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大无周恩来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10:3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有大无周恩来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有大无周恩来观后感》。

第一篇:大有大无周恩来观后感

大有大无周恩来观后感(精选多篇)

大有大无周恩来观后感

今天单位组织观看了《大有大无周恩来》影片,算是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一个形式吧。说实在的,观影前我对此并不抱什么期望,只一种形式而已,一群人聚在一起看看教育片、讲讲大道理,实在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出乎意料的,这部影片制作得很感人,从一群人的叙述中铺展开来,慢慢在观众心中树立起周总理伟大的形象。特别是周总理在病重中跟身边人说,“不要再叫我总理了,我已经不能再为人民做什么了,还是叫我恩来吧。”真的,我觉得特别震撼。回忆到总理重病的那段,现在的有些老同志依然不能克制自己悲伤的情绪,或眼

泪含在眼中,或泪如泉涌,那是一种真情的流露,特别感染人,仿佛自己也置身在那种年代,跟着大家一起悲伤,一起放声大哭。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段。对于这段历史,我并不陌生,上学的时候这段被写入了教科书,但是那时候对我来讲,也只是一篇课文而已,并不像今天那样与叙事者有那样深的共鸣。如果换一种场合,我丝毫不怀疑自己能哭出来。我想,一个人能被那么多人记住,而且能记住那么多年该是多么不容易啊。周总理是否如影片中所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我无从查证,也没有想过要去质疑,我只是简单地将它当作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而已。但是今天,从那么多人的眼泪中,那么多人的敬佩和赞叹中,我感受到了它的真实性,也愈加敬佩起我们这位开国总理来,我想无论在哪一个年代,人民都会需要这样的总理,一个始终心系人民、奉献所有的总理。

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跟建国初期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个金钱至上、权位至上的年代。我们的追求似乎早就停止于物质上的,对于精神上的很少有人在意。所以,又怎么可能诞生出周总理那样的伟人,更多的怕只是贪污腐败、庸碌无为之辈吧!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即使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向着真、善、美的,我们乐于见到生活中充满了正能量,而不是藏于阳光下的潜规则!

《大有大无——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观后感

近日我厂组织观看了电影《大有大无--身边人眼中周恩来》。周总理的“六大无”: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无私、劳而无怨、死不留言;“六大有”:大智、大勇、大才、大貌、大爱、大德。没有哪一点不是人生之制高点,没有哪一点不让后人为之顶礼膜拜。被周恩来总理对国家对人民那份博爱所感动的同时,更真正给人民带来的是人民 的幸福生活,是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人民的浓浓爱戴,是人民的深深眷恋。周恩来总理一生都忠诚实践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宗旨,体现着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作为全党楷模,周恩来总理是忠实、高效、廉洁的人民公仆,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廉政。影片生动体现了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

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群众冷漠,会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则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

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应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廉政,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滥用、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生活方面

要廉洁,不搞特殊。周总理常用孔子的“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话告诫领导者,并提出过好“五关”的要求,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要想到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来格守职责,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不能以职务权力谋取私利。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都要有利于社会,不能损害社会。他主张领导干部下去工作要轻车简行,不能讲排场,浪费国家财物,要千方百计地减轻人民负担。纵观总理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他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即使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周总理仍顽强坚持工作,履行着“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他时刻保持人民勤务员本色,时刻将人民的痛苦挂在心上,在细微之处对人民群众关怀备至,体贴人微,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这

样一个爱人民胜于爱自己的好总理,这样一个人民心目中亲人般的好总理。他的一生,不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的写照?每当提起周恩来总理的时候,总会油然而生一种感动与敬意,追思伟人胸怀、缅怀伟人功绩、弘扬时代主题,我们应该向周恩来总理那样,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观后感

星期六党校,中心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收看了电教片《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感慨颇多,亦是流泪看完

电教片。没有电视剧的剪接修饰,没有渲染气氛的华丽词藻,句句朴实之语,点点真情流露。

周总理的“六大无”: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无私、劳而无怨、死不留言;“六大有”:大智、大勇、大才、大貌、大爱、大德。没有哪一点不是人生之制高点,没有哪一点不让后人为之顶礼膜拜。

第一次认识周总理是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十里长街送总理,也许当时没有电视的直观感受,我们也只知道跟着老师深情的朗读,缅怀我们伟大的周总理!电教片让我们体会到那不是简简单单的赞颂,而是确确实实的爱戴和尊敬。廉政,在他来说是一种习惯,一生仅订做过两双皮鞋,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若干年,这就是人们的总理!公私分明,自己的亲人,职位要低,工资能多低就多低!当他不能为人民办事时,他让身边的人不要再叫他总理了!1976年1月8日周总理永远离开了我们,遵其遗嘱,不留骨灰,骨灰洒向了生他养他的华夏大地!虽然我们不能到他的目前去祭拜他,但是他在每个人心中都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党的群众路线,不是挂在嘴上的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地行动,周总理的好已经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在一个几乎连家人都不认识的百岁老人心中,永远记得周总理,连唤三声:“音容宛在,永别难

忘”。一个人只有把某种东西深深地刻在心里才会如此,时间可以带走他的所有记忆,但无法带走他对周总理的爱戴!

我们不能仅在看电教片时感动落泪,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真正在心灵洗礼之后,有所行动!要向伟大的周总理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

大有大无的周恩来

我们今天要讲的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不要问我,周恩来是何许人也?周恩来,男,已婚,112岁,浙江绍兴人,中国共产党员,他是历史上少有的五大家合一,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外交家,老人家。

简单说一下,周恩来是进过局子的。在1920年1月,原因是策划学生运动。就像是我们念初二的时候的那场大学生运动,原因是小日本改教科书,当然那场运动的某些行为有些偏激,不该打砸抢的,即使砸不到人,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是他妈小日本活该。后来周恩来被释放了,同年10月,周总理为避免再次被捕,毅然决定赴法留学。

再说,九一三事变,最近国宝档案揭密:林彪乘飞机出逃之前,总理已经架好了大炮了,林彪在天上飞啊飞阿飞阿飞,总理就在地上轰飞机。林彪就这么over了。后来在林彪的追悼会上总理是哭的最嚎啕的,大有当年诸葛亮哭周

瑜的气势。总理做人是大有大无,其一,死不留灰,总理是没有骨灰的,为什么?为了节约,当然并不是说是因为总理没钱,总理的骨灰是用直升飞机散落的,由此可知,总理有钱。总理不留灰,不进坟墓。所以并不是有钱人就都要进坟墓的,当然为富不仁的是要进坟墓的。说到这里我扯开两句,现在全国平均死一次的成本是5000元,两次就一万,三次一万五,你团购的话,它也不打折,好贵的。

周总理身而无后,总理他不像毛主席,孩子东一个西一个的,总理一个孩子都没有。因为邓颖超是不能生孩子的,当时她从事共党地下活动,一不小心就不能生了。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毒害实在太深,包括鄙人也是儒家信徒。可是周总理并不因此抛妻另娶,为什么?责任,爱是需要责任的。糟糠之妻,相濡以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关遗言,我摘录一次飞机失事前 的几份遗言摘录:1.一位诗人写给一位编辑:这一刻,我的心真正飞了起来。不过,恐惧是翅膀,目的地是死亡。2一位官员写给他妻子:对不起老婆,我有两件事瞒着你,一是我私存了一笔钱,有5万余元,存折就放在卫生间中装手纸的匣子下面,密码是你的生日。二是我一直想和你离婚,但却没有勇气,我实在是厌倦了你的唠叨。但这回不必了,老天替我们办了离婚手续。孩子就交给你了。3.一位外逃贪官写给远在美国的情妇:都他妈的是你催的!而总理是死而无言的。

至于为官,当政绩成为考核官员唯一准则的时候,像富士康这种魔鬼才会被捧为财神爷。这些政治问题,我不发表个人言论,否则搞不好也被跨省追捕。像总理这样官而不显太少。版权归属:俞璋琳

周恩来的大有与大无

姓名:刘姝彤 学号:201401081148 系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一班

1976年1月8日,这本是一个极其平凡的日子,但却因一位伟人的逝世而凭添了几分凄凉悲壮,增加了无限的哀思愁绪。回想起小学时学的《十里长街送总理》就能想象出当时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政治气氛,也能感受到那万人空巷送总理的感人场面,周总理走了,就这样安静地走了。但是他那大无大有的精神,光明磊落的作风却影响了几代人。

周恩来曾在《我之人格观》中这样写到:“夫人格之造就,端赖良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理所在,正理趋之,处世接物,苟不背乎正理,则良心斯安,良心安,人格立矣。”周恩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只有觉得心安即良心上无愧于天地,那人格也就形成了。那怎样才能做到心安呢?周恩来用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诠释。那就是他的大无与大有的精神。周恩来一生有六大惊人之“无”:一无是死不留灰,二无是生而无后,三无是官而不显,四无是党而不私,五无是劳而不怨,六无是死不留言。这六大“无”却无不彰显着它的六大“有”:一有是奉献而不求回报,二有是有节有制,三有是平易近人,四有是大公无私,五有是埋头苦干,六有是淡泊名利。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死的时候身体火化连骨灰也洒向了祖国大地。古往今来,为自己修灵堂建陵墓的官员大臣数不胜数。为什么周总理连自己的骨灰都要洒向河流大地呢?我想首先他也不想他的人民大张旗鼓地纪念他,不想人民在他死后再为这种事劳民伤财。同时他也不希望借此彰显自己的功绩,来获取人民的跪拜,也不想人民长时间地沉浸于悲伤之中不可自拔。也许是看多了一些历史官员生前为自己修墓建碑,死后却又遭受众多政治非议吧。不过,我想还是总理对这片土地爱的太过深沉,所以希望自己死后可以真正地投向这片土地。周恩来是一个大国的总理,但他却终身无后。中国有句话说地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周恩来也是一个有血有

肉的男儿,又怎么不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呢?但当他听说邓颖超因为在革命斗争中受伤,从此再也不能生育孩子时,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声:“没有孩子就没有孩子吧。”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它却承受了多少爱与理解。想想古代大臣皇帝有多少嫔妃小妾,而周总理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翩翩公子,却是如此专一,如此自律。这是怎样的高尚人格,怎样令人惊叹的行为。他承受着孤独,失去了天伦之乐,只为自己内心的安逸,回想解放初期,有多少高中层的干部因为同样的原因而续了弦。周恩来也并不是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人。他的初恋情人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也十分同情革命。但是周恩来因为觉得她不适合与他做终身革命的夫妻,因此选择了和她分手,选择了与邓颖超这个可以和他携手坚持革命的人。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是一个多么懂得控制自己的人。他宁愿为了大我而牺牲小我。既然他无法拥有孩子,那就把天下儿女当成他的孩子吧。虽然

后来一个不知羞耻的女人说她是周恩来的私生女,但是谎言终究是谎言,它是禁不起历史的考证和推敲的。最后人们只会把它当做是一个无聊的玩笑。但是这件事也再一次证明了周总理人格的伟大,以及他顽强的自制能力。

周恩来还有一个令我感动的是他任了二十几年的总理却从未显要过自己的地位。他给人的感觉总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生活朴素,他体谅工农,待人热情。而且最令我感动的是他自从离开故乡淮安以后就从来没有回过家。他为什么不回家呢?我想一是因为他实在太忙了。另一个就是他并不想享受衣锦还乡的风光和荣耀。他是唯一一个在海外没有自己专属存款的总理,也是唯一一个逝世后联合国为表示哀痛降半旗的一个总理。当时这件事遭到几个国家的反对。但是联合国秘书长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掌管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海外没有一分的存款,谁做得到我也给他

降半旗。”几十年来他一直住在西花厅那个又小又潮湿又暗的房子里。而且家里的家具也是简陋的不能再简陋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房子还被他分成两半,一半用来办公,一半用来生活。同时他的官而

不显还表现在他的做人处事上。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待人热情,关心群众,从不让人产生距离感。文化大革命中,一些青少年在一次活动中被挤伤,送进医院。总理闻讯以后,立即赶到医院探望,和每一个受伤的孩子握手问好。他慈爱地询问:“你们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并且安慰孩子好好养伤。当总理来到一个眼睛出血的小姑娘床前,立即关切地询问身旁的医生:“有没有内伤?”还再三叮嘱:“你们不要太大意,一定要仔细检查。”周总理就是这样和蔼可亲,这样关心群众。我们周总理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周总理的四无是党而无私,身为一个共产党员,周总理手握重权,但他却

从未为自己的亲人安排过一个职位。而且与他关系越亲近的人,他的要求就越严格,就越要按照国家的需要,人们的需要,形式的需要,带头到基层,最艰苦最边远的地方去做个普通的劳动者。1970年征兵时周总理的侄子和侄女都被基层组织推荐,经过正常手续入了伍。但没想到是,周总理听到他们的这个消息以后。第一句话是要求他们脱下军装,离开部队,回到延安,回到内蒙古!谆谆教诲他们越是困难越是不能离开基层,要带头坚持在农村牧民,周总理这样一个为党为民不为私的人。他心中装着八亿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周恩来的五无是劳而无怨。身为一国总理,他肩负着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繁重工作,许多国际友人都说他是“世界上最忙的人”。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最**的年代,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忘我地,不知疲倦得为党和人民操劳。他常常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有时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别人劝他休息,他总是说:

“我是总理,就得什么事也要管呵!管不好怎么向党和人民交代!”周总理就是这样为党和人民着想,丝毫不埋怨自己公务缠身,没有休息时间。他就是这样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总理的六无是死不留言。周总理临终之际并没有留下遗言,因为他认为他该说的话都在会议上说过了,工作上有小平同志负责,他就了无牵挂了。他没有说自己的遗产怎样分配,因为他也没有什么财产。他也没有留下一些名言警句,供我们细细回味。因为他的一生就是最好的名句。他不贪功也不干政,只是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事,甚至死前还一再叮嘱身边工作过的同志:“要把一切归功于党,不要宣传他个人。“他也没有要求家人为他立碑刻字。如此淡泊名利,决不居功自傲。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一个象征着中国人民尊严和自豪的名字。在他身上,凝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工人阶级的优秀品

质,凡是和他有过接触的人,无不感到一种伟大和平凡浑然融为一体的魅力。几十年来,周总理始终保持着他革命的本色。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绝不使人敬而畏之:和蔼可亲,心胸宽广,觉不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这位人民的好总理,这个拥有“大无大有”精神的总理,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第二篇:大有大无周恩来观后感

大有大无周恩来观后感

今天单位组织观看了《大有大无周恩来》影片,算是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一个形式吧。说实在的,观影前我对此并不抱什么期望,只一种形式而已,一群人聚在一起看看教育片、讲讲大道理,实在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出乎意料的,这部影片制作得很感人,从一群人的叙述中铺展开来,慢慢在观众心中树立起周总理伟大的形象。特别是周总理在病重中跟身边人说,“不要再叫我总理了,我已经不能再为人民做什么了,还是叫我恩来吧。”真的,我觉得特别震撼。回忆到总理重病的那段,现在的有些老同志依然不能克制自己悲伤的情绪,或眼泪含在眼中,或泪如泉涌,那是一种真情的流露,特别感染人,仿佛自己也置身在那种年代,跟着大家一起悲伤,一起放声大哭。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段。对于这段历史,我并不陌生,上学的时候这段被写入了教科书,但是那时候对我来讲,也只是一篇课文而已,并不像今天那样与叙事者有那样深的共鸣。如果换一种场合,我丝毫不怀疑自己能哭出来。我想,一个人能被那么多人记住,而且能记住那么多年该是多么不容易啊。周总理是否如影片中所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我无从查证,也没有想过要去质疑,我只是简单地将它当作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而已。但是今天,从那么多人的眼泪中,那么多人的敬佩和赞叹中,我感受到了它的真实性,也愈加敬佩起我们这位开国总理来,我想无论在哪一个年代,人民都会需要这样的总理,一个始终心系人民、奉献所有的总理。

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跟建国初期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个金钱至上、权位至上的年代。我们的追求似乎早就停止于物质上的,对于精神上的很少有人在意。所以,又怎么可能诞生出周总理那样的伟人,更多的怕只是贪污腐败、庸碌无为之辈吧!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即使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向着真、善、美的,我们乐于见到生活中充满了正能量,而不是藏于阳光下的潜规则!

第三篇: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感

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感

大无大有周恩来>读后感

(一):人格的力量

《大无大有周恩来》,我是在一本散文合集上初次阅读到这篇文章的,读毕,摧人肝胆、荡气回肠,即被这种黄钟大吕般的气势所深深感染,对于伟人的一生如何评价,作者梁衡独辟蹊径,浓缩总理一生于“六无”,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无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然而从这些“大无”中又看到了总理所拥有的“大有” ,大智、大勇、大才、大貌、大爱、大德,一位为国家、民族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跃然于纸上,掩卷之余,不禁悱然。

总理逝世时,我不知自己还在宇宙中的哪个角落歇息,但总理在我心中的形象却是伟大而崇高的。小时候,我是在总理的>故事中长大的,再后来读天安门诗抄,读“大江歌罢掉头东”,更深刻地认识到总理对中国的影响之巨,体会到了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博大情怀。今读《大无大有周恩来》更是感慨,此生有幸,生而遇这样的总理,此日有幸,幸而读这样的至情文章。思想在梁衡优美的文笔中徜徉,灵魂在总理的人格光辉中飞升!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束梅前一放翁,他的灵魂充满人间,贯穿天地,幻化为历史的奇风,飘扬在共和国的上方;他权倾一国,却两袖清风,在淡定质朴中,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他为国家为百姓鞠躬尽瘁,却从不结党营私,在幻化无方的气定神闲中,活出了真实的自我;他没有怨言,纵使负屈无数,也还是执着奉献。反观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削尖脑袋去贪图“有”,做梦都害怕“无”,心境被名利所禁锢,变得阴暗委琐,周总理的例子告诉我们,好的心境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他是人格、学识、品德和才能等共同酿造的结果。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只是用他的睿智、他的胆识、他的胸襟作为翅膀,翩然飞过这个世界,留给我们的却是漫天云霞虹霓,久久不能忘记。

感谢作者让我们拜读其文章时,得到了人格上的洗礼。他从周恩来的六个大无和六个大有中,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种人格力量:伟人之魂,可以充盈天地;伟大的人格力量可以穿越时空,当人格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就会迅如光速而追附万物,穹庐空间而护佑生灵,像灯塔像航标指引和光耀后人。

从朦胧无知的童年到如今,我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人生短暂,青春易逝,这易逝的青春应怎样度过才有意义呢?我的回答是:我要让我美好的青春闪光,我愿我的青春在这片热土上绽放。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我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才真正切实体会到国税事业的平凡与琐碎,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社会各界对于公务员的舆论压力。我苦恼过,迷茫过,也动摇过 „„ 然而总理的人格魅力却深深激励着我,伟人已逝,但周总理的“六无”、“六有”,高尚的情操、崇高的品格,将流世万代,永远是我们追求和学习的楷模。是的,作为基层管理员,工作在税收第一线,面临着方方面面的人际交往,处在各类经济利益相冲突的风口浪尖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可能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自然而然会承担各种压力。尤其是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无不侵蚀着每一个灵魂。的确,世上的东西,给予了他人,自己的所得便越来越少,而有一样却是越积越多,那就是人格的魅力,它不能索取,更不能交换,它是付出,是奉献,是自我牺牲。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是小草就让它去装点大地,是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之才,数年之后再回首,我们也许会踌躇满志、成绩斐然。我们也许会甘为人梯、默默无闻,但,我们只要把青春献给这无限辉煌的事业,用心血与汗水去为纳税人服务,那么,我们的青春就会在这平凡的事业中永远闪光绽放。

大无大有周恩来读后感

(二)近期学生读书时我随手翻阅了《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很有感受,今略写几笔,与大家共勉。

周恩来总理,他一个完美的人,很难想象如果那十年里没有他这个国家将会怎样,他配得上伟大这个词语,更配得上这么多年来人民对他从未变更的爱戴。他就是周恩来周总理。

他12岁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凌云壮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能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周恩来传》中我们可以知道,周恩来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那些发挥了巨大潜能的性格,多少孕育于走向败落的封建仕宦家庭,从小四处漂泊的生涯以及温馨的母爱。他幸运地有两个性格不同的母亲。嗣母温和,待人诚挚,办事细心,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她年轻守寡,从不外出,于是也不许童年的周恩来外出,整天把他关在屋子里念书。由此陶冶出他的好学、好静、仁慈、礼让。他的生母则性格开朗,精明果断,有办事能力。周恩来小时经常在生母跟前观看她如何处理家族事务,学得一些办事方法和能力。家庭败落后,迫使十岁左右的周恩来开始扮演“当家人”的角色。熟悉中国民俗风情,明了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这条人生奋斗途径的人都知道,在近代中国,维系一个大家庭的生存与主持国务活动似乎并没有性质上的差异,至少在对“当家人”的性格素质上的要求上是这样。好面子的封建家庭,即使囊中羞涩,各种排场、礼仪、规矩也丝毫不可忽视。《周恩来传》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这位少年把亲戚的生日、死期一一记下来,贴在墙上,到时候便去借钱送礼,磕头应酬。这自然需要相当有分寸,有条理的交往能力和对人际情感的细腻揣摩。周恩来从两个已经去世的母亲那里,自然地继承下来的两种性格能力,是他能够扮演好当家人角色的重要因素。对于未来的政治活动家,这或许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周恩来他自幼渴望的是安定、和谐与维持,这使他养成善于在“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的处世作风,并使他在后来繁杂的政治斗争中,体现出温和而热情强干,忍让而不失原则,谨慎而勇于果断等对立统一的性格侧面。一个才干不如他的人,如果扮演这些错综复杂的角色,就会以思想和行动上的不知所措而告终。正是这种复杂而精明的性格,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周恩来的政治生涯何以如此漫长并丰富多彩。——这句话是尼克松说的,我觉得这很准确。《周恩来传》的作者记叙传主早年的生活,不失时机地突出他的两个母亲对他的影响,也许是要试图要说明这一点。

从青少年开始,周恩来就很看不惯那些虽然不乏才干作为,但却内怀邀名之心,爱出风头的人。他也不是完全不重视个人的“名”,在一篇《论名誉》的作文中,他甚至把它视为“人生的第二生命”.但他心目中的“名”,更多的是具有道德意义的“名誉”,而主要不是反映个人利益的“名位”.显赫的名位,并不必然带来高尚的名誉。在他看来,若汲汲于名,犹汲汲于利,靠虚声盗世,眩世眩目来获取名位,即使有了某种功业,也实在是名誉的罪人。

周恩来能获得举世赞誉,与他青少年起就注重不私于个人的人格设计,并一生遵奉,不能没有联系。

他的头衔或多或少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他的生活应该是无忧的,华丽的。但是,多少年来,周总理过的是多么简朴的生活,他的勤俭节约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成为美谈。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似乎他从不对自己的吃穿有任何讲究,更不分等级贵贱,所以他才能更亲近人民,走进人民的心中。

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一些高官头脑中的节约意识渐渐淡化了。现实生活中,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的现象不为鲜见。他们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个就不合时宜了;有些人认为,是否艰苦朴素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还有的认为,时下人们生活讲质量、吃穿讲档次,国家也提倡和鼓励消费,“慷慨花钱”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这些错误的思想都违背了中国共产党本初的人生观价值观。你们再看看周总理的内衣、睡衣、床单等等,就会发现,那简直是补了又补的“百纳衣”了。在用毛巾时,从不用力拧去水分,怕的是拧坏了毛巾。他的办法是用力握挤,说这样可以延长毛巾的寿命。刷牙时,总是用力把牙刷甩干,怕刷毛里留下水分,会把固定刷毛的细绳烂掉。我不知道当今那些天天泡馆子,从而欠饭账几十万、上百万的官员们,那些去国外参加会议而逃会到几千里外的地方去吃熊掌的市长们,读到周总理这些事迹后会有何感想,脸红吗?

他在几十年的外交事务中,为争得祖国的荣誉、信誉、利益而呕心沥血的事实,也暂且不论。仅举一件小事,即可见总理拳拳赤子之心之一斑:他是有名的“大胡子”,又是一个最注重仪表的人。所以,刮胡子便成了他的一大负担。尽管当年的国产刀片质量很不过关,刮胡子时很疼。他还是坚决拒绝使用那些刀口锋利,刮起胡子来油光水滑的进口刀片。像周恩来总理那样做到细微之处的爱国,就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境界了。

中国只有一个周恩来,不会再有第二个,这样悲壮而伟大的人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传奇。

大无大有周恩来读后感

(三):让青春在高速上绽放

《大无大有周恩来》一文读罢不觉有些说不出的情感。总理离开我们36 年了,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束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魂的永恒?当然不是,这都源自于总理的“无”.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死不留言。

总理的这六个大无说到底就是一个奉献。他是一个只讲奉献,献完转身就走的人,不求什么回报和馈饷。总理的奉献是伟大的。总理用他的无私奉献成就了新中国的诞生;总理的无私奉献,使得他的爱心无限博大,覆盖国家、人民及整个世界;总理的无私奉献,使他的大德再造了党,再造了共和国,复兴了民族,泽润了百姓,他硬是让各方面的压力,各种矛盾将自己压成了粉,挤成了油,润滑着党和共和国这架机器,维护者它的正常运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一个家庭等等正是有了总理这样无私奉献者的存在与生成,才有兴旺发达的今天与明天。

没有甘于奉献的人们,就没有时代的进步,就没有成果的实现,就没有开创的奇迹,就没有今天的强盛,更没有未来的光明。奉献不论大小,也许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声音的发出,不像是战场上的流血牺牲,冲向敌人阵地的英雄;也不像科学领域的带头人那样赫赫有名;更不像政治家的高呼,震耳欲聋的>口号。因为,所处的背景不同,地位不同,岗位不同,环境不同,只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是正义的一部分,就是被歌功颂德的对象。只有这些平凡中的奉献者,才有今天的社会平安与发展。凡是一个真理的实现都是有奉献者的辛血出现。那是沉默,那是无为,那是挚着,那是憧憬。尽管没有轰动的场面,有尽心尽力的奉献,就足够了。因为这样才没有浪费这一生。

从蒙 眬 无知的童年到如今,我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人生短暂、青春易逝,这易逝的青春应怎样度过才有意义呢?我的回答是:我要让我美好的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我愿我的青春在高速这片热土上绽放。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我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才真正切实体会到高速养护作业的平凡与繁琐,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与压力,我苦恼过,迷茫过,动摇过„„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我一位同事摆在案头的题词震撼了我;早晨迎着朝霞踏上养护作业的征程,晚上披着晚霞月光回到宁静的工区大院,心中时时刻刻装着那一段高速公路„„我周围的同事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染了我。他们的无怨无悔、他们的无私奉献,坚定了我的志向,坚定了我用青春、用奉献捍卫高速养护职工的神圣的决心。世上的东西,给予了他人,自己的所得便越来越少。而有一样却是越积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更不能交换;她是付出,是奉献,是自我牺牲。爱不仅仅是爱自己的岗位,更是要爱自己所管辖的这段高速公路。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为高速服务,用无止境的奉献去成就衡大高速辉煌的明天。奉献是一首美妙的诗,奉献是一曲动人的歌。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我们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青春的瑰丽、事业的辉煌!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年轻的衡大高速需要我们的奉献;奉献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智慧、奉献我们的辛劳、奉献我们的汗水。在奉献中充实自己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获得真诚和坦荡。我愿把青春无悔的奉献给脚下这条笔直的高速路!让我们在衡大高速这条大路上勇于争先、甘于奉献地疾驰吧!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是小草就让它去装点大地,是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之才。数年之后再回首,我们也许会踌躇满志、成绩斐然。我们也许会甘为人梯、默默无闻。但,我们只要把青春献给这无限辉煌的事业,用心血与汗水去为高速公路服务,那么,我们的青春将会在这平凡的事业中永远闪光绽放。

养护股 邹兆林

第四篇:大有大无的周恩来

大有大无的周恩来

我们今天要讲的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不要问我,周恩来是何许人也?周恩来,男,已婚,112岁,浙江绍兴人,中国共产党员,他是历史上少有的五大家合一,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外交家,老人家。

简单说一下,周恩来是进过局子的。在1920年1月,原因是策划学生运动。就像是我们念初二的时候的那场大学生运动,原因是小日本改教科书,当然那场运动的某些行为有些偏激,不该打砸抢的,即使砸不到人,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是他妈小日本活该。后来周恩来被释放了,同年10月,周总理为避免再次被捕,毅然决定赴法留学。

再说,九一三事变,最近国宝档案揭密(不见得就一定真):林彪乘飞机出逃之前,总理已经架好了大炮了,林彪在天上飞啊飞阿飞阿飞,总理就在地上轰飞机。林彪就这么over了。后来在林彪的追悼会上总理是哭的最嚎啕的,大有当年诸葛亮哭周瑜的气势。总理做人是大有大无,其一,死不留灰,总理是没有骨灰的,为什么?为了节约,当然并不是说是因为总理没钱,总理的骨灰是用直升飞机散落的,由此可知,总理有钱。总理不留灰,不进坟墓。所以并不是有钱人就都要进坟墓的,当然为富不仁的是要进坟墓的。说到这里我扯开两句,现在全国平均死一次的成本是5000元,两次就一万,三次一万五,你团购的话,它也不打折,好贵的。

周总理身而无后,总理他不像毛主席,孩子东一个西一个的,总理一个孩子都没有。因为邓颖超是不能生孩子的,当时她从事共党地下活动,一不小心就不能生了。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毒害实在太深,包括鄙人也是儒家信徒。可是周总理并不因此抛妻另娶,为什么?责任,爱是需要责任的。糟糠之妻,相濡以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关遗言,我摘录一次飞机失事前的几份遗言摘录:1.一位诗人写给一位编辑:这一刻,我的心真正飞了起来。不过,恐惧是翅膀,目的地是死亡。2一位官员写给他妻子:对不起老婆,我有两件事瞒着你,一是我私存了一笔钱,有5万余元,存折就放在卫生间中装手纸的匣子下面,密码是你的生日。二是我一直想和你离婚,但却没有勇气,我实在是厌倦了你的唠叨。但这回不必了,老天替我们办了离婚手续。孩子就交给你了。3.一位外逃贪官写给远在美国的情妇:都他妈的是你催的!而总理是死而无言的。

至于为官,当政绩成为考核官员唯一准则的时候,像富士康这种魔鬼才会被捧为财神爷。这些政治问题,我不发表个人言论,否则搞不好也被跨省追捕。像总理这样官而不显太少。版权归属:俞璋琳

第五篇:周恩来的大有大无

周恩来的大有与大无

姓名:刘姝彤 学号:200901081148 系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一班

1976年1月8日,这本是一个极其平凡的日子,但却因一位伟人的逝世而凭添了几分凄凉悲壮,增加了无限的哀思愁绪。回想起小学时学的《十里长街送总理》就能想象出当时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政治气氛,也能感受到那万人空巷送总理的感人场面,周总理走了,就这样安静地走了。但是他那大无大有的精神,光明磊落的作风却影响了几代人。

周恩来曾在《我之人格观》中这样写到:“夫人格之造就,端赖良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理所在,正理趋之,处世接物,苟不背乎正理,则良心斯安,良心安,人格立矣。”周恩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只有觉得心安即良心上无愧于天地,那人格也就形成了。那怎样才能做到心安呢?周恩来用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诠释。那就是他的大无与大有的精神。周恩来一生有六大惊人之“无”:一无是死不留灰,二无是生而无后,三无是官而不显,四无是党而不私,五无是劳而不怨,六无是死不留言。这六大“无”却无不彰显着它的六大“有”:一有是奉献而不求回报,二有是有节有制,三有是平易近人,四有是大公无私,五有是埋头苦干,六有是淡泊名利。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死的时候身体火化连骨灰也洒向了祖国大地。古往今来,为自己修灵堂建陵墓的官员大臣数不胜数。为什么周总理连自己的骨灰都要洒向河流大地呢?我想首先他也不想他的人民大张旗鼓地纪念他,不想人民在他死后再为这种事劳民伤财。同时他也不希望借此彰显自己的功绩,来获取人民的跪拜,也不想人民长时间地沉浸于悲伤之中不可自拔。也许是看多了一些历史官员生前为自己修墓建碑,死后却又遭受众多政治非议吧。不过,我想还是总理对这片土地爱的太过深沉,所以希望自己死后可以真正地投向这片土地。周恩来是一个大国的总理,但他却终身无后。中国有句话说地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周恩来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儿,又怎么不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呢?但当他听说邓颖超因为在革命斗争中受伤,从此再也不能生育孩子时,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声:“没有孩子就没有孩子吧。”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它却承受了多少爱与理解。想想古代大臣皇帝有多少嫔妃小妾,而周总理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翩翩公子,却是如此专一,如此自律。这是怎样的高尚人格,怎样令人惊叹的行为。他承受着孤独,失去了天伦之乐,只为自己内心的安逸,回想解放初期,有多少高中层的干部因为同样的原因而续了弦。周恩来也并不是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人。他的初恋情人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也十分同情革命。但是周恩来因为觉得她不适合与他做终身革命的夫妻,因此选择了和她分手,选择了与邓颖超这个可以和他携手坚持革命的人。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是一个多么懂得控制自己的人。他宁愿为了大我而牺牲小我。既然他无法拥有孩子,那就把天下儿女当成他的孩子吧。虽然后来一个不知羞耻的女人说她是周恩来的私生女,但是谎言终究是谎言,它是禁不起历史的考证和推敲的。最后人们只会把它当做是一个无聊的玩笑。但是这件事也再一次证明了周总理人格的伟大,以及他顽强的自制能力。

周恩来还有一个令我感动的是他任了二十几年的总理却从未显要过自己的地位。他给人的感觉总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生活朴素,他体谅工农,待人热情。而且最令我感动的是他自从离开故乡淮安以后就从来没有回过家。他为什么不回家呢?我想一是因为他实在太忙了。另一个就是他并不想享受衣锦还乡的风光和荣耀。他是唯一一个在海外没有自己专属存款的总理,也是唯一一个逝世后联合国为表示哀痛降半旗的一个总理。当时这件事遭到几个国家的反对。但是联合国秘书长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掌管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海外没有一分的存款,谁做得到我也给他降半旗。”几十年来他一直住在西花厅那个又小又潮湿又暗的房子里。而且家里的家具也是简陋的不能再简陋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房子还被他分成两半,一半用来办公,一半用来生活。同时他的官而

不显还表现在他的做人处事上。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待人热情,关心群众,从不让人产生距离感。文化大革命中,一些青少年在一次活动中被挤伤,送进医院。总理闻讯以后,立即赶到医院探望,和每一个受伤的孩子握手问好。他慈爱地询问:“你们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并且安慰孩子好好养伤。当总理来到一个眼睛出血的小姑娘床前,立即关切地询问身旁的医生:“有没有内伤?”还再三叮嘱:“你们不要太大意,一定要仔细检查。”周总理就是这样和蔼可亲,这样关心群众。我们周总理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周总理的四无是党而无私,身为一个共产党员,周总理手握重权,但他却从未为自己的亲人安排过一个职位。而且与他关系越亲近的人,他的要求就越严格,就越要按照国家的需要,人们的需要,形式的需要,带头到基层,最艰苦最边远的地方去做个普通的劳动者。1970年征兵时周总理的侄子和侄女都被基层组织推荐,经过正常手续入了伍。但没想到是,周总理听到他们的这个消息以后。第一句话是要求他们脱下军装,离开部队,回到延安,回到内蒙古!谆谆教诲他们越是困难越是不能离开基层,要带头坚持在农村牧民,周总理这样一个为党为民不为私的人。他心中装着八亿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周恩来的五无是劳而无怨。身为一国总理,他肩负着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繁重工作,许多国际友人都说他是“世界上最忙的人”。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最**的年代,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忘我地,不知疲倦得为党和人民操劳。他常常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有时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别人劝他休息,他总是说:“我是总理,就得什么事也要管呵!管不好怎么向党和人民交代!”周总理就是这样为党和人民着想,丝毫不埋怨自己公务缠身,没有休息时间。他就是这样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总理的六无是死不留言。周总理临终之际并没有留下遗言,因为他认为他该说的话都在会议上说过了,工作上有小平同志负责,他就了无牵挂了。他没有说自己的遗产怎样分配,因为他也没有什么财产。他也没有留下一些名言警句,供我们细细回味。因为他的一生就是最好的名句。他不贪功也不干政,只是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事,甚至死前还一再叮嘱身边工作过的同志:“要把一切归功于党,不要宣传他个人。“他也没有要求家人为他立碑刻字。如此淡泊名利,决不居功自傲。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一个象征着中国人民尊严和自豪的名字。在他身上,凝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凡是和他有过接触的人,无不感到一种伟大和平凡浑然融为一体的魅力。几十年来,周总理始终保持着他革命的本色。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绝不使人敬而畏之:和蔼可亲,心胸宽广,觉不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这位人民的好总理,这个拥有“大无大有”精神的总理,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下载大有大无周恩来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有大无周恩来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无大有观后感

    《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 观后感近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分局组织我们观看了记录片《大有大无--身边人眼中周恩来》,催人泪下。周总理的“六大无”:死不......

    《大无大有》观后感

    传承恩来精神,做人民满意教师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上下全面展开。在这个大背景下,学校组织教师观看《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系列片中的《大无大有》,具有特别重......

    《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观后感

    《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观后感 星期六党校,中心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收看了电教片《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感慨颇多,亦是流泪看完电教片。没有电视剧的剪接......

    大有大无——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观后感

    《大有大无——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观后感(横泾自来水厂)近日我厂组织观看了电影《大有大无--身边人眼中周恩来》。周总理的“六大无”: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无......

    学习《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观后感[推荐]

    学习《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观后感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8年了,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至今,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就念总理。今年,在......

    观《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有感

    观《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有感 在观看《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之前,我对于纪录片名很好奇,为什么会是“大无大有”。而在观看之后我心中满是震撼。 32年......

    ××镇观看大无大有有感

    ××镇组织观看教育专题片《大无大有-身边人眼 中的周恩来》情况汇报按照阜群办发〔2014〕15号文要求,我镇高度重视对教育专题片《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组织观看工......

    《周恩来》观后感

    《周恩来》观后感 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 这部电影讲述了1961年全国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