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10:3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小编推荐)》。

第一篇: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小编推荐)

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岳钱华工业142

学号201433745226

2016.4.18

1、统计工作的特点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人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既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2、建立统计工作制度的重要性统计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的确立,二是统计内容及计算方法的确定,它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对企业而言,具有以下作用:

2.1)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和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又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2)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

2.3)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从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2.4)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和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统计的观点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重要性

2.1是质量管理的依据产品的质量取决于技术进步,但是在技术攻关,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同时,不能忽视管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管理为生产服务,必须适应生产的需要。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要有建全的规章制度,对质量水平和工作水平有动态的及时的了解。产品的质量如何,员工的工作质量如何,都要通过统计来完成。多层次、多层面的统计结果可以做为奖惩的依据,产品质量水平判定依据,随时监控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外于动态管理之中,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时有效的统计工作,可以避免传统管理手段中事后把关的弊端,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把质量控制融于生产过程中可以节约时间,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是质量信息反馈的依据质量检验的职能就是:

a.判断产品是否合格;b.向领导、生产部门及供应商反馈质量信息,并与有关部门一起对数据进行分析;c.实行质量监督。信息的来源是数据,而大量的无规律的数据不能对工作有帮助,必须通过统计手段加工分析整理。统计方法的实质就是要用符合事实的数据来判断事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数据经过统计后可以变成信息反馈给领导部门,做为决策的依据。反馈给生产部门,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有及时的动态的了解,使生产外于稳定状态。反馈给供应商可以做为进厂原材料质量的判定依据。没有统计就没有信息反馈,也就没有正常稳定的生产。

2.3对关键工序的能力加以控制所谓工序就是在一个工作地上,一个或几个工人对一定的劳动对象进行连续加工的生产活动。而关键工序是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由于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应对它的工序能力加以控制。工序能力就是工序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的能力。关键工序的工序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由于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生产实际中我们每月对关键工序能力指数加以评定,使关键工序的工序能力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工序能力指数Cp=(T为产品的公差σ为总体分布标准差,可用样本的标准差S代替)。当Cp>1.33是表明工序能力很充分,当1.33>Cp>1时尚可,需要加以控制,当Cp<1是表明说明工序能力不足,工序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时我们必须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使工序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工序能力测试和验证,确切掌握工序质量状况和水平,以确保工序加工质量,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而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统计的手段就无法对关键工序的能力加以控制。

2.4对入厂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要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原材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而采购的原材料,有一些在工厂中是不具备检验手段的,必须先进行小批生产,验证其质量,即工艺验证。工艺验证的过程就是收集数据的过程,它通过对数据的提取、加工、收集、分析并通过统计手段与以前同样原材料的数据进行对比,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低于前期水平。通过统计使工艺验证除了判定原材料是否合格外,还可以保证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2.5分析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控制根据不合格品特征,对不合格品加以分类并进行统计,找出产生不合格品的主要项,对产生不合格品主要项的原因、机理加以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降低不合格品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成本。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统计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几个方面的应用,不同的企业对统计的应用是不同的,但是,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更加需要统计做为基础。总之,统计在现代企业的生产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泛的应用统计及统计信息也是现代管理手段之一,它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篇: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确,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

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企业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务人员或其他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有必要明确,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了统计管理,对企业而言,将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三、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一)调整服务对象,以企业为核心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统计只注重统计报表的填报,企业统计工作主要服务对象仍为上级管理部门,忽视了统计资料为我所用,在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后,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需要时刻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各项生产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因此,企业的统计目标也要适应其变化,逐步形成全方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内外部信息的独立统计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统计必须适时的更新观念,调整服务对象,从过去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表为主转变为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主,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动性做出贡献。因此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揭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统计的主要任务。

(二)建立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体系

有了观念的更新,服务对象的调整,还要建立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体系。

1、设立综合统计岗位,其职能主要是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综合统计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和责任。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不仅限于统计机构内部,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职责,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信息。

3、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和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科学的设置和完善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要符合全面性、规范性、及时性和客观性原则。现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最重要的工程成本分析就是一个统计、分析的完整过程。工程成本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

程,为对其准确分析,需要根据组成成本的因素,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临时设施费、施工管理费等,建立便于进行分析的统计指标,项目针对统计指标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从而为项目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企业的经营投标提供参考。

(三)全面提升统计自动化水平

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和办公现代化建设,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障。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银行、税务、交通等许多行业广泛应用,并给这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我们企业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落后了很多。为此,我们必须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和办公现代化建设,这不仅是做好统计信息工作的需要,更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统计信息化建设包括网站、网络等硬件建设,还包括各种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只有建立起企业统计信息网络,才能加快统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反馈速度,才能真正实现及时、高效的统计信息服务。

统计的过程是由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大环节连接的过程,是与大量的数据等信息打交道的过程,其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要优质高效的完成统计资料的传输、整理、分析就必须考虑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网络和现代化办公的优势在于磁载和光载的信息保存方式使企业能够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库;网上的信息交流增加了信息来源,实现了资料共享;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和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上级部门或地方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

(四)培养高素质统计队伍

统计工作中网络和现代化办公的引进,就要求各类应用维护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较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统计理论和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的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现代管理知识,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因此,统计人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思想定式的禁锢和束缚,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做好统计分析工作,还要做好超前预测工作;要灵活运用多种统计理论、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层次挖掘和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写出高科技含量的分析预测报告,实现统计信息工作质的突破和飞跃,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现代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统计力量,调整服务对象,建立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体系,合理运用统计信息网络和现代化办公条件。统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积极适应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标准、科学、高效的统计工作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习水县乡镇专职统计员派送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经济越发展,统计工作越显重要。市委、市政府在机改前夕,决定为全市2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备一名专职统计人员,开贵州省统计事业的先河,其力度之大,全国首屈一指。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视,解决了长期困扰乡镇统计人员交流频繁,工作不衔接的问题。同时市委常委决定,原有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人员不变。

二、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管理

新配备的乡镇专职统计员,编制、人事在县统计局普查中心,工作在乡镇统计调查岗位,实行双重领导。统计调查业务工作以统计局为主,行政管理工作以乡镇政府为主。

1、乡镇政府要将专职统计员纳入政府工作人员同管理、同考核。

2、乡镇政府要为统计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人员和财力保障。

3、乡镇政府要在三年的工作服务期内不能调整统计调查岗位,服务期满以后,调整工作岗位必须经县统计局同意。

4、要确保统计调查任务完成的同时,乡镇政府可以安

排其它工作任务。

5、统计局要加强对乡镇统计调查工作的领导,完善规范乡镇统计工作,逐步实现统计工作重心下移。

6、统计局要加强对乡镇专职统计员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7、统计局和乡镇政府要密切配合,关心年轻人的成长。

三、对专职统计员的几点希望

1、加强学习。既要加强统计业务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政治思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

2、勤于调研。要尽快熟悉派驻乡镇的乡情镇情,结合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有价值的统计分析。

3、扎实工作。要做工作的细心人,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乡镇工作的骨干。

4、团结同志。团结就是力量。统计调查工作需要各部门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团结一道工作的同志,就为做好统计调查工作赢得一份力量。

5、自觉接受领导。既要服从统计局的业务领导,也要服从乡镇政府的行政领导,妥善处理好统计调查业务工作和乡镇行政工作的矛盾。

第四篇:统计工作重要性分析探讨

曾看过这样一幅统计对联:计山计水计经济囊括四海,统天统地统社会包揽五洲。横批:天下归一统。我对这幅对联印象很深,它引发了我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许多思考。

一、应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统计工作触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也许有人会说,对联口气这么大,统计人是不是有点太狂妄了?仔细想想,其实对联说的还真是那么

回事:大到国库收支,小到柴米油盐,什么事离得开统计?试想,居家过日子,不知道包里还有多少钱,不知缸里还有多少米,那日子还怎么过?开办企业,竟然搞不清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弄不明需用多少原料,能有多少利税,那企业还怎么开下去?一个地区,有多少城乡人口,有多少就业岗位,人均收入有多少,物价水平有多高,这些问题都糊里糊涂的,还如何发展经济?一个国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生产总值,有多少财政收入,有多少能源供应,有多少外汇储备,这个国家将如何面对激烈的世界竞争?可以说,统计工作几乎能触摸到国民经济的每一根神经,它的重要性非同寻常。

2、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的重要性类似于军事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事实上,在许多国策的制定过程中,如实施计划生育、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等等,统计数据的参考价值都是功不可没的。一位市长曾这样评价统计工作,他说,在市政府如果说排前三个重要的部门,统计部门应该算是一个。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统计工作对政府部门如此重要,对企业经营同样重要。对一家企业而言,切实加强自身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企业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同样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企业的各项管理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

二、准确统计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根本保障

统计工作是如此的重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却又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统计数字水份多。“水份多”是何含义?应该就是“不准确”的意思吧。作为统计人,我们整日忙忙碌碌的,不图什么回报,这种声音对我们无疑是一种伤害。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客观地剔除掉流言中对统计的误解和偏见的成分,虚心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后,我们却不得不开始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思考:准确统计应该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根本保障。

不可否认,在某些地区,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还存在着统计数据“不准确”甚至于“水份多”的现象。实事求是本是统计工作的灵魂,统计数字是不该有水的,是谁弄“湿”了我们的统计呢?当然,造成统计数据“湿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业务操作”和“主观影响”应该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因素。这里的“业务操作”因素指的主要是统计业务人员在统计数据时出于业务生疏、人手不足、时间仓促、检查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多种原因而导致数字的偏差,如计量单位混淆、小数点位置偏移等等,如果不及时发现,这种原因所造成的误差也是很大的。这里的“主观影响”因素指的主要是出于“人”的主观愿望而直接导致了数据的失真。什么“人”凭主观愿望就能使数据失真呢?可能是个别企业,可能是个别部门,可能是个别领导。影响数据失真的“人”也各有原因:个别企业可能是为了规避税收,个别部门可能是因为考核评比,个别领导可能是为了突显“政绩”。不论是什么“人”,不论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后果都是一样的:统计数据失真,统计形象受损。

对于这种仍然存在的统计“湿水”的现象,如果不加大整治力度,不从制度上去根治问题,天长日久,统计部门迟早会被边缘化,统计的“牌子”迟早会被砸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将再也无从谈起。要知道,军事情报失真,足以让三军陷入重围,统计数据失真,足以使发展误入歧途。我想,那种局面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统计人所不愿面对的。

三、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统计工作业已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统计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数据的准确性问题却日益成为阻碍统计工作发展的大问题,这就迫切要求要加快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当然,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对于如何加快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笔者只能从表层上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从统计力量上看,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应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统计的投入。当前基层统计工作量相当繁重,统计时间非常紧张,而统计经费不足,统计人员严重缺乏,县、镇一级统计人员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量,可还是忙不过来,这种情况下,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必

然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2、从统计对象上看,当前的统计方法制度还应进一步精简统计要素,压缩统计范围,更多关注一些民生问题。对于有些过时的计划经济指标或统计部门确实无法准确掌握的经济指标,建议不再列入统计范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私营企业的月度数据汇总不能及时,不够完备,有的报表如效益表等可以季报的建议不再让基层搞成月报。这样的一些举措对于提高统计效率,提升数据质量应该是有好处的。另外,统计也不必过分关注那些要考核的经济指标,而更应多关注一些和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统计在为领导服务的同时,更能为老百姓服务。真正好的统计方法制度应该是能让老百姓都熟知、都说有用、都夸好的统计方法制度,而不是只为几个考核指标而忙的统计方法制度。

3、从统计的功能上看,应做到统计结果和政绩考核完全脱钩,地方统计和国家统计有效整合。统计结果和政绩考核完全脱钩,影响数据质量的人为因素自然就会大大减少,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自然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如果将统计数据作为考核领导的一个标准,那么不少地方领导恐怕都想在统计数字上做做文章。地方统计和国家统计彻底分离,地方统计的结果不用再层层上报,而只是作为地方领导决策的一个内部的参考依据,统计数据自然也就再没有人为影响的理由和可能。否则,按照很多中国人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层层上报上去的数据究竟能有多少是原汁原味,恐怕就很难说。

当然,改革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往往会面临很多难题,但改革的决心还是应该坚定,改革的步伐还是应该加快。只要坚持去做,难题肯定会有解决的办法,改革肯定会给统计工作带来更大的发展进步。

第五篇: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的联系: 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式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对统计资料的需求支配着统计工作的展开,而统计工作的进程有直接影响着统计资料的数量与质量.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时间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统计工作的展开需要统计学的指导.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统计工作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统计学的出现至今只有300余年的历史.总体与个体: 总体,又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共同性称”同质性”是统计总体的重要特征).个体,又称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计的个别事物的总称.两者关系:总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但总体和个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个体也会有所不同.总体的基本特征概括:同质性,即个体都必须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数值.它是构成总体的条件.大量性,即构成总体的个体数目要足够多.差异性.即个体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品质变异标志或数量变异标志.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这一总体的代表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标志: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变量: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连续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的两个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值.连续变量的数值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离散变量的数值只能用计数的方法取得.统计的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统计调查主要是对原始资料的搜集,有时也包含对次级资料的搜集.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活动的基础.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空间,调查的组织计划等几方面.全面调查由于调查单位多,组织工作量大,所以需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非全面调查,又称抽样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统计报表时是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要求,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是我国统计调查的基本组织形式.专门调查是指为了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某种情况或某项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一次性调查.,如,残疾人状况调查,某一种商品的质量调查等.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不一致,这要根据事假调查的目的和情况来确定.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和表脚三个部分组成.表头是指调查表的名称.表体是指调查的具体内容.表脚包括调查者或填报人的签名和调查日期等.调查表的形式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单一表每张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的资料.一览表则是一张表上可以登记多个调查单位的资料.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调查工作进行的时间.调查空间是指统计调查在什么地区,多大的范围内进行.统计调查的方式有普查,概率抽样,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普查时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的组织方式有两种:意识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二是有被调查单位填报.概率抽样调查又称随机抽样调查,简称概率抽样,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概率抽样调查的特点:第一,样本的抽取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第二,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者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第三,可以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情况.概率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一步抽样法.系统抽样,也称为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又称为类型随机抽样,分类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影响概率抽样误差的因素:

样本单位数目:抽样数目越多,抽样误差越少;抽样数目越少,抽样误差越大。

个体标志变动程度: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抽样误差越大;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小,抽样误差越小。

抽样方法:采用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抽样误差。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要及时了解全国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和资产总额情况,只需对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即可。因为虽然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占全国工业企业数不到5%,但这些大中型企业的增加值和资产总额却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60%以上。重点调查的使用范围很广,当调查目的只要求了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而调查少数重点单位就能满足需要时,采用重点调查就比较适宜。

原始资料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和互联网访问法等。

次级资料往往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对次级资料的搜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

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资料室基层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上报国家统计数据的源头。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所做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统计台账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

统计调查资料是统计调查工作成果的反映。

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别。

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登记误差。登记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是不可预测的。

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别。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指按照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根据统计对象的特点,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或对以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在加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最后形成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作为统计工作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人们对社会想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也是人们从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整理的步骤: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需要,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几个组,使组与组之间具有差异性,而同一组内的单位保持相对的同质性。

统计分组是针对总体,按照分组标志进行的,一般由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可以是人们认识到同一性中存在的特殊性;第二,对个体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个体合并到同一组,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特殊性中表现出的同一性。

统计分组的作用:凸显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统计分组体系: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简单分组是指对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分组标志进行的分组。平行分组体系是指对同一总体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而形成的分组体系。平行分组体系可以反映总体多方面的特征,如工业企业按照企业规模,经济类型和轻,重工业三个标志分别进行分组,得到平行分组体系。

对同一总体既可以按一个标志分组,也可以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组时,就形成了分组体系。

统计分布:在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进行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也称为次数分布。

统计分布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的单位数。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变量数列又可分为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

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组距=组上限—组下限。组数是指组距式变量数列编制过程中分组的个数。组数与组距是相互联系的,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越多,则组距越小;反之,组数越小,则组距越大,两者成反比关系。等距数列: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不等距数列(异距数列):各族组距不相等的数列。组中值=(组上限+组下限)÷2 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可以不重叠,也可以重叠(上限不在组内)。

下载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5分): 指标为统计报表按要求报送,数据内容完整,准确、真实;考核为每迟报一天扣1分,数据内容不完整或不准确或不真实视情况扣2---5分。......

    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岗位职责1、负责统计、复核每天票务员票房日报表 2、负责每天对票务回收的兑换券进行统计,核对券、票的数量。 3、小卖部每月的“销售、成本、利润”表的制作及收据......

    统计工作经验总结

    统计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 从事劳资统计工作算下来也有9年了,刚接手劳资统计时我还真的有些不知所措。我一时还无法能够理解这些数字的存在意义,并一......

    统计工作自我鉴定

    统计工作自我鉴定在统计部门工作的过程中,在领导们的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本人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工作中仍存在种种不足,如缺少创新意识,依赖性较强,业务知识有待进......

    统计工作自查报告

    【荐】统计工作自查报告 统计工作自查报告1 根据《关于开展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的通知》(x统〔20xx〕21号)的文件精神,针对我乡实际,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统计自查自纠工......

    统计工作内容

    统计工作内容 1、根据场地存煤,当日上煤量和发运量,计算本日场地存煤 情况。和宁武分公司传上来的存煤表做好核对工作,确保存煤情况的准确性。然后汇报领导。 2、根据场地化验......

    统计工作书

    统计处部门及岗位职责范围一、部门名称: 统计处 二、部门性质: 统计 四、部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相关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下达的各种文件、规......

    统计工作流程

    统计工作流程 根据集团公司《统计管理制度》的要求,公司为了科学、有效的组织好本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系统性,发挥统计工作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