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10:1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变形: 变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的变化。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

变形体: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变形监测对象: ①全球性的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级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②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③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变形监测的内容

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与地基情况来定。要求有明确的针对性,既要有重点,又要作全面考虑,以便能正确反映出变形体的变化情况,达到监视变形体的安全、了解其变形规律之目的。有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水工建筑物,地面沉降

(以水工建筑物为例):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对于混凝土坝,以混凝土重力坝为例,由于水压力、外界温度变化、坝体自重等因素的作用,其主要观测项目为垂直位移(从而可以求得基础与坝体的转动)、水平位移(从而可以求得坝体的扭曲)以及伸缩缝的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外部变形观测。此外,为了了解混凝土坝结构内部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内部观测。虽然内部观测一般不由测量人员进行,但在进行检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作物理解释时,则必须将内、外部观测的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对于工程建筑来说,确保安全,验证设计,灾害防治。①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即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②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变形监测的方法:取决于变形体的特征、变形监测的目的、变形大小和变形速度

全球性变形监测:空间大地测量(GPS,VLBI,SLR,LLR,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区域性变形监测:GPS,InSAR,精密水准测量。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监测:地面常规测量技术、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特殊和专用的测量手段、以GPS为主的空间定位技术。传统的地表变形监测方法采用的是大地测量法和近景摄影测量法。

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研究点位的变化。

1.随机现象: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同样的观察或实验,却可能发生种种不同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或偶然现象。2.统计规律性:表面上看来,随机现象的发生,完全是随机的、偶然的,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如果我们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的实验或大量的观察,就会发现随机现象结果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看起来毫无规律的随机现象,却有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隐藏在它的后面。我们称这种规律性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3.偶然误差分布特点:①就误差的绝对值而言,小误差比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多,故误差的概率与误差的大小有关;②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正负误差的数目几乎相等,故误差的密度曲线是对称于误差为0 的纵轴;③极大的正误差与负误差的概率非常小,故绝对值很大的误差一般不会出现。

4.随机过程(函数):在动态监测中,对某一个不断变化的监测点进行观察,每一个观察结果是一个确定的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函数(例如一条记录曲线),对于观察时间间隔内的每一瞬时,这一函数都有一个确定的数值。但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多次的重复观测会得到不完全相同的函数结果(例如一组记录曲线)。这种函数,对于自变量(时间或空间)的每一个给定值,它是一个随机变量,我们称这种函数为随机函数。通常把自变量为时间t的随机函数叫做随机过程。

5.研究随机过程的意义:随着现代变形监测自动化需求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了解监测对象过程的变化,这时监测点可能是随时间或空间而连续变化的。因此,监测过程和监测结果也是随时间或空间而连续变化的。在近代物理学、无线电技术、自动控制、空间技术等学科中,都大量应用随机过程理论。变形的几何量和物理量的监测,过去以静态监测为主。如今,随着仪器设备的进步和自动监测要求提高,对几何量和物理量的动态实时监测日益增加。显然,用过去静态测量精度评定方法是不能正确地评定动态测量结果的,而且也不能进一步地分析动态监测中的特殊现象。因此,有必要研究随机过程理论。

6.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原假设H0;2.选择一个合适的检验统计量U,并从样本(子样观测值)求出统计量U的值u;3.对于给定的显著水平α,查U的分布表,求出临界值u0,用它划分接受域W0和拒绝域W1,使得当H0为真时,有P{U∈W1}=α;4.比较u(统计量U的值)和u0,若u落在拒绝域W1中,就拒绝H0,若u落在接受域W0中,就接受H0。

7.随机变量的特征量:概率分布函数、算数平均值、标准差。随机过程的特征量:①概率密度函数②均值、方差和均方值;③自相关函数;④谱密度函数。8.自相关函数:均值和方差是表征随机过程在各个孤立时刻的统计特性的重要特征量,但不能反映随机过程不同时刻之间的关系。因此,除均值和方差外,我们还要用另一个特征量来反映随机过程内不同时刻之间的相关程度,这种特征量叫相关函数或自相关函数。

9.频谱分析法:在实用上,我们不仅关心作为随机过程的数据的均值和相关函数,而且往往更关心随机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也就是研究随机过程是由哪些频率成分所组成,不同频率的分量各占多大的比重等。这种分析方法就是所谓的频谱分析法。

10.各态历经随机过程:对于平稳过程,为求特征量,需作大量实验,获得多个随机过程的现实,然后在各t时刻上求特征量估计。而在测量实践中,对某一时刻t要取得大量的现实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从一个现实(即单个观测得到的时间历经)来求特征量。许多平稳随机过程都可以这样做,我们把这一类的平稳过程称为各态历经随机过程。

GPS的作业方式分为周期性和连续性:周期性变形监测:因为有的变形体的变形极为缓慢,在局部时间域内可以认为是稳定的,其监测频率有的是几个月,有的甚至长达几年,此时,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法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一般都是事后的。连续性变形监测:指的是采用固定监测仪器进行长时间的数据采集,获得变形数据序列。虽然连续性监测模式也是对测点进行重复性的观测,但其观测数据是连续的,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变形分析的内涵: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杂乱无章中找出其内在规律,然后遵循规律办事。变形分析的研究内容:变形的几何分析和变形的物理解释。几何分析是对变形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形作几何描述,其任务在于描述变形体变形的空间状态和事件特性。变形物理解释的任务是确定变形体的变形和变形原因之间的关系,解释变形的原因。

几何分析:参考点的稳定性分析、观测值的平差处理和质量评定以及变形模型参数估计等.变形物理解释的方法可分为统计分析法、确定函数法和混合模型法。

统计分析法:以回归分析模型为主,是通过分析所观测的变形(效用量)和外因(原因量)之间的相关性,来建立荷载-变形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型,它具有后验的性质,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变形成因分析法。

确定函数法:以有限元法为主,它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利用变形体的力学性质和无力相知,通过应力与应变关系建立荷载与变形的函数模型,然后利用确定函数模型预报在荷载作用下变形体可能的变形。具有先验的性质,比统计模型物理意义明确,但计算工作量较大,并对用作计算的基本资料有一定的要求。混合模型法:对于那些与效用量关系比较明确的原因量(如水质分量)用有限元法德计算值,而对于另一些与效用量关系不是很明确或采用相应的物理理论计算成果难以确定他们之间函数关系的原因量则仍采用统计模型,然后与实际值进行拟合而建立的模型

变形体:对可能产生变形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建筑物或构筑体我们可以统称为变形体。变形观测:对变形体在运动中的空间和时间域内进行周期性的重复观测,就称为变形观测。地面监测方法:主要是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角度、边长和高程的变化来测定变形,它们是目前变形监测的主要手段。常用的地面监测方法主要有两方向(或三方向)前方交会法、双边距离交会法、极坐标法、自由设站法、视准线法、小角法、测距法及几何水准测量法,以及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等。常用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监测变形体的二维(X,Y方向)水平位移;用视准线法、小角法、测距法观测变形体的水平单向位移;用几何水准测量法、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观测变形体的垂直(Z方向)位移。

地面监测方法的优点:①能够提供变形体的变形状态,监控面积大,可以有效地监测确定变形体的变形范围和绝对位移量;②观测量通过组成网的形式可以进行测量结果的校核和精度评定;③灵活性大,能适用于不同的精度要求、不同形式的变形体和不同的外界条件。测量机器人:是一种能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辨识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取角度、距离、三维坐标以及影像等信息的智能型电子全站仪。

固定式变形监测优缺点:优点 高效、全自动、准确、实时性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区域内的变形监测,可实现全自动的无人守值的形变监测。缺点①没有多余的观测量,测量的精度随着距离的增长而显著地降低,且不易检查发现粗差;②系统所需的测量机器人、棱镜、计算机等设备因长期固定而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保护起来;③这种方式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保证,测量机器人等昂贵的仪器设备只能在一个变形监测项目中专用。

移动式半自动监测:在各观测墩上安置整平仪器,输入测站点号,进行必要的测站设置,后视之后测量机器人会按照预置在机内的观测点顺序、测回数,全自动地寻找目标,精确照准目标、记录观测数据,计算各种限差,作超限重测或等待人工干预等。完成一个测点的工作之后,人工将仪器搬到下一个施测的点上,重复上述的工作,直至所有外业工作完成。这种移动式网观测模式可大大减轻观测者的劳动强度,所获得的成果精度更好。8.根据摄影时摄影机内外方位元素是否已知,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方式分为空间前方交会发,空间后交-前交法,严密解法以及直接现行变换法

地面摄影测量方法:就是在变形体周围选择稳定的点,在这些点上安置摄影机,并对变形体进行摄影,然后通过内业量测和数据处理得到变形体上目标点的二维或三维坐标,比较不同时刻目标点的坐标得到它们的位移。

优点:① 可以同时测定变形体上任意点的变形;②提供完全和瞬时的三维空间信息;③大量减少野外的测量工作量;④可以不需要接触被测物体;⑤有了摄影底片,可以观测到变形体以前的状态。

方式:①固定摄站的时间基线法;②立体摄影测量法。时间基线法是把两个不同时刻所拍的像片作为立体像对,量测同一目标像点的左右和上下视差,这些视差乘以像片比例尺即为目标点的位移。立体摄影测量分为正直摄影、等偏摄影、交向摄影和等倾摄影。

GPS变形监测的特点:①测站间无须通视;②可同时提供监测点的三维位移信息;③全天候监测;④监测精度高;⑤操作简便,易于实现监测自动化;⑥GPS大地高用于垂直位移测量。GPS变形监测分为:周期性监测模式和连续性监测模式。

GPS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组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等部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组成:扫描仪、控制器(计算机)、电源供应系统。

三维激光特点:快速、不接触、穿透、实时、动态、主动性、高密度、高精度、数字化、自动化

三维激光优点:①速度快,密度高,精度高,特别适合大面积或者表面复杂的物体测量及其物体局部细节测量;②不需要接触物体,昏暗和夜间都不影响外业测量;③快速和准确地获取表面、体积、断面、截面、等值线等;④方便将3D模型转换到CAD系统中,直接供工程设计。

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几何模型重建和模型可视化。.特殊的测量手段:应变测量、准直测量、倾斜测量。

特点:①测量过程简单;②容易实现自动化观测和连续监测;③提供的是局部的变形信息。25.测量机器人三大改正:距离的差分改正(大气条件的变化对距离测量的影响)、球气差的改正(在极坐标的单向测量中必须考虑球气差对高程测量的影响)、方位角的差分改正(因水平度盘零方向的变化对水平方位角的影响)。

.垂线测量:垂线有两种形式:正垂线和倒垂线。正垂线一般用于建筑物各高程面处的水平位移监测、挠度观测和倾斜测量等。倒垂线大多用于岩层错动监测、挠度监测,或用作水平位移的基准点。正垂线观测中的误差主要有夹线误差、照准误差、读数误差、对中误差、垂线仪的零位漂移和螺杆与滑块间的隙动误差等。倒垂线测量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浮体产生的误差、垂线观测仪产生的误差、外界条件变化产生的误差。倒垂测量中,还会因仪器的对中、调平、读数和零位漂移等因素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怎样指定变形监测方案:变形监测方案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案、施工周围环境详尽的调查了解基础之上,同时还需与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由于变形监测方案的制定将影响到观测的成本、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应当认真、全面地考虑。

变形监测方案制定的主要内容:监测内容的确定;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监测周期的确定。

五固定:观测点位(测站);观测人员;观测设备;观测方法和路线;观测环境条件 监测内容的确定:监测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监测工程的性质和要求,在收集和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周围和环境确定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测方法和仪器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周围的环境条件,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和仪器。

变形监测精度的确定:制定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变形的大小、速率、仪器和方法所能达到的实际精度,以及观察的目的等。和其他测量工作相比,变形观测要求的精度高,典型精度是1mm或相对精度为10的-6次方。确定合理的测量精度是很重要的,过高的精度要求使测量工作复杂,增加费用和时间;而精度定得太低又会增加变形分析的困难,使所估计的变形参数误差大,甚至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一般来说,如果变形观测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的数值,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如果是为了研究变形的过程,则其误差应比上面这个数值小得多,甚至应采用目前测量手段和仪器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

监测点位布置:必须安全、可靠,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并能满足监测设计及精度要求,便于长期监测。

沉降观测工作点的布设:1)沉降监测工作点应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部位,还要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特征,建筑物内部应力分布状况等。2)工作点应与建筑物连接牢固,使工作点的高程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3)工作点的点位应便于观测。

变形监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的大小、速度以及观测的目的。变形监测频率的大小应能反映出变形体的变形规律,并可随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而定。变形量较大时,应增大监测频率;变形量减小或建筑物趋于稳定时,则可减小监测频率。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有哪些。

(1)建筑物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倾斜位移监测,裂缝监测,挠度监测 观测值的误差分类: ①粗差(也称错误),它是由于观测中的错误所引起的,例如,GPS观测中的周跳现象,水准观测时的读错、记错等;②系统误差。它是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而观测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③偶然误差(也称随机误差),它是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而观测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偶然性。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

如果在监测资料中存在错误或系统误差,就会对后续的变形分析和解释带来困难,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同时,在变形监测中,由于变形量本身较小,临近于测量误差的边缘,为了区分变形与误差,提取变形特征,必须设法消除较大误差(超限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观测误差对变形分析的影响。变形监测资料处理的首要工作是分析变形观测值的质量,包括观测值的精度和可靠性。这里所指的观测值既可以是原始观测值,也可以是经一定处理后的观测值(如GPS测量所得到的基线向量、坐标等)。.变形监测检核的方法:

变形监测检核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际观测情况而定。包括野外检核和室内检核。室内检核工作,具体有:①原始记录的校核;②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如粗差检验法;③原始资料的逻辑分析:根据监测点的内在物力意义来分析原始实测值的可靠性。包括:一致性分析:时间---效应量、原因---效应量;相关性分析:空间点位的相关性。逻辑分析,若存在大的偏差,则有两种可能: ①误差引起(大误差或粗差);②真实变形(突变),是险情的萌芽。监测资料管理系统分为:

①人工管理处理。②计算机辅助人工处理。③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筛选步骤:①组成误差方程与法方程式;②解法方程式并作整体检验,求Qvv;③计算局部检验统计量与假设检验。

监测资料的插补: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实测资料出现漏测时,或在数据处理时需要利用等间隔观测时,则可利用已有的相邻测次或相邻测点的可靠资料进行插补工作。插补方法:①按内在物力联系进行插补;②按数学方法进行插补:(线性内插法、拉格朗日内插计算、用多项式进行曲线拟合、周期函数的曲线拟合、多面函数拟合法)。小波变换的基本思想是用一族函数去表示或逼近一信号或函数

小波变换在变形分析中的作用:①观测数据滤波。对于变形体的变形监测,观测数据序列中的有用信号和噪声的时频特特性通常是不一样的。有用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是局部化的,表现为低频特性;而噪声在时频空间中的分布是全局性的,它在整个观测的时域内处处存在,在频域上表现为高频特性。因此,小波滤波可有效地分离有用信号s(t)和噪声n(t),实现消噪的目的;②变形特征提取。借助于小波变换的局部时频分析特征,可以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在很强的背景噪声下,可有效地提取反映变形的特征信息。尤其对于非平稳突变(或非线性)变形、非等时间间隔观测以及弱信号等特征提取,将会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另外,在高层和高耸建筑的动态监测中,可以高精度地实现振动特征提取。③不同变形频率的分离。对于复杂周期或多种频率混杂的变形特征可进行有效分离,这对变形的物理解释是十分有用的。④观测精度估计,进行小波滤波后,一方面实现了消噪的目的,另一方面所分离出的噪声实质上反映了变形监测系统的观测精度,由噪声量可以更为客观地评定监测系统的精度。消噪的步骤:①小波分解。比如,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一组Daubechies小波滤波系数构造变换矩阵W,并确定其分解层次J,然后对观测数据x(t)进行J层小波分解。②小波分解高频系数的阈值量化处理。选择阈值的规则有多种,其意义在于从高频信息中提取弱小的有用信号,而不至于在消噪过程中将有用的高频特征信号当做噪声信号而消除。:③小波重构。用小波分解的第J层的低频系数和经过阈值量化处理后的第1层至第J层的高频系数进行重构,可得到消噪后的观测数据序列估计值。若将阈值量化处理后的小波分解高频系数进行重构,便可得到观测精度的估计值。

.变形监测成果的整理:便于应用分析,方便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决策和反馈向需用单位提供资料或归档保存整编基础平时资料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按规定对整编年份的监测资料进行整编。

观测资料的整编常用的图表:观测点变形过程线与建筑物变形分布图。

变形过程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累积变形值(位移、沉陷、倾斜和挠度等)为纵坐标绘制成的曲线。观测点变形过程线可明显地反映出变形的趋势、规律和幅度,对于初步判断建筑物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是非常有用的。

变形过程线的绘制:①根据观测记录填写变形数值表;②绘制观测点实测变形过程线;③实测变形过程线的修匀。

建筑物变形分布图:能够全面地反映建筑物的变形状况。有:①变形值剖面分布图;②建筑物(或基础)沉陷等值线。

.参考网:在测量中,当观测量是未知量的相对观测量而不是绝对观测量时,要由相对观测量求得未知量的值必须有初始值作为参考。比如在水准测量中,高差是两个点高程的相对观测量,而不是某一个点高程的绝对观测量,一个水准网中各点的高程计算必须有一个高程已知点,这个已知点就是该网的基准点。必要的基准参数构成网的基准,或称参考系。

.变形监测网:在变形观测中,为了采集变形体的变形信息需要布设变形监测网。通过在不同时间对变形监测网进行重复观测,来获取布设在变形体上目标点的位移。变形监测网是控制网在变形监测中的一种形式。它可能是水准网、三角网、边角网或GPS网。所以变形监测网的观测量都是坐标的相对观测量,需要给定参考系才能计算各观测周期网点的坐标。变形监测网:分为绝对网、相对网。绝对网:有部分点布设在变形体外的监测网; 相对网:网的全部点都在变形体上的监测网。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原则: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起算点或终点要有稳定的点位,应布设在牢靠的非变形区,为了减少观测点误差的积累,距观测区又不能过远。2)为了便于迅速获得观测成果,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图形结构应尽可能的简单。3)在确保变形监测控制网具有足够精度的条件下,控制网应尽量布设一次全面网;在特殊条件下,才允许分层控制。4)实测原则:测量仪器、设备和测量方法的选择,要量力而行,不能超越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5)控制网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多地获取建筑物变形数据,特别是绝对位移数据和时间信息。控制点便于长期保存。6)变形监测控制网应与建筑施工采用相同的坐标系统

.参考点(基准点):对于绝对网,那些布设在变形体外的全部点或部分点是作为位移测量和计算的参考对象的点,称为参考点或基准点。绝对位移:如果参考点是稳定不动的,变形监测网以它们为参考所测量的目标点的位移就是真实的位移,也叫绝对位移。

.参考系亏损(基准亏损):相对网由于没有参考点,以坐标为参数的间接平差模型的系数矩阵出现秩亏,这种现象叫做参考系亏损或基准亏损。

GPS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GPS变形监测网平差方法分为静态平差和动态平差。

静态平差:是把各期的观察数据分别进行平差处理,而不考虑两期之间的动态参数,通过统一基准来进行变形分析。

动态平差:是将监测网作为动态系统,纳入监测点的变形参数,将各期观测数据联合进行平差处理。

平均间隙法基本思想:先进行两周期图形一致性检验(或集体检验),如果检验通过,则确认所有参考点是稳定的。否则,就要找出不稳定点。寻找不稳定点的方法是“尝试法”,一次去掉每一点,计算图形不一致性减少的程度,使得图形不一致性减少最大的那一点是不稳定的点。排除不稳定点后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图形一致性(指去掉不稳定点后的图形)通过检验为止。

GPS监测网变形分析基准的统一:GPS监测网是在相隔一定时间后分期进行观测的,由于GPS卫星星历、电离层折射等误差的影响,各期基线向量间之间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尺度差异和方位差异,若不顾及这种系统性的偏差,则可能导致将系统性偏差当作变形值来处理,从而影响变形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所以,对GPS监测网的各期观测资料,除了保持其位置基准的统一之外,还必须消除各期观测值之间的尺度偏差和方位偏差,实现位置基准、尺度基准和方位基准的统一。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的中心问题是:确定对变量影响的因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

它是研究一个变量(因变量)与多个因子(自变量)之间非确定关系(相关关系)的最基本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所观测的变形(效应量)和外因(原因)之间的相关性,来建立荷载-变形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其数学模型为:(1)具体分析步骤: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用矩阵表示为y=xβ+ε;由最小二乘原理可求得β的估值为(2)事实上,这只是我们对问题初步分析所得的一种假设,所以,在求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统计检验。②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如果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2,„,xp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则模型(1)中的β为零向量,即有原假设:H0:β1=0,β2,„,βp=0 将此原假设作为模型(1)的约束条件,求得统计量(3).在原假设成立时,统计量F应服从F(p,n-p-1)分布,故在选择显著水平α后,可用下式检验原假设:(4).对回归方程的有效性(显著性)进行检验。若上式成立,即认为在显著水平α下,y对x1,x2,„,xp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是显著的。③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显著,并不意味着每个自变量x1,x2,„,xp对因变量y的影响都显著,我们总想从回归方程中剔除那些可有可无的变量,重新建立更为简单的线性回归方程。检验因子xj是否显著的原假设为:H0:βj=0.原假设的统计量(5),若统计量(6),则认为回归系数(7)在1-α的置信度下是显著的,否则是不显著的。对回归系数进行一次检验后,只能剔除其中的一个因子,然后重新建立新的回归方程,再对新的回归系数逐个进行检验,重复以上过程,直到余下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止。.逐步回归计算:

逐步回归计算是建立在F检验的基础上逐个接纳显著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当回归方程中接纳一个因子后,由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可使原先已在回归方程中的其他因子变成不显著,这需要从回归方程中剔除。所以在接纳一个因子后,必须对已在回归方程中的所有因子的显著性进行F检验,剔除不显著的因子,直到没有不显著因子后,再对未选入回归方程的其他因子用F检验来考虑是否接纳进入回归方程(一次只接纳一个)。反复运用F检验,进行剔除和接纳,直到得到所需的最佳回归方程。逐步回归计算步骤:

①由定性分析得到对因变量y的影响因子有t个,分别由每一因子建立1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相应的残差平方和S剩,选其最小的S剩对应的因子作为第一个因子入选回归方程。对该因子进行F检验,当其影响显著时,接纳该因子进入回归方程。②对余下的t-1个因子,再分别依次选一个,建立二元线性方程(共有t-1个),计算它们的残差平方和及各因子的偏回归平方和,选择与max(β(倒v)j平方/cjj)j都为下标

对应的因子为预选因子,作F检验,若影响显著,则接纳此因子进入回归方程。③选第三个因子,方法同②,则共可建立t-2个三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它们的残差平方和及各因子的偏回归平方和,同样,选择 max(β(倒v)j平方/cjj)j都为下标的因子为预选因子,作F检验,若影响显著,则接纳此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在选入第三个因子后,对原先已入选的回归方程的因子应重新进行显著性检验,在检验出不显著因子后,应将它剔除出回归方程,然后继续检验已入选的回归方程因子的显著性。④在确认选入回归方程的因子均为显著因子后,则继续开始从未选入方程的因子中挑选显著因子进行回归方程,其方法与步骤③相同。反复运用F检验进行因子的剔除与接纳,直至得到所需的回归方程。

1.选第一个因子。由分析结果,对每一影响因子x与因变量y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由显著性检验来接纳因子进入回归方程。

2.选第二个因子。对一元回归方程中已选入的因子,加入另外一个因子,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3.选第三个因子。根据已选入的二个因子,依次与未选入每一因子,用多元回归模型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检验来接纳因子。在选入第三个因子后,应对原先已选入回归方程的因子重新进行显著性检验。4.继续选因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应用:

①变形的成因分析,当式yt=β0+β1xt1+β2xt2+„+βpxtp+εt中的自变量xt1,xt2,„,xtp为因变量的各个不同影响因子时,则上述方程可用来分析与解释变形与变形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变形的预测预报,当式。。中的自变量xt1,xt2,„,xtp在t时刻的值为已知值或可观测值时,则方程可预测变形体在同一时刻的变形大小。4.时间序列分析特点:

逐次的观测值通常是不独立的,且分析必须考虑到观测资料的时间顺序,当逐次观测值相关时,未来数值可以由过去观测资料来预测,可以利用观测数据之间的自相关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客观现象的动态特征。时间序列的基本思想:

对于平稳、正态、零均值的时间序列{xt},若xt的取值不仅与其前n步的各个取值xt-1,xt-2,„,xt-n有关,而且还与前m步的各个干扰at-1,at-2,„,at-m有关(n,m=1,2,„),则按多元线性回归的思想,可得到最一般的ARMA模型:。。

5.ARMA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A数据获取与预处理;B模型结构选择;C模型结构调整;D模型参数估计;E模型适用性检验

6.偏相关函数对AR模型具有截尾性,而对MA模型具有拖尾性

.ARMA模型与回归模型的区别:根本区别在于回归模型可以描述随机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对于一组随机观测数据x1,x2,„,即一个时间序列{xt},它却不能描述其内部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实际上,某些随机过程与另一些变量取值之间的随机关系往往根本无法用任何函数关系式来描述。这时,需要采用这个随机过程本身的观测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来揭示这个随机过程的规律性。xt和xt-1,xt-2,„同属于时间序列{xt},是序列中不同时刻的随机变量,彼此相互关联,带有记忆性和继续性,是一种动态数据模型。.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的是贫信息建模,它提供了贫信息情况下解决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它把一切随机过程看做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对灰色量不是从寻找统计规律的角度,通过大样本进行研究,而是用数据生成的方法,将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整理成规律性较强的生成数列后再作研究。灰色理论认为系统的行为现象尽管是朦胧的,数据是杂乱无章的,但它毕竟是有序的,有整体功能的,在杂乱无章的数据后面,必然潜藏着某种规律,灰数的生成,是从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中去开拓、发现、寻找这种内在规律。变形监测中灰色建模的基本思路:

对离散的带有随机性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 达到弱化随机性、增强规律性的作用然后由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建模后经过“逆生成”还原后得到结果数据

灰色系统:信息不完全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信息不完全一般指:①系统因素不完全明确;②因素关系不完全清楚;③系统结构不完全知道;④系统的作用原理不完全明了。

灰数、灰元、灰关系:灰数是指信息不完全的数,即只知大概范围而不知其确切值的数,灰数是一个数集,灰元是指信息不完全的元素;灰关系是指信息不完全的关系。

灰数的白化值:是指,令a为区间,ai为a中的数,若(一个○,里面一个×)在a中取值,则称ai为(一个○,里面一个×)的一个可能的白化值。

累加生成:即对原始数据列中各时刻的数据依次累加,从而形成新的序列。累减生成:即对生成序列的前后两数据进行差值运算。递推式Kalman滤波步骤:

①由变形系统的数学模型关系式(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确定系统状态转移矩阵Φk/k-

1、动态噪声矩阵Γk-1和观测矩阵Hk。②利用m组观测数据中的第一组观测数据,确定滤波的初值,包括:状态向量的初值X0及其相应的协方差阵P0、观测噪声的协方差阵Rk和动态噪声的协方差阵Qk。③读取m组观测数据,实施Kalman滤波。④存储滤波结果中最后一组的状态向量估计X和相应的协方差阵P。⑤等待当前观测时段的数据。⑥将上述m组观测数据中的第一组观测数据去掉,把当前新的一组观测数据放在其最后位置,重新构成m组观测数据,回到步骤①,重新进行Kalman滤波。如此递推下去,达到自动滤波的目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①以分布方式存储知识,知识不是存储在特定的存储单元中,而是分布在整个系统中;②以并行方式进行处理,即神经网络的计算功能分布在多个处理单元中,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和运算的速度;③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它可以从不完善的数据和图形中通过学习作出判断;④可以用来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系统;⑤有良好的自学习、自适应、联想等智能,能适应系统复杂多变的动态特性。

神经元只模拟了3个功能:对每个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以确定其强度(权值);确定所有输入信号组合的效果(加权和);确定其输出(转移特性)BP网络:BP网络即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BP网络算法:

把输入模式从输入层传到隐含层节点,经隐含层节点逐层处理后,产生一个输出模式传至输出层,这一过程成为正向传播;如果经正向传播在输出层没有得到所期望的输出模式,则转为误差反向传播过程,即把误差信号沿原连接路径返回,并通过修改各层神经元的连接权值,使误差信号为最小;重复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过程,直至得到所期望的输出模式为止。

13.变形按其时间特性可分为静态模式、运动模式和动态模式。动态模式分为几何分析和物理解释两部分。几何分析主要是找出变形的频率和振幅,而无力解释是寻找变形体对作用荷载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即动态响应。

频谱分析是将时域内的观测数据序列通过傅里叶级数转换到频域内进行分析,它有助于确定时间序列的准确周期并判别隐蔽性和复杂性的周期数据。统计模型存在的问题:

①当观测资料序列较短或工程建筑物未经历荷载极值工况时,由这些资料建立的数学模型不能用于监控建筑物的安全状况;②统计模型主要依赖于数学处理,没有联系工程或建筑物的结构状态,因此,对建筑物的变形状态难以作出力学意义上的解释。

位移(位移分量):弹性体内任一点的位移,用它在坐标轴x,y,z上的投影u,v,w来表示,以沿坐标轴正方向为正,负方向为负,这3个投影称为在该点的位移分量。

正应变:弹性体受力后,任一点P将产生形变,线段每单位长度的伸缩称为正应变,线段之间的直角的改变称为剪应变。有限单元:有限元法分析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特点是将结构物进行离散,即将连续体离散为有限多个在节点上互相连接的单元,这些单元简称为有限单元。.在划分网格和布置节点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单元形态一般取等参单元,每个单元的节点数依据建筑物及其地基的复杂程度以及变形和温度测点的位置来确定,其中变形和温度测点一般应作为单元的节点,以减小计算内插所产生的误差;②为了使单元的形函数比较合理,要求单元的最小二面角应大于30°,单元的最长和最短边的比值要小于5。另外,在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单元的尺寸与坝高之比要大于临界尺寸。

有限元法基本思路:首先对分析域进行单元剖分,对每一个单元建立以单元节点位移为参数的位移插值函数,使得单元内任意一点处的位移可由单元节点位移内插求得。根据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可由位移插值函数求得单元内任意一点处的应变和应力。整个弹性体的应变位能可表示成节点位移的函数,外力(包括体积力和边界力)所做的功也可表示成外力在节点上的等效力与节点位移的乘积。这样,整个弹性体的变形可表示成节点位移和等效节点力(荷载)的函数。按照最小位能原理得到求节点平衡方程。在位移边界条件的约束下,求得节点位移,继而求得各个单元内的任意一点的位移、应变和应力。

变形的确定性模型:是利用变形体的结构、物理性质所建立起来的变形-荷载的关系模型。变形量有不同类型,相应的有不同类型的变形确定性模型,具体而言,有位移确定性模型、应力确定性模型等。

大坝位移确定性模型思路:

首先假设坝体和基岩的物理参数,用有限元法计算不同外荷载(水位或温度)下的位移,通过对位移计算值的拟合,得到水位分量和温度分量的表达式,由于采用假设的物理参数,须对拟合的表达式施加调整参数,调整参数修正假设的物理参数与实际的物理参数的偏差所引起的模型系数的误差。由于时效分量的产生原因复杂,它综合反映了坝体和基岩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不可逆变形,难以用确定性方法得到其表达式,因而它仍采用统计模式。

反分析:如果效仿系统识别理论,将正分析成果作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借以反求建筑物及其周围的材料参数,以及寻找某些规律和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去,统称为反分析。它包括反演分析和反馈分析两个部分。反演分析是将正分析的成果作为依据,通过相应的理论分析,借以反求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和地基的材料参数及其某些结构特征等

反馈分析是综合应用正分析与反演分析的成果,并通过相应的理论分析,从中寻找某些规律和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去,达到馈控的目的,另一方面还为未建坝的设计、施工反馈信息,达到优化设计、施工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从观测资料中提取信息。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

1.测量控制网有: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的含义:①在布设控制网时,希望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下,使控制网具备最高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②控制网在满足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使控制网的成本(费用)最低。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分类:

①零类设计问题(基准选择)。即对一个已知图形结构和观测计划的自由网,为控制网点的坐标及其方差阵选择一个最优的坐标系。这就是在已知设计矩阵A和观测值的权阵P的条件下,确定网点的坐标向量X和其协因数阵Qxx,使X得某个目标函数达到极值。因此,零阶段设计问题也就是一个平差问题。已知量:A,P,设计变量:X,Qxx ②Ⅰ类设计问题(结构图形设计问题)。即在已知观测值的权阵P的条件下,确定设计矩阵A,使网中某些元素的精度达到预定值或最高精度,或者使坐标的协因数阵最佳逼近一个给定的矩阵Q′xx(准则矩阵)。已知量:P,Qxx,设计变量:A ③Ⅱ类设计问题(观测值权的分配问题)。即已知设计矩阵A,确定观测值的权阵P,使某些元素达到预定的精度或精度最高,或者使坐标的协因数阵最佳逼近一个给定的矩阵Q′xx。已知量:A,Qxx。设计变量:P ④Ⅲ类设计问题(网的改造或加密方案的设计问题)。通过增加新点和新的观测值,以改善原网的质量。在给定的改善质量的前提下,使改造测量工作量最小,或者在改造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使改造方案的效果最佳。已知量:Qxx,设计变量:A,P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方法:

①解析设计法:是通过建立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选择一种恰当的寻优算法,求出问题的严格最优解。

优点:所需机时一般较少,理论上比较严密,其最终结果是严格最优的。

缺点: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比较复杂,有时难以建立,最终的结果有时是理想化的,在实际中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或者不可行。②机助设计法:是将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判别能力同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对一个凭经验拟定的初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算,求出各项质量指标,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地修改,直到设计者满意的一种设计方法。

解析法优缺点:优点是所需机时一般较少,理论上比较严密,其最终的结果是严格最有的:缺点是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比较复杂,有事难以建立,最终的结果有时是理想化的,在实际中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或者不可行:

机助法优点:⑴适应性广,可用于除零阶段设计问题外的任何一阶段设计,特别是Ⅰ类、Ⅱ类和各种混合的设计问题;⑵设计结果的合理性和切实可行性。由于设计过程中融入了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是最终结果一定是实际的,切实可行的。⑶计算模型简单,可直接利用平差模型和分析模型,一般无需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有利于一般人员掌握和在生产单位的推广使用。缺点:所需的机时一般较多,最终结果相对于解析法而言,在严格的数学意义上可能并非最优,只是一种近似最优解,但是这种差别在实用上并不太重要。.优化设计步骤: ①分析实际问题,结合各种设计要求,建立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②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编制电算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求解;③分析解算的合理性,可行性,并对成果作出评价。.控制网优化设计的质量标准:

⑴精度—描述误差分布离散程度的一种度量(精度指标有方差或均方根差);

⑵可靠性—发现和抵抗模型误差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内部可靠性,外部可靠性); ⑶灵敏度—监测网发现某一变形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变形监测网的总体灵敏度、监测网的局部灵敏度与单点灵敏度); ⑷经济—建网费用。.机助法优化设计系统:

原理:对一个根据经验设计的初始网,利用平差模型和网的分析模型,对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评估。若质量指标未达到或高于设计要求,则根据分析结果,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适当改变原设计方案,再进行分析评估。如此多次修改,直到各项指标都满足设计要求,设计者感到满足为止。

1、如基准线两端点确有位移,则对观测点偏离值有何影响,推导公式并分析其精度。

对于基准线观测,如图所示,当端点A、B由于本身位移而变动到了A’、B’

时,则对P点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偏离值不再是Li’,而变成了Li。

由图不难看出,端点位移对偏离值的影响为:

iLiLi

SiBabbSAB

LiLiiLibabSiBSAB

P点实际偏离AB基准线的偏离值为:

假设Pi点首次观测时,偏离基准线的偏离值为L’0i,则所求该点的实际位移值为 :

abiLibidiLiiL0SiBL0SAB

Ki

因观测点至基准线端点距离为一常数,令

故上式写成:

SiBSAB

idiLiKia1KibL0

Pi点位移值的精度计算公式 :

2222md2m2K2K1mii测端i

Ki

对上述中误差计算公式进行分析:(1)当观测点在基准线中点时,取

SiB1SAB2

1222md2mm端测i2

(2)当观测点靠近任一端点时,取近似值 :

Ki0或Ki1

222md2mm测端i

对基准线法的精度进行分析:

1222md2mm端测i2

(1)当观测点在基准线中点时:

(2)当观测点靠近任一端点时:

222md2mm测端i

由此可见,观测点越靠近基准线端点,则端点位移对变形观测的影响越大。

但此时,实际测定观测点偏离值的精度较高,因此,在实际变形观测工作中,仍认为在整条基准线上测定观测点位移值的精度均匀一致,即整条测线上任意点位移值的精度比 较接近。

第二篇: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试卷

测绘学院2004—2005学年《GPS原理及其应用》

一、填空题

1.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 ___部分组成的。其中地面监控部

分是由、__、__、和 __组成的。

2.GPS卫星信号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3.GPS卫星是采用 ____ 来进行信号调制的。

4.测码伪距观测值所受到的电离层延迟与 __ 成正比,与__ 成反比。

5.在软件控制下能依次对多个卫星进行观测,且循环观测一次的时间大于20ms的通

道称为 __ 通道。

6.在接收机间求一次差后可消除 ___参数,继续在卫星间求二次差后可消除 ___

参数,再在历元间求三次差后可消除 ___ 参数。

二、单项选择题

1.GPS卫星之所以要发射两个频率的信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消除对流层延迟 B、消除电离层延迟

C、消除多路径误差 D、增加观测值个数

2.组成宽巷观测值(wide lane)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消除电离层延迟 B、提高定位精度 C、便于确定整周模糊度 D、检核

3.未经美国政府特许的用户不能用来测定从卫星至接收机间的距离。

A、C/A码B、Ll 载波相位观测值

C、载波相位观测值D、Y码

4.利用广播星历进行单点定位时,所求得的站坐标属于。

A、1954北京坐标系B、1980年西安坐标系

C、WGS-84 D、ITRF

5.在一般的GPS 短基线测量中,应尽量采用。

A、单差解 B、三差解 C、双差固定解 D、双差浮点解

三、名词解释

1、整周跳变:

2、接收通道

3、导航电文

4、重建载波

5、相对论效应:

6、广域差分GPS7、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偏差

四、问答题(要点)

1.在全球定位系统中为何要用测距码来测定伪距?

2.为什么说快速而准确地确定整周模糊度是载波相位测量中的关键问题

3.什么叫多路径误差?在GPS测量中可采用哪些方法来消除或消弱多路径误差?

4.怎样用双频观测值来消除电离层延迟?

第三篇: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考试重点

基线向量:利用进行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所采集的观测数据计算出的接收机间的三维坐标差。同步观测基线:利用同一时段的同步观测数据所确定出的基线向量被称为同步观测基线。复测基线:在某两个测站间,由多个时段的同步观测数据所获得的多个基线向量结果称为复测基线。SP3:是一种在卫星大地测量中广泛采用的数据格式,由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委员会提出,专门用于储存GPS卫星的精密轨道数据。同步环闭合差:由同步观测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的闭合差。坐标参照系:提供系统远点、尺度、方向及其时间演变的一组协议、算法和常数。确定:需要确定其原点、尺度和方向。参考框架:坐标参照系的具体实现,是一组具有相应坐标参照系下坐标及其时间演变的点,隐含了定义一个坐标参照系所必须的原点位置、一组正交坐标轴的指向、和一个尺度。GPS网基准设计:指定GPS网所采用的坐标参照系统,幷确定所采用的起算数据的工作。GPS网的设计准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基线解算:利用2台或2台以上的GPS接收机所采集的同步观测数据形成的差分观测值,通过参数估计的方法来确定两两接收机之间的三维坐标差及其方差—协方差阵的过程。单基线解模式:在进行基线解算的过程中,一次仅同时提取2台GPS接收机的同步观测数据来解求他们之间的基线向量,当在该时段中有多台接收机进行了同步观测而需要解求多条基线时,这些基线是逐条在独立的解算过程中解求出来的。多基线解模式在进行基线解算时,一次提取一个观测时段所有进行同步观测的n台接收机所采集的同步观测数据,在一个单一的解算过程中,共同求解出所有n-1条相互函数独立的基线。整体解:在进行基线解算时,一次提取项目整个观测过程中的所有观测数据,在一个单一的解算过程中同时对它们进行处理,得到所有函数独立基线。RMS:RMS是一个内符合精度,RMS小内符合精度高。反应了观测值与参数估值之间的符合度,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观测值的优劣。质量不好时RMS大反过来不成立,仅作为参考。RATIO:为备选模糊度参数得到的单位权方差,RATIO1,越大越好。反应了确定出来的整周未知数的可靠性。RDOP指的是基线解算时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的迹的平方根。RDOP值的大小与基线位置和卫星在空中的几何分布及运行轨迹有关。RDOP值反应了观测期间GPS卫星星座的状态对相对定位的影响,不受观测值质量的影响。

1、GPS网的网形设计:(1)三角形网:以三角形作为基本图形所构成的GPS网成为三角形网。优点:几何强度好,抗粗差能力强,可靠性高。缺点:工作量大(2)多边形网:以多边形(n≥4)作为基本图形所构成的GPS网成为多边形网。优点:效率高,工作量较小。缺点:图形强度不如三角形网(3)附和导线网:以附和导线作为基本图形所构成的GPS网称为附和导线网。优点:效率高,工作量小。缺点:图形强度不如前两个(4)星形网:从一个已知点上分别于各待定点进行相对定位所组成的图形。优点:作业效率高。缺点:抗差能力极差。适用RTK。同步图形的连接方式/扩展方式:(1)点连接:相邻的同步图形之间只通过一个公共点相连。优点:作业效率高,图形扩展快。缺点:图形强度差,如果连接点出问题,将影响到后面的同步图形

(2)边连接: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一条边相连。优点:较高的作业效率和较高的图形强度(3)网连接:相邻图形之间有三个以上的公共点相连。优点:图形强度最强。缺点:作业效率很低(4)混连式:实际的GPS作业中,有选择的灵活的采用几种方式作业称为混连式。基线解算软件操作过程:(1)导入观测数据(2)检查和修改外业输入数据(3)设定基线解算的控制参数(星历类型、截止高度角、周跳处理方法……)(4)基线解算(5)基线质量控制(精细化处理,实际是修改控制参数)(6)得到最终的基线解算结果。基线解算:优点:模型简答,一次求解的参数较少,计算量小。缺点:解算结果无法反映同步观测基线之间的统计相关性;无法充分利用观测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适用:是一般的工程应用。优点:数学模型严密,能在结果中反应观测基线向量之间的统计相关性。缺点:数学模型和结算过程都比较复杂,并且计算量也极大。适用:对质量要求严格的应用。优点:数学模型严密,能反应同步观测基线之间的统计相关性;避免结果在几何上的不一致。缺点:数学模型和解算过程复杂,计算量很大。适用:高精度定轨、定位软件用。网平差类型:(根据网平差时所采用的观测量和已知条件的类型和数量)

(1)无约束平差/最小约束平差:观测值:GPS基线向量;约束条件:无或者只引入一个提供位置基准信息的起算点坐标;目的:判断是否存在粗差基线;调整各基线向量观测值的权;确定各点在地心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影响尺度和方位发生变化。完全是观测值本身质量的真是反应(2)约束平差:观测量:GPS基线;约束条件:引入边长、方向或者两个以上的起算点的坐标,使GPS网的尺度和方位发生变化;目的:确定各点在指定坐标参考系中的坐标(3)联合平差:观测值:GPS基线和地面常规观测量如边长、角度、方向和高差;目的:确定各点在指定坐标参考系中的坐标。一般出现在工程应用中。GPS水准H精度→(1)使用双频接收机(2)使用相同类型的带有抑径板或抑径圈的大地型接收机天线(3)对每个点在不同卫星星座和大气条件下进行多次设站(4)进行基线解算时采用精密星历(5)进行基线解算时对天顶对流层延迟进行估计。

1、GPS测量(1)测量精度高(2)选点灵活,无需造标,布网成本低(3)可全天候作业(4)观测时间短,作业效率高(5)观测、处理自动化(6)可获得三维坐标。影响GPS网质量的因素:GPS基线向量的质量(依赖于观测数据和处理方法);常规地面观测值的质量(观测方法);起算数据的精度、数量和分布(网的设计及已有成果的质量);GPS网的结构(网的设计和外业观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的完备性(数据处理软件及其解算方案)提高GPS网质量的方法:提高可靠性的方法:(1)增加观测期数(2)保证一定的重复设站次数(3)保证每个测站至少与三条以上的独立基线相连(4)布网时要使网中所有最简异步环的边数不多于6条。提高精度的方法:(1)为提高GPS网中各相邻点具有较高的相对精度,对网中距离较近的点一定要进行同步观测,以获得她们之间的直接观测基线(2)在全面网之上建立框架网,以框架网作为整个GPS网的骨架(3)布网时要使网中所有最简异步环的边数不多于6条(4)引入高精度的激光测距边作为观测值进行联合平差(5)为提高GPS网的尺度精度,可在网中增设长时间、多时段的基线向量。野外检定场:遵循原则:(1)有……的基线(2)检定场地质条件好……(3)有强制对中装置,墩面上有正北方向(4)中长基线应该组成网形,以便进行环闭合差检验。GPS网平差的目的:(1)消除由观测量和已知条件中存在的误差所引起的GPS网在几何上的不一致。闭合条件,重复条件,符合条件。(2)改善GPS网质量,评定GPS网精度。得到诸如改正数、验后方差、单位权方差、相邻点距离中误差、点位中误差。(3)确定GPS网中点在指定参考系下的坐标以及其他所需要的参数的估值。通过引入起算数据,如已知点、已知边长、已知方向确定点在指定参考系下的坐标和其他的参数如转换参数。影响基线解算因素(1)基线解算时所设定的起点坐标不准确(导致基线向量偏差)处理:使用准确度高的起点坐标或者所有基线起点坐标都由一个点衍生出来然后出现系统偏差引入系统参数解决(2)少数卫星的观测时间太短影响这些卫星的整周未知数无法确定。处理:删除(3)周跳探测、修复不正确,存在未探测或正确修复的周跳。处理:增加新的模糊度参数或者删除(4)在观测时段内,多路径效应比较严重,观测值的改正数普遍较大。处理:缩小编辑因子的方法来删除残差较大的观测值,另外可以删除较大的观测值(5)对流层或者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处理:a、提高截止高度角b、采用模型进行改正c、使用无电离层观测值。其他:卫星轨道数据误差,数学模型误差(没有考虑地固潮、地球自转等问题)。网平差的流程:(1)提取基线向量:(2)三维无约束平差目的:判断是否有粗差;调整权值(3)约束平差/联合平差(4)质量分析和控制:指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相邻点的中误差和相对中误差,单位权方差的开方检验。

第四篇: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项目指南

“云南丽江地球物理野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大学生科研项目申请指南

一、项目简介

为了充分发挥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学科优势,增强两个学科的综合、交叉与融合,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地球物理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国家教育部批准“云南丽江地球物理野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后简称“野外实践项目”),以开展教学方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现从野外实践项目中提出部分经费,用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研究。

二、资助对象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球物理专业和大地测量专业(A方向)的全日制在校二年级和三年级本科生均可申报。

三、资助方向

重点资助以下研究方向:

(1)地球重力场理论、方法与应用;

(2)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反演理论、方法及应用;(3)地球自转、自由震荡、内部物理及地球动力学;(4)空间大地测量理论、技术及应用;(5)地震波理论及应用、层析成像、地震成因;(6)勘探及应用地球物理;

(7)地磁、地电、地热理论及应用。

四、资助额度及期限

每个立项项目资助强度为2000-4000元。执行年限为1~2年,其中二年级学生可以申请2年期限(4000元),三年级学生只能申请1年期限(2000元)。每个项目参 1 与人数:2~4人。共设立20个项目:二年级学生,10个项目,三年级学生,10个项目。

五、申请规定

项目属于自由申请,建议申请者咨询专业老师,详细了解项目规定和要求,且必须选择测绘学院一名在职老师作为项目的指导老师。申请者必须填写《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申请结果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后公布。

六、成果管理

项目研究成果,包括:1)研究报告;2)研究论文;3)数据;4)软件;5)专利;6)其他形式(申报时请注明)。成果如果公开发表,需在显著位置标注“教育部武汉大学-云南丽江地球物理野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资助。项目完成后,将组织有关老师对研究成果进行考核评定。考核形式:提交研究成果(至少包括前面所列的前四项成果)纸质文档三份,电子文档一份,并进行现场答辩。

七、申请截止日期

2014年启动项目的申请截止日期:2015年3月15日。请在申报书截止日期之前,将申报书一式两份纸质本及电子文档提交给曹黎老师。

八、联系人

曹黎老师,电话:027 68771695;156 2356 4399; e-mail: lcao@sgg.whu.edu.cn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14年12月26日

第五篇: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知识点总结

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所有权:指把生产资料当做自己的专有物,排斥别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能。

占有权:指实际地或者直接地掌握、控制或者管理生产资料,并对他施加实际的、物质的影响的权能。

支配权:1,指在事实上或者法律上决定如何安排、处置生产资料的权能。2,指安排和决定生产资料使用方向的权能。

使用权:就是利用、改变或消费生产资料的权能。

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指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所有者投资企业的财产组织方式、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营运效率及对剩余产品的索取问题。

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的消费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产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的经济形式。

经济协调方式:是指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用途(使用方向)的方式,主要是指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不同种类的产品生产部门的方式,还包括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不同地区等的方式。

经济管理方式:是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方式,它通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规则和管理手段等体现出来。

经济刺激方式:是指驱使或刺激当事人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或改变其经济行为的手段或方法。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显然它有更为广泛的含义,经济增长是它应有之意。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提高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财富(商品或劳务总量)的增加。统计上通常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经济效率:是指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内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或利用效率。

企业:就是一种久已存在的、特殊的经济组织,它从事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谋求产出最大化或盈利最大化。

业主制企业:只有一个产权所有者,业主投入个人财产,直接经营,享有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债务承担完全责任。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共同监督和管理,并按期投资比例分享剩余的企业。

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一种以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以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从事大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法人资格并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规范企业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达成相互制衡格局的有关制度安排。他一般有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和监事会四部分组成。

劳动收入:指居民凭借其为社会所提供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所获取的收入。(劳动收入=直接劳动收入+经营管理劳动收入=工资+津贴+奖金+其他劳动收入)

资产收入:指居民通过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货币形式与非货币形式的资产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一个经济单位向别一个经济单位单方面地无偿地提供的收入。

按劳分配:是指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因此也称为部门结构。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

供给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产品中各种不同种类的产品的数量构成。

需求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对各种不同种类的产品的需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总量失衡:严格地来说,只要出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一致,即AS≠AD,就应该说出现了国民经济的总量失衡。

市场机制:所谓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机体内的竞争、供 求、风险、价格、利率、工资等要素之间的 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联系和作用。

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反映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风险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面临着盈利、亏损、破产的可能性,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的利益风险。

市场规则:就是国家凭借政权力量而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所制定的市场活动诸主体都必需遵守的制度。因此,市场规则实质上就是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等形式规定下来的市场运行的准则,这些准则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市场行为的规范。

场进出规则:是指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即商品)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法制规范和行为准则。

市场竞争规则:在经济法意义上讲,所谓市场竞争规则实际上就是以法制形式维护公平竞争的规则。

市场交易规则:从市场主体的约束性上看,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经营活动的准则与规范,它表明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行为规范。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有哪些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这一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这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2,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状况迫切要求提高社会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特殊要求,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3,怎么全面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有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4)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由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增强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4,什么是个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的作用有哪些?

个体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及家庭成员直接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私有制形式。

作用:增加经济总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活跃商品交换,开展多种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国家提供大量的财政收入,特别在县乡两级财政收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源泉;对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对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5,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实现形式多样化?

所有制实现形式就是指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所有者投资企业的财产组织方式、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营运效率及对剩余产品的索取问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基本实现形式可分为:独资、控投、参股。具体的实现形式可分为:独资公司、控股会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合资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合伙企业等。再具体到企业,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实际上是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资本的组合方式和资产的经营形式等等。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公有制经济只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不能成为唯一的形式。只有在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6,怎样理解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就资本组织而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国家作为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二是国家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就经营方式而言具体形式主要有国有国营、国家委托经营、承包经营及租赁经营。采取多样化的全面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实质是国有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变这种所有制形式的改变不会失去或改变财产的法律所有权。目前探索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力求使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相适应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应该而且必须根据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全民所有制的实现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首先必须克服政资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必然牵涉产权明确问题。为了有效实行全民所有制的两权分离必须界定产权关系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要继续探索有效的全民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对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经济领域主要采取国有独资和控股经营方式属竞争性领域又必须保留的国有企业其产权主体应当多元化由独资转化为股份公司对于绝大部分中小国有企业还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兼并与出售、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承包和租赁及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

7,简述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①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这包括几层含义1经济体制是一种生产关系它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2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不是它要表现的生产关系自身。作为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必然要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作为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又意味着在同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下表现形式的差异可能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②经济体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方式经济协调方式经济管理方式经济刺激方式信息传输方式。③是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成了判断经济体制合理性的根本标准。一种经济体制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方面标准来判断1经济增长2经济效率3经济的稳定性4经济结构5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经济体制的优劣要通过以上几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好的经济体制应该是能够导致高经济增长高的经济效率高的经济稳定性合理的、优化的经济结构和公平的收入分配的经济体制。

8, 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67)为什么农村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P72)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应如何进一步发展完善?(P73)

定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材料公有的基础上,使生产经营的责、权、利相结合,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劳动者的收益同劳动成果直接挂钩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必然的。1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同农业生产的特点相适应的。它不仅适应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而且也适应于采取现代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2家庭承包经营制适合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中国的农业生产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管理水平也不高。这就决定了分散经营和独立操作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农户可以独立完成农业直接生产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农户及每个家庭成员的生产积极性。

问题:

(一)我国在实行承包经营时,主要是采取平均承包的办法。这在当时有其必然性,易于为农民接受,但却造成耕地规模过小、零星分散的问题,由此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农产品成本收益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双层经营中的集体经济层次薄弱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不少集体经济组成为“空壳”,其必然后果是向农民摊派、集资过多过滥,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生活和再生产能力受影响;公共福利、公共设施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为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社会哈在制度上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农民自我积累不足,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渠道还不够通畅,这也是制约了弄明规模经营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改善: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户经营层次实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再次飞跃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基本政策,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二)要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探讨和实施土地使用流转制度。

(三)乡镇企业和其他集体企业也要逐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并采用高效的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既有劳动联合,又有资本联合,既有按劳分配,又有按资分配,适应性很强,应加以推广。

(四)要大力调整农业组织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通过这种形式,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农业和农村走向现代化。

(五)努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双层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培养大批的有技术、会管理的农民人才。

(六)完善农村承包责任制,实现“第二次飞跃”,离不开必要的外部条件。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投入;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打破垄断,保证农产品流通顺畅;改革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和农民自治组织建设等。

9,什么是企业制度?(P130)试述企业制度的演变。(P130—131)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制度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演化。这种变革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产权制度来看,企业制度的变革是从古典的业主制企业发展到合伙企业,再到现代的公司制企业。

(2)从组织结构来看,企业制度的变革是从手工工场开始的,经历了传统的工厂制度再演进为如今多单位,多职能的企业组织形式。

10,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P134)

1.产权清晰 出资着与作为法人的企业之间产权清晰

2.权责分明 出资者和企业在权利及责任方面应该有明确的划分和规定

3.政企分开 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依法向企业征税,并通过相关政策和宏观调控 作用于市场,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则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市场那个竞争中优胜劣汰

4.科学管理 现代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

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结合的经营机制

11,什么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P136)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规范企业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达成相互制衡格局的有关制度安排。它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的监事会四个部分组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一个企业能不能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能不能增进企业经济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 治理结构是否有效。

12,什么是企业经营机制?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有哪些特点?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约束和激励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它包括动力机制、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

传统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动力的行政化;二是企业决策的行政化;三是企业约束的行政化。

13,什么是股份制?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有什么特点?P143.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公司----的经营方式。它的特点可归结为法人地位、有限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14,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P158.,企业融资渠道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不影响企业的自主独立,财务风险很小,但所能筹集的资金数量少而分散,融资效率较低;外源融资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外源融资可提供大量的、集中的资金,筹资效率很高,但也有代价,银行贷款和债券要还本付息,可能发生财务风险;发行股票不仅要支付股息和红利,还会丧失部分生产经营的自主性。

15,企业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向有哪些?

投资方向可投资于扩大生产规模、投资于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资于新的生产方法和管理创新。

16,什么是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资产收入、转移性收入?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会是多种收入形式并存的格局?

劳动收入:指居民凭借其为社会所提供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所获取的收入。非劳动收入:指居民不是凭借劳动,而是凭借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和从各种渠道所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就是说包括资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资产收入:指居民通过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货币形式与非货币形式的资产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一个经济单位向别一个经济单位单方面地无偿地提供的收入。

原因:存在何种收入形式,取决于存在何种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何种收入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看,社会生产力是逐步发展的,只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到除了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之外,任何其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都不能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才会成为社会唯一的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个阶段以前,在社会主义长期存在不同的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存的格局会长期存在,因此也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存在以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为主,同时并存着其他多种收入分配制度,因此也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会存在以劳动收入为主,同时并存着其他收入形式的多种收入并存的格局。

17,为什么居民的劳动收入、资产收入会出现差别?这种差别是否合理?为什么?

劳动收入的差距的原因:①居民劳动能力有差别②居民向社会实际提供的为社会所承认的劳动量有差别③各部门垄断程度有差别④政府对就业和工资的干预。

资产收入差别的原因:①居民拥有的资产数量存在差别②居民拥有的资产种类等不同。

18,.为什么政府要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调节?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应该秉持什么原则?政府可以运用哪些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差距? 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性:1,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所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求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2,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需要调节居民收入差距。3,市场力量和第三种力量的局限性要求政府积极调节居民收入差距。4,政府具有作为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依靠力量的能力。

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则:1,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是双重的,既要促进居民之间在经济上的平等,又要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2,兼顾机会平等与结果平。3,以相对平等为平等的度。4,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可以运用的手段:1,对居民收入征税。2,对居民财产征税。3,征收商品税。4,政府向居民提供教育服务。5,发展社会保险。6,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7,制定和实施反就业歧视和反工资歧视的法律。8,实行逆向的工资级差制度。9,最低工资制度。10,调整某些商品的价格。11,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制度。

19,试析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特点及其成因。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

(1)居民整体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3)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4)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5)不同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6)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7)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特点:

(1)居民整体的收入差距大于城市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3)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大于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4)各省份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超过不同省份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5)沿海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大于内地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6)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般越大。(7)不同行业职工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偏大,垄断性行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偏高。(8)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大于公有制经济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9)城镇集体经济单位职工与非集体经济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之势。

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1.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

2.就业制度的变革

3.公有制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 4.租金非均衡分布的马太效应 5.资产分布的不平衡 6.权力介入收入分配

7.部门之间的非公平交易

8.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程度的差异 9.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经济开放的非均衡性 10.经济发展在地区之间的非均衡性。20,.你认为中国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应该采取什么政策 

1,解决居民收入差距的重点不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度,而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性质。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应采取不同的政策。当前解决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是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2,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不同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应该成为合法收入调节的主要目标。3,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应该同法治建设结合起来。将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纳入法治化轨道。4,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应该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加快经济管制制度、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重要条件。5,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应该同经济增长相协调。在发展中、在所有人的收入都市能增长的条件下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是唯一现实的选择。6,相机选择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手段。在目前,政府除应对非法收入采取没收政策外,应采取的主要手段:一是实行增加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收入转移政策;二是向居民提供更多的教育服务;三是加快建立新的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同时逐步建立财产税制度,建立起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手段体系。7,鼓励第三种力量参与收入调节,为其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21,什么是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总量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国民经济总量平衡时指总供给与总需求在实际上的平衡。即AS=AD 总量平衡是同一衡量范围、同一衡量层次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总量平衡是同一时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总量平衡不是一般价格水平发生变化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标志:一般物价水平,平衡时会保持稳定。商品供应状况,商品供应充分,库存保持正常增长,表明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平衡的。

22,什么是国民经济的总量失衡?它有哪两种基本类型?各自的表现是什么?

国民经济的总量失衡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不相等)达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的总供求失衡。两种类型:一是总需求不足(或总供给过剩)型的总量失衡。其表现是:一般物价水平会以较大幅度下降,出现普遍的商品过剩。二是总需求过度(或者总供给不足)型的总量失衡。其表现是:一般物价水平会以较大幅度上涨,商品的供应十分紧张。

23,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P315)

产业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因此也称为部门结构。以下是有关产业结构的几种主要的分类:

1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

2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与第三次产业

3基础设施部门和非基础设施部门

4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资金)密集型产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5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轻工业与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基础工业和非基础工业;

6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农业、狩猎业、林业和牧业;矿业和采石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供水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游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24,产业结构是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1)供给方面的因素:①一国资源的拥有状况②劳动力的供应状态③资金和资本的供应状况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⑤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⑥投资结构及其变化

(2)需求方面的因素①居民就消费需求的结构②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③消费和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④投资结构

(3)国际经济因素

25,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是什么?(P325)

① 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下降的趋势,第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上升的趋势,第二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则经历了从低到高再转而下降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过程中,主导产业的演进则呈现出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再转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最后转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变化趋势。

② 物质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部门从以物质生产部门为主逐步转到以非物质生产部门为主。

③ 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下降,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先升后降,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④ 从工业内部实际的演变过程来看,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上升之势,而轻工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下降之势;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上升之势,而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下降之势;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关系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原材料工业发展为重心;第二阶段以加工工业发展为重心。

26,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P358~360)一国经济中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被称为二元经济结构。从更普遍意义上说,一切建立在落后生产方式(细小而分散)和落后技术(手工劳动)基础上的,因此也是低效率和低收入的经济,都属于传统部门;一切建立在现今生产方式(社会化大生产)和先进技术(机械化、自动化)基础上的,因而也是高效率和高收入的经济,则都属于现代部门。二元经济的存在时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而又要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面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首先,现代部门的作为一种新技术新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高效率的典范,随着它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推动传统部门的现代化;其次,现代部门的高薪酬将吸引传统部门劳动者,促使劳动力和自己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和流动,有利于加速现代部门的发展;最后,现代部门可以将自己的先进技术提供给传统部门,有利于推动传统部门发展。(总结:这些都有利于使二元经济逐渐弥合,最终过渡到一元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消极影响:首先,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是一条客观规律,如果农业过分落后,势必在许多方面限制现代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如果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在技术和效率上过分悬殊发展,势必造成传统部门越来越用附加值低的大量农产品换现代部门附加值高的少量工业品,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会削弱农业的积累能力,限制农业发展;最后,若二元经济中人们收入差异过大,会导致劳动力过分转移,导致本来就落后的传统部门因生产要素流失更加落后,而城市因人口过多产生各种“城市病”。(总结:可能会因发展二元经济造成地区差异过大,即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主体的经济落后地区同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主体的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引发上述各种消极影响。)

27,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有什么重要意义?我国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P365-369)

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意义重大。首先,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意味着生产要素的合理高效配置。一方面各地区坚持微观的竞争优势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地区间坚持宏观比较优势原则,彼此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可以提高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其次,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意味着在区际发展上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短期与长远、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内在统一,从而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区际差异。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由东向西依次递减,而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则由东向西依次递增,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即区际差异问题异常突出。

2、地区产业同构。我国地区经济结构窜在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产业同构,表现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业结构相似程度高,缺乏有效的地区产业分工和协作。缩小区际差异,消除不合理的产业同构,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属于,宏观经济范围内加以考虑和确定的事情,需要通过国家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来实现。综合地看,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应体现合理分工、发挥优势,适度倾斜,协调发展,统一规范,分区调控,分类指导,重点参与的战略方针。具体地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出路:

1加强地区之间经济分工协作。2加强地区内经济的综合发展。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4解决区际差异过大和产业同构的问题,还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预。

28,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和实现形式的单一化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经济决策权的高度集中根本不能满足复杂的经济决策的需要

3.单一的计划调节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4.以行政管理方式管理国民经济违背了经济规律

5.以非经济利益为主的经济刺激方式不是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刺激方式 6.纵向的信息传输满足不了做出理性经济决策的需要

29,市场规则的意义是什么?

1,市场规则是使商品生产者有序的进行市场活动的重要保证。2,市场规则是市场有效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前提条件。3,市场规则是保证市场有序化的基本手段。

30,市场规则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市场规则是使商品生产者有序地进行市场活动的重要保证。第二,市场规则是市场有效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前提条件。第三,市场规则是保证市场有序化的是基本手段。

31,市场机制充分展开应满足什么条件?

(反命题)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1.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市场失灵;2.垄断,由于固定成本、规模效益等产生的贸易壁垒,使得某行业出现寡头或垄断,导致市场失灵;3.外部性,有些相关因素不是经济主体可以控制的,如污染和创新;4.信息不对称,如内幕消息。

32,市场规则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是必须科学化。二是必须系统化和统一化。三是具有强制化和严肃性。四是公平性原则。五是必须具有开放性。

33,.市场客体(商品)进入市场需要遵守什么规则? ①商品的质量要符合要求,低劣商品不能进入市场之中。②商品的效用要符合社会利益,那些有害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商品不能进入市场。③商品的包装及其他方面都必须符合要求,不能有损于消费者的利益。④商品要名副其实,任何假冒商品都不能进入市场。⑤商品的价格及其计量等,都要符合要求,否则不能进入市场。

下载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考试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1、掌握平衡、刚体、力的概念以及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静力学公理。 2、掌握柔性体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

    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燕山大学企业管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何为企业?企业具备哪些要素?企业的特征?答:企业: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求并获得盈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成......

    武汉大学遥感学院考研地理信息系统 作图题总结

    1、 根据下图,用表格形式分别列出弧段与结点的关联关系、弧段与多边形的关联关系以及多边形之间的邻接关系。 说明:图中P1~P7为多边形编码;A1~A19为弧段编码;N1~N13为结点编码,......

    武汉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研知识点汇总(手动总结版)(精选多篇)

    (一)高分三号(2016年8月10日) 高分三号是高分三号是我国首颗1米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也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12种成像模式。它不仅涵盖......

    石河子大学 信息学院 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 OOAD考试总结

    OOAD总复习第一章 1、什么是分析与设计?1、分析强调对问题和需求的调查研究2、设计强调的是满足需求的概念上的解决方案 2、什么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1、在面向对象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