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战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战: 信息战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信息战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后,是由美国军方提出来的。1992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国防部指令》提到了信息战。信息战不只是一些能力,它要与网络空间结合以发挥威力。
2.信息作战:信息作战:为增强和保护己方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采取的连续性军事行动,目的是为了夺取各种军事行动中的优势,包括对敌人信息和决策能力的利用和阻止
3.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4.网络中心战: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 warfare,NCW),现多称网络中心行动(network-centric operations,NCO)是一种美国国防部所创的新军事指导原则,以求化资讯优势为战争优势。其做法是用极可靠的网络联络在地面上分隔开但资讯充足的部队,这样就可以发展新的组织及战斗方法。这种网络容许人们分享更多资讯、合作及情境意识,以致理论上可以令各部一致,指挥更快,行动更有效。这套理论假设用极可靠的网络联系的部队更能分享资讯;资讯分享会提升资讯质素及情境意识;分享情境意识容许合作和自发配合,这些假设大大增加行动的效率。
5.制信息权:制信息权又叫制电子权,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在信息化战 争中,争夺制信息权的信息作战通常先于其它作战行动展开并贯穿于整个战争的全过程,甚至有可能构成独立的作战阶段。
制信息权包括通过各种手段实时获取或准时获取我方和敌方的有效信息,确保我方所传送的信息不被敌方获取以及破坏敌方的信息传递通道等!6.C4ISR: C4ISR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的英文单词的缩写。C4ISR系统是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是兵力的倍增器。美国战略C4ISR系统是美国军事指挥当局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以及战略部队的指挥员对其所属部队实施指挥控制、进行管理时所用的设备、器材、程序的总称,是美国整个军事C4ISR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简答
1.信息战、信息作战、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区别与联系。信息战:敌对双方为夺取制信息权而采取的行动;
制信息权:信息优势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它使拥有优势的一方能利用其信息系统及其能力在冲突中夺取作战;
信息作战:为增强和保护己方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采取的连续性军事行动,目的是为了夺取各种军事行动中的优势,包括对敌人信息和决策能力的利用和阻止
2.信息优势与制信息权是什么样的关系。
信息优势,是指敌对双方在信息作战中的力量或态势对比上的一种优越性。信息力量优势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军队指挥控制系统的总体水平,战场信息 网络的先进性及防护能力,信息作战人员及武器装备的数量质量情况,体制编制 对信息化作战的适应性等。信息态势优势主要是指信息作战的兵力兵器在部署或 行动中所构成的有利的阵势或形态。信息作战有利的态势与信息作战力量的优势 密切相关。
所谓制信息权,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在信息化战 争中,争夺制信息权的信息作战通常先于其它作战行动展开并贯穿于整个战争的 全过程,甚至有可能构成独立的作战阶段。
由此看来,信息优势与制信息权显然不同。从信息优势的力量优势和态势优 势这两方面内容上来看,信息力量优势只是作战双方信息力量上的比较,而制信 息权是战场上经过较量后所得到的结果,信息作战力量上的优势并不一定能保证 获得制信息权。而信息态势优势也只说明具有比对方更好的战场形势,却不一定 能够有效控制战场信息。
在一定意义可以说,没有信息优势之因,就没有制信息权之果。信息优势是 夺取制信息权的客观基础,信息优势为夺取制信息权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不拥 有信息优势就无制信息权可言,信息优势不转化为制信息权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信息化战场争取信息优势的过程也就是争夺制信息权的过程,获取信息优势的目 的是为了最终掌握战场的制信息权。如果不能获取战场的制信息权,再强的信息 优势也只是虚有其表、空耗力量和资源。
信息优势是相对的、动态的,它随着作战过程的演化而不断地变化。总体占 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不意味着一优俱优;总体上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也不是在所 有方面都不如对方。制信息权不会理所当然地成为握有信息优势一方的囊中之物,有时信息在局部战场上也会落入居于信息劣势一方的手中。也就是说,有信息 优势不一定就能获得制信息权,制信息权并不是握有信息优势一方的专利。
信息优势为夺取制信息权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有了信息优势就可以更好 地争夺制信息权。但是要掌握制信息权,仅仅拥有信息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 须依靠积极的信息作战行动。一是要积极实施信息进攻,通过电磁攻击、计算机 网络对抗、电子战武器打击、实体摧毁与心理战,对敌信息系统和指挥控制实施 软杀伤与硬摧毁相结合、物质破坏与精神打击相结合的复合性打击,来削弱乃至 剥夺敌方的信息作战能力。二是要灵活地实施信息防御,通过反电子干扰、防敌 计算机网络攻击、隐藏(机动)抗毁、安全保密、军事欺骗、信息心理防御等行 动有效保护己方信息系统的完整有序运行。三是要注重施谋用计,充分发挥人员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信息作战行动的组织与实施离不开战场指 挥员的周密筹划与科学决策、合理调度信息作战兵力兵器、选择信息作战手段、灵活运用信息战战法。只有客观的信息优势和主观上的正确指导紧密结合,才能 最终掌握战场制信息权。
3信息战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信息战的特点:
(1)信息战的作战空间不再局限于军事方面,还包括了民用及公共事业方面;
(2)信息战的活动扩展到竞争、冲突、危机直到战争的整个过程,即模糊了平时和战时的界限。
因此,人们把信息战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独立的信息战;另一类为集成(或一体化)的信息战。后者是联合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是和传统的作战集成在一起进行作战的。
4.简述软杀伤信息战武器的内涵和构成。
5.电子战飞行器主要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
电子战飞机一般以攻击机、战斗机作为平台改装而来,主要携带各类的电子干扰吊舱、红外干扰弹、箔条以及反辐射导弹、电磁脉冲弹等武器,对敌方的电子设备如雷达、指挥中心等进行电磁压制、干扰,或者发射反辐射导弹、电磁脉冲弹对其进行摧毁性打击,让敌方电子设备失灵或者受损,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影响其他武器的正常使用,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6.网络战主要有哪些作战方式?主要任务是什么?
战场网络战旨在攻击、破坏、干扰敌军战场信息网络系统和保护己方信息网 络系统,其主要方式有:利用敌接受路径和各种“后门”,将病毒送入目标计算 机系统;让黑客利用计算机开放结构的缺陷和计算操作程序中的漏洞,使用专门的破译软件,在系统内破译超级用户的口令;将病毒植入计算机芯片,需要时利 用无线遥控等手段将其激活;采用各种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己方信息网络系统严 加防护。当然,战场网络战的作战手段也可用于战略网络战。
网络战中“病毒”之类的作战武器在释放之后,将无法控制,可彻底破坏敌人发动和维持战争的战略资源,可崩溃敌人的战斗精神和意志;网络战的胜利不是以大量的生命为代价,战争的附带毁伤小。因此,美军在发展网络防御能力的同时,更重视网络进攻能力。据悉,美军网络战司令部的近期任务是防范网络攻击,长期任务是实施三种网络战: 一是网络盗窃战。即找到对方网络漏洞,破解文件密码,盗出机密信息。
二是网络舆论战。即通过媒体网络,编造谎言、制造恐慌和分裂,破坏对方民心士气。三是网络摧毁战。即运用各种“软”、“硬”网络攻击武器,进行饱和式攻击,摧毁对方政府、军队的信息网络。
7.心理战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有哪些?
心理战是以人的心理为目标,以信息为武器,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施加影响,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的作战样式,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战是作战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战虽然不能替代兵力兵器的打击,但它与战略、战役、战术行动和兵力兵器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有时心理因素甚至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当然,军事实力是心理战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心战”必须以“兵战”为基础,“兵战”的实力越强,“心战”的效果就越好。
心理战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心理战理论和战略观念的更新,心理战已经从单纯的战术活动发展到反映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西方国家已经把心理战纳入国家战略,不仅为其军事斗争服务,而且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心理战,表现形式为思想战、政治战、外交战、文化战、经济战、情报战等。
在和平时期,心理战主要表现为国家战略心理战,其作用主要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巩固全民心理防线;通过外交和宣传活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心理攻势,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展示己方实力和使用实力的决心,对潜在敌人进行威慑,延缓或遏止战争。
在战争时期,各国除了实施国家战略心理战外,侧重实施军事战略心理战和战役战术心理战。其主要作用是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胜利;能够凝聚己方的战斗力量,坚定必胜信念;能使敌人内心降服,真正战胜敌人。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说:“只要敌人的意志还没有被征服,我们仍不能认为战争即敌对的紧张状态和敌对的活动已经结束。”
一般来说,心理战的作用可概括为三点:
一、对敌对方具有“兵战”不可替代的思想、精神、心理上的“涣散剂”效应。心理战可以借助各种攻心手段,渗透、分化、削弱敌心理对抗意识,乱其谋、泄其气、夺其志,使敌参战人员产生紧张、恐惧、惊慌、疑虑、厌战、疲惫、不知所措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而出现铤而走险或懒散怠战的行为,最终导致其内心降服、缴械、倒戈,以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
二、对己方具有凝心、壮志、融情、盈气的“粘合剂”效应。有战争就有破坏和伤亡,就会产生经济、生活方面的困难和矛盾,加重人们的不安全感和心理负担。因此,应对敌方的心理攻击,仅靠一般的政治号召、思想教育、舆论宣传,不足以解决问题,还必须借助心理战的手段和功用。心理战对己方军民在增强心理凝聚力、激励顽强意志、焕发民族情感、充盈战斗士气方面,具有强有力的粘合剂效应。
三、心战比“兵战”具有预先进入对抗的攻心无声的“渗透剂”效应。战争的准备不仅包括军队数量、武器装备、物资储备、训练素质、战略、战术、策略等,而且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准备。比如,营造对抗意识和战争气氛,激发攻击情绪,树立自己的和平形象和赢得世界舆论等。敌对双方这种在心理上的激烈搏斗,在许多时候是以隐蔽的、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的。这就使心理战比“兵战”更早进入对抗状态,并贯穿战争始终。
8信息战的训练方法有哪些?试解释。
关注侦察情报训练。侦察情报训练应该围绕争夺第一手信息展开,着眼提高运用高技术情报侦察系统,全方位、多批次、全时空、全流程侦察,及时准确地获取掌握各种情报信息的能力;提高电子对抗和瘫痪对手指挥控制系统的能力。同时,应该严格各种情报保密措施及对网络信息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训练。
关注加强计算机网络对抗训练。网络对抗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信息控制权,探讨利用多种手段打击对方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训练利用各种手段阻止交战对手对己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的控制和破坏。
加强通信联络训练。应该针对信息战训练的对抗性、网络立体性、反应迅速敏捷等特点,加强数字通信技术训练,提高通信系统的信息质量、传播速度和抗干扰能力,加强数字通信装备整合演练,提高各种通信装备融会贯通的技能;注重在通信系统网络化研究和训练上做文章,力求传输技术、方式、手段合并运用,实现武器装备、战训平台的有机衔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通信系统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场抢夺通信联络权的需要。
加强电子对抗训练。应该加强电子干扰训练,提高干扰和反干扰能力;进行电子伪装训练,提高己方电子系统生存能力。
加强实兵演练,抢占信息制胜权。通过实兵对抗演练,熟练掌握信息攻击和防护手段,掌握精确打击、摧毁、破袭等特种作战手段;应该加强防护演练,提高野战生存能力。强化心理训练。注重训练利用舆论攻心和政策宣传,利用新闻传媒制造舆论,争取舆论支持,形成声势,瓦解对手军心的作战手段;演练利用散发传单等传统心理战手段和利用现代信息武器相结合,对敌实施心理攻击的作战手段,瓦解敌信息适应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己方心理防护训练,提高综合作战能力。
三.论述
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发挥网民优势来增强信息作战能力。
第二篇:信息战
关于新时期空军信息战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打好信息化战争,重在人才,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本人认为对信息化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现就相关问题简述如下:
一、着眼战略全局,不断深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顶层设计
(一)坚持创新理论指引,确保人才建设方向
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按照党在新时期加强人才建设的根本要求,把人才建设放在国际战略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中加以思考,放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武器装备建设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中加以运筹,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培养模式、创新制度机制,努力使人才战略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不断引领人才建设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二)坚持科学统筹规划,深化人才战略工程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职能拓展深化,进一步充实完善人才战略工程,使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对人才建设的特殊要求更好地体现到战略层次的系统谋划上。要统筹好各类装备保障人才的教育、培训和使用,规划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数量,设计好各类装备保障人才成长发展的“路线图”,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类型互补、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装备保障人才队伍。在目标方向上,坚持操作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分类规划;在思路举措上,坚持高端发展、创新发展、重点发展全面施建;在实际步骤上,坚持建设一代、储备一代、论证一代层层推进。
(三)坚持优先发展带动,实现人装有机衔接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是胡主席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对于人才强军、人才兴装意义十分重大。实现人才建设与武器装备更新、体制编制调整协调发展,根本的是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在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中,真正重视人才资源开发,重视人才结构优化,重视人才建设投入,重视人才制度创新。重要的是确立人才建设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装备建设、人才先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各类装备保障人才的素质能力。关键的是突出人才建设优先发展的重点,针对“两个紧缺、一个偏低”的瓶颈问题,加紧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装备更新同步、人才素质提高与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协调。
(四)坚持整体开发推进,形成合理人才梯次
人才建设不但要突出重点、增加数量,而且还要提高水平、完善结构、整体推进。要统筹个体培养与群体建设,既培养拔尖人才,又打造高素质人才群体,促进队伍结构整体优化、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上,要把好生长干部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人才队伍质量,并抓持续培养,缩短人才成长的周期。在人才选拔上,要着眼优化整体结构,科学配臵人才资源,注重开发利用现有人才资源,使装备保障人才队伍 —1—
实现年龄结构老、中、青相结合,层次结构高、中、初级相衔接,整体素质优势明显。在人才使用上,要量才适用、人尽其才,尤其对拔尖人才要用当其位、用当其时,注重在使
用中培养,通过培养更好地使用,防止和克服人才不合理流动、人才闲臵浪费等问题,努
力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需求牵引,科学构建装备保障人才队伍素质模型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这是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重要支
撑。武器装备越发展,科技含量和信息化越高,对装备保障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高。
目前,部队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先进武器装备,但相应高水平保障人才匮乏的问题比较突
出,有的受专业知识所限,难以在新装备技术保障中“挑大梁”、“唱主角”,对尽快形成战斗力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针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按照各专业应知应会标准,打牢专业基础知识,着力解决专业不对口、知识面较窄、专业化人才不足,难以满足战时
快抢、快修、快供要求等突出问题。
(二)精湛的操作技能
武器装备的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对其实施可靠有效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仅靠
专业知识还不能完成,还要靠操作技能。当前,我军武器装备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信息
化武器装备日益增多,急需一支会使用、会管理、会维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求不但要
懂原理、能检测,而且还会维修,使武器装备始终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不但熟悉武器装
备战技术性能,能迅速排除故障,而且还能独立解决各种复杂技术难题;不但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而且还实践经验丰富,是某一领域的业务尖子和装备保障的实用人才。
(三)求实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既是科学技术的灵魂,也是装备保障人才最为重要的精神素养。武器装备发
展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更为宝贵的是贯穿其中的科学精神。装备
战线历来强调要老老实实按科学规律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信息化战争既是血与火的较
量,又是技术、智力与精神的较量,武器装备作为打赢战争的重要物资基础,其作战能力
和保障能力生成的一个重要源泉就是科学精神。唯有崇尚真理、尊重科学、求真务实,才
能有效解决装备保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才能经得起战争的检验。
三、注重综合施策,积极拓宽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渠道途径
(一)通过院校教育系统培训
军队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按照需求牵引、择优送学、训用一致的原则,坚持重
点对象持续培养、骨干人才优先培养、急缺人才加紧培养。积极依托国防科技大学和其他
技术院校,强化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充分挖掘各部队所属培训机构资源,分层次、分学科、分专业开办装备技术保障业务轮训班次,加大培训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含量。下力
抓好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安排教员到其他院校深造、到部队代职任职、参加重大
军事行动,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和施教能力,提升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
(二)依托社会资源融合培养
依托社会优质资源培养人才,是装备保障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集团公司合作,择优选派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骨干到军工集团公司挂职锻炼,依托各大单位签约高校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选派技术专家作访问学者,推荐尖子人才带课题攻读“强军计划”的研究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素质。积极开展高层次引智借智,抓住国家深化改革、人才流动的契机,充分发挥部队优势,引进掌握尖端技术的新兴学科人才,引进部队急需、一时又难以培养的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开展与国外学术技术交流,加大出国学习培训力度,扩大向信息技术发达国家派遣军事留学生数量,开展国际性学术技术交流,聘请国外专家讲学,使人才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
(三)借助新型装备学习提高
要有计划地遴选优秀拔尖人才参与新装备研制、重大课题攻关,在攻坚克难中加速成长。要加紧学习掌握新型武器装备,通过学习装备的基本原理、相关知识,搞好技术总结,深化理论研究,培养大批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的专业人才。要组织官兵对先进武器装备进行研究攻关、开发应用,研究新战法,探索新训法,在充分发挥和挖掘武器装备效能和潜能中,打牢人才的信息素质和专业技能基础。
(四)利用岗位平台实践锤炼
本职岗位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平台。要加大岗位交流轮换力度,将岗位交流轮换贯穿于人才成长进步的始终,定期对人才队伍素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组织多岗位跨专业锻炼,搞好素质储备,使人才既精通本职专业,又熟悉其他专业知识。要深化科技练兵,按照针对性强、整体性好、信息化含量高的要求,突出一体化联合训练,规范基地化训练,拓展模拟化训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未来作战装备保障进行“预实践”,提高人才实战水平。要搞好传帮带,采取新老结合,强弱搭配,结对互助等办法,发挥人才的“酵母”作用,使人才培养由个体向群体发展。
参谋班:郝佳
第三篇:华文考研心得:考研就是一场信息战
华文考研心得:考研就是一场信息战
我是从三月份打算考研的那个时候我就开始买了本单词书整天看。当时也不清楚报什么专业,于是就专注于英语和政治,英语和政治不管考什么专业都是要考的,关于政治
1.归纳政治原理和思想 重点强化出题点
政治要复习的内容很多,考试大纲给出的复习章节也不少,这时候要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把每年试题中涉及的政治原理和思想进行归纳,找出最容易出题的部分,重点强化。这时候推荐可以总结到笔记本上,闲暇时间带在身上,随时看、随时记。
2.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
进入考研复习阶段。专业课要尽量早的着手开始复习,因为熟能生巧,早早的开始复习就会给自己争取到多复习几遍的时间。这样,好多第一遍觉得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再看几遍就会感到豁然开朗。专业课我选择的是华文考研,买了华文考研的全套专业课资料,按部就班的用这些资料作为重点进行复习,然后参考着教材查缺不漏。我一直都是跟着华文考研专业课资料的重点进行复习的,从基础班到强化再到冲刺再到模拟,我感觉很充实,复习的也很充分。华文考研怎么样呢?我个人觉得华文考研的专业课资料还是相当不错的,能够考研成功,专业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考研信息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毫无疑问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资源,对它的占有和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着备考的难易和录取机会的大小。因此,如何准确、全面、及时地收集考研信息,收集何种信息成了考生关心的头等大事。我想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四篇:论信息战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范文
论信息战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
1、信息战与信息化战争的区别和联系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战争形态,它是相对于工业时代的战争而言的。信息战是反映信息化战争内容的一种作战形式,它是相对于机器战、火力战而言的,它是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武器高度发展的产物。
总体上而言,把信息化战争简单的等同于信息战是不正确的。对信息化战争的研究属于战争理论指导,而对信息战的研究则是作战理论的研究。信息化战争指的是一种战争形态,它内涵作战理论、作战手段、武器装备等方而实现信息化。而信息战则属于作战样式。信息战可以被认为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样式,制信息权的争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核心。但从广义上看,信息战并不是信息时代才有的战争样式,信息战的应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战争,烽火传信、鸡毛传令等都是原始形态的信息战,可以说信息战与其他战争样式相生相伴,只是在信息己经上升到一种最重要的战略战术资源的今天,信息战的地位更加凸现而己。
当然,在这里强调不能把信息化战争等同于信息战,并不是否认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相反在具体的研究当中,需要看到二者的内在联系,必须紧密结合这两者进行系统的研究。信息作为现代战争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日益上升。世界各国军队的建设日前都立足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瞄准信息化这一日标。可见我军实行军事变革,走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的跨越之路,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军队,必须关注信息化战争,关注信息化。
2、信息战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
信息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
当前的军事革命就像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变革一样,将出现若干个新的作战样式,如远程精确打击、控制性机动、空袭与反空袭、导弹攻防、信息战和空间战等,信息战只是其中之一。信息战是指在军事行动的准备和实施中,以及在非战斗的形势下,为夺取和保持对敌方的信息优势,按照统一意图和计划,在保护己方信息、信息系统的同时,设法影响敌人的信息、信息系统,而在信息领域内实施的作战保密、军事欺骗、心理战、电子战、实体摧毁和计算机网络攻击等多种作战行动。它只是信息化战争的一种作战样式。
信息战是信息化战争中夺取制信息权的重要手段
信息战的目标是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它通过以下三种攻击方式改变敌方赖以决策的信息,而影响敌方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之形成错误的决策,丧失信息优势,从而使我方获得信息优势,最终获得制信息权。
第一种方式,攻击探测器,或是降低探测器信息收集的能力,或是向其馈人错误的数据。例如,对雷达实施压制干扰可以降低收集信息的能力;对其实是欺骗干扰可使其获得错误的数据。当前,这种攻击以常规电子战方式实施。
第二种方式,扰乱地方的战略通信网络,或是扰乱敌方指挥所与探测器或指挥所与射击武器之间的战术通信链路,或是向它们植人错误的信息。例如,对通信链路实施压制干扰可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达到扰乱的目的;但也可以通过通信节点植人错误的信息,延长决策周期,甚至把武器导向错误的目标。
第三种方式,扰乱或欺骗计算机和嵌人武器系统的信息处理装备。信息处理装备汇编信息,向指挥人员提供信息,并分配特定武器打击不同目标。对防空系统计算机的攻击可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或使其超负荷而失灵,最终导致指挥
员难以决策。
信息战是实现不对称作战理论的重要手段
信息战攻击是技术密集的行动,所需要的硬件是信息战侦察设备和计算机,这些设备的投资相对于主战武器而言是比较少的,购买几架飞机的费用基本能够把整个信息战所用设备购齐,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上也是可承受的。信息攻击的关键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而不是人数的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掌握所需技术。对敌军司令部和通信发动不对称袭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军队的主要战术,这也是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发展而来的不对称战略,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完全可以集全国、全军之力,统一领导,大力培养人才,掌握先进的信息战攻击技术。
3、信息战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
信息战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主要具有如下作用:
(1)威慑作用
信息优势将给国家带来重要的军事优势。正像50年代的核武器时代带来一个全新的战争维一样,信息战将在陆、海、空、天四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维,即信息维。核武器有威慑作用,而信息战同样也有威慑作用。所不同之处是,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而信息战有致命和非致命之分。它不象核武器那样很难使用,信息武器可以使用,不会造成毁灭性后果。使用信息伞比使用核武器伞有更大的潜力。
(2)攻击作用
信息战的攻击能力是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摧毁、瓦解其保护措施、侵人和切断信息传输的各种行动。信息战的能力是靠信息技术转化的功能来实现的。信息战的攻击包括控制、欺骗和摧毁三种功能。控制能力包括阻止、破坏、削弱和利用能力。其目的是,通过阻止对信息的访问和使用,以及对操作能力的破坏,或有选择地降低服务水平等进攻手段来控制敌方对信息、信息系统的使用。欺骗能力是指通过对敌方依赖的信息、信息源进行欺骗攻击,有选择地影响敌方对信息、基于信息的过程、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可靠性。摧毁能力是指采用进攻武器,破坏敌方信息的使用、传递、收集和访问能力,提供对敌方信息、基于信息的过程、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进行有选择性地破坏。
(3)防御作用
信息战的防御包括保护、探测攻击、反应与恢复四种能力。信息战的保护能力是为了实现信息安全、作战安全和信息完整性。信息安全的目的是在多种复杂的安全政策下,利用分布式开放系统结构和不同的安全属性,对有意和无意地、未经授权地泄漏、访问、操作、更改等提供保护。作战安全的目标是,消除由于己方能力的局限性和有关意图的信息被利用而造成的易损性,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信息完整性的目标是,确保信息完整和不受损害。探测攻击能力是指提供潜在攻击的早期预警,以便警示所有防御机制,采取行动和反措施以及能减少或消除攻击效果的其他手段。恢复能力是指在受到攻击时,具备在确定的可 接受的水平上继续运行的能力,以避免系统的灾难性破坏,并坚持到攻击之后,以进行恢复和重组。
4信息战在信息化战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案例体现
海湾战争是美军大量新式武器的大演练,也是美国军事信息系统的大对抗。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了众多的预警探测系统和情报侦察系统,对伊拉克实施了
多种信息战进攻,最终使伊拉克的飞机和防空武器几乎完全丧失战斗力,只能放下武器,宣告失败。战争过程中有多架E-3A空中预警指挥飞机昼夜监视伊拉克上空的各种目标,并指挥空中作战;E-8A联合监视和目标攻击雷达系统从空中精细地观测地面目标,为各军种提供攻击地面目标的信息。美国在这次战争中使用了100余颗通信、侦察等各类卫星。在42天的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依靠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的情报处理和辅助政策,平均每天指挥2600架次飞机攻击以百计的伊方目标,多次摧毁伊拉克的指挥中心和通信枢纽,対伊方的雷达和无线电通信施放干扰或进行摧毁。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少的伤亡赢得海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就是发挥了信息优势,夺取了信息权。这几乎使全世界认识到指挥、控制、通信、情报及电子战等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有人风趣地比喻这场战争是硅片战胜了钢铁。总之,信息战在现代军事战争中成为了一项非对称的战略手段,同时信息战在信息化战争中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核心。信息技术越发达的国家,信息和信息系统易损性影响越大,就越惧怕信息战进攻,信息战成为发展中国家对付霸气主义国家的一项非对称性手段。信息优势是当代军事革命的核心,信息技术在全世界每个国家不断的迅速的发展,无论是培养信息战人才,还是组建信息战部队和进行信息战试验和演练,都显示出信息战在国家安全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战不是虚拟和幻想,而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在你我的身边。
第五篇:对信息战的认识和对策建议专题
信息是战斗力,是战略资源。信息不仅是传统战争中军事力量的倍增器,更是一种武器,同时也是信息战武器的目标。制信息权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武器系统信息化和信息系统武器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现在,信息战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不可回避的严峻的事实。信息战已引起各国军界和科技界的广泛注意和极大重视。
一.信息战的一些基本概念
1.信息战的定义
信息战象电子战一样,既是一种作战环节,又是一种作战领域。这就是说,未来战争是在信息战威胁的环境下进行的,同时又用信息战的方式进行作战。可以概括地认为,信息战是信息领域内的战争,而不是其它领域内的武器作战的战争。不同的信息战定义也总是围绕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展开的,只是表述的方式方法不同,反应了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不同的电子信息技术专家维护本专业的立场。例如,通信专家认为信息战是通信战,计算机专家认为信息战是计算机战,而网络专家则认为信息战是网络战。然而,在国内则不同,有少数同志将大量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防空、导弹攻防和远程精确打击等高技术武器之间的交战而形成的信息化战争也看成是信息战。因此我们认为,对信息战下准确的定义既要有中国的特点,但也要与国际定义接轨,二者不可偏废。为此,建议将信息战定义为:“通过利用、改变和瘫痪敌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同时保护已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不被敌方利用、改变和瘫痪,以获取信息优势,而采取的各种作战行动。”总之,不管如何定义信息战,我们都必须从其如何提高战斗效能方面来考虑它。
2.信息战是新军事革命可能产生的新作战领域之一
从国外资料报道看,新军事革命最终可能形成四个新的作战领域:一是信息战。未来的军事行动将主要是用信息作战,攻击信息基础设施有可能制止或赢得战争。二是精确攻击。未来的军事行动将采用远程精确打击为主的攻击方式。三是主宰机动。通过多维运用信息和机动能力,在整个战斗空间的宽度、高度和纵深内,为空中、陆上、海上及空间的部队提供有条理的军事行动,赢得战场主动,控制作战节奏,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四是空间战。控制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将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四种新的作战领域将分别带动不同领域的武器装备的发展,而不是只由信息战一种作战领域带动所有武器装备的发展。我们强调发展信息战武器装备并不排除其它武器装备的发展。因此,毫无必要大家都用信息战来带动各自的武器装备的发展。
3.信息战的军事理论实质
信息战的军事理论实质是获得信息优势,即把作战空间变得使敌人感到模糊不清,使自己的部队感到透明。为己方部队创造一个全面感知战场空间的信息优势环境,而使敌方部队得不到作战必须的信息。美军参联会对信息优势的定义为:“在信息领域的支配权达到能在没有有效抵抗的条件下进行作战。”为获得信息优势必须将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能力;情报、监视和侦察(ISR)能力;信息战(IW)能力三者结合,只靠信息战一种手段还不能完全获得信息优势。[!--empirenews.page--] 4.信息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一种作战样式,而不是战争类型
战争类型是按战争的性质或其某一基本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如按规模分,有世界大战、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最近,钱学森同志站在战争的基本特征的高度,对未来战争类型的发展作了科学的论断。他指出:“未来战争是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战争样式是按战争内容而进行的分类,如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和电子战等。信息战和电子战一样都是战争的内容,属于战争样式,而不是战争类型。信息战是钱老所说的信息化战争中的一种作战样式,而不是战争类型。信息战和信息化战争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不能混为一谈。
5.对信息战不能理想化 现在,信息战还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还必须与其它作战样式相结合才能获得最大的效能和效益。完全运用信息战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问题是确定对方的信息系统结构困难。尽管一国能够规划对另一国银行系统的信息战攻击,交贡匦胗肫渌髡窖较嘟岷喜拍芑竦米畲蟮男芎托б妲能和效益。完全运用信息战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问题是确定对方的信息系统结构困难。尽管一国能够规划对另一国银行系统的信息战攻击,但是,很难确定行动是否有效,什么级别的扰乱措施能成功。道格.理查森在其文章中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计算机战仍是科学幻想。”因此,对信息时代的战争不能过分理想化。不能把它想象成是遥控的、不流血的、干净的和没有危险的。信息时代的战争仍将充满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并具有多样性。信息时代的战争仍是人挑起的,只能通过人参与才能结束战争,无法通过纯粹的技术方案来结束战争。死亡和破坏仍将是战争所要付出的代价。
6.对信息战与电子战基本特征的认识
信息在战争中的产生与使用大体分为四个过程,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电子战的基本进攻方式是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干扰和破坏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和传输过程,从而使信息系统不能采集和传输信息,对已经采集到的信息它是无能为力的。如果上述方式无效,电子战的最终作战方式也可以借用其它武器而采取硬摧毁的方式,使信息系统彻底崩溃。信息战的基本进攻方式不是影响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过程,而是影响信息本身和信息的处理过程,改变敌方已经获得的信息,而使它按照错误的信息行动;或是侵入敌方的信息系统窃取敌方已经形成的信息,为我所用。如果上述方式无效,信息战的最终作战方式也可以借用其它武器而采取硬摧毁的方式,使信息系统彻底崩溃。由此可见,电子战的作战目标是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传输过程,而信息战的作战目标是信息本身的处理和利用过程。电子战和信息战各有特点,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为补充,达到最佳作战效果。
二.信息战的分类及对其认识
从总体上看,信息战应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级信息战,也称为战略级信息战;二是战场信息战,也称为指挥控制战。
1.战略信息战及对其不同的看法
战略信息战是利用非杀伤性技术而秘密实施的,不需要公开宣战。它利用了国家力量的所有手段在国家战略级形成可竞争的优势,把“战争”的范围扩大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信息战无论在平时、危机时刻还是在战争状态下都可能发生。这种信息战必须有组织地进行,并且要受最高政治机构的严格控制。例如,一个国家可以组织“黑客”通过因特网和与其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其他专用网入侵另一个国家的交通、银行、电力、石油等重要经济部门或政府办公系统,造成另一个国家交通瘫痪,金融混乱,电网停电,炼油厂爆炸,政府的计算机系统减速、失去联系、崩溃。用这种信息攻击的形式达到一个国家控制另一个国家的目标。[!--empirenews.page--] 当前,对这种攻击是否能够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争议。以兰德公司和未来学家托夫勒为代表,积极支持、主张战略信息战这种观点,还多次给国防部官员进行模拟演习。托夫勒在其著作中甚至列举了一位前高级情报官员说过的一句话;“给我10亿美元和20个人,我可以使美国瘫痪,让联邦储备系统和所有的自动提款机停止运转,使全国的所有计算机不同步。”联邦调查局计算机犯罪缉查小组负责人吉姆·塞特尔曾经说过:“给我10个精选出来的“黑客”,90天内我就能让这个国家缴械投降。”
与此相反,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例如,艾伦·坎彭就指出:“仓促采用一种人们不甚了解的、未经检验的新战法是有风险的,信息战所依据的想定可能[1][2][3]下一页 靠不住。如果这一想定出了问题,美国就会把一场有益的军事革命变为对国家安全的赌博。”模拟演习并不能代表实际作战。美国一位学者道格·理查森也在“信息战的黑色艺术”一文中指出:大多数军用计算机系统比相应的民用系统安全,“黑客”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大多数“黑客”对付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系统是有效的,因为它是针对特定系统安全机构中的已知弱点进行的。一次很成功的“黑客”攻击可能有很大的短期效应,也许会使电话和银行服务停业数天,甚至使工业控制系统、电力网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陷于混乱,但它不会成为最终战争胜利者。“黑客”攻击不会对政治领导人造成多大的影响。再如,最近台刊也曾刊登过一篇不同观点的文章,文中指出:固然,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提供了不少以小搏大、以寡胜众的机会。但是任何人都不应该期望一个平时技术基础、高科技工业并不怎么为人所称道的小国,可以仅仅利用一群电脑“黑客”就使一个科技、工业大国陷入瘫痪。文章列举了以下理由:世上电脑系统千千万万,多数大型系统的管理工程师即使有充足的信息和工具在手,也无法在一年半载的时间内彻底了解他人所掌管的系统,也不是每一位信息工程师都能将电脑软、硬件的功能彻底了解;除非网络入侵者熟悉整个作业程序及关卡,否则即使侵入某个组织的网络系统,除了破坏一番之外也无力以假指令欺骗对方按照己方戏路翩翩起舞;信息软、硬件发展速度是任何人都难以准确估的,软、硬件改版、升级的程度和方向更是无可预计,因此计划以信息战全面奇袭敌国的团体必然会面对众多无法掌握的变因,等等。另如,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散化,加上拷贝数据库的做法,使得一次打击便破坏一国经济能力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现在还不能对战略信息战的效能立即作出肯定或是否定的结论,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2.战争中的信息战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指挥控制战就是在战场上进行的信息战,即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实施作战保密、作战欺骗、心理战、电子战和物理摧毁。它是通过在战争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级保护己方指挥控制系统不受敌方攻击的情况下,攻击敌方的指挥决策能力,瘫痪敌军的指挥系统,建立信息优势的作战行动。指挥控制战已有明确的定义,而且认识一致。这一概念体现了利用信息技术控制战场意识,夺取战场上的制信息权的目的,从而使很小的战斗部队也能更集中、精确、快速地发挥决定性战斗力。但是,也应指出,指挥控制战的目标是信息系统,而不是信息的内容。它以切断敌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为目的,使敌方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而信息战的目标是信息系统的内容,即利用技术改变消息,目的是利用技术改变真相,影响领导者的行为,并欺骗敌方民众,使他们失去对领导者的信任和支持。[!--empirenews.page--]
三.信息战的作战能力和技术
1.实施信息战所需的作战能力
从作战角度看,实施信息战需要有两种作战能力。一是防御信息战能力,另一种是进攻信息战能力。在美国国防部出版的《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中给出了信息战环境概念图,并对上述两种作战能力作了详细的论述。防御信息战能力包括保护、探测攻击与恢复三种分能力。攻击信息战包括阻止/破坏/削弱/利用、欺骗以及摧毁三种分能力。从技术角度看,上述能力靠信息技术转化的功能来实现。《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提出了9种己方防御功能和7种进攻功能,共计如下16种信息战功能。
(1)信息抗毁功能,用其实现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完整性。
(2)访问控制/安全服务功能,用其实现经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信息系统,以确保信息安全与完整。这一功能包括可靠的电子释放、多级信息安全政策。
(3)服务的实用性功能,用其支持分布计算的通信,以确保信息系统在需要时可用。
(4)网络管理和控制功能,用其确保实现可重新组合的、健全的协议和控制算法、自我修复以及管理在不同种类平台与网络上的分布计算系统。
(5)毁伤评估功能,用其确定攻击的效果。
(6)响应功能(隔离、纠正、采取行动),用其描述威胁、入侵者、网络与系统受到的干扰,使决策者具备隔离、控制、纠正和秘密监控等能力。纠正能力还包括恢复、资源的重新分配与重建。
(7)易毁性评估与规划功能,用其实现对己方信息系统与基于信息的过程的评价,以及对敌方信息系统与基于信息的过程的评价。对己方系统的评估有利于风险管理和易毁性分析。对敌方系统的评估可为攻击规划与作战实施提供基础。
(8)预先指示功能,用其为系统和子系统提供即将发生的攻击预兆和指示。
(9)入侵探测/威胁告警功能,用其探测内部和外部人员已策划的入侵和已成功的入侵。
(10)破坏敌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功能,用其破坏敌方的信息系统,不被察觉地改变信息或污染信息。可以在信息进入信息系统之前对信息采取行动,也可在信息进入信息系统之后对其采取行动。
(11)瓦解敌方保护的功能,用其瓦解敌方对其信息、软件和信息系统采取的保护设计和保护硬件。
(12)闯入敌方信息系统的功能,用其提供强行闯入敌方信息系统、网络和档案库并注入符合己方要求的信息的能力。该功能还包括能够隐瞒闯入行动,或隐螨闯入行动的目的。
(13)对敌方信息系统实体破坏的功能,用其阻止敌方访问和使用其信息系统。其手段包括传统的硬杀伤和引起服务中断的小的破坏行动。
(14)切断敌方信息传输的功能,用其切断信息流入某一指定的信息系统,或切断在信息系统中流动的任何途径。这种功能不仅限于使用传统的电子方式。
(15)将假情报和操作人员插入敌方信息系统的功能,用其在敌方的某个信息系统中注入错误的情况,或在敌方信息系统中安插己方操作人员。
(16)伪装攻击源的功能,用其阻止敌方了解信息进攻源,并阻止了解信息攻击源本身的行动。伪装攻击源可以限制敌方的反应能力,进而推迟纠正或报复行动。[!--empirenews.page--] 掌握了上述16种功能,将不仅能够提供信息战防御能力,而且将大大增强信息战功击能力。
2.信息战的技术
我们研究了美国国防部最近公布的非保密的信息战研究计划,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使我们对信息战技术的了解加深了,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信息战技术并不象我们最初想象的那样将使武器装备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对于把“黑客”与50年代的轰炸机和60年代的导弹等同起来的观点,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戴威·福利曼就曾明确表示,信息战的攻击根本无法与核攻击相提并论。有人认为,信息战使用的多数技术都不同新的技术,但把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就能实现效能上的突破。信息战技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黑客”形成的和为对付其威胁而发展形成的技术。二是以改进的常规电子战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技术。最近,美国国防部提出需要研究发展的信息战新技术有:安全防火墙和保护手段(B3级)、计算资源的动态再分配、自动入侵探测和响应能力、基于现有商业设备的多级安全族、可靠操作系统、恶意代码探测工具、安全分析工具、系统安全工艺、抗毁的适应性强的自动的依照具体情况的信息分发基础设施、安全的全球定位系统、故障避免和恢复机制、高功率微波攻击技术、对数字信息传输系统的电子攻击、信息战规划与决策辅助工具等。上述技术中高功率微波攻击技术、对数字信息传输系统的电子攻击等属于以常规电子战技术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技术。其它技术,如安全防火墙和保护手段(B3级)、计算资源的动态再分配、自动入侵探测和响应能力、恶意代码探测工具等又都属于为对付黑客威胁而发展形成的技术。但是,信息战是一个不上一页[1][2][3]下一页 断发展的领域,其理论、政策和分类都会迅速发展,而我们又无法看到美国保密的信息战技术发展计划,因此,现在还不能断言信息战技术完全没有什么新技术。
3.信息战的装备
要想确切列举出与信息战有关的所有武器装备就如同要罗列出一架飞机的所有部件一样困难。然而,如果从支援保障、攻击和防御三种功能的角度来看,推动并将继续推动信息战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以下三类。一是支援保障装备。它由现有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为信息战的特殊要求而进一步改进完善的系统组成。它包括各种侦察和监视装备、数据分析装备等。第二类装备是进攻性的装备。这类装备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破坏政府、军队和重要经济部门的赖以发挥作用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武器。这类武器的目标是对手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国防信息系统、电信系统、电力分配系统、石油天然气储运系统、金融系统、交通系统、供水系统以及紧急服务系统等。攻击的目标不仅是信息系统本身,而更注重信息的内容。即利用新的技术改变信息的内容,而不改变信息的载体。第二种是引起人员强烈心理反应而对其行为加以控制的手段。这类手段的目标是操作人员。有些病毒,如“666病毒”就能起到这种作用。第三种是无线电镇压手段。通过发射或反射电磁波、声波、红外信号等,使敌方电子设备、声纳和红外设备失灵。主要技术有高功率微波攻击武器等。第三类是防御性装备,这是加强己方信息系统安全对抗敌方攻击所需的技术和装备。[!--empirenews.page--] 四.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增强信息战能力
经过最近的研究和消化美国国防部的有关资料,我们认为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完全属于增强信息战能力的范畴。正如美国国防部出版的《联合作战科学军事计划》所指出的那样:进攻信息战与防御信息战的交叉之处是高效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它对进攻信息战与防御信息战都很重要,是信息战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和组成部分。
目前,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面临两个重要的议题:一是三军系统如何统一,走集成化的发展道路;二是面对信息战的威胁,如何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为此,形成了如下的新的发展趋势:功能综合化;三军系统集成化;侦察、通信和导航等业务部分实现卫星化;分层式与非分层式信息处理体制相结合;加强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对安全体系结构提出严格要求。
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战威胁,美军和其他国家对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安全越来越重视,把安全看成是信息系统的生命,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加强了研究。国外已提出的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点如下:
(1)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支持在任意复杂程度或类型的多种安全政策下的信息处理,包括对敏感的非机密信息和多种机密信息的处理;
(2)必须充分保护国防部的信息系统,以便有能力在与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相一致的多个网络上的多个主机间进行分布式信息处理和分布式信息管理;
(3)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支持具有不同安全属性的用户,利用不同的安全保护级别的资源进行信息处理。
(4)必须拥有对国防部信息系统的充分保护,以便有能力利用公共营运的通信系统来实现连通性。
五.对策建议
1.应特别注意研究信息战带来的机遇
我国已开展了多层次的信息战研究,发表了许多有新意、有见地的报告,但是目前在机遇方面的研究相对于挑战方面的研究显得不足,甚至不如国外研究的深入。因此,应加强信息战带来的机遇研究,获得越来越多的新的能力,变被动落后为主动。
2.对信息时代的战争和信息战要全面、准确的宣传
信息时代的战争不是遥控的、不流血的、干净的和没有危险的,不是坐在办公室操纵计算机键盘就能完全取得胜利的。信息时代的战争还需要人的勇敢、牺牲。信息战还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其他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进行信息战需要一个武器装备体系,不是仅有进攻手段就万事具备,相反,尤其需要一个完备的信息侦察获取支援保证体系。当前在这些方面的宣传不够全面准确,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3.信息战的概念与理论研究应和试验演习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理论研究上面
国外,尤其是美国不仅注意信息战概念与理论的研究和仿真,而且已将信息战理论付诸实践,各级领导部门都成立了信息战机构。已成立的这些信息战机构多次进行试验演习,用演习结果指导概念和理论的研究,验证概念和理论的正确性。否则,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很难说服对方,取得统一的意见。唯有试验和演习才能提供检验概念与理论的机会,对未来的预测研究更是如此。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大力提倡并安排模拟、试验和演习,决不[!--empirenews.page--] 能只停留在概念研究上。
4.应制定我国信息战技术和装备发展的总体规划
在前一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当适时制定我国信息战技术和装备发展的总体规划,争取在信息战技术方面取得一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