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看病评课稿
《学会看病》评课稿
上望一小
陈晓鸟
黄老师《学会看病》这一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很多方面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具体表现如下:
一、注重感悟,培养自主
自主阅读不等于学生完全自学,黄老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方法,如课文题目概括课文内容等。一开始,黄老师以“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展开讨论,让学生思考。尽管起先有学生认为“这是一位狠心的母亲”,黄老师不慌不忙,引导学生读课文,结合课文后部分再得出这其实是一位充满母爱的母亲。接着,让学生抓关键词(主要是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揣摩、品味,在师生的交流、感悟中,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母亲的心里,深切地感悟母亲的情感变化。
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其情感和想象能力。在黄老师的这堂课中,非常注重语言点的训练,“雪上加霜”、“忐忑不安”、“按图索骥”、“艰涩”、“坠入“等词语的教学都非常到位有效。对“雪上加霜”这词的引导,黄老师设计得很有特色,她结合课文内容,先是理解课文中指谁雪上加霜,再让学生理解雪指什么,霜指什么,理解后,再分角色朗读母子对话,进一步体会母亲的做法对儿子来说的确是雪上加霜,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词语,这样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情味及意蕴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立体的形象。
在这堂课中,我们不难发现黄老师安排了好几处的句式训练。在品析重点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用“时间艰涩过着,20分钟,————,——,时间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我等着————心想:————————,两个小时,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想象母亲的在这两小时里的忐忑不安,再通过激情朗读,母亲那种坐立不安,为孩子无比担忧和对自己深深谴责的形象深入到孩子的心中,激发起对文中母亲的深深敬佩之情。部分学生可能还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这份情感。
总之,在这堂课中,黄老师用朴实的教学风格,扎实地引领学生在训练中悟理,在朗读中悟情,在表达中抒发情感,在学习语言中飞扬情思。
第二篇:《学会看病》评课稿1
《学会看病.》评课稿
第一节课,我们聆听了孔媛芳老师执教的《学会看病》这堂课,我觉得这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素质教育 的教学思想,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下面我就谈谈听了这堂课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孔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由读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学生一边默读课文,画出感触最深的句子。一边做批注,并写上体会,最后学生共同分享收获与体会。老师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孔老师说:“谁愿意第一个与大家分享你的读书体会,你的收获。”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含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正如德国教育家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二、突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次课改特别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教语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能力,孔老师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忐忑不安、雪上加霜、沙漏。”品析重点句子:“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她雪上加霜。”“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新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缩成一团。”对于这些词语和句子,孔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做到了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意文兼得。
三、巧妙组织,简化教学,指导学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孔老师在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孔老师让学生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复杂心理的句子,紧紧抓住母亲感情变化这根主线,母亲由下定决心———心软犹豫——后悔自责——勇气回
升。指导学生学习了“前藤摸瓜”学习法。通过母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四、拓展阅读增强体质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的对话,了解作者能更好地读懂文本。孔老师以课文为中心,进行了阅读拓展。在课开始,简短地介绍了作者毕淑敏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内科医生,让学生对文章的文章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同时让学生心中存疑,身为医生的母亲,完全可以自己用药帮孩子看病,却为什么让孩子费时费力得上医院看病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的释疑,来感受母亲的爱子之情。在课末,孔老师让学生深情地诵读诗歌,赞“母爱”,老师和学生一起歌颂这人间第一情,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这堂课中,孔老师用朴实的教学风格,扎实地引领学生在训练中悟理,在朗读中悟情,在表达中抒发情感,在学习语言中飞扬情思。
第三篇:汇报课学会看病
20*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金川区第一小学 唐文文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现在我们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特殊的爱。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2.“说”与“读”,“读”与“悟”,“读”与“写”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得启迪,受到熏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爱子情深。【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学完了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你对父母的爱有了怎样的认识,能说出来吗? 出示:《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爱是。《慈母情深》中,母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母爱是,父爱是。
2.师:是呀,父母的爱有各种表现形式,或批评或鼓励,或理解或支持,但都表达着对子女深深的爱。可有一位母亲在孩子生病时,却让孩子独自上医院去看病,她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学会看病》。(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以自学为主,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2.出示词语:
①指名读,全班跟读。②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打蔫 怔住 艰涩 坠入 谴责 拖沓 忐忑不安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母亲的这种做法,你赞同吗?说说理由。
三、品读内心,感受母爱
1.引导:这位母亲愿不愿意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心里想了些什么呢?
2.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理解母亲内心的变化。(1)课件出示母亲的两种心理。
(2)质疑:母亲为什么会这样矛盾呢?从课文中寻找答案。(3)小组交流讨论。(4)师生达成共识。
3.学习22自然段,体会母亲的痛苦。(1)齐读本段。
(2)理解“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序”。
四、想像拓展,理解母爱
1.出示句子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常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2.在这个时候,母亲见到儿子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就仿照作者的写法,写写此时母亲对儿子说的话。要求:以“孩子”开头写。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评价。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5.拓展阅读《剥豆》。
五、布置作业
以《我学会了看病》为题写一篇小练笔。提示: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
第四篇:《学会合作》评课稿
《学会合作》教学自评稿
大树小学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
我常常觉得,上一节课就像做一锅饭:学生是米、教学内容是水,新“课标”和“发展与创新”的理念就是将米煮成一锅好饭的火。而老师充当的就是“巧妇”这个角色。借用这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我是想用以说明我所理解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过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今天,我上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14课《学会合作》第二课时。这是一篇演说辞,我准备教学三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我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准备突出“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例子,只举一个够不够?为什么?”这一教学重点。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教学中还准备训练学生的演讲这一教学重点,因为时间较紧,我在教学中删减了。在教学中,我力求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读书、自主交流,在感悟、发展中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上课前,我最担心的是学生因为自由发言参与讨论而耽误教学时间,而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刚才这节课上,基本上顾及到了达到教学目标和发展学生这两点。这节课,我力求体现了以下两个要求:
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比较充分地利用了文本,把语言文字与插图及内心感悟较好地结合起来了。在教学第一个例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读交响乐团成功演奏的秘诀,我让学生边看交响乐团演奏的插图,边听《春之声圆舞曲》,边想象交响乐团演奏的情景,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听后的感受,较好地注意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重视了包括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在内的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并使之与“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水乳交融地结合。
二是“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的要求。整节课我基本上注意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第二个例子时,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提问,大家研讨共同解决。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课堂自主交流,进行了情感与道德的训练。
回头看这节课,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引导学生解读语言文字时,未能深入,仅仅是浅尝辙止,走马观花而已。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这一教学环节中,放得不够。当学生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相左时,我没有很好的诱导,有点武断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虽然也运用了评价机制,但是,未能很好地抓住契机,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看来,课堂上关注学生还不到位。
也许,我不能算是一个“巧妇”,但是,我愿意为成为真正的“巧妇”而努力。谢谢大家。2007、04、26
第五篇:微课 学会看病 教案
《学会看病》教案
高年段 五年级(2)班 人教版教材
教学目标;
1、掌握课后生字和课文中较难懂的词语。
2、训练学生朗读,感悟“爱”的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母亲的心态,感悟“爱”的主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0课《学会看病》。2.预习课文,找出课后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3.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是你觉得有什么词语是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妈妈、儿子、心理活动),读的时候体会人物心理。5.提问:你们喜欢其中的哪一个角色,是妈妈、儿子还是旁白、心理活动? 6.生答:母亲。(大部分学生回答母亲,“她”身上的哪些特点让你喜欢了?)7.提问:你觉得“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写到黑板上来)8.生答:“狠心”、“慈爱”、“慈祥”、“坚定”、“残忍”、“后悔”、“为孩子着想”、“伟大”
9.提问:那么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逐一朗读,然后齐读,紧扣学生说的描述母亲的词语调整语气,带着感情朗读)
10.逐一复述学生说的词语,然后提问:那么这样的母亲你们喜欢吗? 11.生答:喜欢。因为“她”做的这一切都是爱,无论是“残忍”、“狠心”还是“慈爱”、“坚定”都是在为“我”着想。
12.过渡: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母亲或者家人的陪伴吗?生答:不一定。师:有时候人生就像一场孤独的旅行,要一个人去看风景,引出小练笔。13.小练笔:如果有一天你也将独自旅行,没有家人或朋友的陪伴,你会怎么做?请将你想到的写下来,目的地可以自己设定,字数不限,尽量写得丰富一些。(5分钟)
14.请学生朗读小练笔,点评(当离开母亲的怀抱的时候,用自信、勇敢去面对,成为一个温暖、大气的人,成为让母亲放心的人)
15.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歌,感受一下母亲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