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重点

时间:2019-05-15 10:2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重点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重点

1.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何以需要)?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②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9.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0.确立时间: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2.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

①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13.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4.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15.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时间:十五大

1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包括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以人为本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及“由谁享有发展成果”的问题。

1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①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提出要实事求是;

②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③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④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⑤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1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理论联系实际; ③实事求是;

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9.解释什么是实际?

实际就是经由各种现象(感性认知)进行加工制作的,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东西。(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2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①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②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22.为什么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3.如何推进理论创新?

①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③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

④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⑤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5怎么理解革命实践与革命理论的关系?

① 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② 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③ 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 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重点)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②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③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④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28如何实现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① 有自己的政党;

② 关键是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③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现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④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⑤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29.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30.为什么要保护民族工商业?

①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②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③基于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考虑; ④借鉴十月革命后的新经济政策。

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三大法宝?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的必要性?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33.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的可能性?

①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②受过大革命影响;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④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⑤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34.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35.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①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②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在一些老解放区大力推广农业互助组,并着手组织以土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

③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④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36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③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④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7.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①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8.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①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②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39.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②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但不存在剥削制度,也不存在剥削阶级。41.允许剥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4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①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②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43.七一讲话:(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即共同富裕

4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46.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因? ①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47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 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② 坚持以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4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①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49.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①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②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50.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不同阶段表现为主要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51.建党90周年讲了3件大事:①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社会主义革命 ③改革开放 52.三大成就: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理论体系 ③制度

53.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以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标志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5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56.论述题

谈谈如何坚持党在现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 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②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使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④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还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7.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58.“三步走”战略?

①第一步,从1981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59.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的要求:

① 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④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60.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①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②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③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6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间的矛盾

②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③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④ 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2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① 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和开放紧密相连; ②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③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④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⑤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毛概重点

题型:简答题5分*6=30分辨析题10分*3=30分论述题20分*2 =40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会社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会社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会社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会社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南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内在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结果判断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原因: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辨析: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

答: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1)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2)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2)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 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的积极探索,并制定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3、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答:(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简答)

社会初级阶段包括两种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人口基数大、人民生活水平低、工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发展状况差异大、科学教育文化发展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及科学内涵: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X)

答:改革之所以不是传统意思意义的改革,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设中不适应的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辨析题】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的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2)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立足国情积极稳妥的推进对外开放;(2)实现改革和开放的良性互动;

(3)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4)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两条原则:

[1]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必要性。

【材料分析题】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辨析题】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表现是

(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实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

5、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意义是: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为扩大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2实行两种制度

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5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3.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1、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原因:①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本目标

2、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这个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要求及参考题目

一、要求

1.题目也可自拟,或者在原题目前加上某某地、某某人群等。整篇不得低于2500字。

2.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日期、班级、学号、姓名)。

3.不得抄袭,一经发现,即判为不合格,如相互抄袭,都为不合格。

4.Word文档格式要求:

标题:小三宋体加粗;导语、正文:小四宋体;调查报告、论点标题:字体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为单倍行距;英文字母公式:Times New Roman;参考文献:五号宋体;

6.最好打印出来,如果手写,务必用A4纸或稿纸誊写清楚。

7.上交时间:期末随堂考查前。

二、参考题目

1.当代大学生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认知度调查及分析

2.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查与分析

3.连云港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4.农民贫困户致贫原因调查与分析

5.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分析

6.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调查

7.大学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观调查

8.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

9.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10.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11.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对策

12.连云港市民环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13.连云港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14.连云港革命斗争历史调查(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15.社会诚信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卜秋霞(497607431)21:40:25

15周周五前上交社会调查报告随便几个人一起做,但是分析必须不同 16周一个小时随堂考试

15周周五前上交社会调查报告随便几个人一起做,但是分析必须不同 16周一个小时随堂考试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四阶段: ①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入,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迸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4、两次飞跃的关系: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正确认识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本质,有助于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高举旗帜的自觉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只有认清它们各自的独特性、独创性,才能把它们作为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来理解;只有认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继承性,才能把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来把握。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硬标准和目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践意义: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6、什么是新民主义过渡性质社会?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文化软实力: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简言之,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我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培育、继承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

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内涵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我们党必须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产生剥削的根源,解放全人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作是根本宗旨。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建工作的内容: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范畴是我们党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鲜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范畴,从而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完善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五位一体”,使党的建设的内容和范畴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点。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

第一章

P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补充:20C30S党内第一个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时间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斯,时代特色。

P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实际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P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P13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20C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3、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入和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理论条件。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P1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8、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补充:毛泽东建军最基本的要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这一理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P23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P29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与时俱进,在坚持执政为民。

补充: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有:党面临执政的考验,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面临和平与发展的考验。

P30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补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本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P36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43 补充: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P47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

这一品质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本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很强的实践性,鲜明的批判性,高度的开放性,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科学性。

P54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P55 补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 72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中。

P74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下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