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培训计划
芷红小学2008-2009学年新课程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基本依据,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师的培养与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标志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开展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大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使实验教师转变观念,连接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改革内容及有关部门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使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科的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水平。
三、培训内容:
1、通识性培训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性)》的研究为主要目标,以省编《素质教育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读本》为基础教材,具体内容是:
(1)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
(2)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内容和实施计划等,重点学习并理解《纲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目标、内容及相关政策;
(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4)新课程与评价改革;(5)学生主动发展与研究性学习;(6)课程资源的开发。
2、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
以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是:
(1)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了解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评估标准等内容,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2)学习和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有关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和教法等,新教材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
(3)有关本课特点的其他内容。
四、组织与管理
1、以校本培训为基础,改进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相对于非校本培训而言,校本培训在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更加切合教师数量多、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供学矛盾大等实际情况。新课程集中培训完成之后,我们应立足教学一线,组织广大教师开展自学反思、听实验课、讲示范课,使他们在自学反思中逐步成长和成熟,全面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培训时坚持专题辅导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长期自学成才相结合;提倡参与式、对话式、探究式的培训方式;在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时,把备课、说课、做课、评课“四课”作为活动载体。此外,积极探索和完善定向自修式等多种模式,努力构建起一个灵活开放、优势互补、既方便教师又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培训体系。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培训管理
a.建立培训目标管理制度。将教师培训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评估细则,将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b.建立新课程师资培训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按照“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把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内容、学时填入《登记卡》,并计入继续教育的学时,凡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承担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C、《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考核要求:参与培训活动;完成自学任务;撰写一篇体现素质教育观念的案例反思性文章;进行一次课程改革通识性知识考试。对新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说课;做一次教材的研究课。
3、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发培训资源
按照“边培训、边研究、边开发、边建设”的原则,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开发适合各类培训人群的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实现师资培训手段的突破。在开展新课程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培训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受欢迎的授课教师组成新课程教师培训“师资库”,面向全校交流。将国家级专家的报告、实验观摩课等制成网络版,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专页,开展网上培训,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五、主要学习材料及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决定》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4、所教课程新教材及相关教师用书
5、《走进新课程》
第二篇:新课程培训计划
新课程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年,我们要以弘扬武训精神,推进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课改实验为中心,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宗旨,狠抓一个关键(观念的转变),突出一个重点(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扎实推进课程实验,为学校教育再上新台阶和教师的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本学期,我校将根据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不断探索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新路子,使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教师的培养与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标志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开展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大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使实验教师转变观念,连接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改革内容及有关部门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使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科的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水平。
三、培训内容:
1、通识性培训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性)》的研究为主要目标,以省
编《素质教育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读本》为基础教材,具体内容是:
(1)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
(2)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内容和实施计划等,重点学习并理解《纲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目标、内容及相关政策;
(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4)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5)学生主动发展与研究性学习;
(6)课程资源的开发。
2、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
以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是:
(1)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了解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评估标准等内容,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2)学习和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有关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和教法等,新教材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
(3)有关本课特点的其他内容。
组织与管理
1、以校本培训为基础,改进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相对于非校本培训而言,校本培训在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更加切合教师数量多、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供学矛盾大等实际情况。新课程集中培训完成之后,我们应立足教学一线,组织广大教师开展自学反思、听实验课、讲示范课,使他们在自学反思中逐步成长和成熟,全面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培训时坚持专题辅导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长期自学成才相结合;提倡参与式、对话式、探究式的培训方式;在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时,把备课、说课、做课、评课“四课”作为活动载体。此外,积极探索和完善定向自修式等多种模式,努力构建起一个灵活开放、优势互补、既方便教师又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培训体系。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培训管理
a.建立培训目标管理制度。将教师培训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评估细则,将完成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b.建立新课程师资培训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按照“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把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内容、学时填入《登记卡》,并计入继续教育的学时,凡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承担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C、《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考核要求:参与培训活动;完成自学任务;撰写一篇体现素质教育观念的案例反思性文章;进行一次课程
改革通识性知识考试。对新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说课;做一次教材的研究课。
3、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发培训资源
按照“边培训、边研究、边开发、边建设”的原则,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开发适合各类培训人群的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实现师资培训手段的突破。在开展新课程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培训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受欢迎的授课教师组成新课程教师培训“师资库”,面向全校交流。将国家级专家的报告、实验观摩课等制成网络版,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专页,开展网上培训,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第三篇:中学新课程培训计划
、= 水冶镇一中新课程培训计划
为了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针对新课程实施
过程中一线教师遇到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设计能力不强、教学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课改工作计划,面向全校教师开展专项培训,为扎实推进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打好基础。为了使培训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请教师要通读新教材,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做好疑难问题摘录,培训时请自带教材、教师用书、笔记本。
一、指导思想
坚持研培结合,以研带培,以培促研,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分专题进行全员培训。
二、培训内容
1.了解学习课改纲要和《各科课程标准》,同时注意用新课改理念转变教育思想,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渗透和过渡。
2.进一步学习课改纲要,分专题学习课改标准,学习新教材教法,同时举行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项教研活动。
三、培训方式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培训、教研、教学
三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
2.坚持骨干培训和一般培训相结合。加强典型教师培训,并注意发挥其在课改中的作用。
3..搞好教学评比、评价工作,使培训、考核落到实处。
4.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请专家和优秀教师来我校讲座、讲学。组织教师参加镇、县、市以及兄弟地区教研活动,学习教改先进经验。
四、培训时间
每月一次,每月的第二周的周一例会进行
五、培训目的充分发挥“校校通工程”的应用效益和教育网络联盟的作用,采用以网络为主的远程教育方式,通过自主学习、网络交流、专家在线、任务驱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初中教育教学水平。
水冶镇一中学校
第四篇:新课程课改培训计划
2010年春兴年小学新课程课改培训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要率先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有关精神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以“更新知识,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培训宗旨,稳步提高自身素质。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教育观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胜任新课程教学工作,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三具体措施:
1.自学文件。参加集中培训前,自行阅读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材料,并结合个人和本地实际确定研究课题,并在培训过程中逐步完善。
2、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统一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分类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时要高度重视,以便把正确的教育观念政策措施,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
3、参加培训时要积极,按时报到、签到,学习期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按照培训的各项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记好笔记,并不断巩固所学的知识,准备接受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的考核。另外,还要遵守公德,讲究个人、集体卫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按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是新课程课改培训计划,有不足之处有待于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完善。
第五篇:实施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
平昌县板庙小学
实施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基本依据,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的培养与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标志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开展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大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通过培训使实验教师转变观念,连接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改革内容及有关部门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使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科的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水平。
培训内容:
1、通识性培训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研究为主要目标,以省编《素
质教育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读本》为基础教材,具体内容是:
(1)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
(2)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内容和实施计划等,重点学习并理解《纲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目标、内容及相关政策;
(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4)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5)学生主动发展与研究性学习;
(6)课程资源的开发。
2、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
以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是:
(1)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了解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评估标准等内容,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2)学习和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有关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和教法等,新教材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
(3)有关本课特点的其他内容。
组织与管理
1、以校本培训为基础,改进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相对于非校本培训而言,校本培
训在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更加切合教师数量多、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供学矛盾大等实际情况。新课程集中培训完成之后,我们应立足教学一线,组织广大教师开展自学反思、听实验课、讲示范课,使他们在自学反思中逐步成长和成熟,全面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培训时坚持专题辅导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长期自学成才相结合;提倡参与式、对话式、探究式的培训方式;在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时,把备课、说课、做课、评课“四课”作为活动载体。此外,积极探索和完善定向自修式等多种模式,努力构建起一个灵活开放、优势互补、既方便教师又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培训体系。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培训管理
a.建立培训目标管理制度。将教师培训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评估细则,将完成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b.建立新课程师资培训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按照“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把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内容、学时填入教师个人档案,并计入继续教育的学时,凡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承担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c、《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考核要求:参与培训活动;完成自学任务;撰写一篇体现素质教育观念的案例反思性文章;进行一次课程改革通识性知识考试。对新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说课;做一次教材的研究课。
3、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发培训资源
按照“边培训、边研究、边开发、边建设”的原则,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开发适合各类培训人群的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实现师资培训手段的突破。在开展新课程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培训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受欢迎的授课教师组成新课程教师培训“师资库”,面向全校交流。将国家级专家的报告、实验观摩课等制成网络版,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专页,开展网上培训,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附:主要学习材料及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决定》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所教课程新教材
4、《走进新课程》
平昌县板庙小学
二00八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