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
用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国资委综合[2011]191号)
各有关企业集团: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市工商业联合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要求,市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市国资委系统按照《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精神,维护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好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现就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对于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劳务派遣员工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力、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支稳定忠诚、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核心员工队伍,对于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摒弃“换人增效”的错误理念,致力于通过创新和转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地将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纳入人力资源战略统筹规划,用科学的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三性”岗位
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结合行业实际和企业、岗位特点,通过集体协商方式,合理确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范围,明确要求管理岗位和关键技术岗位应以使用劳动合同制员工为主,逐步减少非“三性”岗位使用劳务派遣比例,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施行规范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
企业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薪酬分配制度,将劳务派遣员工与劳动合同制员工(以下合称企业员工)纳入同一薪酬管理与业绩考核体系,破除工资分配中的“二元”结构,按照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岗位、资历、学历、技能和绩效等因素,建立企业员工正常工资调整机制,并纳入集体协商的范围。
企业要重视改善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要将其纳入集体协商的内容。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水平。在劳动保护方面,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为企业员工提供同等的、充分的保障。
企业要按照国家和本市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按时足额支付劳务费用,督促劳务派遣公司依法缴纳劳务派遣员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做到应保尽保。
四、建立劳务派遣员工身份转换机制
企业要制定吸纳劳务派遣员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的制度,明确标准,畅通渠道,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优秀高技能劳务派遣员工,有计划地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并予以正常的晋职、晋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用工单位的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集团应将有关制度与计划报主管部门备案。
五、加强党工团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健全党工团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共同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对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培养与吸收,积极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企业要积极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工会组织,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对已加入劳务派遣公司工会的劳务派遣员工,企业工会应积极协助劳务派遣公司工会做好会籍管理、工会活动和权益维护工作。
企业要认真贯彻《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在加强劳务派遣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办法。企业未吸纳劳务派遣员工为职工代表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劳务派遣员工列席参加。要积极帮助劳务派遣员工解决“三最”利益问题,教育引导他们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素质
企业要将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岗同训。要结合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规章、企业文化、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操作技能、职业病防范等岗位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通过高师带教、技能竞赛和新技术学习交流,使劳务派遣员工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技能等级。要鼓励和支持劳务派遣员工通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政府部门考核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开拓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对有专业技能持证上岗要求的岗位,要确保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并按规定进行资质复审。
七、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劳务派遣公司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通过市场竞标,选择资质过硬、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通过签订派遣协议,规范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的权利与义务。要建立定期考核评审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协议、管理不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要依法终止派遣协议,及时予以清退。通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减少劳务派遣公司数量,提高劳务派遣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在生活健康、遵纪守法、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必要的经济与物质条件,增强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协调机制,经常督促检查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情况,对管理中发现、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督促劳务派遣公司认真履行相关义务。
八、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提高指导与服务水平
企业要认真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接受政府部门监管与检查,接受行业规范与指导,加强自律,不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对劳务派遣用工情况的动态监管。
企业集团要经常对系统内劳务派遣用工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不断提高指导、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市国资委印发关于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指导意见
沪国资委综合[2011]191号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集团: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市工商业联合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要求,市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市国资委系统按照《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精神,维护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好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现就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对于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劳务派遣员工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力、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支稳定忠诚、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核心员工队伍,对于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摒弃“换人增效”的错误理念,致力于通过创新和转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地将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纳入人力资源战略统筹规划,用科学的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三性”岗位
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结合行业实际和企业、岗位特点,通过集体协商方式,合理确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范围,明确要求管理岗位和关键技术岗位应以使用劳动合同制员工为主,逐步减少非“三性”岗位使用劳务派遣比例,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施行规范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
企业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薪酬分配制度,将劳务派遣员工与劳动合同制员工(以下合称企业员工)纳入同一薪酬管理与业绩考核体系,破除工资分配中的“二元”结构,按照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岗位、资历、学历、技能和绩效等因素,建立企业员工正常工资调整机制,并纳入集体协商的范围。
企业要重视改善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要将其纳入集体协商的内容。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水平。在劳动保护方面,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为企业员工提供同等的、充分的保障。
企业要按照国家和本市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按时足额支付劳务费用,督促劳务派遣公司依法缴纳劳务派遣员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做到应保尽保。
四、建立劳务派遣员工身份转换机制
企业要制定吸纳劳务派遣员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的制度,明确标准,畅通渠道,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优秀高技能劳务派遣员工,有计划地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并予以正常的晋职、晋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用工单位的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集团应将有关制度与计划报主管部门备案。
五、加强党工团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健全党工团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共同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对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培养与吸收,积极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企业要积极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工会组织,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对已加入劳务派遣公司工会的劳务派遣员工,企业工会应积极协助劳务派遣公司工会做好会籍管理、工会活动和权益维护工作。
企业要认真贯彻《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在加强劳务派遣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办法。企业未吸纳劳务派遣员工为职工代表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劳务派遣员工列席参加。要积极帮助劳务派遣员工解决“三最”利益问题,教育引导他们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素质
企业要将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岗同训。要结合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规章、企业文化、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操作技能、职业病防范等岗位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通过高师带教、技能竞赛和新技术学习交流,使劳务派遣员工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技能等级。要鼓励和支持劳务派遣员工通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政府部门考核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开拓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对有专业技能持证上岗要求的岗位,要确保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并按规定进行资质复审。
七、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劳务派遣公司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通过市场竞标,选择资质过硬、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通过签订派遣协议,规范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的权利与义务。要建立定期考核评审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协议、管理不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要依法终止派遣协议,及时予以清退。通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减少劳务派遣公司数量,提高劳务派遣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在生活健康、遵纪守法、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必要的经济与物质条件,增强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协调机制,经常督促检查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情况,对管理中发现、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督促劳务派遣公司认真履行相关义务。
八、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提高指导与服务水平
企业要认真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接受政府部门监管与检查,接受行业规范与指导,加强自律,不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对劳务派遣用工情况的动态监管。
企业集团要经常对系统内劳务派遣用工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不断提高指导、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三篇:的通知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中介机构质量评价规范》
【法规名称】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中介机构质量评价规范》的通知
【颁布部门】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发文字号】 沪国资委评价[2010]114号
【颁布时间】 2010-04-12
【实施时间】 2010-04-12
【效力属性】 有效
【正
文】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中介机构质量评价规范》的通知
各出资企业:
为进一步提高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质量,客观评价中介机构的执业水平、执业能力,根据《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5号)、《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则》(国资发评价[2004]173号)、《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有关规定,现将《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中介机构质量评价规范》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并及时反馈工作中有关情况和问题。
联系人:张培艺 电话:23115965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二0一0年四月十二日
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中介机构质量评价规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提高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质量,客观评价中介机构的执业水平、执业能力,根据《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5号)、《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则》(国资发评价[2004]173号)、《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定义)
本规范所称中介机构质量评价,是指运用科学的技术指标,规范化的操作方法,动态化的管理手段,对事务所的工作进度、工作质量、沟通协调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中介机构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参与市国资委出资企业及所属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
第四条(质量评价责任部门)
按照谁委托谁负责的原则,由委托主体开展对中介机构的质量评价工作。市国资委对其委托的合并及母公司财务决算审计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出资企业对其委托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子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按规定将评价结果报市国资委。
第五条(质量评价内容)
财务决算审计中介机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工作的及时性。主要是指中介机构是否按时完成并报送相关报告,有无拖延等情况。
2.工作的规范性。包括聘请的中介机构及主审人员是否与备案一致、报告格式是否符合规范、审计意见是否恰当、信息披露是否规范准确等内容。
3.工作的完整性。包括审计工作范围的完整性、审计内容的完整性、出具报告的完整性、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等内容。
4.工作沟通情况。主要是指在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中介机构是否主动与委托主体及业务约定书要求的沟通方进行沟通,及时报告工作进度、实施情况及发现的重要问题等。
5.工作的后续监督。主要是指对于在后续经济责任审计、企业改制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对事务所的评价进行追溯。
6.其他重要事项。主要是指期初数调整、前期重大会计差错、委托主体要求的内容等。
7.专业服务小组的经验、技能、团队精神等增值服务的评价。
第六条(质量评价方法)
1.市国资委质量评价分为综合评价和单户评价两类。
2.单户评价是指某个中介机构承担单个出资企业合并及母公司财务决算审计的评分结果。采用百分制,主要涉及审计报告、专项说明审核报告和专项复核说明、内控测试报告、财务评价书、报告报送的及时性、审计计划、后续追溯调整等方面,并按照审计工作重点设置相应权重。
3.综合评价是指在某个中介机构参与市国资委多个出资企业财务决算审计项目单户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提供的该中介机构参与子公司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工作。
4.根据工作需要,各委托主体可以采用聘请社会中介机构等方式开展质量评价工作,并做好沟通协调,加强对其工作结果真实性、合法性的关注和监督。
5.市国资委对企业上报的中介机构评价情况进行复核和抽查。
6.评价结果应与中介机构、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听取其意见。
7.评价工作中应与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或者董事会治理层沟通。
具体评价内容及方法详见附件。
第七条(审计质量评价结果分档)
审计质量评分结果分以下几类:85分以上为良好,70-85分之间为合格,60-70分之间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八条(审计质量评价结果应用)
1.中介机构综合评分结果为良好及合格的,有资格参加市国资委相关审计项目;中介机构综合评分结果为基本合格的,缩短其可连续审计的年限;中介机构综合评分结果为不合格的,三年内不再列入市国资委审计入围范围。
2.中介机构单户评分结果为良好、合格的,按业务约定书全额支付审计费用;中介机构单户评分结果为基本合格的,按业务约定书扣减相应审计费用,并要求中介机构更换主审人员;中介机构单户评分结果为不合格的,按业务约定书扣减相应审计费用,并更换中介机构。
3.上述评价结果将向行业主管部门、出资企业、中介机构通报。
第九条(区县管理)
各区县国资监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工作规范。
第十条(解释)
本规范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施行)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四篇:上海市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
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沪国资委评价[2010]111号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各出资企业:
为规范市国资委出资企业的资金运行秩序,控制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现将《关于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金管理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并及时反馈执行中有关情况。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金管理的意见
为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以下简称出资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规范资金运作,加强资金风险控制,完善资金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现就加强出资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加强集团资金管理,有利于集团宏观掌握和控制资金筹措、运用及综合平衡,防范财务风险,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前,在财务监管和审计工作中发现出资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出资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集团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管控能力,确保资金安全与使用效益。
二、明确加强资金管理的工作重点和原则
对资金实施科学有效的集中管理是加强出资企业资金管理的工作重点。只有建立良好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才能增强资金保障能力,降低资金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资金集中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应以资金预算管理为抓手,以资金管理信息化为载体,以资金内控制度为保障,以监督与评价为手段,做到“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
出资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出资企业的资金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规定,做到合法合规。
(二)安全流动性原则。出资企业应保持集团合理的资金存量,加强现金流量和资金链的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流向,保证资金的合理流动和安全营运。
(三)成本效益性原则。出资企业应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探索和创新集团资金管理的有效模式
出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资金运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做到资金聚而不死、分而不散、高效有序、动态平衡。
市国资委鼓励出资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探索资金集中管理有效模式。在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或资金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出资企业可以先从资金管理集中入手,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账户开户要求、统一筹资安排、统一支付流程、统一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出资企业探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如采用内部结算中心、现金池或财务公司等方式。
出资企业可以对照以下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经营方式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1、对于经营业务单
一、管理层级少的出资企业,可以采用内部结算中心模式,实现资金的全面集中管理;
2、对于经营业务单
一、业务量较大、管理层级多、业务经营区域广的出资企业,可以采用现金池模式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3、对于大型、特大型的处于成熟期的出资企业,可以采用集团财务公司模式;
4、对于行业跨度大、管理层级多、下属产业集团外部监督要求高、独立性相对较强的特大型出资企业,也可以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综合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即在各个产业集团采用适用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各个产业集团内的资金首先做到相对集中;而后在出资企业层面通过构建虚拟的资金管理平台实现对下属单位资金的监控及管理,实现资金管理的集中。
四、运用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行的预见性和可控性
出资企业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细化资金预算安排,高效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一)规范资金预算编制与审核。出资企业应以企业经营计划作为资金预算编制依据,制订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和月度资金计划;出资企业总体资金预算方案应经集团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核。
(二)严格资金预算,逐步建立刚性控制机制。根据资金预算和月度资金计划筹集、使用资金;未列入预算或改变预算内容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实施,如必须实施应补报有关审核程序。
(三)加强资金预算执行的跟踪分析。出资企业应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对资金预算执行的重大差异进行检查分析,强化资金预算执行的监督力。
五、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作合法性和规范性
出资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明确资金内部控制流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资金内控管理。资金管理制度包括岗位分工、付款审批权限、现金管理、银行存款管理、外汇管理、信贷管理、监督检查及工作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出资企业应强化对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各项资金业务应在授权范围内操作,任何岗位和个人不得超越操作权限;严格执行以基本户为主的开户制度,禁止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处于监管之下。出资企业如发生重大资金支付或融资行为,按照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工作的通知》(沪国资委统[2007]161号)文件规定执行。
六、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重要工具。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应将资金预算管理和资金实时监控相结合,及时准确反映资金的运行状况和风险。
出资企业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依托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步推进,并成为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当全面涵盖企业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各环节,实现对资金的全范围、全流程的监督与控制,保证资金安全、及时、有效的运行。
七、加强资金管理的监督和评价,促进资金管理动态化和长效化
出资企业财务、内审等部门应当开展资金管理的监督及评价工作,对所属企业资金运行情况、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重大资金决策程序的合规性、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管理模式的效果及资金风险防范等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了解和掌握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董事会及其专业委员会应及时听取和分析企业资金管理的情况报告,针对资金管理中反映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市国资委将在财务预决算、快报监测、决算审计和不良资产管理等财务监管工作中,加强对出资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并依托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有效引导和督促出资企业加强资金管控,完善资金风险控制,促进资金营运效益的提高。
市国资委将组织出资企业开展资金管理相关的培训和座谈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企业资金管理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出资企业提高整体资金管理水平。
八、各区县国资监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意见的要求,制定相关的资金管理工作规范,加强所属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
第五篇: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11〕119号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
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指导监督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国资委制订的《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的意见
省国资委
为贯彻落实《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5号),进一步加强对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保障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的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全省市、县(市、区)国有企业规模实力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质量不断改善。截至2010年底,全省市、县(市、区)企业国有资产总额达23000亿元,归属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达8200亿元。2010年,全省市、县(市、区)国有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900亿元,实现利润380亿元,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是全省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市级国资监管机构组建后,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有力促进了市属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时,全省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市国有资产监管的工作方式还不适应新体制要求,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的原则还需进一步落实;部分市国资委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到位;部分县(市、区)还没有明确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企业国有资产基础性管
理工作还需加强。
二、进一步明确指导监督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着力推进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完善,着力提高全省市、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着力促进全省市、县(市、区)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国家所有原则。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坚持分级代表原则。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分别根据本级政府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上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尊重和维护下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出资人权利,不代替或干预下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3.坚持政企分开、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原则。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市、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4.坚持依法合规原则。加强分类指导,突出监督重点,增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保障中央和省关于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政策法规得到贯彻落实。
5.坚持逐级指导监督原则。省国资委负责加强对市级国资委的具体业务指导监
督,市级国资委负责加强对县(市、区)级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监督。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尚未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市级国资委应当加强与县(市、区)级人民政府承担国有资产监管职能部门、机构的联系,做好具体业务的指导监督。
三、准确把握指导监督的工作重点
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坚持党的十六大以来确定的“三统一、三结合”以及“三分开”等重大原则,坚持国资委作为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职责定位,重点推进市级国资委出资人职责的落实,保证“管资产、管人、管事”三项职责的完整性。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明确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职能部门,做好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从有利于提高企业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出发,依法合理界定国资委的监管范围,逐步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
进一步提高市级国资委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加强对市级国资委依法履行职责的指导,督促市级国资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职权,既积极维护出资人权利,又切实尊重监管企业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国资委履行职责的法定程序,将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作为维护出资人权利的重要途径;加强国有股东代表管理,确保股东代表准确反映出资人意志。加强对董事会建设的指导,确保董事会向股东会负责,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对国资监管工作具体业务的指导。指导市、县(市、区)积极探索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和方式,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指导市、县(市、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规范公
司治理,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指导市、县(市、区)推动国有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赢利水平。指导市级国资委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资本收益和预算、监事会监督、参与重大决策、企业领导人员管理、重要子企业监管等工作制度。指导市、县(市、区)加强国有企业党建、群工、宣传以及反腐倡廉、信访维稳等工作。
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基础性管理。指导市、县(市、区)扎实做好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变动、股份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及清产核资、资产统计、业绩考核、经济运行监测等基础性管理工作。
四、切实加强指导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对市、县(市、区)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省国资委要充分发挥指导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及时研究重大问题,布置重点工作。市级国资委也要成立对县(市、区)级国资监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的领导机构,明确负责具体工作的办事机构,不断增强工作合力。
加强指导监督的规划引导。上级国资委在年初梳理指导监督工作重点,制订下发指导监督工作计划,推动指导监督工作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市国资委对县(市、区)级国资监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的工作计划,要及时报省国资委备案。
建立国有资产监管重大事项和规范性文件的报告备案制度。市级国资委和县(市、区)级负责国资监管工作的机构,要定期向上级国资委报告本地区国资监管机构设置、职责定位、监管范围等变动情况和本地区国有资产总量、结构、收益等变动情况及本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上级国资委备案,凡与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 5 —
规章等有关规定相抵触的,上级国资委应当及时提出意见,督促按程序予以修正。
探索指导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政策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日常指导与专项指导相结合,在通过政策法规性文件进行指导的同时,积极采取工作交流、学习考察、专业培训、专题会议等形式,进一步把指导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针对下级国资监管工作开展的情况,特别是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专项指导。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国有资产 监管意见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8月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