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总结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总结
戏曲鉴赏
系别:信息工程系
专业:13级电子科学与技术
姓名:张涛
学号:1341304040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总结
戏曲鉴赏
一、课程内容学习简述
本学期我选择了民间艺术赏析这门公选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我国的民间艺术,也非常喜欢老师讲的课,课堂内容中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老师也播放了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视频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看视频也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下面我就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作下简述。
1、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2、戏曲表演
戏曲表演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的表演。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戏曲表演有严格的分行,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在表演上都各具特色,某一剧目的某一人物应由哪个行当的演员扮演,皆有相应的规定。生
生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称为生行。按其扮演的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和娃娃生几类 旦
旦是戏曲表演中女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七类。
净
净是戏曲表演行当类型之一,俗称花脸。脸上勾勒脸谱,音色宏亮,表现性格豪迈或粗犷的人物形象,如包拯、张飞都是花脸扮装。净是表现正面人物的,但有时也表现反面人物。如《千金记》中的项羽、《宵光剑》中的铁勒奴是正面人物,而《鸣凤记》中的严嵩、《精忠记》中的秦桧、《红梅记》中的贾似道都是*诈、凶残的人物。按扮演的人物,花脸可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两类。
丑
丑是戏曲表演行当类型之一,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用白粉在鼻梁眼窝勾画脸谱。
二、课程学习的基本感受
通过本学期戏曲鉴赏课程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戏曲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也初步了解了戏曲的发展史和包括的内容,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戏曲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更是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学习戏曲鉴赏对于我们接受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也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知识。我们应该对这门课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充分体会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
第二篇:贵州民间艺术赏析的课程教学总结[范文]
贵州民间艺术赏析的课程教学总结
———陈** 本学期我很荣幸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贵州的民间艺术,我一直都是抱着崇敬的心态来看待,特别是经历了如此悠长年代还保 留下来了艺术。所以担任这门课程以来我都是十分认真的去深入研习。以下是我这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
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家具以及年画、剪纸、演具、玩具等,它是劳动人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的艺术形式。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它是整个美术领域与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贵州民间艺术赏析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同时也通过学习,更加懂得贵州民间美术值得我们去挖掘,去重视,去发展,去传承。
本学期课程主要通过对民族建筑吊脚楼和鼓楼、美食、剪纸、傩戏面具、刺绣、银饰、蜡染和服饰展示了很多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力学和美学完美结合的建筑艺术,让人由衷的敬佩我们先民;剪纸艺术魅力让学生觉得剪纸神奇,一张纸,一把剪刀,便能剪出很多美丽动人的图案;色香味俱全的贵州美食不仅可以让人一饱口福,也能让人一饱眼福;夸张有神的傩戏面具让人肃然敬畏;还有各种美丽生动的刺绣、银饰、蜡染和服饰图案都展现出先民的高超的技艺和审美智慧。
民间艺术赏析课程,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间艺术的一种途径。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升了美感,使欣赏能力达到更高的境界。民间艺术作品赏析这个课程,让我获益匪浅,也让我认识到拯救现存民间艺术作品的必要。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集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将继续关注民间美术作品的发展,贵州民间艺术作品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本课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个别的同学对民族历史文化掌握的不够,未能深入理解民间艺术文化,从而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也不够,加之教学资源的准备不充分、不完善。从而也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今后工作急需解决的。
第三篇:民间艺术考察总结
民间艺术考察总结
曾经看过不少的石刻,再看到安岳的石刻,我深深震撼了。亦惊奇、亦感叹、亦喜悦、感动萦绕我心。安岳石刻,无论是其艺术观赏价值还是历史研究价值还是历史研究价值,都堪比“世界文化遗产”。
佛教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佛雕是重要的艺术文化遗产。然而,岁月摧残,由于人为的破坏,他的破片,仍有其造型的生命力,仍有其精湛雕刻艺术。
近年来,安岳县文物局采取请进来送出去,重点培训与普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从而让文物干部职工明确了自己的职能职责,提高了法律意识、文物保护意识与责任感,也增强了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文物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贝他不能再长出来,我们只有好好保护,才能让它流芳百世。安岳石刻也因此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春天,安岳石刻,在沉睡千年之后,即将破茧而出化蝶飞。那么,安岳石刻也不会继续“长在深山无人识”,这座“中国古文化雕刻又一伟大宝库”的价值,迟早会被世人所认识。
在考察民间艺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着民间艺术的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同时也为佛雕没能保护好而感到深深惋惜。安岳佛雕就像陈年老窖,历史悠久。安岳文物在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呵护下,如同一颗璀璨明珠,耀耀生辉,向世人昭示着“中国柠檬之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依托这些文物,柠都人民的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在安岳考察中我还发现,寺庙的顶深建筑全是由木枝构成,在老师的解说下,方知此技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早已绝迹。在瞻仰这伟大技术的同时,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这些无价之宝的艺术观赏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
对于这次考察,我受益匪浅,不但增长了很大关于民间艺术的见识,更加深入对民间艺术的认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关注于民间艺术的范畴与领域,从而使自己的设计作品融入更多的民间艺术的东西,让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http:llanyue.ziyang.gov.cn/detavl.asp?id:8576
《安岳人民政府网》
10视传201011012324文丹丹
第四篇:中国民间艺术鉴赏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依照字面上来看就是“某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冠上“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不过姑且不论“民间艺术”的领域有多广,其基本架构“某某艺术”的重点在于“艺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有关于艺术的含意。《辞海》(台湾中华书局)中有如下的定义:“艺术”(Art)
一、广义:凡含技巧与思虑之活动及其制作,如机械、工匠、建筑、房屋之类,皆称艺术;义与技术相当。
二、狭义:指含美的价值之活动,或其活动之产物;意义与美术(fine art)同。可见艺术是指学问与技术而言,也可谓是“巧艺”或“工艺”。这可从周朝的六种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周礼》郑氏注国学基本丛书中有关“百工”的记事,得知艺术本来的意义就是指“工艺”,而我们从古书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之定义:
1.工艺是指生活所必备的知识。
2.工艺是指人类制作生活用具之事。
3.工艺是指考虑材料与加工技术以人工的方式制作器物之事。
4.工艺是指熟练精巧的技术。
由以上所列对于艺术的定义,再冠上「民间」而成「民间艺术」,就不难理解「民间艺术」其实就是「民间工艺」,而有别于「贵族工艺」、「机械工艺」、「产业工艺」、「美术工艺」、「现代工艺」等艺术领域。举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织、中国结、剪刻、木偶、魔术、杂技、原住民文化……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中国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证,从商代开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后来在公元 105 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为现在的剪纸艺术。
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早期风筝主要是用在军事方面的,从晚唐开始逐渐被当成玩具使用,现在中国的风筝一部分还出口日本、朝鲜、欧洲等国家。
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绝大多数剪纸都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春节习俗:舞狮子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舞狮子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阱。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阱里,人和象俱被活捉。……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
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舞狮子呢?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舞狮子,除春节外,在喜庆的日子里,也常以舞狮助兴。民间一般舞狮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以诱引狮子起舞。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模仿动作上,有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采青等。
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山西晋城市的阳城县,则是用中式大裆裤填满于草,一头作马首,一头作马尾,白裤腰是表演者的坐骑部位,外加马头,人称之为“裤马”。
跑竹马,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山西省各地参加跑竹马表演的人数不等,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中国民间艺术欣赏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民族,都有着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在他们当中产生、流传、发展着的民间美术及其丰富多彩,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是民族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家具以及年画、剪纸、演具、玩具等。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因民间是民俗的载体,就要结合各民族、各地风俗民情来欣赏。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各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与节日活动的内容,民间艺术与这些节日紧密结合着,要欣赏它是如何“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才施艺”的。民间艺术是表意的艺术之一,即像它们自己说的:“从心里想出来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能用科学的解剖透视法去衡量它,也不能用专业美学的标准欣赏它的好坏、美丑,而应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美好”等情趣及稚拙的表现手法去感受、体会、鉴赏。
第五篇:民间艺术协会活动总结
民间艺术协会活动总结
民间艺术协会成立于2006年,注册与2007年3月,现隶属于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虽然协会成立时间短,但却是一个具有丰富活动形式与经验的协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民间艺术协会本着“学习民间艺术,弘扬民间文化”的宗旨,多次举办以“剪纸、唐三彩、泥咕咕、木板年画、瓷板画”等许多民间术为体裁的文化活动,并且多次以“校级资助团队”开展暑期实践。让同学们有机会了解、认识、学习民间艺术,以求丰富大学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增长课外知识,弘扬民间文化。
一
校园活动
过去的努力于辛苦历历在目:努力思考着活动策划、努力为活动进行做好准备工作、努力为活动开展积极奔走忙于与活动有关的各类事宜、努力做好每次活动总结以更好的举办下次活动使活动更加出色。
(一)活动名称:举行“深入文化市场,了解民间艺术”。
活动时间:1
1月8日活动具体实施,集体前往老城区走访各类民间艺术。
活动人数:08级会员及部分07级会员大约40人。
活动简介:深入文化市场 了解民间艺术”是本学期最新策划的特色活动,是对协会原有活动形式的一种创新、是大胆的尝试。老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深藏多种类型的洛阳特有的以及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作品,进入文化市场了解民间艺术更能开拓我院学生的眼界、增强艺术修养、将市场文化艺术的特点运用与平时学习过程中,本次活动较为成功,得到老城区多家店铺的欢迎与支持,他们的大力合作使得本次活动更加顺利进行更为成功。本次尝试较为成功:不但取得了预期的活动效果并取得了意外收获,活动深受08级新生好评。在活动中同学们玩得了、习得了、收获了,民间艺术协会在08级新生中的形象通过一次次特色有趣好玩能学的活动中逐渐高大起来,同学们将民间艺术协会亲切的简称为“民协”,由过去强制参加活动转变为争相参加。
(二)活动名称:“感受民间艺术泥咕咕大型会展”。活动时间:2008-10-25—11月11日期间
活动人数:本协会成员60人及全校观赏人员(不可预知
活动简介:“活动以协会宗旨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其中“感受民间艺术泥咕咕大型会展”最为成功,本次活动是暑期社会实践的深入,让广大同学对泥咕咕的认识由意识的抽象型转化为具体型,增长了广大同学的见识、拓开了同学们的眼界、丰富了校园文化,更是队民间艺术的弘扬。
(三)活动名称:“杏苑杯书画大赛”大型活动。
活动时间:2008年11月30日
活动人数:河南科技大学全体师生
活动简介:第一届“杏苑杯书画大赛”协会医学院和动科学院的两个协会共同举办的活动,是对举办大赛的成功尝试,本次大赛共收到作品100多件、评出各类奖项二十多个,分别在学校三个校区分时段展出,影响范围较大、效果较好,很是成功。
(四)活动名称:“瓷板画”大型艺术品展。
活动时间:2010-3月-30日—4月2日期间
活动人数:本协会成员120人及全校观赏人员(不可预知)
活动简介:以板面形式出现的瓷品是陶瓷生产工艺不断完美的结果,瓷板的出现使瓷板画有了物质条件,从相关资料来看,具有平整而光洁的瓷板形状,又有绘画艺术形式的瓷板画是从明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几百年来,瓷板画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将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他们具备更纯的文化品格。瓷板画艺术的发展,是整个景德镇陶瓷发展的一个部分,它既具有不同的时代性,又具有个性艺术的独特性。“景艺轩”能荟萃各时期名家如此之多的作品实属不易。本次活动参展作品以民间艺术为主体,以传承民间文化、丰富校园文化为目的,增长广大同学见识的同时,使民间艺术得以弘扬。本次会展以“瓷板画”为主体。
二 暑期实践活动
(一)2006年赴开封朱仙镇调研木板年画
(二)2007年暑期赴三门峡南沟村调查豫西剪纸,(三)2008年赴浚县调研泥咕咕。(12人参加)
(四)2009年赴周口淮阳调研“泥泥狗”(8人参加)
(五)2010年赴三门峡灵宝市调研“皮影”(10人参加)
为弘扬民间艺术,使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民间艺术协会积极响应团组织号召,特组织多次民间艺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们协会是以民间艺术为主的协会,旨在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些不太为人知的民间艺术。艺术石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从社会实践,自然中提炼出来的体现人类生活思想情趣的东西,古往今来,具有五千年古老历史文明的中国积累了数不尽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很多都流传了下来,给当代人以美的享受。它们融汇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情趣,体现了大众的喜好。中国的文化遗产不光是一种艺术,更是历史的见证。了解它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祖国的光辉历程。
而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金钱成了人们的主宰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艺术渐渐被人忽视,继承的人越来越少,眼看祖辈们流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就这样一点点的流失。
为了不使民间艺术最终落入只有在博物馆才能看到的命运,为了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我协会将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做好,做全”的优秀作风,深入泥泥狗制作源地,其实了解它的发展历程,感受泥泥狗及其产地文化的氛围,学习并思考它的制作工艺,为下一步更全面的宣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将结合自己的文化素养,宣传并在宣传中提高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品味。通过在学生、群众之间的宣传,使它不再是局部老百姓的喜好,从而使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欢上它。通过宣传使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加重视自己家门口的宝贝,为使民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民间艺术协会曾组织过五次民间艺术采风社会实践活动:,过去的五次活动影响很大,在学校和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非常成功。
深入文化市场、了解文化艺术
泥咕咕大型会展
瓷板画活动照片
10年暑期社会实践
民间艺术协会理事会
2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