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研知识点汇总(手动总结版)
(一)高分三号(2016年8月10日)
高分三号是高分三号是我国首颗1米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也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12种成像模式。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条带、扫描成像模式,而且可在聚束、条带、扫描、波浪、全球观测、高低入射角等多种成像模式下实现自由切换,既可以探地,又可以观海,达到“一星多用”的效果。分辨率达到1米,就能看清地面上的小轿车、海上行驶的船只。高分三号的空间分辨率是从1米到500米,幅宽是从10公里到650公里。由于具备1米分辨率成像模式,高分三号卫星成为世界上C频段多极化SAR卫星中分辨率最高的卫星系统。而且它能同时发射、接收水平波和垂直波,是我国首颗多极化SAR卫星。此外,高分三号卫星还是我国首颗设计使用寿命8年的低轨遥感卫星,能为用户提供长时间稳定的数据支撑服务,大幅提升了卫星系统效能。
1、条带模式是星载SAR 最常用的成像模式,在条带模式工作时,雷达以一个固定视角对地面进行照射。星载SAR 一般工作在脉冲模式,即以一定的频率(PRF)向地面发射脉冲并接收地面反射的回波信号。在距离向,星载SAR 通过发射宽带线性调频信号(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并用匹配滤波器来提高分辨率。而在方位向,星载SAR 使用较宽的天线波束,通过对多个脉冲进行相干积累以提高分辨率。这样,从单个目标来看,雷达信号从不同角度进行照射,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天线孔径,这就是合成孔径的原理。
2、滑动聚束成像模式,通过控制天线辐照区在地面的移动速度来控制方位分辨率,其成像的面积比聚束SAR大,并且其分辨率可以高于相同天线尺寸条带SAR的分辨率。
3、ScanSAR是星载SAR宽测绘带观测的重要模式,它通过在多个子测绘带(subswath)间切换,来扩展其一次通过观测地区时的观测带宽度,从而实现宽测绘带观测。星载SAR 工作于ScanSAR模式时,首先在第一个子测绘带工作一段时间,再切换到第二个子测绘带。对所有子测绘带完成扫描后,再回到第一个子测绘带继续工作。为了地面图像能够连续,ScanSAR需要在合成孔径时间内完成对所有子测绘带的观测,在每个测绘带观测的时间就会比较少。从目标的角度看,就是把原来的合成孔径时间,与在同一方位向不同测绘带的目标分享,各占一段。因此,相比条带模式,ScanSAR可以说是牺牲一部分的分辨率来换取了宽的测绘带。
4、高低入射角成像模式:高分三号在成像时的常规入射角为20 ~50度,在扩展入射角成像模式时10 ~60度。
(二)spot卫星立体成像
Spot123:两个同样的单线阵CCD立体测绘相机HRV,以全色和多光谱模式扫描。每个HRV入射镜可以被地面控制台指挥以观测地面感兴趣地区,不必垂直于卫星之下,每个HRV有倾斜观测能力,幅度为正负27度,可以实现异轨立体成像。Sport4:HRVIR,在HRV基础上
Sport5:双线阵CCD立体测绘相机HRS,由安装在卫星平台上两个具有一定交会角的线阵CCD立体测绘相机组成,两个CCD相机固定的侧视角保证了所获得的立体影像有良好的基高比,同时前后视立体象对的成像时间差小,有利于立体测图获得DEM。
资源三号:三线阵CCD立体测绘相机(TLS),由具有一定交会角的前视、正视和后视线阵CCD阵列构成的相机系统。三线阵成像已经成为目前测绘卫星的主流立体成像方式,国内外开发出的三线阵CCD测绘相机已经证实了其具有单线阵和双线阵CCD测绘相机不可比拟的优点,特别是目前星载大面阵立体测绘相机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这种系统已成为当前线阵立体成像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三)高光谱成像
1)地物的分辨识别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可以区别属于同一种地物的不同类别,这在传统的低光谱分辨率遥感中是不容易实现的。同时由于成像光谱的波段变窄,,可选择的成像通道变多,使得“异物同谱”与“同谱异物”的现象减少,只要波段的选择与组合得恰当,一些地物光谱空间混淆的现象可以得到极大的控制,这无疑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保证。2)成像通道大大增加,使得在处理不同应用的分析中,光谱的可选择性变得灵活和多样化,这极大的增加了可以通过遥感手段进行分析的目标物的数量,如不同树种的识别,不同矿物的识别,使遥感技术应用的范围扩大。
3)由于光谱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使得原先不可进行的应用方向成为可能,如生物物理化学参数的提取,在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有关植被叶绿素a、木质素、纤维素等生化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为遥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4)由遥感定性分析向定量或半定量的转化成为可能,传统成像遥感技术主要的应用是以定性化的分析为主,部分定量分析结果的精度并不理想,这显然是由于成像传感器的光谱和空间分辨率、大气和土壤背景的干扰等限制有关,高光谱分辨率成像遥感首先突破了光谱分辨率这一个限制,在光谱空间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它干扰因素的影响,这对于定量分析结果精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2]。
其应用方面:
1、军事方面:目标侦察、近海环境监测、伪装与反伪装、打击效果评估。
2、民用方面:测绘地形图、制作专题图、海部要素、资源环境调查和灾害评估、大气遥感
第二篇:武汉大学遥感学院考研地理信息系统 作图题总结
1、根据下图,用表格形式分别列出弧段与结点的关联关系、弧段与多边形的关联关系以及多边形之间的邻接关系。
说明:图中P1~P7为多边形编码;A1~A19为弧段编码;N1~N13为结点编码,箭头所指为弧段方向。
2、根据下图,分别建立用于空间实体检索的对象索引和格网索引。
说明:图中数字为格网编号:A、B、C、D、E为实体对象的编码。
3、某地图图形数字化后图幅边界产生了如下图a的仿射变形,欲改正到下图b所示的矩形,并对图幅内其他数据也转换到新坐标系,已知图中四个点的对应坐标,请写出改正的过程和计算方法。
4、如果采用合成叠置方法,如图1中(a)(b)所示的矢量图层叠置的结果会是什么?举例说明新的属性如何得到。
矢量图层(a)
矢量图层(b)
5、现有如图2所示的栅格数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
A
A
A
A
B
B
B
A
A
B
B
A
A
B
B
图2:第四题1小题图
(1)分别采用游程长度编码方法和十进制线性四叉树编码方法进行编码(要求写出过程)。
(2)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6、关系数据模型是空间数据库常用的数据模型之一。试采用关系数据模型表示下图中地理实体E(1,2)与空间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
7、假设一个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空间索引是按照规则格网建立的,试设计一种以点查询方式进行空间对象查询的实现方法,要求:(1)写出建立格网索引的方法。
(2)以点查询方式进行空间对象查询的实现方法。(3)画出实现过程的流程图。
8.请用表格方法表达下图中多边形的邻接关系。
9.下图是一种对栅格数据的一种编码,这是一种什么编码?阶数是几?有什么用途?
10、解释下吗SQL语句的涵义(其中,SOIL.MAP,SOILS,PARCELS分别为土壤图层的选择结果图层,土壤图层和行政分区图层,VALUATION为土壤图层的一个属性字段)。
11.下面两个图层做叠加运算,写出它们的结果(面积值估算)。
12.下图是一个地区管线网的一部分,结点和管段编码在图中已经标明。请定义一个结点和管段之间连接关系的关系表。
13.按照点位字典法存储下面的图形,请你为之定义一组关系数据文件。
第三篇:武大《GPS测量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武大《GPS测量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1、GPS的基本知识
NAVSTARGPS“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
2、GPS星座的基本参数
24颗卫星分布在六个等间隔的轨道上,轨道面相对赤道面的倾角为55度,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卫星,卫星轨道为圆形,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3、子午导航系统的缺陷
(1)卫星少,观测时间和间隔时间长,无法提供实时导航定位服务;(2)导航定位精度低
(3)卫星轨道低,难以进行精密定轨
(4)卫星信号频率低,不利于补偿电离层折射效应的影响;
(5)观测时间长,效率低
4、北斗系统的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是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构成。
5、北斗系统定位原理: 空间球面交会测量原理
(1)地面中心站通过2颗同步静止定位卫星传送测距问询信号,如果用户需要定位则马上回复应答信号。地面中心站可根据用户的应答信号的时差计算出户星距离,这样以两颗定位卫星为中心以两个户星距离为半径可作出两个定位球,两个定位球又和地面交出两个定位圆。(2)根据地面中心站的数字地图算出用户到地心的距离,然后利用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球与交线圆形成两个交点,再进行判断。
4、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如投资少,组建快;具有通信功能;捕获信号快等。
不足和差距:如用户隐蔽性差;无测高和测速功能;用户数量受限制;用户的设备体积大、重量重、能耗大等。
5、北斗系统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短报文通信、精密授时
6、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7、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包括: 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
8、GPS信号接收机的任务是:
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量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是描述卫星运动、处理观测数据和表达观测站位置的数学与物理基础。
9、岁差、章动
地球接近于一个赤道隆起的椭球体,在日月和其它天体引力对地球隆起部分的作用下,地球在绕太阳运行时,自转轴方向不再保持不变,25 800年绕黄极一周,从而使春分点在黄道上产生缓慢西移,此现象在天文学上称为岁差。
在日月引力等因素的影响下,瞬时北天极将绕瞬时平北天极产生旋转,轨迹大致为椭圆。
10、GPS常用坐标系
WGS-84大地坐标系、国家大地坐标系、地方独立坐标系、ITRF坐标框架
11、恒星时、平太阳日、世界时UT、原子时ATI、协调世界时UTC
恒星时ST: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定义的时间系统为恒星时系统。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本地子午圈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日,含24个恒星小时。
平太阳日MT: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本地子午圈的时间间隔为一平太阳日,包含24个平太阳时。平太阳时也具有地方性,常称为地方平太阳时或地方平时。
世界时UT:以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定义为世界时UT。世界时与平太阳时的尺度 相同,但起算点不同。1956年以前,秒被定义为一个乎太阳日的1/86400。这是以地球自转这
一周期运动作为基础的时间尺度。
原子时ATI:原子时的秒长被定义为铯原子C133s 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振荡9192631170周所持续的时间。原子时的起点,按国际协定取为1958年1月1日0时0秒(UT2)(事后发现在这一瞬间ATI与UT2相差0.0039秒)。协调世界时UTC:
它采用原子时秒长,但因原子时比世界时每年快约1秒,两者之差逐年积累,便采用跳秒(闰秒)的方法使协调时与世界时的时刻相接近,其差不超过1秒。它既保持时间尺度的均匀性,又能近似地反映地球自转的变化。
12、GPS时间系统:
GPS时间系统采用原子时ATl秒长作为时间基准,但时间起算的原点定义在1980年1月6日UTC 0时。启动后不跳秒,保持时间的连续。以后随着时间的积累,GPS时与UTC时的整秒差以及秒以下的差异通过时间服务部门定期公布(至1995年相差达10秒)。卫星播发的卫星钟差也是相对GPS时间系统的钟差。
GPS时与ATI时在任一瞬间均有一常量偏差: TATI—TGPS=19(秒)
13、影响轨道的力:
作用力:卫星在空间绕地球运行时,除了受地球重力场的引力作用外,还受到太阳、月亮和其它天体的引力影响,以及太阳光压、大气阻力和地球潮汐力等因素影响
13、卫星的轨道参数
as为轨道的长半径,es为轨道椭圆偏心率,确定了开普勒椭圆的形状和大小。
为升交点赤经:即地球赤道面上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的地心夹角。i为轨道面倾角:即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这两个参数唯一地确定了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体之间的相对定向。s为近地点角距:即在轨道平面上,升交点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夹角,表达了开普勒椭圆在轨道平面上的定向。vs为卫星的真近点角:即轨道平面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角距。该参数为时间的函数,确定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位置。
14、二体问题、卫星的受摄运动、瞬时轨道参数
忽略所有的摄动力,仅考虑地球质心引力研究卫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在天体力学中,称之为二体问题。
对于卫星精密定位来说,必须考虑地球引力场摄动力、日月摄动力、大气阻力、光压摄动力、潮汐摄动力对卫星运动状态的影响。考虑了摄动力作用的卫星运动称为卫星的受摄运动。受摄运动的轨道参数不再保持为常数,而是随时间变化的轨道参数。瞬时轨道参数:
卫星在地球质心引力和各种摄动力总的影响下的轨道参数称为瞬时轨道参数;卫星运动的真实轨道称为卫星的摄动轨道或瞬时轨道。
瞬时轨道不是椭圆,轨道平面在空间的方向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人造地球卫星所受的摄动力中,地球引力场摄动力最大,约为10-3量级,其他摄动力大多小于或接近于是10-6量级。这些摄动力引起卫星位置的变化,引起轨道参数的变化。
15、预报星历、星历、参考星历:
又叫广播星星历。常包括相对某一参考历元的开普勒轨道参数和必要的轨道摄动改正项参数。
卫星将地面监测站注人的有关卫星轨道的信息,通过发射导航电文传递给用户,用户接收到这些信号进行解码即可获得所需要的卫星星历,即广播星历。广播星历参数的选择采用:开普勒轨道参数加调和项修正的方案。
为了保证卫星预报星历的必要精度,一般采用限制预报星历外推时间间隔的方法。据此GPS卫星发播的广播星历每小时更新一次。预报星历的精度,目前一般估计为20-40m。卫星星历:是一组对应某一时刻的轨道参数及其变率。卫星星历其实就是赋值后的轨道参数。参考星历:相应参考历元的卫星开普勒轨道参数,是根据GPS监测站约1周的监测资料推算的。
16、GPS用户通过卫星广播星历的参数
可以获得的有关卫星星历参数共16个,其中包括1个参考时刻,6个相应参考时刻的开普勒轨道参数和9个反映摄动力影响的参数。
17、卫星的预报星历、后处理星历
是用跟踪站以往时间的观测资料推求的参考轨道参数为基础,并加入轨道摄动项改正而外推的星历。
后处理星历:是一些国家的某些部门根据各自建立的跟踪站所获得的精密观测资料,应用与确定预报星历相似的方法,计算的卫星星历。
这种星历通常是在事后向用户提供的在用户观测时的卫星精密轨道信息,因此称后处理星历或精密星历。该星历的精度目前可达分米。
后处理星历一般不通过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向用户传递,而是通过磁盘、电视、电传、卫星通讯等方式有偿地为所需要的用户服务。
18、导航电文
导航电文:是包含有关卫星的星历、卫星工作状态、时间系统、卫星钟运行状态、轨道摄动改正、大气折射改正和由C/A码捕获P码等导航信息的数据码(或D码)。
19、数据块
1、数据块2、数据块3
第一数据块位于第1子帧的第3—10字码。包括:标识码,时延差改正;数据龄期AODC;卫星时钟改正系数;星期序号 数据块2
2个时间参数:
①从星期日子夜零时开始度量的星历参考历元toe ; ②外推星历时的外推时间间隔AODE,亦即星历数据的龄期,它可反映外推星历的可靠程度。数据块3 第三数据块包括第4和第5两个子帧,其内容包括了所有GPS卫星的历书数据。当接收机捕获到某颗GPS卫星后,根据第三数据块提供的其他卫星的概略星历、时钟改正、卫星工作状态等数据,用户可以选择工作正常和位置适当的卫星,并且较快地捕获到所选择的卫星.20、C/A码:
由两个10级反馈移位寄存器组合而产生。码长Nu=210-1 = 1023比特,码元宽为tu=1/f1=0.97752s,(f1为基准频率f0的10分之1,1.023 MHz),相应的距离为293.1m。周期为Tu= Nutu=1ms。
C/A码的码长短,共1023个码元,若以每秒50码元的速度搜索,只需20.5s,易于捕获,称捕获码。
码元宽度大,假设两序列的码元对齐误差为为码元宽度的100分之1,则相应的测距误差为2.9m。由于精度低,又称粗码。
21、GPS接收机的分类:
22、接收机对天线的要求:
天线和前置放大器应密封一体,以保障其工作正常,减少信号损失; 能够接收来自任何方向的卫星信号,不产生死角; 有防护与屏蔽多路径效应的措施;
天线的相位中心保持高度的稳定,并与其几何中心尽量一致。
23、接收机的组成
接收机天线单元、接收机主机单元、电源
24、接收天线的类型:
1.单极或偶极天线:
属于单频天线,结构简单,体积小,通常安装在一块基板上,减弱多路径影响。
2.四线螺旋形或螺旋形结构天线:
属于单频天线,结构较单极天线复杂,生产中难以调整,但增益性好,一般不需底板。
3.锥形天线:
也称盘旋螺线型天线。可同时在两个频道上工作,优点是增益性好,但天线较高,螺旋线在水平方向上不完全对称,天线的相位中心和几何中心不完全重合。
4.带扼流圈的振子天线:
简称扼流圈天线。1987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主要特点是可有效地抑制多路径误差的影响。缺点是体积大,重量重。
5.微波传输带型天线:
简称微带天线。结构最为简单和坚固,即可用于单频,也可用于双频,天线高度低,是安装在飞机上的理想天线。缺点是增益性低,但可采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加以弥补.24、接收机的主要任务
当GPS卫星在用户视界升起时,接收机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能够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
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具有变换、放大和处理的功能;
测量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C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
25、GPS定位原理:
GPS定位是利用测距交会的原理确定测点位置的。
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三颗以上的GPS卫星信号,测量出测站点(接收机天线中心)户至三颗以上GPS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卫星的空间坐标,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解算出测站户的位置。
26、依据测距的原理,其定位原理与方法主要有: 伪距法定位
载波相位测量定位
差分技术
27、伪距测量
伪距法定位:由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测出得到四颗以上GPS卫星的伪距以及已知的卫星位置,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定接收机天线所在点的三维坐标。
伪距: 就是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出的量测距离。
由于卫星钟、接收机钟的误差以及无线电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中的延迟,实际测出的距离与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有一定差值,因此一般称量测出的距离为伪距。
28、伪距法定位的数学模型的各项含义: j2j2j21/2 sssTb jjjiontrop ats
29、接收机k是对卫星j的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方程各部分的含义: (xX)(yY)(zZ)cVcV~jk=f(ρfδtb + fδta + Njk
30、整周未知数的确定: 1.伪距法
2.将整周未知数当做平差中的待定参数—经典方法
3.多普勒法(三差法)4.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法
31、周跳:
周跳:如果在跟踪卫星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如卫星信号被障碍物挡住而暂时中断,或受无线电信号干扰造成失锁。这样,计数器无法连续计数。因此,当信号重新被跟踪后,整周计数就不正确,但是不到一个整周的相位观测值仍是正确的。周跳的出现和处理是载波相位测量中的重要问题。
32、GPS绝对定位、相对定位 GPS绝对定位:
也叫单点定位,即利用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观测值直接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在WGS-84坐标系中相对于坐标系原点——地球质心的绝对位置。
GPS相对定位:
是至少用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确定两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它是目前GPS定位中精度最高的一种定位方法。
精度因子的数值与所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图形有关。假设由观测站与四颗观测卫星所构成的六面体体积为y,则分析表明,精度因子GDOP与该六面体体积y的倒数成正比,即: GDOP~1/V
33、一次差:
将观测值直接相减的过程叫做求一次差。
34、二次差:
对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一次差分观测值继续求差,所得结果仍可以被当作虚拟观测值,叫做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二次差或双差。
35、三次差: 对二次差继续求差称为求三次差.所得结果叫作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三次差或三差.36、GPS定位中,存在着三部分误差:
1.多台接收机公有的误差: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 2.传播延迟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
3.接收机固有的误差:内部噪声、通道延迟、多路径效应。
37、广域差分GPS系统的基本思想
WADGPS基本思想是对GPS观测量的误差源分别加以区分和“模型化”,然后将计算出来的每一个误差源的误差修正值(差分值)通过数据通讯链传输给用户,对用户在GPS定位中的误差加以修正,以达到削弱这些误差源和改善用户GPS定位精度的目的.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星历误差,大气延时误差,卫星钟差误差。
38、广域差分GPS系统的工作流程
①在已知坐标的若干监测站上,跟踪观测GPS卫星的伪距、相位等信息。
②将监测站上测得的伪距、相位和电离层延时的双频量测结果全部传输到中心站。
③中心站在区域精密定轨计算的基础上,计算出三项误差改正,即包括卫星星历误差改正,卫星钟差改正及电离层时间延迟改正模型。④将这些误差改正用数据通信链传输到用户站。
⑤用户利用这些误差改正自己观测到的伪距、相位和星历等,计算出高精度的GPS定位
39、广城差分GPS系统(WADGPS)的特点: ①中心站、监测站与用户站的站间距离从100km增加到2 000km,定位精度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②在大区域内建立WADGPS网,需要的监测站数量很少,投资自然减小。
③WADGPS系统是一个定位精度均匀分布的系统,覆盖范围内任意地区定位精度相当,且定位精度较LADGPS高.④WADGPS的覆盖区域可以扩展到LADGPS不易作用的地域,如远洋、沙漠、森林等。⑤WADGPS使用的硬件设备及通信工具昂贵,软件技术复杂,运行和维持费用较LADG—PS高得多,而且ADGPS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可能不如单个的LADGPS。
40、RTK技术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
41、差分GPS的基本原理是:
鉴于卫星的运行高度在20000km以上,对于地面相距不太远的两个点来说,卫星信号传播的路径基本相同,所以很多误差的影响也基本相同。如果在一个已知精确位置的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并和用户的接收机一起进行GPS观测,然后将用户的GPS定位结果和已知点精确坐标进行比较,就可以求得多种误差对点位影响所产生的综合偏差。进一步还能将这些偏差值通过无线电数据链传播给附近的其他用户,那么这些用户的定位精度势必大为改善。
42、AS与SA技术 反电子欺骗AS(Anti—Spoofing)技术,它是由P码和保密的W码 相加而形成的Y码,用于代替P码,其结构更为严格保密。
43、美国的GPS政策
美国在研制GPS总体方案时,就已经制定了“主要为军用,同时也兼顾民用的双用途
政策”。此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双用途”政策,44、摆脱GPS限制政策的途径
1.建立独立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建立自己的GPS卫星跟踪网,独立确定GPS卫星精确轨道
3.改进GPS精密定位方法及软件,削弱SA和AS技术的影响
45、卫星导航:
是用导航卫星发送的导航定位信号引导运动载体安全到达目的地的一门新兴科学。
46、GPS动态定位主要方法 单点动态定位
它是用安设在一个运动载体上的GPS信号接收机,自主地测得该运动载体的实时位置,从而描绘出该运动载体的运动轨迹。所以单点动态定位又叫绝对动态定位。例如,行驶的汽车和火车,常用单点动态定位。
实时差分动态定位
它是用安设在一个运动载体上的GPS信号接收机,及安设在一个基准站上的另一台GPS接收机,联合测得该运动载体的实时位置,从而描绘出该运动载体的运行轨迹,故差分动态定位又称为相对动态定位。飞机着陆和船舰进港 后处理差分动态定位
在运动载体和基准站之间,不必像实时差分动态定位那样建立实时数据传输,而是在定位观测以后,对两台GPS接收机所采集的定位数据进行测后的联合处理,从而计算出接收机所在运动载体在对应时间上的坐标位置。
在航空摄影测量
46、GPS卫星导航方法的优缺点 GPS单机导航
单机导航就是在航行体上仅装配一台GPS接收机,单独实施导航,如在地质勘探、资源调查、船只航行、汽车导航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操作和使用非常简单,价格也便宜,且具有全天候、全球性、较高精度及实时三维定位和测速能力 差分GPS导航
差分GPS就是在地面已知位置设置一个地面站,地面站由一个GPS差分接收机和一个差分发射机组成。
差分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监测GPS差分系统的误差,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把修正信息发送给用户,用户用修正信息校正自己的测量或位置解。惯性导航:
完全自主式的导航系统,它利用陀螺和加速度计这两类惯性传感器的测量信息直接计算出载体的姿态、速度、位置等导航参数。
它既不向外界发射能量,也不依赖外界的任何信息,具有不受干扰、可在任何地方使用、动态性能好、导航输出信息丰富等独特的优点。
47、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电离层折射误差
对流层折射误差
多路径效应误差
48、电离层折射
当GPS信号通过电离层时,如同其它电磁波一样,信号的路径会发生弯曲,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用信号的传播时间乘上真空中光速而得到的距离就会不等于卫星至接收机间的几何距离,这种偏差叫电离层折射误差。
49、减弱电离层影响的措施
1.利用双频观测;
2.利用电离层改正模型加以改正; 3.利用同步观测值求差。
50、减弱对流层折射改正残差影响的主要措施:
1.采用上述对流层模型加以改正。其气象参数在测站直接测定。2.引入描述对流层影响的附加待估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一并求得。3.利用同步观测量求差。
4.利用水汽辐射计直接测定信号传播的影响。
51、多路径误差
在GPS测量中,如果测站周围的反射物所反射得卫星信号(反射波)进入接收机天线,这就将和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产生所谓的“多路径效应”。
52、消弱多路径误差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站址
测站应远离大面积平静地水面;
测站不宜选择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测站应离开高层建筑物.2)对接收机天线的要求
53、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卫星星历差、卫星钟误差、相对论效应
54、广播星历、实测星历 : 是卫星电文中携带的主要信息。
实测星历:它是根据实测资料进行拟合处理而直接得出的星历。
55、解决星历误差的方法: 1)建立自己的卫星跟踪网独立定轨;2)轨道松驰法;3)同步观测值法.56、卫星钟的钟误差模型改正
1.卫星钟的钟差包括由钟差、频偏、频漂等产生的误差,也包含钟的随机误差。
2.经改正后,各卫星钟之间的同步差可保持在20ns以内,由此引起的等效距离偏差不会超过6m,卫星钟差和经改正后的残余误差,则需采用在接收机间求一次差等方法来进一步消除它。
57、与接受机有关的误差
接收机钟误差、接收机位置误差、天线相应中心位置误差、几何图形强度误差
58、接收机的位置误差与天线相位中心误差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相对观测标石中心位置的误差,叫接收机位置误差。观测时相位中心的瞬时位置(一般称相位中心)与理论上的相位中心将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叫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移。
59、GPS网技术设计的依据: GPS测量规范(规程)和测量任务书 60、GPS网图形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
①观测时段: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观测停止,连续工作的时间段,简称时段。②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③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同步环。
④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简称独立环。
⑤异步观测环:在构成多边形环路的所有基线向量中,只要有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则该多边形环路叫异步观测环,简称异步环。
⑥独立基线:对于N台GPS接收机构成的同步观测环,有J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独立基线数为N-1。
⑦非独立基线:除独立基线外的其他基线叫非独立基线,总基线数与独立基线数之差即为非独立基线数。
61、GPS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及其基本特征和优缺点:
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也有布设成星形连接、附合导线连接、三角锁形连接
点连式:
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仅有一个公共点的连接。点连式网的几何强度很差,需要提高网的可靠性指标。边连式: 指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接。边连式布网有较多的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几何强度和可靠性均优于点连式。网连式: 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的公共点相连接,这种方法需要4台以上的接收机。
这种密集的布图方法,它的几何强度和可靠性指标是相当高的,但花费的经费和时间较多,一般仅适于较高精度的控制测量。边点混合连接式:
指把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GPS网.既能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又能减少外业工作量,降低成本,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布网方法。
三角锁(或多边形)连接
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连接图形,此连接形式适用于狭长地区的GPS布网,如铁路、公路及管线工程勘测。
优点:
GPS网中的三角形边由独立观测边组成。根据经典测量的经验已知,这种图形的几何结构强,具有良好的自检能力,能够有效地发现观测成果的粗差,以保障网的可靠性。同时,经平差后网中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分布均匀。缺点:
是观测工作量较大,尤其当接收机的数量较少时,将使观测工作的总时间大为延长。因此通常只有当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较高时,才单独采用这种图形 导线网形连接(环形图)
将同步图形布设为直伸状,形如导线结构式的GPS网,各独立边应组成封闭状,形成非同步图形,用以检核GPS点的可靠性。适用于精度较低的GPS布网。星形布设
1.星形图的几何图形简单,其直接观测边间不构成任何闭合图形,所以其检查与发现粗差的能力比点连式更差,只需两台仪器就可以作业。
2.若有三台仪器,一个可作为中心站,其他两台可流动作业,不受同步条件限制。测定的点位坐标为WGS-84坐标系,每点坐标还需使用坐标转换参数进行转换。
3.由于方法简便,作业速度快,星形布网广泛地应用于精度较低的工程测量、地质、地球物理测点、边界测量、地籍测量和碎部测量等。62、在进行GPS外业工作之前,必须做好:
测区踏勘;资料收集;器材筹备;观测计划拟订;GPS仪器检校;设计书编写。63、接收机全面检验的内容:
一般性检视
通电检验
实测检验
一般检验:
1.检查接收机设备各部件及其附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部分是否松动与脱落,使用手册及资料是否齐全等。
2.天线底座的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应在测试前进行检验和校正。
3.对气象测量仪表(通风干湿表、气压表、温度表)等应定期送气象部门检验。
通电检验:
1.接收机通电后有关信号灯、按键、显示系统和仪表的工作情况,以及自测试系统的工作情况,当自测正常后,按操作步骤检验仪器的工作情况。
实测检验:
1.测试检验是GPS接收机检验的主要内容。其检验方法有:用标准基线检验;已知坐标、边长检验;零基线检验;相位中心偏移量检验等。
各项测试检验应按作业时间长短,至少每年测试一次。64、技术设计书编写
1.任务来源及工作量2.测区概况3.布网方案4.选点与埋标5.观测 6.数据处理
65、作业模式主要有:静态相对定位;快速静态相对定位;准动态相对定位;动态相对定位等。
第四篇:华北科技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第二章:微处理器结构
重点:2.1 8086微处理器:编程结构,存储器组织:体会存储器分段的思想、逻辑地址、物理地址及其转换。第三章:8086/8088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
数据表示:计数制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数制及转换、符号数的表示(原反补);七种数据寻址方式;常用的指令:MOV、PUSH、POP、IN、OUT、ADD、INC、SUB、DEC、CMP、NOT、AND、OR、XOR、TEST、SHL、SHR、SAL、SAR、JMP、JC、JNC、JZ/JE、JA/JNBE、JG/JNLE……、INT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常用的汇编伪指令:DB、DW、SEGMENT、ENDS、ASSUME等,汇编源程序编辑、汇编、连接、调试、运行的流程,汇编源程序的框架。
第五章 8086系统时序和微机总线
最小模式下常用的引脚及最小模式下的读周期时序、写周期时序。
第六章 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全译码,部分译码,存储器系统设计,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范围 第七章 输入输出接口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
无条件传输:慢速外设需与CPU保持同步 查询传输: 简单实用,效率较低
中断传输:外设主动,可与CPU并行工作,但每次传输需要大量额外时间开销
DMA传输:DMAC控制,外设直接和存储器进行数据传输,适合大量、快速数据传输 第八章 中断系统
中断的基本概念,80X86中断分类及优先级顺序,中断向量、中断类型号、中断向量表,由中断类型号求中断向量地址的方法。8259A 工作方式,初始化流程,IRR、ISR、IMR的读取方法。第九章 常用可编程接口技术及应用
8253的控制字格式,工作方式,8253的初始化编程
8255A的控制字格式,工作方式样0,基于8255A的应用编程
酷吾科技
2000-2500
招聘应届毕业生--工作地点,北京
职位标签: 管理 行政 员工关系 教学辅导 教师助理 班主任
职位职能: 前台接待/总机/接待生
后勤
职位描述:
任职要求:
(1)专科及以上学历;
(2)沟通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形象气质佳,有亲和力;(3)细心、耐心、有较强的责任心;
(4)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有学习意识及意愿,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技巧
(5)计算机相关专业优先。
岗位职责:
(1)负责学生日常管理,考试组织以及学员活动的组织与筹划;(2)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解决;(3)负责对学生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的监督;(4)协助教学主管完成其他工作。
(5)跟进学员后续服务的协调与管理,客户来访接待、回访;
第五篇: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知识点总结
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所有权:指把生产资料当做自己的专有物,排斥别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能。
占有权:指实际地或者直接地掌握、控制或者管理生产资料,并对他施加实际的、物质的影响的权能。
支配权:1,指在事实上或者法律上决定如何安排、处置生产资料的权能。2,指安排和决定生产资料使用方向的权能。
使用权:就是利用、改变或消费生产资料的权能。
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指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所有者投资企业的财产组织方式、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营运效率及对剩余产品的索取问题。
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的消费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产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的经济形式。
经济协调方式:是指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用途(使用方向)的方式,主要是指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不同种类的产品生产部门的方式,还包括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不同地区等的方式。
经济管理方式:是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方式,它通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规则和管理手段等体现出来。
经济刺激方式:是指驱使或刺激当事人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或改变其经济行为的手段或方法。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显然它有更为广泛的含义,经济增长是它应有之意。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提高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财富(商品或劳务总量)的增加。统计上通常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经济效率:是指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内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或利用效率。
企业:就是一种久已存在的、特殊的经济组织,它从事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谋求产出最大化或盈利最大化。
业主制企业:只有一个产权所有者,业主投入个人财产,直接经营,享有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债务承担完全责任。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共同监督和管理,并按期投资比例分享剩余的企业。
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一种以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以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从事大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法人资格并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规范企业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达成相互制衡格局的有关制度安排。他一般有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和监事会四部分组成。
劳动收入:指居民凭借其为社会所提供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所获取的收入。(劳动收入=直接劳动收入+经营管理劳动收入=工资+津贴+奖金+其他劳动收入)
资产收入:指居民通过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货币形式与非货币形式的资产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一个经济单位向别一个经济单位单方面地无偿地提供的收入。
按劳分配:是指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因此也称为部门结构。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
供给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产品中各种不同种类的产品的数量构成。
需求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对各种不同种类的产品的需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总量失衡:严格地来说,只要出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一致,即AS≠AD,就应该说出现了国民经济的总量失衡。
市场机制:所谓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机体内的竞争、供 求、风险、价格、利率、工资等要素之间的 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联系和作用。
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反映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风险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面临着盈利、亏损、破产的可能性,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的利益风险。
市场规则:就是国家凭借政权力量而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所制定的市场活动诸主体都必需遵守的制度。因此,市场规则实质上就是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等形式规定下来的市场运行的准则,这些准则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市场行为的规范。
场进出规则:是指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即商品)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法制规范和行为准则。
市场竞争规则:在经济法意义上讲,所谓市场竞争规则实际上就是以法制形式维护公平竞争的规则。
市场交易规则:从市场主体的约束性上看,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经营活动的准则与规范,它表明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行为规范。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有哪些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这一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这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2,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状况迫切要求提高社会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特殊要求,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3,怎么全面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有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4)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由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增强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4,什么是个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的作用有哪些?
个体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及家庭成员直接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私有制形式。
作用:增加经济总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活跃商品交换,开展多种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国家提供大量的财政收入,特别在县乡两级财政收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源泉;对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对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5,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实现形式多样化?
所有制实现形式就是指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所有者投资企业的财产组织方式、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营运效率及对剩余产品的索取问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基本实现形式可分为:独资、控投、参股。具体的实现形式可分为:独资公司、控股会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合资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合伙企业等。再具体到企业,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实际上是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资本的组合方式和资产的经营形式等等。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公有制经济只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不能成为唯一的形式。只有在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6,怎样理解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就资本组织而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国家作为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二是国家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就经营方式而言具体形式主要有国有国营、国家委托经营、承包经营及租赁经营。采取多样化的全面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实质是国有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变这种所有制形式的改变不会失去或改变财产的法律所有权。目前探索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力求使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相适应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应该而且必须根据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全民所有制的实现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首先必须克服政资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必然牵涉产权明确问题。为了有效实行全民所有制的两权分离必须界定产权关系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要继续探索有效的全民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对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经济领域主要采取国有独资和控股经营方式属竞争性领域又必须保留的国有企业其产权主体应当多元化由独资转化为股份公司对于绝大部分中小国有企业还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兼并与出售、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承包和租赁及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
7,简述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①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这包括几层含义1经济体制是一种生产关系它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2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不是它要表现的生产关系自身。作为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必然要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作为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又意味着在同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下表现形式的差异可能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②经济体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方式经济协调方式经济管理方式经济刺激方式信息传输方式。③是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成了判断经济体制合理性的根本标准。一种经济体制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方面标准来判断1经济增长2经济效率3经济的稳定性4经济结构5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经济体制的优劣要通过以上几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好的经济体制应该是能够导致高经济增长高的经济效率高的经济稳定性合理的、优化的经济结构和公平的收入分配的经济体制。
8, 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67)为什么农村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P72)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应如何进一步发展完善?(P73)
定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材料公有的基础上,使生产经营的责、权、利相结合,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劳动者的收益同劳动成果直接挂钩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必然的。1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同农业生产的特点相适应的。它不仅适应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而且也适应于采取现代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2家庭承包经营制适合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中国的农业生产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管理水平也不高。这就决定了分散经营和独立操作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农户可以独立完成农业直接生产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农户及每个家庭成员的生产积极性。
问题:
(一)我国在实行承包经营时,主要是采取平均承包的办法。这在当时有其必然性,易于为农民接受,但却造成耕地规模过小、零星分散的问题,由此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农产品成本收益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双层经营中的集体经济层次薄弱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不少集体经济组成为“空壳”,其必然后果是向农民摊派、集资过多过滥,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生活和再生产能力受影响;公共福利、公共设施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为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社会哈在制度上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农民自我积累不足,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渠道还不够通畅,这也是制约了弄明规模经营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改善: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户经营层次实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再次飞跃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基本政策,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二)要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探讨和实施土地使用流转制度。
(三)乡镇企业和其他集体企业也要逐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并采用高效的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既有劳动联合,又有资本联合,既有按劳分配,又有按资分配,适应性很强,应加以推广。
(四)要大力调整农业组织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通过这种形式,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农业和农村走向现代化。
(五)努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双层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培养大批的有技术、会管理的农民人才。
(六)完善农村承包责任制,实现“第二次飞跃”,离不开必要的外部条件。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投入;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打破垄断,保证农产品流通顺畅;改革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和农民自治组织建设等。
9,什么是企业制度?(P130)试述企业制度的演变。(P130—131)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制度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演化。这种变革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产权制度来看,企业制度的变革是从古典的业主制企业发展到合伙企业,再到现代的公司制企业。
(2)从组织结构来看,企业制度的变革是从手工工场开始的,经历了传统的工厂制度再演进为如今多单位,多职能的企业组织形式。
10,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P134)
1.产权清晰 出资着与作为法人的企业之间产权清晰
2.权责分明 出资者和企业在权利及责任方面应该有明确的划分和规定
3.政企分开 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依法向企业征税,并通过相关政策和宏观调控 作用于市场,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则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市场那个竞争中优胜劣汰
4.科学管理 现代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
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结合的经营机制
11,什么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P136)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规范企业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达成相互制衡格局的有关制度安排。它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的监事会四个部分组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一个企业能不能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能不能增进企业经济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 治理结构是否有效。
12,什么是企业经营机制?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有哪些特点?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约束和激励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它包括动力机制、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
传统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动力的行政化;二是企业决策的行政化;三是企业约束的行政化。
13,什么是股份制?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有什么特点?P143.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公司----的经营方式。它的特点可归结为法人地位、有限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14,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P158.,企业融资渠道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不影响企业的自主独立,财务风险很小,但所能筹集的资金数量少而分散,融资效率较低;外源融资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外源融资可提供大量的、集中的资金,筹资效率很高,但也有代价,银行贷款和债券要还本付息,可能发生财务风险;发行股票不仅要支付股息和红利,还会丧失部分生产经营的自主性。
15,企业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向有哪些?
投资方向可投资于扩大生产规模、投资于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资于新的生产方法和管理创新。
16,什么是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资产收入、转移性收入?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会是多种收入形式并存的格局?
劳动收入:指居民凭借其为社会所提供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所获取的收入。非劳动收入:指居民不是凭借劳动,而是凭借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和从各种渠道所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就是说包括资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资产收入:指居民通过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货币形式与非货币形式的资产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一个经济单位向别一个经济单位单方面地无偿地提供的收入。
原因:存在何种收入形式,取决于存在何种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何种收入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看,社会生产力是逐步发展的,只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到除了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之外,任何其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都不能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才会成为社会唯一的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个阶段以前,在社会主义长期存在不同的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存的格局会长期存在,因此也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存在以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为主,同时并存着其他多种收入分配制度,因此也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会存在以劳动收入为主,同时并存着其他收入形式的多种收入并存的格局。
17,为什么居民的劳动收入、资产收入会出现差别?这种差别是否合理?为什么?
劳动收入的差距的原因:①居民劳动能力有差别②居民向社会实际提供的为社会所承认的劳动量有差别③各部门垄断程度有差别④政府对就业和工资的干预。
资产收入差别的原因:①居民拥有的资产数量存在差别②居民拥有的资产种类等不同。
18,.为什么政府要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调节?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应该秉持什么原则?政府可以运用哪些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差距? 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性:1,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所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求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2,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需要调节居民收入差距。3,市场力量和第三种力量的局限性要求政府积极调节居民收入差距。4,政府具有作为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依靠力量的能力。
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则:1,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是双重的,既要促进居民之间在经济上的平等,又要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2,兼顾机会平等与结果平。3,以相对平等为平等的度。4,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可以运用的手段:1,对居民收入征税。2,对居民财产征税。3,征收商品税。4,政府向居民提供教育服务。5,发展社会保险。6,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7,制定和实施反就业歧视和反工资歧视的法律。8,实行逆向的工资级差制度。9,最低工资制度。10,调整某些商品的价格。11,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制度。
19,试析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特点及其成因。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
(1)居民整体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3)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4)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5)不同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6)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7)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特点:
(1)居民整体的收入差距大于城市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3)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大于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4)各省份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超过不同省份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5)沿海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大于内地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6)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般越大。(7)不同行业职工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偏大,垄断性行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偏高。(8)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大于公有制经济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9)城镇集体经济单位职工与非集体经济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之势。
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1.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
2.就业制度的变革
3.公有制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 4.租金非均衡分布的马太效应 5.资产分布的不平衡 6.权力介入收入分配
7.部门之间的非公平交易
8.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程度的差异 9.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经济开放的非均衡性 10.经济发展在地区之间的非均衡性。20,.你认为中国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应该采取什么政策
1,解决居民收入差距的重点不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度,而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性质。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应采取不同的政策。当前解决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是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2,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不同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应该成为合法收入调节的主要目标。3,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应该同法治建设结合起来。将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纳入法治化轨道。4,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应该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加快经济管制制度、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重要条件。5,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应该同经济增长相协调。在发展中、在所有人的收入都市能增长的条件下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是唯一现实的选择。6,相机选择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手段。在目前,政府除应对非法收入采取没收政策外,应采取的主要手段:一是实行增加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收入转移政策;二是向居民提供更多的教育服务;三是加快建立新的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同时逐步建立财产税制度,建立起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手段体系。7,鼓励第三种力量参与收入调节,为其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21,什么是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总量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国民经济总量平衡时指总供给与总需求在实际上的平衡。即AS=AD 总量平衡是同一衡量范围、同一衡量层次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总量平衡是同一时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总量平衡不是一般价格水平发生变化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标志:一般物价水平,平衡时会保持稳定。商品供应状况,商品供应充分,库存保持正常增长,表明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平衡的。
22,什么是国民经济的总量失衡?它有哪两种基本类型?各自的表现是什么?
国民经济的总量失衡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不相等)达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的总供求失衡。两种类型:一是总需求不足(或总供给过剩)型的总量失衡。其表现是:一般物价水平会以较大幅度下降,出现普遍的商品过剩。二是总需求过度(或者总供给不足)型的总量失衡。其表现是:一般物价水平会以较大幅度上涨,商品的供应十分紧张。
23,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P315)
产业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因此也称为部门结构。以下是有关产业结构的几种主要的分类:
1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
2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与第三次产业
3基础设施部门和非基础设施部门
4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资金)密集型产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5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轻工业与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基础工业和非基础工业;
6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农业、狩猎业、林业和牧业;矿业和采石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供水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游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24,产业结构是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1)供给方面的因素:①一国资源的拥有状况②劳动力的供应状态③资金和资本的供应状况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⑤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⑥投资结构及其变化
(2)需求方面的因素①居民就消费需求的结构②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③消费和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④投资结构
(3)国际经济因素
25,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是什么?(P325)
① 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下降的趋势,第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上升的趋势,第二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则经历了从低到高再转而下降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过程中,主导产业的演进则呈现出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再转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最后转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变化趋势。
② 物质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部门从以物质生产部门为主逐步转到以非物质生产部门为主。
③ 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下降,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先升后降,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④ 从工业内部实际的演变过程来看,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上升之势,而轻工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下降之势;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上升之势,而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下降之势;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关系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原材料工业发展为重心;第二阶段以加工工业发展为重心。
26,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P358~360)一国经济中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被称为二元经济结构。从更普遍意义上说,一切建立在落后生产方式(细小而分散)和落后技术(手工劳动)基础上的,因此也是低效率和低收入的经济,都属于传统部门;一切建立在现今生产方式(社会化大生产)和先进技术(机械化、自动化)基础上的,因而也是高效率和高收入的经济,则都属于现代部门。二元经济的存在时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而又要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面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首先,现代部门的作为一种新技术新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高效率的典范,随着它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推动传统部门的现代化;其次,现代部门的高薪酬将吸引传统部门劳动者,促使劳动力和自己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和流动,有利于加速现代部门的发展;最后,现代部门可以将自己的先进技术提供给传统部门,有利于推动传统部门发展。(总结:这些都有利于使二元经济逐渐弥合,最终过渡到一元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消极影响:首先,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是一条客观规律,如果农业过分落后,势必在许多方面限制现代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如果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在技术和效率上过分悬殊发展,势必造成传统部门越来越用附加值低的大量农产品换现代部门附加值高的少量工业品,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会削弱农业的积累能力,限制农业发展;最后,若二元经济中人们收入差异过大,会导致劳动力过分转移,导致本来就落后的传统部门因生产要素流失更加落后,而城市因人口过多产生各种“城市病”。(总结:可能会因发展二元经济造成地区差异过大,即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主体的经济落后地区同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主体的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引发上述各种消极影响。)
27,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有什么重要意义?我国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P365-369)
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意义重大。首先,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意味着生产要素的合理高效配置。一方面各地区坚持微观的竞争优势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地区间坚持宏观比较优势原则,彼此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可以提高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其次,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意味着在区际发展上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短期与长远、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内在统一,从而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区际差异。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由东向西依次递减,而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则由东向西依次递增,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即区际差异问题异常突出。
2、地区产业同构。我国地区经济结构窜在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产业同构,表现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业结构相似程度高,缺乏有效的地区产业分工和协作。缩小区际差异,消除不合理的产业同构,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属于,宏观经济范围内加以考虑和确定的事情,需要通过国家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来实现。综合地看,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应体现合理分工、发挥优势,适度倾斜,协调发展,统一规范,分区调控,分类指导,重点参与的战略方针。具体地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出路:
1加强地区之间经济分工协作。2加强地区内经济的综合发展。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4解决区际差异过大和产业同构的问题,还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预。
28,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和实现形式的单一化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经济决策权的高度集中根本不能满足复杂的经济决策的需要
3.单一的计划调节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4.以行政管理方式管理国民经济违背了经济规律
5.以非经济利益为主的经济刺激方式不是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刺激方式 6.纵向的信息传输满足不了做出理性经济决策的需要
29,市场规则的意义是什么?
1,市场规则是使商品生产者有序的进行市场活动的重要保证。2,市场规则是市场有效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前提条件。3,市场规则是保证市场有序化的基本手段。
30,市场规则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市场规则是使商品生产者有序地进行市场活动的重要保证。第二,市场规则是市场有效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前提条件。第三,市场规则是保证市场有序化的是基本手段。
31,市场机制充分展开应满足什么条件?
(反命题)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1.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市场失灵;2.垄断,由于固定成本、规模效益等产生的贸易壁垒,使得某行业出现寡头或垄断,导致市场失灵;3.外部性,有些相关因素不是经济主体可以控制的,如污染和创新;4.信息不对称,如内幕消息。
32,市场规则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是必须科学化。二是必须系统化和统一化。三是具有强制化和严肃性。四是公平性原则。五是必须具有开放性。
33,.市场客体(商品)进入市场需要遵守什么规则? ①商品的质量要符合要求,低劣商品不能进入市场之中。②商品的效用要符合社会利益,那些有害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商品不能进入市场。③商品的包装及其他方面都必须符合要求,不能有损于消费者的利益。④商品要名副其实,任何假冒商品都不能进入市场。⑤商品的价格及其计量等,都要符合要求,否则不能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