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临终关怀对上海社区舒缓疗护服务的启示与借鉴

时间:2019-05-15 10:1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国临终关怀对上海社区舒缓疗护服务的启示与借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国临终关怀对上海社区舒缓疗护服务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篇:英国临终关怀对上海社区舒缓疗护服务的启示与借鉴

英国临终关怀对上海社区舒缓疗护服务的启示与借鉴

“临终关怀”来源于人类对年老体衰者或者病入膏肓者的关怀和供养,就是通过缓解或者消除病人的疼痛等不适症状来减轻病人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恐惧和焦虑,为其提供心理抚慰和精神支持,同时将病人家属纳入到服务对象之中,提供哀伤抚慰和丧亲服务,从而使其尽快摆脱失去亲人的心理阴影,回归正常生活。强调人有选择“优死”的权利,强调对临终者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全方位关怀和照护,并对临终者家属开展心理抚慰和居丧照护。现代临终关怀起源于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莉?桑德斯在伦敦创建了世界第一座临终关怀护理院――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开始兴起,之后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展起?怼?

英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和现状

自1967年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院建立以来,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形式上,英国的临终关怀事业都取得长足进步。根据2010年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信息部对40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调查的“世界临终关怀死亡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死亡质量”最高的三个国家依次为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临终关怀护理质量”最高的三个国家依次为: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卫生保健体系完善、覆盖面广

英国卫生保健制度采用的是国家医疗保健模式,即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分为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Care)和次级卫生保健(Secondary Care),临终关怀是作为初级和次级卫生保健重要内容之一,既有GP以及地区护士的职责内容的一部分,也有专科医疗机构或独立临终关怀医院的次级卫生保健。因此,英国临终关怀的基本服务对象涵盖了一切晚期患者,即不论疾病种类、性别、年龄,凡是被认定预期生命不超过6个月的患者,就有权利得到免费的临终关怀服务。当地的GP就会给予患者建议转诊至就近临终关怀机构或给予居家的临终关怀服务。针对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英国还有专门独立的儿童临终关怀机构,开展针对性的儿童临终关怀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国临终关怀有多种模式并存,但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患者选择在家接受临终关怀服务,这固然有政府有效使用卫生保健经费的经济因素,更因为居家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及性和完善性。

(二)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多样、专业机构数量规模较大

英国临终关怀有多种服务模式,在种类上大体分为主要有机构照护和家庭照护,在临终关怀机构中又分为:独立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隶属于综合性医院或社区等其他医疗保健机构的临终关怀病房、老年全托病房、教会开办的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救助机构等。从服务的形式上看,包括住院服务、日间护理(day care)、社区服务、家庭照护、门诊预约、丧亲抚慰(bereave-ment counseling)等。英国临终关怀机构的多样性使其能提供较广泛的服务。据统计,每年大约有25万病人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占英国全国人口的4%左右。2008年英国国家审计署统计,英格兰有独立的成人临终关怀院(independent adult hospice)155家,NHS所属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hospice unit)共40家从业的专业医护人员共5500人,注册的老年全托病房18000余所,床位44万余张[3-4],而到2012年独立临终关怀院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20家。这些数据足以体现临终关怀在英国体疗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三)多方位筹资、规范使用

英国临终关怀机构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NHS投入和社会资金(包括慈善捐助、连锁经营收入、投资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以NHS投入和慈善捐助是费用的主要来源,多元的资金来源是支撑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于病人而言,所有的临终关怀服务,无论是住院还是在家的照护均是免费的,充分体现了英国临终关怀机构的非营利性。国家在规模大、影响大、信誉好的临终关怀机构投入较多。政府对于独立临终关怀机构或是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的服务投入,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的。对于在初级保健体系GP或是护理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投入,是通过按“注册”人数打包方式进行的。

此外,由于英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公众参与度高,公众捐款和慈善机构募捐成为临终关怀机构的另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在有一些慈善背景为主的临终关怀机构中,慈善捐助比例高于国家的投入。在2006年-2007年英国独立临终关怀机构资金投入统计中,慈善捐助比例为40.7%位列第一,国家拨款比例31.6%,位列第二。

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同时,对于临终关怀机构的经费使用,卫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也有严格的监管,下设的监管机构(Monitor)会定期对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使用和运营进行审计、加强监管。

(四)机构设施完善、服务人性化

英国临终关怀机构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布置温馨,旨在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最主要的是机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人文关怀。笔者此次参观Northumbria Healthcare下属的一家教学医疗机构的肿瘤病区和社区照护中心,即是如此。在肿瘤病区,设有独立的单人诊疗室、候诊服务区、日间化疗室、接待家属的会客室、心理咨询室等;在病区,直接配有血常规的检验仪,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整个病区布置温馨,肿瘤宣传资料种类丰富。在日间化疗室,有为脱发患者专门配置仪器和音乐治疗仪。在病区心理咨询室,有Macmilland临终关怀志愿者机构每周定期前来开展咨询服务。对于每位出院的患者,都会得到该机构的名片或是宣传资料,在患者需要的前提下提供持续的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其下属的社区照护中心,承担康复、慢性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的护理工作,为临终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室、沐浴室、专用会客室等设施,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床旁沐浴设施,以便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此外,开展的家庭临终照护更是全面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地区护士(district nurses)根据病情需要上面服务,甚至有2名护士共同上门,每天4次的频率,充分体现了英国临终关怀服务的人性化、个体化。

(五)服务整合、内容全面、标准规范

临终关怀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疼痛、缓解症状、舒适护理、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目的不是治愈而是照护,因此涉及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因此,英国临终关怀服务开展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团队的合作。一支临终关怀团队包括专科医师、GP、地区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心理学工作者和宗教人士等多方面人员,在机构中可能还会包括护工、法律工作者等。多专业背景的团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生理和心理的照护、满足其情感归属、精神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并给予家属哀伤抚慰,全面体现了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

对临终关怀患者遵从GP首诊的原则。居民罹患重病,首先预约注册的全科医生,经全科医生确诊后按需转到专科医院,患者由专科院诊治,如是需要进行临终关怀的终末期病人,则由专科医生(例如肿瘤科医生)和姑息医疗/临终关怀医生共同确诊,最后以临终关怀医生为主,制定出照护方案。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选择住院、居家、日间住院的临终服务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均会有由临终关怀专科医师、护士或地区护士、心理医师、神职人员、社区或临终关怀院的志愿者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或姑息关怀小组。此外,选择在家服务或是日间住院的临终患者还会得到GP的照护和评估。

临终服务团队的照护方案的制定有严格的路径和标准。这些标准和路径由LACDP专业组织制定,最基本的医护框架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s framework 简称GSF),是以基础照护为基础的判断标准,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进入临终阶段,他们有何需求,并且相关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照护,帮组医护人员确定是否可以采用临终关怀方案。利物浦照护路径(The Liverpool Care Pathway)是一种岁临终病人临终日子所选择的一种照护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医疗、疗养院或临终关怀院,为医生提供参考标准[5]。从中也可看出,在英国临终关怀服务是医疗保健服务高度专业化和全科化的统一,GP在其中起到了协调和整合资源的作用。

(六)专业人才培养和大众宣传并进

英国临终关怀服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努力和民众的高度参与。在GP和护士的教学中都有关于临终关怀的课程,临终照护(End of Life Care)是GP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作为各类临终关怀机构的注册护士或护理人员,要定期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此外,民众高参与度高也是英国临终关怀事业的一大特点。统计显示,英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各种形式接触过临终关怀事业,大批的志愿者活跃在临终关怀机构或这些机构开办的超市商店中,提供各种服务。专业的临终关怀志愿者机构。比如Macmilland志愿者机构会通过印制各类宣传资料、建立机构网站、与临终关怀机构合作等方式开展对临终患者的服务或是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而玛丽?居里临终关怀照护中心每年开展的“黄水仙全民募捐”(The Great Daffodil Appeal)活动,起到积极宣传的作用。此外,在英国街头会有临终关怀机构开设的旧货商店,出售市民捐赠的二手商品,在社区学校会出售带有临终关怀院标志的纪念品或文具,使民众特别是孩子从小就开始了解、关心临终关怀事业,更真实的面对死亡。这些都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上海社区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的借鉴

上海开展临终关怀有近20年的历程,2012年又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推广。上海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实质就是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分为机构和居家两种模式,服务的提供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提供者是以家庭医生为首的全科团队。英国的临终关怀对上海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的推进和发展可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一)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英国的临终关怀作为国民健康保健体系的一部分,其体系、资金投入、运营方式、人才培养都由顶层设计,而在实施过程中对于临终关怀机构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于GP采取按“注册人数”的方式进行投入,同时规范引入其他组织,引导和鼓励临时关怀事业的发展,因此取得了使用较少的经费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可见政府公共政策和制度保障的对临终关怀发展起着确定性的作用。我国在“十二五”卫生规划中,虽然已经将临终关怀纳入基本公共卫生保健,上海市也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作为政府实事,出台了系列文件,但在政策层面仍然局限于卫生部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涉及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基本医疗、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系类问题,仅只卫生部门一家之力显然不行,还需要行政部门整合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因此上海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的政策可以更细化和有针对性。比如,将社区开展得居家生活护理、心理干预等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专项保险基金;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纳入临终关怀的专项费用;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大对于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的医务人员专项激励经费等加强政策支持,推进上海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

(二)拓宽(舒缓疗护)临终关怀运营资金来源途径

从英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经验看,多途径的资金募集、严格的资金监管是临终关怀机构发展的助力之一。在现有我国临终关怀潜在需求较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规范操作、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尝试多渠道的筹集项目资金。比如发行专门的彩票、鼓励企业捐助、慈善组织的捐赠等,缓解临终关怀的资金来源问题。

(三)以家庭医生服务制为契机整合社区资源

整合社区资源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家庭医生整合其团队人力资源;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其功能资源;三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整合。社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契约关系,虽然目前这种契约关系比较松散,对于患者就诊流动性没有制约,家庭医生距离英国GP“守门人”的职能有较大差距,在临终关怀的服务中还起不到“纽带”的作用,但是对于签约的临终关怀患者,家庭医生还是可以调动起团队其他成员以“临终关怀服务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比如全科医生进行镇痛治疗、社区护士进行居家护理、公卫医生进行常规随访。

此外,英国的GP并非“十项全能”,对于临终关怀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灵性需求,GP更多依靠其他专业人员的支持。目前在上海社区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一味地让全科医生包揽一切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应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能力,如杨浦区在近几年推进“康复、中医、心理进社区”的内涵建设,对于有这些需求的临终关怀病人,可以由签约的全科医生通过需求调查或评估后,让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参与到临终关怀服务中,以满足患者不同层面的需求。目前,上海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的模式除了社区服务中心机构服务外,还开展了居家服务,对于有临终生活照护需求的临终患者和家属,比如口腔护理、翻身、床上洗头等操作,可以与目前社区卫生开展介护工作、高龄照护工作这些护理项目相结合,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加大资深社区护士培养

临终关怀服务的目标是“照护”而并非“治愈”,所以护理人员是英国临终关怀服务事业的主力军。上海社区的临终关怀服务可借鉴这一经验,特别是对于居家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目前,上海的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以家庭病床的形式开展,这一方式是以家庭医生为主,每周上门一次的方式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这与“照护”的概念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借鉴英国地区护士(District Nurses)的制度和临终关怀团队的方式,由高年资、沟通能力较强的社区护士进行相关临终关怀护理培训后,开展躯体护理、舒适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哀伤辅导等工作,与全科医生合理分工,使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

英国现代临终关怀服务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变革,鉴于中英两国体制机制、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经济水平差异,对于英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经验和作法也不应照搬全抄、生搬硬套,还是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选择性的学习借鉴。

(施永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顾文娟,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二篇:关于做好2012年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2年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财政局、人保局、医保办、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

为提高晚期肿瘤患者临终生命质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根据《2012年市政府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沪府办发〔2012〕6号)文件精神,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居家和机构相结合的舒缓疗护服务,为切实做好市政府实事,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

通过落实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全市各区县选择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按照规范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居家或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并对居家患者癌痛用药提供红十字人道救助,体现对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关怀,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二、项目具体内容和安排

(一)选择试点单位

全市17个区县各选取一个基础较好、有积极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试点单位,床位50张以上、第二冠名为老年护理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先考虑。初步规划2-3个病房10张床位作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床,开展病房和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具体名单见附件2)

(二)落实责任人和联络人

各区县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宣传动员,根据市政府实事项目工作要求,由区县政府分管区长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卫生部门负责牵头组织落实。卫生部门至少要有一名分管领导担任项目工作小组组长,同时明确项目联系人,加强协调和认真做好相关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实施进度,按时完成任务。(具体名单见附件3)

(三)落实人员和设施配备

按照《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基本标准(试行)》(另行下发),各试点单位进行必要的硬件改造和设施设备配置。设置10张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床,以及家属陪伴室、谈心室、关怀室、沐浴室等辅助设施,根据要求确定开展舒缓疗护工作的医护人员。

(四)开展岗位培训

制订服务规范,编制岗位培训大纲,分批次完成培训任务。首批计划培训100人,待其完成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取得由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五)设置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

对于达到《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基本标准(试行)》的,报经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审核批准,在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

(六)开展居家和住院相结合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

按照工作规范,试点期间为符合条件的肿瘤晚期患者提供适宜的居家或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对贫困肿瘤晚期患者的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医保范围内的止痛药物自付部分予以人道救助,积极发挥家庭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中的作用,开展陪护、人文关怀等各项服务。

三、经费及来源

(一)区县财政应按照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房设置要求,落实试点单位病房改建、设备和设施配置相关经费(含10张病床、病室、诊室、病人家属接待室、关怀室、沐浴室装修配件等);按照部门预算和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改革规定,统筹安排,落实居家及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房运行和相关工作经费;会同相关部门,细化实施方案,加强绩效考核,按照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二)开展市级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学习培训、动员、交流、宣传、督导、评估、调研等工作经费列入市卫生局部门预算,由市财政审核安排后按规定拨付。

(三)医保专项补贴

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相关项目如心理疏导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合理增加试点单位医保总额,进行专项补贴。

(四)社会募集

由市红十字会向社会募集专项经费,对贫困肿瘤晚期患者的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医保范围内的止痛药物自付部分予以人道救助。

由市慈善基金会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挥家庭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中作用的探索。

四、实施进度

(一)筹备阶段 2012年1月—3月 1、18家试点老年护理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学习和考察

2、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初步宣传,制作宣传片

3、研制工作规范,编制培训教材

4、各区县完成试点挑选和需求摸底

5、与相关委办局协调,落实项目经费

(二)启动阶段 2012年4月—6月

1、完成工作流程和准入标准、评估方案

2、召开市级动员大会

3、完成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教材印制和岗位培训

4、舒缓疗护病区改造,人员选派

5、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注册

6、启动评估项目,进行基线调查

(三)实施阶段 2012年7月—10月

1、试点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

2、试点工作质控、督导和调研

(四)总结阶段 2012年11月—12月

1、完成18个试点督查验收

2、试点情况调研和总结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各区县卫生局

主要职责:市卫生局制定全市实施方案,明确计划任务和实施进度,制订工作标准,组织全市性培训、质控、督导、验收和调研。结合实事项目积极探索社区医务社工队伍建设和服务方式。各区县卫生局负责本辖区试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市和区县相关部门:

市区财政局:按规定落实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房设置、运行和相关工作经费。

市区人保局:对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试点单位及其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人员的绩效工资分配予以倾斜,调动试点工作积极性。

市区医疗保险办公室: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相关项目如心理疏导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合理增加试点单位医保总额,进行专项补贴。

市区民政局: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服务上给予支持,对符合本市医疗救助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

市红十字会:向社会募集专项经费,对贫困肿瘤晚期患者的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医保范围内的止痛药物自付部分予以人道救助。

市慈善基金会:提供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发挥家庭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中作用的探索。

六、区县实施进度安排

请各区县卫生局于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各区县实施方案,并报上海市卫生局基层处。

联系人:李水静;联系电话:22121657;邮箱:sseawen0618@126.com

附件:1.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组成员名单

2.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单位名单

3.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区县负责人与联系人名单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

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红十字会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上海市卫生局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附件1:

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组

成员名单

领导小组:

组长:瞿介明

副组长:赵伟星 沙忠飞 郑树忠 周剑萍 刘红炜

孙大红 姚凯

下设工作小组:

组长:刘红炜

副组长:杨颖华虞建明 李善国 张炜 金春林 滕桂香

张超 徐雄心 蔡淳 陆韬宏刘雄鹰 谢维

组员:李水静 刘颖 翁泽文赵靓 倪艳华 黄静琳 张志峰

陈雯 沈佩华 毛春芳 陈冬冬曹晓红 朱慧

专家组成员:彭靖陈强 施永兴 成文武 王斌 赵薇 郑莹

沈伟 金其林 王颖 附件2: 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单位名单

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浦区老年护理医院)

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程家桥红十字老年护理院)

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闸北区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

普陀区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陀区老年护理院)

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陀区长征老年护理院)

虹口区提篮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宝山区红十字护理院)

嘉定区新城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定区老年护理院)

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奉贤区庄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徐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浦区徐泾镇老年护理院)

崇明县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崇明县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附件3:

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区县负责人与联系人名单

黄浦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程霄玉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金建敏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王英 医防科科长

徐汇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朱成钢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刘诗强 区卫生局局长

项目联系人 朱福 区卫生局副局长

静安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夏以群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陈俊峰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王晓栋 医政科科长

长宁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陈志奇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徐建康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郑涛 医管科科长

普陀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景莹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虞万晋 区卫生局副局长项目联系人王和国 普陀区老年护理院院长

闸北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鲍英菁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叶强 区卫生局局长

项目联系人 凌云 区卫生局副局长

虹口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李国华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张建敏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蒋松云 科长

杨浦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吴乾渝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陈风华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王颖丽 社管中心主任

闵行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杨德妹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程佳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孙瑛 医政科主任科员

宝山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陶夏芳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罗文杰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董晖 社卫事务中心主任

浦东新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谢毓敏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顾建钧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俞步青 医政处副处长

嘉定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李原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陆璇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谢岳林 医政科科长

金山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贾炜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张伟东 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候国权 社管中心副主任

松江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龙婉丽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刘淮虎 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杨宏仁 医政管理科科长

奉贤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钱雨晴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姚立军 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施卫兴 社管中心主任

青浦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蔡忠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饶斐文 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赵锦江 社区办主任

崇明县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王菁 副县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蔡志昌 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张哲医 医政科科长

第三篇:舒缓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舒缓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舒缓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疼痛缓解情况的影响。方法:收治晚期癌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舒缓疗护。结果: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舒缓疗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而且对生命质量的改善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生活质量;疼痛舒缓;晚期癌症;舒缓疗护

晚期癌症是临床公认的不治之症,一旦确诊则意味着患者要“等待”死亡,而在这一期间,因大多数患者都有求生意识,当患者得知生存时间不长时,很容易出现害怕等心理,加之受疼痛影响,很容易扩大患者的负性心态,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基于此,为使患者在生命最后时段能安然、舒适度过,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非常重要。舒缓疗护属于全面照顾型护理手段,通过防止、预测及对痛苦的处理,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予以优化。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晚期癌症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经给予舒缓疗护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晚期癌症患者82例,依照均等、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67.4±2.5)岁;病程l~3年,平均(1.2±0.4)年。参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43~77岁,平均(68.3±2.6)岁;病程l~3年,平均(1.3±0.3)年。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向患者的简单介绍晚期癌症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面对患者时,护理人员可通过改变态度、言语及行为等方式,拉近和患者间的距离,使其能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常规安抚、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通过与患者对话、交流,转移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舒缓疗护,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视,治疗过程中,需依照无菌操作要求严格执行,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同时还要对症状缓解和身心照护的治疗予以加强,对患者的癌痛感进行有效控制,使患者的不适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叮嘱患者家属要时常给予患者照护及关心,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与患者沟通时,告知其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它是不可抗拒的。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晚期癌症,则意味着“等死”,因大多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很容易出现焦躁等心态,对此,护理人员需最大程度安抚、帮助患者,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如患者出现疼痛难忍情况,需即刻采取止痛药治疗,并对用药后患者的机体情况进行详细观察。

评价标准:实施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的生理机能与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显著。选择VRS(数字疼痛评分法)评定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情况,其中涵盖11点数字评分,剧痛为10分,无痛为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2检验进行计数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后,两组精神健康与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与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情况相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l。

讨论

晚期癌症是临床无法治愈的疾病,伴随患者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的不断恶化,以及机体各项系统功能的降低,患者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一旦患者得知自身生命所剩时日不多,且受疼痛影响,则易使心态进一步恶化。对此,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非常重要。有报告显示,对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医治的同时予以护理支持,能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理压力有所缓解,对癌痛情况能有效抑制,使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压力得到最大程度降低,让患者安详度过最后时光。舒缓疗护属于特殊型护理,它集合了多?N方式,即心理、护理及医疗等,通过给予患者全方面照护,将人文关怀理念有效凸显出来,这样可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缓解患者病症疼痛。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晚期癌症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其结果中可知,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舒缓疗护的应用能使患者疼痛感减轻,生活质量提升。

总之,给予晚期癌症患者舒缓疗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而且对生命质量的改善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第四篇:对英国大学校长角色和职能的考察与启示

对英国大学校长角色和职能的考察与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吴志功

[摘要]大学校长的角色和职能对于整个大学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本文呈现和分析了英国剑桥大学、里丁大学等著名学府大学校长关于自身角色和职能的理解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英国;大学校长;角色;职能

大学校长作为一所大学的最高行政主官,对于整个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随着大学的发展和大学职能的不断变化,大学校长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能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日益多元化。

一、英国大学校长对于自身角色和职能的理解

 剑桥大学新任校长艾莉森·F·理查德(Alison F Richard)女士认为: 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她的角色首先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和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她的远大志向就是要为社会培养杰出的人才,要培养出未来世界的改造者和领导者、未来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领头人。

她作为校长去管理大学,其职能就是要做剑桥大学文化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做优秀科研人员的保护者,推动他们去创造知识,影响世界。

大学既是学术殿堂,也是一个商业机构,需要战略策划,需要管理,也需要经营,以保持它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教育的经营既需要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更重要的则在于创造大学文化的历史,保持大学的文化与价值观,保持大学的学术自由环境。

现代大学的校长已不再仅仅限于一个筹款人的角色,他的角色是多元的,功能也是多元的。

 格拉斯哥大学校长米尔•罗素(Sir.Muir Russell)勋爵提出: 作为校长其角色首先还是教育家,其重要职能就是要保持学校学术研究更加客观,更加强大,使大学更有国际声誉。

大学校长的角色和功能是多元的,他既是领导者,也是执行者,既是管理者也是经理人。虽然如此,但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能就是要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保 1

证选好人用好人,保证学校资源与经费的充足。

 里丁大学校长戈登•马歇尔(Gordon Marshall)教授在他的演讲《大学

角色、位置和功能》中提出:

现代大学已成为一种巨型的综合大学,它的功能越来越被拓宽,至少包括了以下九个方面:学术性、教学、技能培训、科研、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扩招学生、文化交流、为地方提供劳动力以及终身教育等。因此,大学校长的角色与职能也随之多元化。

 卡迪夫大学前任校长伯瑞•史密斯勋爵说:

作为校长,他四分之三的时间花在思考学校的方向与策略上,校长就是要将自己的办学战略思考和价值理念传播出去,让学校所有员工接受,然后选择合适的人(主要是行政管理层、优秀的系主任和教授)去实现这些策略。

二、对于英国大学校长角色和职能的分析

(一)现代英国大学校长的角色是多样的、复杂的,是由现代英国大学功能和任务多样化及社会背景复杂化决定的。

现代社会对大学有着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要求,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发展,经济的腾飞都希望大学发挥更多的作用。如在2003年9月英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报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政府希望英国大学在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功、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实际工作的需要,大学校长可能会为了吸引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而成为一个与教授们谈条件的谈判者;可能会为了推动知识转化、创业和技术发明而与公司打交道,成为一名大学的经理人;也可能在保证大学的学术性和文化交流时,成为大学文化和价值观的推动者和评判人;甚至可能在为地方提供劳动力时,成为一名大学的推销员和供应商,等等。显然,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现代英国大学校长的角色和职能正在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

(二)现代英国大学校长的角色是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的要求的历史必然,大学校长只有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方能求生存、谋发展。

大学功能的多样化以及社会背景的复杂化,使大学校长的角色和职能随着具体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日趋多元,这是国家与社会对大学要求的历史必然。卡迪

夫大学校长从大学职能的变化谈到了这一观点。传统大学的职能最初是教学和科研,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开始重视第三使命。1988年撒切尔夫人强调,大学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工商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大学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第三使命”,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创造知识、转化知识、应用知识中发挥作用。2003年英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报告中更明确和强化了大学的社会功能。因此,大学校长只有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方能求生存、谋发展。

(三)英国大学校长普遍接受大学应担负第三使命的理念,这是英国高等教育国策所决定的。

英国大学的功能通常包括教学、科研、服务产业界与地区发展(即“第三使命”)。随着英国高等教育国策的变化,尤其是政府拨款的减少,使大学校长们不得不普遍接受大学应担负第三使命的理念,以解决高校发展中的资金限制。校长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大学教育与商业化的关系,处理好科学研究与知识转化的关系。为此,英国大学纷纷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创新开发”机构,转化专利技术,扩大招收国际学生,提供培训、文化服务、咨询等多种服务,实现着它们所担负的第三使命。在培训考察的几所高校中,被誉为“剑桥现象”的剑桥大学校企合作,华威大学的“世界制造技术研发中心”,里丁大学的校内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园“绿谷”和泰晤士河谷创新园等,都是英国大学行使第三使命的成功典范。

(四)大学校长的作用关系着一所大学的生存与发展,要当好大学校长,必须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努力做到高素质、强能力,具有战略思维决策能力和向外拓展能力,具备综合知识、宽阔胸怀和国际视野。

一所大学能否快速发展,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在文化上、科学研究上取得显著成就,校长的作用与功能至关重要。他的办学理念、战略决策将直接关系到一所大学的兴败存亡。正是由于剑桥大学艾莉森女士的办学理念和远大志向,引领剑桥汇聚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继续创造着剑桥大学的文化历史,稳踞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正是由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华威大学时任校长所具有的远见卓识,要求学校向外拓展,寻求与实业界的联合,并适时行使第三使命,才使华威大学得以在短时期内冲到全英大学的前列;里丁大学校长的注重科研的战略决

策,既符合学校的基础和实情,又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力争新的突破,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这些都需要大学校长们具有全面的素质、超强的能力、长远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

三、体会

1、在当今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大学的作用与功能在不断扩大,但大学校长的角色还是五个:政治家、教育家、战略策划家、管理者和创业者。

虽然随着大学作用和功能的不断扩大,大学校长的角色正日趋多元,但我们依然不难发现其核心角色还是五个:政治家、教育家、战略策划家、管理者和创业者,而其他的角色则是应对其他不同具体环境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上海交大百年校庆上提出大学校长应该是一名政治家,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要把握大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包括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学都是和国家紧密相联的。大学校长作为积累知识、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促进者,作为大学文化的创造者,他更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通过为大学建章立制,做大学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做优秀科研人员的保护者,推动他们去创造知识,影响世界。为了更好地行使大学的第三使命,大学校长必须正确处理好大学教育与商业化的关系,处理好科学研究与知识转化的关系,他需要为大学找准定位、制定目标并组织规划,所以他还必须是一名出色的战略策划家。战略规划确定之后便是如何具体实施的问题,此时,大学校长又需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经营来推动大学的发展。创业者的大学校长角色,是在国际教育市场竞争激烈、全英和国际性大学排名以及政府强调“创意工业”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凸现出来的,因为此时的大学校长需要考虑如何应对市场、走向市场、服务社会,需要成为一名知识转化的创业者。

2、大学职能的多样化和社会背景的复杂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大学校长的角色也必然是多元化的。

我国大学的职能由最初的教育教学、培养人才,发展到今天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为一体,大学职能日趋多样,大学正背负着国家和社会对其赋予的前所未有的使命和期望。同时,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不仅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的强烈挑战,也面临着市场经济、劳动就业、人口激增等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沉重压力,整个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显而易见。面对这些,大学仅有学术大师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管理大师,需要既深谙作为专业组织的大学发展规律,又熟悉掌握管理规律的杰出人才。在他们治校理念的指引下,整合和协调各种资源,让大学成为新知、新解的源泉,让大学成为批判与监督社会的力量,成为社会的中心。因而,作为核心和灵魂的大学校长,角色必然是多元的。

3、“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一流大学的建设中,校长起着灵魂的作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已基本被现代教育界达成共识、广为接受。从英国大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经验来看,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大学可能有着管理理念、战略决策和素质能力迥异的校长,但校长对于一所大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剑桥大学的艾莉森女士、卡迪夫大学的史密斯勋爵等都是有力的证明。同时,大学也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好校长对于大学发展的重要性,象曼彻斯特大学就面向全世界网罗人才,不惜重金从澳大利亚选聘校长。可以说,在一流大学的建设中,校长是起着灵魂的作用的。

4、制定“高校领导海外培训”的长期计划,加强大学校长的领导能力建设,提高我国大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教育部、外专局共同举办的高校领导出国培训是一件具有远见的战略举措,它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管理者的素质,开阔其国际视野、丰富大学管理知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促进国家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也为我国高校领导与国外著名大学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创造更多的机会,有利于我国高校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先进办学经验。因此,应考虑将“高校领导海外培训”作为一项机制长期坚持下去,这也是我们重视大学校长的培养、加强其领导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五篇: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作者:刘建春 郝晓宁 薄涛等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版B》2013年第08期

[摘要]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本文对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体系的背景、沿革和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对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绩效管理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下载英国临终关怀对上海社区舒缓疗护服务的启示与借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国临终关怀对上海社区舒缓疗护服务的启示与借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