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内涵发展规划
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仙市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增强办学活动,认真落实沿滩区教育局“内涵发展规划”和“一校一特色”工程方案,使我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特制定我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一、背景分析
仙市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釜溪河畔,国家级文化名镇——仙市镇的川主庙,由有百年历史的仙市中心校初中部发展而建立。仙市古镇“因盐设镇”,具有1400多年历史,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俗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五栈、五庙、一祠、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0七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历史文化遗存让人流连忘返。乘着仙市古镇建设的东风,仙市中学在近两年内将会得以重新建设。预计工程投资2000多万,占地45亩,新学校的设计风格与仙市古镇建设有机的融合,青砖黑瓦,古香古色。新学校建成后将是沿滩区农村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中学。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为办学理念,确立“质量立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飞跃。已连续五年获区教学质量一等奖。综合评估考核一、二等奖,已经逐渐成为沿滩一流、全市有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农村初级中学!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开展“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努力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特色定位
(一)办学思想:
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办学目标:在同一蓝天下,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校风:修身、益智、健体、增能 教风: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学风:勤于求知、严于修心、乐于强身
(二)特色界定
1.特色目标:传承“古镇文韵”,修立君子品行
2.特色内涵:借助优势地理环境,以了解、挖掘、学习仙市古镇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切入点,以“礼仪教育”为核心,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学习儒家礼仪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体验中华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知礼守礼、热爱家乡的新时代接班人。
四、建设规划 第一阶段:古镇文韵构建年(2011、7—2012、7)目标:建立古镇文韵的管理体系。
1、结合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确立学校特色建设方案。
2、开展创建特色学校宣传动员工作,让方案深入师生、家长心中。
3、开展前期培训工作(理论培训、技能培训)。
4、优化校园文化。
5、建立和完善与创建学校特色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第二阶段:古镇文韵完善年(2012、7—2013、7)
目标:完善、深化传承古镇文韵的管理体系,实现“古镇文韵”下的师生读书方法的最大优质化。认真落实阶段计划,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1、总结创建工作中的得失,学校的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2、学校各项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效果明显。
第三阶段:古镇文韵彰显年(2013、7—2014、7)
目标:学校古镇文韵特色彰显,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开展各种评比表彰展示活动。
2、提炼、总结创建特色学校经验。
3、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终期评估验收。
五、学校内涵发展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职务
姓名
具体工作
组长
朱德君(书记校长)
负责内涵发展全面工作。
副组长
明登才(副校长)
负责内涵发展方案的制定和德育、安全、后勤等方面工作。
胡礼根(副校长)负责学校内涵发展德教学、教研和工会方面的工作。
成员
陈浩(政教主任)
负责团队工作和学生德育活动、班级活动等方面的工作。
龚联彬(教导主任)
负责教学、教研、信息技术方面的具体管理工作。
银登英(办公室主任)
负责内涵发展工作中教师活动方面的工作。
程昱宏(安全办主任)
负责内涵发展工作中安全保卫工作
各教研组长
负责内涵发展工作中的教研工作。
学校内涵发展总负责人为卢天庆校长,明登才副校长为执行负责人,具体工作由德育、教学、后勤、安办等部门牵头,负责部门方案的制定、实施,迎接评估、总结等工作。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此项工作。
六、具体措施
(一)古镇文韵环境工程
因地制宜进行古镇文韵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凸显古镇特色。
1、让每一块墙壁都有文化
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景观进行建设,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洋溢着古镇文韵。在走廊、楼梯建立书简式经典阅读长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师生必读书目等内容走近学生,让学生俯拾、垂手、闲步皆得。宣传栏和班级墙壁定期更换学生读书作品。在校园里设置文化石和读书文化环境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读书文化熏陶和教育。
2、让展厅成为了解古镇文韵的基地
将建设古镇文韵展厅,拟定展厅分三大块内容:
走进仙市古镇---介绍仙市古镇的过去、现在、将来;介绍“仙滩”名字的由来、仙市名人、仙市名胜等,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儒家礼仪文化——介绍儒学中的“礼”,宣扬传统美德,规范师生行为。学校成果展示----主要罗列学校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3、让图书室成为学生们的最爱
扩大师生读书场地空间,丰富图书馆藏,定期开放图书室。指导学生多途径阅读,使学生的读书向课外延伸、社区延伸、社会延伸,向网络延伸。
4、让网络成为学习交流的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学校网络QQ群和校训通上开设“古镇文韵”专栏,将学校特色建设方案、活动等发布网上,让师生、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动态,并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二)古镇文韵德育工程
读书即是立德。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如何做人、做事的深刻哲理,是学校德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学校德育只有着眼文化教育 ,才能找到自己的根基。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腹有诗书,气有浩然。此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读书与礼仪——文明礼仪教育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经典中最灿烂的光芒是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深刻哲理。读经典书籍,做有高素质的人。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增广贤文》《论语》经典诵读为主,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诵读、积累和运用的过程中,从经典的真善美的信息中得到德性和智慧的滋养、启迪,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美好的品质。我们着重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做到: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2、读书与养性——心理健康教育
世间多少困惑事,大多化解在书中,读书具有潜移默化的心理效应。心理困惑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意或无意地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认同,并通过体验作者设定情境中的喜怒哀乐,使内心的焦虑得以释放,使情感净化,从而化解各种忧思愁绪,保持健康乐观的心境。
结合读书特色学校创建,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性、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我,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相处,学会合作,不计较别人的过失,真诚待人,心胸开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交往的平台,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培养师生的阳光心态。
3、读书与艺术——艺术教育
读书与艺术不失是一个美妙的结合。我们将以“书香琴瑟,和谐乐章”为主题,“让艺术点缀生活,让读书成为习惯”为活动宗旨,开展集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展现与读书息息相关的才艺,在活动中感受旋律的美妙、画笔的精妙、文学的神韵,完成学校读书特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对接。
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多方面才艺,通过艺术团等载体,有效地将读书和艺术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声乐、器乐、小品、评书、快板、歌谣、配乐朗诵、课本剧等竞技和才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们展现与读书息息相关的才艺,最终达到读书与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
(三)古镇文韵教师工程:
1、读书引领——让读书研修成为成长的需求
引导教师认识到读书是一种需求,是一种成长,是一种文化,让自觉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抓住继续教育这一成长的有效杠杆,充分发挥其促进与导向作用。鼓励并积极创设条件让教师外出培训,参加学习。要求教师每年订阅报刊杂志,鼓励教师购买书籍,规定教师的人均年读书量和摘记信息资料、做读书笔记的数量。学生每学期的必读书目,教师必须要精读,以便指导、引领学生读书。坚持全员成长与骨干培养相结合的读书研修原则,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全方位促进教师成长为有涵养教师。
2、读书交流——让读书交流成为共享的平台
建立读书交流平台,引导教师通过校园QQ群上的“推荐欣赏”、“读书我来谈”等栏目以及教师博客等进行读书交流,可以互相推荐好书、好文章,可以与同事、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上的其他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促进教师内化吸收与交流、碰撞相结合,并以此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四)古镇文韵课程工程:
让校本课程成为重要的特色课程资源。建立与古镇文韵建设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具有序列性的个性鲜明的课程文化,让各教研组教师都参与到校本课程研究当中。将校本课程分为A、B两类。
A类为常态课程,全校铺开,纳入课程计划当中。
1、读书课。将读书课纳入校本课程,每周1节。由语文老师利用该课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名篇,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2.礼仪课。结合儒学礼仪,编写中学生礼仪教育教材,利用周二班会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B类为特色兴趣团队,利用课后时间上课。拟定开设绘画、舞龙、毛线编织、书法、脸谱、剪纸等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的兴趣小组。
(五)古镇文韵课堂工程:
1、让古镇文韵溢满课堂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主阵地,调动不同学科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香溢满课堂。每学期,教导处组织课堂教学评估小组,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达标,引导教师致力打造闪耀着人性光辉、激荡着浪漫诗意、充盈着浓郁书香,滋养着人格与生命的文化课堂、诗意课堂、高效课堂、书香课堂。
2、让读书特色课形成体系
指导学生选好读物,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及时分享阅读的快乐。根据各年级读书书目,分章分节地同步进行阅读,教师要分章分节地进行粗读、精读、略读、细读、导读、讲读等读书方法的指导。其中,要求语文、班主任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诵《论语》。确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师在要结合教学内容,将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学生,并在备课上有所体现。同时做好拓展阅读资料的积累整理。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也要注意根据所教内容,引导、推荐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每学期向社会和家长开放一次读书特色汇报课,邀请家长走入课堂,观摩学生一学期的读书汇报课,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再写精彩。让读书文化放射到家庭和社区,让家长填写读书情况调查表,根据家长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今后的读书活动。探究读书指导课、读书推介课、读书辩论课等新课型模式,让读书特色课程成为一种体系。
3、让综合实践课充满古镇文韵
在一、二年级社会实践课当中开展“走进仙市古镇”、“我为仙市添光彩”、“探究庙宇佛教文化”、“中国祠堂文化”等具有乡土气息的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家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七、学校内涵发展保障制度
1、组织领导保障机制 健全组织领导。成立仙市内涵发展领导小组和内涵发展实施科研小组,成立家长读书委员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内涵发展工作全校师生参与。
2、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我们将在资金方面,全力以赴地向内涵发展倾向,保证内涵发展所需一切资金。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图书购置、课题研究、教师研修、评价奖励、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
3、文化营建保障机制。把传承“古镇文韵”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根本所在,在学校现有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增设与古镇文韵校园建设相关内容,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浓郁的“古镇文韵”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打造优质的教育。
4、社区辐射保障机制。“书香校园”的社会意义的研究方面,主要围绕“古镇文韵”教育品牌开展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及相互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古镇文韵建设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把学校特色的效益放大,把品牌作响,同样需要精心打造聚焦点。我们将以读书活动为中介。让阅读走进社区,构建校内外沟通的书香社区。
5、活动驱动保障机制。开展经常性的以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以学生、教师、家长读书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读书节、读书文化活动的策划引领,对学校的书香文化能起到独特的促进作用,能倡导引领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社区读书文化。鉴于此,我们将认真开展各种与读书相关的,为学生、教师、家长所喜欢的活动,并逐渐形成机制。
6、课题引领保障机制。围绕着学校特色开展丰富的特色主题研究,在区教研室指导下,加强对特色主题的系统性研究,构建特色发展领域的实施体系,用科研引领解决内涵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的过程成为打造特色、提高学校品质和水平的过程。
7、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建立激励、评价保障机制。特色活动中所评出的优秀团队和个人设立相关的激励、保障措施,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积极性。我们将在实践中、行动中探索、积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全校师生读书的评价制度。
第二篇:宋庄小学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
宋庄小学学校三年内涵发展台帐
(2012—2015学年)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为统领,以提高德智体美全面质量为核心,以精致管理为抓手,以培养高素质队伍为支撑,以提高教科研实效为引领,以打造特色文化为新的制高点,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师生创设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实现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特制定学校2012~2015年三年内涵发展规划。
二、条件分析
宋庄小学创建于2005年,现有5个教学班,136名学生,9名教职工。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5人;专科3;中专1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3人,小一3,小二3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现有电脑数4台、图书2720册、生均图书20本;学校固定资产16.6万元(其中设备值10.54万元);学校占地面积4275平米、建筑面积495平米。学校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运行情况良好。
(一)现有成果
全体师生齐心协力,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一流的办学效益。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成为宋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精致化,培养了一支有思想、肯干事的干部队伍,师资队伍素质有了更大的提高,骨干教师队伍得到了壮大;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文化特色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近几年来,学校先后三次被评为先进学校、安全校园,先进家长学校。学校着力打造自己的教育特色。积极开展各项文艺活动,丰富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内涵。
(二)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1.学校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订已经初具规范和完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人为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校管理还未真正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水平。
2.队伍建设:师资队伍不够均衡,与县内先进学校相比整体力量不高,与“一流的师资队伍”要求尚有一定距离;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名师培养与学校发展不相称。层次不高,数量太少;少数教师工作没有热情,出现“庸、懒、散”倾向。
3.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质量还不高,与实践结合不够,对教学指导性不高;除了参加骨干教师评选、上职称外,教师写论文、参加教育教学竞赛、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4.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不够均衡,学校还存在薄弱年级、薄弱学科;如何使学校长期在高的质态中运行,特别是切实贯彻规范要求,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全面质量意识还未深入人心,存在注重分数、注重智育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还有待提高。
5.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环境布置缺少灵动的、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的文化布置;制度文化建设落实不够;精神文化建设还有很大的欠缺,三风建设还停留在应知应会阶段,办学理念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6.办学特色:学校特色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层次不高,还只是项目特色;项目的面也不宽,缺少教育方面的项目。如何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已经成为一个瓶颈。以此提升全体师生的人文精神,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还需加大研究和实践。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办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具品位的学校”的总目标,抓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个重点,努力使学校管理规范化、精致化的基础上,逐步走上师生自主管理的轨道;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力争培养出1-2名市级特级教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进入全乡前三名;切实提高教科研水平,有省级以上研究课题1-2个,使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营造有个性、有亮点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与学校共成长、共发展。
(二)分项目标及目标 1.学校管理
切实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达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管理体系,并使评价成为自我诊断、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精致化、科学化,使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2012-2013学:
(1)全体教职工掌握《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要求,了解本校对照规范所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3)结合突出问题,逐步使规范管理常态化。2013-2014学:
(1)学校管理进一步由规范化走向精致化。(2)全体师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3)精致管理的意识能够渗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2014-2015学:
(1)学校管理能够逐步地走向自主创新管理。
(2)在学生管理方面,不同年龄的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3)在教师管理方面,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老师和管理人员都逐步具有卓越的职业行为。2.队伍建设 全体教职工敬业爱生,遵守师德规范,提高教学技能,争创一流实绩。建设一支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技能卓越、实绩突出、县内外知名的骨干教师队伍,队伍质量在县内外有影响;建设一支生机勃勃、适应课改实验要求、争强好胜的青年教师队伍。2012-2013学:
(1)教师遵守师德要求,严格执行县规定的 “敬业爱生十不准”,特别是不搞有偿家教、不体罚变相体罚。(2)提高学历层次,80%专任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3)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强、能力强的“三强”干部队伍。(4)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所有教师把学习当作第一需要,把读书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2014学:
(1)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家长满意率高。(2)100%专任教师达到专科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达90%以上。
(3)打造“名师群体”,落实“青蓝工程”,创造条件让名师出名。
2014-2015学:
(1)教师有较强的职业使命感、幸福感。
(2)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达20%,有一二名教师申报省市级特级教师。
(3)健全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3.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优质化、全面化。学生模范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各科学习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合格率100%,优秀率达80%以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位居全县同类学校前三甲。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意识,学生艺术特长得到明显提高。注重体育锻炼,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学校逐步走上轻负担、高效益,优质量的发展轨道。2012-2013学:
(1)开展日常教育活动,遵守县《学生上课常规》、《学生活动常规》的规定要求,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班级工作考核精细化。
(2)学生掌握体育、音乐、美术教学大纲及教材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00%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等次,优秀率达60%以上。
(3)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上升。逐步建立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新的评价体系。(4)学科教学质量考核进入全县同类学校前四名。2013-2014学:
(1)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有大的提高,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泼。
(2)学生在校园里能够健康和谐地成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让学生以“享受学习”为、理念,激发学生各学科学习兴趣,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4)建立新的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评价体系。(5)学科教学质量考核进入全县同类学校前三名。2014-2015学:
(1)不断提高技能学科的教学质量,音、体、美成绩不断提高。
(2)学生参加综合实践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3)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张扬。(4)学科教学质量考核进入全县同类学校前二名。4.教育科研
学校有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人人争当研究者。教科研成果显著,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教科研活动,培养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研究者。2012-2013学:
(1)梳理学校“十一五”已结题课题,总结经验。(2)做好已开题课题研究工作,认真进行中期检测活动。2013-2014学:
(1)完善学校三级教育科研网络,形成组织分明、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的学校教科研工作队伍。
(2)积极联系上级教科研部门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理念引领,提高课题研究的品位,提升课题研究的档次。(3)申报三项以上市级课题,做好有关课题结题工作。2014-2015学::
(1)申报国省研究课题三项以上。
(2)以科研为先导,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实验。(3)创建省市课题研究样板校。5.校园文化
塑造和谐的制度文化,形成人本化、科学化的制度文化体系。打造和美的校园环境,达到既新颖美观,又大方而实用,能给人舒适的感觉,让人有美的享受。营造和睦的校园人际氛围,创建和谐校园。2012-2013学:
(1)完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搞好绿化。(2)抓好校训、校歌、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
(3)开展好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以各种节日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2013-2014学:
(1)营造有个性的校园文化,体现出鲜明特色。(2)校园达到精致要求,提升文化品位。(3)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2014-2015学:
(1)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文化活动。
(2)创建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和书香家庭。(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特色。2012-2013学:
在抓好班级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提高学校体艺兴趣小组质量。
2013-2014学:
(1)体育和艺术特色活动精致有趣,有较大的影响。(2)开展各种单项的学习、艺术、运动竞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014-2015学:
(1)体艺项目在省市县比赛中,能取得较好的名次。(2)学生的体艺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四、工作主要措施
1.学校管理
2012-2013学:
(1)继续组织学习《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所有教职工都掌握规范要求。
(2)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查学生的书包,看有无课外资料,看学生的家庭作业;检查考试的次数;检查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每天1小时课外阅读时间的执行情况。
(3)学校成立课程执行情况检查小组,了解技能学科的教学情况,检查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情况。
(4)加强学校网站管理,使之真正成为师生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成为共享教学资源、快速检索资源的平台,成为宣传学校、展示师生才能的平台。(5)添置图书。2013-2014学:
(1)进一步完善干部竟聘制、教职工聘用制。(2)开展干部读书活动、反思活动。(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4)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2014-2015学:
(1)进一步加强精致管理,使精致管理常态化。
(2)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主、科学、和谐”为宗旨,以学校发展目标为指针,以服务全体师生为指导思想,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共创和谐校园。
(3)抓好少先队的自主创新建设,开展小型多样的自主教育活动。
(4)围绕“办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农村小学”的办学思路,以“享受学习”为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和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享受学习给自己及他人的快乐,享受学习给自身及社会带来的恩泽,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活力。2.队伍建设: 2012-2013学:
(1)强化师德建设。认真执行师德规范,特别是不搞有偿家教。
(2)选优配强使用好管理干部。从一线培养选拔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较强管理能力和施教能力的同志承担管理任务。(3)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学历进修。(4)开展各项读书活动。2013-2014学:
(1)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配对子、搭梯子、建台子”,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健康、持续、高效成长。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努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自觉的教育教学行动,炼就精湛的业务水平,以教师良好的个体形象。
2014-2015学:
(1)加快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为培养更多名师搭建平台。
(2)在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遇,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3)大胆探索用人机制改革,畅通干部上下渠道;建立管理干部的考核奖励机制,通过考核奖励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引导干部实施有效管理,激励干部用心干事、主动干事、高效干事。
(4)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努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自觉的教育教学行动,炼就精湛的业务水平,以教师良好的个体形象,促进教师整体形象,从而树立学校的信誉。3.教育质量: 2012-2013学:
(1)对集体备课重新定位、重新要求,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益。
(2)提高校本教研水平,逐步完善教研制度,严格做到“每天静校教研一小时”。
(3)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4)开展课堂教学检查和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3-2014学:
(1)不断优化教研方式,将校本研究、网络研究等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2)精心开展各项德育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3)引导教师努力丰富知识储备,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4)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14-2015学:
(1)积极构建富有本土特色的教研文化。
(2)形成全面的质量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3)有严谨勤勉的治学态度,立足岗位开展科研,立足课堂开展教研,主动在实践中发现、研究、剖析各种问题,善于在研究中生成教学智慧。
(4)按照素质教育及课改要求,对学校德、智、体、美诸方面及学生个性发展提出目标,使学校逐步走上轻负担、高效益,优质量的发展轨道。4.教育科研
重视课题成果推广转化工作,使成果更具影响力。继续推广一批已经结题的课题成果,研究使用有推广价值的校本教材。积极撰写论文,从案例入手,以创新为主,不断提高论文质量,向有影响的国、省级报刊杂志投稿或撰写专著。研究期间有大批论文或科研报告发表,扩大影响面,提升成果含金量。创新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和方法,构建校内课题研究网络。5.校园文化
2012-2013学:
(1)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开展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2)大力做好净化、绿化和美化校园工作,整理校园外显文化,做到环境育人。
(3)开展各种节日活动文化。2013-2014学:
(1)各种主题节日活动形成制度,各项活动形成精品、范例。(2)以《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托,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3)精心设计环境文化。在“荷乡文化”的大主题下,通过诗、文、画、唱、舞等载体,结合班级、区域个性,张扬“荷”的高洁、芳香、生机盎然,陶冶师生的情操,充分营造浓郁而又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 2014-2015学:(1)以“恒实”校训,追求持之以恒、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作风,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和行动。
(2)在严格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着力打造和谐校园。6.办学特色
2012-2013学:
(1)对学校“绿色学校”和“艺术教育特色”进行重新审视定位。
(2)认真开展“体艺2+1”活动,切实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为学校特色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2013-2014学:
(1)在普及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学校拳头产品,如学校田径队、小篮球队、腰鼓队、京剧兴趣班、留守儿童合唱团等。(2)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研究,寻找新的特色建设“突破口”,力争通过几年的扎实工作,打造“特色过硬、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
(3)特色活动的组织精致高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特长,并争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2014-2015学:
学校特色建设有影响、有成果。
五、主要工作安排
2012-2013学: 1.成立学校内涵发展领导小组 组长;杨志民 副组长:张宁宁
2.召开各种形式的教师会议,宣传内涵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3.召开家长会议,争取家长的配合。4.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5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辅导,解决理论和实践当中的困惑。6.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7.开展家校协作教育研究,办好家长学校。
8.营造和美的校园环境,创建省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第三篇:中心小学内涵发展规划
学校内涵发展基本规划
新的学年,蕴含着新的希望。为了有效落实《东平县教育振兴计划》,抓住机遇,促进学校有序、快速地发展,结合我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育现状、财务状况等因素,我校校委会充分调研、探讨,最终制定出了我校内涵发展基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导学达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班级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落实《东平县教育振兴计划》。
二、学校发展愿景
1、引领教师专业化(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发展,以此培育学生个性化(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合)成长,教学相长,师生共融。
2、实施“诗香”教育,创建诗香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三、学校三年发展基本规划
1、突出一个核心:科研兴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推行两条主线:
(1)深化“导学达标”四模块教学改革,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构建三种体系:
学校基础管理体系,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家校共育管理体系。
4、建设四支队伍:
管理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家委会队伍建设。
5、建立五种评价机制:
学校管理评价机制,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学生发展评价机制,“书香”家庭评价机制。
6、开展六大教育活动:
实施高效课堂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丰富学校课程体系;
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建设团体组织,激发教育的活力与原创力;
开展实践活动,搭建教育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共同培育英才。
四、创建“诗香校园”,彰显人文精神,形成学校特色。
1、课堂教学,多种形式朗读、感悟、吟诵。
2、诗歌朗诵竞赛,晋级选拔,学生参与策划、组织实施。
3、晨诵朗朗、午读悠悠、暮省融融。
4、举办诗歌节,多种方式感悟“诗香”风韵。
5、诗歌彩绘文本,营造浓厚的“诗香”文化。
附:
学校内涵发展具体实施过程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推进“导学达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班级文化,培 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落实《东平县教育振兴计划》。
二、学校内涵发展具体规划
(一)突出一个核心:
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科研兴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推行两条主线:
1、深化“导学达标”四模块教学改革,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我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通过我县教研室、我乡教育办公室的引领指导,结合我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学情,我校将致力于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尝试、规范,初步形成“导学达标”四模块教学模式:有效预习形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小组创建与评价机制、当堂达标检测制度、单元检测与反馈制度。
2、在推进“导学达标”四模块教学的同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以此来创建学校文化,初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班级文化创建方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开展班级活动为抓手,重点从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读书习惯、安全教育、文明礼貌、班级誓言、班级文化长廊等方面展开工作,初步形成一整套有延续性、有教育性、有竞争性、有交叉性的班级
活动方案,逐步确立为学生共同遵守的班级守则,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
(三)构建三种体系:
1、学校基础管理体系。
(1)成立机构组织,建章立制,规范学校基础管理。
成立基础管理机构、教学管理机构、家委会管理机构,初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基本的管理制度。
(2)明确岗位职责,树立责任意识,做好校务分工。
校务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考核评价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家委会管理、校园文化管理、班级管理等工作明确到人,逐步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考核,有奖惩,初步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基础管理体系。
(3)定期召开例会,探讨、规范学校管理。
①每周召开一次校委会,总结评价上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工作。
会议内容准备要充实、具体,有事可言,有事可做;各位分管工作的中层干部就上周分工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工作方法,然后再安排下周工作。
②每周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总结评价上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工作。
定于每周一下午放学后,所有教师留校40分钟召开例会。前10分钟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校委会研究决定的下周工作。后30分钟为教育论坛。
通过召开校委会,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修订考核方案,突出“教育教学质量”权重,规范各项学校管理评价机制。在学校考核方案和学校管理评价机制中,重点突出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树立学校发展的一个导向。
2、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设立学校教学管理机构,下设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常识教研组、文艺教研组五大教研组织。
学校教研机构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引领各教研组逐步实施学校“六大教育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导学案使用、听评课等教研工作。本学年重点研讨、实践“导学达标”四模块教学模式,初步确定我校“导学达标”四模块教学模式的基本框
架、操作流程、实施环节、评价机制等。
3、家校共育管理体系。
设立家委会管理机构,建立家校共育管理制度。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例会,教师定期家访,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彼处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情况,培育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四)建设四支队伍:
1、管理队伍建设。
成立基础管理机构,下设校务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考核评价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家委会管理、校园文化管理、班级管理等,每一项管理都安排具体负责人,明确管理权限,树立责任意识。定期召开例会,总结上阶段工作情况,探讨、分析工作中的得失,从而改进工作方法,然后安排下阶段的工作。班子成员要坚持讲学习、讲修养、讲原则、讲民主、讲团结,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深入实际,倾听教师意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树立起“团结、高效、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形象。
2、教师队伍建设。设立学校教学管理机构,下设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常识教研组、文艺教研组五大教研组织。各教研组指导本组教师实施高效课堂改革、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开展课题研究、组建团体组织等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3、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队伍建设隶属于学校基础管理机构。学校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引领班主任交流、研究班级管理经验,开展好班级活动,积极创建班级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组建成一支懂心理学、富有爱心、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善于管理的班主任队伍。
4、家委会队伍建设。
设立家委会管理机构,在家长会大会上选出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然后在选出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座谈会,交流学校工作、发展的情况和学校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的方案,初步组建成一支懂得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家委会队伍。
(五)建立五种评价机制:
1、学校管理评价机制。
初步建立学校管理制度,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有奖惩。
2、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初步建立备课、有效预习、高效课堂教学、单元检测、听评课、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教学成绩(权重最大)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3、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
初步建立教学质量、环境卫生、安全教育、养成习惯、团体活动、班级文化等方面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
4、学生发展评价机制。
初步建立学习情况、养成习惯、体质健康、才艺展示、团体活动、特长发展等方面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
5、“书香”家庭评价机制。
初步建立学生读书情况、家庭营造的读书环境、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等方面的“书香”家庭评价机制。
(六)开展六大教育活动:
1、实施高效课堂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步形成“导学达标”四模块教学模式,形成有效预习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当堂达标评价机制;初步组建学习小组及其评价机制。
2、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丰富学校课程体系。
初步实施经典诗词诵读课程、数学创新实践课程、英语情景口语课程、安全心理健康课程、节日德育教育课程等课程的开发,丰富学校课程体系。
3、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初步实施多元化作业研究、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习作研究等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4、建设团体组织,激发教育的活力与原创力。
建设三大团体活动:教育论坛,读书沙龙,教改研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促进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5、开展实践活动,搭建教育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初步开展手抄报制作活动、英语口语沙龙、标本制作活动、音乐合唱团、诗歌朗诵比赛等学生团体活动。搭建教育平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6、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共同培育英才。
召开家长会,初步成立家长委员会,共同探讨、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第四篇:三年内涵发展规划
深入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走“内涵发展”之路
柳堡镇郑渡小学2010——2013三年内涵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特色建设为抓手,深入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精致学校管理,更新教育观念,经过三年努力,使我校成为环境幽雅、队伍精干、质量一流、管理精致、特色鲜明、校园和谐的学校。
二、条件分析:
我校创建于抗战初期,坐落于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历史。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始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认真落实新课改,深化素质教育,更新观念,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县课改先进校”、“扬州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县德育先进学校”,连续5年被教育局评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先进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县教育教学工作突飞猛进,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但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师资队伍老化。学校共有学生268人,教师31人,其中50岁以上教师占33%,四十五岁~五十岁占35%,民转公教师占75%。虽然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吃苦耐劳的精神,乐于奉献的品格,但文化水平是他们发展的瓶颈,能苦教,但耗时,效率低下,课堂教学很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音、体、美等专职教师严重缺乏,现有师资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严重影响学校发展。
2、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意识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如何将常规要求内化为老师、学生的常规,还需要下功夫。课堂教学的规范化还有待加强,如何打破课堂教学中老一套的坛坛罐罐,使教学艺术上升到一定的水平,做到高效、低耗。
3、老师教育观念落后。认为抓质量就是抓语、数、英,重分数轻能力,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深刻,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单一,个别班级学生作业负担重。
4、特色建设不明显。创特色讲了多年,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作了一些努力,但效果不明显,不能持之以恒,特色不鲜明。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管理精致、队伍精干、质量一流、校园和谐、特色鲜明” 为奋斗目标,科学管理,精心打造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
2、目标:(1)学校管理:
2010——2011,学校管理严格按照《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进行落实,对照《规范》,排找不足,在重要问题上坚决纠正,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学习执行,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加强学生常规管理。
2011——2012,学校管理全面达到《规范》要求,把要求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管理精致化,突出重点工作的规范管理,管理既重过程又重成果。
2012——2013,把《规范》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师生实行自主管理,人人自觉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实现学校管理的高度自治。
(2)队伍建设:
2010——2011,加强师德教育,家长对老师测评的满意度达80%,鼓励学历进修,学校教学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70%,本科以上达35%,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人人参与教研,提高教研水平。对照《县课堂教学标准》,50岁以上教师人人能上好达标课,50岁以下教师,60%能上好优质课,1篇论文镇级以上获奖,培养县骨干教师1名,申请2个县级研究课题,大部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2011——2012,建设一支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教师忠于职守,依法执教,家长测评教师满意度达100%,教师大专学历达80%,本科学历达50%,培养县骨干教师2名,申请1个市级教研专题,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使部分业务水平差的教师边参与研究,边学习提高。提高老同志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50%的老师课堂教学达优秀等次。
2012——2013,教师忠诚教育事业,乐于奉献,无信访反映师德问题,2
建设一支能高效干事、凝聚力强的领导班子,培养县骨干教师4名,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大力引进和培养技能科专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教学人员大专学历达80%,本科学历达60%,使教师队伍有质的变化。
(3)教学质量:
2010——2011,认真落实好德育工作,每月正常开展好德育主题活动和节日活动,学生的两个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师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帮扶转化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学生各科成绩达《教学大纲》要求,合格率达95%,优秀率达40%以上,教育教学质量达县同类学科中上游。
2011——2012,学校德育工作逐步彰显特色,每月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具有良好品质,师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学生的各科成绩达《教学大纲》要求,合格率达98%,优秀率达50%以上。从兴趣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特长,力争在各类特长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2012——2013,德育活动系统化、特色化,并走向社会,师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学生的各科成绩达《教学大纲》要求,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60%以上,教育教学质量列县同类学校前3名,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定时间、定地点开展学生的兴趣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4)校园文化:
2010——2011,加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建设。2011——201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2012——2013,加强精神文化建设。(5)特色建设:
2010——2011,成立腰鼓队、武术队、书画队,定时间、地点、人员,正常开展有效的活动。
2011——2012,编写乡土教材《柳堡革命斗争故事集》,运用地方课时上课,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2012——2013,完善乡土教材《柳堡的革命斗争故事集》,与柳堡二妹子民兵班结队,并走向社会进行活动,争做爱军习武的革命传人。
四、主要措施:
1、学校管理: 2010——2011
(1)组织教师学习《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县十项管理制度,细化《规范》,领导干部明确分工,率先垂范,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政令畅通和落实,层层签定工作目标责任状,以考查促提高。
(2)严格实现双值导制度,一名总值和值日教师负责校园的常规管理,指导课间活动,检查卫生情况、纪律情况、放学站队情况等,做好记载,另一名总值检查课程表执行情况,每天推门听一节课。检查2人的备课、作业批改情况并作指导,做好工作记载,纳入月考核。
(3)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实行静校制,静校后组织校本教研活动一小时,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帮带教学水平一般的老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每天的活动做到有时间、有地点、有负责人、有内容、有要求、有记载、有效果。
(4)依据“教学五认真”的要求,每月对教师进行一次考核,做好记载,考核小组人员与每一位教师对接考核情况,指出不足,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对于共性的、突出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交流,校长、主任每周推门听课不少于2节。
2011——2012
(1)进一步完善《学校岗位责任制考核方案》,坚持全面评价教师,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学生考试成绩实行达标制,不排考试名次,对学生的评价要进一步科学化、全面化、素质化,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
(2)实行总值制。成立少先队监督岗,总值和值日教师指导学生检查常规工作,记载各班常规情况,进一步细化学校各项工作,层层落实,做到详细、具体、规范。
(3)组织学习有关精致管理的文章,排查学校管理不够精致的地方,举办精致管理交流会,交流管理经验,评选精致管理先进个人、先进班级、先进部门。
2012——2013
(1)在总值指导下,推行以少先队监督岗为管理者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培养一批优秀管理小能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尊重、信任、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管理,逐步发展为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都能自我管理。
(2)班级管理推行“十佳队员”和“优胜班集体”评比活动,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每一位学生对照条件先自我评价,再互相评价,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3)学校管理向自主创新管理发展,教师的一切言和行都是在执行《规范》,人人成为《规范》的执行者,开展自主创新管理经验交流会,不断总结自主管理的经验,不断丰富我校管理的内涵。
2、队伍建设: 2010——2011
(1)每月举办一次师德论坛,建立师德活动的平台,让教师交流自己的思想,互相学习、提高,树立“师德为先”的观念,培养德才兼备的老师,实行师德承诺制度,每人签定师德承诺书,约束教师行为,教师每生每学期家访2次,每月与本班留守儿童交流一次学习、生活情况。
(2)每一位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制定并实施学历进修奖励办法。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每一个备课组每周推荐上一节课,开展评课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提高。
2011——2012
(1)深入开展教师“五个一”活动——读一本教学管理专著,参加一个研究课题,上一堂有价值的公开课,交流一份有价值的教案,发表一篇教学论文。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对不能过关的老师安排到骨干教师的课堂上随堂听课,促进掉队教师业务能力的进步。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2)积极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到名校听名教师上课,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回校后上一节汇报课,要求汇报课要贯彻新理念,对教师起 5
指导作用,积极引进和培养专职教师,力争音、体、美、科学都配足配齐。
(3)领导干部每人读一本教学管理书籍,每周进行一次管理工作交流,每月进行一次思想汇报,每学期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总结交流管理经验,要求干部经常上网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
2012——2013
(1)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要出成果,举办课改沙龙,教师自觉开展课改活动,探索课改的新经验。
(2)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竞赛、论文竞赛等,“请进来、走出去”,派送部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积极培养“市、县”级骨干教师,加快教师成长。
(3)大力培养专职教师业务水平,使他们能独当一面,开展好学生活动。
3、教学质量: 2010——2011
(1)成立由校长、分管负责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按德育计划开展德育活动。
(2)加大教学流程管理力度,强化集体备课组、教研组建设,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
(3)对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实行领导干部蹲点制,进行捆绑考核,实现对薄弱班级、薄弱学科的转化,对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4)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设立30分钟的大课间,精心组织,进一步规范实施“体艺2+1”训练和认定工作。
2011——2012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实行三结合教育,与二妹子民兵班结队开展德育活动,举办好重大节日活动,确保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钻研教法、学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五育达到《大纲》要求。
(3)对专职教师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每人训练一个特色项目,音乐教师训练好腰鼓队,美术教师训练好书画队,体育教师训练好武术队等等,提高专用教室的使用效率,加强对专职教师的指导与考核,确保技能科的教学质量。
2012——2013
(1)申请一个德育课题,成立课题组开展教学研究,形成德育活动特色。(2)完善学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体系,整合学校课程资源,探索学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
(3)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均衡发展的同时,积极培养特长生,根据学生特长成立各类学习兴趣小组,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文化建设: 2010——2011
(1)班级文化彰显学生个性。开展班级文化设计比赛,通过建设中队角、图书角、文化墙等打造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彰显学生个性,让班级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2)楼廊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楼廊的功能设计不同类型的文化,布置师生的书画作品、主题文化,起到怡情、感染、激励的作用。
(3)创建“书香校园”。极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添置学校、班级图书架,完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基础设施,班级成立图书角,为创建“书香校园”创造条件。
(4)完善各种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倾听教师心声,使各项制度更趋人性化、合理化,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011——2012
(1)在开展教学、教研和管理以及对外宣传过程中,运用宽带、局域网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2)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建立教师博客,完善管理制度,进行专题探讨,7
促进教师网上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
2012——2013
(1)组织教师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提炼出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校训和三风。完善校徽,唱响校歌,选定学校标志。
(2)学校通过定期举办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结合法定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利用晨会、地方课时,开展唱歌、读书、讲故事、征文等活动,深入开展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提倡学生每年读2本名著,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养成读书习惯。
5、特色建设: 2010——2011
(1)成立腰鼓队,主要运用大课间进行活动,要求学生会打鼓点,走出队形,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
(2)成立武术队,主要运用大课间进行活动,学生动作规范,整齐划一,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2011——2012
成立乡土教材编写组,收集编写乡土教材《柳堡革命英雄故事集》,运用地方课时每周上一节课,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开展“我为家乡添光彩”等理想教育活动。
2012——2013
完善乡土教材《柳堡革命英雄故事集》,以少先队为主阵地,与二妹子民兵班结队,走向工厂、社区,以“爱军习武做传人”为活动主题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献身祖国的情感。
五、工作安排:
1、召开行政会、教师座谈会,研究制定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2010年11月)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规划,人人知道未来三年学校规划的目标、措施。(2010年12月)
3、按学校规划要求完善外部文化环境,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制定读书计划,营造浓烈的书香校园氛围。(2011年2月——2011年5月)
4、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三年规划;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总务处、少先队制定部门三年内涵发展规划。(2011年3月)
5、实施薄弱班级、薄弱学科蹲点制度,实行捆绑考核,签定责任状。(2011年3月)
6、成立学校腰鼓队、武术队、书画队并开展活动。(2011年3月——2011年8月)
7、制定学校各行政部门、教研组、备课组管理细则,推进学校精致管理。(2011年6月——8月)
8、制定创建“书香校园”的具体实施方案,精心打造书香校园,评比“书香班级”。(2011年9月——12月)
9、完善《郑渡小学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方案》,并组织教师学习,科学评价教师工作。(2011年3月)
第五篇: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
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
2012年——2014年
一、学校基本情况
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位于县经济开发区内,学校占地90亩,投资近亿元,总建筑面积30500平方米,整个校区由上海复旦大学著名建筑教授设计。校园分四个区域:教学区由三组别致合院式教学楼组成,充盈浓郁的学苑韵味;行政区12层综合楼大气磅礴,集实验、行政、图书、服务等诸多功能于一身;运动区拥有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和造型独特的风雨操场;生活服务区设施一流,温馨如家。整个校园建筑统一之中富有变化,厚重不失灵动。
目前,学校拥有6个年级29班,1332名学生。全校82名教师均是通过层层选拔产生的,马式先校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40%教师拥有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自2010年7月办学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的现代公民”的办学宗旨,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的品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优雅学校、儒雅教师、文雅学生、高雅家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特色鲜明,阶段办学成果显著。
2、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勤政务实,开拓创新,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3、教师队伍道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部分教师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4、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际学校的发展,在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目前学校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为学校“创特色、树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新形象;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宗旨,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本、服务为上的办学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管理,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四、学校总体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
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育科研的为先导,规范管理,优化过程、创新发展,努力实现育人环境优雅,校园文化浓厚,教师队伍一流,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全县一流,创省级示范性实验小学。
二、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道德品质高尚、行为习惯良好、身心健康、会学习、会合作、有个性、有特长,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
五、学校分项发展目标
一)学校管理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积极探索学校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县情、校情的管理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教育规律,从组织目标、机构建制、管理章程等方面着手,以制度为保障,激励为手段,服务为意识,充分尊重教师,发展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建立人文、民主、协作、科学、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
(二)目标
2012年:制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细化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出台管理人员“八个一”管理细则及考核细则,初步形成“分级管理,团队协作,责任到人,各尽其职”的学校管理模式;以“数字化校园”创建为契机,建立学校网络办公管理平台,初步实现管理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精细、高效。
2013年: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绩效工资奖惩条例,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八个一”管理细则及考核细则,逐步消除管理上的盲点;充分利用先进资源和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校园数字化管理全覆盖。筹备创建“市规范管理先进校”。2014年:总结提炼,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创建学习型学校,加强团队建设,形成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学校管理精致化;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开发出成熟的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研管理系统等多种业务应用系统,并实现管理系统间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效益。创成“市规范管理先进校”。
(三)目标达成标志
1、形成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
2、实现各项管理目标居全县前列,保持目标管理先进学校称号。
3、全体师生了解学校发展目标,形成学校师生共同发展愿景。
4、完善教代会的监督机制,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确保学校管理民主性。
5、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建设“阳光”校务。
6、设立校长信箱,为师生与校长沟通建立良好通道。
7、整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网络管理全覆盖。
8、创成市“规范管理先进校”。
(四)目标达成措施
1、加强班子建设,打造合力、合拍的管理团队
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奋发向上、廉洁高效的坚强团对。首先班子成员要坚持讲学习、讲修养、讲原则、讲民主、讲团结,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在教职工面前树立表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职工的榜样。其次要深入实际,倾听教师意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抓住正确的导向、务实的检查、客观的评估等主要的管理环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以坚定的信念,振奋人;以高尚的人格,感召人;以丰厚的学识,引领人;以亲切的关怀,凝聚人;以细节行动,带动人。使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制度建设,优化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以民主和法治精神为支撑,结合学校的发展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型的管理方法,建立从“金字塔”到“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树 立从“控制型”到“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实施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管理行为,完善校本化的、稳定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学校制度,并时刻关注制度落实的难点突破工作,确保制度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实现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相得益彰,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高效。
3、细化项目管理,构建“条块”结合的组织机制
细化管理项目及分工,落实管理人员“八个一”管理细则(分管一条线、蹲点一个年级、主抓一个社团、指导一个教研组、承担一项创建、主持一项课题研究、帮带一名青年教师、帮扶一名贫困(学困)生),量化管理人员考核细则,点面结合,使得管理工作深入学校各项具体工作之中,提高管理效益;进一步深化年级组的管理职能,以年级组为单位建立学习型团队,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在思想上的统一。每个年级的任课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管理走向以“块”实行年级组、教研组教师捆绑考核,实施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奖惩,激发“团结一致争上游”的向心力,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4、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活力、和谐的管理氛围
坚持人本化管理理念,增强教职工的幸福感,处理好情、理、法之间的关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凭才用人,依律束人。尽量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真正体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每位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二)学校队伍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善于学习、业务精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积极创新、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我校的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战略奠定雄厚的基础。
(二)目标
1、数量结构目标:
学科结构。2012年,专任教师总量达标。2013年按学生数配齐专职体育教师;2014年配齐专职科学、音乐、美术教师等学科教师并按学生数配备卫生保健教师。
职称结构。三年内,中高职称人数比率达20%,小高人数比率占50%。学历结构。2012年本科入学率100%,2014年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率为100%。并拥有1-2名硕士研究生或硕士在读。
骨干结构。2012年县市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40%以上,2014年县市级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新培养市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5名,每个学科都达到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并培养一批有潜力的教学苗子。
2、质量素养目标:
1)师德。教师职业形象进一步彰显,建设一个具有品行高尚,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健康和谐的教师群体,培养一批具有丰富育人经验和良好群众口碑的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班组。
2012年,每个年级都有县师德标兵或县优秀班主任;2013年,获市级师德标兵及师德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争取获得省级师德标兵光荣称号。
2)师能。完善教育体系,各学科根据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拓宽学科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012年,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教师全部达到《江苏省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外语达初级水平,每个学科均有县、市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奖教师。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优质化、教学方法高效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2013年,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达到“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的要求。争取立项1-2个省级以上的课题,4-5个市级课题。
2014年,每个学科均有省级及以上技能比赛获奖教师,创建市级教科研先进学校,促进各科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
(三)目标达成措施
一)实施“师表工程”
1、敬业爱生,立德修身,以德育师。
学校围绕“师爱无价”这一主题,在教师中积极弘扬敬业爱岗精神,勤业奉献精神,乐业爱生精神,精业钻研精神,创业开拓精神。
1)学习提高。组织开展好“师德标准”、“爱岗敬业十不准”等专题学习,深入开展 “我的职业幸福感”讨论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2)典型引路。积极参加“人民满意的教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挖掘身边典型,树立学习榜样,宣传先进事迹,用身边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中的精神激励人。利用会议组织优秀教师交流工作经验,利用橱窗板报等途径,加强先进宣传,利用典型引路,形成良好氛围。
3)活动创优。引导教师立足教育,开展岗位创优活动。要求做到:关心学生的思想、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尊重同事;与学生合作、与同组教师合作、与同班老师合作;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德育争先,教学争先、科研争先。
4)规范约束。围绕师德建设要求,倡导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强化《国际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考评,聘请师德建设监督员,开展学生、家长、社会评教活动,推行师德建设“公开承诺制”,促进师德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构建平台,挖掘内涵,文化引领。
1)凝炼核心文化。注重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步建设,积极挖掘校园“博·雅”文化内涵,营造文化氛围。围绕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核心,开展校训凝炼、校刊创办、校网改版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师生家长全员参与,共筑学校核心价值取向,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
2)构建学习组织。积极参加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一是要通过学习、研讨、沟通,引导教师把学校的理念文化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成为每一个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二是要围绕“读名著,做名师”主题,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教师阅读考级”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同读书共学习,培养自觉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三是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3)丰富活动载体。鼓励教师参与“读书沙龙”、“强基工程”、“优秀后备干部”评选、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在实践中自我完善、自主发展、提高专业水平。
二)推进“四项工程”
坚持教师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构筑校本培训平台,强化业务培训、开展以课程培训、教学技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内容的校本培训,大力推动“四项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名师建设。
1、专家辅导。定期聘请特级教师、县教研专家来校作“课程改革”、“专业发展”等专题讲座,近距离与专家对话,丰富教育认识,提高理论素养。
2、名师帮带。结合实际制订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的实施方案,并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牵线搭桥,与县内名师结成帮带对子,加强名师的示范引领,促进成长成才。
3、业务竞赛。加强业务练兵制度化、经常化建设,开展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试卷命题、能手评比等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还要定期开展研究月:“一课多人”、“一人多课”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案例的剖析,加强方法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
4、互动交流。要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来上辐射课,组织 “请进来”“送出去”等教学活动,借助互动交流平台,加强教师的业务磨练。
(四)目标达成保障机制
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目标管理,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1、目标导向。根据师资实际,建立骨干教师培训档案,将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分成两个培养梯队:县级骨干和县以上赛课一、二等奖的教师列为市“骨干教师”建设梯队;其他优秀教师列为“青蓝工程”建设梯队,分阶段组织建设实施,力争形成学校的新骨干群体。要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与自身实际制定订《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帮助明确发展方向,用目标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2、完善机制。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组织落实、指导、监控、评估。要切实制订《国际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实施方案》、《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等制度,建立完善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要从制度上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将学校骨干评比、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创优热情。
3、优化考评。要进一步完善过程性考评,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努力使考核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要进一步增强考评的透明度,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把教师专业发展与绩效挂钩,充分体现优师优酬、优绩优酬。健全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建设,保证各项建设指标实施到位,积极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4、经费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依靠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保障。今后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上要 加大经费投入,其总额每年不低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支出的10%,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
三)学校质量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态度。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二)目标
2012年: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各学科教学质量有所突破,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1/2,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学会利用网络学习和收集处理网络信息;艺术教育和特长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学会至少一门特长,实现合格+特长的目标。
2013年: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和健康的心态,具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意识,学科合格率达96%,优秀率达55%,学科教学质量继续有所突破,在城区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1/2,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高。
2014年:学校建立完备的德育工作体系,成效显著,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自觉遵纪守法;教育教学质量达到素质化的要求,学生掌握牢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科合格率达98%,优秀率达65%,学科教学质量稳定在城区列前1/3,学生的艺术体育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目标达成标志
2012年: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各学科教学质量有所突破,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1/2。
2013年: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和健康的心态,学科教学质量继续有所突破,在城区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1/2。
2014年:学校建立完备的德育工作体系,成效显著,学生养成较好的行 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科合格率达98%,优秀率达65%,学科教学质量稳定在城区列前1/3。
(四)目标达成措施
1、健全管理机制抓质量。为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提升的组织与领导,保障教学质量提升的各项有序开展。学校设立由校长为主任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六个由各年级部蹲点负责人为主任的年级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成员有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代表。年级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学校负责组织督查和总结评比。通过精心谋划,精心实施,全面督查,确保各项工作优质高效。充分发挥能动性,提高协调性,突出目标性,强化规范性,注重科学性。向管理要质量,通过管理出效益。
2、分解目标抓质量。以学校的总的教学目标为纲,年级质量工作管理委员会、教研组和学科备课组、教学管理人员层层分解,实行责任共担,分别制订详细可行的努力目标。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强化责任管理,科学考评、督查,提高各项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抓实抓牢早读课、午自习、预习、课堂、作业、练习、复习和补差等各个教学节点的目标要求,突出教与学的过程管理和目标达成意识,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3、做实辅导抓质量。辅导,分两个层面。一是学生的提优补差。二是对薄弱的学科、薄弱的班级、薄弱的学科教师展开一对一的辅导。通过不同的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做实辅导,真正促进学生、班级、学科质量的整体提升。
4、打造高效课堂抓质量。每学期确定教研组的研究小专题,加强教研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采用以活动促发展、以教研促提高的方法,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磨课和集体备课活动,比如,“达标课”、“过关课”、“骨干教师的同课异构”、“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展示课”等,将研究的视角聚焦于课堂,坚决克服低层次、低效率的课堂教学现象,研究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各个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5、抓有效德育促质量。确立“德育即质量”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在学习氛围营造和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常规管理和双习惯的培养,注重家校联系,在感恩励志的主题的教育中,让每一个学生用优异的表现回报、感恩父母、老师、学校和社会。学校从每项活动抓起,从校园的每一个 角落抓起,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每个时段抓起,注重从学生的学习常规抓起,规范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以精致的常规管理保障质量提升,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努力把教师的辛苦劳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切实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风建设。通过营造读书氛围、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等措施,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促进办学层次的提升。
6、强化双基抓质量。学校定期开展好学科教学质量单项竞赛。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在不同的阶段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分阶段进行教学过程质量评价过关。明确学校分管学科教学的领导,要清楚该学科在各阶段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低年级教学:数学何时要十以内加减法过关,语文何时要拼音过关,英语何时要字母过关„„定期开展好学科教学质量竞赛,层层段段落实双基。
7、以考评抓质量。教学管理部定期组织教学质量的监测,收集第一手原始数据,建立相关数据库,科学分析。比如 “班级质量跟踪比较数据表”、“学科组、年级组、班级质量跟踪比较数据表” 和“学困生个体质量跟踪数据表”等。将这些数据分类存档,就实现了校对年级组、学科组、班级、教师、学生的数据跟踪,及时捆绑考核,把握质量状况,及时作出反应,有效评估基础年级的阶段教学质量。
8、提升师资抓质量。积极倡导和建设创优争先、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文化,引领全体成员积极向上。继续以“四大工程”为载体,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和学习,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优质课评比、专业技能竞赛、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9、抓实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提质量。要把教学常规管理作为保证教学工作高效有效运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奠基工程来抓。要严把五个关口,落实“五字”要求: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理顺集体备课的流程,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突出一个“细”字;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建立课堂教学的监控机制,突出一个“实”字;三是严把作业的批改、评价关。作业选择要精,批改要细,讲评要到位,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而且训练学生之前教师要自己先做。科任 教师也要建立错题集档案。作业练习要突出一个“精”字;四是严把辅导关,要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和帮困两不误,突出一个“勤”字;五是严把测试关,在坚持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知识生成、能力发展、问题解决等高质量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加强日常测试、模拟测试的针对性,从试卷编制、批改分析到反馈讲评等要以教与学的“诊断”、“矫正”为落脚点和归宿,突出一个“效”字。
10、建立奖惩措施抓质量。要通过奖惩措施来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形成聚精会神抓质量、全心全意搞工作的教学氛围。学校根据教学的现状制定抓质量的奖惩措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时考核,及时总结与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对落后的人员、班级、学科有针对性开展帮扶教育。
四)学校教科研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内涵自省,教研相长”的教研、科研发展模式,建设一支阳光向上、踏实能干、个性鲜明的名教师队伍。经过不断磨合,逐步把这支队伍锻造成拉得出、打得响、名声远的名特优教师队伍,成为领导舒心、群众放心的名师队伍。为我校的内涵发展、素质教育、品牌特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
2012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省特级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9名,县级骨干教师24名;80﹪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打造符合学校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静校教研模式;50﹪教师课堂教学达优秀;青年教师“一三五”考核合格率100﹪,50﹪教师能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骨干教师考核合格率100﹪。
2013年:省特级教师1名,市特级教师培养对象1名,市骨干教师15名,县级骨干教师30名;90﹪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特色;静校教研有特色;60﹪教师课堂教学达优秀;青年教师“一三五”考核优良率达40﹪;70﹪的教师能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骨干教师考核合格率100﹪,优良率达40﹪。
2014年:省特级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培养对象1名,市特级教师1名,市特级教师培养对象2名,市骨干教师20名,县级骨干教师35名;10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向全县推广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静校教研的模式;70﹪ 教师课堂教学达优秀;青年教师“一三五”考核优良率达60﹪;100﹪的教师能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骨干教师考核合格率100﹪,优良率达50﹪。
(三)目标达成标志
骨干教师考核结果,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承办市县级教研活动,“一三五”考核结果,发表论文原件。
(四)目标达成措施
1、制定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规划。
没有个人的成长,学校的规划只能是一纸空文,所有的想法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要求每位教师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三年成长规划,并将每位教师的个人三年成长规划在教师会上交流,将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2、开展读书交流会。
教师若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则有可能江郎才尽,则有可能误人子弟,所以我校积极要求教师主动读书。教师所读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读理论专著,提升专业水平;读古典诗词,散发书卷气;读文学经典,增加底蕴;读儿童文学,寻回童心。当然,读完之后还要求教师写好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会,把在读书中的所得进行思想的碰撞。通过阅读,让教师开阔视野,增加底蕴,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内涵。
3、开展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① 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美文诵读要人人过关; ② 信息技术运用,目标是“两会”:会操作(会操作电脑进行文字和简单的数据处理、上网浏览、建立博客、收发电子邮件和辅助教学);会制作(会制作简单实用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课件、网页)。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③说课,每位教师能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质量的说课。
④每位教师都能即兴演讲,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至少5分钟的演讲,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思维的能力。
⑤开展学习英语活动。我校要走向国际,每位教师必须掌握简单的英语口语,能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教师之间也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4、课堂教学达标、示范。
围绕县教研室提出的“三性”课堂的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 节达标课,一节示范课,根据评定的标准,每节课为优秀算是过关。
5、开展丰富多彩的静校教研活动。
静校教研活动每次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保证静校教研的实效性。
6、组织教师赴外地进行观摩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四个一”:带回一套资料,写一篇学习心得,做一次讲座,上一节示范课,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7、组织教师参加系列培训。每位教师每年都要有自己的培训计划,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8、课题研究:实现人人有参研课题,个个有学术成果;部分骨干教师能主持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9、打造国际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四大工程”,成立学校名师工作室,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名师工作室由市县骨干教师担任负责人,定期开展研究活动。
10、开展“相约周末”活动。每周六上午,按照教师不同的层次进行教研活动,围绕专题进行讨论交流,每位教师必须围绕专题发言,发言后再进行整理。
11、实行“请进来”的制度,邀请县内外知名教师来我校上课、开展讲座,开阔我校教师的视野,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2、开展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名师名校结对,定期进行互访活动,在比较中分析,在比较中提高,以此提高我校教师素质。
五)学校文化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极力打造“博雅”文化,为师生
创设一个布局合理、优美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创设一个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 创设一个民主友爱、和睦融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 创设一个文明勤学、团结向上的校园行为文化环境。
(二)目标
用三年时间,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活动,由表层向里层、由显性向隐性、由合格向特色逐步推进,力争使学校达到“校园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和谐,育人机制完善、文化氛围浓厚”。2012年为“校园环境、制度文化建设年”; 2013年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年”; 2014年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年”。
(三)目标达成标志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本着“追求高品位,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育人场所。
1、校园绿化、美化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为辅。发挥校园建筑特有风格,适当增加四季长青的树种,营造出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合理布置校园音响系统,让师生在校园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2、学校各幢建筑以“博雅”为主题进行冠名,营造别具一格的办学氛围。
3、办公室布置做到简洁大方,基本内容包括办公室门牌、办公室标语、职责、周工作行事安排,与办公室人员工作有关的图片或名人名言等。
4、教室按统一标准布置,物品摆放规范,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其内容包括班级标志(门牌)、班风、班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雏鹰争章园地、学生作品展示栏、图书柜、卫生角,以及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等。
5、抓好墙壁宣传,让每一块墙壁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材料。
6、搞好“梅园”、“竹园”和楼层书吧建设。在两园的走廊柱上悬挂有关咏梅、诵竹的经典古诗,以及展现宝应风土人情的图片文字,在楼层书吧上陈列学生喜爱的各种读物,师生出入,耳濡目染,其趣浓浓。
7、在校园内利用主题墙、雕塑等多方式呈现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国际学校的教育品质。
8、健全优化校园广播台和红领巾电视台,上下课铃声设为动听的音乐,课前一分钟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校园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9、努力构建数字校园,精心设计校园网站,经常更新内容,丰富信息流量,及时发布学校发生的事件和师生活动最精彩的故事。办好《睿视》校报,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搭建交流平台。
10、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建立心理咨询工作室,关心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对特殊生的引导教育。
2、打造“和谐、务实、团结、进取”的精神。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使“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诚心”,加强师生凝心聚力。
3、搞好师生团队精神建设。开展多形式的文体活动(教师节联欢、新年汇演、教师篮球赛、田径赛等)、师徒结对、教学赛课、送温暖活动、慰问活动等,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每年定期进行“勤奋之星”、“团结之星”和“孝敬之星”等评比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使学校形成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和谐共处的儒雅之地。
4、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关注人、研究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终身发展;坚持以教师为本,学校为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终身学习”的发展环境。
5、开展校本研究,加强教研文化。提供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执教水平。
6、营造书香校园,扎实开展师生阅读考级活动。读书启迪心智,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涵养人生,让师生通过读书走进名家伟人的精神世界,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陶冶自己,提升自己,以读书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学校拟定读书计划,保证有量上的要求,又有质上的检查,使“读书-学习-反思”成为师生的行为习惯,做到读书与反思结合,读书与继承、创新结合,读书与研究结合。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规范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包含着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活动等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
1、《小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统一上墙。
2、各班班级特色文化即班级文化名片(班名称、班级口号、班级特色、班级精神)精心设计后统一装在各班教室门旁。
3、各班的班训、名言警句醒目地张贴在教室的墙上。
4、各办公室统一张贴教师学习园地、教师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等。
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书育人、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是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体现在教学、科研、生活、管理、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
1、积极、扎实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月活动。
2、规范每周升国旗仪式,抓好“国旗下讲话”活动。
3、定期开展学生入学系列教育活动:学习校规、向同学介绍自己、才艺展示、礼仪示范、小干部竞聘等。
4、积极组织学校社团队活动:科技社团(机器人、航模、七巧板)、合唱队、舞蹈队、声乐队、鼓号队、轮滑队、球队(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5、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消防演习、生态之旅等体验式教育活动。
6、积极开展学生文化学习、讨论活动:讲故事、演讲、朗读、征文比赛、主题答辩、知识竞赛等。
(四)目标达成措施
1、统一思想。学校把贯彻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纳入学校主要议事日程,分工负责,相互协调,上下一心,齐抓共管。
2、健全机构。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和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班主任、科任教师为第一实施人。
3、培训队伍。学校负责培训班主任;班主任负责培训骨干学生。
4、加强管理。三年中,将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指导和考核,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坚持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汇总。
5、专业引领。发挥学科组专业优势,组建学校文化建设的骨干师资队伍,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家长担任学校文化建设顾问,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及时总结文化建设典型经验,宣传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吸引更多人关注校园文化建设。
6、保障经费。加大经费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每学期不低于公用经费的10%。
(六)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发展状况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我校是一所新成立的学校,学校将特色 作为学校建设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下三个方面将作为今后特色建设发展的方向,努力达成特色建设的目标:
1、全面参与突出体艺教育特色。认真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齐上好体艺课程,认真实施体艺2+1大课间活动和体艺社团活动,发展5个以上有一定影响的精品社团。每个学生至少培养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学生团体和个人在各级各类体艺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创建“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以点带面彰显科技教育特色。以机器人社团活动为突破口带动着学校科技教育的蓬勃发展,建立和完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科技教育活动,学生在科普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创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3、拓展提升展现教育国际化特色。认真贯彻“培养具有国际素养和视野的现代公民”的办学思想,通过聘任外教,建立国际友好学校,开展网络交流,组织师生境外培训活动,开展国际礼仪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师生的国际素养和视野。
(二)目标 2012年
1、完善体艺教育硬件设施,组建好各类体艺社团正常开展活动,明确校级体艺精品社团。举办好校园体育节和校园艺术节。田径、“三操”、“三球”、“三歌”等体艺类比赛取得较好成绩,被评为县“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创建扬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成立“机器人项目”活动室,发挥科技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一支有科技特长的教师队伍和有科技兴趣技能的学生队伍。完善“机器人”校本教材。申报探究性科技教育课题。在县市级科技竞赛中获奖。创建县“科技教育示范校”。
3、认真组织好校际网络结对共建活动(2012-2013学年我校是长三角结对活动的轮值学校),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办好学校网站,开展网络交流。开展外教进校园、教师境外培训学习活动,建立1-2所国际友好学校。开发校本,建立“国际礼仪”校本教材,加强师生的国际礼仪教育,提升国际素养。
2013年
1、深入开展体艺2+1大课间活动和体艺社团活动,举办好校园体育节艺术节和精品社团展示活动,申报扬州市“百佳社团”2-3个,申报体艺类研究课题一个,发表体艺论文5篇以上。学校体艺竞赛活动成绩居全县前列,筹备创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广泛开展课外、校外科普活动,提升科技社团的活动质量。以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为抓手,规范学校的科普活动,加强以机器人项目为主的科普知识教育。科普知识受教育率达到100%。机器人项目社团等科技社团参与率占三~六年级学生数的50%。筹备建立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进行探究性科技课题的研究。
3、聘任外教加强双语教学,完善国际礼仪校本课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师生的国际化视野的培训。建立国际友好学校3~4所,组织开展国际友好学校间的合作交流活动。
2014年
1、体艺精品社团的数量有所增加,并在县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实现由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的转变。体艺竞赛成绩居县师一流。加强体艺教育科研,发表体艺教育教学论文10篇以上。成功创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以机器人项目等社团活动继续带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科技校本课程的研究尝试,建立科技校本课程。进行科技探究性课题的研究成果展示。探索九年制学校科技教育的新路子,总结科技教育的经验。创建市“科技教育示范校”。
3、继续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实现课程设置多元化,引进国际课程,为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和兴趣爱好提供多元选择;实现师资力量多元化,继续加大外教聘任的力度。组织国际友好学校的互访交流活动,使有条件有需求的学生有机会走出去,真正实现国际化交流,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目标达成标志
1、学生体艺活动参与率100%,体艺社团的知名度高成果显著。体艺教师教科研成果显著,县考核位于上游。创建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和艺术教育特 色学校。
2、“机器人项目”活动参与率高,获奖面广。科普教育活动正常开展,有科技教育基地。建立和完善科技教育校本教材,具有科技教育的工作经验。创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3、强化双语教育,引进国际化师资团队。建立友好学校,实现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课程,培养师生的国际礼仪,提升师生的国际素养和视野。
(四)目标达成措施
1、切实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领导。学校将把特色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年工作计划,建立校长总负责,行政人员每人负责一个方面,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的“双目标”管理体制,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充分保证,逐步形成一套能保障学校特色建设顺利、深入、持久有效管理机制。
2、建立特色建设发展的师资培训体系。学校要办出特色,师资队伍是关键。我们将以先进、独特的办学思想为目标,以特色建设为指向,着手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体系,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所有教师的素质,借助社会力量(文化宫)弥补特色建设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三年的专业培训,强化教师对特色建设的理论、技能的认识,促使教师落实特色建设的具体行动,从而培养和造就一支观念新、素质高、有个性、能创新的特色建设发展的师资队伍。
3、充分认识教科研对特色建设的重要性。特色兴校,科研领先。我们将在教师中广泛宣传科研对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性,促使人人为创建特色学校献计献策;健全科研网络,把加强学校特色建设作为学校科研工作核心动力,使每位教师都为特色建设尽职尽责;加大科研力度;建立以特色建设为主题的科研制度。
4、广泛宣传特色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要做好特色发展的宣传工作,让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了解学校特色建设的领域和意义,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不断扩大特色建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合力兴特色、全员办特色的良好氛围。
六、保障机制
1、观念保障
通过学习,全体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科研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
2、组织保障
①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学校发展与建设工作,每学期专题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正的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较好达到预期有目标。
②成立由支部、工会、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成员组成的监控小组,每学期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写出评估报告交教代会审议。
3、制度保障
①规划实施实行分工负责制。由校长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分解到部门实行专人负责,要求相关部门制定规划实施的计划。②完善考核、奖惩制度。要将三年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奖惩挂钩。
4、后勤保障
加强后勤管理制度,使学校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规范而有序,并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5、监督保障
加强校务公开,让每一位教师对规划的实施进程了然于胸,使规划成为教师工作的指导。每学期学校至少召开1次教代会,评议对规划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6、经费保障
做到高效、合理地使用经费。保障教师科研、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教师、学生奖励基金。
7、评估保障
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每学期对目标实施进行自我评估,适当加以调整完善,以保证三年规划的顺利完成。
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2012年,是我校内涵发展三年发展规划的起始年,我们将坚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的现代公民”的办学宗旨,坚定“创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汇聚爱心和智慧,汇聚激情和理想,在未来的三年里,群策群力,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发展道路,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