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一、引出圆:
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的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小熊左脚3米。
宝物藏在哪里呢?在发给你的白纸上有一个点,代表小熊的左脚,用1厘米表示1米,画出藏宝处。
宝物可能在这个点,也可能在这个点,可能在„„。这是什么?板书 :圆。宝物可能在哪里?(在以小熊的左脚为圆心,半径3米的圆上)教学圆心,半径。板书
你能把这个可能藏有宝物的圆画出来吗?
用什么画的?认识圆规,用圆规画圆的好处,怎样用圆规画圆(边说边示范画)
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比一比,纸上圆的位置不一样,引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两个圆的大小不一样引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板书:位置,大小
圆和我们以前学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以前这些图形有边有角,圆有什么呢?预习书本P、58,学习各部分名称,着重学习直径。圆有什么特征呢?预习并想办法验证。
2400多年前,有一个叫墨子的教育家用一句话概括了圆的特征:圆,一中同长也。什么意思?真的是这样吧,这些图形也一中同长? 圆的这一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篮球比赛开头一幕,为什么 要这样,公平吗?(球在圆心,大家在圆上,离球的距离都一样,公平。)
这样大的圆怎样画?确定圆心,确定半径,画出来的才是圆,一中同长,画圆还得有画圆的规矩。
圆在生活中触目皆是,是美的使者,欣赏。
再回过来想想,宝物只能藏在以小熊的左脚为圆心,半径3米的圆上吗?球也是一中同长,但它是立体图形,等上了高中会详细学,在平面上,只有圆是一中同长的。
圆的认识 华应龙 【课前谈话】
师:我看到有同学桌上放了橡皮,借给我,行吗?借谁的呢?都借给我吧!(学生们纷纷把橡皮借给了老师,才“借”了一个小组——)
师:(举起满手的橡皮)嗳,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猜一猜——
(学生不明就里,有些木然。一个学生试探性地说——)生:做魔术。师:(摇头。)
生: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师: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是为了不让你用。(学生们笑了。)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
这样,这节课我们就约定不用橡皮,好吗?我相信大家会守信用的。(老师把借的橡皮再还掉,学生们脸上露出会意的微笑。)【课堂实录】
一、寻宝中创造“圆”
师(很神秘):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的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
(稍顿)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在纸上画着„„)
师:刚才我看了一圈,同学们都在纸上表示出了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宝物可能在这——
师:找到这个点的同学,请举手。(几乎全班举手。)还可能在其它位置吗?(学生们纷纷表示还有其它可能,课件依次出示2个点、3个点、4个点、8个点、16个点、32个点,直到连成一个圆。)
师(笑着):这是什么?(板书:①是什么?)生(有的惊讶、有的惊喜):圆!师:刚才想到圆了的同学请举手!(十几位同学举手。)开始没想到的同学,现在认同了吗?那宝物的位置可能在哪呢?
生(高兴地):宝物的位置在这个圆上。师:谁能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个圆? 生1:这是一个有宝物的圆!(全班同学善意的笑了。)生2:宝物就在小明周围!
师(点头):说得真好,周围这个词用得没错!(又像是自言自语地)周围的范围可大了„„ 生(迫切地):宝物在距离左脚3米的位置。(全班同学鼓掌。)
师:是啊,他强调了左脚。这个左脚也就是圆的什么? 生(争先恐后地):圆心!圆心!
师:没错,叫圆心。(板书:圆心。)也就是以左脚为圆心。他刚才强调了,距离左脚3米,这个距离3米,知道叫什么名称吗? 生:直径!半径!
师:(板书:半径 直径。)直径还是半径? 生(绝大部分):半径!
师:现在,用上“圆心”、“半径”,谁能清楚地说一说这个宝物可能在哪? 生:以他左脚为圆心,半径3米的圆内。师:在圆内还是在圆上? 生(纷纷纠正道):在圆上!
师:刚才董思纯很精彩的发言,把两个要素都说出来了,是不是只要说“以什么为圆心,以多长为半径”把这个圆就确定下来了?(同学们纷纷点头。)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咦——为什么宝物可能在的位置就是个圆呢?(板贴:②为什么?)生1:因为宝物所在位置以小明左脚为定点旋转一圈,所以宝物所在位置是个圆。生2:因为纸条上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宝物在左脚3米哪个地方!
师:对!要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圆的特征。想一想,圆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师:对称轴是什么?
生1:直径。(也有学生附和着。)生2:圆没有棱角。
师:圆有什么特征呢?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可以把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比较。(出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生3:圆的半径无论画在哪里,它的长都是一样的。生4:圆不能计算面积。生(不认可地):可以的!
生5:长方形、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直的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师:几条曲线? 生(齐):一条。生6:圆是个封闭图形。师:这句话说得很专业!对,封闭图形。
师:孩子们,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特征就是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研究的,圆确实具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知道古人是怎么说的圆的特征吗?(板书:圆,一中同长也。)
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一中”指什么? 生(抢着说):一个中心点!师(笑着):什么“同长”?
生(争抢着):半径的长度都一样的!直径的长度都一样的!师(反问):圆,是有这个特征吗?(学生们认可地点头。)
师(若有所思地):难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它们不是“一中同长”吗?
(学生们沉默,紧张地思考着,片刻学生的手陆续举起来。)
生1(手指课件中的三角形):如果把线连到三角形的边上,那么两根线段的长度就是不一样的。
师(恍然大悟地):哦——连在顶点上的长度是一样的,但连在不是顶点的其它点上就不一样长了!但是圆呢?
生(纷纷地):都一样!一样长!
师:是呀,圆上的点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个点搞特殊!正三角形内,中心到顶点相等的线段有3条,正方形内有4条,正五边形内有5条„„圆呢? 生(齐):无数条。师:(板书:无数条)为什么是无数条? 生:因为圆上有无数个点。(同学纷纷点头。)师:那谁来说说,半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
生:一端在圆心,一端是圆上任意的一个点。(老师竖大拇指。)
师(神秘地):请看——(课件演示正多边形边数不断增多最终转变成圆的动态过程)生(惊奇地):成一个圆了!师(笑着):现在是正819边形!生(情不自禁地):哇——
师:看到刚才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生(争着站起来大声说道):我认为圆是一个正无数边形!
师(欣赏地):佩服佩服!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大方无隅”(板书:大方无隅)大方就是指最大最大的方,“无隅”猜一猜,“隅”是什么意思? 生(异口同声地):角!
师(肯定地):真佩服!不用猜都知道!这样看来,圆是不是“一中同长”? 生(十分认可地):对!
师(感慨地):圆真是具有这样的特征!那刚才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出示椭圆)它也是由一条曲线围成,没有角。(老师微笑,学生会意了。)“圆,一中同长也”才是圆的特征,由这个特征能衍生出圆的其它特点来。
师:“圆,一中同长也”,是墨子说的。墨子的的发现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 生(惊叹地):哇——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试着以古人的样子读一读这句话。生1(摇头晃脑、学着古人读书的腔调):圆,一中同长也——(大家被他的样子和腔调逗笑了,也为他的勇气鼓起掌来。)生2(也学着古人的样子):圆,一中同长也!师(微笑着):嗯——另一位古人!
师: “圆,一中同长也”,在寻宝的问题里,“一中”就是小明的“左脚”,“ 同长”就是3米,具备圆的特征,当然就是圆了。为什么宝物所在的位置是个圆的问题解决了吗?(学生们频频点头。)
三、画圆中感受“圆”
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会画圆了!会画圆的请举手!(学生们热情地高举起小手来,跃跃欲试。)画圆一般得用圆规,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边画边想:我们是怎样画圆的?(板书:③怎样做?)(学生们立刻投入地画起来,师巡视并收集学生不圆的作品。刚展示一幅不圆的作品,学生们都笑起来。)
师(意味深长地):孩子们,圆的样子都是一样的,不圆的样子就各有各的不同。想想这样的“不圆”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学生们热情高涨,争抢着举起手来。)师(悠悠地):想——不说——继续欣赏!
作品2、3(仍是不圆,学生会意地、开心地笑了。)
师(疑惑地):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的呢?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是不是看出画圆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很同意。)师:(出示圆规雏形——树枝。)
师:树枝,哈哈,原始的圆规,用这个圆规在沙地上能不能画出圆来? 生(异口同声):能!
师(笑着):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继续出示:)
师:这是我们现在用的圆规。这个圆规的优点当然是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来。生(点头):对!是!
师(疑问地):但是刚才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圆规来画圆的,怎么会创造出那些不圆的作品呢?(学生们争着举手要发表看法。)
师(会意地):是不是它的缺点也是这两个脚能动啊? 学生十分肯定地点头赞同:对!
师:所以,画圆时我们的手应该拿住哪才行?(生已经是不迫不及待,很多人站起来举手。)生1:手应该拿住把柄!生2:抓住“头”!
师(微笑):把柄这个词用得很好!形象地说就是抓住它的头!你可别捏住它的脚—— 生(笑):那就动不了了!距离就变了!
师(思考着):刚才我看到同学们的作品还有点纳闷,大家都是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那么画出来是不是应该一样大的?但是我看到有大有小。你觉得要圆满地完成这个画圆的任务,圆规两脚的距离应是多少? 生(争抢着):是半径!半径2厘米。
师:对,圆规两脚的距离就是半径。那现在我也来画一个圆!(教师在黑板画完,学生佩服地惊叹:“哇噢!”)师:谁能在这个圆上标出一条半径? 生(争先恐后地):我!我!
师(和同学一起边看边问):我们看他是怎样画的?他在找什么? 生:圆心。
(学生画出了半径后,大家不约而同地为他准确的画法鼓起掌来。)师:他画得多认真呀!谁再来画一条直径呢?
师(请一位没有举手的学生):虽然没举手,但请你来好吗? 生(有些不好意思):我不会,我试试吧。
师(风趣地):不会,试试!想好了试,我们也没黑板擦呦!(学生画好直径后,掌声再次响起来。)
师(感慨地):其实学习也不难,学习就是猜想、尝试!敢于试,不就行了吗? 师:直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呢?同桌互相说说。生1:两端都在圆上。生2:还要通过圆心。
师(指着黑板的圆):这个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边介绍边标注在圆上相应的位置。)师:半径与直径之间什么关系呀?
生(热情、几乎是喊着):2倍关系!一半!师:(板书: d=2r)
刚才我们研究完了怎样画圆——先确定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然后拿住头固定一个点,旋转。我们是不是又应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呢?(板书:④为何这样做?)生:(思考,没有人回应。)
师:随手不能画出一个圆,用圆规这样(手拿圆规比划)就能画出一个圆了,为什么? 生1:我们不能准确判断中心点和手上的距离,而圆规是两个点固定了,绕一圈就可以画出个圆了。
生2:因为圆规可以旋转,而手不好旋转。生3: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引得全班开心地笑起来。)
生4:圆规是没有生命的,它可以一动不动好长时间。
师(佩服地):她说的“一动不动”太重要了!刚才我们在画圆的时候圆心是一动不动、半径是一动不动!不过,除了一动不动,还有动的„„.生(热切地呼应):旋转!
师:对对对,这么一旋转,因为确定了长度,“同长”,确定了圆心,“一中”,没有两个中心,所以画出曲线上的所有点和圆心的距离都一样长(生点头),这就符合了圆的特点——“圆,一中同长也。”符合圆的特点,当然就是一个圆了。
四、篮球场上解释“圆”
师(手指板书):刚才我们通过追问这样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我们一起认识了圆,知道了圆的特征,知道了怎样画圆,还增长了学问。
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去“问”。一般的研究就是追问这样的问题。请继续看——(出示篮球场画面,学生们很兴奋。)
师(笑着):是什么?篮球场的中间是什么?为什么?篮球场的中间为什么要做成一个圆呢?看过篮球比赛吗?如果说你没有注意篮球比赛是怎么开始的,你就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很多学生已经站起身来要争抢着解答“为什么”了,师并不急于请学生回答。课件播放NBA开赛录像。)
师:现在明白为什么了吗?(学生们已经按捺不住要发言的热情了,纷纷高举小手。)生1:这样才公平!
生2:我帮他补充一下,这样就看谁的反应快,球就归谁了!
生3(迫不及待地起身):因为圆的半径是处处相等的,所以球员站在圆的旁边是很公平的,他离球的距离都一样!
(同学们都赞同地点头,并为他的精彩发言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师:其实还是要回到圆的特点上来说——“圆,一中同长也。”大家都在圆上,球在圆心,大家离球的距离都一样,这样才公平。再想想,怎样画这个大圆呢? 生(窃窃私语):拿大圆规!师(笑):拿大圆规,超大圆规,谁来画?超人吗?没有圆规能画圆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追问):怎么画呢?小组商量一下!(学生立刻投入热烈的讨论。)生1:用两个量角器量的!
学生们立刻不赞同地反问:有那么大吗?!师:想到用量角器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肯定地):想到这点真好,用两个一拼起来,沿着边就可以画。不过要画个大圆的话真要找个大量角器呢!
生2(自信地):我觉得先要量出想要画的圆的半径,然后用一个绳子固定住中心点,然后绕一个圈就是一个圆了!
(老师用绳子比划画圆,同学们掌声响起来。)生3:还可以很多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生4:但是不圆啊。
师:但是!但是很重要,不过,我觉得说但是之前,应该先说她的创意好不好?首先应该看到别人好的地方,然后再说但是„„
生5:我觉得可以先确定圆心,画一个很小的圆,然后一米一米地扩大,一直扩大到比较合适的地方,然后把它用油漆画下来就好了。
师(情不自禁地):创造!创造!我想你将来会像爱迪生那样去创造!你看,他多棒!华老师教书20多年,还没哪个孩子像他这样想到先画个小圆,然后一段一段往外放的,真是佩服!
(全班同学善意、开心地笑了。)
师:(课件出示用绳子画圆)为什么没有规矩也画出了圆呢? 生1:因为他确定了圆心!生2:还确定了半径!
生3:道理都是一样的。确定了圆心,确定了半径,然后再绕一圈,(老师竖大拇指,同学们给以掌声。)
师:是啊,圆心只能“一中”,半径一定“同长”。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祖先的“圆,一中同长也”,才知道以前听说的“圆心”、“半径”是多么重要的两个词啊!其实呀,孩子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还是对的!这样画遵照了画圆的规矩。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研究问题有研究问题的规矩。(手指板书的四个问题)同学们,篮球场上中圈的问题研究完了,你觉得这样追问研究有意思吗?(学生们满脸灿烂地齐声说“有意思!”)
五、再次寻宝突破“圆”
师: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孩子们,我要告诉你,科学家们还喜欢追问这个问题:“一定这样吗?”(板书:⑤一定这样吗?)
师(回味地):请看——“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宝物一定在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圆上吗?
(沉静,学生们陷入紧张的思考,没有手举起来。老师出示半个西瓜图片,有很多学生恍然大悟,马上举起手来。)
生1:宝物也有可能在地下、西瓜皮上。生2:也有可能在上面,在树枝上。生3:以左脚为球心,半径是3米的球上。
师:是啊!(老师脸上荡漾着幸福。)现在看,圆是一中同长的,球也是一中同长的。圆和球最大不同是什么?
生: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师:说得真专业!关于球,细致地研究要到高中。不过,在一个平面内,“一中同长”的就是圆,不是球。
六、课后延伸研究“圆”
(手指钥匙外形的五个问题)问号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圆在我们生活中触目皆是,是美的使者和智慧的化身,你可以选择我们身边的圆来研究研究,很有意思的。
(依一天时间顺序,配乐出示各种各样的圆:时钟、纽扣、圆桌、向日葵、车轮、井盖、转盘绿岛、笔帽、篮球、锣鼓、锁孔、剪纸、篝火、荷塘月色、“花未全开月未圆”。)(随着画面,同学们兴奋地大声说出发现的圆。老师再次提醒“下课啦!”,学生们坐着不动,有的说“不下课,不下课!”)师:那干什么呢? 生1:为什么要有圆呢? 生2:为什么要有半径? 生3:圆的面积能求吗? „„
师:(心满意足地点点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课上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课下自己研究,好吗?(同学们依依不舍,久久不肯离去„„)
第二篇:圆的认识
六年级读书日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六年级的课外阅读要更加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教师要通过引领使学生做到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学生要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完成课外阅读总量,在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自己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阅读目标
1、自主阅读与师生共读相结合,营造书香班级,培养书香学生。
2、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他们掌握读书方法,乐于阅读,交流感悟。
3、善于阅读,乐于写作,在阅读中提高综合素养。
三、参与对象与时间 六年级全体学生、老师 2015年4月23日
四、读书口号:畅游书海
提升自我
五、活动计划:
(一)制定计划,宣传发动。
1、让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3、组织一次“阅读计划书”展示活动。
(二)实施行动,养成习惯。
1、各班创建好“书香教室”,成立“图书角”,可以设计班级“书香园地”,定期张贴“好书推荐”、“名人名言”、“书海拾贝”、“读书感悟”等文章,渲染班级读书氛围。
2、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3、帮助学生选择好读物。读经典名著(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推荐书目:《冰心儿童文学新作获奖丛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史记故事》、《昆虫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泰戈尔诗选》(泰戈尔));读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读名人传记
4、开展交流活动。各班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开展“我向班级推荐一本好书”的班级读书会;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班级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等。
5、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每周的阅读指导课,可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和读法指导等。向学生们推荐以下名人读书法:袁枚的“善吃”法、郑板桥的“善诵”法、鲁迅先生的“善思”法、毛泽东主席的“善写”法。提倡个性阅读,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完成“读书日记伴成长”的读书笔记。
6、每天的语文课利用课前的二分钟背出一首古诗。每周一、三、五的语文早自习抽出十分钟,为规定阅读时间,学生自由报名,毛遂自荐,可朗读自己背诵的美文,也可以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的感悟““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7、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再由家长每周将课外阅读情况做简单签署。
8、颁发“阅读之星”奖状
(三)总结评比,收获硕果。
1、我是读书小能手
(1)开展《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相关的读书专题比赛(读书小报、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时间安排在每学期的学期末,由此综合三项成绩评选出“书香孩子”。
(2)进行“读书日记伴成长”优秀读书笔记的评选活动。(读书笔记的内容涵盖要广,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摘抄、可写心得、可仿写„„)
(3)进行优秀读书小报的评选活动。(从本学期自己阅读过的书籍中撷取,包括“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的感悟““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内容丰富,板块清晰者获胜。)
2、我的第一本藏书
开学初便布置学生养成良好的搜集资料的习惯,准备一本剪贴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进行剪贴、整理、美工,让它成为自己的第一本完整的藏书。
活动照片:
六年级读书日活动总结
每一年的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为了使广大同学更好地了解这个节目的意义及内容,我班在我校读书月活动的带领下,展开了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书意识。
世界读书日始于1995年,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等。因此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
读书日的活动目的就是在于让同学们爱书、藏书、读书,我们就是应该时时抓住有利契机,引导同学们走入书的殿堂。读书是非常有好处的,读书就是与名人对话、与名人交谈、向名人学习,读书可以明智、可以获得生活工作必要的信息和方法、可以走生活工作捷径之路,事半功倍;当生活中有困难时,读书可以获得解决的办法;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读书可以给你指点迷津。读书可以使人高兴无比,读书也可以使人痛哭流涕,读书可以让人凝神思索,读书也可以让人谈笑风生,读书可以让人总结经验规律,读书也可以让人反思自己。
我班“世界读书日”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的作用。“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是它的意义是使每一天成为读书日,它提醒我们天天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愿每个老师每个同学天天爱读书、天天读好书。
第三篇: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圆 发表于 2008-6-18 19:58:00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是平面几何知识的教学,属于概念数学。所谓的数学概念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记忆一些简单的公式、定律等,而应该让学生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接受者。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将着眼点放在了让学生操作、实验、探索和发现上。
先来说说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
1.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我借助课件先由许多美丽的“生活中的圆”的引入,例如向日葵、日环食现象、圆形拱桥、古罗马竞技场等等。通过这些美丽的图片,使学生在对圆形成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接受了美的熏陶,感受到“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探究它们之间关系,教材的安排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贯穿其中。由于建构的是一个预习后的课堂,同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圆应该并不陌生,所以我将后来的探索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由“探索发现”调整为了“实验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进行猜想,然后想办法验证猜想。学生在不断的猜想、验证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圆的认识程度,获得新的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我补充了不少与生活有关的知识,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等,富有趣味,生动活泼,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而且引导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有用的数学。另外,在最后还穿插了一些人文方面的小知识,如《墨经》中的关于圆的研究等,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不足之处的: 1.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地方都由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实验验证的,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比较保守,教师引导地过于细致,使得学生的思考、操作、合作、交流其实都是随着老师的思路在转。我想如果能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圆的各部分特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教师再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有意识地梳理和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可能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充分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圆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学生对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不上这堂课,多数学生也能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圆,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等基本知识。那么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应着眼于将学生原有的,粗浅的对于圆的认识进行组织和提升,拔高认识的层次,使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非单纯地了解概念和解读概念。在这一点上,我把握得并不到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概念的认识上,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时,其实以学生的现在认识水平以及前面已经经历过的对半径和直径的特征的验证,他们完全可以推断并总结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时再一味地让他们想办法验证,就有些多此一举了,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可能让学生觉得无趣乏味。
3.反馈形式要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反馈的形式比较单一。如一开始时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画圆这一环节,我反馈的方式是请学生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还有谁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学生有的说用瓶盖画;有的说用圆形的尺画;有的说用光盘画等等。其实这些方法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借助圆形物体来画圆。学生一个个来说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交流、反馈的面很狭窄。如果这个时候,我这样提问:“同样都是借助于圆形物体来画圆的同学请举手。”然后请那些没举手的学生来介绍其他画圆的方法,不但交流反馈的范围能够从个别学生延伸到所有学生,而且交流出来的画圆方法可能会更多一些,而不会仅局限于用物体来画这一种。
4.关注细节,考虑周到。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细节方面,我没有关注到。比如说我刚开始上课时,我先出示的图片的圆应该是正圆的,可是仔细看看我选择的图片,那车轮画得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圆,而是椭圆或者近似于圆的形状。如果作为单纯的欣赏问题应该不大,但是因为这是一节概念教学的课,学生对于圆的最初认识只要稍有偏差,对于以后的学习就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激发学生感性认识的时候,所选择生活中的圆必须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而不能是特殊性或偶然性。另外,教师的教学用语必要要规范,在涉及到某些知识,特别是对数学概念、科学原理等的解释,必须要严谨、认真,做到句句斟酌,字字推敲,滴水不漏。总之,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要充分提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已亲身去感受数学,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将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第四篇: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圆的认识,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我准备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说课:一是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二是教学过程分析及设计意图。
首先说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圆的认识是几何与图形板块的内容,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他们的周长、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的基础。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我为本节课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
第二,认识圆的直径和半径,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会用圆规画圆。
第三,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认识圆及圆的特征,教学难点设为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本节课还需要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需要准备的教具有圆形纸片,圆规、直尺。
在设计理念上,我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建构主义的“在最近发展区”展开教学的观点。
第二,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做中学,让动作行为内化成知识的逻辑。
第三,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接下来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为了体现本节课的设计理念,结合教材分析和六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强,乐于接受创造性事物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节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练习巩固,应用新知。
四、评价总结,强化新知。
首先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富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伊始,我用课件出示一幅情境图。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车轮都是圆的。那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板书圆的认识)
下面说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本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步:小组合作交流,学会画圆并认识圆,第二步:是探究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首先进行第一步:小组合作交流,学会画圆并认识圆
首先让学生独立画圆,画完后,让学生小组交流画圆的方法。老师巡视,选取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全班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会说有的画的不圆,那么怎样才能把圆画规范呢?进而介绍画圆的工具:圆规,让学生尝试用圆规来画圆,并小组交流画圆方法。小组选代表来陈述画圆方法,及时对学生予以 肯定。最后教师总结并示范用圆规画圆的规范方法,并带领学生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板书)
下面进行第二步:探究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关系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小组合作研究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通过研究,学生会出现下列情况:
1.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 2.通过画一画,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3.通过测量发现同一圆内,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半径也都相等;
4.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进而我进行总结在同一圆内,r=d/2,d=2r。(板书)
最后,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内容来解释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这个开头情境中的问题。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创设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出知识的真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练习巩固,应用新知。
要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标,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环渐进的实际应用。因此我设计了三个难度的题目,第一,基础题,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此题是巩固新知的基础练习。第二,综合题,根据所给出的半径或直径的长度画圆,此题是用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三题给出参加套圈比赛的场地设计图,问学生次比赛场地设计的是否公平,若不公平,画出你设计的公平场地图。此题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对知识进行了拓展迁移,深化了教学内容,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评价总结,强化新知
评价总结对于学生而言,是对学的一种深化,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通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已经突破,接下来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会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及时总结知识、能力、思想、方法方面的收获,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提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预设。课堂上,我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思路,机智的处理一些生成性问题,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作一名教师,我将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维去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认识圆教案
《认识圆》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总结: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圆,让我们来好好认识一下圆这个图形。
2、探索新知。(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
②用工具画圆。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学生报出测量的结果,并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
教师在黑板的图中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告诉学生这线段叫做半径。
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圆里用笔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它们的长度。问:你还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可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再让学生量一量在自己的学具圆用笔画的通过圆心的线段(折痕),问:通过测量,你又发现什么?(学生得出:这些线段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
说明:我们把圆对折时,看到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这些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师: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②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③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断力。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课本58页做一做第1题)b.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c.边体验,边说理: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d.合作操作探索。
(3)自我习作——用圆规画圆。①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
②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样才能画对、画好。)
③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比较a、c,你发现了什么?)
b.通过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样画?(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4、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