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生物教学故事
我的生物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已近十年的普通教师,在这近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并没有出现过轰轰烈烈的事迹,可平淡的教学生涯给了我无穷的人生真谛及宝贵的教学经验。我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从他们身上我能看见许多大人们身上所没有的品质,每当我看到他们时我就感到欣慰和满足。
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
记得那天刚上课----讲解试卷,一向学习成绩不错的马同军同学这次考得很差,我就批评了他几句,所以当着老师的面他就把试卷撕了,并在课堂上大喊大叫,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教学。当时我很是生气,但转念想了一下,不能耽误上课,下课后为此我找了他,“平时老师都尊重每一位学生,因为我们都是平等的,只是角色不同,既然老师都尊重你,你是不是也应该同样尊重老师呢?也许有时候老师的口气是重了,感觉有些伤害你,老师可以向你道歉,那你应该怎样去做才是尊重老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诚心的道歉吗?”马同军默默无语,神色虽如以前,但能感觉到他也在思考。“这次生物没有考好,应该考虑自己哪些地方还有所欠缺,必须要去努力的,老师是恨铁不成钢啊,就你平时的学习应该考得更好一些。回去想想,我是真心的想让你的潜能发挥出来,变成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就找他,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帮助他改正,逐渐的,他有所转变,班级的纪律好了许多,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师生的交流,细水长流,心灵的交流贵在诚心,用我的真心放在学生上,才能让我更了解学生更走近学生,他只是我桃李中的一个,曾为其付出了许多的日夜,他也带给了我宝贵的教育经验。
多年的教学让我更明白,孩子的心灵是那样的纯洁、美丽,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那样的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我从事生物教学工作已近十年了,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生物教学,并且深深喜欢上了生物。
不过自己懂得生物教学方面的知识还不算太多,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个教师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但教师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崇高的敬业精神,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用心积累有关知识,不断巩固自身的知识体系,是现代教师必然的发展方向。
第二篇:我的生物教学故事
我的生物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五年的普通教师,在这五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并没有出现过轰轰烈烈的事迹,可平淡的教学生涯给了我无穷的人生真谛及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生物教学,并且深深喜欢上了生物。,虽然我经验不足,有很多欠缺,但我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老师,要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在教学中,我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我爱我的每一位学生,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感觉自己也一直年轻,保持着不变的活力。我总是喜欢找一些学生喜欢而又通俗易懂的方法交给他们,学生既感兴趣又记住了知识。
比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我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形容为一对对相亲男女的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发生了联会,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两侧,然后再分离的过程,我把这个过程比喻为:茫茫人海中,几对青年男女经人介绍来见面相亲,初见感觉不错,于是相约去赤道旅游,在旅游中经过接触发现性格都不合适,于是又都分手了。讲的时候学生都津津有味的听,尽管感觉都嘻嘻哈哈的,但是这个知识点大家都记住了。
再比如讲遗传的自由组合时,我引用了一则幽默:大音乐家肖邦和舞蹈家邓肯一次见面时开玩笑,邓肯说:“如果我们结婚多好啊,生的孩子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而肖邦却说:“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生的孩子像我一样的容貌而像你一样的头脑。”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进而让他们思考二者说的都有道理,为什么?那么还会有哪些可能呢?学生都争相回答,继而都想知道原理,再继续讲时感觉很轻松,学生也记忆深刻。
另外有时我也会总结一些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比如:讲微量元素时,我用“铁门碰醒铜母驴”来总结七种微量元素;讲蛋白质的功能时,总结为“狗催运面条”; 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甲携来一本亮色书”; 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 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等等,学生爱听,而且方便记忆。
不过自己懂得生物教学方面的知识还不算太多,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个教师
第三篇:我的生物教学故事
我的生物教学故事
尹传国
我是一名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回首教学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中学生物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喜欢这份职业,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是孩子。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生物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活动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我在教育中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人才,我感到特别的欣慰。
第四篇:我的生物教学故事
我的生物教学故事
生物被归为理科,可相对于数学、化学、物理来说,生物课堂更生动活泼、也更有趣味性,尤其是初中生物课堂。在农村初中,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生物课这类副课,更别说有专业的生物老师。那么学生对于生物课带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因为每次上课他们都是精神抖擞,特别高兴,更是特别活跃。我知道这是因为给他们上的第一堂生物兴趣引导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堂课四十五分钟,感觉很快就过了,直到下课学生们还意犹未尽。
其间,我请学生们根据一种植物名叫“倒挂金钟”的花,要求他们画出此花的形状,并另请学生上讲台演示。结果发现上讲台的四个学生各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所画结果也千奇百怪,下面的学生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在评比之后都对他们进行表扬,最后我再把正确形状画在黑板上,从而说明一些植物的名称是根据它们的形状来命名的,请学生们平时多注意观察。我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也教育他们在以后的生物学习中应仔细观察。
第五篇:我的生物教学故事
一个屁,引发的思考
记得刚毕业不久,学校安排我教高二两个班的生物课,当时用的是老教材。其中有个班学生非常活跃,班上有个叫“阿牛”的学生长得格外壮,格外高,整天笑嘻嘻的,成绩不是太好,班主任老师安排他坐到倒数第二排,中间的那个位子上。
一天下午我走进教室,班长:起立,敬礼,坐下。我把DNA的结构图挂好,然后开始讲DNA的结构特点,讲完后,我又拿出DNA结构模型,放到讲台的中央,为了引发全班学生的注意,我不出声地注视着模型,左看看右看看,偶而摸一摸甚至闻一闻,就是不出声。
班上学生十分好奇,这时我开始讲话了: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结合模型指出各部结构名称。“阿发”主动上来,支支吾吾地说到圆圈代表磷酸,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突然有学生放了一个较响亮的屁,听得出来,放屁的同学是边忍边放的那种。有同学忍不住了,用手扇(可能太臭了);有人在偷偷地笑,特别是“阿牛”。真所谓“闻屁者垂头丧气,放屁者洋洋得意”这时全班同学都看着我,我一本正经地说:“屁,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与我们今天的讲的DNA还有关呢!要不咱还有酸味呢?”逗得全班同学轰堂大笑,我又加了一句“放屁是肠道健康的表现,临床上经常要用到”学生一下又静了,这时我马上回到主题DNA,继续上我的课。
后半节课,学生情绪高涨,有史以来的认真,作业也做得非常好。课后我就想:课堂还是要随机应变,尽管有些不那么严谨,不那么科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时时想到自己的学生在想什么,在做什么,适当加以引导,效果就不同了。时隔二十多年了,前些天碰到“阿牛”,“阿牛”已是某局的局长了,但他对这节课还记忆犹新,“阿牛”说,特别喜欢上这样的课。
201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