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理(派遣)指导意见》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厅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厅文件
甘卫人发〔2009〕254号
关于印发《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理(派遣)指导意见》的通知
厅直各单位,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为促进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和编外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指导编外聘用人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规定,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了《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理(派遣)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当地和各单位自身实际,制定相应实施办法,尽快完成编外护理人员的人事代理(派遣)工作。
二00九年八月十八日
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理(派遣)指导意见
第一条 根据国家《劳动合同法》相关精神和我省关于规范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的有关规定和省卫生厅系统护理人员的用工状况,为进一步规范编外护理人员用工的程序和机制,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体现“多劳多得、同工同酬”的分配理念,结合省卫生厅“卫生人才建设年”任务目标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机制体制创新的要求,决定在省卫生厅系统积极稳步推进编外护理人员人事代理(派遣)制度,为了明确和规范人事代理(派遣)工作的原则、程序、管理和待遇等,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护理人员人事代理(派遣),是指卫生厅系统中编制以外聘用的护理人员,由聘用医院委托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对其进行人事管理事项的代理行为。
中央在兰医疗卫生单位、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和部队、厂矿企业医疗卫生单位可参照本指导意见组织实施。
第三条 护理人员人事代理(派遣)的内容和范围。
(一)人事档案管理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本院编外护理人员的人事档案,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应符合人事档案主管部门的各项要求。
(二)人事关系管理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护理人员接转人事关系、核算工龄、办理出国(境)政审手续、代办集体户口落户、出具以档案材料为依据的有关证明等。
(三)代理社会保险事务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其聘用人员按照国家和各省(市)的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的有关事务。
(四)护理人员招聘工作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护理人员招聘服务,组织报名、考试、考核、素质测评等工作。
(五)人事政策咨询与规划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护理人员提供国家人事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咨询服务;协助其进行人事规划设计,建立人事管理制度,解决人事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等。
(六)人事、劳动争议调解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协助其调解与编外护理人员的人事、劳动争议,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有关规定提出调解意见。
(七)解除聘用关系的护理人员转岗就业服务
用人单位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解聘护理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制定安置方案,组织安置工作,办理人事关系和社会保险的转接关事宜等。
(八)其它可委托代理的人事管理事项。
第四条 鼓励医院通过人才派遣模式对编制外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派遣所需的各类人员,医院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签订《人才派遣合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与聘用人员签订《用工劳动合同》,医院和编外护理人员是聘用使用关系。
第五条 各医院在对编外护理人员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人事代理或人才派遣等服务时,医院应与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签订人事代理(派遣)合同书,合同应包括委托实行人事代理(派遣)的内容、工作程序、合同期限及其它服务约定等,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双方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人事工作方针政策,切实履行合同,保障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厅直各医院应积极稳妥推进编外护理人员实施人事代理(派遣),原则上截止2009年12月底之前,厅直各医院要完成编外护理人员全员人事代理(派遣)制,同时完成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参保率达百分之百。
第七条 厅直各医院在全面完成编外护理人员人事代理(派遣)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编外护理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原则上分两步完成:在3年内达到编外护理人员月工资不低于同年资正式在编护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之和);5年内比照正式在编护理人员工资核套工资,达到与正式在编护理人员一致的收入水平,实现同工同酬的要求。
第八条 卫生厅将把编外护理人员人事代理(派遣)工作纳入对医院的质量考核考评中,对于未达标的医院将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九条 医院除护理人员外的其他编外人员和卫生厅系统除医院外的其它事业单位的各类编外人员可参照本指导意见对其进行管理。第十条 本指导意见由省卫生厅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指导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主题词:人事 护理 意见 通知
主送:厅直各单位,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抄送:各市州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
第二篇:《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理(派遣)指导意见》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厅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厅文件
甘卫人发〔2009〕254号
关于印发《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
理(派遣)指导意见》的通知
厅直各单位,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为促进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和编外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指导编外聘用人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规定,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了《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理(派遣)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当地和各单位自身实际,制定相应实施办法,尽快完成编外护理人员的人事代理(派遣)工作。
二00九年八月十八日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理(派遣)指导意见
第一条 根据国家《劳动合同法》相关精神和我省关于规范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的有关规定和省卫生厅系统护理人员的用工状况,为进一步规范编外护理人员用工的程序和机制,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体现“多劳多得、同工同酬”的分配理念,结合省卫生厅“卫生人才建设年”任务目标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机制体制创新的要求,决定在省卫生厅系统积极稳步推进编外护理人员人事代理(派遣)制度,为了明确和规范人事代理(派遣)工作的原则、程序、管理和待遇等,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护理人员人事代理(派遣),是指卫生厅系统中编制以外聘用的护理人员,由聘用医院委托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对其进行人事管理事项的代理行为。
中央在兰医疗卫生单位、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和部队、厂矿企业医疗卫生单位可参照本指导意见组织实施。
第三条 护理人员人事代理(派遣)的内容和范围。
(一)人事档案管理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本院编外护理人员的人事档案,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应符合人事档案主管部门的各项要求。
(二)人事关系管理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护理人员接转人事关系、核算工龄、办理出国(境)政审手续、代办集体户口落户、出具以档案材料为依据的有关证明等。
(三)代理社会保险事务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其聘用人员按照国家和各省(市)的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的有关事务。
(四)护理人员招聘工作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护理人员招聘服务,组织报名、考试、考核、素质测评等工作。
(五)人事政策咨询与规划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护理人员提供国家人事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咨询服务;协助其进行人事规划设计,建立人事管理制度,解决人事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等。
(六)人事、劳动争议调解
医院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协助其调解与编外护理人员的人事、劳动争议,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有关规定提出调解意见。
(七)解除聘用关系的护理人员转岗就业服务
用人单位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解聘护理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制定安置方案,组织安置工作,办理人事关系和社会保险的转接关事宜等。
(八)其它可委托代理的人事管理事项。
第四条 鼓励医院通过人才派遣模式对编制外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派遣所需的各类人员,医院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签订《人才派遣合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与聘用人员签订《用工劳动合同》,医院和编外护理人员是聘用使用关系。
第五条 各医院在对编外护理人员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人事代理或人才派遣等服务时,医院应与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签订人事代理(派遣)合同书,合同应包括委托实行人事代理(派遣)的内容、工作程序、合同期限及其它服务约定等,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双方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人事工作方针政策,切实履行合同,保障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厅直各医院应积极稳妥推进编外护理人员实施人事代理(派遣),原则上截止2009年12月底之前,厅直各医院要完成编外护理人员全员人事代理(派遣)制,同时完成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参保率达百分之百。
第七条 厅直各医院在全面完成编外护理人员人事代理(派遣)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编外护理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原则上分两步完成:在3年内达到编外护理人员月工资不低于同年资正式在编护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之和);5年内比照正式在编护理人员工资核套工资,达到与正式在编护理人员一致的收入水平,实现同工同酬的要求。
第八条 卫生厅将把编外护理人员人事代理(派遣)工作纳入对医院的质量考核考评中,对于未达标的医院将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九条 医院除护理人员外的其他编外人员和卫生厅系统除医院外的其它事业单位的各类编外人员可参照本指导意见对其进行管理。
第十条 本指导意见由省卫生厅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指导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人事 护理 意见 通知
主送:厅直各单位,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抄送:各市州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
第三篇: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厅系统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办发[2012]217号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厅系统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
施方案的通知
厅机关、省红十字会各处(室、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现将《甘肃省卫生厅系统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确保效能风暴行动扎实、富有成效地开展。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甘肃省卫生厅系统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推动省卫生厅系统效能风暴行动深入、有序的开展,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提高效能、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完善机制、推动发展为目标,着力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优化政务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工作效率五大攻坚战,不断转变职能、优化环境,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服务,不断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实现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跨越,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目标要求
(一)思想认识要有新提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对效能风暴行动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的理解,在依法行政、提升效能等方面形成共识,切实增强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机制建设要有新进展。要进一步把握规律、改革创新,研究制定依法行政关键环节改革的制度措施,推进行政审批、资源配置和政务服务等机制创新,形成程序简洁、执法规范、服务优异、效率较高的良好行政环境。
(三)解决难题要有新突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清工作思路,找准问题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行政执法、工作作风、工作落实的突出问题,提高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工作作风要有新转变。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务求实效,不断完善激励约束各项机制,围绕转作风、改文风、严会风创新措施,提升效能,形成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机关氛围,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继续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对现有卫生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审批级别的项目一律下放市县办理;符合产业政策不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一律实行属地审批,报省卫生厅备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取消。
2.加强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管。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和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办结时限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缩短30%以上,提高审批效率。涉及多个职能处(室、局)的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审批,真正做到减要件、减程序、减时间,方便群众。健全完善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政审批程序,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医疗卫生领域。进一步完善审批事项日常监管,防治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
3.全面清理、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对国家和省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目录管理,并向社会公开。省级以下自行设置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从7月1日起,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按下限收取。对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和自行设立收费项目的,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
1.进一步加强医药采购机构建设。继续推进省医药采购管理中心软硬件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制度约束机制,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2.进一步规范全省药品招标采购工作。推进招标采购信息公开,完善全流程监管,健全部门合作监管机制,完善申投诉机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非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零差率销售工作,探索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减轻人民群众费用负担,努力破解以药养医难题。
(三)优化政务环境
1.推进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卫生窗口建设。加强卫生窗口软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完善首席代表制度,提升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做好窗口工作人员轮换衔接,进一步规范窗口运行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机关政务公开建设,公开人员岗位职责、咨询电话,公开法规政策、工作规范,公开办事流程、办事承诺,公开投诉渠道、问询渠道,为群众提供良好政务服务。
2.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省级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推进办公自动化,促进信息公开,实现信息共享,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范试点工作,在医疗机构推行防统方软件、抗菌药物软件等安装和使用工作。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建设。全面清理卫生行政执法事项,8月底前,向省法制办报审。认真调研,全面梳理卫生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水平。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员培训制度,明确卫生执法人员职责权限,切实解决执法缺位、越位等问题。完成全省卫生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资格考试及审核登记工作。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监测检测工作,加大非法医疗广告打击力度,不断改善和提高卫生执法监督能力和水平。
2.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权力运行规则,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基准、范围、种类和幅度,最大限度地压缩自由裁量空间,避免行政执法的随意性。11月底前出台省卫生厅行政自由裁量权量化标准。
3.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推进卫生执法监督机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严格执法人员管理,强化内部稽查,严肃查处不当行政执法行为和违纪违法问题,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
(五)提升工作效率
1.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位制、一次性告知制、离岗告示制和失职追究制等8项制度,健全完善干部考核、激励、监督和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医务人员四排队、医疗机构八排队、医疗机构和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办法等22项核心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监督。持续开展效能主题教育、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使效能行动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选择和行动;开展效能提升思想大讨论,提高干部自律意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危机意识;开展工作推进、政务服务、政风行风等领域创新优化大竞赛,鼓励探索创新,推动卫生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良好局面。
3.加强“四风建设”。改进会风,加强会议审批、承办等管理,精简会议,严肃纪律,提高会议效果;改进文风,杜绝公文中的假、大、空、长,提倡短、实、新,提高公文质量,规范公文处理程序;改进学风,动员干部主动学习政务相关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作风,切实增强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廉政意识,注重调查研究,掌握工作主动权。
4.整治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庸懒散慢、中梗阻塞和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着力解决平庸无为、纪律涣散、贪图享乐、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等自身建设问题,着力解决精神懈怠、疏远群众、心浮气躁、办事拖拉、官僚思想等为民服务问题。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5.推动重点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等重点工作,分解细化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履行主抓责任,主动协调会商。进一步落实卫生重点工作内、外月通报制度,加强跟踪督办,切实推动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5日至6月29日)。成立省卫生厅系统效能风暴行动领导小组,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省卫生厅系统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并报省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全面启动效能风暴行动。6月29日前,厅直各单位完成实施方案制定、动员部署工作。
(二)查找问题阶段(6月30日至7月15日)。深入查找省卫生厅机关和各单位中存在的庸懒散慢、中梗阻塞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整改方案报省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直机关工委。7月15日前,厅直各单位上报整改方案。
(三)工作推进阶段(7月16日至12月15日)。全面落实重点卫生工作和整改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卫生工作科学发展。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社会人士等作为效能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通过明察暗访、召开座谈会等,深入推进效能风暴行动开展。畅通反映渠道,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和问询。12月12日前,厅直各单位上报整改方案落实情况报告。
(四)工作评价阶段(12月16日至2013年1月20日)。厅直各单位认真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回头看”,对重点卫生工作和整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并于2013年1月5日前向厅系统效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总结。2013年1月15日前,省卫生厅形成效能风暴行动书面材料上报省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直机关工委。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卫生厅成立厅系统效能风暴行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厅领导任副组长负责牵头抓总,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厅直各单位、各处(室、局)负责组织实施抓好落实,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好方案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
(二)强化监督检查。畅通舆论舆情反映渠道,通过网络、微博、电话、来信来访等方式,及时掌握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效能问题,及时整改提升。优化效能监督检查形式,通过专项督查、联合督查、暗访、互查、第三方督查等形式,督促机关、厅直单位和干部落实效能风暴行动各项措施。窗口进行公平公正的第三方评议,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加强工作考核。综合运用自我评估、群众评议、组织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开展效能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先选优、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建立约谈警示制度和跟踪督办制度,对综合考核成绩靠后的部门和个人,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约谈或进行内部通报,并建立问题整改档案,跟踪督办落实。
(四)严肃责任追究。不断建立健全追踪问效、追踪问责办法,严格执行公务员管理、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有关规定,对机关工作人员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综合运用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手段,严肃追究主要责任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努力实现问效问责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坚持惩治结合,通过查处曝光一些反面典型,教育一批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效能风暴行动的震慑力。
(五)做好舆论宣传。充分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结合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入宣传省卫生厅系统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重大意义、取得的成效和先进典型,营造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畅通舆论宣传和监督渠道,在省卫生厅网站设立效能风暴行动专栏,适时公开效能风暴行动工作进展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及时公开问责情况和查处的典型案例,确保效能风暴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主题词:卫生 效能风暴 方案 通知
主送:厅机关、省红十字会各处(室、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抄送:省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篇: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下发《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下发《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黑卫医管发〔2011〕462号
各市、行署卫生局,各县卫生局,省农垦、森工总局卫生局,各试点县医院:
现将《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是连接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桥梁和纽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战略重点,也是困扰医改顺利推进的一个难题。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突破口,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对于促进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试点县(市)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县级公立医院发展新模式,为今后全面推开这项改革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其他地区和非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也要从实际出发推进改革,对一些看得准、见效快的改革措施,不失时机加以推广,真正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
二○一一年九月一日
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为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的方向,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提高与控制并行的原则,以转变机制、提升能力、加强协作为主要内容,加大实施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以药奍医问题,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有益经验,研究分析制约县域医院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二、试点范围
根据各地政府重视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卫生工作基础等情况确定先期在东宁、同江、萝北、饶河、漠河、孙吴、逊克和抚远等8个县(市)进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1、合理配置县域医疗资源。针对县域内群众的主要健康问题,根据人口数据、分布情况和地理交通等因素,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设置县级公立医院,明确相应的床位规模、人员编制。每个县(市)人民政府重点办好1所县级综合医院。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立医院。在坚持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前提下,明确公立医院所占份额,同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探索推进县、乡纵向合作机制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各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要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探索推行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试点地区要完善分工协作机制相关政策,为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创造条件。
(二)明确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和连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农村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枢纽,既要积极联系城市大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对口帮扶、危重病例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又要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三)大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县医院功能建设和科室建设方面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并纳入县级公立医院复核评价和评审标准。
2、加强临床技术和专科建设。允许县级公立医院开展部分二、三类医疗技术,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多种途径,使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部分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3、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对口支援关系,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在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上取得实效。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制度。全面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公立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向每所综合改革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派驻的医生不少于5名。承担对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任务的城市三级医院与所支援县级公立医院之间建成过程会诊系统。扎实开展“省级专家支援县医院学科建设先锋行动”,务求实效。认真落实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医生下基层服务。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4、加强骨干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
引导学科带头人,高、中级技术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到县级公立医院就业,优化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公立医院工作创造条件。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骨干力量,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组织未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进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全省遴选300左右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对试点医院从优安排。
(四)全面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
1、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推进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探索按病种付费制度,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实现医疗行为规范化管理。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改革支付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在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的前提下稳步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强化药品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求,保障用药安全。根据医院实际,优先配备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合理使用,不断提高基本药物(基层版)的配备比例和销售金额比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和选择权。公开医疗机构所有收费和服务项目,认真受理患者的投诉。
2、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窗口服务单位创建活动,围绕降低就医费用、优化诊疗流程、发送就医感受等,集中推出一批易操作、见效快的服务举措,缓解县域内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矛盾,让人民群众尽快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率先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复查转诊工作。
3、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的学习教育,促使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廉洁行医,拒收红包、回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弘扬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五)着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1、严格人员准入。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须具备相应任职资质。全面推行公开招聘,依据招聘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改革人事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新机制。
3、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六)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1、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
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经费。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探索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债务的有效方法。
2、改革完善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674号)精神,以当地前3年(2008年至2010年)各病种医疗费用均值为病种收费参考标准,全面推进试点医院按病种收费改革。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充分发挥医疗保障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引导、制约和激励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试点工作由省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卫生厅具体指导,设区市、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市、县政府应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努力细化、实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实施方案由设区市政府审定后实施,报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备案。
(二)密切部门协作
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切实做好改革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及时出台和下达配套文件,细化、拓展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进改革试点的工作合力。
(三)强化财力保障
各地要按照国家和少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费测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并将所需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完善政府投入方式,财政经费补助与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挂钩,同时,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管理和补偿机制,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四)营造良好环境
做好宣传培训和政策解读工作,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创造良好条件。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市国资委印发关于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指导意见
沪国资委综合[2011]191号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集团: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市工商业联合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要求,市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市国资委系统按照《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精神,维护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好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现就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对于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劳务派遣员工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力、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支稳定忠诚、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核心员工队伍,对于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摒弃“换人增效”的错误理念,致力于通过创新和转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地将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纳入人力资源战略统筹规划,用科学的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三性”岗位
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结合行业实际和企业、岗位特点,通过集体协商方式,合理确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范围,明确要求管理岗位和关键技术岗位应以使用劳动合同制员工为主,逐步减少非“三性”岗位使用劳务派遣比例,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施行规范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
企业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薪酬分配制度,将劳务派遣员工与劳动合同制员工(以下合称企业员工)纳入同一薪酬管理与业绩考核体系,破除工资分配中的“二元”结构,按照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岗位、资历、学历、技能和绩效等因素,建立企业员工正常工资调整机制,并纳入集体协商的范围。
企业要重视改善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要将其纳入集体协商的内容。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水平。在劳动保护方面,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为企业员工提供同等的、充分的保障。
企业要按照国家和本市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按时足额支付劳务费用,督促劳务派遣公司依法缴纳劳务派遣员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做到应保尽保。
四、建立劳务派遣员工身份转换机制
企业要制定吸纳劳务派遣员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的制度,明确标准,畅通渠道,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优秀高技能劳务派遣员工,有计划地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并予以正常的晋职、晋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用工单位的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集团应将有关制度与计划报主管部门备案。
五、加强党工团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健全党工团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共同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对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培养与吸收,积极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企业要积极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工会组织,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对已加入劳务派遣公司工会的劳务派遣员工,企业工会应积极协助劳务派遣公司工会做好会籍管理、工会活动和权益维护工作。
企业要认真贯彻《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在加强劳务派遣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办法。企业未吸纳劳务派遣员工为职工代表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劳务派遣员工列席参加。要积极帮助劳务派遣员工解决“三最”利益问题,教育引导他们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素质
企业要将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岗同训。要结合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规章、企业文化、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操作技能、职业病防范等岗位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通过高师带教、技能竞赛和新技术学习交流,使劳务派遣员工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技能等级。要鼓励和支持劳务派遣员工通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政府部门考核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开拓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对有专业技能持证上岗要求的岗位,要确保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并按规定进行资质复审。
七、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劳务派遣公司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通过市场竞标,选择资质过硬、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通过签订派遣协议,规范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的权利与义务。要建立定期考核评审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协议、管理不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要依法终止派遣协议,及时予以清退。通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减少劳务派遣公司数量,提高劳务派遣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在生活健康、遵纪守法、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必要的经济与物质条件,增强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协调机制,经常督促检查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情况,对管理中发现、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督促劳务派遣公司认真履行相关义务。
八、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提高指导与服务水平
企业要认真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接受政府部门监管与检查,接受行业规范与指导,加强自律,不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对劳务派遣用工情况的动态监管。
企业集团要经常对系统内劳务派遣用工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不断提高指导、管理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