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时间:2019-05-15 11:1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保护》。

第一篇: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篇一:什么是环境保护

、什么是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目的、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常识

什么是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在广义上又称为环境法,是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体健康,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要素,防止环境破坏的法律规范,一是关于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的法律规范。另外还包括防止自然灾害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法律规范。环境保护法除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综合性、科学技术性、公益性、世界共同性、地区特殊性等特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古代国家,但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现代环境法出现在世界上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是在70年代未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环境保护的宪法规范。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法规、规章组成的体系,成为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范围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法,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自然环境要素保护法,如森林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文化环境保护法,如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环境管理、监督、监测及保证法律实施的法规,如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

另外还有各种环境标准,包括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环境法制工作的加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将不断充实和完善。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篇二:环境保护程序

环境保护程序

1、目的

确保本中心检测所使用后的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生物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得到合理处置,处置的效果符合环保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检测所使用后的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生物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处置,监控、记录。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污染物处置要求的技术审核和批准;

3.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污染物处置实施监督。

3.3各检测组负责本处污染物的收集、处置,并做好标识和记录;

4、程序

4.1实验室废弃物归类

a.化学废液及其污水: 包括有机的和无机的。有机物废物主要是有机试剂废弃物,无机废物有强酸、强碱废弃物,氰化物、汞、砷、铅、镉、铬等废弃物。

b.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c.固体废物:一般包括处理样品中间消耗品、或破损的实验用、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d.生物性废弃物:包括生物样品废弃物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的废弃物。

4.2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理

4.2.1污染物的一般处理原则

为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污染物的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废弃物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超出实验室处置范围的污染物应委托环保部门处置。

4.2.2化学类废物的处理

a.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

b.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c.含汞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以Hg计)。处理方法: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d.含镉废液的处理采用氢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用分光光度法检验滤液中的Cd离子后(降至0.1mg/L以下),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也可采用离子交换法: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e.含铅废液的处理 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与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f.含砷废液的处理 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放置一夜,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g.含酚废液的处理 酚属剧毒类细胞原浆毒物,处理方法: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浓度的含酚废液,可通过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经调节pH值后进行蒸馏回收.处理后的废液排放。

h.综合废液处理:用酸、碱调节废液p H为3-

4、加入铁粉,搅拌30分钟,然后用碱调节p H为9左右,继续搅拌10分钟,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废渣方式处理。

4.2.3生物类废物的处理

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a.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处理、一律及时焚烧。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

b.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烧毁; c.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洗液浸泡,然后清洗重新使用。d.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分钟。或者用1000m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小时,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e.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灭菌30分钟,趁热将琼脂倒弃处理。

4.3监督与记录

4.3.1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开展对污染物处置情况的经常性监督;

4.3.2各检测组应对分类收集的污染物加以标识,对要处理的污染物的处理措施或移交有环保部门处理的情况应有记录。

5.相关记录

5.1《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 篇三: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思 源(北京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所长)

小学识字课本告诉我们,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但是,最新信息告诉我们,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重重侵袭之下,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遍体鳞伤,完好的肌肤所剩无几,生态环境脆弱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如果不奋起救治,国将不国!

一、灾难就在前头 我国的生态环境灾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沙漠可能吞没中国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不断扩展的沙化土地使得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建国以来,我国沙漠面积已由15亿亩扩大到25亿亩,全国已有6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流沙。荒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由于风沙的影响,许多地方人畜已失去生存条件,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现在我国从西北、华北北部到东北平原的西部,分布着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已是国土面积的1/4。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还在继续扩大,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每年扩大1560平方公里,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每年扩大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末每年扩大3460平方公里。绵延万里的沙漠正在向中华腹地进军,最近的沙漠距天安门仅70公里,以致一些人发出了迁都的呼声。

近几年来,我国对荒漠土地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总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每年新增的荒漠化面积相当于丢失一个中等县。过去几十年里,国家对沙漠化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研究显示,仅有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最近在对40年来中国681个气象站气象实测资料综合分析后,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已成为新的风沙策源地。青藏高原荒漠化土地已达到50多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二成,比上世纪70年代净增近4万平方公里,增长率超过8%。青海湖已在日渐浓缩,趋向干涸。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整个青海湖干涸,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和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大半个中国全变成沙漠就指日可待了。

2.水资源缺乏且严重污染

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中国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缺乏,特别是北方地区,其农业占全国的66%,而水资源供给的80%却在南方,主要在长江流域。中国的粮食生产严重依赖水资源,大约80%的粮食产自水浇地。从1982年到2000年,黄河每年有2/3的时间干涸。与20世纪50年代初相比,全国湖泊面积减少15%,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数量减少一半以上。全国每年平均消失20个天然湖泊。建国以来,已有1000个湖泊干涸。

中国北方的蓄水层被消耗的速度要快于它能得到补给的速度。海河流域的水位线下降了50至90米,许多城市,如天津和济南发生了严重的地表沉降。中国水资源使用效率很低。有专家估计中国用来灌溉的水资源的60%由于种种原因而浪费掉了。中国也长期受到洪水的困扰。2003年7月的洪水影响了中国南方、东部和中部的一亿人口。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森林的过度采伐加剧了洪水的发生。从20世纪80年代起,这些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了30%。

据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近14万公里河流的水质评价: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在被统计的我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污染率达到总水系面积的87%。淮河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河流,但如今仍是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10年前,淮河还生长着60多种鱼类资源,如今在当地却有句民谣:“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淮河流域许多地区癌发病率比正常地区高出十几倍到上百倍,一些村庄2/3的人肝肿大,让人闻之莫不心酸。

水污染直接危害的是百姓饮水安全。国家水利部披露出一组令人惊心的数字:目前全国有3.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国情研究报告称:我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仅占10%,基本符合标准的占20%,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达70%。

3.大气污染会杀人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悬浮微细粒子。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20微克。中国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标准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标准以上的空气中。

工业发展超过环境负荷,珠三角从机械污染、化学污染过渡到多种污染并存局面。世界发达国家完成这一污染过程花了200年,我们只花了30年。城市密集成群,减少了以前存在于城乡结合部的空气污染缓冲区,一方面造成污染物不易扩散,另一方面也把很多城市连成污染的整体。

大气污染引起的居民健康经济损失不容忽视。2004年,中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共造成35万多人死亡,约64万人因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住院,25.6万人

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国家环保专家进一步证实,“近年的数据与2004年大体相似”。

2007年7月17日公布了关于中国环境政策的报告书《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并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备忘录。报告认为,虽然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中国的环境标准,更接近某些最贫穷的国家。我国的生态环境危机之深重,可以概括为“经过多年累积,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范围最广、程度最深、影响最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逼近环境安全的底线。”(2008年3月《绿叶》月刊第3期第71页)即:灾难就在前头。

环境问题在中国已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随着民众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问题正在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很可能演化为有损社会和谐的社会危机。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环境污染在中国造成的危害过大,很可能全面颠覆中国多年改革获得的小康成果,而成为一个具有爆炸性的政治问题。

二、软约束难治硬污染

自有环境污染以来就有环境保护工作,环保工作也并非没有一点成就,但生态环境形势整体上却在恶化,每况愈下。生态保护的速度与生态破坏的速度之比,犹如龟兔赛跑。原因何在?说透了,就是我们抓生态环境保护的这一手很软,谓之“软约束”;而人家搞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那一手却很硬。软约束碰上了硬污染,哪有不败之理?

“软约束”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行政处罚上限太低

当前我国环保立法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法律上设定的行政处罚上限太低,致使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执法成本高。

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环境违法的平均罚款不及治理成本的l0%,不及危害代价的20%。一个每天排放5000—6000吨废水的中小型企业,按照每吨水处理费用2元的标准计算,一年就需花费污水处理费300多万元,而有的大型企业治污设施每天运行费用就在10万元左右,一年则高达3000多万元。对污染大户来说,闲置污染防治设施一天就可以节省几万甚至十多万元。据报道,前不久广州的一次强制查封排污企业的过程遭到违法者的抵触,一家工厂负责人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宁可继续生产也不愿治污,大不了继续受罚,反正环保罚款的钱远远不如停业整顿的损失和环保设备的购置维护费多。”

2007年吉林石化发生爆炸案后,国家环保总局对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处以100万元的行政罚款,并没有要求公司承担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责任。而国家却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对松花江水质实施实时监测、消除污染对流域的影响。

2.一事不再罚原则造成违法漏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一事不再罚款原则”。在环境行政执法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环保部门发现企业违法,依法给予

了责令改正和罚款处罚,但几天后或者一个月后再去检查,该企业丝毫未改,照样违法。如果环保部门再给予处罚,该企业就认为环保部门违反了一事不再罚款的原则,诉讼到法院,法院也往往支持企业。这样,环保部门对企业处罚一次以后,就不敢再进行第二次处罚。

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律很少对罚款的次数及上限作出明确规定,而是依据污染环境所造成的实际经济和社会损失,测算出具体的处罚额度,此举意在增加违法者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从而提高威慑力,迫使公民和企业严格遵守法律。

比如,美国根据《综合犯罪控制法》起草的《判决指南》规定,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有毒废物处置等7个方面的环境犯罪的等级及其刑事责任,可以处以每天2.5万美元(后又改为2.75万美元)的罚金,这种罚金根据违法天数而定,并没有最高限制。除了罚款还有更严厉的监禁处罚,最高是违法一天判一年监禁,对再犯者还将加重处罚。这一规定在现实中得到严格执行:美国最大的煤炭电力公司——美国电力公司,由于发电燃烧煤炭排放的废气长期以来制造环境污染,被告上法庭,被判支付高达46亿美元罚款。(2007年12期《上海经济》第44页)

面对如此天文数字般的违法成本,哪怕是实力强大无比的大企业,也都会胆战心惊,这就是巨额惩罚的威慑力量。

3.限改令变成“保护令”

据《新京报》2007年6月26日报道:长江荆州段多家造纸企业长期违法将生产废水直排长江,严重威胁下游取用水安全。今年3月,荆州市要求这些企业限期实现达标排放,否则将被强制关停。然而,“限改令”发出后,这些企业利用“限改令”大限之前的时间抓紧生产公开排污。一名纸厂老板直言,出台“限改令”其实还不错,起码这一两年生产排污没人干扰。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检察局长陆新元也表示,目前一些地区对污染事件处理过轻、过慢,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瓶颈。

4.一些地方政府对一些重点企业实行所谓的“挂牌保护”

确立“挂牌保护”制度,本是地方政府出于治理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的考虑而采取的一种行政保护。但地方政府的“好心”并没有被企业“领情”,一些企业想的却是借这块“金”字招牌,从事违法活动,赚取非法利润。地方政府的“挂牌保护”实际上成了企业违法的“保护伞”。

河南新安县洛新经济工业开发区的10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园区生产生活废水多年来直接排入黄河支流涧河。据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调查,新安县政府2002年以来多次出台有关政策,明确规定对工业园区实行封闭管理,进区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拒绝环保部门的监管。.司法部门阻挠司法服务

2004年2月11日到3月2日,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化公司)违规技改,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进入沱江。废水先污染了沱江下游的资阳、简阳、内江等地后流入长江,造成近百万群众饮用水暂停供应、工厂暂时停产、电站水库被迫放水、农作物大量受损、鱼类大量死亡的严重后果。据核查认定,沱江污染直接经济损失为2.19亿元人民币,生态环境恢复需5年时间。据2004年9月24日《天府早报》报道,沱江污染事故发生后,资阳市雁江区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办理涉及沱江特大污染事故赔偿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区司发[2004]19号)。通知要求:区内“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不应受理涉及沱江特大污染事故索赔一方的委托代理;推辞不了的委托代理,只能代理其非诉讼活动,不准收取代理费。”这一官方文件公然非法取消了司法服务机构的正常工作,间接侵犯了受害者的环境诉讼权,保护污染制造者逃避经济赔偿责任,引起了四川省社会各界和人大代表的纷纷质疑。

三、制度变革救河山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低效率再一次证明了,只有制度变革,才能救我河山。在此,我提出4点意见:

1.决不允许吃污染饭

从国家环保总局到地方各级环保局,作为政府部门,理应“吃财政饭”,由财政拨给经费。但是现在的离奇景象是,环保部门大部分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要靠“自筹”。2007年7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据安徽省灵璧县环保局纪检组长刘团结介绍,现在环保局有干部职工94人,其中公务员编制的有8人,他们的工资由县财政全额发放;财政差额拨款的有13人,他们的工资县财政发70%,另外30%由环保局自己解决;剩下的73人都在环境监察大队,他们的工资全部要靠环保局自己解决。

环保局自己如何解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环保局就靠征收排污费了。灵璧县环保局的有关人员介绍,环保局去年收上来的排污费为99万元,这些钱25%上缴省、中央财政;40%由市、县调控统一安排使用;剩下35%归县环保局支配,环保局基本上把这35%的排污费用于发工资。于是乎,环境监察大队的很多人整天在外面收取排污费,以便给自己发工资。征收排污费,或曰“创收”,成了他们最主要的工作。

接下来,问题就麻烦了。如果各排污单位经过整改、污水都作了有效处理,不再排污了,那环保局就收不到“排污费”,就没有钱给大部分干部职工发工资。为了保护“财源”,就只好保留一部分污染源,以便于“污染饭”可以持续地吃下去。只有污染源长盛不衰,环保局才能香火不断,所谓“治污”无非是演戏而已。不过也有人说,环保部门的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即使100%到位,在现行政治体制下,也不能杜绝用环保监控权作钱权交易以及滥用职权。如华北某省调查发现,有56个市、县环保部门将国拨污染治理资金3457万元挪用于本部门的经费支出,占财政拨付环保部门污染治理资金总额的50%。

第二篇:环境保护

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深入贯彻落实,使全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更加自觉自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伟大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和全社会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新的里程碑。

第二,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对社会整体道德质量的更高标准,对国民道德素质的更高要求,对社会向善价值追求的更紧迫期待,对社会各色各样败德行为的更严厉谴责,都深刻揭示了全社会道德状况向善前进的大趋势。对人的正当利益的肯定、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的个性的肯定、对人权的肯定;改革开放意识、进取竞争意识、自由民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和谐包容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等的增长,无不是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的表现。

第三,社会道德建设领域大大拓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经济道德、公共道德、新闻道德、生态道德等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道德建设的触角,日益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延伸,道德调节社会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加深。

第四,社会道德榜样的层次愈加丰富多样。道德模范的层次更加丰富多样,对人的道德评价的尺度也更加丰富多样。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杨善洲,这些精神道德上一脉相承的道德榜样所践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守品格,始终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普通群众和领导干部道德风貌的主流。

第五,道德理论发展进步。我国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系统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指导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事实证明,我国道德的发展进步,在总体上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向的,道德建设的成就,在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检验社会道德状况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和证明。

三、我们面临的道德考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些考验,也必然会在道德领域表现出来。

1.我国社会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时段、一些领域和一些人群。

第三篇:环境保护

1、你如何看待世界性水荒?你认为解决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答:造成世界性水荒的原因是:

(1)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加以及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生活用水剧增;

(2)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造成世界各国工农业用水量急剧增加,例如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工业用水增加20倍,农业用水增加7倍;

(3)世界各国的河川径流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大都呈明显的不均衡性,以致造成水资源紧张状态;

(4)随着全世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也急剧增加,严重的污染了水源,造成资源短缺。

目前世界各国研究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和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制订水资源开采、保护、管理的法律;

(2)提高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

(3)防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源的污染,禁止不达标排放标准的污水进入地面水体;

(4)对水资源进行人工调节,促进和保持水资源的再生机能;

(5)改进工艺流程,节约生产用水;

(6)开辟海水淡化新水源;

(7)开展广泛宣传,在公众中形成节水观念。

2、我国有部分城市先后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但都不很成功。你认为实施城市垃圾分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1)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试试先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水平的根本途径,建立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应该纳入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以推进。

(2)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难以展开的原因很多,既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方面的问题,也有学术界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理论与方法缺乏研究以及研究的深度不够等问题。

此外,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究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重视到何种程度也值得反思。首先是观念方面的问题,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城市居民都还处于模糊状态。

其次是理论研究方面的缺乏,学术界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正是造成对垃圾分类的观念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一。

就目前而言,还很少见到具体的不同城市的垃圾组分分析的研究报告。而没有详实而准确的实证研究报告,政府管理者便缺乏作出决策的科学依据。学术界对居民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认可程度加以研究,还要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构建加以研究。

再次需要政府作出相应的努力,政府需要做出的努力包括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以及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政策的确立。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日本政府的具体做法很值得我国各级政府借鉴。

①国家政府必须重视相关法律的确立。

②政府应该有确定的规划和清晰准确的削减目标。

③对居民要进行系统而细致的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

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竭泽而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讲的是把湖水排干来捕鱼。鱼倒是全捕着了,但湖水排干了,就再也不会有鱼了。

材料2:我们经常用“地大物博”来描述祖国的广袤与富饶,从大的方面看,这样讲当然没有问题,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国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相反,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形势日益紧张,不容乐观。

从全球来看,有关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减少;现有石油储量不足2万亿桶,可供开采时间不超过百年;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遭受用水短缺的威胁。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从我国来看,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比如,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7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另一方面,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过去,我们比较多的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消耗过大,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与此同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并不鲜见。虽然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奢侈浪费的消费观还在发展,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材料3: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贸易站楼兰,受尽繁华。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却于公元500年左右消失在漫漫黄沙中。不少研究者将吞噬楼兰文明的祸首归结于环境的急剧恶化。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后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2)材料2所反映的现实告诉我们什么?

(3)材料3中楼兰的悲剧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警示?面对材料3中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做什么?

答:(1)材料1告诉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如果违反自然界的规律,急功近利,过度索取,看似取之不竭的资源就会用尽。

同样,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忽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那就等于竭泽而渔。

(2)材料2所反映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把节约资源的政策方针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经济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此,必须坚持资源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性社会。

资源性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性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楼兰的悲剧警示我们:只有与环境和睦相处,人类才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文明才能不断延续。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一种环境伦理观念的普及,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贯彻实行,为环境的友好、自然的和谐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四篇: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谁污染谁负责

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亚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住民的生活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随着“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生存、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1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过去,野外不论哪一个小水沟里都有鱼虾,甚至在有些农村,简直可以说“有水就有鱼”。然而,现在没有受到污染的小水沟大概已经不多了,在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沟里是根本看不到鱼、虾的。

当前,我国仍处于快速的工业化阶段,国际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绝不允许我们再步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后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有色金属企业来说是理性和现实的抉择。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摆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观,严格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对生态破坏者采取缴纳补偿费或完成生态恢复工程等措施,使之负担起与生态环境损害相应的经济责任。

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要从贯彻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通过企业内部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及时报道环境整治执行情况,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和监督环境整治工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和鞭挞污染环境的行为,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参与整治环境的行动,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这次大会上所作的庄严承诺,我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我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无论哥本哈根结果如何,我国政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第五篇:环境保护

一、洱海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虽面积没有滇池大,但由于水位深,蓄水量却比滇池大。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共有3岛、4洲、5湖、9曲。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陋习和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使洱海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各种污染物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湖泊的美丽,湖面逐渐缩小、蓄水量锐减、水资源贫乏。“母亲湖系”在哭泣!云南省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将“保护母亲湖”为主题,采取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就是要组织动员全省各族人民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保护“母亲湖系”为载体,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省建设。

三、、针对居住在各个湖泊两岸的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的实际,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1)是我们向广大群众发出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母亲湖”的倡议,宣传保护母亲湖人人有责,并结合改变当地群众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的需要,希望大家做到“三不要”,即不要向湖泊中及入湖河道中倾倒垃圾、粪便及死畜;不要使用含磷洗涤剂;不要围占湖滨滩地建房、建渔塘。(2)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开展宣传教育,在街道的明显位置和湖泊河道两侧树立标语牌,以及向当地群众发送环保宣传传单和有环保主题的太阳帽;(3)是开展环保知识讲座,重点向九大湖泊周边的中小学生讲授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保护母亲湖的重要性;(4)是发动环保志愿者走村入户,向当地群众讲授环保知识,宣传保护母亲湖的重要性。(5)大力宣传物品的循环利用,以及资源的再次利用。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保护各个湖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渐深入人心,正成为引导广大群众改变不良生产生活习惯意识动力。我们会引导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从而客观反映我省良好的生态禀赋、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环境文化,以及对环保的重视。

下载环境保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保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企业环评执行率达100%,“三同时”验收率达90%;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无排污口、无网箱鱼、禽畜养殖、无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辖区内企......

    环境保护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

    环境保护

    写在前面的话: 小学环保教育这一活动在小学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这一时间为队员讲解环保知识,自然界的奥秘等等。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世界水日,学校都会组织形式多样......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荆门市第一中学 谭志福 陈华利 课型:研讨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有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化学与环境教育相互渗透,......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星期四下午一放学,我就和几个同学一溜烟儿跑回家。我们用最快的速......

    环境保护

    动真碰硬治理环境污染 ———武威市凉州区保护治理环境的调查 本报记者马顺龙 近日来,省内外新闻媒体对石羊河武威至民勤段河水遭到污染进行了曝光。对这一问题,处于石羊河上......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防护与治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环境保护

    资源与环境—人类生活的保障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