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BF中试生产线实验总结
BF1101无氰碱铜中试实验
为进一步验证BF1101无氰碱铜的应用可靠性,在中国计量学院作了10000A.H的中试实验。以进一步确认工艺参数的准确性和镀液的稳定性。
中试是中国计量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镀槽容积为50升的电镀生产线。
一、各镀槽工艺参数范围
1.超声波除油。
除油粉浓度50±5克/升,温度70℃±5℃。电流密度1-5A/dm2,时间5分钟。
2.阴极电解除油。
电解除油粉浓度50±5克/升,温度70℃±5℃。电流密度1-5A/dm2,时间5-7分钟。
3.阳极电解除油。
电解除油粉浓度50±5克/升,温度70℃±5℃。电流密度1-5A/dm2,时间3-5分钟。
4.酸洗。
工业盐酸浓度15%-20%。时间8-10分钟。室温。
5.活化。
工业盐酸浓度5%-10%。时间3-5分钟。室温。
6.预浸。
BF预浸液,PH8.8-9.0,室温,时间5—10秒。
7.电镀BF1101无氰碱铜,波美度32-36,PH8.8-9.2,温度50℃-55℃。电流密度0.5-2.5A/dm2,时间5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以观察镀厚能力。实践证明,镀至100μm整平性、光亮度还非常好。
8.电镀酸铜。
为检查BF1101无氰碱铜与后续镀层的结合力,在镀5分钟BF1101无氰碱铜后,又镀酸铜15分钟,经弯曲试验和热震试验,证明结合力可靠合格。
二、钢铁件参考工艺流程
由于电镀件制造方式不一和生产条件限制,不可能有统一的路线标准,这里只提供一个参考:超声波除油-热水冲洗-水冲洗-阴极电解除油-阳极电解除油-热水冲洗-超声波除油-热水冲洗-水冲洗-阳极电解除油-热水冲洗-水冲洗-水冲洗-盐酸酸洗-水冲洗-盐酸活化-水冲洗-水冲洗-预浸-BF1101无氰碱铜-其它镀种(注各道水洗时间均为0.5-1分钟)。
三、结论
通过50升10000A.H的中试电镀生产线生产,验证了BF1101无氰碱铜具有可靠性,并进一步确认了工艺参数的准确性和镀液的稳定性。
第二篇:生产线个人总结
生产线个人总结
一、近阶段所开展的工作
1、围绕规范化管理要求,对规范化管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学习、理解、消化、吸收,并对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开展自身工作。
2、做好生产线及相关辅助车间工艺指标24小时动态跟踪管理工作,对浮法生产线及相关辅助车间各项工艺指标进行跟踪检查,并将检查问题以书面形式下发给相关部门,要求整改提高。
3、做好生产线上交工艺报表、工艺总结的审核把关工作,并对口上报工艺技术动态执行情况。
4、按照体系工作计划,一是做好部门内部记录表格检查工作。**是根据工艺指标调整,认真做好部门内部各项工艺技术指标通知单的发放、跟踪、回收管理工作。三是做好部门内部体系自查工作,并要求部门内部其他员工日常工作符合体系运行。
1、规范化管理、岗位的职责职能、制度、标准、流程等方面的了解、理解、执行等方面与公司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尤其对自身的定位方面还不能站在公司的层面开展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同时对待岗位工作的压力感、紧迫感还不强,日常工作中还不能做到严格按照自身岗位职责职能、标准制度流程开展工作,导致自身日常工作中仍存在推诿现象。
2、自身定位不准,作为一名预后备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未能按照“干部管理十方面”要求开展工作,放松了自身要求,未能按照干部管理要求来约束自己,未能将自己放在一名管理者角度来开展日常工作,未能真正认识到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
3、日常工作还浮于表面,仅停留在报表、总结工作中,未能将自身学习到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中来。未能以工艺角度来指导生产,特别是在工艺调整后未能及时对其跟踪,造成自己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4、自身工作主动性意识不强,往往都是等领导安排才能去做,且安排工作后仅仅是任务性的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还未能未能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与横向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总认为那是领导的事情,自己只做做报表、统计数据、汇总数据就可以了,其它的事情应该由领导来协调,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三、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下步工作中本人将戒骄戒躁,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1、按照公司强化正常化管理要求,对照自身岗位职责职能、制度、标准、流程的要求进行学习、对照,回顾、梳理已开展的工作,还未开展的工作及还未做到位或还未做的好的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目标措施推进落实。
2、严格按照部门内部制度、标准、流程及自身岗位职责职能开展好自身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来,将主要精力由忙于日常报表、总结工作转变到参与生产管理中来,并定期对生产线各项工艺技术指标进行24小时动态管理,及时跟踪好工艺调整后变化情况。
3、严格按照体系管理要求配合好部门领导抓好规范化管理工作,规范执行各项工艺指标,提高各工段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对工艺技术管理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完善,对生产中的每一项活动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提高预防能力。
4、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加强生产工艺技术管理,通过平台优势及时总结、对比、分析,强化生产现场24小时工艺动态管理跟踪,日常工作中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协助部门领导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
5、协助部门领导做好部门内部工作,日常工作中形成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坚决杜绝以前遇到问题逃避、不敢面对的现象,并主动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及时将自己开展工作中肤浅意识与领导进行沟通,从而得到上级领导的指导、帮助,认真领悟领导的分析过程,不断吸取教训、逐步提高自己。
第三篇:自动化生产线实习总结.
实训小结
时间过的真快, 转眼间两周的实训时间就过了, 在过去的两周内我们小组在自动化生产线实验 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训练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切身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 学过的专业知识 与知识的应用, 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己动手做项目的能力;还令我学会了一些如何在社会 中为人处事的道理。
本次实训的指导老师是何老师和马老师。在实训拉开帷幕时,指导老师马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 一下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任务安排。从他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本次实训分两个阶段进行,阶 段一是在第一周做好自动化生产线的前三个单元站——即供料单元、搬运单元和操作手单元,阶段二是在 第二周做好自动化生产线的后三个单元站——即检测单元、加工单元和提取安装单元,并完成实训报告和 实训小结。
实训开始后, 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 每 5至 6人组成一个小组, 根据大家的工作习惯和相互了 解情况,我们团队共有 6位成员组成(钟 **、陈 **、陈 **、王 **、林 **和我 ,经过推举我作为小组组长。组成团队后,为了便于开展实训工作, 同时也能够使团队成员确定个人实训任务,根据指导老师给 定的要求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自动化生产线个单元站的编程调试工作,并写出此次实训各站的控制要 求和控制工艺流程,以及画好各站的机械简图、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和详细程序。因此,我根据整个 实训的安排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工,使团队成员在每个阶段工作时都能够各司其职,才尽其用。经过讨论 我安排钟 **、陈 **、王 **三人负责程序的设计编写;林 **和我负责程序的调试工作;陈 **则负责文本的书 写。整个实训过程中所有队员都应该参与到程序的设计当中随时做好对程序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次实训,是对我们能力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 非常有意义的。不过在进行当中困难是随处可见的。
就像刚开始做第一个单元的时候, 我们在编写好程序准备开始进行调试的时候。由于技术原因, 电 脑和 PLC 一直无法连接,在经过多种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的
时候我们求助于指导老师马老师,原来调节电 脑的搜索 PLC 波特率的大小才使得电脑能够正常连接到 PLC。
还有在供料单元的调试过程中,可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摆动气缸在摆动到吸取工件位置的时候, 无法使真空吸盘吸取工件,检查其原因,发现原来是摆臂和工件位置没有准确对应。因此,在不得已的情 况下我们调整了摆臂和工件的位置,这才使得真空吸盘能够完全吸取工件。而在调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 若摆动气缸摆臂在推料的同时还是处于工件位置,很容易就会造成机械碰撞,以至使器件损坏。因此,我 们在程序上添加了一条能够让摆臂在推料的同时向右旋转一定角度,避免发生机械碰撞。
实训中遇到的问题是无奇不有, 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个个都迎刃而解。在解决问题的时侯我也感受 到,只要平时细心一点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同时,洞察能力也是发现错误,并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这也提高了我们的洞察能力。
在此次实训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原来我认为刚学的时候学的内容太难懂很难学, 现在想来, 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我们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也使我们更加有团队精神。最后,我要感谢学院安排这次十分有意义的实训。同时,也要感谢为这次实训 默默付出的老师。
第四篇:PLC 自动化生产线学习总结
《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学习总结
这个学期,开了一门课程叫《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上课的地点全都是在实训楼。这一点很好,因为,在实训楼里面有与该课程配套的设备。我们在课堂上,先听完老师讲完一段理论内容后,就动手做实验。理论结合实践,这样,我们的能力提高得很快。
这门课程一共开了十个星期,课程比较紧凑。转眼间十个星期的实训时间就过了,在过去的十周内我们小组在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进行了为期十周的实训练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切身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己动手做项目的能力;还令我学会了一些如何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道理。这门课程的指导老师是刘老师。在实训拉开帷幕时,指导老师刘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一下这门课程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任务安排。从他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THJDQG-3型光机电气一体化控制进行实验,这个机器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型。该自动化生产线是由四个单元站,即上料单元、传动单元和机械手单元和仓储单元组成。我们的目的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线整机的上料、传动、机械手、仓储等4个工作单元的联调功能,并完成课程学习总结。
课程开始后,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每9至11人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大家的工作习惯和相互了解情况,我们团队共有11位成员组成,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组成团队后,为了便于开展实训工作,同时也能够使团队成员确定个人实训任务,根据指导老师给定的要求,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自动化生产线每个单元站的编程调试工作。经过我小组的讨论后,决定三人负责程序的设计编写;三人负责程序的调试工作;三人负责设备的接线;两人负责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整个实训过程中所有队员都应该参与到程序的设计当中随时做好对程序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门课程,是对我们能力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在进行当中困难是随处可见的。就像刚开始做第一个单元的时候,我们在编写好程序准备开始进行调试的时候。由于技术原因,电脑和PLC一直无法连接,在经过多种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求助于指导老师刘老师,原来调节电脑的搜索PLC波特率的大小才使得电脑能够正常连接到PLC。还有在传动单元的调试过程中,发现步进电机不能工作,我检查相关的接线,接线完全正确;我又检查变频器的相关参数,参数也符合指导说明书要求。经过团队的努力探索与分析,最后发现是PLC的输出触点已经击穿。接着,马上更换触点,修改程序的继电器地址,重新下载程序并调试。最后,成功了,上料单元做好了,我们很开心。
实训中遇到的问题是无奇不有,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个个都迎刃而解。在解决问题的时侯我也感受到,只要平时细心一点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同时,洞察能力也是发错误,并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这也提高了我们的洞察能力。在此这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原来我认为刚学的时候学的内容太难很难学,现在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在这门课程中还锻炼了我们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也使我们更加有团队精神。最后,我要感谢学院安排这门十分有意义的课程。同时,也要感谢为这门课程默默付出的刘老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生活中自动化的东西越来越多,如家用的洗衣机、空调、电梯、自动清洁机、洗碗机等,工业上的机械手、各种自动化的机床等,军事上的无人机等,智能楼宇、智能手机、智能相机等,这些东西中都是各种自动化的综合体,所以我认为在以后可能发展成智能化生产线,综合性更加的强,几乎不需要人来管理,机器就可以自行处理从原料加工成产品,从而降低了成本。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工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五篇:物流实验——生产线物流路径系统及物流成本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物流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生产线物流路径系统及物流成本分析
专 业:13级电子商务
姓 名:xxx 学 号:xxxx 实验地点:管院4楼
实验时间:xxxx 指导教师:xx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生产线物流路径系统设计(2)学会使用match命令和percent命令(3)分析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设备
Witness 2004 Educational Version、PC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1、学习元素的定义
2、学习各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3、学习各元素细节的设计
四、实验步骤
1、定义元素
通过在系统布局窗口单击鼠标右键,将弹出元素定义窗口,单击define对需要 的元素进行定义。在元素选择窗口会得到 如下图所显示的实体元素。
2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各个实体元素的显示特征定义设置如总图所示。
总图(1)绘制成品椅子图标
1)选择系统菜单view/picture gallery„。2)选中一个没有图标的位置,假设为300。
3)右击300择弹出菜单中的“editor”菜单项,将弹出Icon Editor窗口,选中对话框中三支笔的第一支,当选中该笔时,它将灰化; 点击颜色按钮的第一个按钮,设置成白色;鼠标左键点击右侧绘图区,绘制成模型布局图中椅子的形状;如图1所示:
图1 然后选定单色Monochrome,这样该图标才能够改变颜色;单击OK按钮确认。同样的,back、legs也像这样设置。
(2)Part 和Buffer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在元素选择窗口分别选择Back、Seat、Legs元素,分别设置它们的Name、Icon属性项。
在元素选择窗口选择back元素,鼠标点击display,出现图2所示对话
框
:
图2 点击按钮进入display对话框(图3)。在display对话框中分别设置颜色和字体,点击draw鼠标呈现“+”,把鼠标移动到适当位置点击左键即可。Icon如下图4所示设置:
图3
图4 同样的设置seat和legs。
在元素选择窗口分别选择b1,b2,b3,paint_q,inspection_q,packing_q元素,设置它们的name,icon和part queue属性项,在display part queue对话框中设置part queue属性项的queue type选择为count,display size设置为3位,则这些缓冲区将采用计数的方式动态显示缓冲区内的part数量。以b1为例,因为name,icon与上面的设置类似,故略去,part queue设置如下图5(字体和颜色进行合适的设定):
b2,b3,paint_q,inspection_q,packing_q也与b1一样进行类似的设置。
图5(3)Machine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分别选择Assembly、Painting、Packing,设置它们的name、icon(机器图标)、icon(可随状态改变颜色的图标),放置于适当的位置即可。
这里的icon(可随状态改变颜色的图标)必须选择带有show status字样的图标,Assembly的icon(可随状态改变颜色的图标)如下图:
至于机器Inspection,设置它的name、icon(机器图标)、icon(可随状态改变颜色的图标),part queue和labor queue属性项。见下图6的labor queue的设置:
图(4)path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分别选择path1、path2、path3、path4、path5,设置它们的name属性项和path属性项,path1设置如下图所 示:
首次绘制的路径在可视化长度以及方向上可能不满足要求,通 过按住ctrl的同时,鼠标变成一字形后,拖拉鼠标即可改变路径的形状。
path2、path3、path4、path5的设置和path1类似。(5)labor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选择labor元素inspector,进行name和idle的设置如总图所示。
3、各个元素细节设计
(1)对part元素细节设计 seat设置后结果如下图7所示:
图7 属性定义:
·seat.Arrival Type=Active ·seat.Inter Arrival=2.0 ·back.Arrival Type=Active ·back.Inter Arrival=2.0 ·legs.Arrival Type=Active ·legs.Inter Arrival=2.0 规则定义:
·seat's Output rules: push to b1 ·back's Output rules: push to b2 ·leg's Output rules: push to b3(2)对Machine元素assembly细节设计
属性定义:
·assembly.Type=Assembly ·assembly.Cycle time=6.0 ·assembly.Input Quantity=3 规则定义:
·assembly.Input Rules(from): match/any b1#(1)b2#(1)b3#(1)·assembly.Output Rules(to): push to paint_q using path 活动定义:
·assembly.Actions on Finish : icon=300(3)对Path元素path1细节设计 属性定义:
双击path1图标,显示Detail path 对话框,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图8所示:
图8 ·path1.Path traverse time=15.0 ·path1.Path update interval=0.01 ·path1.Source element=Assembly ·path1.Destination element=paint_q(4)对Machine元素painting细节设计 属性定义:
·painting.Type=single ·painting.Cycle time=10.0 规则定义:
·painting.Input rules(from): pull from paint_q ·painting.Outing rules(to): push to inspection_q using path 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活动定义:
·painting.Actions on finish: x = IUNIFORM(1,3,356)ICON = 300 IF x = 1
PEN = 1
c = “red” ELSEIF x = 2
PEN = 2
c = “green” ELSE
PEN = 3
c = “yellow” ENDIF 如下图10:
图10(5)对path元素path3细节设计 属性定义:
双击path3图标,显示Detail path对话框,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下:
·path3.Path traverse time=10.0 ·path3.Path update interval=0.01 ·path3.Source element= painting ·path3.Destination element= inspection_q(6)对Machine元素Inspection细节设计 属性定义:
·inspection.Type = single ·inspection.Cycle time=3.0 ·inspection.Labor= inspector 规则定义:
·inspection.Input rules(from): pull from inspection_q ·inspection.Output rules(to): percent/189 packing_q using path 90.00, paint_q with inspector using path 10.00(7)对path元素path4细节设计 属性定义:
双击path4图标,显示Detail path对话框,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下:
·path4.Path traverse time=10.0 ·path4.Path update interval=0.01 ·path4.Source element= inspection ·path4.Destination element= paint_q(8)对Path元素path2细节设计 属性定义:
双击path2图标,显示Detail path对话框,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下:
·path2.Path traverse time=15.0 ·path2.Path update interval=0.01 ·path2.Source element= inspection ·path2.Destination element= packing_q(9)对Machine元素packing细节设计 属性定义:
·packing.Type= Assembly ·packing.Cycle time=4.0 ·packing.Input quantity=4 规则定义:
·Packing.Input rules(from): MATCH/ATTRIBUTE c packing_q #(4)·packing.Output rules(to): Push to ship using path 活动定义:
·packing.Actions on finish: ICON = 1 IF c = “red”
PEN = 1 ELSEIF c = “green”
PEN = 2 ELSE
PEN = 3 ENDIF(10)对path元素path5细节定义 属性定义:
双击path5图标,显示Detail path对话框,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下:
·path5.Path traverse time=5.0 ·path5.Path update interval=0.01 ·path5.Source element= packing ·path5.Destination element= ship(11)对buffer元素packing_q的细节设计 属性定义:
双击packing_q图标,显示Detail buffer对话框,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下:
·packing_q.Output option= any 五、模型运行
模型运行1000分钟,运行结果如下图(图一)所示:
图一
六、生产线物流路径成本分析
1、定义新增加元素
通过在系统布局窗口单击鼠标右键,将弹出元素定义窗口,通过元素定义窗口定义下列元素: ·Variable:cost(type:real)
2、新增加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在元素选择窗口分别选择cost元素,设置它们的name和value属性项。value属性设置如下图(图11):
图11
3、各个元素细节设计
双击path1图标,显示Detail path对话框,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下:
Path 1.Actions on leave: cost=cost+1.5
双击path2图标,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下:
Path 2.Actions on leave: cost=cost+1.5
双击path3图标,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下:
Path 3.Actions on leave: cost=cost+1.0
双击path4图标,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下:
Path 4.Actions on leave: cost=cost+1.0
双击path5图标,在它的General中设置属性如下:
Path5.Actions on leave: cost=cost+0.5 模型运行1000分钟,运行结果如下图(图二)所示:
图二
分析:从上面两个图的比较可以看出,图二提供了成本数据,而成本恰恰是企业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所以添加了此类数据可以为实际生产中的流水线改善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