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简答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简答题》
1、如何理解“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 答:
(1)“十二五”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2)是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和积极适应国际环境变化。
(3)是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发展。(5)经历各种自然考验,保持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康。
2、怎样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答:
(1)是坚持以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1分)(2)是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1分)(3)是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中心。(1分)
(4)是坚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2分)
3、怎样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答:
(1)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目标要求。(2分)
(2)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持续深入的认识的结果。(1分)(3)这是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部署。(1分)
(4)这是对解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问题的具体要求。(1分)
4、如何理解创新发展?
答:(1)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分)
(2)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在国际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驱使下,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2分)
(3)树立创新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1分)(4)树立创新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分)
5、为什么说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我国发展全的一场深刻变革? 答:
1、是我国发展理念新的变革和创新,要求我们在发展行动上必须适应新的发展理念要求,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进行深刻调整。(2分)
2、是我们直面发展问题的根本的选择,用新的发展理念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开拓发展新境界,是一场深刻变革。(2分)
2、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互相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1分)
6、为什么要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答:
(1)加快破除阻碍创新体制机制障碍。(1分)
(2)把握消费由模仿型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的趋势,更好的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1分)
(3)把握投资由传统的产业和房地产投资向基础设施互联网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转变的趋势更好发展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2分)(4)把握出口由传统要素成本优势向新的综合比较优势转变的趋势,通过创新升级继续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1分)
7、为什么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答:
(1)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将推动全面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1分)
(2)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将产生新的消费模式,激发巨大的市场活力和潜能,进一步扩大内需,优化需求结构。(2分)(3)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将营造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氛围,激励千千万万创客投入创新实践,优化要素投入结构。(2分)
8、如何理解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答:(1)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最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对市场供求关系和创新需求最为敏锐,最能把握和发现创新的方向,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主体。(2分)
(2)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的。(2分)
(3)企业是创新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1分)
9、如何理解坚守耕地红线,藏粮于地藏粮于战略? 答:
(1)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地规划。(2)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3)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4)强化物质技术设备条件支持。(5)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0、怎样推进产权保护法制化? 答:
(1)健全产权保护法律制度。(1分)
(2)在行政和司法实践中对各类产权平等对待。(1分)
(3)健全产权保护配套救济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和法律援助,二是要建立产权保护纠错制度,三是要探索建立产权保护基金,四是要建立产权调节和仲裁中心。(共4点,任意2点2分)(4)培养社会大众的产权保护法制意识。(1分)
11、怎样理解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调控思路金额政策工具? 答:
(1)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调控思路金额政策工具,是科学实施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
(2)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适时预调微调,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3)依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供给格局实施宏观调控,稳定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政策工具。(4)建立市场决定价格机制
(5)同时,作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的摘要内容,要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12、如何理解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共6点,任意5点满分)答:
(1)注重规划引领。(2)明晰投资重点。(3)明晰投资职责。(4)创新投入方式。(5)加强法律规范。(6)强化监督管理。
13、为什么加快文化发展改革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答: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由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和产业属性这一双重属性决定的。(2分)
(2)只有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确保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1分)(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已成为加快文化发展改革的重大课题。(2分)
14、为什么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答:
(1)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2分)
(2)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应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新形势、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目标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2分)
(3)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提升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迫切需要。(1分)
15、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发展必须实现5个转变。答:
(1)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2)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3)由政府直接调控到通过市场间接调控转变。(4)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5)由产品生产向产业链、价值链生产转变。
16、怎样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 答:
(1)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2分)
(2)内陆沿边地区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1分)
(3)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地区和经济区。(2分)
17、为什么要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 答:
(1)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是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1分)
(2)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将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1分)
(3)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将带动相关领域改革不断深化。(1分)(4)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和形成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提供更有利的条件。(2分)
18、深化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有哪些重大举措? 答:
(1)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协调发展。(2)推动两岸金融业合作。
(3)推动两岸贸易投资等双向开放合作。
(4)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平潭等对台合作项目。(5)深化两岸多领域交流合作。
19、为什么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答:
(1)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顺应全球自贸区发展大势的需求。(1分)(2)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金融危机后提高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的需求。(1分)
(3)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重大选择。(1分)(4)“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充分发挥我国在综合国力、市场容量、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战略。一要推进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二是推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成自贸区,三是推进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建立自贸区。(任答两点2分)
20、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应坚持什么原则?(答满5分,少一条扣2分)答:
(1)坚持普惠原则(2)坚持保基本(3)坚持均等化(4)坚持可持续
21、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应的重点有哪些? 答:
(1)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2分)
(2)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2分)(3)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1分)
22、为什么要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 答:
(1)充分展现了我国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行动。(2)有助于通过促进相关服务业竞争带动生产率提高。(3)有助于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生产性服务。(4)有助于扩大生活型服务供给,促进改善居民生活。(5)有助于推进服务业改革。
23、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是什么? 答:
(1)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2)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3)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4)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5)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
24、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共6点,任意5点满分)答:
(1)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
(2)有利于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
(3)有利于弥补我国资源不足,缓解环境压力,并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必要补充。
(4)有利于促进国内竞争,增强我国经济活力。(5)有利于带动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6)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25、为什么要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答:
(1)劳动力供给状况出现新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趋势将继续,“十三五”时期人口结构变化将持续发生作用,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就业总量矛盾有所缓解。(2分)
(2)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失业和下岗人员劳动技能、技术水平与市场岗位需求不适应、不匹配,“招工难”、“技工荒”和高校毕业生及部分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3分)
26、怎样理解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答:
(1)收入差距缩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1分)(2)收入分配差距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1分)(3)中等收入人群的不断扩大,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1分)
(4)缩小收入差距的着力点,一是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二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收入,三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四是加强税收调节力度。(2分)
27、为什么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
(1)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1分)
(2)这是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形势将发生显著变化,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二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三是贫富差距较大。(2分)
(3)这是解决社会保障制度内在问题的客观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并未体现精算平衡原则,二是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不合理,三是社会保障制度条块分割。(2分)
28、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有哪些重大的措施?(4条5分,少一条酌情扣分)答:
(1)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2)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3)从多方面增强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能力。(4)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29、改革医疗制度的重点是什么? 答:
(1)健全医疗保险稳定持续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2)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的作用。(3)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4)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5)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30、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整合改革包括哪些重要措施? 答: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
(2)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3)改革公立医院管理制度。(4)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制度。(5)推动建立分级诊治制度。
31、如何理解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答:
(1)充分认识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性。(1分)(2)全面把握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政府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二是完善国家食品安全法律和制度,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四是健全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和督促检查机制,五是强化企业责任,六是明确社会责任。(答对三条即4分)
32、为什么我国要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答:
(1)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2分)(2)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度提升生育水平,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2分)
(3)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1分)
33、怎样理解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 答:
(1)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我们党要带领13亿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驾驭好第二经济体这艘大船,任务极其繁重,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极为重要。(2分)
(2)必须更好的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分)(3)必须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化水平。(1分)
(4)必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1分)
34、为什么要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 答:
(1)要把《建议》宣传好,坚定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2)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凝聚起推进改革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3)要加强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协商,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4)加强基础党组织建设更好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仿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
(5)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凝聚起强大力量。
35、如何理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推动发展? 答: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制。(1分)
(2)保障人民根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离不开法制。(1分)
(3)《建议》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保障做出了新的部署。一是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如期实现小康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二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中明确提出有关法治建设的内容,三是提出来一些具体要求。(3分)
36、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答:
(1)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2分)
(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解决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所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要求。(2分)
(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至关重要。(1分)
37、如何确保把“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4条5分,少1条酌情扣分)答:
(1)必须加强对编制“十三五”规划纲领和专项规划的领导。
(2)要制定贯彻落实《建议》的分工方案,狠抓落实必须要有相应的实施方案。(3)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能。
(4)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广大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建议》的先锋队和骨干力量。
38、为什么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色行动?(4条5分,少1条酌情扣分)(1)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要求。(2)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的重大举措。(3)开展大规模国土绿色行动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4)开展大规模国土绿色行动必须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39、如何理解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1)发展平衡性是指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各个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2分)
(2)发展包容性是指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共同发展,是全体人民公平合理的分享发展成果。(1分)
(3)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2分)
40、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点是什么? 答:
(1)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2)加强“四大板块”发展统筹协调。(3)扎实推进三大国家战略实施。(4)促进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5)着力构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第二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不是要降低发展的要求,而是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所以,关键就是速度转换,要给调结构和转方式留出空间。
“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
(一)新常态:中高速增长。
新常态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原有的动力在衰减,新的发展动力没有接上,出现了发展动力转换期的空档。另外,是因为需求拉动力的作用一时还不能接替供给推动。
1、稳(保)增长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前提。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不是要降低发展的要求,而是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所以,关键就是速度转换,要给调结构和转方式留出空间。
虽然新常态表现为中高速增长,但是中高速增长不是自然达到的,是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前,我们的经济仍然处于下行区间,这种下行不是新常态。如果速度持续下行,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如:产能过剩的风险,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债务违约的风险,局部性金融危机的风险,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走势的分化所引发的风险,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所产生的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防范这些风险的基础是稳增长。
2、改善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既然讲到保增长,我认为当前需要改善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一般认为,在合理区间内国家不要随意出手调控,只有达到通货膨胀的下限或者失业率的上限时才要实施紧缩或者刺激的宏观调控政策,目的是给市场的自主作用留出更大空间。但现在宏观经济已经临近合理区间的下限,宏观经济需要加大刺激力度,如果到了下限才进行调控,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还要研究宏观刺激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要发挥政府投资平台的作用,经济处于下行,止跌回升更需要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投资;二是要活跃金融投资活动。判断我们金融是否落后,不只是看它有多少贷款、贷款项目的安排,关键是看金融投资活动是否活跃。三是减轻实体经济企业的负担。最重要的一个是降息,一个是全面减税。
(二)转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转方式需要创新发展方式,目标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转方式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由片面追求速度转向可持续发展;三是由单纯依靠改革推动转向需求拉动;四是要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1、转方式的政府作为。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方式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政府要有作为,而政府的作为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规划上。“十三五”规划对涉及到经济增长方面的指标,可以是指导性的,预测性的,但是对涉及发展方式的指标,必须是约束性的。增长的指标,物价上涨,就业的指标,可以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但是对于一些发展方式转变的指标,如节能减排、土壤、水和空气质量、绿色技术的采取和采用问题,这些指标都必须具有约束性。
2、投资配合消费拉动。我们现在不仅需要消费拉动,也需要投资拉动。在“十三五”规划中,应该把这两者协调起来,更要突出消费的拉动作用。有三个方面特别重要,第一,培育消费力。消费力主要包括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第二,发展消费经济。消费型城市和服务型城市建设是城市化的新内容,城市的服务性、消费性发展起来了,服务经济也就能发展起来。第三,拓展新型的消费业态。网络消费、文化消费、健康消费等,都是消费新业态,需要进一步开拓。
(三)调结构: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
中高速和中高端应该是“十三五”规则发展的一条主线,这主要有四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三次产业结构的中高端化。现在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占到50%,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占到了70%,所以,产业结构中高端化的第一个方向,就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当然,服务业化不等于去工业化,尤其是江苏工业比重比较大,追求服务业的比重绝不能以牺牲工业为代价,而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比工业的发展速度更快一点。
第二个方向就是产业类型、产业水准转向中高端。这首先要从理论上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理论问题是,拘泥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不可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产业距离,更谈不上进入世界产业前沿。第二个理论问题是,过去一般都是谈模仿,谈引进创新。模仿和引进进不了高端,只有与发达国家进入同一个创新起跑线,才能进入高端。因此,中高端的目标,应该是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或者说培育代替的比较优势,突出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个方向就是全球的价值链的分工进入中高端。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有规模优势没有附加值优势。产业结构进入中高端的重要方面就是依靠创新攀升价值链中高端:一是在已有的全球的价值链上,通过边干边学研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攀登价值链的中高端;二是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建立以我为主导的价值链,在全世界布局,品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在中国,但是生产环节可以布局出去。
第四个方向就是传统产业进入中高端。一个地区的产业水平,不仅要看有没有新兴产业,还要看这些传统产业有没有进入中高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就是指传统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现代传统产业中高端化的路径,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智能化+,一个是绿色化+,这三化在中国的传统产业中间也得到体现。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互联网+”的产业升级效应。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应该把响应“互联网+”作为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促创新:创新驱动成为转方式的新常态。
从创新发展方式的角度说,创新是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驱动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的引擎。
1、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标志。从哪几个方面来衡量创新驱动?一是强调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的两大评价指标;二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创新驱动不能仅仅是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以下四条:一是技术创新向科技创新提升;二是创新要素的高度集聚并且充满活力;三是人力资本成为投资重点;四是孵化和研发新技术成为创新驱动的重点环节。
2、以产业化创新培育新增长点。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产业创新是创新的终端。创新要实,实就实在要靠产业化创新来培育新的增长点。产业化创新具有两个导向,一是市场导向,市场决定创新的商业化价值;二是科技水平的导向,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发现决定创新的科技价值。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产业化创新,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市场价值并进入科技前沿的产业。产业化创新,是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的有机衔接。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要在产学研的协同中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指每个人都创办企业,而是要求每个人都以己之长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去。就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费尔普斯所说,各种类型的人都变成“创意者”,变成了主导从开发到应用的创新过程的研究者和实验者,科学家和工程师往往被他们召集过来提供技术支持。使金融家成为思考者,生产商成为市场推广者,终端客户业成为弄潮儿。
4、产业化创新的主体。第一个问题,产业化创新的主体是谁?企业当然是创新主体,但要注意产业化创新往往是出现在现有的企业之外,而不是之内。第二个问题,率先发动产业化创新的一般不是已有的大企业,而是进行科技创业的科技型小企业。第三个问题,产业升级也往往是由率先进行产业化创新的小企业引领的。因此,所谓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首先是指从事科技创业的科技型小企业,创新成功的科技型小企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的领跑者。这些企业爆发性扩张之路,也就是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之路。
(五)补短板:农业现代化。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的目标不可能同步达到,根据木桶原理,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建成是由“短板”决定的。“十三五”期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是补短板。
1、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板。现在谈三农现代化,要直接以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发展的对象,要通过城镇化来解决农民的问题,通过非农化来解决农业问题。所以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是农业本身,要从根本上改变它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提高包括资本、劳动、土地在内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二要从社会来讲,满足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的量和质的需要。
2、农业技术发展范式。农业技术发展的范式即由农业剩余范式转到农产品的品质范式,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业。因此,农业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也要调整。农业的科技创新分为两类,一类叫机械创新,目的就是增加农业剩余和节省劳动力;另一类是生物创新,是培育出优良品种,改进农产品的品质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符合农产品品质的要求,所以生物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
3、谁来种地。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只是靠现有的留在农村的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体的农民,而是要靠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培养起来的新型的职业农民。因此,我们所谓的新型的职业农民应该是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含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必须在农业和农村外围工作。据此,我们要激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城市的创新创业人才进入农村和农业部门,要在农业中形成与现代农业技术相适合的人力资本结构。
第三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建立了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框架。
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处于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创新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第二,协调发展。五中全会的公报明确的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的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的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以前也讲到过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已经把它再一次提高到更高、更重要的水平。
第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有这样几个重点:一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要更深度融入的世界经济中去;二是我们要坚持互利共盈这样一个战略;三是也是提的比较明确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也是对我们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我想在公报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讲的比较细致、比较多,它的核心我想就是两个字“人民”,所谓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为了人民能够充分的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利益。>
第四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津市市人民医院 王明生
一、学习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领域。
一是保持经济增长。“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习近平要求,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将完成三个转变:从主要靠投资、出口变为“三驾马车”协同带动;从主要依靠工业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主要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为提升经济竞争力,中国将改造传统行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并积极培育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
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将在科技、产业、企业、市场、产品、业态和管理等领域全面推进创新。
五是农业现代化加快步伐。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当下的薄弱一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下,中国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
六是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强调,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
七是协调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多个区域经济战略,未来,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成为政策重点。
八是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在调研中强调,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九是民生。今天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也要求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十是扶贫开发。对于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的工作。习近平要求各地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二、心得体会:
作为个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把握精髓要义,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法、守法
依法治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要学法、守法,知法、用法。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人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的思想状况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不求奉献,只求索取;有的道德滑坡,损人利己;有的自我为大,傲视他人;有的不负责任,是非不清;有的精神空虚,贪图享受。这些现状,都是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医务工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格格不入的,必须以法律和道德为准绳加以规范。作为医院职工,既是社会公民,又是医务工作者,因此既要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等国家层面的法律,也要学习执业医师法、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规范等行业法规,还要学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医,自觉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和医务工作者,增强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二、知院、爱院 医院是医务人员的家,作为每一个家庭成员,首先要了解自己这个家,了解医院历史贡献、文化底蕴、流程布局、专科专家、特点特色,增强对单位和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热爱医院、维护医院、推介医院的强烈责任心和高度责任感,进而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参与医院的发展建设。作为医务工作者,要知足常乐,珍惜医院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要增强对医院发展的信心,把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与医院的发展壮大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形成院衰我耻、院兴我荣的主人翁意识,争当爱护医院荣誉、维护医院稳定、促进医院发展的模范。
三、惜岗、爱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直接服务于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崇高职业,是人们向往和社会敬重的职业,医务人员一直被誉为“白衣天使”。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党和人民培养教育的结果,在为这一崇高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的同时,更应该珍惜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岗位,要始终对党和人民保持深厚的感情,视病人为衣食父母,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全部心思凝聚到医疗卫生事业上,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治病救人上,把全部本领施展到驱除病魔上,在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医疗实践中。决不能因极少数患者的不理解而放弃自己的职业追求,让自己的职业精神滑坡。
四、自尊、自爱
自尊、自爱,就是要尊重自己、爱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一个人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首先必须学会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爱护自己,自尊自爱,方能受人尊重。医务工作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群体,人员来源广泛、成分复杂、素质不一,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化背景有差异,特别是有些年轻人思想相对活跃,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思想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各种信息纷纭复杂,各种利益眼花缭乱,有的人迷失了方向,沾上了黄赌毒;有的人经不住诱惑,职业道德沦丧;有的人爱情观扭曲,游戏人生。医务人员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头脑要时时清醒,身体里要有骨气,思想上要有定力,在花繁柳密处要能够拨开迷雾、在风狂雨骤时要能够站稳脚跟,梦想要与实际相结合,真正的重心应该放在学习或工作上,要沉得住气、收得住心、耐得住寂寞。在人生的道路上,并不是只有车子、房子、票子才带来幸福,选择坚守、选择理想,必定会拥有美好的人生。
五、互帮、互敬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敬重别人,同样是敬重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向别人求助,如果我们能得到别人帮助,那么我们就会心存感激,希望他日自己也可以为别人做些事情。同样地,当我们帮助别人时,别人也会心存感激,希望他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
医院的发展历程证明,每一项创新,每一次突破,都是大家共同协作的结果,协作得越好,发展得越快,反之,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互相搭台,好戏连台,每个医务人员都要有这种求同存异、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的境界、风格和品质,要主动融入医院这个“大家庭”,在工作上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敬重、相互体谅、相互提醒,消除猜忌和嫉妒心理。同事间要有包容之心,应多看自己的短处,多看别人的长处,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集体和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就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促进医院发展。
二○一六年五月九日
第五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继续顺应改革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会议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在学习了会议公报后,大家都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国下一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最大范围凝聚了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了改革信心,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以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把改革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的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管党治党,一刻不松懈”的清醒到“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放松”的坚定,从“刮骨疗毒”的勇毅到“抓铁有痕”的决心,每每振聋发聩。近日,在刚刚闭幕的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再提“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高压惩治腐败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当那时,普通百姓又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要苦苦探寻救国之路,又要在发展与倒退中反复,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得到认可,得到维护,不容任何反党、反社会,破坏今天来之不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历史性,阶段性重大发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党的理论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瞻性的高度敏感,并善于总结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意在总结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并及时的上升到国家意志来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只要我们都不懈努力。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办公室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增强参谋服务工作能力,努力在推进云南改革发展中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更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谋划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工作,改革举措细致到各个具体领域。我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改革更加全面、深入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
本人通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粹的学习,感觉很有收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学法、懂法、要依法办事,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制度,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