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口语版讲解词

时间:2019-05-15 10:4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星照耀中国》口语版讲解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星照耀中国》口语版讲解词》。

第一篇:《红星照耀中国》口语版讲解词

欢迎大家参观《红星照耀中国》,本展览展示的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埃德加·斯诺为代表的外国记者走进红色根据地进行的采访与报道。

1936年6月,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怀着对中国以及中国革命的无数疑问,走向荒凉的西北高坡,去寻找那些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的红军战士。经过4个月的孜孜探求,他找到了答案,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于是,世界知道了,在灾难深重、内忧外患的中国,有一群怀抱崇高理想,为四万万同胞而奋斗的革命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人。此后,又有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记者,走进红色根据地,走向抗日最前线,他们用笔、用镜头记录清廉的共产党员,装备低劣却坚持在抗日最前线的人民军队。

当年外国记者对红色中国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客观报道已成为值得永远铭记的真实历史的一部分。今天重温历史,让我们走进“红星照耀中国”,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激情年代。

本次展览共展出100多件档案文献、200多幅珍贵图片,其中多数档案资料为首次公开,展览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探寻红色中国

埃德加·斯诺

您现在看到的第一位中国红军的好朋友,名叫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记者。1928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初到上海时曾给自己起了一个汉文名字:施乐,并一直使用。后来,胡愈之先生等翻译《西行漫记》一书时,因不知他还有过这样一个汉文名字,而译作“斯诺”二字,并一直沿用下来。1936年6月到10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革命根据地的美国记者。1937年写成报道中国的经典之作《红星照耀中国》,在书中他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它之所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决心。

1931年开始,斯诺与宋庆龄、鲁迅等人相继交往,他曾说:“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他还经常去孙中山旧居向宋庆龄求教,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也对中国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36年7月斯诺(左一)在陕北见到周恩来(右二)时的场景,当时周恩来是留着胡子的,斯诺对周恩来的印象是“态度温和,头脑冷静,有着一股无法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斯诺把这个也写入了《红星照耀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斯诺沿着日本在中国侵略路线走遍中国国土,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革命抗战的信心。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同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伦敦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这张照片是斯诺在陕北时的留影。

1938年正值武汉大会战时期,斯诺在战火威胁下的武汉待了整整七个星期,这张照片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武汉珞珈山会见斯诺时的场景。

斯诺与周恩来夫妇的深厚情谊背后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七七事变时邓颖超正在北平治病,为了尽快离开战乱地区,邓颖超化装成斯诺的“保姆”来应付沿途日军盘查,和斯诺一起乘火车离开北平。日军检查时斯诺说:“我是美国人,美国记者。她是我的家庭保姆。”日本检察员挥手放斯诺他们出站。到达天津之后,斯诺把邓颖超托付给自己的一位好友,而令人惊奇的是,斯诺当时并不知道所帮助的人是邓颖超。实际上,斯诺帮助中国人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

这张照片是1938年斯诺与新四军军长叶挺在武汉合影,当时叶挺是在全国各地为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筹集经费,途径武汉遇到了斯诺留下这张珍贵的合影,当时在斯诺眼里,叶挺是一位“对中国政治有着独特见解的中国军人。”

这是1936年11月英文版的《密勒氏评论报》,写到了斯诺著:《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访问记》,配的这张毛主席著名的半身照,让全世界的人第一次清晰的见到了毛主席的形象,据说毛主席戴的这顶军帽是向斯诺临时借来的道具,为了更好地展示红军形象,斯诺在拍照时建议毛主席戴上一顶红军帽,但毛主席平时几乎不戴军帽。于是便向身边的警卫员借了一顶,没想到帽子太小戴不进去,凑巧斯诺也戴了一顶红军帽,于是,他接过斯诺的帽子,拍下这张珍贵的照片。

您现在看到的这两份珍贵的档案资料是1937年美国的《生活》杂志,这份杂志也是意义非凡,它创造了两个第一,是西方杂志第一次全面报道毛泽东的形象,也是西方杂志第一次报道红军长征的经过。

这两份资料也是由中央档案馆提供的1937年的《救国时报》,它是中共在海外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份报纸,1935年12月在巴黎创刊,1937年3月刊登斯诺的文章《一个非常的伟人》,在这篇文章中,斯诺写到“毛泽东是一位才华超群,深受军民爱戴的红军领袖”,这张照片就是毛泽东与他的夫人贺子珍的珍贵留影。《少年的长征》这篇文章中的配图,我们在接下来的展览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这份珍贵的档案也是由中央档案馆提供的,1939年9月毛泽东与斯诺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谈话记录,值得一提的是照片上面修改的笔迹是毛主席亲笔修改的,在左上角写到了:柴沫同志请为全文整理存案,柴沫同志就是毛泽东当时的秘书。

为了便于在国统区和沦陷区发行,《红星照耀中国》更名为《西行漫记》,这就是1938年2月由上海复社出版的《西行漫记》,这本书是斯诺经过四个月的采访,写满了14本笔记后才完成的,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甘宁边区采访的所见所闻,出版后被译为20多种语言,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海伦•福斯特•斯诺

您现在看到的这位优雅的女士,她叫海伦•福斯特•斯诺,从名字不难猜出她与埃德加•斯诺的关系,她就是埃德加•斯诺的夫人,1931年海伦来到中国,1932年海伦与斯诺在东京的美国驻日本使馆举行婚礼,1933年在北平安家。

1936年秋,埃德加•斯诺从延安回到了他在北平的家中,看着从陕北根据地带回的珍贵资料,斯诺不无遗憾地说道:“可惜,我没有来得及见到朱德等其他一些杰出的红军将领。朱毛,朱毛,两者不分离。”海伦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也到苏区去一趟,我要把你没来得及访问的人物采访回来!”1937年,海伦在延安采访了斯诺一年前没能采访到的朱德、贺龙和徐向前等人,写下了《续西行漫记》和《红尘》两本书,还为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补充了部分材料和照片。她认为:共产党人以其坚强的领导,已经创造出一种崇高而伟大的人类文明。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您现在看到的这位记者名叫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她也是一位杰出的美国记者,1928年来到中国,在中国一待就是12年。1937年到达延安,成为第一个跟随八路军转战的外国记者,后来写成了《中国在反击》一书,并为朱德作传《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

这张照片就是1938年史沫特莱(中)在武汉与周恩来(左二)等人的合影,照片中这位非常有个性的女性就是史沫特莱。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39年董必武在重庆接待外国记者,照片中这位衣着朴素、神情专注的同志就是董老。1945年8月,在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的董必武拜访了史沫特莱,并带给她撰写朱德传记所需要的材料。

1939年史沫特莱来到了新四军军部,当时军部的指导员介绍史沫特莱说这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史沫特莱立即插话说到:“不,我不伟大,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国人民伟大。我只不过是作为记者,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正义战争,真实地而不是夸大或贬低的传达给了世界人民而已。”著名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正是受史沫特莱的影响来到中国支援的。这张照片正是1939年,史沫特莱在新四军军部的一张合影,最右边是史沫特莱,左起第一位是汉斯•希伯,也是一位记者,接下来是时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的陈毅、副指挥粟裕,中间这位是加拿大护士琼•尤恩。

您现在看到的这份资料是新四军赠送给史沫特莱的有粟裕题词的照片,它是1939年1月粟裕率新四军二支队奇袭日伪据点官陡门,胜利后的一张合影,照片上方粟裕写到“新四军,胆气豪,不畏艰苦与疲劳,七十里之遥,雪夜奔袭芜湖郊,伪军无处逃。”后面列举的是这次胜利的战况与缴获的军用品。据说这次奇袭只用了短短8分钟就解决了战斗,就连打扫战场也只花了20分钟,这次胜利对江南敌后抗战军民起了激励作用。这张照片后来被史沫特莱的后人赠送给了史沫特莱的母校——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西安事变发生后,史沫特莱每晚都会在张学良的司令部进行40分钟的英语广播,概述当天西安事态的发展,并报道与这场事变有关的内容。她的报道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西安的广播,使史沫特莱成了一个国际人物,并永久地被贴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辩护人”的标签。

杰克•贝尔登

接下来这位记者名叫杰克•贝尔登,1933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与其他外国记者不同的是来到中国,他学会了汉语,可以与中国人直接交流,而不只是转述官方的消息,也因此他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对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深入的报道使他成为一名知名的美国记者。

在他的报道中有过这样一段经典的描述:“共产党是靠踏踏实实争取人心,而不是靠任何夸夸其谈的政治哲学获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是靠唤起人民内心的希望、信任和爱戴,不是靠空谈大道理而赢得人民对他们事业的支持。”

这是时任八路军一二O师副师长的萧克与杰克•贝尔登的合影。

杰克•贝尔登的代表作《中国震撼世界》出版于1949年,由于这本书对于蒋介石在大陆最后的统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持正面立场,因此这本书在美国的公开发表和出版都遇到了很大阻力。这就是2003年1月再版的《中国震撼世界》。

罗曼•卡尔曼

您现在看到的这位记者名叫罗曼•卡尔曼,是斯大林派来中国的,他是13位记者中唯一一位苏联人,他还是来访的外国人中唯一一个乘坐小汽车到达延安的。1938年来到中国,足迹遍及湖南、湖北等11个省份,总行程约2.5万公里,拍摄影片资料1万多米,回国后,他将拍摄的影片资料剪辑成《战斗中的中国》一片,我们待会儿可以在视频资料中看到。

这是刊登于1939年《新华日报》上的《毛泽东会见记》,卡尔曼生动地描述了与毛泽东会见时的情形,同年苏联《消息报》也用了半版篇幅发表了这篇文章。

冈瑟•斯坦因

请大家继续参观,您现在看到的这位记者依然来自美国,他叫冈瑟•斯坦因,可以说是和毛泽东交谈时间最长的一位外国记者,时间长达30个小时,后期他利用自己的采访资料写成《红色中国的挑战》一书,真实的报道了当时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在他的报道中曾写道:“在国际的承认滋育起来的国民党的中国旁边,中国共产党首创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已经根深蒂固了。”

这张照片也是首次公开,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毛泽东亲切和蔼的样子,它描述的是1944年,斯坦因等外国记者来到延安与毛泽东的合影,照片中有两位记者(前左一武道和后左一夏南汉)对共产主义是持敌视态度的,但是经过和毛主席的深入交谈,深深的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于是有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这份档案资料是1944年6月,中外记者团参观访问的日程表,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日程表当时是送给毛主席亲自审阅的,上面修改的笔迹也是由毛主席亲笔修改的,无论从版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

瓦尔特•博斯哈德

您现在看到的这位记者名叫瓦尔特•博斯哈德,他是瑞士人。1931年来到中国,是第一个访问延安并见到毛泽东本人的欧洲记者。我们待会儿可以看到他所拍摄的纪录片《通往延安之旅》,这段黑白无声纪录片记录了博斯哈德从西安通往延安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年延安的风土人情,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在延安,他见到了很多热血青年,于是发出这样的感慨:“共产党点燃了许多中国青年的希望,使他们纷纷涌向延安,主动接受革命教育。”

这两张照片是1938年8月,博斯哈德拍摄的八路军战士的日常生活与八路军女战士。这张照片是1938年8月毛泽东与博斯哈德(左)、美国记者斯蒂尔(右)的合影,图中英文意为红色中国领袖,是博斯哈德亲自写上去的。在博斯哈德的印象里,毛泽东说话有力、简洁、没有丝毫手势,毛泽东的智慧与自信让博斯哈德印象深刻。

现在您看到的这份档案是1946年9月,毛泽东关于美国“调解”真相和中国内战前途问题答美国记者斯蒂尔的记录稿,上面的笔记是毛泽东亲笔修改的,非常珍贵,这份记录稿被收录到了毛泽东文选第二卷。

这五份档案资料也是首次在国内公开,是博斯哈德来到中国的个人档案资料,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份军用通行证,是1947年朱德同志亲自签发给博斯哈德的,现留存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代历史档案馆。

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

您现在看到的这位记者名叫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他是首位访问延安的美国军官。他先后三次来到中国,深入敌后和正面战场,认真考察了中国军队,特别是八路军的抗战,回国以后,他运用八路军训练士兵的方式训练自己的美国士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运用八路军的游击战术赢得了两次战争的胜利。

他在报道中说道:“延安的同志友爱同八路军一样。到处是和蔼可亲,无拘无束,其诚实和坦率很吸引人,使人耳目一新。”

这是1938年,河北唐县根据地欢迎外国记者的海报,上面的英文翻译成中文是:“欢迎哈山先生,欢迎美国记者。中国万岁!美国万岁!”

1938年卡尔逊采访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他不遗余力地为共产党进行宣传,呼吁对根据地军民进行援助,他以自身经历写成《中国的双星》一书。这是2003年由外文出版社再版的《中国的双星》。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接下来您看到的这位记者名叫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是一位对中国有着特殊感情的外国人,1917年随父母定居中国,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数不多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之一。

来到中国他这样感慨:“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它与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国迥然相异。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没有失败主义情绪。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

这张照片是1944年,爱泼斯坦(右二)与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左二)、茅盾(左三)等人在重庆的合影,不幸的是李公朴在这张照片拍摄不久后就在昆明受到国民政府的迫害。

这是身着八路军军装的爱泼斯坦。

这是1944年中外记者团参加延安军民集会时的场景,在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军民的抗战情绪却是非常高涨的,当时就连远处的山坡上也站满了人,照片左边的旗子上写的是“中美英苏亲密团结起来打倒法西斯。”

这是1944年,爱泼斯坦(右二)在延安国际和平医院采访,最右边这位是马海德,他是美国人,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您现在看到的是1945年的《解放日报》,刊登了爱泼斯坦的一篇文章,《这就是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在这篇文章中,爱泼斯坦写到:毛泽东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凡是见过毛泽东本人的人,就算是政治立场和他不一样,也会产生同样的看法。

汉斯•希伯

来到延安,很多外国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汉斯•希伯就是这样一位记者,1925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先后参加国民革命军、新四军、八路军,不幸的是1941年在发生在沂蒙山区的大青山战役中牺牲,至今仍长眠在沂蒙的烈士陵园。

在他的报道中有过这样一段经典的描述:“倘是中国没有新四军、八路军以及共产党为坚持统一战线的斗争,中国就不可能有抗战和中国光荣的独立运动史。” 这是1939年希伯(前排右起第七人)在新四军军部的合影,这一位就是希伯。这是1940年希伯和沈其震在皖南泾县云岭的合影,照片上希伯亲密地挽着沈其震,他们俩关系非常好,希伯的中文名就是沈其震为他取的。

这1943年12月一一五师关于希伯牺牲的电报,在这份电报中详细的描述了希伯牺牲的原因,是由于腹部负伤,流血过多,不幸牺牲,他是第一个拿起枪杆子保卫中华民族的欧洲人。

这是后期徐向前、聂荣臻为希伯题词。

詹姆斯•贝特兰

您现在看到的这位记者名叫詹姆斯•贝特兰,他是13位记者中唯一一位新西兰人。1936年来到中国,年底采访西安事变,他撰写的《中国的新生》,是外国记者中唯一以第一手材料报道西安事变的专著。“七七事变”后,他独自去延安采访,是第一个到达延安的英联邦国家记者。

由于目睹八路军的条件非常艰苦,缺医少药,当时还不满30岁的贝特兰决定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中国人民抗战的事业。

在他的著作里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华北荒芜的崇山峻岭中,在绿色的长江流域,在华南的稻田和雨水充足的山里,一个拿起武器的民族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领路人。在苏醒了的中国强大力量面前,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这位女记者名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925年首次来华,她是第一个向全世界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外国记者。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接待斯特朗,“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就是经过她报道后被广泛传播的。

在她的报道中有过这样一段经典的描述:“共产党军队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胜利,乃是因为这支军队来自农民,而共产党人则是这支军队的组织者。这些胜利是凭着自觉和才智将中国人民的潜在力量调动起来的结果。”

这是1947年周恩来用钢笔写给斯特朗的一封中文亲笔信,这个是周恩来很难得的钢笔字。他在信中表示,“毛主席说你是中国人民很好的宣传家”,信中还提到了董必武,写到“董必武同志在南京,您如有什么需要,可与他们取得联系。”在这里还有斯特朗写给周恩来的一封回信,她是用汉字书写的。

哈里森•福尔曼

最后这位记者,名叫哈里森•福尔曼,1932年第一次到中国,代表作有被称为《西行漫记》姐妹篇的《北行漫记》和《西行漫影》画册。这张照片就是福尔曼与毛泽东的合影。

这是1944年,毛泽东与福尔曼等外国记者交谈时的场景,福尔曼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善于集中大家智慧的人。

在延安时福尔曼对武器非常的感兴趣,这张照片就是他观看民兵制作炸药的场景,当时在报道中,福尔曼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中国已证明了光武器还不是要紧的东西,精神更重要。这奋斗的精神与武器结合起来就是最大的力量”。

第二部分 镜头里的中国革命

请大家继续参观,展览的第二部分是镜头里的中国革命,除了传世的文字,外国记者还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感受,这一部分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版块是革命圣地。这张照片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城的全景图,这是延安的宝塔山,它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山上可以鸟瞰整个延安城区,因山上有塔,故名宝塔山。

延安记录了中国革命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这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与边区参议会联席会议,也就是早期的政协会议,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会场的布置是非常的简陋。

这张照片描述的是延安抗日民众大会召开时的场景,参加会议的人数非常多,连远处的山坡上都站满了人,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是军民抗日情绪非常高涨。

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憧憬,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纷纷奔赴延安,主动接受革命教育,这些是在延安进行的一些文化活动,前来延安学习的有医科学生、彝族学生和陕北公学学生等。

这是由博斯哈德拍摄的1947年延安城欢庆新年的景象,近处的黑板上写着“敬祝各界身体健康”、“鲁南我军春节献礼,收复枣庄歼敌一师”。

中国共产党人把延安变成了民主革命的圣地,也创造了传世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您现在看到的第二版块是伟人风采,描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勇形象。毛泽东

这三张照片是不同时期的毛泽东的形象,第一张是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拍摄的毛泽东在陕北,这张照片让全世界的人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毛泽东的形象,第二章是海伦拍摄的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大家可以看到当时毛泽东是非常的清瘦,但是神情却非常坚毅,最后这一张是毛泽东赠送给博斯哈德的亲笔签名照,现存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代历史档案馆。1939年6月1日,卡尔曼在杨家岭为毛泽东拍摄“毛泽东的工作一日”,他们共进午餐后,便驱车去参加抗大建校三周年的校庆。在路上毛泽东下车与农民亲切交谈,卡尔曼深受感动,于是拿起相机记录下这样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这是1937年5月,国民党政府中央考察团到达延安时的场景,当时受到了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图为毛泽东等与考察团成员合影。照片中的这一位叫涂思宗,他是当时考察团的团长,国共合作谈判期间,国民党派了这一支中央考察团来到延安,一是为了了解陕甘宁边区的真实情况,二是了解共产党抗日的真实态度。

这是毛泽东与其长子毛岸英的一张珍贵的合影,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当时周恩来接到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后十分痛心,但考虑到正在病中的毛泽东仍在指导抗美援朝战争,与刘少奇商量并决定暂时不将毛岸英牺牲一事告诉毛泽东,直至1951年1月2日,毛泽东才得知这个消息,据在场的卫士回忆,毛泽东听后一言不发,周围的人不敢劝慰,毛泽东的眼圈湿了,却没有流泪,过了许久只发出一声叹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周围的人不禁潸然泪下。

朱德

这张照片也是首次公开,是朱德同志在延安骑自行车的场景。

这是1947年,朱德赠送给博斯哈德的亲笔签名照,在这边还有同年2月,周恩来赠给博斯哈德的签名照,都是非常的珍贵。

周恩来

接下来这张照片是1939年8月,周恩来与刘少奇在延安的一张合影,当时周恩来41岁,大家可以注意到,照片中周恩来的右臂是打着绷带的,这是周恩来在延安坠马导致右臂粉碎性骨折,在接受治疗之前留下的一张照片。

董必武

您现在看到的是从红安走出去的董必武,他不仅是党内“五老”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他还是第一位由党中央为他庆生的领导人,党中央有过规定:党内不准搞祝寿活动,但是1944年,党组织却千真万确地给董老祝贺过“六十大寿”,其实那一年并不是他六十岁的生日,之所以提前两年为他祝寿,是在当时政治形势下,专为对付国民党特务统治的一个办法。

贺龙

这是贺龙与篮球队员的一张合影,当时贺龙组建了一支篮球队,取名为“战斗篮球队”,一方面是为了强健战士的体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舞士气。

徐向前

这位是1938年,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的徐向前,他与李先念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他还是我们红安的女婿。

项英 徐海东

您现在看到的这两位是从湖北走出去的优秀红军将领,这位是项英,武汉江夏人,这位是徐海东,湖北大悟人。徐海东一生战绩卓越,负伤9次,身上有17处弹孔,由于他在抗战时期英勇善战,被人成为“徐老虎”。埃德加·斯诺曾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到,“在中共军事领导人里面,没有人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没有人比他更神秘的了。”

李先念

这位就是从红安走出的国家主席李先念,他是黄麻起义的老战士,是一位从木匠成长起来的名将,这是新四军将领的一张合影,照片中最右边这一位就是李先念。

罗炳辉

您现在看到的是1937年时任三十二军军长的罗炳辉,相信有很多人看过这样一部老电影叫《从奴隶到将军》,这部电影的原型人物就是他,不幸的是他在1946年就去世了,是中国早早陨落的一颗将星。

习仲勋

您现在看到的这组照片记录的是我们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毛泽东曾称赞他“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还称赞他比诸葛亮还厉害。

您现在看到的这个版块是人民军队,展示的是人民军队的飒爽英姿。

这是红军的一位司号员,他叫谢立全,是一名甘肃人,当时是20岁,建国以后成为一名海军少将,埃德加•斯诺将这张照片作为《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照。

这是红军缴获的机关枪、大炮和飞机。

这些照片是随军记者史沫特莱拍摄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她所拍摄的照片清晰度非常高,现在这些照片留存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这样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是1936年红军将士召开抗日大会的场景。这是红军战士在上军事课,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大家都很爱学习。

1937年8月,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这就是当时改编动员大会的现场。

英勇无畏的八路军在群众的辅助下攻克了日伪据点,并对其进行摧毁,这就是八路军在攻克的日军据点前的一张合影。

这是八路军指挥员正在对准备进攻的日军据点作仔细介绍,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的模型也是非常的逼真。这张照片也是非常经典,是八路军在“青纱帐”里准备伏击敌人时的场景,在不少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

当时边区妇女也自发组织起来,这是妇女们为八路军战士赶做行军鞋,这里有为八路军战士送水的大娘,还有八路军战士帮助群众推碾子,都表现了深深的军民鱼水情。

当年外国记者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和党派偏见,真实地记录下这些场景。

您现在看到的这个版块是群众武装。

当时他们的装备非常低劣,武器只有大刀和长矛,但是从那坚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们坚持抗战的信心。

这是典型的根据地民兵形象,在不少影视剧中可以看到。这是民兵在地道中转移。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张照片,这是民兵英雄李勇,在老电影《地雷战》中,那位善于制作各式各样地雷的电影原型人物就是他,后来他受到了聂荣臻的亲自嘉奖。

您现在看到的是最后一个版块,延安生活,分别展示了延安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体育生活以及生产活动。

这是延安的整风运动。这是二届参议会时的场景。

这边是延安的经济生活,这两位是当年来到延安的外国医生。这是边区政府中的妇女代表、工厂女工与女哨兵等妇女形象。

当年在红军中还有一群8至 15岁的少年士兵,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红小鬼”,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位“山西娃娃”王东平,斯诺来到中国,周恩来就是安排他照顾斯诺的生活起居,当时他才12岁,他与斯诺的深厚情谊也是在这时建立的。

这是儿童团员正在站岗放哨,他们检查行人路条,防止特务进入边区。这是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为军民表演秧歌剧《兄妹开荒》。您现在看到的这些照片是延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在延安还有这样一群日本人,他们反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战争,成立了反战同盟,这张照片就是反战同盟成员在排练樱花舞。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样一张珍贵的照片,是新四军军长叶挺接见日军战俘时的场景,这两位日军战俘在1940年的1月加入了八路军。

这是抗大领导和教员在篮球场上的一张合影,当时边区的条件非常艰苦,照片上可以看到他们身后的篮板上是没有篮筐的,而且他们的篮球也是自己制作的,在那片红土地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露无遗。

这张非常珍贵的照片描述的是三五九旅战士进入南泥湾时的场景,这是一支非常著名的部队,它既能打仗又能生产,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还可以生产粮食,提供给边区政府,极大地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压力,这张照片就是1942年4月,朱德、贺龙等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场景。

这是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延安时的一张留影,当时他是受史沫特莱影响来到中国的。

您现在看到的最后一个部分,从木刻艺术看红色中国,这18幅木版画,也是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延安当年的风土人情。

展览到这里就接近尾声。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红星是希望的象征,在繁荣昌盛的新世纪,红星更加熠熠生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民族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创建我国“两个一百年”、我省“五个湖北”、我县“三城三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传承红安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告慰革命先烈,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与未来!谢谢大家参观。

第二篇: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练习题

(一)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作者: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地主家儿子,就读南开大学,在法国、德国留学,先后组织了,是党的创建人,是革命的组织者,无私忠于一种思想。

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 参加长征的16岁江西老表,觉得别人唱歌话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

二、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6、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D)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二、简答题

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 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凡年满十六岁的,普遍有选举权。

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

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乡苏维埃下面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土地、卫生、游击队训练、革命防御、扩大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田等等委员会,由乡苏维埃指派。苏维埃的每一分支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一直到负责统一各项政策和作出全国性决策的中央政府。

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做怎样的批示?

答: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

5、苏维埃政府下的地主是怎样定义的?

答:根据共产党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

6、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 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8、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9、共产党定义的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和土豪算吗? 答:共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和土豪属于这一类。

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11、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答: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13、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

一、天 性极端温和;

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三、喜欢跟 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14、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

答: 1.行动听指挥; 2 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 打土豪要归公;4 上门板;5 捆铺草;6 对老 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7 借东西要还;8 损坏东西要 赔;9 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 买东西要付钱;11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15、共产党认为合作社是“抵制私人资本主义和发展新的经 济制度的工具”他们规定它的五项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1.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2.克服敌人的封锁;3.发展苏区国 民经济; 4.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5.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 条件。

16、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答:敌进我 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7、“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什么?

答:

一、省的党组织 同国民党完全脱离;

二、组织工农革命军;

三、除了大地主 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

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 党的共产党政权;

五、组织苏维埃。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测试卷

选择题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C)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 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A)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3.红军长征的原因(D)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4.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B)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5.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A)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D)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难”包括(D)A.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B.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 C.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D.ABC都有

8.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A)A.周恩来 朱德 B.毛泽东 朱德 C.毛泽东 周恩来 D.朱德 陈毅

9.红军长征被称为什么?(D)A.战略后退 B.突围转移 C.突围后退 D战略转移

10.长征时中共中央红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将红四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是谁?(A)

A.贺龙 B.刘伯承 C.任弼时 D.肖克

11.红军长征时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时,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与当地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将领是(C)。

A.朱德 B.彭德怀 C.刘伯承

12.强渡大渡河时,红军一部分先有(A)名勇士作为先头部队强渡成功。A.22 B.19 C.17 13.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A),越过了被敌人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A.泸定桥 B.赵州桥 C.卢沟桥

14.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C),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A.陕西延安 B.四川甘孜 C.陕北吴起镇 15.二万五千里是(A)所走的长征路程。

A.红一方面军 B.红四方面军 C.红二方面军

16.在红军长征中,(A)是党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出版的唯一报纸。A.《红星报》 B.《拂晓报》 C.《先锋报》

二、简答题

1.红军长征发生在我党哪个历史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的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2.红军长征时期我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什么?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

3.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9月,蒋介石先后几次调集176万兵力围剿中央根据地? 5次

4.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谁? 周恩来、朱德。

5.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亦称红一方面军)被迫从哪里撤离,开始长征? 江西瑞金。

6.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什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四渡赤水。

7.红军长征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时,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与当地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实现了民族团结,使红军顺利通过这个地区的将领是?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

8.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什么越过了被敌人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泸定桥。

9.强渡大渡河时,红军一部分先有几名勇士作为先头部队强渡成功。22名。

第三篇:红星照耀中国

★第一部分:名著导读材料内容简要;《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红星照耀中国》从1937年初版至今,历经时间淘;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

写作特色:

1、是斯诺写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集;

2、纪实性很强:真实的记录事实的真相。作者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核对,以求获得新闻第一手资料;

3、故事情节十分的突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注重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关注事件背后的个人魅力;

4、场景刻画优美动人:大量的战地报道,在战争的背景中产生,采访第一手资料,为公众提供最新的战争概况;

5.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第一部分:名著导读材料 内容简要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从1937年初版至今,历经时间淘洗,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过,是弘扬长征精神最权威的纪实文学作品,呈现出经典作品的别样光芒。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刚刚30岁的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毛泽东主席以博大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内容涵盖了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全面地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红星照耀中国》真切地让我们仿佛再次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从而擦亮心中的信念之灯,点燃心中的红色激情,并将自己融入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从而让红色精神在不断传承中获得永生。各章节主要内容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二部分: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题专项练习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西行漫记 》是 美国 国著名记者 埃德加·斯诺 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 中国共产党 和 中国革命历程 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2.《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 和 周恩来 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埃德加·斯诺 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 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4.斯诺于1936年6月到苏区临时首都 保安(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 预旺堡(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彭德怀、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5.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6.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 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 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7.《红星照耀中国》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8.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 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打土豪要归公 9.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周恩来。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南昌起义,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10.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 徐海东 ;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 徐特立,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朱作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12.《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意思重大。首先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其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还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最后,斯诺在陕北期间还拍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最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如 毛泽东 头带羊角帽的半身像。

13.《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人物的真实性(真实人的种种生活状态和性格特征)、叙事结构的真实性(全书是按作者行程见闻,以时间为序)、对比手法的运用、整体环状结构(白区-红区保安-红军前线-再回保安-回到白区(西安))。14.《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家红军 长征 经过,并重记叙了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 等艰苦英勇的事迹。

15.《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这本书名的意思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练习题

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星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造旧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 产 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一、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1936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二、简答题

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 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凡年满十六岁的,普遍有选举权。

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

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

乡苏维埃下面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土地、卫生、游击队训 练、革命防御、扩大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田等等委员会,由乡苏维埃指派。

苏维埃的每一分支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一直到负责统一各项政策和作出全国性决策的中央政府。

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做怎样的批示? 答: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

5、苏维埃政府下的地主是怎样定义的? 答: 根据共产党的(大大简化了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

6、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 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答: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8、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答:红军一共爬过 18 座山脉,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 破 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 6 个不同的少 数民族地区。

9、共产党定义的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和土豪算吗? 答:共 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 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和土豪属于这一类。

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制止商 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 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11、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答:是美国著名记 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 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答:一九 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1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答案要点:① 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 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 鬼没著称。

14、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 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 赏的。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 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15、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

一、天性极端温和;

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16、简要回答张学良在南方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斗的认识。答:①.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 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②“剿共”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年;③ 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④ 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土崩瓦解。

17、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 答: 1.行动听指挥; 2 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 打土豪要归公;4 上门板;5 捆铺草;6 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7 借东西要还;8 损坏东西要 赔;9 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 买东西要付钱;11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18、红军如何改变佃农、贫农、中农以及所有“贫农”成分 的处境。答:1.在新区中第一年就取消了一切租税,使农民 们有透口气的机会,在老区里,只保留一种单一的累进土地税和一种单一的小额营业税;2.他们把土地分给缺地农民,大片大片地开“荒”—多数是在外或在逃地主的土地;3.他 们没收有钱阶级的土地和牲口,分配给穷人。

19、共产党认为合作社是“抵制私人资本主义和发展新的经 济制度的工具”他们规定它的五项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1.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2.克服敌人的封锁;3.发展苏区国 民经济;4.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5.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 条件。

20、游击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发展很快,成为了政治力量,而在别的地方却很容易遭到迅速的镇压? 答:1.中国的游击战只有在共产党的革命领导下才能取胜,因为只有共产党有决心、有能力满足农民的要求,了解在农民中间进行深入、广泛、经常的政治和组织工作的必要性,能够实现它宣传的诺言。

21、游击队的实际战地领导必须坚决果断、勇敢无畏。没有这些领导品质,游击战不但不能发展,而且在反动派的进攻下一定会衰亡。

2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士和国民党接 受两大革命原则。第一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的全部民权。第二个 原则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为这必须是民主性质的。

24、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5、“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什么? 答:

一、省的党组织 同国民党完全脱离;

二、组织工农革命军;

三、除了大地主 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

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 党的共产党政权;

五、组织苏维埃。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答: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里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 国记者 写的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2.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地主家儿子,就读南开大学,在法国、德国留学,先后组织了,是党的创建人,是革命的组织者,无私忠于一种思想。

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参加长征的16岁江西老表,觉得别人唱歌话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

4.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行动听指挥: :打土豪要归公。5.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 : ;敌驻我扰; ;敌退我追。红 星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造旧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 产 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从1937年初版至今,历经时间淘洗,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过,是弘扬长征精神最权威的纪实文学作品,呈现出经典作品的别样光芒。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刚刚30岁的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毛泽东主席以博大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作者介绍: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进行探索和报道。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 著作内容: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3、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接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激励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习题:

1、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 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 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答:一九 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

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 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 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 鬼没著称。

4、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 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 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 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5、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

一、天性极端温和;

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6、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答:当时在 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 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7、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 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 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 的。

8、简述《西行漫记》畅销的原因? 答: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 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真实是他畅销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第二: 《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 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 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第三: 《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 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书中 充满激情的政论是他富有魅力畅销不衰的另一因素;第四: 《西行漫记》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 使得其畅销不衰。

9、简述《西行漫记》中的红军精神。

答:① 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 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 精神; ③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 紧紧依靠人 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四篇:红星照耀中国

部编本八上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

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

;打土豪要归公。3.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 ;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5.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7.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8.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0.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 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 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11.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3.阅读下列材料: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 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文中的“我”是谁?

(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

A、《 共产党宣言 》 B、《 资本论 》 C、《 阶级斗争 》 D、《 社会主义史 》(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

14.阅读下列材料: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答案

1.《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1936.6-1936.10 2.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3.毛泽东,个人的成长轨迹,周恩来,八一起义

4.徐海东,徐特立,朱作其,老李 5.D 6.C 7.D 8.B 9.B 10.B 11.D 12.A 13.毛泽东,B,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

14.【答案】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 【答案】逼蒋抗日,停止内战 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答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西安事变是一次爱国的行动,它反映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说明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全 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

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他判断由于

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2)《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加拿大医生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细菌感染而献出了生命。

答案:(1)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2)白求恩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作者: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2、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从以下答案中选出一项: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答案:

1《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② D。

第五篇: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埃德加·斯诺这个名字在中国应该是家喻户晓了吧。他写的那本著名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恐怕也像他的名字一样被国人所熟悉。那么,埃德加·斯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很简单,他是一名美国记者。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且关键的一年。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宁甘地区。而他也是在当时红色区域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他先到苏区的首都保安(现志丹县)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在五个月时间内,他又先后与多位共产党领导人以及军事领袖进行多次谈话,毛泽东、朱德、贺龙、彭德怀等其他一些领导人的对话也记载入《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以照片、对话以及叙事的形式来呈现出红色中国的状况。里面五十多页有关于毛泽东的自传,从这五十多页的自传里我也了解了毛泽东成长和参军过程的故事。斯诺来到了预旺县 去与彭德怀采访,那是和国民党军主力部队犬牙交错的地方,也在前线了解了红军战士的生活,也更了解了红军的战术以及他们的工业技术。接着他又冒着炮火,折回保安。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斯诺讲述自己的背包“丢了”的那一篇,他的背包里面有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有关于红色中国的),还有一些珍贵的照片,显示出他要打开资产主义阶级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

斯诺在他作的序里写道:“从字面上讲起来,这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看出斯诺红色中国一行带给他的是对中国革命青年的敬佩,还有对中国革命的赞叹与支持。

我也非常感谢斯诺,他写下的这本《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革命起义的伟大,有了革命起义,才有现在的中国;换句话说,没有革命起义就没有现在的中国。而斯诺的这本书,是通往中国革命起义那个年代的钥匙。

下载《红星照耀中国》口语版讲解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星照耀中国》口语版讲解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无不在章显着红军的豪情壮志,与不畏艰险的精神。这种精神,支持着他们挺过了五次围剿,......

    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书,即为人类最忠实的仆役。他们在无声中教导我们,有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而一本好书,给人的帮助更无法估量。在本次暑期中,我被推荐阅读了一本好书——《西行漫......

    红星照耀中国

    一、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北......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初版以来,畅销至今,而董乐山译本已经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936年在中国革命与战争最猛烈、最危险到时候,一位充满好奇的美国记者,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对外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了西北苏维埃地区......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主要内容: 1937年10月,《西行漫记》(直译应为《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纪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中......

    《红星照耀中国》

    稠州中学丹溪校区名著资料·部编教材八上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练习题 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