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19-05-15 11:3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1.实验室人员准入规定

2.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3.健康监护制度

4.生物安全工作内部自查制度

5.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6.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7.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8.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 9.实验活动管理制度 10.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11.消毒管理制度

12.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规定

1、目的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

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 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3.2 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

4.1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

4.2 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3 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4.4 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5 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 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1、目的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内的各种检验仪器。

3、职责

3.1 本中心检验科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3.2 检验科负责人负责检查和监督。

4、制度要求

4.1 检验科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检验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4.2 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4.3 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4 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4.5 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4.6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4.7 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4.8 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4.9 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

4.10 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4.11 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4.12 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4.13 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健康监护制度

1、目的

规范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预防、控制实验室感染。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检验科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4、制度要求

4.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4.1.1 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4.1.2 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4.1.3 检验科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4.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4.2.1 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映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4.2.2 检验科应制定年度免疫接种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由检验科组织实施。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生物安全工作内部自查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为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各类活动记录、资料按要求归档、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5、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6、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

7、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8、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年度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9、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10、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13、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目的:

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2.范围: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3.职责:

3.1 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 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4.步骤:

4.1 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1.1 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 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4.1.2 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4.1.3 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1.4 评估暴露级别

4.1.4 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4.1.5 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 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

4.1.6 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4.2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一、化学污染

1.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3.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二、针刺伤

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2.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 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5.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6.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三、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四、标本污染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 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

为了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

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

3、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4、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5、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

6、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7、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8、定期对实验室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

9、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常用工具。

从实施设备和生物安全体系方面,分析潜在的不符合因素,采取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实验负责人和各部门的负责人应经常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实施计划。

化学品安全

目的

消除化学品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人员健康的威胁,以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职责

1.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审定和发布各类化学品的材料安全数据单。2.检验科负责各类化学品的领取、标识和使用等的日常管理工作。3.工作人员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各种化学药品的性质和用途,安全使用。

化学品安全管理要求

1.按化学品的性质或名称分类保存,定点存放,设专人妥善保管,并做好记录。

2.应按照相关要求在每个化学品储存容器上标明其危害性质和风险性,同时在其使用的各个环节中也应清楚标明。

3.实验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学品操作,并按照要求对涉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落实到化学品的存放、处理、使用及处置的各个环节。

4.实验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措施,以应对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意外事件的发生。

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品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要求或规程规范操作,即使是在被认为安全的装备或装置中进行,也应按章操作,工作结束后立即洗手。

6.对实验室内所用的每种化学品的废弃和安全处置程序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有关要求严格进行。

消防安全

目的

切实将防火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消除火灾隐患,制定实验室防火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办公室制定年度消防计划、对实验室防火工作负责,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防火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 1.设施要求

1.1实验室建筑应符合防火要求,供电系统要有较大容量且布局合理。1.2房间、走廊以及过道中应设置显著的火警标志、说明以及紧急疏散标志。

1.3实验室应定期检测消防系统,确保其正常状态。

1.4走廊、流通区域必须足够整洁畅通,且不影响人员流动和灭火设备的移动。

1.5在有潜在火灾危险的实验室区域都备有应急使用的灭火器。2.对易燃易爆品、化学品的要求 a.实验室尽量减少可燃气体和液体的存放量。将可燃气体和液体放置在远离热源或打火源之处,避免阳光直射、通风。须冷藏的可燃液体应存放在防爆的冰箱内。

b.应在适用的排风罩或排风柜中操作可燃气体和液体,严禁附近有产生火花的设备。

c.不相容化学品应隔离存放。3.对电的要求

a.严禁供电系统负载运行,一旦供电系统负载时,应立即关闭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设备电源,防止电路超负荷而引发火灾。

b.对供电系统和仪器设备电路系统定期检查、保养,防止电路老化破损,短路引起火灾。3.定期检查

3.1 定期检查实验室火灾警报系统是否正常。3.2 定期检查出口通道是否畅通无阻。3.3 所有的防火设备都有固定的颜色便于识别。

3.4 定期检查便携式灭火器是否在检定合格期内,以及是否在指定位置。

4.消防安全培训

4.1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指导和培训。4.2 制定减少和避免火情风险的计划。4.3 定期进行失火消防演练及火灾自救演练。

实验活动管理制度

1.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

2.保持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整洁,做到室内布局合理,设备、家具摆放整齐,桌面、仪器无灰尘,地面无尘土,无积水,无纸屑、香烟头等垃圾,墙面、门窗及管道线路,无积灰、蛛网等杂物。3.本室管理人员要对本室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主要功能与用途以及运转情况心中有数,每年度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都要对本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 并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4.建立设备、仪器、试剂、材料等帐卡,做到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帐卡相符率达成100%,低值耐用品的帐物相符率达到90%。5.搞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持现有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不低于90%。

6.大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专人负责,技术档案完备,提高使用率。7.辐射、剧毒、易燃易爆物品按危险药品管理规定领用,妥善保管好。8.实验室仪器一律不外借,特殊情况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方可外借。9.使用仪器要小心谨慎,出现仪器设备的损坏、丢失等按院相关制度予以赔偿。

10.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与防范工作,消防器材与设备保持完好、到位,实验室有关人员会使用消防器。实验完毕,下班前就注意检查电源、水源、气源、门窗是否安全可靠,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目的

确保废弃物得到适当的处理,保证检验质量、防止交叉污染、防止污染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职责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并遵守本制度;由专职清洁人员负责实验废弃物处理。适用范围

实验室所有废弃标本、使用过的耗材。制度细则

1.实验室放置装有垃圾袋的有盖污物桶,并贴有明显标识。

2.每天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并妥善包裹废弃物,送出实验室并作好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

3.不具有传染性的实验室废弃物(如产品包装材料和废纸等办公垃圾),应与传染性废弃物区分开来,作为普通废弃物单独送医院垃圾站统一处理。

4.一次性使用污染物处理程序:

4.1装血液的试管、离心管、吸头等由科室洗涤人员用有效氯浓度0.3 %的爱尔施消毒液充分浸泡(60~120分钟),进行初步消毒处理。

4.2进行初步消毒处理的试管和与受血液污染的棉球、纸片、一次性口罩、帽子等传染性或可疑传染性废弃物一起放入黄色胶袋中,由省 无害化处理中心封闭运输至焚烧中心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5.回收使用污染物处理程序:

5.1每天实验前,在清洗盆中加入半盆有效氯浓度0.3%的爱尔施消毒液,实验中将玻片、离心管、吸管、吸头等回收物品充分浸泡(60~120分钟),进行初步消毒处理。

5.2收集一天的污染物品用流动水冲洗,然后放入洗洁精中煮沸半小时以上。

5.3用刷子擦洗玻片、离心管等,然后用清水冲净,晾干。5.4把清洗凉干的物品放入硫酸中浸泡24小时以上。5.5取出物品,再用清水冲净,用烘烤箱烘干方可使用。

6.不再需要的易燃、易爆、剧毒化学物品后应交由院保卫科处理,不能随便丢弃。引用的文件和表格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表。

消毒管理制度

1.操作人员

1.1保持实验室内整齐、清洁、通畅。

1.2实验开始之前0.03%优氯消毒液对台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清洁。

1.3各区实验结束后用0.03%优氯消毒液对台面及地面进行清洁。1.4仪器消毒:

1.4.1每天用75%酒精擦拭生物安全柜。

1.4.2每周用0.03%优氯消毒液擦拭培养箱内部及外部。再用清 水擦拭一遍。

1.4.3全自动血培养仪每周用清水擦洗外部,每月用棉签沾无水酒精擦拭内部瓶孔。

1.4.4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每周用清水擦洗外部,每月用棉签沾无水酒精擦拭内部支架。

1.4.5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或试剂外溅,应立即滴加0.5%次氯酸钠消毒液,并用卫生纸覆盖半小时,然后移动紫外灯照射消毒30min 1.5 每次实验结束后进行清洁工作。清洁完毕,做好记录。2.清洁工人

2.1收集和处理好各区方在室外的废弃物,交医院集中处理。2.2每周五将工作服交科室集中送院内洗衣中心洗涤。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研究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保障实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处理制度。

一、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

分析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

(一)、火灾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1、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

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3、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

4、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二)、爆炸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

1、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

2、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三)、中毒

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

1、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

2、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

3、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

4、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5、进行有毒有害操作时不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

6、不按照要求处理实验“三废”,污染环境。

(四)、触电

1、违反操作规程,乱拉电线等;

2、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

(五)、灼伤

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浓碱、氢氟酸、钠、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

1、在做化学实验时没有根据实验要求配戴护目镜,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2、在紫外光下长时间用裸眼观察物体;

3、使用毒品时没有配戴橡皮手套,而是用手直接取用化学毒品;

4、在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没有在通风橱中进行,吸入了药品和溶剂蒸气。

5、用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用鼻子直接嗅气体。

二、成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学院党政负责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各(梯队)实验室落实安全责任人和实验室安全员,学院成立实验室 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安全保障规章制度;(2)保证安全保障规章制度有效实施;(3)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4)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

(6)及时、准确报告安全事故。应急电话:火警:119 匪警: 110 医疗急救120。

三、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火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

2、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判断出火灾发生的原因,如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3、明确火灾周围环境,判断出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带来次生灾难发生;

4、明确救灾的基本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的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珍贵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 火灾扑灭。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来灭火。

5、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

6、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

(二)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

1、实验室爆炸发生时,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员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必需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

2、所有人员应听从临时召集人的安排,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

3、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工作。

(三)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则可能是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

1、首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其呼吸通畅,让中毒者呼吸到新鲜空气;

2、误服毒物中毒者,须立即引吐、洗胃及导泻,患者清醒而又合作,宜饮大量清水引吐,亦可用药物引吐。对引吐效果不好或昏迷者,应立即送医院用胃管洗胃。孕妇应慎用催吐救援。

3、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不要服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

4、吸入刺激性气体中毒者,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给予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吸氧。气管痉挛者应酌情给解痉挛药物雾化吸入。应急人员一般应配置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毒服装、防毒手套、防毒靴等。

(四)实验室触电应急处理预案:

1、触电急救的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

2、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用手直接触及伤员。使伤者脱离电源方法:⑴切断电源开关;

⑵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橇,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

⑶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其神志是否清醒,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于5秒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膀,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4、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用人工肺复苏法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校医务室接替救治。

(五)实验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

1、强酸、强碱及其它一些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发生这些化学灼伤时,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分别用低浓度(2%~5%)弱碱(强酸引起的)、弱酸(强碱引起的)进行中和。处理后,再依据情况而定,作下一步处理。

2、溅入眼内时,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每一实验室楼层内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冲洗时,眼睛置于水龙头上方,水向上冲洗眼睛冲洗,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切不可因疼痛而紧闭眼睛。处理后,再送眼科医院治疗。

第二篇: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防止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保护实验环境的 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同时包括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管理。3职责

3.1 生物安全委员会。

负责对管理体系文件的审定;负责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的论证及各类实验室生物安 全事故的处置指导、评估和技术咨询;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技术的指导,生物安全重大事项的 3.2单位法人。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负总责,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与颁布,负责生物安 全防护设备、防护用品的保障,负责生物安全管理相关资源的保障。3.3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人)

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査。3.4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3.5 人事管理部门。

负责实验室新上岗人员的上岗培训,负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和个人健康档案 的建立,负责实验人员的免疫接种计划的制订和实施。3.6教育培训管理部门。

负责实习进修人员及课题项目合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3.7药械管理部门。

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检定和档案管理;负责实验器材、试剂的供应和管理;负责防护用品 供应商的资质评估。3.8后勤管理部门。

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消防安全等设施设备的管理和实验设施设备运行的管理和维护等。3.9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负责人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负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专业技能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负责落实部门生物安全管理员;负责监督实验室人员按照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开展实验活动;负责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安全管理。

3.10实验人员。

应自觉遵守相关制度,自觉学习和接受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开展实验活动和 操作仪器设备,有做好个人防护和对他人安全负责的义务。3.11其他部门的职责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4.1培训要求。所有实验操作人员、实验辅助人员、工勤人员必须经过传染病防治知识、生物安全防护 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培训要有计划性和可持续性,并有完整的培 训记录。应对被培训者和培训者进行考核和评估。经考核合格者方有上岗资格,每年至少接 受一次生物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中途发生换岗的,上岗前应再次接受专业技术培训,部 门应做好培训并记录培训情况,资料统一交培训管理部门备案。必要时应对培训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4.2 准入要求。

4.2.1 人员控制。

只有在告知潜在风险并符合进人实验室条件要求的人才能进入实验室。在开展涉及有关 病原微生物的工作时,实验室负责人应禁止或限制人员进入实验室。一般情况下,易感人员或 具有免疫缺陷、过敏史或感染后会出现严重后果的人员,不允许进入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对 工作人员是否有上述情况,应事先进行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容许其进入实验室工作,并负有最终 责任。4.2.2项目准入。

实验室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审批,未经许可不得超范 围开展髙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不得在低于防护要求的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开展实验 活动前实验室应组织相关实验活动项目的风险评估,并经生物安全负责人批准。4.3 安全计划。

实验室必须制订安全计划,实验室负责人每年对安全计划至少审核和检査一次,情况 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进行修订。4.4 生物安全自查要求。

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情况组织进行自行检査,每月不得少于一 次,检查后应形成书面的检查记录报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备案,并及时整理归档。4.5个体防护要求。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经过个人防护的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技术标准,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识不淸、破损的防护用品,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 人防护装备及类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进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必须按照规定要求穿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 等防护用品。个人应根据从事实验活动的性质、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进行相应防护,不得随意降低防 护等级。实验人员不得穿拖鞋、短袖工作服进入实验区域从事实验活动。严禁穿着实验工作 服离开实验室到办公区域和其他公共区域。

从事髙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时应当有2名或以上工作人员同时参加(但 建议不要超过3人),禁止单独一人从事高危险度的实验室检测工作,以防发生意外。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 实验活动。4.6实验准备要求。

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的检验人员在进入前,需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填写实验材 料清单,禁止实验过程中随意频繁出、入实验室,而导致生物安全实验室以外场所的污染及可 能带来的安全隐患。4.7实验清单要求。

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的检验人员工作前应准备实验清单,内容包括实验操作内容、实 验器材和物品、消毒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及要求。4.8记录要求。

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的检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自觉按照规 定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改变操作程序,同时做好相关的实验记录,包括记录实验室使 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记录档案保存期不得 少于20年。记录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不得用记号笔、铅笔等不能长久保存的 笔记录。

4.9消毒要求。实验人员完成实验后,在离开实验室之前,要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并对实验室台面及空间 采用可靠有效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进行充分的消毒,要求详见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版,确保消毒规范有效。4.10废弃物处理要求。

病原微生物实验废弃物处理严格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单位有关规定进 行规范处置,未经消毒灭菌处理的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器材、设备严禁带出实验室。4.11设施设备要求。

实验室应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 防护水平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实验活动过程中的安全。生物安全柜安装后或每次检修后,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和专业人员对每一台生物安 全柜的运行性能和高效过滤器完整性进行验证,每年至少—次。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配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对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 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测验证。

4.12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要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按《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运输管理规定》要求执行,相关材料应报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备案。相关部门应定期及时地将新近分离、采集的有保存价值的菌(毒)种、阳性生物样本每季度 办理一次交存手续,按期交菌(毒)种库、生物样本库统一保存,并做好交接记录。接收部门应 制备菌(毒)种和生物样本清单,并报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备案。科(所)应加强对工作毒种的安全管理,应对工作毒种的去向进行监管,形成过程性记录,定期归档备查。不得以任何形式的个人名义接受、保存和馈赠、交换菌(毒)种和生物样本。4.13责任落实。

单位每年应定期和各实验室负责人签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书,各实验室和实验人 员签定生物安全责任书,实验室负责人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人和生物安 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4.14外来人员管理。

外来人员需要参观、考察生物安全实验室时,应事先经生物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生物安全 管理部门)批准,持准人证在相关人员陪同下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进入实验室。实习、进修人员应接受实习进修单位的相关培训,考核合格后,签订安全承诺书,在指导 老师陪同或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不得独自从事髙风险检测、研究工作,原则上不给予 门禁授权,确实需要授权的部门应以书面形式报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审批,并以保证其生物安全 为前提。

物业保洁人员禁止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PCR实验室、净化实验室、生物模拟实验 室等专业实验室内部从事保洁活动。确因需要进入的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并在所在部门业务 人员指导下开展工作,所在部门对物业人员的安全负责。外来设备维修人员需要进入实验室时,应事先办理准人手续,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应做好个 人防护,并由所在部门派人陪同下进行。严禁营销人员进人实验区。

4.15 门禁管理。实验人员进、出实验室应从更衣通道进入,走廊门禁只授权给所在部门负责人,严格遵照 物流、人流分开,实验废弃物从污物电梯通道拿出实验室。

实验室人员进、出实验室时应随手关门,使实验室门禁处于正常关闭状态,对于二级生物 安全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的门应随时关闭,以免使实验操作区域受到外界影响而导致实验结 果的不确定性或实验室操作区域气流外溢而污染其他区域。4.16实验人员能力评估。

实验室负责人每年定期组织对从事实验活动的检测、辅助人员的专业能力等进行一次 全面评估,评估材料及时报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备案。4.17 责任追究。若有违反上述规定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和实验室负责人的相应责任。每发现一 项,扣除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负责人各。。元,同时按照本单位有关规定扣除相应分值。若相同 问题重复发生,则对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负责人每项各扣除。。。元。

第三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制度。

一、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三、健康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十、医疗废弃物处理程序

十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一、目的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二、范围

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

1、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四、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 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⑴ 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⑵ 患发热性疾病

⑶ 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⑷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⑸ 妊娠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8、外单位来实验室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部备案。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设施/设备监测

检测和维护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内的各种检验仪器。

三、职责

1、本中心检验科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检查和监督。

四、制度要求

1、实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实验室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实验室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3、实验室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 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

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9、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

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2、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13、高压灭菌器使用时定期进行生物学指示剂检测。

14、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15、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先进行消毒处理

健康医疗监护制度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一、目的

规范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预防、控制实验室感染。

二、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制度要求

(一)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3、实验室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

(二)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1、实验室人员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应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2、实验室应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实施。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3、实验室负责人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员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5、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三)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

1、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部/实验室负责人确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由医务部/人力资源部/实验室负责人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务部/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其上岗。

2、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生物安全委员会指派专家组制定并上报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围,主管领导对方案进行审批。医学观察发现异常由医务部/人力资源部/实验室负责人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务部/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其上岗。

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5、培训应该由取得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

6、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7、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

8、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9、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10、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11、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12、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13、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一、目的

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二、范围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三、职责

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2、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

四、步骤

(一)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2、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情况。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负责人和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评估暴露级别见下表

5、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6、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

7、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二)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1、化学污染

①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②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③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2、针刺伤

①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②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③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④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⑤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⑥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①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②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4、灼伤 ①碱类灼伤

1.1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1.2 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② 酸类灼伤 2.1一般酸灼伤

2.1.1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2.2 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2.2 浓硫酸灼伤

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2.3 强酸灼伤

强酸溅入眼内,用眼喷淋器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5、标本污染

①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②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③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④支持性文件:

4.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职业暴露登记表 4.2消毒技术规范 4.3职业暴露危害评估表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为了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

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

3、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4、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5、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6、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

7、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8、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9、定期对实验室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

10、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常用工具。

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规范检验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基本原则。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1、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

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应穿工作服,必要时需带防护眼镜。

3、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手套。

4、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以及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应在生物安全柜(Ⅱ级生物安全柜为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5、上述材料的离心操作如使用密封的离心机转子或安全离心杯且只在生物安全柜中开闭可在实验室中进行。

6、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

7、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

8、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9、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10、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

11、实验室主任应制定规章和程序。只有告知潜在风险并符合进入实验室特殊要求(如经过免疫接种)的人才能进入实验室。否则不得进入实验室。

医疗废弃物处理程序

一、目的

制度本程序将实验室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物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保护工作人员和外环境的安全。

二、处理程序 

(一)感染性废弃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的医疗废物、主要包括各种废弃标本及操作规程中被污染的物品、病原菌的培养物、菌种保存液。置于黄色医疗包装必须在科室经专人高压蒸汽灭菌后,用垃圾袋包装好由专职人员运送至医疗废弃物处理点集中处理并有记录。

(二)化学性废弃物

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试剂废弃瓶等固体性垃圾或细菌鉴定的生化反应的化学添加剂,应集中存放,由专职人员运送至医疗废弃物处理点统一处理。

(三)损伤性废弃物能够刺伤或伤害人体的锐器,如载玻片、玻片、玻璃试管、采血针、注射器针头等应分类存放在装有0.5%含氯消毒剂的锐器盒内浸泡,经专人高压蒸汽灭菌后,由专职人员运送至医疗废弃物处理点集中处理。如可重复使用的物品经高压灭菌后,由洗涤室的工作人员清洗回收。

(四)药物性废弃物主要为药敏试验所用的药敏纸片及药物试剂,因为量少且夹杂着感染性废弃物,故可混入感染性废弃物中统计进行高压灭菌后再处理

三、注意事项

(一)高压灭菌器应有专人负责严格按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在121 条件下高压30分钟以达到消毒要求。

(二)实验室内的口罩、帽子、废纸、塑料袋等未经直接接触标本或传染危险性较低的医疗废物,直接放入医疗垃圾袋中,包装封口后经培训的专人送出实验室按生物医疗垃圾处理。

(三)实验室所有的培养物在处理完以后,如果须短期保存都必须放在带盖子的盒子内并贴上生物危害标识。

(四)各种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时,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经培训的专人进行交接并有废弃物交接记录表。

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一、感染性材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操作技能,监控感染性材料外流。

二、建立感染性材料登记册。详细填写感染性材料名称、编号来源、使用、污染、销毁等情况。

三、按照感染性材料保存要求,严格无菌操作。

四、感染性材料不得随意对外使用,确需使用者须经科主任审批。

五、感染性材料的请购与销毁须经科主任审批,销毁时必须经过彻底灭菌处理。

六、在准备及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置。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消除污染。

七、实验完毕的感染性材料,必须先经灭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清洗。

第四篇: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室要保持安静,自觉遵守纪律,按班级有秩序地入座,不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摆弄教学仪器,药品和模型标本等教学设备。

二、做实验前,要认真检查所有仪器,药品是否完好,齐全,如有缺损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予以调整补齐,未经教师宣布开始不得擅自进行实验。

三、实验药品不得入口,取用有毒药品更要小心,不得接触伤口,实验时所产生的有毒或腐蚀性废物,污水等要妥善排出或集中深埋,严格按环保部门规定处理,严禁随地抛弃。

四、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清点整理好教学仪器,药品及其它设备,玻璃仪器要刷洗干净,摆放整齐,并向教师询问仪器,药品禁止使用情况及问题,经教师或实验教师验收并得到允许后,再放好桌凳关闭门窗,方可离开实验室。

五、要爱护公共财物,小心使用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注意节约药品和水电。

六、实验室内的仪器,药品,模型标本和其他设备未经实验教师许可不准带出实验室。七,、熟悉灭火器材,砂箱以及校医药箱等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安全用具要妥善保管。

元山中学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前,学生要做好预习准备。

二、学生进入实验室按指定座位就坐,保持室内安静。

三、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的情况;作好记录,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

四、实验时应注意安全,使用玻璃仪器时,当心割破手指;使用易爆、易燃、腐蚀性、有毒性试剂时,应该、听从指导老师的指导,严格操作步骤,防止以外事故的发生。

五、用过的药品、试液应集中到在规定的桶内,不得乱倒乱抛,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六、实验完毕后,洗干净所用过的实验器材并整理好,摆放整齐。

第五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实验室要求:

1.1专用实验室,门上有明显的生物实验安全标志,充足的操作空间,实验室应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1.2实验室台面材料应耐酸、耐碱,易清洁消毒,不渗漏液体。1.3实验室有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1.4备有消毒品,消毒器材和设备。

1.5备有洗眼器、眼罩,足够的一次性手套、口罩。1.6清洁区(间)备有存放个人衣服、用品的设施。1.7购置免排放高压蒸汽消毒炉进行医疗废物的消毒。1.8实验室备有空调设备,室温保持在20~25℃。2.安全操作:

2.1人员要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2.2 实验室内不得进行饮食、吸烟和化妆打扮、会客等与实验工作无关的行为。2.3实验室内的有关用品(包括工作服)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私人和无关的物品不可带入实验室内;

2.4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服,手套破损即丢弃、洗手并换上新手套。2.5不要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6 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材料用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2.7 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平时要保持环境的整洁。

2.8 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液体肥皂和流动水洗手。2.9 遇到意外事故,应立即按照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处理。3.废弃物品的消毒处理

3.1 血液标本、一次性细菌培养基,用高压蒸汽消毒炉消毒。3.2 动物标本按医疗废物处理。

3.3 针头、烂玻片、吸管等锐器,放在锐器盒内。3.4 回收的输血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3.5 不用回收的一次性消耗品,如吸头、吸管、胶塞等直接装入垃圾袋,不用消毒水浸泡。

3.6 实验室所有垃圾,应严格按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生活废物分开放置。废弃物管理和处理程序 4 操作程序

4.1 废物装量或容量反限与装袋的四分之三并有效封口,已放入袋内的废物不得取出。

4.2 一次性废物使用后立即将针头、针管分开,浸泡于1500-2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小时以上,方可转运。含氯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4.3 标本转运走前,需要高压消毒。装入垃圾袋,封口转运。

4.4 对于特殊标本,如培养基、阳性血清检测后的废弃物需装入垃圾袋内,高压消毒后,方可转运,并做记录。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

2、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5、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

6、外单位来实验室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7、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7.1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

7.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不定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7.3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7.4各专业实验室相关人员应无条件参加安全自查工作。7.5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8、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医学实验室的特殊环境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序的生物污染,包括对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通常主要由处理污染性物质时的操作不当造成。针对实验室生物污染,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的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防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及规程。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一、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

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2、一般性的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情况;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二、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1、化学污染: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2、锐器刺伤:

(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采用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2)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及时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4、标本污染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紧急意外事件的预案与流程

为充分利用实验室布局与合理流程的协调运用、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特制定紧急意外事件的预案。以应对诊治、急救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保持和促进我室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制定本预案。1总 则

1.1编制目的

1.1.1 为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防止紧急意外事件应急服务和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实验室应对各类紧急意外事件的能力。

1.1.2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实验室应对应急工作的指导原则、处置程序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职能实验室在处置应对紧急意外事件过程中的责任义务的工作方案,是指导实验室各人做好意外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依据。1.2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发挥每一员工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每一检验人员参与应对紧急意外事件的有效机制,提高科学指挥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件造成的危害。

1.3预案所称突紧急意外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检验人员或他人健康损害或影响检验结果及水、火、电、药品、试剂等意外事件.1.4本预案遵守规章制度.在执行中必须服从负责人的指挥.1.5.结合整合卫生资源的要求,无条件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调动和安排.1.6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1.7实验室设立应对意外事件专管人员、组织开展防止意外事件相关学习讨论,主要包括设施完善、人员培训、卫生防护等设备、设施的储备与完善等。2预防与应急必备的条件 2.1人员值班,交接班制度

2.1.1.值班人员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意识,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要时刻以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如因故需要离岗,必须联系并待替班人员到岗后再行离开.2.1.2值班人员交接班时,应巡视各检验室,做好交接,全面详细了解危重患者的检验结果情况.并扼要记入交接班簿.2.1.3.值班人员负责各项急诊检验,对急诊项目及时检查,及时回报检验结果.2.1.4值班人员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实验室负责人协助处理.2.2标本接受、查对制度

2.2.1采取标本时,查对姓名,领取目的.2.2.2收集标本时,查对姓名,标本数量和质量.3防止紧急意外事件预防控制体系

3.1制定意外事件监测与预警制度,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及时报告实验室长。

3.2建立可能发生意外事件的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3.3抓好意外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3.4制定并实施对实验室人员开展意外事件应急知识教育计划,增强全员对意外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3.5重点加强急诊检验质量和服务建设,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提高实验室应对紧急意外事件能力。4应急处理程序

4.1意外事件发生后,应急事件领导小组迅速对意外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明确是否启动紧急事件应急预案的意见。

4.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小组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意外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履行职责。

4.3急诊班检验人员对检验标本必须及时、准确回报,并书写详细,完整检验报告及记录;严格按危急报告制度执行。

4.4根据意外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实验室长有权紧急调集人员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配合上级部门进行各项相关工作的开展。

4.5参加意外应急处理的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要求,采取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4.6检验人员应当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它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开展意外事件的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

5.重大意外事件应立即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并采取控制措施。13紧急事件信息报告

13.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在2h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13.1.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13.1.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13.1.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13.1.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13.1.5发生重大火灾,水灾,特大爆炸,车祸及其它重大伤害事件;

13.2疫情突发时,实行“零报告”制度,严格报告程序.接诊医师应立即汇报医教科和预防保健科,主管部门汇报分管院长和院长,由预防保健科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得缓报和瞒报;

13.3突发事件报告电话:

下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青山中学生物实验室 安全管理制度(一)实验室安全要求(实验员须知) 1、妥善保管各种可燃物(如酒精、乙醚、苯、丙酮等),特别是易燃物质和有毒物质(如硫酸、盐酸等)。 2、可燃物与氧化......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实验室要求: 1.1专用实验室,门上有明显的生物实验安全标志,充足的操作空间,实验室应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1.2实验室台面材料应耐酸、耐碱,易清洁消毒,......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实验室要求: 1.1专用实验室,门上有明显的生物实验安全标志,充足的操作空间,实验室应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1.2实验室台面材料应耐酸、耐碱,易清洁消毒,......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三、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各实验室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二、在标本采集、处理运送操作中做好安全防护和标准预防工作。 三、所有的检测管理人员提供并完成......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科室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2.实验室除辅助工作人员外,从事实验室活......

    体检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健康体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实验室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检验专业知识及质量控制的学习。 2、加强工作环境的内务管理,确保检验工作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