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10:1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一、古代城市规划

(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

《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

2、唐长安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理坊制

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官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古希腊时期: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

古罗马时期: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

空间的核心和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等城市设施

2、中世纪城市

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

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

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

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

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

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

(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区域研究

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

(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展

l、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

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

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关联

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3)广亩城

把城市分数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城市体系:区城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的地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

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分布关系

城市在地线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心地理论

3、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1)综合规划

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

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2)分离渐进规划

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

(3)混合审视规划

基本决策--综合规划 项目决策-分离渐进规划

(4)连续性城市规划

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

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

(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l、雅典宪章(1933)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

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描述城市联系状况,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

2、马丘比丘宪章(1977)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 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一)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l、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经济、社会和环境

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2、知识经济、信息杜会和经济全球化

(1)知识经济:概念和特点

(2)信息社会: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

(3)经济全球化

(二)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理念

l、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

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

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

经济中心城市: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知识创新、信息/通讯/交通枢纽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l、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实践

都市部落: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

筑物

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

(1)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

(2)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我国的城市开发区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

l、作为国家宏现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二、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一)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 l、规划法规体系(核心)

2、规划行政体系

3、规划运作体系(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

(二)规划法规体系

l、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2、专项法

3、相关法

(三)规划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两种基本型制: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制(四)规划运作体系

l、发展规划

两个基本层面: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

2、开发控制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

(五)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化趋势

l、民主公正意识

2、环境保护意识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与任务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

l、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

2、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四)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

l、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的关系

(五)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六)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l、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领和主要内容

3、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及常用方法

掌握-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

了解-指一般知识

一、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一)区域环境调查

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线范图

l、城市化水平

(1)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常住,流动,非农业

(2)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

(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

(4)耕地总量和历年的变化

(5)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

(6)城镇建设投资

2、城镇体系

--区城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职能 ·规模 ·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距离、密度、联系

调查内容

(1)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在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和地位

(2)资源

(3)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4)各城镇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

(5)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和利用率

(6)其它基础设施

(二)历史和环境特色

l、体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 ·物质环境

具体有

(1)自然环境(2)历史遗迹(3)城市格局

(4)城市轮廊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

(5)建筑风格(6)其它物质和精神的特色,民俗风情

(三)自然环境调查

l、自然地理

位置环境,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联系

地形、地貌

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和地下矿藏

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水位、水质,地下水,洪水位和洪水法没区

2,自然气象

风象 气温 降雨 太阳辐射

3、自然生态

(四)社会环境

l、人口

2、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五)经济环境

l、总量

2、产业部门

3、土地市场

4、建设资金

(六)城市土地使用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七)调查主要方法

l、现场踏勘和观测

2、问卷和抽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

4、文献资料

二、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定性分析

l、因果分析

2、比较分析

(二)统计分析

1、频数频率分析

2、集中和离散分析

(三)一元回归

如果存在相互关系,以一个控制变量预测另一个。

(四)模型分析法

l、实体模型

2、概念模型

三、城市想划中的研究工作

(一)城市性质

主导职能,建设的总纲,基本特征和总的发展方向

1、城市类型

2、依据

3、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

4、检验

(二)城市规模

l、人口

(1)人口预测的简单增长法(2)比例法

(3)区域分配法(4)环境容量法(5)回归分析法

2、用地

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

I 60.1~7.5 3 90、1~105

75.1~90 4 105、1~120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城市人口的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

(三)城市环境容量

l、自然条件

2、城市现状

3、经济技术条件

4、历史文化

四、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三大类--自然地质,建设条件,经济条件

(一)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地质条件 工程条件 水文条件 气候 太阳

风象 气温 降水 土地的适用性评价

(二)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用地的布局结构 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 承载性 区位

区位理论的应用 城市土地评价的主要因素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五、城市规划用地构成和空间布局

(一)城市用地构成

掌握大类名称--用地比例 熟悉中类名称

了解小类

(二)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

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

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产业用地(工业、新兴产业、服务业)

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的发展需要

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

(三)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集中式 单中心块聚,多中心组团

分散式 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

(四)熟悉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

城市总体布局艺术 城市美学 空间景观组织

轴线艺术 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第五章 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

(一)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

1、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

2、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设计

(二)掌握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l、总体规划纲要

2、总体规划

3、总体规划中的城镇体系规划

4、分区规划

5、控制性详细规划

6、修建性详细规划

7、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二、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规划基本概念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l、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区域基础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大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lO、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方法

1、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收集

2、城镇体系规划的步骤

3、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文件(2)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图纸

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一)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编制

任务和内容

成果--说明书、现状图、分析图、规划结构图、专题研究报告深度审定

(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总体规划的期限 总体规划内容

(三)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文本

依据、基本对策、城镇体系、性质与规模、土地利用

图纸

现状图

城镇体系、城市现状、工程地质评价图

规划团

城镇体系、总体规划、郊区规划、近期规划、专业规划

(四)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

编制基础资料文件 绘制现状图 城市用地综合分析

评定图绘制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 基础资料分析研究

确定城市性质 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的含义、意义、人口构成、人口变化、计算城市人口规模,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总体布局布局原则

方案比较编制与审定

(五)掌握城市分区规划作用和内容

作用主要内容 成果 基础资料、文本、图纸 分区规划中的工程系统规划

四、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一)掌握详细规划的类型、作用和地位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

(二)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

内容

编制方法

基础资料的收集

用地分类-小类(细分类)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

地块划分的原则、弹性、规模

控制体系

规定指标、指导性指标

(三)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文本、图纸、图则、计算规则

(四)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

一般内容、一般方法、一般成果

(五)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文字说明、图纸

附加

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规划

居住(生活)区规划

任务要求内容构成规模等级类型

规划结构

住宅用地的布置

类型

住宅经济、户室比

公共建筑

分类、定额指标、规划布置

道路交通

功能、道路分级、规划布置要求

绿地

组成、标准、布置原则

技术经济分析

用地平衡表、技术经济指标

术语解释 图纸的比例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类 型 总体纲要 总体划分 分区规划 控详规划 修详规划 文件 主 要 说明书 文本 文本 文本 说明书 附件 基础资料 说明书 说明书 说明书 专题报告 图则 图集 图集 图集 图集 图集 图纸 主要图纸比例 1:25000 1:5000 1:5000 1:1000 1:500 1:10000 1:25000 1:2000 1:2000 现状图 ☆ ☆ ☆ ☆ ☆ 评价图 ○ ☆ × ○ ○ 分析图 ○ ○ ○ ○ ○ 结构图 ☆ ○ ○ ○ ○ 编码图 × × ○ ○ × 指标图 × × ○ ☆ ○ 规划图 ○ ☆ ☆ ☆ ☆ 表现图 × × × ○ ☆ 位置 ○ ○ ○ ☆ ○ 第六章 主要专项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本概念

l、城市综合交通,市际,近郊和城市

2、城市交通系统,人物,通道,车辆,管理

a、城市交通和城市用地布局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l、影响因素

·区域 ·用地布局 ·已有交通

2、规划基本要求

用地

·划分地缺 ·通道 ·景观

运输

·与沿路开发协调结合 ·结构完整,分布均匀,有可靠性

·密度和面积率,密度4~6kM/km2,20% ·分流

·有利于管理,多路交叉口 ·对外交通联系方便

环境和历史要求 布置管线的要求

3、规划程序

·调查 ·问题分析 ·预测 ·战略对策

·初步方案 ·方案评价和修改 ·图纸和报告

4、道路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5、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干道网的类型

方格网 环行放射 自由式 混合式

·道路网性质、常规快速 ·功能、交通和生活

·道路衔接

高低车速、主次道路、生活和交通性,分离性

6、城市交通枢纽

贷运 客运 设施性

7、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间距 ·路网密度,干道网,城市道路网

·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例建筑用地的分界线,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宽度根据要求变化,以满足交通、绿化、通风日照、建筑景况和地下管线的要求。

建筑后退。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快速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红线宽度(米)60~100 40~70 30~50 20~30 ·道路断面类型

一块板 两块板,车速>50公里/小时,景观,地形

三块板 四块板

(三)城市交通调查和主要交通特征

l、目的2、内容

3、居民出行调查

4、居民出行特征

5、道路交通调查

(四)城市交通规划

l、基本概念

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订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问题

定义、目标制订、备选方案设计与评价,实施反馈。

2、系统构成3、规划一般步骤

4、规划层次

5、规划任务

(五)城市交通政策

1、意义

2、内容

3、基本特征

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我国城市交通政策

(六)城市对外交通

l、铁路

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或无关站场起主导作用 会让站中 间闽站 区段站 编组站 客运站

2、公路

技术等级 行政等级 市城布置要求

场站

客运 货运 过境车辆服务

高速公路

3、港口

分类

组成,水域和陆地

布置要求

区域交通,腹地与工业布置

岸线分配与利用 水陆联运

4、机场

规模 机场净空 通讯要求

与城市的联系,共用,减少总时间

(七)城市公共交通

1、类型和特点

2、衡量标准,经济,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3、基本概念

4、规划一般要求

时耗 拥有量 轨道交通 运送能力

5、线路网

市区、近郊和远郊线 能力与流量协调

走向与主客流向一致 换乘点的布置

技术要求,密度,换乘系数大城市<1,5,小城市<1.3,非直线系数<l,4,线路增长度8~12公里,轨

道<40miN量行程

6、站点

站距

站点覆盖,300米半径>50%,500米半径>90%

公共汽车枢纽站

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想划的主要内容

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市政公用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l、城市供电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电源工程

第二篇: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城市:从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产业结构、居民的人口规模和集聚密度的不同。2.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3.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4.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5.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中新的一个城市设计运动,始于1990年初。是基于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的背景而发展起来的。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6.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 一定间距为日照间距。一般以冬至日中午正南太阳能照射到住宅底层窗台高度为依据,寒冷地区可以考虑太阳能照射到住宅的墙脚。7.一化二系三结构:

一化——城市化水平;

二系——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 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轴;发展构成中的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

8.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9.新城: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10.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各种区位理论的目的就是为各项城市活动寻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2.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 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13.城镇化:最简单的解释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正式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14.城市形态:

15.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技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用地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16.城市对外交通:是城市与外部保持密切联系,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和通道。通常由铁路、公路、航运以及航空运输组成。

17.城市基础设施:最初由西方经济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概念,泛指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经营,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和一般条件的非营利性行业和设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将其定义为: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18.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19.城市结构:由于城市功能而产生的各种地区、核心、主要交通通道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通常被称为城市结构的城市形态的框架。城市结构所反映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分布及其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是城市布局要素的概念化表示和抽象表达。20.规划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规划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规划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二.复习重点内容

1.我国城市建设的学科层次: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街道|广场——建筑群——建筑|小品——室内——家具

新的城乡规划体系:

2.《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雅布斯(J.Jacobs)1961年出版(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运用社会使用方法对美国城市空间中的社会生活进行调查。街道和广场是真正的城市骨架形成的最基本要素。雅各布斯认为街道要有生命力

①作为整体的地区至少要用于两个基本的功能:生活、工作、购物、进餐等等,而且越多越好。②沿着街道的街区不应超过一定的长度。有较多的转角场所。③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于她称之为“纹理紧密的混合”之中。④街道上要有高度集中的人。《寻找失落的空间》 《拼贴城市》 《交往与空间》

3.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的重要文献:(1)《雅典宪章》(1933)功能分区(2)《马丘比丘宪章》(1977)功能融合(3)《华沙宣言》(1981)人 + 建筑 + 环境(4)《环境与发展宣

言》与《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5)《北京宪章》建立“全球---地区建筑学”等思想,以迎接新世纪挑战。.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1)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2)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3)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型城市空间。(4)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5.希波丹姆模式: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中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规划结构形式。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建设工作中完整地得到体现。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图在外国建设史书上29页)

6.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2)经济发展水平(3)政治组织。

城市发展历程:

(1)古代的城市发展——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2)近代的城市发展——

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城市布局的变化;城市与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城市的聚集效益和城市生活的高质量

(3)二战后的城市发展——城市人口达到50%以上,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与对外交通规划;城市中心的退和复苏;城市外延扩展;科学技术的利用等。7.古代东西方城市发展的特征:

一、城市发展阶段

西方:每个时期特色鲜明,城市进化阶段比较明显

我国:自秦汉以来2000多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墨守《周礼考工记》

二、建成的目的

西方:并非围绕单一权力中心展开

我国:城市建设自始至终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城市中基本不存在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

三、城市职能

对外防守,对内统治

西方:军事功能、政治统治、宗教信仰、商品交换等。我国:经济因素考虑较少,自发产生

四、城市规模

西方:除古罗马外,个体规模普遍较小 我国:用地规模较大,百万人口:

中国唐长安:84KM2 ;古罗马:20KM

2五、城市形态

西方:不同时期(规划意图、自然发展)我国:因城市类型而异

六、城市规划

西方:规划理论体系;不连续没有传承关系 我国:一脉相承

• 8.我国城镇化新的发展趋势:(1)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9.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战略研究;(2)土地使用的配置及城市空间的组合和设计;(3)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及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安排;(4)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5)城市发展的时序安排和建设的规划管理。

根据城市多年风向观测记录汇总所绘制的风向频率图和平均风速图又称风玫瑰图

10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及其演变 • 西周奴隶制社会

《周礼·考工记》 • 东周奴隶制——封建制

儒家·道家·法家

《管子》 • 西汉

封建制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代

商品经济发展

• 唐宋时期

• 隋朝——大兴城(长安)城市布局严整。

• 唐朝——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 元明清时期 • 体现《周礼·考工记》的王城的空间布局制度。• 元大都是自唐长安城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的又一典范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书中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埃——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的功能和理性角度——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规划方案——3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

整个城市的平面是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全面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 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 影响力:

集中体现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设计实践:

昌迪加尔(Chandigarh)规划

严格遵守《雅典宪章》而且布局规整有序而得到普遍的赞誉。1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法国巴黎改建

奥斯曼(GeorgeE.Haussman)1855年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洲大陆城市改建的样板。

道路—— 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将塞纳河两岸紧密连接

街道改建——街景建设、标准的住房布局方式和街道设施。

森林公园——在城市中配置了大面积公共开放空间。13.格迪斯的学说

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 主要主张:

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

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进行研究。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

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Survey analysis-plan)。

美国芒福德(Lewis Mumford)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14.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采用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方法 1942年出版《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指导思想

①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②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 ③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15.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城市土地使用——最为基础的是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同心圆理论——由伯吉斯1923年提出。扇形理论——是霍伊特1939年提出。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和乌尔曼1945年提出。

16.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四大转变包括:1)规划的前提,从确定增长规模为发展目标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2)规划编制的内容,从重点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用地安排转向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子,在功能上体现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的转变3)规划调控和管理范围,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的概念。4)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法行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从单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转向建立健全政府、专家、多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

17.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

1)城市自然条件 2)城市现状条件 3)经济技术条件 4)历史文化条件

18.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价影响因素: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涉及: • 1)建设现状——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 2)基础设施——用地内的基础设施条件

•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的用途规定及调整的可能性

• 4)生态环境——自然环境背景、自然基础及环境质量,正负面的影响。

• 5)文化遗产——地上、地下及待探明的保护规划与规定。

• 6)社会问题——产权、动迁、社会、民族、经济等。19.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

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

重点 P258 图8-10 布置在生活居住区的小型工业用地

。生产用地面积较小、运输量小、无污染、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工业,如食品、缝纫、玩具制作、手工艺品等,可布置在居住区的角落或边缘;

• 对居住区无影响的小型精密仪器、仪表、服装鞋帽等,可以布置在居住区的独立街坊。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区

• 对城市稍有影响的工业区,布置在城市的一侧或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按街坊整块布置。布置在城市外围地区的独立工业区

• 在大城市中,大型工业企业对称市的影响很大,应与城市有一定距离,用绿化隔离。钢铁、化工、机械制造

独立的工业城镇

• 大型工业企业

北京燕山石化、上海金山卫石化

• 开发区、工业园区

北京亦庄、上地,苏州、上海浦东 20.城市居住用地的分类

1)一类用地 ——适合于城市建设,不须或只须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2)二类用地 ——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3)三类用地

——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或只有采取重大工程措施才能修建,因而在经济上不合理。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

• 参考谭纵波著《城市规划》 P240-246

• 城市居住用地市城建设用地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又是城市居民直接使用、关系最密切的部分。21.22.23.城市道路系统基本形式(《城市规划》书277页)1)放射环状2)方格网式3)混合型4)方格网加斜线型

24.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 25.城市工程系统重要设施的布局要求:重点布局要求:工艺要求

安全要求

环保要求

经济要求 • 26.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整治保护内容:保护内容(六项): • 1)街区建筑的保护---局部、立面、结构保存 • 2)街道格局的保护

• 3)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控制 • 4)基础设施的改造

• 5)居住人口及方式的调整 • 6)街区功能性质的调整

2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后退建筑线、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以及停车泊位和其他需要配件的公共设施。指导性指标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城市景观风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强制性内容: 28.29.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形态(书275页)1)集中式布局:网格状;环形放射状

2)分散式布局: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30.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的内容:1)自然条件与环境的适宜性2)工程条件的可行性3)城市布局的合理性4)经济上的可行性及社会成本的比较

第三篇:城市规划原理要点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城镇化水平计算: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田园城市理论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1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4.田园城市概念 ○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

2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1调查:以伦敦为对象展开综合而深入的城市问题及原因调查 5.田园城市理论的形成 ○2分析:○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都有相互交织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因此可以利用两

3观念:者的优点形成一个城乡磁体—田园城市 ○城市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应该停止增长,而其过量的部分应该由附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即形成多中心复合的“城镇密集区”

4模式:根据霍华德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Urban Cluster)。○5措施: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资金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收支、经营管理等都○

6实践: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了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提出了具体的建议。○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东北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该城市的设计是在霍华德的指导下由恩温(R.Unwin)和帕克(B.Parker)完成的。

1针对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作为6.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贡献 ○2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对现代一个体系来解决 ○

3首开了城市规划中社会研究的先河,将物质规划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与社会规划相结合。

7.雅典宪章: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分区。1933年召开的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1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功能关系,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基本上是追随着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的,《雅典宪章》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

2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体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

3虽然已经认识到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但仍然强调“城市规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

8.马丘比丘宪章(1977):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用地单位?)

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9.《马丘比丘宪章》主要观点 ○

2认为《雅典宪章》的功能分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区“没有考虑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果是城市患了贫血症,在那些城市里建筑

3认为城物成了孤立的单元,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

4“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以及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

1由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相10.《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比较 ○

2由功能分割走向系统综合 ○3由描绘终极状态步入循环过程 ○4支撑的综合空间规划 ○由专家意志的表达转向对公众参与的鼓励

11.邻里单位理论 美国建筑师佩里借用社会学中的“社区”思想理论,于1929年提出了邻里单位的思想,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邻里单位的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对后来居住区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12.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 ○2边界: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所需要的住房 ○3开放空间 ○4机构用地 ○5地方商业 ○6内部道路系统: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13.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沙里宁于1918年在编制大赫尔辛基规划时提出的。1942年出版《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14.有机疏散理论城市改建的目标 ○

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有机疏散理论可以看作为是霍华德田园城宜的用途 ○市与柯布西埃集中主义思想的折中,成为西方改善大城市问题尤其是卫星城建设的重要4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思想基础 ○

5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成一个一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15.永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16.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整的生态系统 ○17.城市环境的概念: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 18.城市环境容量的概念: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19.城市环境质量的概念:城市环境质量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20.《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产业的分类:

21.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1户籍人口:是指当地公安派出所登记户口的人口 ○2流动人口:22.城市人口统计类型:○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一定期限(一般有半年以下,半年以上,一年以上几3暂住人口:4常住人种分发)○离开户籍所在地,在该地区暂时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 ○

5非农业人口 ○6农业人口 口: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23.城市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机械增长: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24.综合增长率法: Pt=P0(1+r)ⁿ(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tn-t0))

1对城市历史沿革的认识和分析,包括城市历史的发25.基于城市历史的规划分析内容:○

2分析城市格局的演变,包括城市的整体形态、功能布展,演进以及城市发展的脉络 ○

3分析城市历史发展中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局、空间要素(如道路街巷、城市轴线)等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景观等内容。物质性的历史要素包括文物古迹、革命古迹、传统街区、名胜古迹、古井、古寺、古木等;非物质性的历史要素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体现地方特色的岁时节庆、地方语言、传统风俗、文化艺术等。

1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通过城市定位诠释市文化形象26.基于城市文化的规划设计方法: ○2根据城市文化特征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 ○3根据城市文化选择城市产业发展 ○4在城○

5根据城市文化指导城市景观设市设计阶段通过对城市肌理的分析诠释城市文化历史 ○6通过城市环境要素诠释城市文化基调 计 ○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道27.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3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

4根据交通影响分析,5市政工程管线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量工程量、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28.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技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29.中心城区规划应包括: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1一类用地:30.用地评定的分类:○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

2二类用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

3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3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调整提案

32.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展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国家之一。

34.城市性质的概念: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35.城市规模预测包括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

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 ○2尽量少占耕地农田 ○3保护自然36.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4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 ○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和历史资源 ○件

37.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1承上启下,2与管理结合、38.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强调规划的延续性 ○与开发衔接,3体现城市设计构想 ○4城市政策的载体 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39.容积率:又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英文缩写为FAR,是地板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Ar与地块面积Al的比值;FAR=Ar/Al;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用地面积 40.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之和/用地面积)x100% 41.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绿地率=(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x100% 42.建筑限高:是指规划部门对建筑建造提出的一个许可的最大限制高度(上限);建筑高度一般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平屋顶)或屋面面层(坡屋顶)的高度 P331 43.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进行控制。

1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44.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

2侧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向间距。即山墙间距,是指建筑山墙之间为满足道路、消防通道、市政管线敷设、采光、3消防间距。即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通风等要求而留出的建筑间距 ○

4通风间距。通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风间距是为了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两幢建筑间为避免受由于风压而形成的负风压影响

5生活私密性间距。应在设计中注意避免出现对居室的视线干所需保持的最小距离。○

6城市防灾疏散间距。城市主要防灾疏散通道两侧建筑间距扰情况,一般最小为18m ○应大于40m且应大于建筑高度的1.5倍。

45.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在市中心区应达到3~4km/km²;在城市边缘区应达到2~2.5km/km²。公共交通车站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500m。

46.住区的概念:住区是城乡居民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

1按城乡区域范围划分为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47.住区类型的划分是按人口划分。○

2按建设条件划分为新建住区和旧住区 ○3按住宅层数划分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 ○为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和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

48.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住区规模的划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49.居住区:一般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0.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1.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52.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分为四类: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53.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 800~9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 54.居住用地平衡表

55.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5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平均层数;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人口净密度、人口毛密度、容积率、住宅用地指标 57.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地总面积 单位:层 58.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单位:% 59.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单位:m²/hm² 60.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居住用地 单位:m²/hm² 61.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 单位:人/hm² 62.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面积 单位:人/hm² 63.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即总建筑面积毛密度 64.平均每人住宅用地=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定额/(层数*住宅建筑密度*平在系数)

或=每人居住面积定额*住宅用地面积/住宅总面积 单位:人/hm²

65.城市设计的概念: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66.城市设计的方法:调查、评价、空间设计、反馈

67.城市规划常用分析方法:调查、分析、规划(格迪斯提出的)68.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分析、综合、评价

69.城市设计要素:边缘、街道、区域、节点、标志 7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主要任务: 研究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问题,结合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定城市地域发展的战略部署。城市规划纲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成果:文字说明和示意性图纸

1简述城市自然、2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文字说明 ○历史、现状特点 ○

3原则确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

4提出城市用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

5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 ○

6提出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 ○见

1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图纸比例为1/500,000-1/1000,000,标明相邻城镇位图纸 ○

2城市现状示意图:图纸比例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 ○

3城1/25,000-1/50,000,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 ○市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1/25,000-1/50,000,标明城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4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如规划方案的结构示意图。○专题研究报告 在大纲编制阶段应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例如人口规模预测专题、城市用地分析专题等。

总体规划大纲的审定总体规划大纲可由当地政府主管领导会同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深化意见,出具评审意见书。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定的大纲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7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 ○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2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

3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 ○限可以为10年至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年至5年。

1对市和县辖行政区范围内的城镇体系、交通系统、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2确定规划期内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布置和综合安排 ○

3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确定市人口及用地规模,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结构和布局,编制城市交通运输和道路市、区中心区位置 ○

5确系统规划,确定城市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主要广场、停车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保卫等设施的发展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目标和总体布局,并进行综合协调 ○7根据城市防灾要求,8确定需要保护的自和总体布局 ○做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 ○

9然保护地带、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 ○

10确定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各级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

11对规划区内农村居民点、乡镇企业等建步骤,提出控制旧城人口密度的要求和措施 ○设用地和蔬菜、牧场、林木花果、副食品基地做出统筹安排,划定保留的绿化地带和隔12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13编制近期建设规离地带 ○提出规划实施步骤和方法的建议 ○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72.分区规划

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2确定主要内容:○

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

4确定绿化系统、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 ○河湖水面、供电高压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用地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保护范

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73.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1规划编制的依据、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 ○2市(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预测城市化水平;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有关城镇发展的3城市性质、城市规模期限、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发展方针与战略、城市技术政策 ○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5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人口现状及发展规模 ○6各项专业规划,7近期建设规划,保护环境的措施 ○内容要求详见第三章的规定 ○包括

8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对策建议。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投放、住宅建设等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1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标明行政区划、城○

2城市现状图。图纸比例为大镇分布、交通网络、主要基础设施、主要风景旅游资源 ○

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中城市1/10,000或1/25,000,小城市可用1/5,000 ○4市5城市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

6郊区规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

7近期建设规划图 ○8各项专业规划图 划图。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 ○74.第十七章

第四篇: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

现代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

城市具备的基本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城市化包括:人口职业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外延扩展的主要发展形式: 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紧密联系的城镇群形态。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 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市化

城市规划的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法治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和经常性、实践性

城市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环境联系性

城市系统的构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

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人口系统

城市产业系统:第一、二、三产业。

城市产业:主导、配套、服务性产业

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分类

一、居民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对外交通用地

六、道路广场用地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八、绿地

九、特殊用地

十、水域和其他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的作用: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规划方案直接可进行比较;便于规划指标的定量和统计。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与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一类、二类、三类用地)

用地选择的原则: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开发选址满足空间与环境需要、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估、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的方面: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城市问题:环境恶化、交通拥塞、住宅及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城市功能是发展的动力因素,结构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形态是城市空间形式的表象。

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高效益和高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道路系统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速及城市环境整洁、宁静、美观的要求。

按交通性质区分分类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

城市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主要方面以及噪声污染、气味污染、光干扰、电波干扰等。从城市规划工作看,最主要的是

水污染问题。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包括:取水、净水、输配水规划(工程)

污水的处理工艺:沉砂、沉淀、曝气、生物过滤以及消毒等

加检查井的条件:排水管线管径大小变化、线路方向改变、坡度发生变化

排水管断面衔接方式:管顶(最优)、管底和水平面衔接

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排水管道系统。

排水管道:雨水管、污水管。

排水制度:分流制、合流制。

给水管道包括 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给水管道

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

居住区组成要素:物质(包括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精神(社会制度、组织、道德等)

居住区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

居住区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生活环境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要求:舒适、卫生、安全、宁静、优美和节能

居住区规划的设计要求:使用性、卫生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节能性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观念:“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

噪声防治:“避”“隔”合理布局、利用绿化、利用地形、利用人工屏障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单元形式:基本式,不等长,等长,转角,锯齿,曲线,混合组合形式: 行列、周边、混合、自由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

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相关的因素:日照间距、自然通风、住宅朝向、噪声防治、消防要求

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通勤、生活、服务、应急

居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宅前小路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道路的基本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混合式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混行系统(含人车共存系统住用地组成与分类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影响居住用地选择的因素: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用地标准。

住宅类型:①供以家庭为居住单位的建筑称为住宅; ②供单身居住的建筑称为单身宿舍或宿舍。

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用地自身要求、交通运输要求、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城市三大可持续发展途径: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的开发

城市规划层面: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居

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城镇体系规划包括:“一化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水平;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人口规模【等级结构】能分工【职能结构】城镇空间布局。

城市更新方式:重建或再开发、整建、维护

城市中心的构成:由各类建筑物、活动场地、道路、绿地及设施等

城市设计的作用: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

城市: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系统: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

水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额那一部分淡水资源

城市用地: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居住用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为居住用地。

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区域、国家、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日照距间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公共空间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城市规划的任务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

编制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系统构成: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方案比较的内容:土地及利用、居住用地与工业布局、交通及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及文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及投资费用,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的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分布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运输对象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交通工具(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要求不同;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1各种管线的位置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标高系统 2管线综合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3管线内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4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5当规划区分期建设时,干线布置应全面规划6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避让原则处理(压力管让自流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⑦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以及工程管线之间水平、垂直净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管网布置原则:尽可能减少路线的长度和埋深,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污水处理厂的进口和主干管末端的衔接,尽量采用重力自流形式、避免提升,管道减少与河流、山谷、建筑物交叉,管道尽量避免在快车道和窄车道下布置,顺畅、直线布置,与建设周期同步布置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目的:将城市用地主要的控制标高综合考虑,使建筑、道路、排水的标高相互协调 基本内容:①结合城市用地选择。②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③使城市道路的纵坡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④合理地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⑤合理地、经济地组织城市用地土方工程,考虑填、挖方平衡 ⑥适当地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美观要求

给水水源的选择:① 要有充沛的水量,能满足城市近期及远期发展的需求,要综合考虑工农、生活用水的总量及分配。② 要有较好的水质,处理过程可简化,即可降低成本。③ 水源地的选择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城区的距离要适当,既防止远距离供水,也要便于水源地的保护。④ 可以用一个水源,也可以多个水源,城市布局分散,可多个水源。

排水制度概念和优缺点① 分流制:用管道分别收集雨水或污水,各自独立成系统,污水管专门排污水,有些工业废水要单设管道系统。(管网分离);优—污水处理率高,长期进行受益;缺—工程量大。②合流制:只埋但以的管道系统来排除污水和雨水;优—投资少工程量小;缺—污水处理率低,改造资金难度大。注:不完全分流制:两套管网都可处理污水,雨水量大则分流(闸门)雨水量小则合流。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措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和造价估算

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②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心商务区必备条件:最高地价、最贵房屋建筑,容积率最高,城市交通枢纽,金融贸易、保险中心,有最大、最豪华建筑物,日夜人流量差最大

第五篇:城市规划原理总结

第一章

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但是有防御城垣的居民点并不都是城市,有的村寨也没有设防的城垣。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与防御的要求

人类最初的居民点就有饭富裕的要求。

原始部落时期,例如,深沟、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等防御措施。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其他的一些防御措施,如城壕、城墙外有很深的壕沟环绕、营寨城

第三章

1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作用: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的和谐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和谐生活的原则城市规划的层面

城市发展战略建设控制引导

4.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与修改

城市规划的审批

5城市总体规划的文件及主要图纸

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总体规划图纸包括市域城镇布局现状图,城市现状图,用地评定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图,城市整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及近期建设规划图

第四章

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就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系统构成有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等。

城市产业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按照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一般服务性产业。

城市用地: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工程地质评价

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地震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

3、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风向,气温,降水与温度

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1、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2、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3、社会、经济构成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1、城市土地的基本性质

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

2、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城镇体系: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如何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提出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4、确定等级和规模结构

5、确定空间布局

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7、确定保护区域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8、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

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城市用地分类:P84

居住用地的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居住用地的指标: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居住用地的分级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

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连续运输。

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增加城市地理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应、有利于城市经济防灾。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一、城镇体系规划

1、定义:城乡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以城镇为中心来组织的。而城镇本身又有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城镇对不同地理范围发挥着中心作用,高一级的城镇将覆盖低一级的中心影响范围,而在职能上有分工,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城镇

体系。

2、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二、城市性质

1、定义:城市性质是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得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意义:城市性质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它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三、城市的规模

1、城市的规模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用地构成,而城市的规模则决定了城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

2、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功能:综合服务的功能,社会在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2、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城市总体规划结构一般是由城市中心、居住区、工业区、主干路系统和绿地系统构成。

2、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分布形态。

城市形态分类:集中型形态、带型形态、放射型形态、星座型形态、组团型形态。

3、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详细见p201)

4、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总体布局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规划布置时,必须和工业用地、居住区用地、道路系统以及当地自然地形等方面的条件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其规划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2)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p252)

5、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详见p264)

矿业城市布局特点:(1)矿区资源条件是矿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2)需频繁的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3)矿区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形式(4)要很好地考虑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5)考虑矿区所在地区的工农业基本建设(6)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风景旅游和纪念性城市布局特点:(1)突出风景城市的个性,维护风景和文

物的完整性(2)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3)正确处理风景区与居住区的关系(4)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5)休、疗养地与纪念性城市

山地城市布局特点:(1)组团式布局——布局不宜分布过散,应根据工业的不同性质尽可能紧凑集中,成组配置。每个组团不宜太小,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配置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2)带状布局——布局主要特点是平面结构与交通流的方向性较强,但其发展规模不宜过大,城市不宜拉得太长,必须根据用地条件加以合理控制;城市中心宜布置在适中地段或接近几何中心;在谷底布置工业时要特别注意地区小气候的特点和影响,避免将有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容易产生逆温层的地带或静风地区。(3)有机疏散、分片布局——是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在山区地形条件十分复杂的条件下采取的一种布局方式;城市布局结合当地自然地形特点,因地制宜,以满足城市建设的各种功能要求

港口城市布局特点:(1)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合理地分配岸线(2)合理组织港区个作业区,提高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使港口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3)结合港口城市特点,创造良好的城市总体艺术面貌

第八章

6、城市管线工程综合的工作内容:就是收集城市规划地区各单项工程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 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它们之间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并不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包办所有的管线设计,而主要是负责管线工程综合工作。P3517、工程管线种类P351

(1)按性能和用途分类

给水管道: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给水等管道。

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

电力线路:包括高压输电、高低压配电、生产用电、电车用电等线路。④电信线路:包括市内电话、长途电话、电报、有线电视等线路。⑤热力管道:包括蒸汽、热水等管道。

(2)按输送方式

压力管线:指管道内流体介质由外部施加力使其流动的工程管线,通过一定的加压设备,将流体介质由管道系统输送给终端用户。

重力自流管线:指管道内流动着的介质由重力作用沿其设置的方向流动的工程管线。这类管线有时还需要中途提升设备将流体引向终端。

(3)按敷设方式

架空线:指通过地面支撑设施在空中布线的工程管线。

地辅管线:指在地面铺设明沟或盖板明沟的工程管线。

地埋管线:指在地面以下有一定覆土深度的工程管线,根据覆土深度不同,地下管线又可分为深埋和浅埋两类。

(4)按弯曲程度

可弯曲管线:指通过某些加工措施易将其弯曲的工程管线。

不易弯曲管线:指加工措施不易将其弯曲的工程管线。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任务与内容P3

5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P352

5.管线工程综合的工作阶段P354

(1)规划综合(2)初步设计综合(3)施工详图的检查

6.管线过程综合的编制内容P355

(1)管线过程综合规划示意图

(2)道路横断面示意图(CAD作图)

管线工程初步设计综合图

进出点管线标高图

修订道路横断面图

7.排水工程的组成及系统P337

第九章

1.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就是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P364

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P379(具体内容)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3.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二、基本原则、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P381)

三、设计要点:要充分体现(P382)

整体性

经济性

科学性

④生态性

⑤地方性与时代性

⑥超前性与灵活性

四、基本要求:(P383)

使用要求:需要层次理论

卫生要求

安全要求:防火、防空、防震灾

④经济要求

⑤美观要求

第十章

3、城市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P491)

4、城市广场的分类:(P513)

功能分类:市民广场、市场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交通广场等历史时期:古代广场、中世纪广场、文艺复兴时期广场、17世纪或18 世纪广场及现代 广场

形态分类: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

④广场构成要素分类: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

5、广场的规划设计:(P521-524)

广场的面积与比例尺度

广场的空间组织

广场上建筑物和设施的布置

④广场的交通流线组织

⑤广场的地面铺装与绿化

⑥城市中原有广场的利用改造

6、城市设计内容:(P525)

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和停车系统、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及开敞空间的环境设计。第十一章

1、历史文化名城含义: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2、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意义: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以留存城市的记忆;继承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

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3、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目的: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

4、原则:保护应体现历史城镇和城区真实性的特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组成部分。

5、保护体系:文物(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文化保护区

历史文化名城

6、保护:建筑保护、历史地段保护、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

7、城市文化遗产:泛指城市地域之内地上地下所有的有形遗存和无形的文化积累。

8、城市更新

a.目标:解决城市中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b.方式:

1、重建或再开发

2、整建

3、维护

下载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

    马丘比丘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首先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马丘比丘宪章》摒弃了《雅典......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出现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大气及水质......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 结课论文题目: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学院:园林园艺学院 年级:13级 学号:xxxxxxxxxx 姓名:付xx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姓名:xxx专业:风景园林学号:xxxxxxxxxx 摘要: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要点 第一章 1. 人类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2. 3. 4. 5. 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

    城市规划原理总结DOC

    《城市(乡)规划原理》基础知识总结 城市规划的作用 1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为重大项目的决策论证服务 3结合城市规划所进行的大量城市研究,为正确认识、建设......

    城市规划原理 复习资料 考试重点

    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

    城市规划原理

    浅谈昆明市交通若干问题 及解决方法学院: 班级: 老师: 学号: 姓名:时间:概述: 昆明市,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存在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现在尤为紧张的是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如......

    城市规划原理

    1、城市的产生及代表性典型城市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而后出现了城市。巴比伦城、卡洪城、庞贝城、吕贝克城。 2、城市化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