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育小故事[精选]
小学教育小故事
明诚学校---韩炳善
时光飞逝,踏上工作岗位已经快三十六个年头了。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故事时,暮然发现,在这三十六余年里,是学生带给我无限的欢乐,我热爱他们,感谢他们,是他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体验到了我的职业的魅力和工作的快乐。
如沈浩是一个不爱说话但自尊心很强的男孩,四年级转到我们班来。一次中午放学,我随着孩子们的队伍一起走到校门外,忽然想起落在教室的东西,于是我又回到了教室,这是看见沈浩也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着,因为他家离校很远,所以每天中午要带饭,可是我看他好像没有要吃饭的意思,于是我就上前问了一句:“你吃饭了吗?”他支支吾吾得说:“吃,吃了。”“老师,他没吃。”在一旁的几个同学一起说道。于是我把他叫到门外,问是怎么回事。通过询问我才知道他妈妈一个人带着他。这几天妈妈病了,所以中午一直没有吃饭。“那为什么没和老师说呢?”我心疼的问。我从兜里掏出几元钱给了他.“以后中午老师给你买饭。”我对他说。那一周的班会课上,我把沈浩的情况告诉了全班同学,没想到第二天中午一放学,同学们都争着让他到自己家吃饭。看到他的午饭有了着落,我的心也平静下来。
爱是平凡的,爱又是伟大的。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强的翅膀;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师魂在爱心和敬业中弥漫浓郁的馨香。也许我不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优秀的大学生,但我会让每一个孩子学做人,做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当汶川发生大地震时,也震动了孩子们的心,他们关注着、牵挂着、祈盼着.....并把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也把一份爱心和祝愿投了进去。看到这些,怎么不使我们感到欣慰?我要自豪的说:“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才”。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讲述着一个个饱含我们教师,酸甜苦辣的故事。在工作中快乐着,在快乐中工作着,这种快乐不在于回报,而在于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无穷乐趣-----桃李满天下、芬芳溢故园!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小故事
小学数学教育小故事
张自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教育就是一个纠错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帮学生树立自决心信念。记得上周为了迎接期末考试,我们进行了测试,为了更好的考好试,我要求孩子们把测试卷拿回家让家长签字。第二天,课代表收好试卷交给我,我着重查看了几个成绩退步的学生试卷。忽然,我的眼睛停在了一张笔迹秀气的试卷上,试卷的分数已显著改动,接着往下看,几处扣分的地方已经显著改动,鲜红的叉叉已经淡淡地退去。我仔细一看名字,是她那个平时乖巧可爱的小女孩。
我的心猛的一震,怎么可能是她,一向乖巧可爱的她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不敢胡乱预测,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我害怕伤到她,以询问的口吻问:“试卷的分数是不是你改的?还是同学改的?”只见她低着头不敢看我,默不做声。我又说:“你说实话,老师不会责怪你的。”她犹豫了一下,用蚊子似的的声音说:“是我自己改的。”我没有批评她,反而安慰她:“你别怕,老师知道你这么做是由于成绩退步了,怕回家爸爸妈妈骂你打你,是吗?”她的眼泪已经顺着脸颊流下来,哽咽着说:“黎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您原谅我吧?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要知道一个人的品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你想要好成绩,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吃苦耐劳学习,我相信通过你的努力,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这次的事老师就原谅你,也替你守住秘密,不会让班上的任何同学知道的。但是你父母那里你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做吗?”我仍是柔和地说,“只要你能真正改正错误,在张老师心里,你仍是那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 她点了点头。
第二天,课堂上她格外认真的听课了。后来遇到了这位学生家长,我和她父母谈到了此事,证明她是真正知道自己做错了,而且一直在努力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后来的日子里,她的表现一直很好,对我也格外喜欢,对数学的学习也更喜欢了,有什么心里话都找我说,就这样,课堂外的我成了她的好朋友。
经由这次事件,我好像有所感悟: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师生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变教育。
二、信任是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许多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通过沟通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信任和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信任老师,亲近老师。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因此多给孩子一点信任,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
三、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容乃大,宽容,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教育艺术,多一点宽容吧,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的教师生活、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一定会增添更加靓丽的一抹色彩。“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国大作家雨果的话,应该是我们每个为人师者永远铭记心头的。
第三篇:教育小故事
【读书体会】
“尝试教学法”学习体会
陈晓娇
传统的教学结构是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新授;
4、巩固练习;
5、布置家庭作业。这个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般规律,但已不适应时代要求,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满足和发展。而“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练习,培养学生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调动中差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五年级上册在接触了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以后,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实验了“尝试教学法”。下面举个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案例。首先,在前一天放学时我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家自学书本知识后自己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这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自身的变化不能增大纸片也不能减少纸片还要迅速能变成长方形,而且说我们要在第二天课堂上进行变形金刚的比赛,看谁变得快。等到第二天一上课,没等进教室就听见班里的学生炒成一片,但听得最多最清楚的就是:轮我了,你看我变的昂!进了教室,学生都是站着的,手里高高举着五颜六色的纸片。然后我们的比赛进行了四次,虽然到最后谁也不服冠军。虽然我一个字也没说但是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也
就是我们这节课最关键要让学生明白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的高;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底×高。随后让学生动手做我提前准备好的尝试练习题。学生没有一个说话的,都低下头认真的做。大家好像都想看看没有老师讲自己到底能不能学会。很快大家做完以后,我让同桌互相对题,有不同答案的就讨论。然后我们开始对题,在对每道题的时候我都会做以讲解说明。由于我的题目设置的就是我要给学生讲解的都是由浅入深、由基本特点数量关系必要条件到计算方法的确立公式的总结推出、推出公式后的模仿性应用的基本习题、稍有变化的习题、微有难度提高题。等我把题都对完了,会的学生更深刻了,有部分不理解的学生也突破了难关,基础差的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算法。接着我让学生总结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需要注意的地方,自己给大家出一些题让同学们算。最后我又让同学们进行第二次的尝试就是把当堂的同步练习册完成了。下课的时候虽然有部分同学没有完成,但是我知道学生们肯定很乐意的把剩下的部分完成了。完成的同学一定觉得数学作业也完成了也学会了,下课能尽情的玩了。回来办公室了坐下才想起来忘给学生放多有关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的多媒体动画了。不过我估计学生用不着了。以后的三角形的计算、梯形的面积计算我都是按照这样的尝试教学模式去教学的。那些天学生每天不用我留都知道作业是什么了。一直到现在我也很注意哪些教材能用尝试教学法,尽力将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成为实验“尝试教学法”大军中一名成熟的战士。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尝试教学法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并不要求堂堂课都去用。“先练后讲”有好处,但必须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定,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越性,也有它的局限性。审时度势,因教材施教,才是教学的上策!
2011-03-1
第四篇:教育小故事
教育小故事——冲动激情
不知不觉,本人当教师的岗位上已经满十五年了,在这十五年的岁月里,不乏有冲动的激情。有过担心,有过彷徨,有过后悔,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发生在教学第三年的事情。
那一年,本人正当年轻盛,教学也刚有点经验,对学生的要求也特别严格,在上五年级常识这门课时特别要求每个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记住,会背,在下一节课上课前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要举手,否则就罚抄五遍,如果举手答不出,抄的遍数加倍,所以学生只要知道下一节课是我的常识课,整个下课时间都在不停的背的书,当然也有例外,李恺强同学就是例外中的一位。
记得一次上午第三节课上课结束后,我查罚抄的作业,只有他没抄,一个字都没动,这在当时对于我来说的不可思议的,绝对是挑战我的权威。当时头一热、一冲动就让他留下抄,不抄完没饭吃,激烈的碰撞就此拉开,从语言上到肢体上,从教室里到操场上,没说天昏地暗,也引起了学校大量围观,最的凭着身高马大,终于把他按在地上没法动,最后在好几个老师的劝解下才摆休。饭后,他在他妈妈的陪伴下来校给我作了深刻的检讨,事情才告一段落。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幼稚的可爱,其实用打罚的方法对自己的学生不会有好处,现在来看如果学生不做作业很正常,当时如果以孩子的立场去想,也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不过如果没有那一丝激情、那一丝冲动,也就没有了这一份珍贵的记忆。
吴晓爽
第五篇:教育小故事
转变
还记得那是2008年9月1日,开学的头一天,我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了三(5)班教室。此时班级中的喧闹声渐渐的平静下来,同学们都纷纷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安静地坐好。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注视着我,那时他们一定在心里猜测:这位老师是谁?她就是传说中的新班主任吗?我面带微笑地走上讲台,此时教室里格外的安静。我很自然第地进行了自我介绍,记得当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郭”,并告诉同学们:“我姓郭,从今天开始由我来担任三(5)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同学们静静地听过我的一番自我介绍后,就积极地向我介绍了他们自己,我们师生之间算是相互认识了,很快就成了熟人。孩子们都很热情活泼,积极主动的向我介绍了班级基本情。有的同学给我介绍了班中的现状,有的同学对班中干部进行了介绍,还有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我汇报着班规。其中坐在最后一排靠窗户旁边的那位男生发言最积极,他抢着说话,一口气能把班级所有情况介绍清楚,他那流畅的表达,一点也不拘束,那双大大的眼睛透着一股机灵劲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以后的课堂上,他总是能积极踊跃地发言,他也时常受到表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孩子们也越来越多地了解着彼此,慢慢地我观察到,只要在课堂上我没有叫他发言,他就会做小动作,或者影响周围的同学学习。于是我开始多方面的了解他的情况,据同学们反映,就是因为他平时比较调皮,所以老师才把他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的,同学们谁都不愿理他。上课时他想听就会积极发言,不想听
就在后面捣乱,非常影响课堂纪律。我虽然接班不久但已经有许多老师反映了类似的情况,而且老师们都表示没办法、很无奈。开学两个月过去了,他成了我在班里最关注的人物。为了保证正常教学的课堂纪律,我与他进行了多次谈话,并且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到对他多提问,多表扬。可是这并不是长久之策,只要我一不提问他或是疏忽了对他的表扬,他就开始捣乱,整个课堂仿佛就是围绕着他在进行。我感觉到他在利用我的关注牵制着课堂的进度,我必须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对策。他并不是个冥顽不灵的孩子,他只是更加需要关注,更加需要被肯定。于是我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与他交朋友,他这样的孩子是希望被关注的,因此一定会很重感情。一旦他在情感上接受了我的帮助,一定能改正缺点的!于是他就成了我在班上唯一的朋友,无论在任何场所,我都会亲切地称他为——“我的朋友”。例如上课时我就会说:“我的朋友请你来回答。”果然如我所料,这一称呼的改变,他改变了许多。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其中考试后,为了让他更好的听课,并且更进一步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我把他的作为从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一排。尤其是通过一年来点点滴滴的日常接触,再加上我利用下午课余时间给他补课,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之情。在他身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我的得力助手,他从一个调皮生、捣蛋生成为了老师们夸奖的进步生。不仅他更加自信了,就连我的心中也是充满了安慰。
我想教育是需要使用一定的技巧和智慧的,但更加重要的是对学生要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而这样的爱又有着难以言喻的形态,它的博大、无私、和深远,正如诗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次电话的效应
刚接三(5)班一周时间,我就发现在第二排有一个长相十分俊秀的男男孩子,他的眼睫毛长长地,看上去两只眼睛毛茸茸的,十分可爱,但是他说起话来的声音特别小,十分腼腆。后来经过两周左右的观察,我发现他学习成绩不是太好,我想或许就是这个原因,造成他胆小,不敢主动发言,说话声音还很小。针对他的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给他发言的机会,以鼓励的方式,激起他的学习兴趣,虽然小有成效,但起色缓慢。从听课来看,看得出他在课堂上学得很用心,从作业来看,每次也完成得十分认真。但是从每天的听写效果来看,却十分不理想。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与家长进行了第一次电话沟通。记得那天晚上,我拨通了该生的家庭电话,是他妈妈接的
“喂!你是XXX妈妈么?” “是的。”
“您好,我是XXX的班主任,郭老师。”
“您好!老师。”紧接着家长就说:“是不是孩子学习又跟不上了?”
“不是,XXX妈妈,孩子开学以来,进步比较大。
1、上课能做到认真听讲。
2、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3、能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他是爱学习的好学生。”
“真的是这样吗?”语气中带着因为喜悦而不敢相信的疑问,接着,家长十分激动的说,“从孩子上学以来,我还是第一次接到老师表扬我家孩子的电话。您说,我还要从哪些方面去做?”
我说:“孩子现在长大了,想学。但是学习基础略差些,这就需要我们一起来帮助孩子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这就要求家长每天做到听写、检查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另外希望家长能够每周与我进行一次沟通。”
“好的,我会努力做到的。”
果然,一周后这位学生的妈妈开始主动与我沟通了,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孩子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在老师和家长的关心下,脸上露出了自信而又快乐的笑容,学习成绩也明显有所进步!经常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夸奖,成为了后进生学习的榜样。
一个学期过去了,巧合的是,偶然一次与朋友聊天,却得知朋友与这位学生的爸爸是同事。于是我在不经意中听到了这位学生的爸爸在同事面前对我的夸赞。但让我感触最深的却不是我的努力被他人认可后的愉悦,最让我感慨的是,仅仅是一次电话沟通,却产生了这么大的效应,看来,不仅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连好家长也是夸出来的。人都渴望被他人肯定,因此,这样的转变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对教师而言,赏识教育也许不是万能之策,但适度的肯定和表扬却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无论你从事着怎样的工作,抑或你是一个多么普通的人,都请你不要吝惜对他人的赞赏,因为你不经意的一句认可也许会在他人的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