的切削特性,提高刀具稳定性,研制新型刀具材料及制作工艺,开发出相应的刀具系统,将使切削速度范围有较大的提高。

(2)刀具夹紧机构设计。对于安装在超高速主轴上的旋转类刀具来说,刀具夹紧机构的安全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在高速端面铣削加工时,由于离心力作用,可转位刀片有可能被甩出,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最近,工具厂家正在开发可转位刀片的新型夹紧

装置,刀片甩出问题有望得到妥善解决。

(3)相关工艺设计。主轴加速时间和快速进给的动作时间、ATC时间对整个生产周期均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加工能力,必须妥善解决包含上述因素的工艺编制问题。由于各类产品从开发到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将实现高效率化,因此,应在更短的时间内编制出正确而合理的工艺流程。

(4)节省能源,实现绿色加工。当前,许多机床都配置了高速钻削加工所必需的高压冷却液泵。冷却装置所需电力约占设备运转所需电力的20%~30%;而生产线上所耗用的能源并不包括此项内容。采用干式切削方式,会从根本上改善切削的环境状态,节省对切削液的直接投资和废液处理及环保费用。因此,希望开发出更加节省能源的机床,开发出更加实用的干式切削加工技术。

(5)高精度定位系统。采用立铣刀或螺纹刀具加工零部件或加工模具时,机床的运动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其加工精度。因此,要求机床在大进给速度条件下,应具有高精度定位功能和高精度插补功能。

参考文献

[1]宋贵亮,巩亚东,蔡光起.超高速磨削及应用[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0,36(3):16-20.[2]荣烈润.高速磨削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机电一体化,2003,(1):6-10.54第4 期

高兴军等.高速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3]赵恒华,冯宝富,高贯斌,蔡光起.超高速磨削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6):564-568.[4]冯宝富,蔡光起,邱长伍.超高速磨削的发展及关键技术[J].机械工程师,2002,(1):5-9.[5]蔡光起,冯宝富,赵恒华.磨削磨料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03,(4):31-40.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Ultra-high Speed

Machining Technology

Sun Ying(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content and status of ultra-high speed machining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its developmenttrend is analyzed.Keywords: Ultra-high speed machining technology;Machinery;Development trend

另外,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一次机会,能够独立地完成一个课题,并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予我们各种方便,使我们在即将离校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能够更多学习一些实践应用知识,增强了我们实践操作和动手应用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再一次对我的母校表示感谢。

第四篇: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金融日趋完善与发展,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乡差距大, 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也不断的突显出来, 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提出了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 现状与问题 发展对策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状况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06年上半年, 我国农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 约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4%,60%以上农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情况严重。目前, 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 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 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农村经济发展受阻, 城乡差距过大。二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改革以来, 几家主要银行都大批撤出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 与此同时, 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设没有跟上, 造成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 农民接受金融服务困难。三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盈利水平不高。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经营传统的信贷产品和商业保险产品, 而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则缺乏创新, 造成金融产品单一, 盈利能力严重不足, 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 而一些非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由于金融服务比较符合农民需求, 发展较快, 但是潜在风险较大。四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 支付结算体系落后。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电子化、票据化基础设施研发和建设不足, 覆盖的地域范围小, 便捷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农”服务的能力, 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可行性建议与措施

通过对农村金融的经营背景及现状的分析与比较, 为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从而裨益乡民, 较好辅助“三农”政策的执行, 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相关风险补偿核准规划。通过财政部门等尽快偿还原拖欠农信社的相关贴息, 同时剥离先前由于政策性原因而导致的不良贷款, 地方政府应完善农业部门的信用评级制度及相关部门的贷款担保机制, 控制农业贷款的可能性风险及损失。

2.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在引导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 一是要为抑制农村信贷资金外流提供制度性保证;二是要合理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通过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和税收优惠等措施, 引导农村资金高效率地转化为农村投资。增加对当地经济信贷投放较多的金融机构再贷款额度;鼓励邮政储蓄资金参股农村信用社, 投资设立农村小额保险组织, 试办农村小额贷款机构, 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来源。

3.制定《农业投资法》, 规定县域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 或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建议以县为单位, 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贫困县和非贫困县, 贫困县免除所得税和营业税, 非贫困县免营业税、所得税减半征收。加强对县域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预警, 限制国有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系统内上存资金比例, 通过运用差额准备金制度, 对上存资金比例过高的金融机构可以提高超额准备金比例实行缴存, 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4.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 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近年来农信社改革的商业化趋势不断强化, 一批农信社将撤离偏远落后地区。这种趋势无法逆转, 只能采取有效措施, 弥补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农村社区基金和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就是弥补农村金融空白的重要手段。

5.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改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环境, 重点是完善农村经济基础条件, 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 改善农村经济运作的

基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的谈判地位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 带动其他担保机构的发展。要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 增加农作物收益权、权利质押, 同时保护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权。探索运用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形式, 根据“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不同特点, 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解决农民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

6.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制度,构建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要突破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瓶颈,解除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就必须正视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的现实,并以金融需求为导向,构建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营造竞争性金融秩序。引入竞争,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制度,适度地发展民间金融,通过各种渠道放宽农村的金融供给。对于民间互助型的借贷不要进行干涉,而对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金融要给予其合法的地位,并进行规范。

7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进行多元化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革。除了放松农村金融市场准入之外,还要根据农村金融的需求特征,对现有的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和重组。尤其是注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整合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主体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鼓励农业银行以及各类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支农业务;允许农村邮政储蓄适当开展贷款业务,建立为农村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区域资本市场;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培育多元的农村金融主体,促进多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技术创新,提高资金配置的竞争效率和规模效益。

第五篇:谈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日趋完善与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也不断的突显出来,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 现状与问题 发展对策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农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约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4%,60%以上农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情况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二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改革以来,几家主要银行都大批撤出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与此同时,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设没有跟上,造成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农民接受金融服务困难。三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盈利水平不高。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经营传统的信贷产品和商业保险产品,而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而一些非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由于金融服务比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是潜在风险较大。四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结算体系落后。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电子化、票据化基础设施研发和建设不足,覆盖的地域范围小,便捷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农”服务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可行性建议与措施

通过对农村金融的经营背景及现状的分析与比较,为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裨益乡民,较好辅助“三农”政策的执行,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相关风险补偿核准规划。通过财政部门等尽快偿还原拖欠农信社的相关贴息,同时剥离先前由于政策性原因而导致的不良贷款,地方政府应完善农业部门的信用评级制度及相关部门的贷款担保机制,控制农业贷款的可能性风险及损失。

2.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在引导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一是要为抑制农村信贷资金外流提供制度性保证;二是要合理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通过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农村资金高效率地转化为农村投资。增加对当地经济信贷投放较多的金融机构再贷款额度;鼓励邮政储蓄资金参股农村信用社,投资设立农村小额保险组织,试办农村小额贷款机构,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来源。

3.制定《农业投资法》,规定县域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或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建议以县为单位,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贫困县和非贫困县,贫困县免除所得税和营业税,非贫困县免营业税、所得税减半征收。加强对县域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预警,限制国有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系统内上存资金比例,通过运用差额准备金制度,对上存资金比例过高的金融机构可以提高超额准备金比例实行缴存,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4.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近年来农信社改革的商业化趋势不断强化,一批农信社将撤离偏远落后地区。这种趋势无法逆转,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农村社区基金和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就是弥补农村金融空白的重要手段。

5.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改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环境,重点是完善农村经济基础条件,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经济运作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的谈判地位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带动其他担保机构的发展。要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增加农作物收益权、权利质押,同时保护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权。探索运用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形式,根据“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解决农民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

三、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美国农村金融体系来看,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建立起了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较好地支持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维护了广大农民利益。借鉴美国经验,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下一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线。

1.要鼓励金融组织创新,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

要按照农村现实和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培育和发展商业性的、可持续的金融组织。条件许可的地方可建立社区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引进国外农村金融中的专门为农业设计的金融品种,以满足农村金融需要。

2.对现有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明确功能定位

农信社要巩固已有改革成果,办成商业上可持续、主要服务于乡(镇)、村和农民的金融机构,农业银行要结合股份制改革,通过机制和体制的转换,充分发挥农业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优势,切实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服务;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按照商业化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

3.加强政策引导,开展金融知识教育

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转变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理念,要努力塑造有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用市场化利率覆盖其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章奇.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多元思考.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7).[2]安纳特•G•钱达瓦卡.欠发达国家中城市的资金引力.金融与发展, 1985,(2): 24-27.[3]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论文网在线

下载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

    我国农产品加工发展趋势

    我国农产品加工发展趋势 作者:佚名点击:1308 中国农业在历经近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完成了“解决十三亿人温饱”这个突破性的历史任务,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加工产业作......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有一定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满足内需,组织出口。 我国具有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

    我国航运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定稿)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如何。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有一定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满足内需,组织出口。 我国具有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

    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的汽车保险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汽车保险之一。无论是保险制度还是监管 、保险种类,保险费率都具有代表性。 1.1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