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PM----建筑行业中甲乙方项目经理之比较甲乙方项目经理之比较
建筑行业中甲乙方项目经理之比较
项目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横道图又名条线图,由美国人Henry·L·Gantt于1900年前后发明,故又称为甘特(Gantt)图。甘特图直观而有效,便于监督和控制项目的进展状况,时至今日仍是管理项目尤其是建筑项目的常用方法。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
在项目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的项目经理,却是一门古老的职业,因为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具有的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项目史,比如八大奇迹之一的古埃及金字塔,为法老修建,用作陵墓或者祭祀之用;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中国万里长城,源于秦朝为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中原生产生活的安定和垦殖北方土地之用;“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都江堰,是为了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而修建的。这些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项目,都有知名或不知名的领导者在管理这些项目,正是他们集合了当时人类顶尖智慧,战胜各种挑战,完成了这些伟大项目。当然按照今天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定义,虽然满足了项目业主的需求,但是这些项目史无前例,缺乏足够可借鉴的经验案例,因此耗费时间和资源很可能超过预期,所以很难被定义为项目管理的成功案例,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些项目的领导者在当时的社会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荣誉,那么今天的项目经理又如何呢?
在建筑行业中,项目经理的地位和作用可能由于身处甲乙方区别巨大。当然,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甲乙方项目经理同时并存的情况,常见于大型建设项目,投资方成立或聘请有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
首先,乙方通常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它的项目经理为人熟知,首先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对外代表工程企业与建设单位及分包单位进行联系,处理与合同有关的重大事项,对内全面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是项目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上处于核心地位,一般都是有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显然在当今建筑技术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是否掌握较高施工技术是施工企业任命项目经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尤其是2002年12月5日,人事部、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02]111号),文件明确规定,我国的建造师是指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和施工管理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必须由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建造师担任。注册建造师资格成为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经理的一项必要性条件,是国家的强制性要求。
但是拥有技术和执业资格并不能确保成为一位合格甚至优秀的项目经理。因为一旦成为项目经理,离开纯技术岗位,就将面对方方面面的挑战。在内部,必须首先协调好上下级关系,成为公司领导和部门与项目的桥梁和纽带,这样才能确保项目资源的及时到位。其次项目经理对项目行使管理权,必须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技术措施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有效控制,制定执行效果测量基准,进行进展情况分析,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对项目目标的实现承担全部责任;
项目经理对外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代理人,负责维护企业和项目的利益;负责按照合同条款,处理好、维护好与业主、分包单位及材料商等合同缔约方的关系;项目经理直接接受来自项目外部,如政府、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项目周边单位和居民等项目干系人的指令、需求、建议及意见,还有政策、市场等宏观环境的重要信息,项目经理需要在权限范围内作出及时的反应,制定计划、作出决策、组织实施和协调指挥,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和项目的利益;在合同与法律范围内组织项目建设。所以乙方项目经理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
对于投资方或项目管理单位来说,选择项目经理的条件一般不同于乙方,首先不会将是否懂技术作为主要条件,也不必像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建造师执业资格,因为国家并没有相关规定,当然也有一些甲方倾向于聘用担任过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的人士,这主要与甲方公司高层的职业背景,以及项目技术难易程度有关。选择的主要条件是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对于经常从事大型项目投资建设的公司,其项目管理一般采用矩阵式组织形式,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受公司内部权力斗争,企业文化,项目紧急程度及项目经理个人能力和背景等影响,很容易倾向于职能式或项目式,导致项目经理的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如果倾向于职能式组织形式,那么此时项目经理的地位最低,很少或没有权威,一般被称为项目实施阶段的业主代表,这样的项目经理一般很少有人主动愿意担任,往往是由公司临时任命,过程简单潦草。这类项目经理对内接受公司各部门的指令,常常充当各部门的传话筒,大部分工作需要公司高级领导协调支持,才有可能向前推进;对外主要负责过程管理,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府要求,监督各参建单位履行合同规定的职责和义务,配合各级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检查整改。此外,由于项目成员来自不同部门,主要接受部门主管指令,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动力,导致项目经理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处于配角地位, 往往成为项目管理失败的替罪羊。
如果倾向于项目式组织形式,此时项目经理地位最高,属于公司内部的实权派,经常在任命过程中,出现激烈的竞争,人们趋之若鹜,将是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这类项目经理一旦上任,必将项目的组织形式独立于公司职能部门之外, 自己独立负责其项目主要工作甚至是项目生命全周期。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对内可以绕开公司部门,直接向公司高层汇报请示,除非主动了解,公司部门很难及时掌握项目动态,更不用提对项目进行干预。对外,项目经理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和权威性,可以直接发出指令,一旦这些单位反应不及时或者执行不到位,项目经理必然会使用经济手段予以惩罚,这相当有效。此外,在项目型组织结构中,项目成员不像职能型组织结构那样具有双重身份,通常是专职人员,而且每个成员只接受项目经理的指令,能够明确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并能集中精力,使项目管理的决策速度响应速度快。项目经理对于成员拥有强制和奖励的权力,对其职业生涯可以造成巨大影响。此时,项目经理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公司资源,确保项目的成功实现。
通过以上不同地位的项目经理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建筑行业中,甲乙方企业的项目经理有着巨大的差别,我认为这与国内建设项目的投资体制有很大关系,虽然我国项目管理学科的起源并不晚,因为上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教授引进和推广了网络计划技术,并结合我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指导思想,将这一技术称为“统筹法”。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负责建设项目投资,组建临时的工程指挥部,实际负责项目管理,组成成员来源复杂,更替频繁,无法有效积累经验,更别提成为专业人士。随着本世纪初,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家提出投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大型建设项目的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内的项目管理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表面上政府不再充当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将各类国有建设投资公司推上前台,由于这些公司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因此高层大多来自政府机关,并不熟悉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项目管理,对项目要么过度干预,要么漠不关心,导致项目经理的地位摇摆不定,权力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后备项目经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我们应该认识到再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都比不上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贡献大,无论甲乙方都应该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去重视项目经理的培养和发展,并且完善评价和选拨标准,确保为项目选择最合适的项目经理,保证项目的成功实现,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
第二篇:中、日酱油行业发展之比较
中、日酱油行业发展之比较
[关键词]中、日酱油 发展比较
中华商务网讯:
中国酱油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汉朝酱油生产技术就已趋成熟,但到1975年,我国才开始正式制定酱油质量标准,从此,酱油生产步入工业化轨道。日本酱油生产技术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却后来居上,1917年,由8个家族公司联合组建了“龟甲万”公司,拉开了日本酱油的工业化生产序幕。80年来,中国酿造酱油的技术率先在日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并得到了“发扬广大”。至今不仅在美国旧金山、沃尔沃斯,法国杜塞尔多夫,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荷兰以及台湾地区等地建造工厂,如今又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中国,在江苏昆山合作建厂,力争用5年时间达到生产能力1.5万吨的水平。
去年底,中国调味品协会考察团一行17人赴日、韩两国,对酱油生产、贸易及行业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访问,充分感到中日两国酱油发展的差距,获益匪浅。笔者试从中、日两国酱油行业发展之比较入手,找出差距,寻求解决之道。
数字中的差距
中国是酱油生产大国,也是酱油消费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酱油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年产量达50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包括工业用)3.7公斤。但酱油年出口量只有18~20万吨,仅占全国总量的4%左右。日本酱油生产企业有1800余家,酱油年产量100多万吨,仅是中国的1/5,但人均年消费量(包括工业用)
7.8公斤,是中国的2.1倍;年出口酱油13万吨,占到全国总量的10%以上,大大高于我国。
中国年生产酱油5000吨以上的企业约为300家;年生产酱油3万吨左右的企业有20家左右。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广东佛山海天调味食品公司年产销量为20万吨,只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日本年生产酱油5000吨以上的企业为30家,而最大的“龟甲万”的年产量为30万吨,加上“亚玛莎”等4个企业,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由此可见,中国和日本的酱油生产企业数量相差悬殊不大,但日本酱油生产的集中度大大高于我国,人均消费也远远高于我国。
日本酱油的消费市场相当成熟,消费水平亚洲之最,世界一流。全国本酿造酱油的消费量占到80%以上,包括“龟甲万”在内的5个最大酱油生产企业生产的全部是本酿造酱油。500克或640ML的酱油平均每瓶价格10~50元不等,且基本没有城乡之分;我国的本酿造酱油充其量也不过10%~20%,其他各种低盐固态酿造酱 油和配制酱油则占到80%,500克或640ML左右的酱油平均每瓶价格在1~5元不等,很多袋装500克酱油的价格在1元以下,甚至更低,消费市场很不成熟,城市和农村差距非常之大。
机制之差
日本市场经济法规和意识非常完善。“龟甲万”公司从开始合资建厂起,产权关系就非常明晰,一直延续至今。这种明晰的产权关系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员工的敬业精神,股东千方百计把“酱油事业”做大,员工一心一意为企业效力,以得到应得的报酬,从而使“龟甲万”公司蒸蒸日上,“龟甲万”品牌享誉全球。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许多酱油生产企业率先进行了改制,一些“品牌”在短短几年迅速崛起,缩小了与日本酱油行业的差距。但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时间尚短,酱油行业刚刚从保市场供应转为市场竞争,多数酱油厂是国有中、小型企业,其中不少产权关系还模糊不清,从厂长到员工,很难有长期打 算,这方面还难以与日本企业相比。可以相信,我国酱油生产企业将在不断地改革调整中成长壮大,一批产权明晰、质量稳定、深受消费者信赖的酱油品牌企业将会应运而生。
管理之差
虽经国家机构多次调整,但目前中国酱油工业行业管理工作尚未完全理顺,职责也不明确,管理力度削弱。中国调味品协会作为调味品行业管理的国家一级协会,在人员、经费都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要对口国家经贸委、外贸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卫生部、国家工商局等多个部门。工作杂、乱、难,使许多工作“心有余 而力不足”。
日本的酱油行业管理一直隶属于农林省,大多数工作委托酱油行业协会管理和协调,并赋予协会相应的权力。日本酱油协会有专职工作人员30余人,协会由日本龟甲万等5家最大公司和全国酱油工业理事会组成。日本酱油协会及另设的相应组织,行使全国酱油质量等问题的检查、监督和对酱油生产技术及工艺的专门研究,并承担CAC酱油国际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日本酱油协会的工作人员,除1人属农林省退休职工外,全部为专职人员。协会所需工作经费充裕,靠会费和大企业的资助足以满足。协会的会长是日本“龟甲万”的董事长兼总裁,他也是协会经费的最大提供者。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调味品协会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
标准执行之差
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一直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从1975年开始制定酱油行业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到2000年,由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颁布了酿造酱油的国家质量标准,由原国家内贸局颁布配制酱油的行业标准和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的行业标准。该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使酱油行业标准混乱及不健全的情况得到了改善。目前,我国酱油标准为条文性强制标准,企业可以在按照条文强制和卫生指标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到当地质监局备案即可;标准的监督检查工作分别由当地质监局和卫生防疫站负责。但由于各地监督部门的执法水平参差不齐,漏洞很多,问题也很多。加之个别企业造假,给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增加难 度,这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并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日本的酱油标准CJAS由农林省颁布,主要委托日本酱油协会管理。日本酱油标准主要分为本酿造和新式酿造酱油(即配制酱油)两种规格。日本的JAS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企业可自愿采用,但是标有JAS标准产品的标识须经日本酱油协会审查通过才能使用,如果在产品标签上标有“JAS”标准字样,则说明该产品是值 得信赖的,也是企业的“光荣”。“JAS”标准,不仅对产品质量指标有严格的规定,而且对制造方式、品种、等级及标示方法均有明确要求,一旦不符合要求,日本酱油协会将行使其“终止使用”的权力。这些工作都是在日本酱油检查协会的严格检查和监督下实施的。这种“不似强制、胜似强制”的标准及管理方法大大净化
了日本的酱油市场,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调味品协会准备借鉴日本的经验,在调味品行业率先实行酿造酱油的认证鉴证管理工作,利用类似JAS标准的管理方式先行一步,摸索经验,逐步推广。目前,中国调味品协会由国家经贸委批准,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酿造酱油标识,酿造酱油的质量认证和鉴证工作即将开始。可见,日本酱油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 放在扩大消费、改进包装容器、减少废弃物和导入HACCP管理、制定保护环境对策等方面,而我国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导入HACCP管理,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宣贯标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查处不合格的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生产企业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工艺之差
科技能兴业,在酱油行业也不例外,但要落实到行动上,还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前几年,山东曾搞过生物工程酶解制作酱油项目,但轰动一时后渐渐没了“下文”,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研究如何利用到大生产上,并在工业化的实践中改进和提高。日本“龟甲万”能长盛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精心改进生产设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及精细的管理造就了一流的产品和企业。参观“龟甲万”生产工厂后,大家一致感到:“龟甲万”也可能有保密技术,但纵观整个蒸料、制曲和发酵过程,并没有多少高科技的东西,但他们对各种生产设备的组合、衔接及细节的研发与操作,确实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对产品感官的要求达到了精美绝伦的地步,不管是在日本的任何商场或韩国、中国的超级市场,日本“龟甲万”酱油的外观与品质绝无二致。此次考察,使笔者想起了前段我国调味品行业在贯彻新标准中,某些地区对产品外观体态要求的“澄清”二字提出非议,美其明曰保持“特色”,岂不知这种“特色”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某些地区调味品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这种自欺欺人的所谓“原产地保护”只能是保护落后。这次考察再一次提醒我们,信息化和高科技对调味品行业是必要的;但扎扎实实地改进工艺、改进设备,提高工业化和自动化水平在酱油行业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第三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政大、人民大学法律硕士之比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政大、人民大学法律硕士之比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人民大学是招收法律硕士的重要院校,不但招生人数在全国位于前列,而且其学术实力与师资力量也在中国大陆名列前茅.因此,为了方便广大考生了解这几所名校,现做一些比较介绍,提供一个报考择校参数。
一,博士专业及导师
一、法理学:
北
大:巩献田 罗玉中 周旺生 朱苏力
法
大:
1、法 哲 学
徐显明教授
郑永流教授
葛洪义教授
2、人权理论
徐显明教授
刘金国教授
3、法律学说史
舒国滢教授
4、法社会学
郑永流教授
5、法学方法论
舒国滢教授
廖美珍教授
葛洪义教授
6、法律文化
刘金国教授
清 华:
无
人
大:孙国华 吕世伦 朱景文 朱力宇
二、法制史:
北
大:
贺卫方 武树臣 张建国 李贵连
法
大:
1、中国法律史
张晋藩教授
朱
勇教授
郭成伟教授
刘广安教授
崔教授
徐世虹教授
怀效锋教授
2、中国法文化史
张晋藩教授
郭成教授
刘广安教授
郭世佑教授
怀效锋教授
3、比较法制史
朱
勇教授
曾尔恕教授
人
大:
曾宪义 郑定 叶秋华 赵晓耕
清 华:
无
三、宪法与行政法:
北
大: 罗豪才 袁曙宏 姜明安 应松年
法
大:
1、宪 法 学
王人博教授
2、行政法学
马怀德教授
朱维究教授
张树义教授
薛刚凌教授莘教授
刘善春教授
潘汉典教授
应松年教授
3、行政诉讼法学
马怀德教授
张树义教授
薛刚凌教授
刘教授
刘善春教授
应松年教授
江必新教授
人
大:许崇德 韩大元 胡锦光 杨建顺
清
华:
无
四、刑法:
北
大:陈兴良 郭自力 刘守芬 王世洲 张玉镶 周振想 储槐植
法
大:曲新久 王
牧 薛瑞麟 阮齐林 张
凌 何秉松 孙
谦 乐国安 罗大华
人
大:高铭暄 王作富 赵秉志 卢建平韩玉胜 黄京平谢望原 何家弘
清
华: 无
五、民商法:
刘莘
北
大:刘凯湘 钱明星 尹田
清
华:章程
王亚新
张明楷
车丕照
博迁中
马靖驹
霍建远
王株树
朱慈微
施天涛
何美欢
法
大:
1、民法学(含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罗马法)
江
平教授
方流芳教授
王卫国教授
赵旭东教授
米
健教授
李永军教授
费安玲教授
张
楚教授
许传玺教授
巫昌祯教授
2、商法学(含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
江
平教授 方流芳教授
王卫国教授
赵旭东教授 米
健教授
李永军教授
费安玲教授
张
楚教授
许传玺教授
人
大:赵中孚 杨大文 王利明 杨立新 龙翼飞 叶林
清
华: 无
六、知识产权:
北
大:郑胜利
法
大:黄勤南
人
大:刘春田 郭禾
清
华: 无
七、诉讼法:
北
大:陈瑞华 汪建成 潘剑峰
清
华:无
法
大:
1、民事诉讼法学
陈桂明教授
宋朝武教授
杨荣馨教授
2、民事执行法学
陈桂明教授
宋朝武教授
杨荣馨教授
3、刑事诉讼法学 ,陈光中教授
樊崇义教授
卞建林教授
宋英辉教授
刘根菊教授
刘金友教授
杨宇冠教授
沈德咏教授
4、证据法学
陈光中教授 樊崇义教授
卞建林教授
宋英辉教授
刘根菊教
刘金友教授
杨宇冠教授
沈德咏教授
人
大: 江伟 程荣斌 陈卫东 王新清 甄贞
八、经济法:
北
大: 刘剑文 刘瑞复 张守文
清
华: 无
法
大: 经济法学(含基础理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金融法、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等方向)徐
杰教授
李曙光教授
符启林教授
徐晓松教授
杨
帆教授
人
大:刘文华 史际春 徐孟洲 吴宏伟
九、国际法
北
大:白贵梅 龚刃韧 饶戈平邵景春 吴志攀
清
华:无
法
大:
1、国 际 法
周忠海教授
2、国际私法
赵相林教授
3、国际经济法(含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WTO法)周忠海教授
王传丽教授
赵
威教授
莫世健教授
许浩明教授
张玉卿教授
人
大:董安生 赵秀文 郭寿康
十、环境资源法
北
大:金瑞林
清
华:无
法
大:
1、环境法学
王灿发教授
孙佑海教授
2、国际环境法
王灿发教授
孙佑海教授
人
大: 周珂
法
大
:还有如下:
军事组织法学
薛刚凌教授 军事立法学
周健教授
武装冲突法学
周忠海教授
全球问题与全球政治
蔡
拓教授
中 外 政 治 思 想
张桂琳教授
丛日云教授
杨
阳教授
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
张桂琳教授
丛日云教授
杨
阳教授
政府改革理论与实践
石亚军教授
蔡
拓教授
评述:从博士生导师的分布情况上,可以看出中国政法大学占有绝对的优势。人大在民法与刑法上也有优势。而北大在法理与宪法行政法 国际法上有一定的优势。刑事诉讼法和中国法制史两个学科是国家在法大的国家级的重点研究基地。所以,想在法学学科有较深造成就的,选择政法大学是很明智的。
二. 报考与录取
1. 北大: 2004年北大共有2400人报名,共招收305人,前180名在本部学习,后125名在深圳分校学习
(1)北大复试人数为321人,淘汰者为复试笔试加口试成绩总和不及格,英语口语考试为参考成绩,不记入最后录取分数
(2)复试分数线:330 55 55 90。复试分数所占比重为= 初试成绩*14%+复试成绩*30%
(3)学费为43000元,不管住宿,没有研究生补助金
(4)学制三年,必须全脱产学习
(5)深圳分院:学费 66000,三年补助金为36000,前十名为36000+6000 不包住宿
(6)教学方式:为双导师制,校内一名加校外一名
(7)奖学金为1万元/学年
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大学,中国的品牌,对任何读书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报考北大的优势在于该校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可以聆听国内外知名学者大师的演讲,在这个充满隆厚文化信息的院校深造,会得到良好的秉陶,不如人意之处在于该校学费太高,除了4万多的学费外,毕业论文答辩还要另外交钱,没有生活补贴,不安排住宿,行政人员架子大,傲慢。
还需要注意的:报考北大不能保证一定在北大上学,分数排名在后面的在去深圳特研究生院,关于北大深院 ,同样是法律硕士,其他学校收费每年或5000或8000或10000不等,而北大本部也只有14000,但每年北大深院是22000,悬殊太大
尽管有个别优秀的老师来深圳上课,但在整体上,其师资,图书,体育设施等严重欠缺,和本部相比差距较大,当然,如果有意在南方的广州与深圳工作(很有钱得城市,法律职业也比较以达。)同学,我觉得去深圳读书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真心做学术的这年头也不多.2. 人大:
(1)此次人大共有3400人报名,共招收360人,全部在北京学习,前二十五名为公费
(2)人大的复试人数为407人,(3)复试分数线:325 55 55 90 —— 西部委培生可以降五分录取(原来的分数线为330 55 55 90,但复试人数只有308人,不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20%的复试人数的要求,后进行降分扩招,人大最初将分数定为330是因为人大法学院师资力量在全国是最雄厚的,但是在历年的分数线上都是五所院校中最低的,这样很难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故今年与北大看齐,但最终并没有坚持,但在官方资料中分数线仍称为330,我想这大概是一个面子问题)
(4)学费:39000,本来定为46000 元,但由于在招生简章上并没有注明学费,在录取时突然告知考生为46000,遭到人大法硕考生的一致反对,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学费改为39000元,第一学年先交26000,否则不发通知书
(5)学制:全脱产为两年,业余班为3年
(6)不包住宿,每月定期发研究生补助
评论:人大的报名人数虽然比北大多一千人,但330以上的人数少于北大考生,因此报考人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录取后均在北京上学也是一个优势,缺点是这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行政人员态度蛮横,录取不公开,不透明,知道成绩而不知道排名。政策制定朝令夕改,学校体制与工作人员带有浓重的行政机关色彩。北大的录取虽然公开透明,但是考上后的待遇实在太低,考北大需要更多的勇气与毅力,而人大对于考生来说是理智的选择,尽管你心中有一些不甘。
3,法大:
(1)2004年共有1800人报名,共招收了190人。在昌平校区上课(中国政法大学本部)
(2)公费名额60人,每年学费1100元,每月享受国家助学金大约270元。
(3)
自筹经费生每年学费9000元,住宿费1000元。安排住宿和公费生一视同仁,住在研究生公寓。
(4)
复试分数线335分。按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20%的复试人数的要求
(5)
研究生在学期间可获得奖学金,同时对困难的同学可以帮助申请助学贷款完成学业。
评论:中国政法大学是全国39所法硕联考公费名额最多,师资力量最强,法学学科最全,学校学风最好,治学最严的院校。也是中国最大的专业法律大学,从而吸起了众多学子,法大还有个绝对的优势就是每年研究生毕业就业分配形势最好的院校,全国各公、检、法机构主动到学校要人,就2004年法人毕业生就业来看,就业率达到99%。如江西高级人民法院2004年 招入了7名毕业生,而中政大法硕班就去了2个。该校学费也不高,所以中政大每年报考人数比较稳定,一直保持在2000人左右,录取线和北大,清华,人大基本持平,报考中政大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4, 清 华:
(1)
2004年共有1920人报名,共招收了200人。录取率接近10.14% 全部在本部学习
(2)
清华的复试人数为315人
(3)
复试分数线:325 55 55 90 ,(4)
复试科目及复试方式: 复 试 科 目
专业文科综合考社(含政治、经济、历史、逻辑、语文、一般科技知识的综合只是测试)
复 试 方 式
笔试和面试
(5)
学制三年,必须全脱产学习
评:法学楼非常气派,法学院资金雄厚,发展很快,对法硕非常重视,学院从03年开始加大力度注重法硕的培养。住宿条件不错,女生三人一间,男生两人一间,一般是一个法硕和一个法学研究生住一起。不过招生人数比较少,每年报考的人数比较多,所以难度大。考上的都非常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学风是有目共睹的。往年的毕业生就业不错,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些大的企业事业单位都有人去了。但由于不是传统法律名校,整体实力还逊一些,毕业生以后发展不象人大北大吉大那样有人脉支撑。另外清华大学在深圳设了一个研究生分院,那边招100的法硕。不过有人反映那边的情况不是特别理想,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
第四篇:20世纪末美、日、中学校体育之比较
20世纪末美、日、中学校体育之比较 2002-3-15 8:53:33 中国学校体育 李兴 阅读179次
进入90年代以来,被人称之为“第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大众体育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高潮,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越来越浓。然而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又是如何呢?为探索21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走向,本文对20世纪末美国、日本、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作一比较分析。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比较
在美国,对学校体育目标的争论由来已久。一部分教育学家认为,学校体育应注重促进学生机体的增长与发展、身体训练水平的提高、个性的自我表现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学校体育应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竞争、适应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做出身体反应的能力。从这些争论可以看出,美国教育界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并不统一。
在日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活泼、互助的品质;以健身为目的,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增强学生体质;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参加运动的能力,增强体力,获得有关运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对运动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和社会观,使运动生活化,同时也树立民主的生活态度。
在我国,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见解,但总的认识还比较一致。主要体现在全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文明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从三国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来看,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体质的增强。另外也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功能和作用已远远超出了学校这个范围,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需要紧密相连,强调培养终身体育能力。这是20世纪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比较
体育教学大纲不统一,教学内容各异是美国学校体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美国,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主要由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的专家来制定或由各校的教师参照国家和社会机构的有关规定与建议自行制定。内容繁多是美国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特点之一。在教学内容上尽管各校不同,但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练习;二是增进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练习;三是发展个性方面的内容。
日本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战后进行了改革,以游戏和各项运动为主。20世纪60年代的教材,注重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同时发展身体素质。到了70年代,学生运动不足,在大纲中强调了发展体力的练习及有关知识。进入90年代以后,“快乐体育”占了上风,它们根据对运动的理解和分类,把学校体育中的运动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基本体操(小学低年级为基本运动),这类内容主要不是为了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而是一种以快乐运动为目的的活动。第三类为舞蹈(小学低年级为表现运动),是依靠身体的运动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创造性运动。快乐体育论者试图以新的对运动的理解来整理教材内容,在内容构造和排列上尊重学生对运动的欲求,实现学生自发为主的学习,体会运动中内在的乐趣。
在我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在大纲中又规定了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对学校来说,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来选择。小学教材中,游戏、基本体操、基本活动技能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为了培养儿童对体育的兴趣,打好身体、运动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中学教材包括:体育的基本知识,队列队形,跑、跳、投掷、基本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单双杠、球类和武术。这些教材分为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活动能力的教材与基本教材两个部分。大学教材以专项运动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的运动项目。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国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虽然存在差异,但总的都是围绕增强学生体质这一目标来安排的。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比较
美国政府早在1980年在《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报告中,重申了学校体育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还根据美国学校体育的情况,确定了十年目标,即到1990年要有60%以上的少年儿童(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据目前的统计,美国中小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多达80%以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5—12年级平均每周为12.6小时。其中7—9年级活动时间最长,平均每周13.2小时。10—12年级减少为12.1小时。从每周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与体育课时间(2.35小时)相比可以看出,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主要在课外。从课外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来看,美国以校内体育运动、校外体育运动、运动俱乐部、校际竞赛等形式为主。活动内容5—12年级的学生参加最多的运动项目依次为自行车、游泳、篮球、棒垒球、美式橄榄球、现代舞蹈等。女生最流行的是健美操、自由体操等,男生最流行的是美式、英式橄榄球,足球和摔跤等。
在日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旧的教学大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日本文部省从1990年开始实施新的教学大纲。据1993年文部省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新调查表明,有55%以上的学生参加各种不同项目的课外体育活动,平均每天2小时,每周为10小时左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多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学生凭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其主要活动内容依次为足球、棒球、篮球、田径、游泳、柔道及野外活动等。
在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运动竞赛等形式。国家要求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但由于目前学校普遍存在升学第一的观念,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往往被各种文化课程辅导所挤占。因此,使得学生体质下降,常见病发生率增加。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目前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转变教育观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通过以上的比较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升学压力使得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学生体质下降。为了提高学生体质,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增进学生的健康。因此,学校体育将会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第五篇:印中两国海关的体制、税制及出口退税政策之比较
印中两国海关的体制、税制 及出口退税政策之比较
四川省国际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王和平
2014/9/15
序 言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统计,2013年4月-2013年12月的9个月间,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495亿美元,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印度总贸易额的8.7%,位居第一位。而美国及阿联酋分别以470亿美元及454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位居印度贸易伙伴的第二和第三位。
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电机电气设备、机械器具、有机化学品、钢铁制品、浸渍纺织制品、光学照相精密仪器设备等;自印度进口商品主要包括矿砂、棉花、有机化学品、天然珍珠宝石、钢铁、机器零件、铜及铜制品等。
尽管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贸易双方缺少互信,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印度还是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案件调查较多的国家(附件一:印度的贸易壁垒)。究其根源,于两国的社会制度、税收体制、海关职能的巨大差异有着极大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两国的海关的体制、税制及出口退税政策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论述,旨在为两国的经贸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印度海关与中国海关的体制
(一)印度海关
印度消费税和海关中央委员会(Central Board of Excise and Customs,简称CBEC)隶属于财政部税务总局。
印度消费税和海关中央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包括:制定关税和中央 2
消费税计征政策,征收关税和中央消费税,打击走私,管理海关、中央消费税和麻醉品事务等。
印度消费税和海关中央委员会下设4个主要海关及7个海关专员办事处,这些机构具体实施海关的各项职能。其中,4个主要海关设在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科钦。7个海关专员办事处分别设在孟买机场、德里、班加罗尔、果阿、新坎德拉、纳瓦希瓦和维萨格。另外,还有6个专门进行反走私工作的海关办事处,分别设在艾哈迈达巴德、孟买、加尔各答、帕特那、西龙和勒克瑙。
1962年海关法和1975年海关税法是指导海关工作的最重要的法案。
1962年海关法。该法是印度的主要法案之一,赋予了政府征收关税权利。法案共计17章,包括了海关官员职务、对非法进出口商品的稽查、征收、减免关税、进出口货物的清关、退税、对伪劣商品的惩罚等。
1975年海关税法。该税法共计13款,详细规定了海关应征税的分类以及如何征税。海关税法每年修订。
关税、货物税及黄金上诉法庭负责接受、处理对于海关命令的各种申诉。
(二)中国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的正部级直属机构,在组织机构上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海关总署;第二层次是广东分署,天津、上海2个特派员办事处,41个直属海关和 2
所海关学校;第三层次是各直属海关下辖的600个隶属海关和办事处,通关监管点近4000个。中国海关现有关员(含海关缉私警察)约5万人。此外,在布鲁塞尔、莫斯科、华盛顿以及香港等地设有派驻机构。
基本任务是出入境监管、征税、打私、统计,对外承担税收征管、通关监管、保税监管、进出口统计、海关稽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打击走私、口岸管理等主要职责。
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改的《海关法》是指导海关工作的最重要的法案。
2003年11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以及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定并报国务院批准,作为条例组成部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进口税办法》为基本法规。(每年修订)
二、印度与中国的税收体制
(一)印度税制
印度拥有非常健全的税收制度,中央政府、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机关的职权有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主要征收所得税(农业所得税除外,该税种由邦政府征收)、关税、中央消费税及服务税等。
邦政府主要征收增值税(未实施增值税的邦为销售税)、印花税、邦消费税、土地收入税及职业税等。地方政府机关征收的税种主要包括财产税、入市税,以及供水、排水等公用设施的使用税等。过去
10到15年间,印度税收制度经历了巨大改革。通过改革,税率更加合理,税收法规更加简化,方便了征税和法规的执行。目前,印度税收制度合理化的进程方兴未艾。从2005年4月1日起,大部分印度邦政府都以增值税代替了销售税。
中央政府征收税种:
直接税收 :公司税 • 资本利得税 • 个人所得税 • 税收减让 间接税收 :消费税 • 关税 • 服务税 • 证券交易税
邦政府及地方政府征收税种; • 销售税/增值税 • 其他税种
(附件二:印度征收税种)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全国由许多邦组成。联邦、邦及地方政令均有各自的税种,但税收收入主要在联邦,联邦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 65% 左右,邦及地方政府占 35% 左右。各邦的税收来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各邦自主税收收入,一部分为由中央统一分配的课征税目并有支配权的税收收入,两者各占 60% 和 40%。印度税收制度是以印度宪法的规定为基础而形成的。印度税收征管方面的一大特点是为了防止偷漏税而建立了一整套详细健全的制度。其内容主要有:
1、建立离境清税制度
印度税法规定,如果个人离开印度又无返回的意图,应核定其应纳所得税额,若所得额不易确定,可由税务官员估计,期限应从核税的前一年到其离开的日期为止,并按核税的税率进行计算。
2、对资产转让的严格控制
印度税法规定,如果某人为了逃避缴纳所得税,打算在核税出卖、转让、处理资产,其所得额确定应从核税的前一年底到按规定开始核征税款止的所得。
3、建立滞纳金制度
印度税法规定,如果纳税申报表计算的税额在应纳税的日期内未缴纳,纳税人要按每月 2% 的比率就逾期未付的税额交纳滞纳金;如果纳税人在财务会计支付了预付税款,少于核定税款的 75%,则必须就少于核定税款的按 15% 的年率缴纳利息。对于公司预付税款少于已核税款的 83% 的 1/3,则必须缴纳利息。如果纳税人对核定的税款异议或上诉,经确定后,中央政府应该就纳税人多付的税额支付利息,年利息率为 15%,从退税通知通过后第 4 个月份开始。
4、建立处罚制度
印度税法规定,对不履行下述义务者处以 500 卢比以下罚款:提供有关证券方面的情况;提交报表、执行通知、公布所得、记录、保存账簿、文件凭证等;发出停止通知;回答问题、签署文件报告、准许检查等;缴纳预付款项;申请永久的税务账号。对违反所得税法一些规定的行为,例如不提交所得税申报表、不出示账簿和往、不预扣或缴纳税款、有意偷税、怂恿造假表、没通过付给收款人支票或银行汇票而从他人那里接受货款或存款金额超过 2.5 万卢比等,就要处以监禁。对再犯和惯犯,刑罚最短为 6 个月,最长为 7 年,亦可并处罚金。若公司 发生税务犯罪,主管、负责公司经营业务的任何
人一旦认定犯了罪,就要相应受处罚。如果犯罪行为是在有关人员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或者是有关人员已竭力阻止这类犯罪行为,则另当别论。此外,近年来,印度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实行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中国税制
1、新中国税制改革简要回顾
中国税制改革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3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49年到1957年,即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这是新中国税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从1958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这是中国税制曲折发展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的新时期,是中国税制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税制改革不断前进的时期。
在这3个历史时期内,中国的税收制度先后进行了5次重大的改革: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在总结老解放区税制建设的经验和清理旧中国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税制。第二次是1958年税制改革,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之后的形势的要求。第三次是1973年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仍然是简化税制,这是 “文化大革命”的产物。第四次是1984年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普遍实行国营企业 “利改税”和全面改革工商税收制度,以适应发展有计划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第五次是1994年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全面
改革工商税收制度,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具体划分如下: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 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交利润等。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除现在地方已经负担的20%部分外,以后发生的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银 行总行、铁道、保险总公司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 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银行总行、铁道、保险总公司集中 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税和 赠予税,房地产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享收入包括: 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陆 地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证券交易税,中央和地方各分享50%。
2、中国现行税制概况
2.1、税收种类。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共设有25种税,按照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7类:
2.1.1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4种税。这些税种通常是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领域中,按照纳税人取得的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者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数量)征收的。
2.1.2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适用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种税。这些税种是按照生产、经营者取得的利润或者个人取得的收入征收的。
2.1.3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2种税。这些税种是对从事资源开发或者使用城镇土地者征收的,可以体现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并对纳税人取得的资源级差收入进行调节。
2.1.4特定目的税类。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目前暂停征收)和土地增值税4种税。这些税种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对特定对象进行调节而设置的。
2.1.5财产税类。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遗产税(尚未立法开征)3种税。
2.1.6行为税类。包括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契税、证券交易税(尚未立法开征)、屠宰税和筵席税7种税。这些税种是对特定的行为征收的。
2.1.7农牧业税类。包括农业税(含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两种税。这些税种是对取得农业收入或者牧业收入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征收的。除了税收以外,国家规定由税务部门征收的非税财政收入项目有3个:教育费附加、矿区使用费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省级人民政府还可以规定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
(上述税率明细见附件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Customs Tariff)也称关税税则。
它是一国海关据以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类表。里面有海关征收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也有海关的关税税率表。关税税率表的主要内容有:税则号例、商品分类目录和税率三部分。
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设两种税率:①普通税率。对产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订有关税互惠条款的贸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的进口货物,按照普通税率征税。②最低税率。对产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订有关税互惠条款的贸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的进口货物,按照最低税率征税。已有100多个国家和中国订有关税互惠条款的贸易条约或协定。为了进一步发展对香港、澳门地区的贸易,经国务院批准,对进口香港、澳门
地区生产的货物,也按最低税率征收关税。
目前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为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税目总数7977个,实施暂定税率的商品共计637项。出口关税以保持稳定为原则。主要对煤炭、原油、化肥、有色金属等“两高一资”产品征收出口暂定关税。为加强稀土管理,将金属钕和新增税目稀土铁合金的出口关税分别由15%和20%提高至25%。为保障国内农业生产用肥的需要,继续对尿素、磷酸铵等化肥征收季节性出口关税,但对化肥出口关税的淡旺季使用时段和淡季关税基准价格做适当调整。
入境旅客的应税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将应纳的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合并一次征收。
三、印度的出口管理与退税政策
印度禁止出口的商品包括野生动物、部分木产品、化工木浆等,除此之外,印度还通过特别禁令等对部分敏感产品的出口实行管制。
(一)印度现行的出口指导政策
《2009—2014年外贸政策》是印度目前出口管理的主要指导性政策,其中与出口相关的部分包括:采取包括财政刺激、机构改革、流程优化等一揽子措施,从提高外贸基础设施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和返还税收三方面着手,促进外贸发展。突出对劳动密集型出 口行业的支持,主要针对纺织、皮革、手工艺品等行业;专门成立一个由财政部秘书、商工部秘书和印度银行业协会主席组成的委员会,确保出口企业的外汇信贷需求;延长所得税优惠期;对现有出口鼓励
措施进行修订,包括:①将关税权利义务证书(DEPB)优惠延长;②将享受事前许可(Advanceauthorization)优惠的增值标准提高至15%;③在重点市场计划(FocusMarketScheme)中新增26个国家;④加大资本品进口关税减免优惠,对生产环境友好型商品所需资本品免进口关税,对技术改造所需的资本品免进口关税;⑤扶持钻石加工出口,对钻石切割、抛光和检测机械进口免关税。
(二)印度新的出口刺激政策
金融危机以来,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推出了多套经济刺激方案,主要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手工制品和皮革业等。具体措施包括出口退税、进口生产资料的优惠贷款和利率等。其中。而机械工程、纺织、皮革等产业开始享受2%的利率补助政策。此外,政府还将生产资料出口零关税政策(EPCG)的有效期延长。出口产品交易费用也同时降低,此前该费用约占出口价值的7%—8%。该政策还将进一步简化出口程序,允许更多出口商实行“自行业的大出口商才允许自行验证出口商品,而无需接受海关官员的认证。据印度出口组织联盟(FIEO)一项研究称,交易成本占到出口商总成本的7%,简化程序和降低成本政策将给出口商带来5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附件四:印度新的出口刺激政策)
(三)印度其他相关出口管理措施
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不断发布公告推出相应的出口管理措施,包括颁布出口禁令、加征出口关税等。调整的出口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 印度启动棉花出口许可证替代棉花出口禁令 ② 印度提高铁矿石出口关税并限制出口数量
据印度《金融快报》报道,印度钢铁部表示,为保证本国市场供应,印度或将提高关税并限制铁矿石出口数量。调整铁矿石的出口关税,其中铁矿石块矿出口关税从10%提高到15%。尽管如此,但这对铁矿石出口的影响有限。如有需要,印度政府将采用关税措施和数额限制控制出口。(2010年7月,印度铁矿石重要产地卡纳塔卡邦宣布禁止邦内的10个主要港口出口铁矿石。禁止出口的卡纳塔卡邦港口包括Karwar、Belikere、Tadadi、Honnawar、Bhatkal、Kundapur、Malpe、Hangarkatte、OldMangalore和Padubidre。铁矿石出口中心新芒格洛尔港因隶属联合海运部,不在卡邦禁止名单中。)
四、中国出口退税政策
货物离开中国,中国的政府将把你在国内生产和运转期间发生的税收退还,这就是“出口退税”。
2004年1月1日,政府把原有的四种退税率调整到五种,但平均退税率减少了3%,为了最有效的使用出口退税政策,应先了解相关的政策。VAT---增值税
(1)增值税的纳税人
增值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2)增值税率
增值税率一般是17%、13%或6%。出口货物的税率是0%。(3)有出口退税资格的企业范围
很多类型的企业可以享受出口退税的待遇:有出口权力的制造型企业;有出口权力的外贸企业;有出口权力的工业贸易企业;有出口权力的中外合资企业;有出口权力的合资联营企业还有坐落在自由贸易行业或地区的贸易公司。(4)有出口退税资格的货物范围
这和中国政府支持特定货物出口和限制其他货物出口的政策有关。除了那些中国政府规定没有退税(资格)和/或小规模纳税人购买来的货物,所有出口货物都会发生增值税和/或消费税。(5)出口退税税率
出口退税率由货物的类型决定。在2004年1月1日之前,税率为17%,15%,13%和5%。从那以后改为13%,11%,8%,5%和0%。
(详见附件五:中国出口退税管理政策)
(完)
如索取电子版请联系:
*** ***@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