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天主教“三自”改革的来龙去脉
新中国成立后,在基督教和天主教内开展了“自治”、“自养”、“自传”的改革运动。1950年5月基督教“三自”改革首先发起,而后及于天主教。与基督教“三自”改革运动相比,南京的天主教“三自”改革运动要更复杂曲折。笔者从南京天主教的渊源入手,以期还原60年前进行的那场疾风暴雨式的宗教改革。
1921年,梵蒂冈教廷成立天主教南京教区。教区的主教堂是1870年建成的“圣母无染原罪始胎堂”,因教堂门前的马路叫石鼓路,所以该堂被教友们戏称为石鼓路堂,简称石堂。1933年南京教区被划为中国籍神职班传教区,1936年7月7日,梵蒂冈教廷任命中国籍司铎于斌为南京教区主教,成为南京教区“首任国籍主教”,驻石堂主教府。
1946年下半年,梵蒂冈教廷又任命摩纳哥籍人黎培里为“第一任驻华公使”,驻南京天竺路25号“梵蒂冈驻华公使馆”。黎培里与国民党军政要人关系非常密切。1947年下半年,共产党在内战中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黎培里为帮助即将垮台的国民党政权,一方面派于斌去美国求援,给岌岌可危的蒋介石政权打气;另一方面则支持天主教继续与国民党合作,反对共产党。此外还利用中国教友对“圣母”的崇敬感情,鼓励天主教大、中学校内的男女青年教友加入反共宗教组织——“圣母军”。1948年12月,于斌自知国民党政府已经穷途末路,便在结束访美后去了台湾。从此由黎培里主要负责中国的天主教事宜。
运动的艰难开端
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推进,以黎培里为首的一批外籍神甫和中共的矛盾日渐激化。在南京解放前夕,一些外籍神甫就向天主教友散布“公教与共党冰炭不两立”的言论。还有一些外籍教师在教堂祈祷:“求神阻止解放军过江,就像《圣经》中埃及人被淹死在红海里一样,让共军在渡江时淹死在江中。”个别教会人士还发动教徒穿着“福音”背心,走上街头宣传所谓“末世”来临,制造“共产党来了就是世界末日近了”的舆论,以使教徒对共产党、人民政府产生不满情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黎培里为首的一批外籍神甫凭着手中的“神权”、“圣统”,仍然以宗教为旗帜反对共产党政权。其中最为明显的事例,就是他以教廷公使为名义,向中国各教区发布了1949年7月1日罗马圣职部《命令》,《命令》中规定:“凡是报名加入共产党或对共产党加以赞助”以及“发表宣传或阅读载有共产党人理论或行动的书籍、杂志、报纸或在其上面写文章的天主教徒”都“拒绝其接受圣典”。接着黎培里又以教廷公使名义,发出了罗马圣职部1950年7月28日《警告》,重申1949年的命令,并宣称:凡是参加在共产党的支持和赞助下成立的一些组织的天主教徒,不论在何种名目掩护下,都将受到《命令》里所举的制裁,即“丧失其接受圣典之资格”,甚至要“遭受被教廷驱逐出教的特别处分”,并把处分范围扩大到“父母及其代理人”。1950年10月,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黎培里又禁止教友参加抗美援朝运动。12月28日,基督教发起“三自”革新运动后,黎培里又向全国各教区主教发出《请视我主》的牧函,反对中国天主教实现“三自”革新方针,反对神职人员和教友参加“三自”改革运动,并称运动是“裂教”、“妨碍教会的超然性”的行为,此外还指示南京教区副主教、比籍神甫裴效远积极发展“圣母军”。此时的天主教,不仅在黎培里等人那里,就是一些普通天主教神职人员中也普遍对“三自”改革存在一些顾虑,他们认为开展教会独立自主会与维护教皇的“圣统”有矛盾;他们还担心“三自”改革以后,经济来源断绝,无法自养。因此他们主张效法日本天主教会自立的道路,即只要主教、副主教、管理财务人员都换上中国人,则中国天主教的“三自”改革就算大功告成。这一观点曾一度被黎培里采纳,他声称“中国天主教徒不必发起自立革新”,只要他一手包办,“保证中国天主教在五年内实行三自”。黎培里的一系列行动以及部分神职人员的改良思想给天主教的三自改革运动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阻碍了运动的发展。
1950年11月30日,四川广元县以王良佐神父为首的500余名天主教友联名发表了《广元天主教自立革新运动宣言》。《宣言》提出:“基于爱祖国、爱人民的立场上,坚决与帝国主义割断各方面的联系”,“自力更生,建立自治、自养、自传的新教会”。1950年12月23日《新华日报》刊出一个基督徒致天主教友的《爱国不能袖手旁观》的公开信。南京市的天主教教会中学孙持方校长和教员汪皓,致函《新华日报》,表达了南京天主教爱国师生的反帝爱国、支持抗美援朝的严正立场。不久,在学校内成立了“弘光中学‘三自’革新运动促进会”。
1951年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欢迎天主教人士的爱国运动》的社论,指出:必须将天主教内的反革命分子清洗出去;爱国教友必须有勇气、有决心打破天主教内一切帝国主义分子及其代理人的控制。社论的发表,对南京天主教“三自”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51年3月,孙持方、汪皓等7人发起南京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签名活动,得到李维光副主教的热情支持。黎培里听说南京教友组织签名活动,当即发表所谓《学习参考》,说天主教是“超国籍、超政治、超阶级”,说“三自”革新是“裂教”。黎培里等人又对处在中间动摇状态的李维光副主教施加影响和压力,指使范伯禄及公使馆一等秘书陈哲敏等人对爱国教徒起草的宣言进行修改,规定“宣言中不得反对于斌主教,不得反对美帝国主义,不得提及梵蒂冈的教宗圣统”等等,致使《宣言》迟迟不能发表,在有关人士的过问下,以李维光副主教为首的783名神父、修女和教友签名的南京地区天主教反帝爱国联合宣言,于1951年3月31日在《新华日报》刊出。宣言表达了坚决与外国教会“割断政治与经济关系”,“实行自治、自养、自传三大原则”的强烈愿望。
《宣言》发表的当天,黎培里即发表了致我国各教区主教的牧函。信中表示“甚为悲痛”,“不能赞同”,“我特别不赞成的地方就是字句上包含着教宗干涉国家的内政和教徒反对本地教会的教长上——于斌总主教”,“这是敌人的诡计”。他并指派秘书陈哲民到石堂诘问李维光副主教,李维光对陈说:“黎培里还是回去吧,中国教会还是由中国人自己办。”但黎培里还不甘心,又在教友中传播“反对黎培里就是反对神长,反对梵蒂冈教廷”,“签名就是犯罪”,“参加签名的神职人员和教友要受惩罚”等言论。黎培里等人的言行,一度造成了南京市一部分教友的思想波动,认为《宣言》“侮辱神长”、“叛教”、“裂教”、“孙持方教友的身份要考虑”等等。神父赵鸿声公然宣称要剥夺孙持方领“圣体”的权利。为此,弘光中学孙持方、汪皓等25人在1951年4月8日《新华日报》上再次发表了《给南京天主教友的一封公开信》,针锋相对地揭露了南京天主教内部“帝国主义分子”和于斌的“罪行”,呼吁全市天主教友在组织上、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彻底割断与“帝国主义”的联系。1951年4月,《新华日报》连续报导了外国教会办的圣心、慈爱两儿童院百余儿童死亡的事件,4月22日天主教集中了数百教徒,举行了控诉大会及尸体展览。4月26日,南京教区副主教李维光等123人发表公开信,拥护政府接办“圣心”儿童院,并要求政府严惩残害儿童的“帝国主义分子”。政府根据群众的要求,作出了将20名外籍修女和传教人员驱逐或责令限期出境的决定。接着弘光中学的师生在反侮辱、反诽谤运动中,揭发了该校帝国主义分子牧育才、杜华等六人的“罪行”,要求政府驱逐他们出境并请求政府早日接办弘光中学。1951年5月29日,南京市文教局局长孙淑萍等亲赴弘光中学,宣布弘光中学由政府接办,更名为市立第九中学,孙持方仍任校长。天主教内的革新力量与教会中反共力量的较量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驱逐黎培里,取缔“圣母军”
黎培里的公开信于报纸上公布后,南京市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纷纷举行集会进行抗议、声讨。重庆、天津、上海等地天主教会也纷纷来电来函声援,要求政府将黎驱逐出境。于是南京天主教界又开展了驱逐黎培里的爱国签名运动。而黎培里的支持者又在教友中传播“反对黎培里就是反对神长”、“签名就是犯罪”、“背教要下地狱”等言论,并且拿停止“办神功”来对教徒施压。一些精神上受“神权”影响至深的教友因此产生了动摇情绪,他们见到爱国运动的骨干上门走访,则沉默不言,或者人家前门进他们后门出;有的白天参加了会议,晚上又到支持黎培里的神父面前去“求赎”。为此天主教界支持“三自”改革的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对立场动摇的神职人员、教友进行了大量思想教育工作,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召开了各类大小座谈会100余次,家访500多人次,帮助天主教的神长和教友们在思想上明确了两点:一是黎培里是帝国主义分子,他手中的“神权”是帝国主义的“神权”,爱国神甫、教友不应服从而应当反对;二是中国教会的事,一定要由中国神甫和教友来做,中国神甫一定要同中国政府和三自革新运动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经过反复斗争,1951年6月24日,《新华日报》终于发表了以李维光为首的750余人要求驱逐黎培里的签名书。紧接着,在6月29日全市召开的南京抗美援朝代表会议上,天主教代表25人联名向大会提出了立即驱逐黎培里出境的临时动议,这一动议立刻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支援。天主教徒成立了驱逐黎培里示威游行筹备会,组织各区教徒学习,又发动群众展开控诉运动。7月23日,外籍神父唐惠民拒绝在主日上给教友李约瑟领圣体,并说爱国教友签名驱黎是“侮辱神长”,是“叛徒行为”,消息传到了正在举行控诉黎培里罪行的大会上,南京支持“三自”改革的天主教友被激怒了,当即有200多人自动整队前往金银街主教府责问唐惠民等人。教徒群众当场管制了他们,并要求政府传讯和驱逐他们出境。
7月25日,南京天主教在石堂旁的类思小学内召开驱逐黎培里的游行示威大会。由汪皓主持大会并宣读了要求我国政府驱逐黎培里的《宣言》。会上,全市700余名神职人员、修女、教友一致推举李维光代主教为领队,带领南京各界支援天主教的队伍共2000余人,高举彩旗、横幅标语,向黎培里居住的“公使馆”进发。当游行队伍经过市政府门口时柯庆施市长等领导亲自到队伍前与李维光、孙持方等握手,对他们的行动表示支持。各机关团体和各界人士,还在路边设立了鼓动站、茶水站,为游行的群众服务。南京天主教界的知名人士、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吴贻芳女士亲自端茶送到游行队伍中。金陵大学鼓动站就设在“公使馆”门前,校长李方训带头呼口号,表示对天主教“三自”改革的声援。当游行队伍到达“公使馆”门前时,李维光率领队伍高呼口号:“驱逐帝国主义分子黎培里出境!”并向“公使馆”递交了抗议黎培理干涉中国内政和教务的抗议书,把大标语贴在“公使馆”大门上。不久,南京市人民政府传讯了黎培里。
1951年9月4日,南京市军管会发布命令,将黎培里永远驱逐出境。9月6日,全市天主教友举行庆祝驱逐黎培里反帝斗争胜利大会,宣布成立南京市天主教三自革新运动促进会筹委会。
就在筹备“南京市天主教革新运动促进会筹备委员会”的前夕,发生了反对“三自”改革的赵鸿声——南京“圣母军”指导司铎不给女教徒汪荣如领“圣体”的事情。赵鸿声随即被“三自”改革支持者驱逐出石鼓路天主堂。在政府的引导下,南京市随即又掀起了一场与“圣母军”的斗争。
“圣母军”又名“圣母御侍团”,1921年9月7日成立于爱尔兰都柏林。在中国,“圣母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由黎培里发起并领导。关于这一组织的性质,在黎培里1949年2月写给他的秘书陈哲敏的信中有集中体现,他说:“‘圣母军’能对任何的社会氛围,如本堂区、学校、工厂、军队„„都无往而不适宜”,可以成为“渗透一切的思想和行动”,从而使“基督庇神国在中国不但不感到损失而消沉,反而更进一步的发展,继续他神圣的权利”。“圣母军”在全国各地活动期间,大量吸收被新政权打压的逃亡地主、恶霸、土匪、特务,他们经常秘密集会,交换情报,讨论和布置反对新政权的活动,还出版《现代问题解答》、《恐怖的共产主义》之类的反共书刊,此外还攻击共产党、人民政府和人民领袖。南京的“圣母军”则针对政府各项政策措施,有计划地进行反对攻击,特别是反对全市天主教的革新签名。圣心儿童院大量儿童惨死事件被揭露后,“圣母军”即散发政府歪曲事实真相的传单——《此次不幸事件的详情》。
赵鸿声被打倒后,“圣母军”受到南京当局直接打击,1951年10月10日,市军管会宣布取缔“圣母军”,规定一切“圣母军”组织均须立即解散,凡是参加“圣母军”人员办理登记或退团手续。同时逮捕赵鸿声,并对其进行突击审讯。10月13日,开始办理“圣母军”团员登记、退会手续。由于南京“圣母军”成立时间短,人数少,取缔前即已掌握了“圣母军”的全部材料,加之采取了“打击上层,分化中层,争取下层”的工作方针以及“先松后紧”、“先谈组织后谈罪恶”、“先别人后自己”及“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因此取缔工作较为顺利。到10月21日止,“登记、退会的‘圣母军’人员,总数即达300余”。登记的“圣母军”人员,交出了“军旗”、“军券”、组织名单及大量证件、“圣母军”手册,还有“圣母军”第一届常年大会全体会员照片及书刊杂志。基本上摧毁了“圣母军”这一组织。驱逐龚品梅
南京市天主教在取缔了“圣母军”后于1951年12月15日在长江路圣心堂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会议总结了8个月来南京天主教反帝爱国斗争的成绩,通过了南京天主教革新运动促进会章程和全市天主教徒爱国公约,选出了李维光、孙持方、汪皓、王性天等23人为革新运动促进会的委员,李维光、孙持方和汪皓分别当选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正式成立了南京市天主教革新运动促进会(后改称“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
黎培里被逐出境后,1952年1月18日,梵蒂冈教宗庇护十二世发布“致中国主教、神父、教友的通谕”——《朕至为关心》,称中国发生了“教难”,说正在进行的天主教“三自”改革运动是“阴险”的运动,坚称黎培里等人“遭人冤枉诬加罪名”,鼓动中国天主教神职人员和教友要“大义务为”。并宣布撤销南京教区,任命上海天主教主教龚品梅兼任南京教区和苏州教区主教。龚品梅针对南京天主教的改革运动,进行了一系列抵制活动:亲自去无锡做弥撒,派人控制丹阳、常州、镇江等地,积极向南京推进,并任命无锡神父康世诚为南京教区地下副主教。龚还指定王性天为长江路天主堂地下本堂神甫,并宣称凡未经范伯禄、王性天签署证明的南京天主教友不得进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办“神功”,领“圣体”。龚还指示范、王等人,联络组织一些教友与南京市天主教改革力量唱“对台戏”,要教友执行他的“三不”(不听共产党宣传、不看共产党的报刊、不讲教会中有帝国主义分子)和“三退”(退团、退队、退中苏友协)的指示,要求参加过“三自”改革运动的教友和神职人员去上海向龚做“补赎”。龚还秘密下令摘掉了两名参加“三自”改革比较积极的南京教区神父的神权。王性天、范伯禄等人在龚的支持下,在教堂内外传播李维光被罗马教廷“绝罚”,“无神权了”,“参加爱国运动的神甫无权做弥撒”,并拒绝给教友们办“神功”,以此来打击李维光的威信。一时间,在南京天主教内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反“三自”改革势力,某次李维光在教堂内做弥撒时,竟出现大部分教徒退出教堂的情况。
1952年2月,梵蒂冈教廷发布第二个通谕,称李维光“公开以言论和行动反对总座公使黎培里留在中国”,命令指出:“宣判你已是受到绝罚的”,“但是圣部诚恳地希望你及早回头,认识自己的错误”,“相当的补赎,补赎你所犯的罪过,并向南京总主教区管理主教大人求赦罪,他是唯一有权赦免你这个罪人的”,“否则„„你将受到永罚的惩处了”,从而鼓动李维光放弃支持“三自”改革的立场。此外,王性天等人还听从龚品梅的指示在南京教友中大量传播对李维光个人不利的舆论,这给李维光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经过当时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反复做工作,并帮助李解决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李维光才坚定下来。很快李维光发表了“爱国是天职,何罪之有?!‘绝罚’无效”的声明,仍理直气壮地照常在石堂内举行弥撒,给教友施行圣事。针对龚品梅的“三不”指示,李维光领导的天主教界提出了“五要”(要听、要看、要讲、要学、要做),决心更紧密地团结在共产党和政府的周围,继续进行天主教“三自”改革。
为彻底清除国外教会势力和龚品梅的影响,从1953年开始,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天主教革新运动促进会,多次联合召集江苏省和南京市的神职人员、修女共数百人次的座谈会,组织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赴上海、天津等地学习交流经验。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促进会在当时全市的7个区都成立了天主教爱国小组。为了使贫困教友从经济上断绝对国外教会势力的期望,组员们挨家挨户走访教友,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消除他们的顾虑,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根据教友家庭实际困难程度给教友补贴,或贷款给他们,让他们从事小本生意。此外促进会还主动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联系,为无业教友安排就业。这对天主教改革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53年11月20日到21日,南京天主教第二次代表会议在长江路圣心堂举行,神职人员、修女和全市各区的教友代表12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正式成立了南京市天主教友爱国会,通过了爱国会章程,选举了领导人,李维光代主教当选为爱国会主任,孙持方和汪皓当选为副主任。
1955年9月25日,上海市天主教界召开了声讨反革命集团的万人大会,龚品梅等30多名神父及300多名教徒被逮捕入狱。不久他在南京的支持者——神甫范伯禄等也被逮捕。天主教内的反共势力以此为标志,被彻底清算。1957年7月,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在北京成立,沈阳教区总主教皮漱石当选为爱国会主席,李维光等8人为副主席。接着,南京教区于1958年3月8日到21日召开有神甫、修女和教徒代表参加的会议。与会代表明确表示,自选主教是中国天主教应有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同时否决了于斌窃据20余年的南京总主教区总主教的名义,并以无记名投票选举了李维光主教为南京教区第三任正权主教。3月19日,他的就职大典在石堂隆重举行,南京教友和各地教友代表都到石堂于礼。至此,绵延数年的天主教“三自”改革运动告一段落。
第二篇:改革从“三自”课堂开始
改革从“三自”课堂开始
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源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一步步走出低谷,成为黄冈市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改性质就不会变。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
课堂要想产生裂变,首先要让教师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要对传统课堂进行重构,建立一套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2011年春季开始,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开始在七、八年级试点课改。我们撤去讲台,在教室四面配置黑板,将学生按照六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摸索构建“三自”课堂教学模式,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
学案导学,为学生指明学习“路线图”。导学案突出“导”字,围绕“学”字。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导学案,使教学内容具体化、问题化,问题设置层次化,突出导学功能,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做准备。
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实践体验者”。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自主学习“旅程”。首先,通览教材和导学案,理解所学章节的基本内容和思路;自学时,如发现有关知识掌握不好,则查阅和补习相关知识,实在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时特别注意;最后,利用早晚自习做好每日反思,做好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归纳。
合作探究,课堂从“独角戏”演化为“大讲堂”。学校“三自”课堂不再是老师不停地说教,而是同学们各抒己见,平等、畅快地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潜能得到开发。
“三自”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什么
我们的“三自”课堂教学模式由“三模、六环、五课”组成,即“三大导学模块”“六个环节导学流程”“五种基本课型”。
“三大导学模块”即自学(定向导学)、自展(展示提升)、自评(反馈测评)。“六环节导学流程”是指展示课的导学流程要经历“揭示目标→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点评→总结反馈”六大环节。在导学流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导学设计时,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和当堂反馈的有效度;在课堂操作中,实现“六个转变”,即: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学为导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建构、变学会为会学、变高耗为高效。
“五种基本课型”即自主跟踪课(自学课或预习课)、合作展示课、复习提升课、检测反馈课(过关落实课)、习题(试卷)评讲课。五种课型环环相扣,每一课型都有自己的规范要求,对导学方法都有所厘定。
“三自”模式的成功运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大转变。
内涵上,课堂教学从“知识”世界回归“人”的世界。课堂世界“三生”(生态型、生活化、生命性)共融,“三力”(学习力、发展力、生命力)共振。日本东京大学的课改专家左腾学说:“知识是用来让我们的孩子由已知的世界向未知世界自我探寻的工具。”知识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知识应该用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体验、自我经历、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冲突、自我总结这样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用来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孩子生命的成长。
方式上,由记忆型课堂转向思维型课堂。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课改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紧紧把握一个核心――思考;展示的本质是交流,也是学习,是思维碰撞,是生成、深化,而不是表演。
课堂结构上,实现了由“点线式同步推进教学”向“圈层式合作推进教学”的转变。无论是“以教师为主角的线性结构”,还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点线结构”,传统课堂结构无一例外都是点线式同步推进教学。在“以教师为主角的线性结构”课堂上,教师依据备课进行单向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权利,是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和生命个体的漠视;而“以知识为本位的点线结构”的课堂尽管比前者要先进很多,但在课堂中,教师一双无形的大手依然牢牢掌控着课堂,掌控着学生的大脑。课堂中,师生追求的是知识点的落实,而探索知识的过程和运用知识的途径、方法,则没有得到多少关注。
传统课堂,从知识层面来说也许是扎实的,但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形成、生命体验是没有帮助的。教师围绕自己提炼出的主题设计教学,设计一个一个的圈套、诱饵,然后在课堂中运用教学手段一步步引诱孩子进入预设的圈套,得到教师需要的答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但实际上只是单个学生分别与教师进行单向度的对话。当教师与一个孩子对话时,其他孩子就被排除在对话之外,很难进入到教师的话语中心。
“圈层课堂”则是具有革命性、颠覆性意义的课堂结构设计。它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为单位,以观察发现、建构体验、探究运用为策略,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助学、展示群学,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的圈层式学习过程,真实地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的自我提升、生命的自我体悟,实现知识、智慧、生命三者的共振共鸣。
这样的课堂,形成一层一层的学习圈,所有的孩子都在圈层中间。第一层,自研自探。所有孩子与文体对话、与自己的过往经历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大师对话,形成学习的收获与困惑。此时,教师分身有术,可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第二层,合作学习。学生与同伴对话、与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对话、与教师对话,形成新的收获与困惑。这时,教师可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去帮助、去支持、去欣赏。第三层,全班展示提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展示,分享学习中的成果,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自我修正、自我提升。教师退到幕后,默默地去倾听、去欣赏、去应对。
科学的管理评价机制是课改成功的保障
机制是保障,良性机制产生课改活力。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犹如火车的两条轨道,缺一不可。否则,学校将无法支撑起“动车组课堂”的高速前进。
制定课改推进实施方案。新课改要走好五步路: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行动、行动变文化、文化变信仰。为扎实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制定了详实的课改实施方案。方案从课改实施要求、模式构建基本策略、操作指导规范、课改理念论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阐释。依据课改推进状态,学校每年秋季都要对课改方案作一次修订、优化。
建立集体研修机制。集体研修是集体备课的优化形式,是推进课改的有效手段。一是课例观摩研讨,加强示范引领。通过每周观摩课,增强全校教师的课改信心,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科课例研讨,针对课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优化。二是组织课堂教学比武,激发教师课改热情。学校通过“每人一课”、“新课堂模式优质课”评选、“青年教师考评课”多轮赛课,促进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三是开展业务论坛,搭建学习的平台。每周六下午第一二节课,组织相关教师参与教学业务论坛,让教师们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讲体会、说经验、找不足,在交流碰撞中提高师能。
建立科学的指导督评机制。在教学上,要求全体教师过“三关”。一是“课堂过关”,组织开展以“人人过关、节节入模”为主题的教学常规检查和以“人人标杆教师、节节标杆课堂”为主题的教学比武活动;二是“课题攻关”,“依托小课题,托起大课改”,组织标杆教师、首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利用课改论坛分享研修成果;评课议课则要求达到“剖析一节课,撬动一个点,带动一批人”;三是“赛课闯关”,结合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赛课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学校每个月进行动态量化统计,结果作为评选“课改之星”“课改先锋”和“课改名师”的重要依据。
在管理上,实行“两展、五评、一小结、一奖惩”制度。督察组每天要把检查结果在门厅公示板上和电子办公平台上进行公示展评,打出分数,列出优缺点;每天五个层面的检查直指课堂,督察组、学科主任、学科组长、班主任、学生,每个层面都要对检查情况做出自己的评判,形成一个高密度的评价网络;每周对课改进行情况进行一小结;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比,兑现奖惩。评价权利下放,管理责任上移,所有评价直指课堂。
(作者单位: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第三篇: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摘要)
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摘要)
保荐机构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二00六年七月五日
董事会声明
本公司董事会根据非流通股东的书面委托,编制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摘要。本说明书摘要摘自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阅读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全文。
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由公司A股市场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协商,解决相互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对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及本公司股票的价值或者投资人的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特别提示
1、根据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和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国资经营公司将其持有的103,138,198股国家股全部转让给轻纺产业集团。目前该项股权转让尚处于报批阶段。该项股权转让完成过户手续后,轻纺产业集团持有本公司103,138,198股国家股,国资经营公司不再持有本公司股份。
2、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由轻纺产业集团提出动议,国资经营公司与轻纺产业集团协商一致后承诺:若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日前完成过户手续,由轻纺产业集团执行对价安排;若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日前无法完成过户,则由国资经营公司执行对价安排。
3、目前国资经营公司持有的本公司103,138,198股非流通股股份被依法冻结。轻纺产业集团承诺在上述国有股股权转让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后,办理股权解冻手续,保证对价安排的执行。
4、目前国资经营公司(国有股股权转让完成后为“轻纺产业集团”)所持股份性质为国家股,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对支付对价的股份处置尚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同意。
5、截止本说明书签署之日,本公司44家募集法人股股东尚未明确表示参加股权分置改革,公司募集法人股股东共持有本公司非流通股7,488,0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86%。未明确表示同意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以及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前,已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出现不能执行对价安排的情况(上述两类股东合称“该等股东”),轻纺产业集团同意先行代为垫付该等股东应执行的对价安排。轻纺产业集团保留日后向该等股东追偿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的权利。代为支付后,该等股东所持股份如需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之日起一年后上市流通(无论该等股东所持股份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应当向轻纺产业集团偿还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或取得轻纺产业集团的书面同意, 并由公司董事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
6、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需参加相关股东会议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并经参加相关股东会议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存在无法获得相关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的可能。
7、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股本、净利润等财务数据以及每股净资产、每股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均不会因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实施而发生变化。
8、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一项重大制度性变革,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引起公司股票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公司董事会提醒投资者予以特别关注并注意投资风险。
重要内容提示
一、改革方案要点
1、本公司持有三分之二以上非流通股份的股东为取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权,以送股方式向本公司的流通股股东作出如下对价安排:流通股股东持有的每10 股流通股将获得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2.7 股股票,非流通股东需要执行的对价总额为21,649,208股股票。实施上述对价安排后,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即获得流通权。
2、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南京纺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1999以每股6.2元配股价获得1,954,115股国家股,后经送转,目前持有国家股为3,048,420股。纺织集团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由轻纺产业集团代为支付。本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纺织集团国家股获得上市流通权,锁定期满后,可以上市流通。纺织集团国家股上市流通时,由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
3、公司非流通股股份中募集法人股股份共计7,488,000股。截至目前,本公司44家募集法人股股东尚未明确表示参加股权分置改革。未明确表示同意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以及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前,已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出现不能执行对价安排的情况(上述两类股东合称“该等股东”),轻纺产业集团同意先行代为垫付该等股东应执行的对价安排。轻纺产业集团保留日后向该等股东追偿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的权利。代为支付后,该等股东所持股份如需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之日起一年后上市流通(无论该等股东所持股份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应当向轻纺产业集团偿还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或取得轻纺产业集团的书面同意, 并由公司董事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
4、在本公司此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获得相关股东会议表决通过,对价安排执行完毕后,本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即获得上市流通权。
二、改革方案的追加对价安排
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无追加对价安排。
三、非流通股股东的承诺事项
1、非流通股股东国资经营公司按照《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规定作出相关法定承诺。轻纺产业集团承诺若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日前完成股权转让过户,履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规定的相关法定承诺。
2、根据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和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国资经营公司将其持有的103,138,198股国家股转让给轻纺产业集团。目前该项股权转让正处于报批阶段。国资经营公司与轻纺产业集团协商一致后承诺:若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日前完成过户手续,由轻纺产业集团执行对价安排;若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日前无法完成过户,则仍由国资经营公司执行对价安排。
3、国资经营公司、轻纺产业集团同意在本次股改中纺织集团的对价由其代为支付。未明确表示同意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以及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前,已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出现不能执行对价安排的情况(上述两类股东合称“该等股东”),轻纺产业集团同意先行代为垫付该等股东应执行的对价安排。轻纺产业集团保留日后向该等股东追偿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的权利。代为支付后,该等股东所持股份如需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之日起一年后上市流通(无论该等股东所持股份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应当向轻纺产业集团偿还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或取得轻纺产业集团的书面同意, 并由公司董事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
4、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国资经营公司承诺,其所持全部原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三十六个月内不上市交易。若国资经营公司向轻纺产业集团转让的原非流通股股份完成过户,轻纺产业集团承诺其所持全部原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三十六个月内不上市交易。
5、公司做出承诺的非流通股股东均做出如下声明:
“本承诺人忠实履行承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在未完全履行承诺之前,除非受让人同意并有能力承担承诺责任,本承诺人将不转让所持有的股份。”
四、本次改革相关股东会议的日程安排
1、本次相关股东会议的股权登记日:2006年7月27日
2、本次相关股东会议现场会议召开日:2006年8月7日
3、本次相关股东会议网络投票时间:2006年8月3日至2006年8月7日
五、本次改革相关证券停复牌安排
1、本公司董事会已申请相关证券自 2006年7月3日起停牌,最晚于7月17日复牌,此段时期为股东沟通时期;
2、本公司董事会将在7月14日之前公告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沟通协商的情况、协商确定的改革方案,并申请公司相关证券于公告后下一交易日复牌。
3、如果本公司董事会未能在7月14日之前公告协商确定的改革方案,本公司将刊登公告宣布取消本次相关股东会议,并申请公司相关证券于公告后下一交易日复牌。确有特殊原因经交易所同意延期的除外。
4、本公司董事会将申请自相关股东会议股权登记日的次一交易日起至改革规定程序结束之日公司相关证券停牌。
六、查询和沟通渠道
热线电话:025-85561011-3685 / 3701 025-85562589 传 真:025-85562809
电子信箱:5562809@sohu.com 公司网站:www.xiexiebang.com 摘要正文
一、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 号)和《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及《业务操作指引》的规定,同意参加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书面委托公司董事会召集相关股东举行会议,审议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拟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数量的股份以使非流通股股份获得上市流通的权利。本着股东平等协商、诚信互谅、自主决策的原则,本公司董事会在收到非流通股股东的书面委托后,在保荐机构的协助下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改革方案概述
1、对价安排的方式、数量
(1)本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以送股方式向公司的流通股股东作出对价安排:流通股股东持有的每10 股流通股将获得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2.7 股股票,非流通股东需要执行的对价总额为21,649,208股股票。
(2)国资经营公司和轻纺产业集团一致同意,若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日前,公司国有股股权转让完成过户,由轻纺产业集团执行对价安排;若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日前,公司国有股股权转让过户未能完成过户,由国资经营公司执行对价安排。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南京纺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1999以每股6.2元配股价获得的1,954,115股国家股, 后经送转,目前持有国家股为3,048,420股。纺织集团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由轻纺产业集团代为支付。本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纺织集团国家股获得上市流通权,锁定期满后,可以上市流通。纺织集团国家股上市流通时,由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
(3)公司非流通股股份中募集法人股股份共计7,488,000股。截至目前,本公司44家募集法人股股东尚未明确表示参加股权分置改革。未明确表示同意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以及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前,已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出现不能执行对价安排的情况(上述两类股东合称“该等股东”),轻纺产业集团同意先行代为垫付该等股东应执行的对价安排。轻纺产业集团保留日后向该等股东追偿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的权利。代为支付后,该等股东所持股份如需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之日起一年后上市流通(无论该等股东所持股份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应当向轻纺产业集团偿还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或取得轻纺产业集团的书面同意, 并由公司董事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
2、对价安排的执行
上述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股份,由登记公司根据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公司流通股股东持股数,按每10 股获付2.7 股的比例自动记入流通股股东帐户。流通股股东在取得对价时均按各独立的股票帐户为核算单位,对价安排中股份的支付精确到1股,不足1股的零股部分按照登记公司有关办法执行。
对于非流通股东的限售承诺,通过登记公司的结算系统设置相应的限售限制。
3、追加对价安排的方案
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无追加对价安排。
4、执行对价安排情况表
本公司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安排的股票将于对价安排执行日一次性支付给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下午收市时在登记公司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
由于国资经营公司拟将其持有的国有股股权全部转让给轻纺产业集团,该项股权转让目前尚处于报批阶段,上述对价按照如下方案执行:
(1)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的股权登记日前,国有股股权转让完成过户手续,则对价安排执行情况如下:
序号 执行对价安排的股东名称 执行对价安排前 本次执行数量(股)执行对价安排后 持股数(股)持股比例(%)持股数(股)持股比例(%)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103,138,198 53.20% 21,649,208 81,488,990 42.04%
合计 103,138,198 53.20% 21,649,208 81,488,990 42.04%
注: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对价安排股份总数量为21,649,208 股,其中为未明确表示意见的募集法人股股东代为垫付1,465,379 股。
(2)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的股权登记日前,国有股股权转让尚未完成过户手续,则对价安排执行情况如下:
序号 执行对价安排的股东名称 执行对价安排前 本次执行数量(股)执行对价安排后
持股数(股)持股比例(%)持股数(股)持股比例(%)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 103,138,198 53.20% 20,890,853 81,488,990 42.04%
合计 103,138,198 53.20% 21,649,208 81,488,990 42.04% 注: 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执行对价安排股份总数量为21,649,208 股,其中为未明确表示意见的募集法人股股东代为垫付1,465,379 股。
5、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公司可上市的或存在限制流通股股份变化情况
(1)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的股权登记日前,国有股股权转让完成过户手续,则公司可上市的或存在限制流通股股份变化情况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可上市流通的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股)可上市流通时间(预计)承诺的限售条件 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81,488,990 T+36个月后 注1 2 南京纺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3,048,420 T+12个月后 注2 3 公司募集法人股 7,488,000 注3
T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首个交易日
注1:轻纺产业集团承诺,国有股股权转让完成后,所持有的南京化纤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三十六个月内不上市交易。
注2:纺织集团持有的股份均不超过公司总股份的5%,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十二个月内不上市交易。
注3:未明确表示同意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轻纺产业集团同意先行代为垫付该等股东应执行的对价安排。轻纺产业集团保留日后向该等股东追偿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的权利。代为支付后,该等股东所持股份如上市流通(无论该等股东所持股份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应当向轻纺产业集团偿还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或取得轻纺产业集团的书面同意, 并由公司董事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故其上市流通时间暂不确定。
(2)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的股权登记日前,国有股股权转让未能完成过户手续,则公司可上市的或存在限制流通股股份变化情况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可上市流通的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股)可上市流通时间(预计)承诺的限售条件 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 81,488,990 T+36个月后 注1 2 南京纺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3,048,420 T+12个月后 注2 3 募集法人股 7,488,000 注3
T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首个交易日。注1:国资经营公司承诺,所持有的南京化纤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三十六个月内不上市交易。
注2:纺织集团持有的股份均不超过公司总股份的5%,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十二个月内不上市交易。
注3:未明确表示同意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同意先行代为垫付该等股东应执行的对价安排。代为支付后,该等股东所持股份如上市流通(无论该等股东所持股份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应当偿还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并由公司董事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故其上市流通时间暂不确定。
6、改革方案实施后股份结构变动表
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公司股份结构变动如下表:
股份类别 变动前(股)变动数(股)变动后(股)
非流通股
1、国有股 106,186,618 -106,186,618 0
2、境内一般法人持有股份 7,488,000 -7,488,000 0 非流通股合计 113,674,618 -113,674,618 0
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份
1、国有股 0 +84,537,410 84,537,410
2、境内一般法人持有股份 0 +7,488,000 7,488,000 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合计 0 +92,025,410 92,025,410
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份 A股 80,182,253 +21,649,208 101,831,461 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份合计 80,182,253 +21,649,208 101,831,461 股份总额 193,856,871 0 193,856,871
7、就表示反对或者未明确表示同意的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股份的处理办法
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南京纺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1999以每股6.2元配股价获得公司国家股股份,国资经营公司、轻纺产业集团同意在本次股改中纺织集团的对价由其代为支付。
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中未明确表示同意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以及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前,已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出现不能执行对价安排的情况(上述两类股东合称“该等股东”),轻纺产业集团同意先行代为垫付该等股东应执行的对价安排。轻纺产业集团保留日后向该等股东追偿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的权利。代为支付后,该等股东所持股份如需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之日起一年后上市流通(无论该等股东所持股份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应当向轻纺产业集团偿还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或取得轻纺产业集团的书面同意, 并由公司董事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
8、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为了促进上市公司的稳定健康发展,充分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公司管理层与股东及公司利益协调一致,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公司将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推动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
(二)保荐机构对本次改革对价安排的分析意见
1、对价计算方案选取
目前,计算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对价的方法主要有:流通市值不变法、总市值不变法、超额发行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其中,流通市值不变法已成为绝大多数公司的改革对价计算方法,该方法尤其适合业绩稳定增长、市盈率较低、机构投资者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由于公司股价在净资产附近,市盈率水平较高,不宜采用流通市值不变法与总市值不变法测算送股水平。同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距今已有10年,不适合采用超额发行市盈率法。故采用市净率法计算送股对价水平比较合理。
市净率法需要确定公司全流通条件下合理市净率和改革前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通过市净率水平计算改革后合理股价水平,与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比较,来确定对价水平。
2、全流通后合理市净率的确定
受行业景气度影响,化纤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大都在每股净资产附近。按照2006年5月31日前30日收盘均价计算,除南京化纤外,国内主营粘胶纤维的4家上市公司平均市净率为0.838倍。
股票代码 证券名称 05年末每股净资产 06年5月31日前30日均价 市净率
000687 保定天鹅 2.52 2.12 0.84 000615 湖北金环 3.20 2.72 0.85 000949 新乡化纤 2.60 2.50 0.96 000420 吉林化纤 3.15 2.20 0.70 平均市净率 0.838
考虑到南京化纤的行业地位与竞争能力,南京化纤市净率应略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净率水平,预计在改革实施后南京化纤市净率为0.95倍。
3、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的确定
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确定的基本原则是能覆盖大部分流通股东的购买价格。采用累计换手率达到100%期间的均价计算能更充分地保护流通股东利益。截至2006年5月31日,南京化纤累计换手率达100%的均价3.88元,本方案将该价格作为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
4、对价水平的确定
在流通股股东平均持股成本3.88元、每股净资产3.32元(2005年年报)情况下,按照公式:每股流通股应得对价为=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合理市净率×每股净资产)-1
按0.95 倍市净率水平,每股流通股获得对价=3.88/(0.95×3.32)-1=0.23股,即每10股流通股获送2.3股。
为充分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体现非流通股股东的诚意,非流通股股东同意按每10 股获送2.7 股的比例向流通股股东执行对价安排。
5、流通股股东权益保护情况
本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实施不影响南京化纤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执行对价安排前后,南京化纤的总资产、净资产、负债总数,每股收益均未发生变化。对流通股股东而言,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实施只改变其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并籍此影响南京化纤流通股股东的权益。执行对价安排后,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增加27%。
6、保荐机构对本次改革对价安排的分析意见
本次改革的保荐机构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认为:考虑到南京化纤的每股净资产状况、目前市价、行业发展前景和非流通股股东关于流通锁定期承诺等等因素,南京化纤非流通股股东为使其所持的非流通股股份获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是合理的,该对价安排综合考虑了包括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全体股东利益,使公司股权结构更加科学,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健全,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的稳定,该对价水平能够较好地保护流通股股东的权益。
二、非流通股股东做出的承诺事项以及为履行其承诺义务提供的保证安排
1、非流通股股东国资经营公司按照《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规定作出相关法定承诺。轻纺产业集团承诺若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日前完成股权转让过户,履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规定的相关法定承诺。
2、根据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和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国资经营公司将其持有的103,138,198股国家股转让给轻纺产业集团。目前该项股权转让正处于报批阶段。国资经营公司与轻纺产业集团协商一致后承诺:若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日前完成过户手续,由轻纺产业集团执行对价安排;若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日前无法完成过户,则仍由国资经营公司执行对价安排。
3、未明确表示同意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以及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前,已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募集法人股股东出现不能执行对价安排的情况(上述两类股东合称“该等股东”),轻纺产业集团同意先行代为垫付该等股东应执行的对价安排。轻纺产业集团保留日后向该等股东追偿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的权利。代为支付后,该等股东所持股份如需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之日起一年后上市流通(无论该等股东所持股份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应当向轻纺产业集团偿还代为支付的股份及其派生的任何增值部分,或取得轻纺产业集团的书面同意, 并由公司董事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
4、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国资经营公司承诺,其所持全部原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三十六个月内不上市交易。若国资经营公司向轻纺产业集团转让的原非流通股股份完成过户,轻纺产业集团承诺其所持全部原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三十六个月内不上市交易。
5、公司做出承诺的非流通股股东均做出如下声明:
“本承诺人忠实履行承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在未完全履行承诺之前,除非受让人同意并有能力承担承诺责任,本承诺人将不转让所持有的股份。”
6、承诺事项的实现方式
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以上承诺均可通过交易所、登记公司的技术手段得以保证履行。同时,保荐机构将履行持续督导责任,对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履行承诺的情况予以监督和指导。
7、承诺事项的担保
本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各项承诺具备完全的履约能力,不需要进行担保。
8、承诺事项的违约责任
非流通股股东的承诺中的条款具有法律效力。非流通股股东如有违反,流通股股东可依法要求其履行,造成损失的,可依法要求赔偿。
三、股权分置改革动议的非流通股股东及其持有公司股份的数量、比例和有无权属争议、质押、冻结情况
1、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动议由轻纺产业集团提出,并以书面形式委托公司董事会召开相关股东会议,审议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根据国资经营公司与轻纺产业集团关于南京化纤国有股股权转让协议,国资经营公司持有的国有股股权转让给轻纺产业集团后,轻纺产业集团持有公司发起人股103,138,198股,占全体非流通股股份的90.73%,超过公司非流通股股份总数的三分之二,符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要求。国资经营公司书面承诺,若在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实施日前,国有股股权转让尚未完成过户后,国资经营公司执行相关对价安排。
2、提出改革动议的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公司股份情况如下:
提出改革动议的非流通股股东 股权性质 持股股份(股)占公司总股本(%)
轻纺产业集团(国有股股权转让过户完成前为国资经营公司)国家股 103,138,198 53.20
总计 103,138,198 53.20
3、国资经营公司持有的103,138,198股国家股存在被冻结情况。
轻纺产业集团承诺,该国有股股权转让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将协助解除国资经营公司持有的国有股股权的冻结,保证对价安排得以执行。
四、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有关上市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文件要求,规范公司运作,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
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公司全体股东价值取向趋于一致,形成共同利益的产权基础,有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本公司独立董事郑植艺、徐康宁、刘爱莲对公司改革方案发表如下独立意见:
我们认真审阅了公司有关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认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兼顾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升公司价值,保证公司持续长远发展,维护了全体股东和公司的利益,不存在损害公司及流通股股东利益的情形,符合《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等文件的精神。
公司非流通股股东签署《关于同意参加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之协议》,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动议,并提请公司董事会召开相关股东会议审议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表决将采取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分类表决的方式,须经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并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该等程序上的安排符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从程序上充分尊重了流通股股东的权利,较好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我们同意将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提交公司相关股东会议审议,同时,为增加流通股股东参与表决的机会,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要求,全体独立董事一致同意由董事会向全体流通股股东征集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的投票权。具体征集办法见《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投票委托征集函》。
五、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处理方案
(一)根据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和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国资经营公司将其持有的103,138,198股国家股转让给轻纺产业集团。目前该项股权转让尚处于报批阶段。该项股权转让完成过户手续后,轻纺产业集团持有本公司103,138,198股国家股,国资经营公司不再持有本公司股份,存在未能及时获得相关有权部门批准带来的风险。
处理方案: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由轻纺产业集团提出动议,国资经营公司与轻纺产业集团协商一致后承诺:若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日前完成过户手续,由轻纺产业集团执行对价安排;若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日前无法完成过户,则由国资经营公司执行对价安排。
(二)国资经营公司(股权转让过户完成后为“轻纺产业集团”)持有的本公司103,138,198股非流通股股份被依法冻结,存在无法执行对价安排的风险。
处理方案:轻纺产业集团承诺在上述国有股股权转让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后,协助办理股权解冻手续,保证对价安排的执行。
(三)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需参加相关股东会议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并经参加相关股东会议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存在无法获得相关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的可能。
处理方案:如果本改革方案未获得相关股东会议表决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可以在三个月后,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再次委托公司董事会就股权分置改革召集相关股东会议。
(四)轻纺产业集团(股权转让过户完成前为“国资经营公司”)所持股份性质为国家股,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对支付对价部分的股份处置尚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存在未能及时获得相关有权部门批准带来的风险。
处理方案:若在网络投票开始前一个交易日仍无法取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公司会通知非流通股股东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进行沟通联系,争取早日获得批复。
(五)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一项重大制度性变革,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引起公司股票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对南京化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造成影响。
处理方案:公司将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法规的要求,规范公司行为,及时、准确披露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的重要信息,加强与公众投资者的沟通,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六、公司聘请的保荐机构和律师事务所
(一)公司聘请的保荐机构和法律顾问在公司董事会公告改革建议书的前两日持有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情况以及前六个月内买卖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情况
1、保荐机构持股情况说明
截至本改革说明书公告前六个月内,中原证券没有买入南京化纤股票。截至本改革说明书公告前两日,中原证券持有南京化纤股票数量为零。
2、律师事务所持股情况说明
截至本改革说明书公告前六个月内,江苏鸣啸律师事务所没有买入南京化纤股票。截至本改革说明书公告前两日,江苏鸣啸律师事务所持有南京化纤股票数量为零。
(二)保荐意见结论
公司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聘请的保荐机构中原证券发表的《保荐意见书》认为:
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及自愿”原则,支付对价基本合理。公司及非流通股股东按照法律程序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股权分置改革的程序及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等有关规定。
基于上述理由,本保荐机构愿意推荐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并承担相应的保荐法律责任。
(三)律师意见结论
公司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聘请的法律顾问,江苏鸣啸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结论如下: 本所律师认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在目前阶段已按法定程序履行了相关手续,在取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及公司相关股东会议的审议通过后可以依照《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的规定实施。
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OO六年七月五日
第四篇: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和金融改革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和金融改革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成立,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统一全国财政,从而奠定了国民政府财政管理的格局。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财政
金融
政策
改革
正文
一、财政改革
1、关税自主:
“关税自主”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一项重大的外交与财税政策改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于该年5月、8月两次发表取消不平等条约宣言,制定了《国定进口关税条例》,决定于当年9月1日起实行关税自主。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等开始与英美等诸列强驻华公使展开了以“关税自主”、“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主要内容的外交谈判。从1928—1929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与美、英、西、荷、德、意、法等11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或者《友好通商条约》。在新条约中,欧美列强在保留其“最惠国待遇”和继续把持对中国海关行政权的前提下,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同意取消各列强在华关税特权,实行1925年关税特别会议所议定的七级附加税税率标准(其中,最高一级进口商品税率至1932年增到50%,1933年增至80%)。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曾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国家的“关税自主”这一客观事实是不能否认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这种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通过实行“关税自主”,中国政府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进口税和减免出口税,这对于鼓励和提高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和支持中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2)、通过“关税自主”和独立自主地制定关税税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当时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在这其中,最明显的改变是各类棉布进口数量的大大减少。(3)、关税自主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增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税收入。据有关统计资料记载:通过关税自主,中国关税收入从1913年的1697万元,至1928年增长到17914万元和1929年的27554万元。关税收入在中央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也从1913年的21%,至1928年上升到41%和1929年的51%,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的重要手段之一。
2、盐税改革:
盐税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项重要税收来源。但自袁世凯善后大借款以盐税作为担保之后,外国债权人在中国设立的稽核机关——盐务稽核所,就一直把持着对中国盐税的管理。宋子文决心改变这个现状,1928年,财政部将改进盐务稽核所的工作,不在承认稽核所偿还外债的权利,此项工作另行指定特殊机关负责,收税职权也从盐务稽核所手中收回,改用关税收入以作偿还。从此,盐税的征收、保管及使用权又重新惠到中国政府的手中。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重新设立了盐务稽核所。1929年8月稽核所恢复收税职权,在各区的稽核家馆开始陆续恢复。盐务稽核总分所直隶于财政部,改变了帝国主义控制我国盐税主权的局面。由于稽核所旧有人员办盐的经验十分丰富,新稽核所任用了一批原稽核所的旧有人员,选择业绩较好的,尽量做到量才任用。
这时的盐务管理体制中,并行着两套平行的系统。中央设置盐务署和稽核总所,二者都隶属于财政部;在各个产盐区,设立盐运使,运副及稽核分所;各销盐区,设立榷运局和稽核处或税收局,又分别隶属于盐务上及稽核总所。这样,盐务一项分为行政和稽核两大部分。“行政机关主管场盐运销,及缉私事宜,稽核机关主管征收盐税,秤放盐斤,及编造报告事宜。”在1930年,南京政府对盐务管理体制进行又一次改革,即将缉私权、盐务行政权归稽核机关兼管,使盐务稽核所职权获得扩张。
1931年5月又颁布了《盐法》,对盐税征收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并以法律的形式将稽核所和盐务署的职权划清。
3、裁厘改革:
厘金市地方政府在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向过往的商人征收的货物通行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开始于1953年的扬州,使清朝官员雷以缄在扬州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征收的,以后逐步通行于全国。到民国初年,厘金关卡新增达735处之多,税率由值百抽一到值百抽五不一。厘金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首先,这是统一财政的需要。厘金制度下的税率带有随意性,没有区分货物的性质;另一方面,在厘金制度下,洋货纳关税、子口税后就不需要交纳厘金,是不合理的,厘金一天不废除,统一财政就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就是为了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最终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因为厘金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国内的商品流通,增加了工商业者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国内商品的竞争力,使工商业发展极为艰难,因此国内资本家废厘金的呼声极为强烈。
1928年7月,财政部设立了裁厘委员会。同年12月,宋子文召开五省裁厘会议,决议裁厘要点10项,即以财政部名义公布,另呈国民政府备案。到1931年1月1日,财政部明令废止厘金及子口税,并从即日实施。厘金明令废除后,地方的财政收入大大减少了,为了弥补地方的损失,宋子文决定开征营业税和地方提供财政补贴为解决办法,以减少裁厘的阻力。
政府在裁厘的同时,也创办了统税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所谓统税就是“一物一税”为原则的新税,货物在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统税实际上是一种产品出厂(或出产)税。最早实行这项新税制的是卷烟行业。
财政部为了严格管理同说的课征工作,还确定一下几项原则: 1.统税是国家税,地方不得重征和截税;
2.征收统税的货物,因该以便于课征的大宗消费品味限,并须用法令明确规定; 3.已征统税的货物,若遇有重征,应予以退税,确保一物征一税制度的建立; 4.对货物征收统税全国采用统一税率; 5.中外商人待遇一律相同。
至此中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统税体系始告完成。统税因制度比较健全,又避免了厘金的诸多弊端,应当说是进步合理的,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统税收入越来越增加,成了政府第三大税源。统税的不断增加,说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是不断发展的。
4、外债整理:
这是晚清民国经济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所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重大财经问题。在晚清和民国初年,当时的中央政府面对内支外绌的财政困境,即以广借、滥借外债为其解决财政困难的灵丹妙药。其中,仅北洋政府即举借外债高达99110万元,并由此形成了滥借外债—拖欠债务或无力还债—因缺少诚信而致使外国银行团不敢再大规模借款给中国政府—因借不到外债而中央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债务危机链条。这一做法,不但极大地恶化了当时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而且也使中国的国际信用和国际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恢复国际信用和争取列强对其的政治支持,承认了晚清和北洋政府所遗留下来的巨额外债义务,并于1929年成立了“整理内外债务委员会”以整理债务,还决定每年从关税项下拨款500万元作为偿还外债的基金。
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外债整理”,如何处理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遗留下来的巨额外债,不仅是一个中外经济关系问题,而且也是其争取帝国主义列强承认和支持的国际政治问题。因为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南京国民政府就无法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正式承认,更别指望得到新的外国借款来缓解其经济和财政困难。所以,在主观上,南京国民政府是把整理与清偿前政权遗留下来的巨额外债,作为获得列强承认的重要政治手段来考虑的。这就决定了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在偿还内债方面的债信极差,但它在偿还旧外债、恢复外债债信方面的确是很认真和很努力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历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各国间相互赖债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因而南京国民政府整理和偿还外债的努力显得很突出。它对于提高南京国民政府的债务信用,促成国民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举借外债高潮的到来,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1927—1937年这10年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举借外债。在1927—1937年的这10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鉴于北洋政府滥借外债,导致中国之国际偿债公信能力减弱和中央政府债务危机的教训。
从总体上看,1927—1937年间的国民政府举借外债,一方面,固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它也起到了为当时的中国经济建设提供资金,引进现代技术,促进中国发展现代化和增强国力的积极作用。所举借的外债还有相当部分是用于了经济建设之中。抗战前10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举借外债,共修筑铁路3793公里。其中,仅1936年初至1937年7月间即筑路达2030公里,是前8年的6。5倍。不仅促进了当时中国的铁路建设,而且为其后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条件下,争取外援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金融改革
1、统一货币: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速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战时需要,除将所属一些厂矿内迁外,对自愿内迁的民族工业,也给予贷款和运输的便利,还强制一批所需工厂内迁,对发展大后方的经济及抗战,都有重要作用。但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并没有实现其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民族工业也没有得到扶植。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地区通货膨胀恶性发展,导致国民经济迅速崩溃,后期经济败坏。
1948 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决定以金圆券代替法币,并实行限价政策,但毫无成效。仅仅9个月,金圆券如同法币一样,成为废纸。1949年2月,迁至广州的国民政府又决定以银圆券取代金圆券,但同样以失败告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经营、控制的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成为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遏制、破坏作用,并最终促使国民政府的覆灭。
2、整理纸币发行:
“纸币发行之原则,系为代替现币之用;而现币之铸造权系专属于政府,则纸币之发行权自应限于国家银行,其余各银行均不得印发纸币。”但是,当时中国发行纸币的银行多如牛毛,并不能一下子把纸币的发行权收归国家银行所有。因此,政府对不同的纸币发行机构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中央银行,以法律的形式把纸币的发行权规定到其职权范围内;对其他的有纸币发行权的银行,一面调查这些银行的发行数额与相应的发行准备情况,禁止滥发,一面取消一些不具备发行条件银行的发行权;对于各地的钱庄、商号,则明令禁止他们发行纸币,政府对纸币发行的整理,为1935年法币政策实施后国家银行垄断纸币的发行创造了条件。
3、废两改元:
废两改元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币制改革举措。国民政府之所以要实施这一改革,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币制极为混乱,在社会上流通的货币既有银两、制钱、外国银元、本国银元、铜元等金属货币,又有钱庄、票号、外国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据当时甘末尔顾问报告说:“中国的币制是在任何一个重要国家里所仅见的最后坏的制度。”因此,币制改革刻不容缓。1928年国民政府召开全国经济会议,均决议废两改元,应从速实行,以期币统一,但遭到了长期从事银两兑换并从中牟利的钱庄业的反对,而新式银行家一派则积极赞同。1932年,财政部以币值混乱,应先从统一银币下手,以确立银本位的基础,便决定于1933年3月10日起先从上海施行废两改元。1933年,国民政府鉴于统一币制,巩固金融,当以废两改元为先决条件,遂下令从该年4月6日起,全国所有公私款项的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同时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鼓励铸造新币。废两改元是中国近代财政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币制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废两改元前,中国没有明确的银本位币制。废两改元后,实行以元为计量单元的银本位币制,其实质是统一货币单位,以建立银本位币制。废两改元的实施,初步改变了中国近代币制混乱的状态,不但为1935年取消银本位币制,推行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而且促进了当时国内市场的统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三、改革的成效与个人评价
1927——1937年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上“关税自主”后关税的提高,“币制改革”后国内货币混乱状态的改善和1935年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使得这10年间中国的经济建设及工农业生产在内战、自然灾害、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下缓慢而艰难地有所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倒如,在工业方面,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8。4%,工业品总产值从1927年的67。01亿元,至1936年增长到122。74亿元。增加了83。2%。交通方面,公路通车里程由北伐前的1千余公里增长到1935年底的9。6万公里;铁路由8千公里增长至1。3万公里。农业方面,虽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增产。至1936年,重要谷物收成的价值达法币56亿元,比1933——1935年的平均产值高出17亿元;番薯、小麦、高梁等农作物的产量均达到1931年以来的最高产量。
另外,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了控制全国经济命脉以巩固其政治统治,先后建立了“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国有银行和“二局”(即“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以垄断控制国家金融业,建立了“资源委员会”等工业建设机构。南京国民政府的这些机构建设,固然有垄断全国金融、工业等经济命脉以牟取暴利的问题,但它们同时也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经济资源,为即将发生的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财富基础。
南京国民政府的这十年经济建设,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上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有不少弱点和局限。首先: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发展很不全面,经济建设的速度过于缓慢。中国仍是一个粗放的农业国,工业经济仍是“传统的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并存”的局面。抗战前十年中工业产值不过占国民经济总值的10%左右。其次:是经济建设的殖民地性质,这表现在对外国资金、技术和市场的全面依赖上。无论在工业、农业、交通、财政建设等方面都呈现出十足的殖民地性质。此外,在十年经济建设中,官僚资本趁机产生并逐渐发展膨胀起来,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五篇: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1)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3)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5)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大学生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任务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1.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力争在三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
2.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从2006级开始,在全校普通专科生和成人教育中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并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3.结合学院实际,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政府与政治》、《交通伦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课程。
4.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全校大学生中开设《形势与政策》必修课,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建设,配备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和设施,提高形势政策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完善以校内教师宣讲为主体、校外专家辅导为辅助的大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经常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发挥校园网优势,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与科研工作。结合学院实际,在全院大学生中有选择性地开设一些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通过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有计划的组织全教研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研修,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全体教研部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轮训一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富有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学院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深入开展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活动,以优良的教风、学风带动和促进校风建设,不断浓厚和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院办学品位。大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艺术、娱乐活动和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搞好校园人文环境。认真组织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职业生涯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等四个环节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举办校园原创作品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社团活动。
3.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的规定,结合各个专业教学实际,在全院大学生中开设以教学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课程,制订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认真组织实践教学,保证完成规定的教学时数,记入学分,加强实践教学考核评估,提高实践教
学质量,并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经费。认真组织实施。制定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活动,科教、文体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考核评比,学生在校期间每人至少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社会调查报告,至少参加一次活动,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周。
(三)、参与学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1.参与校园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加强与学院院报、学报、系刊、广播的沟通与联系。利用电影、电视、影碟录像放映、宣传栏、宣传板、标语和大礼堂等手段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
2.加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二级网站建设与管理。配备专门人员,统一负责网络建设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日常维护。积极开发或引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教育教学,使其成为以网络教育教学、教科研沟通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信息平台。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络”计划,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专题教育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同时密切关注网上动态,及时掌握网上舆情,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四)、积极配合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建设
1.积极配合学生党组织建设。积极参与、配合各系党组织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做到早发现、早培养,切实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2.参与、配合学生组织建设。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生社团发展;加强与团委合作,对全院各级学生社团的组织领导与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理论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加强对校系两级学生会理论指导,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的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
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到基层去、到贫困地区去、到老区边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开展自主创业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和优秀毕业生到校内进行就业辅导讲座,帮助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就业。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一)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要把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一体验一表现”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基于案例教学的方法,基于问题教学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等。
(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思想政治课应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专业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的能力。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二)完善和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使考核方式改革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1.评价的基本要求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激励性、指导性评价。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予
以指导。
(4)把过程评价与结业评价结合起来。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5)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结业考试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平时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
2.评价的主要内容
知识掌握。评价内容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既注意评价学生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运用。
能力发展。评价主要伴随着相应的活动展开,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评价内容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势。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改革传统的固定表格,固定项目的评价模式,可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要有利于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促使教师做出良好的行为表现,保持对本课程教学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3.评价的主要方式
(1)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包括期中和结业考试,作为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
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主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考核,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如实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撰写小论文等方面的成果,如实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采取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开放式评价方式。特别要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
(3)对课程和教材的评价,可由教研部深入学校听课调研、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统计,组织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并及时向学院有关部门报告。
(三)相关方法与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实行名师计划和定期外出进修培训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学术带头人评选,分批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轮训,有计划地组织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一定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上岗,边培训”的原则,系统扎实地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2.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和专家听课评课制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成立学院思想政治学科专家指导组,在课改中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决策、咨询等作用,负责教学改革实施的研究指导工作。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制订教学计划,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积极参与教研部组织的教研活动。
3.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开展课程培训和教学研究。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创建思想政治学科教研网站,并与一些重点大学的思想政治学科网站相链接,努力为教师学习研究、合作交流、共享成果开辟宽广的渠道。
4.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改革专题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要组织开展新课程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课件制作评比、教学案例分析评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科评优活动对教师学习研究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
5.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政策保障。在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从实际出发,妥善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
6.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学院预算,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解决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的办公场所与设施设备等问题,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7.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奖励基金,每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师和重点课建设负责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1.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由有关职能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教务管理部门参加的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联席办公会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运行情况,及时帮助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定期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分析大学生
思想动态,交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组织参观考察学习,举办各种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