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
浅析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 加强治超工作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
【摘要】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载体,作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从公路治超工作实际来看,就是要围绕构建“大宣教”格局,突出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制度化、经常化、大众化和阵地化,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大力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对于打造公正、文明、高效、廉洁的治超队伍,构建和谐文明的道路运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加强 治超工作 廉政文化 建设
加强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是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基层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始终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纳入 1
到全局工作中来部署和开展,不断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党风廉政建设,不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超限超载违法运输的产生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的正常秩序,也时刻威胁着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的安全,超限超载的治理在慢慢规范道路运输的同时又产生了自身的问题,那就是“腐败”。工作的特殊性导致我们要时刻与运输车主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部分同志难以抵挡“糖衣炮弹”的袭击,最终导致了超限超载运输与腐败问题的循环往复,使得超限超载的治理工作艰难前行。因此,在治超工作中进行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
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认为,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要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对于治超工作而言,则要紧紧围绕治超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文化反腐力度,注重廉政文化建设的传承性、紧迫性、时代性三个特点,积极展开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并制定相关规定制度,完善相关监督体系,使治超工作做到“内外兼修”,确保治超工作廉洁、公正有效开展。
加强治超工作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道德建设,强化廉政文化建设落实力度。从育德、考德、用德入手,大力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不断巩固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要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加强内部管理,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签订《廉政承诺书》的同时不定期对日常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强化监督,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廉政意识。以开展“改进工作作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为契机,多样化地开展廉政教育活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的22条措施,市纪委《关于厉行勤俭节约严禁公款吃喝的规定》、《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十禁规定”》;市委书记魏民洲关于整治“四风”的24种现象及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等常识,同时结合行业内外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时刻警示执法人员,为廉政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加大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各项制度的内容广为人知,树立制度第一、制度不可侵犯不能侵犯的理念,在建立廉政文化传播阵地的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内部刊物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反腐倡廉工作,组织开展反腐时评,巩固廉政文化阵地,促进廉政文化的传播,增强全站党员干部职工的反腐倡廉意识,逐步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 3
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并结合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教育活动大力提高治超队伍素质,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文明服务意识,为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
四、加大社会与内部的监督力度,完善监督体系。凡涉及治超工作重大决策,执法人员的利益和廉洁自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均进行公示,接受全体执法人员的监督和审查。同时大力推行阳光执法,通过聘请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等多种途径,对执法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治超执法人员及群众均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等多种方式对治超工作中的廉政建设情况和违规违纪现象进行监督举报,做到“人人都是监督员,人人都是被监督者”,一经查实,将严惩不贷。
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八项规定”,深刻领会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要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好民生工作,解决群众的困难,满足群众的期盼。要以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体现和检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确保转变作风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严格实行执法公示制,要求治超执法人员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 “五不准”、“四禁止”、“十条禁令”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杜绝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现象。严格按照治超各项工作纪律文明执法,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等一切不廉政行为,做到依法行政,秉公执法。
六、创新廉政文化建设形式,积极构建“大宣教”格局。4
结合治超工作特点,把廉政文化与公路文化、广场文化相结合,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公路文化设施,通过举办中心组学习、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参观考察、交流读书心得等多种形式,及时传播一批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廉政作品,加大廉政文化的开放度和参与度,使廉政文化传播渗透我站的各个方面,真正形成抬眼见廉、抬头见廉、心里想廉、同事促廉、组织督廉、民主评廉、行动见廉的氛围,不断拓展廉政文化的时间和空间,使廉政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总之,加强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要以“大宣教”工作格局为载体,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由点到面,整体推进,我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形成“廉政光荣,腐败可耻”的整体风气,每位治超执法人员都能做到廉洁自律,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从而打造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执法队伍。
① 参考理论文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第3版:林城论坛 20130318期 伊春日报
第二篇: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全党中、指导行动,将精神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要突出学习宣传维护稳定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把开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为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组织广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深入社区和乡村,深入到广大群众中间,广泛宣传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广泛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相关服务
第三篇: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1937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985年9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在作风建设上,要提倡几种精神。一是要坚定信念;二是要临难不惧,知难而进,不能让困难吓倒,要克服困难;三是要一心为公,勇于奉献;四是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1993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端正不端正,关系十分重大。它直接关系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真正贯彻落实,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能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2007年1月,胡锦涛同志指出: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在执政情况下必须面对的考验。近期,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从中央领导做起”;“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所以说,作风建设贯穿于我们党的建设始终。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一、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风问题最核心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老百姓看党风政风,首先就看干部作风。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每一名干部都应正确把握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认识上要做到“三个认识到位”:一是在认识好作风的意义上要到位。只有了解“作风”的内涵,才能辨别什么是良好作风,什么是不良作风。作风包括了学习、思想、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贯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如地税部门担负着筹集收入、调控经济和调节收入的重要职能,其政风行风和工作效能,不仅关系到千万纳税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财力基础的奠定和政府形象的树立。要切实做好地税征管工作,真正为纳税人服好务,没有过硬的作风和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不可能履职尽责的;二是在认识作风建设目的和任务上要到位。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现阶段就是要把良好作风贯穿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到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根据机关工作性质,围绕职能的履行而开展的一系列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建设活动,使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行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其行为更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三是在认识作风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永恒的主题上要到位。作风无处不在,它体现在每个单位、每个人、每项工作和问题的处理中。作风是人们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只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摒弃不良作风,坚持和发扬优良作风,所以说只有“与时俱进”的作风建设,没有“一劳永逸”的作风建设。因此,作风建设只能鼓劲而不能泄气,只有通过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作风建设,才能进一步振奋干部精神,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抓好了干部队伍建设,就能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当前干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认真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地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2012年12月4日,中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包括“轻车简从”,“减少交通管制”“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开短会、讲短话”,“厉行勤俭节约”等内容。为充分了解情况,近期某网站推出了机构转变作风问卷调查,对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在1900多个调查对象中,认为明显察觉到党政机关会风文风作风的改进的占42%,认为有迹象的占32%,认为其他的占26%;认为认为会风文风作风存在问题的根源是工作出发点没有为了百姓,而是只为自我表现占43%,根源是监督举报机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占24%,认为其他的占33%;认为最难推进“改进作风,勤俭节约多干实事”的占75%,认为最难推进“改进会风,开短会重实效节约经费”的占13%,认为其他的占12%;认为要保证会风文风作风转变,最需要对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并曝光的占30%,认为最需要发挥监督举报的作用的占46%,认为其他的占24%;认为近几年来领导干部作风好转的占52%,一般的占27%,认为没有好转的占21%;认为整治力度大的占48%,认为整治力度一般的占28%,认为整治力度不大的占24%。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经过这几年对领导干部作风的大力整治,领导干部作风虽然有了明显的好转,但少数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干部缺少主人翁意识,开展工作时习惯于浮在面上,不能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不准基层的真实情况,没有集中精力静下心来思考一些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提不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甚至带着框框搞调查,缺少实际效果;二是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作风漂浮,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工作不求深入,还未开展自己首先打了折扣,片面注重在文件、材料等方面做修饰。有的同志对待工作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缺乏不进则退的紧迫感;三是服务上存在官僚作风。有的同志“官本位”意识浓厚,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强,宣传解释缺乏耐心,重监管轻服务,不能以平等心态对待人民群众,习惯以管人者自居,人情味不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的衙门作风仍然存在。
三、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当前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
(一)主观层面的原因。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有些领导干部党性不强,受西方腐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不注重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改造,价值观念扭曲,心态失衡,贪图享乐;二是有的领导干部封建思想严重,官本位、特权思想等级观念等严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以致吃拿卡要,公款吃喝、以权谋私等;三是有的领导干部上进心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注重加强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能力学习,导致思想腐化,道德缺失,生活糜烂,抵御不良风气意志薄弱,容易被权欲、情欲、物欲所惑,滑入犯罪深渊。
(二)客观层面的原因。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以权力为中心的社会等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对当前领导干部的影响仍然较大。当然,现行的教育和监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教育上的功利化、形式化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有的以作风教育为名来获取绩政和费用,却不计教育的成效,经常性的作风教育也多倾向于形式化;二是评价考核机制还不够科学,出现评价与实绩、晋升不一的现象,喜欢吹、善于夸的领导干部获得好评、晋升,务实的领导干部却被埋没,致使有些领导干部产生投机取巧的心理;三是制度和法律对领导干部行为和作风的规范还不完善,现有制度法律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规范以及执行现有制度、法律及还不够严厉,使得某些领导干部以身试法。
四、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干部作风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以十八大精神指导作风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一)注重教育为先,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同志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所以我们要把干部作风教育纳入干部管理的总体部署中,完善教育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学习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地税干部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学习贯彻党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当前,要把抓作风建设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相结合,从党的历史使命与领导核心作用上充分认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从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上充分认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进一步增强抓好干部作风建设的自觉性。
(二)注重制度为本,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和监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有效机制。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严把干部作风关,把关心群众疾苦情况、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情况、工作求真务实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不让认真干事业的人“吃亏”,不让勤政廉政的人“吃亏”,使作风不好的人没有市场,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树立良好的作风。要推进财务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基建项目审批管理,严格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杜绝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等问题。坚持依法采购,加大集中采购目录的执行力度,提高政府采购集中程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本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对外公开税收执法事项,对内公开行政管理事项。
(三)注重监督为实,进一步强化惩处监督力度。习近平同志强调,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效能督查、电视曝光和通报批评的警示作用,切实纠正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纪律、态度、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加大惩处力度。对于检查发现或者群众反映问题较多、较集中、较严重的干部要及时采取诫免谈话或组织处理措施,同时,加大对干部行政、执法、管理中的玩忽职守、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以及失职渎职等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严重违纪违法的干部必须给予严肃处理。通过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快捷、有力、高效的监督合力。
第四篇: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摘要】:企业文化做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软实力的增强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通过简要分析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关键词】:科学发展 企业文化 软实力 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了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地位,提出了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国。报告指出:“文化是名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中央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在了突出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软实力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经济基础离不开上层建筑,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自身文化的积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髓,是建立和谐劳工关系的润滑剂,更是企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美国学者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我国学者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被全体成员遵循并一致认可的、稳定的、独特的管理方式、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为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管理手段之一,是一种经济的文化、管理的文化、组织的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相对稳定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不会随意
因领导人的更替或组织机构的调整而发生根本改变,具有稳定的特点。但是,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文化应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在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中得以进步并充满活力,因此,企业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2、相对共识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所遵循并一直认可的价值观,但这种共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全体员工意识形态的大杂烩,每个人的素质、观念和需求都是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共时性体现的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一开始可能集中体现在少数领导、企业模范人物上,再逐步转化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3、差异的特点 企业文化产生于不同的组织,其形成受到行业特点、发展战略、历史背景、领导者个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经营理念、精神和价值观,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相应具有各自的特性。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其目标是实现员工、企业、社会三者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被视为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功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功能 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经济属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具有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企业文化要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社会功能 企业文化是调节企业劳工关系的润滑剂,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较好的调节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员工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内部和谐,进而起到调节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3、政治功能
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经济保障,承载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任,因此,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
二、当今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精神面貌及员工的工作习惯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认识不足、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
点:
(一)未能集中体现群众意志,员工参与度有待加强
目前,大多数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问题,突出表现为员工参与度不够,不少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广大群众的意见,这种缺乏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很难内化为企业员工自身的价值观,也较难得到员工发至内心的尊重和遵守。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实践相脱离 很多企业在自身文化塑造的过程中,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分离,将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企业经营活动。为了“文化”而“文化”,不注重经济活动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使企业文化不能真正体现并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文化和经营活动相分离,背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2、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脱离。很多企业在自身文化的建设中,仅仅只在理论方面下功夫,忽视了企业文化在管理体制、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没有将企业的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策略之中。
(三)关注眼前利益,忽视企业文化的长远影响 很多企业在自身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缺乏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产品推销,忙于追求眼前利益,没有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了企业文化战略对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四)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而轻内涵 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过分的形式主义,轻视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将企业文化片面的理解为思想政治工作。认为企业文化的塑造仅仅只是宣传部门或者工会的事情,将企业文化建设片面的认为是思想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混为一谈。
2、将企业文化单一的理解为企业形象设计。企业的外在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层表象,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在企业标语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要融入企业精神,把企业精髓渗透到员工的工作准则、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中,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3、将企业文化片面的理解为规章制度。认为建立起员工认可并实施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这一观点是非常狭隘的。规章制度的完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对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更不能代替企业文化。
4、将企业文化片面的理解为文体活动。很多企业寄希望于几场丰富的文体活动来塑造企业的文化,然而,文体活动仅仅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手段,如果这种手段中不渗透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只能原地踏步,得不到持续发展,也就不可能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文化支持。
三、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地位,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人为本,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注重创新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明确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先进文化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把握住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方向,进而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路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将精英文化与员工意志相结合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企业,必须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广大职工的利益诉求为本,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需求相结合,将精英文化与员工意志相结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首先,提高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让精英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主心骨。企业文化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们的意识和行动,企业管理者们必须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独到的见解,才能把握住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适应性的、前瞻性的管理理念,通过个人魅力和管理理念来影响员工,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其次,以广大员工需求为根本,切实提高员工素质,逐渐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同时,注重吸收职工的广泛意见,让全体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营造一种人人参与企业建设的氛围,增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只有广泛吸收基层心声的企业文化,才能被广大职工所接受,才能内化为员工的内在行为准则和工作理念。
(二)统筹兼顾,全面把握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点 我国企业文化的通病,就是片面的理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全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点。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环节,它是企业制度、人文关怀、员工素养、行为准则、企业价值观等的总和。将企业的发展理念整合成一系列的行为准则,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被全体员工所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才是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因此,只有表面的形式,而没有实质内涵的企业文化是空洞的、没有意义的,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以规章制度做保障,以各类活动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补充,兼顾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予以细分并实
施,将企业精神真正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才能建立起全面的、科学的企业文化。
(三)注重创新,坚持共性和个性统一 过分依赖“拿来主义”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文化并不符合该企业的自身发展。企业文化应该是某一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理念,是个性化的表现,是自身发展目标、经营策略、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而形成的文化模式。企业文化的形式具有共性的特点,但不同企业的文化侧重点各不相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在“拿来”的同时,注重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创新,突出适用性,克服价值趋同化,分析企业的经营特色,提炼企业的文化特色,塑造个性鲜明的、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四)持续发展,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文化、企业经营状况等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企业文化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与时俱进。要建立长远规划,将企业文化的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坚持历史、现实和未来三者的统一,坚持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持久性。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以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企业文化能够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予以支撑和推动。【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2]武杰,郝丽娜。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以人为本.[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 [3]舒化鲁.企业规范化管理-如何构建强势企业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五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引领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引领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党对自身建设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是对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的积极回应,这也为各级党组织更好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当前,我们公司党组织存在着学习能力不足、群众工作能力不足、自身建设水平不高、文化建设推进不快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为公司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个人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公司党建工作要抢抓机遇,赢得挑战,就必须充分发挥公司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工作优势,切实做到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紧密联系慈溪发展的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公司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发挥公司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此,需要我们: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1— 创新来源于扎实的功底,创新需要用扎实的基础工作来做保障,更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找准突破口。我们必须提高对学习的认识,通过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切实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负起工作职责,为创新党建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要有意在提高党员的学习力方面下了功夫,通过以会代训,日常工作督查、总结交流为大家提供平台,强化学习。要结合创先争优、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研究,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党建工作创新,就是要体现出特色,要有精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叫得响,有影响力。
(一)要在教育管理上创新。要坚持有利于公司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和参加活动的原则,充分考虑党员实际,在管理教育上坚持分类指导,避免千篇一律、“一刀切”。在活动开展的时间上、活动内容上要分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党建活动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在教育管理上要推行分类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能动式”管理;对在岗党员实行“双重式”管理,一方面要强化组织、纪律、制度规范管理,同时也要强化岗位责任制,履行好工作职责。
(二)要在实现工作方法上创新。科学的方式方法是实现创新工作的保障。一要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要继续深化请进来、走出去
—2— 的方式进行开放性培训,可以以市委党校为依托进行提高性、技能型培训;以远程教育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通过培训,把我们的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带动公司全面进步发展的中坚力量;二要拓宽党员干部监督渠道,要按照“坚持用好的制度来约束管理党员干部”的要求,强化对党员干部监督措施,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等结合兑现承诺制度的实施,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营造更有利的工作基础;三要立足实际,深刻分析当前公司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情下情、主观客观条件,克难攻坚,重点突破。培育和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引导辐射作用,以点带面,系统推进,统筹解决公司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三)要实现工作载体上创新。要精心设计创先争优载体,高水平落实好全年党建工作任务,通过亮点和特色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精品。针对目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我们的工作中心就是强化党员的思想意识,提升党员的文明素质。围绕这个中心,创新工作载体就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围绕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能力,适应新时期下公司的发展来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机制。二是围绕保持和发扬党员的先进性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不断深化党内关爱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为民办实事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围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要找准工作切入点,通过深化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品牌等创建活动,—3— 提升工作水平。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开创公司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标,创新公司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面对党员干部教育的新情况、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新矛盾,公司创新推出四个“结合”学习方法。一是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二是学习市委精神与学习辅导材料相结合;三是个人思考与交流学习体会相结合;四是动口与动手相结合。
(二)以提高公司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为目标,创新公司党的制度建设。在推进公司党的建设中,我们感到仅靠领导主动抓,还是难以奏效的,必须用机制作保障。为此,我们针对工作特点,积极探索建立“领导负责、干部参与、考评推动”的公司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把公司党的建设落到实处。公司党建工作由党组书记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负责人配合抓,对党建工作实行民主论证、民主决策,接受公司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评议,激发党员干部参与党建工作的热情。
(三)以公司机关文明和谐,关心、激励公司党员干部职工为目标,创新公司群团工作。要把“以人为本”体现在公司自身工作中,关心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激励他们为科学发展多做贡献,同时,努力创造良好的和谐氛围,使公司有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的人文环境。这也是公
—4— 司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文明和谐重要职能和作用的体现。要努力围绕公司党员干部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诉求,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公司党员干部群众的新路子、新方法,以提高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为着力点,进一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一种团结、文明、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干部职工努力创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党建创新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为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明确指向、赋予了广阔空间。我坚信,只要结合公司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深化转化,公司党建工作一定能够开创崭新局面,为促进公司管理提升提供强大推动力量!
慈溪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唐剑波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