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边的楷模,平凡的感动
平凡的楷模平凡的感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上午好!我叫吴娇,来自电力调度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身边的楷模平凡的感动》。
我们党从嘉兴南湖的那条红船上启航,风雨兼程航行了90个年头,一路走来,哺育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在我们供电公司,有这样一个个共产党员,他们用激情浇注青春,用爱心燃烧岁月,将忠诚作为矢志铭刻,把奉献作为生命主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电网的安全运行、为百姓的万家灯火、为运城的经济腾飞默默地付出着。刚刚荣获2010年省公司安全生产标兵的周立辉同志就是这支队伍中杰出的一员。
周立辉同志是电力调度所分管调度运行的副主任。他和善的目光中时常透露出果敢与坚毅;不多的言语中承载着推动电网发展的厚望与重托。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将自己如火如荼的青春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电网调度运行这份平凡而又光荣的事业。尤其是从2006年他担任调度运行副主任以来,运城电网改造建设等各项任务十分繁重——配合山西中南部电磁环网解环工程、运城北部电网完善工程、2008年奥运保电、3.28王家岭煤矿抢险保电、应对中条山区段输电线路覆冰灾害、电网“大检修”工作实施、2座500kV变电站、5座220kV变电站、17座110kV变电站投产„„等等,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串足迹,每一串足迹都扎实而完美。
曾记得,多少个暴风骤雨的夜晚,轰鸣的雷声就好似拉响的警报,催促着他疾走的步伐,顶风冒雨来到施令台和调度员一起并肩作战;曾记得,每一座新变电站的投产,每一台新设备的启动,他都牵挂于心,细细过问;曾记得,当“电荒”的阴影笼罩人们平静的生活,他焦急万分,到处奔波,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对优质服备和“三公”调度的承诺。
有这样一件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2010年的2月6日晚上10时18分,调度室里响起了尖锐急促的电话铃声,“ 220kV桃平I线光差、光距保护动作掉闸,桃园测距9.625千米。”接到汇报,正在家中准备入睡的周主任,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要知道,220kV桃平双线带着整个平陆县的负荷,并且涉及煤矿、化肥、冶炼等高危行业,而此次故障点位于中条山风口,雨雪天气极易发生覆冰闪络,一回已经跳闸,同杆架设的另一回一定也十分危险。凭着丰富的运行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周主任迅速指示调度员:将220kV平陆站负荷全部倒由110kV三平双线供电。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三,在别人眼中是过小年;这一天是星期六,在别人眼中是全家欢聚的轻松周末;这一刻已经是晚上近十一点,在别人眼中是进入梦乡的时间;而在周主任眼中,这是关系到平陆全县十二万负荷的可靠供电的一刻。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一头扎进冬夜刺骨的寒风,匆匆赶往调度室。
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次日凌晨1时47分,平陆全站负荷终于安全地转移到三平双线上。2时10分,也就是距负荷转移仅
仅过了23分钟,桃平II线也掉闸了,故障点同样位于那个风口上。
由于负荷及时得到了转移,整个平陆县的持续供电得到了保证,从而避免了一场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避免了平陆30多万百姓陷入黑暗与寒冷。都说这23分钟,争取到的是时间,是光明,可我要说,这23分钏,争取到的更是百姓对我们电网人的信任!又是一个不眠夜,周主任走到窗前,望着暗夜中的街灯,揉了揉发紧的太阳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虽然他的眼里早已布满了血丝,可心中却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唯其真诚,他的生命才如硕果一般饱满;唯其执著,他的人生才充满了责任与奉献!
环顾四周,让我们把目光落在身边更多的共产党员的身上。他们的工作平淡无奇,他们的行为质朴无华,他们的事迹谈不上惊天动地,他们的故事也未必能够催人泪下。然而,正是这样一群平凡的人,用他们并不伟岸的身躯,为安全生产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为国家电网形象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为时代主旋律奏响了一串强劲的音符。他们用血的至诚书写人间大义,他们用铁的刚强铸造人生价值!这,就是他们作为共产党员的执著追求;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楷模,平凡的感动!
第二篇:平凡的感动在身边
深秋的早晨,阳光并不是很温暖,空气中已经捎带着一丝冰冷。在各家团圆的“中秋佳节”和举国欢庆的“国庆节”共同来临之际,还有一帮“黄马褂”们,在铁路一线上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10月2日,早上8时40分左右,我刚走到下编工区门口,远远的就看到线路上有零星几个“黄马褂”在进行作业。走近一看,原来是下编工区的工长张新忠,带领几名节假日值班的职工,正利用天窗,对线路设备进行整修。
看着他们黝黑的面庞,朴实的笑容,脏兮兮的黄马褂,听着他们“嘿咋、嘿咋”的号子声,不知怎么地,我内心深处有种莫名的触动。
大学毕业以后,我通过招聘,进入了郑州铁路局安李公司,今年6月份,因工作原因,被调入了郑州桥工段下行车间,任车间记工员。对于我而言,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岗位,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刚来到这个地方,对许多工作都不熟悉,看着这么一帮身着黄色防护服的男人们每天抬着许多的工具,往返工区和铁路线上,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和户外作业,使他们本身粗糙的皮肤更显黝黑,油兮兮的黄马褂、黑乎乎的脏手套,走在大街上可能都会被误以为是一群清洁工。
因为我的年龄比较小,又是车间记工员,所以无论是车间的领导,还是工区的职工朋友们对我都特别的热情。对这些普遍比我年长的同事们,有什么生活和工作上的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喜欢跟我交流,由我到段里为他们办理各种事务,所以随着长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我也慢慢的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他们也都很亲切的喊我“小郭会计”。
记得我第一次从段上领回劳保的时候,当他们拿到段上发放的劳保用品时,质朴的笑容,看见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换上新手套时,我突然之间也感到了些许的喜悦和成就。
有一次,段里配发了新的防护服,当我发放给他们的时候,看到有些人把新的防护服仔细叠好放在衣柜的最下方时,我疑惑地问他们:“为什么不穿新的工作服呢?多干净呀?”
其中一名年长的职工老徐,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对我说:“小郭会计,这新的防护服,是大家留着过年时候穿的。”
我很不解的问道:“老师傅,过年不是都可以放假回家了嘛?回家了,还穿它干嘛?”
“小郭会计,你不知道,为了大家伙儿过个踏实的新年,每年都会有一小部分人留下值班,来保证春节期间的线路安全!”老徐连忙解释道。
“去年就是曹主任跟我们大家伙一起在车间吃的年夜饭!有鸡、有鱼,好多菜,可热闹了!”年轻的小刘昂着头兴奋地说道。
“那你当时想回家吗?”
当我问到这句话的时候,小刘昂扬的身体突然向泄了气的皮球,他低着头小声嘀咕道:“想,当然想了!”
看着周围所有人都陷入了安静,我的内心荡起了一丝涟漪。
是啊,谁能不想家呢?每个人谁不曾想念远方的父母,守在年迈的父母身边尽尽孝道;谁不曾思念自己的妻儿,在一起欢笑团圆;谁不曾想在温暖的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呢?
忽然想起小学时候的一篇课文叫《最可爱的人》,现在仍记忆犹新。对于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这些人来说,在平凡的岗位上,无论酷暑严寒,无论风吹雨打,他们依然执着的去坚守在钢轨丛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独地守护着这片钢轨丛林,守护着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安康,守护着他们心中那份最简单的执着。他们就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我心中最亲爱的兄弟,他们就是我心中最深的感动。
(马驰 郭钰)
第三篇:身边楷模
身边楷模:赤心慧笔写忠诚
2011-1-10
——记广水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李明清的先进事迹
/ }4 J6 a-l)x% S3 R)s!w“ ^
他忙碌、他充实——
新年伊始,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之中。他到机关,进企业,入乡村,认真采访广水人民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奋力推进新一轮战略跨越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1 h7 f& w* k6 j$ O0 u
他快乐、他欣慰——
看着自己写的报道在省、地媒体刊载,闻着油墨散发出的芳香,他所有的疲惫与劳累便一散而空,欣慰与欢乐充盈心间„„/ e7 y, o' v: }: r
他,就是广水市的“新闻老兵”——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明清。-s9 S7 I9 |._;v& F
深入车间采访
深入田间地头
热心指导通讯员
李明清至今已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工作了16个年头。16年来,他在全国20多种报刊发表消息、通讯、言论等各类作品800多篇,其中有10多篇作品获地级以上奖励。2000年以来,他年年被湖北日报社、随州日报社评为“模范通讯员”;2003年12月,被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联合授予“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6月,被中共随州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广水市委宣传部新闻科被随州市委宣传部评为“对外宣传先进单位”;2008年,他荣获“随州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广水市十大标兵”等称号。他撰写的消息《广水农民新时尚串“文化门”品“文化餐”》获“我与新农村建设”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通讯《农家走出诗坛“蔡家军”》获湖北日报2009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
把握重点
服务中心
1994年冬,李明清告别教坛,成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
他深知,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他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他还订阅了《新闻前哨》等报刊,购回了一本本业务书籍,挤出时间认真钻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力争让自己尽快“入门”。$ S;^ T)X w)A!c
“用手中的笔为广水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多方位、深层次宣传报道广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推介广水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写出了一大批有价值、有深度的稿件。-~: e& @$ @ F4 }9 a(X3 O
在改革开放 的大潮中,广水市委、市政府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大批客商来广水投资兴业,众多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广水,促进了广水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n3 K# ^!y6 f+ ~, x7 Q0 g.P
如何选准角度,将广水的这一“亮点”宣传出去?他一头扎进企业及相关部门采访,广泛搜集素材。在引进企业湖北省风机厂有限公司,他来到生产车间采访一线的工人,前往技术研发部门、销售部门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并和公司负责人座谈,从上午8点一直忙到12点多。公司领导盛情挽留他在公司就餐,他婉言谢绝,匆匆赶回市政府机关食堂简单吃了几口,就来到办公室整理采访素材。o' ^/ e* c6 v
为了掌握更翔实的情况,他又到市经贸局、外贸招商局等部门采访了相关人员。他在仔细分析采访记录时发现: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摒弃了“捡到篮里就是菜”的传统思想,变招商为选商;在引进项目、资金的同时,十分注重引进人才和技术。他紧扣这一主题,精心构思,撰写出了消息《广水选商引智培强优势产业》。稿件寄出后,很快被《湖北日报》在经济版头条刊发。
% u!z(w: g2 P0 o/ r% ?” o0 B近几年来,广水大力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环境活市”战略,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广水市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称号。得知这一信息后,强烈的新闻敏感性告诉他,应该写一篇工作通讯来宣传广水的这一重大成就。;Z w0 @0 j: t
说干就干。他迅速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经贸局等单位采访相关人员,并加班写出了初稿。第二天一上班,他就将初稿拿出来仔细揣摩,觉得标题不够打眼、抓人,行文有些枯燥、干巴,当即决定推倒重写。就这样,他先后四易其稿,撰写出通讯《广聚活水立潮头》。稿件发送到《湖北日报》编辑部,编辑经过认真审阅后表示,稿件标题比较大气、鲜活,行文也比较精炼、生动,将该稿安排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予以刊发。# m9 g6 f3 A8 l.n# ]' Z
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培育下,风机产业集群强势崛起,被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一新兴产业,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地连续报道。2005年7月,他采写的《广水打造“中国风机城”》一稿被《湖北日报》采用。2006年3月,他在到双剑风机公司、中意机电鼓风机公司等多家风机企业及经贸局、工业行办等单位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撰写了《广水推动风机产业扩张》稿件,被《湖北日报》在一版刊发。2007年,市里在支持风机产业发展上又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推动风机产业迈上新的台阶。为了不炒“现饭”,写出新意,他再次深入到相关企业和部门采访,在一线搜集素材,捕捉灵感。经过反复提炼、推敲,他写出了《广水巧借智力擦亮风机名片》一稿,被《湖北日报》在经济版头条刊发。该稿还荣获2007湖北日报通讯员好新闻三等奖。2008年5月,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领导评价广水风机产业“规模大、品牌优、竞争力强”,他以此为由头,采写了《广水风机风行全国》一稿,很快被《湖北日报》编发。;b-x G4 a3 M5 Q* F.r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他适时组织新闻宣传战役,努力营造大声势、打下大烙印。2008年是广水建市20周年。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社会氛围,他认真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并根据领导及有关媒体的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从当年5月下旬开始,他积极配合部领导督促市内各新闻单位认真落实方案中的各项任务。同时,他不辞辛苦,根据省及随州市等上级有关新闻媒体的要求,认真搞好建市20周年成就展示、系列报道、市庆专题片的写稿、组稿工作,其中他参与采写的通讯《风生水起谱华章》、《和风惠雨润城乡》先后在《湖北日报》显著位置刊发。经多方努力,整个市庆宣传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深受好评。1 T(L2 ?9 ].e.y5 g
在今年7月份的抗洪救灾宣传战役中,他和部领导一起组织骨干力量,及时报道广水的灾情及抗洪救灾的举措,深入宣传抗洪救灾的各类先进典型,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极大鼓舞了全市人民抗洪救灾的斗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深入实际 讴歌典型
“脚板底下出新闻。”李明清十分清楚,光坐在办公室里是写不出好新闻的,必须深入一线,深入生活,才能捕捉到新闻“活鱼”。16年来,他跑遍了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许多市直部门、工商企业也留下了他的身影。
-a!s;F7 f& Z9 o8 d* h;r
2008年5月,他获悉“见义勇为英雄”朱兴传的母亲李希凤、骆店乡孙庙村农民杨祖声和女儿杨艳梅及杨寨镇戴畈村戴五星3个农民家庭将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的消息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太平、骆店、杨寨实地采访。
0 Y“ 7 ]9 y _!Z/ y, D1 @
他在采访中得知:2007年7月2日凌晨,在广东省惠州市广水市太平乡青年朱兴传协助警察抓捕歹徒时不幸牺牲,其见义勇为的壮举在当地传为美谈,社会各界先后向朱兴传家送慰问金、捐款近60万元;2005年8月,厦门大学广水籍硕士生杨德超,在网上发出帖子,寻找患上间歇性精神病离家出走3年多的姐姐杨艳梅,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杨艳梅终于回到故乡;2006年9月,杨寨镇戴畈村戴五星的7岁女儿戴婉月在帮妈妈烧火做饭时,不慎被火严重烧伤,灾难无情人有情,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纷纷伸出关爱之手,先后捐款数十万元救治小婉月,终于将小婉月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v)Y(, F, v+ l(s)b2 e
这3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农民家庭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我们遇到困难时,全国各地的好心人无私地帮助了我们;现在四川人民有难,我们也要四川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话语一直在他耳边回响。回到办公室后,他连夜加班撰写出题为《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人》的稿件,先后被省有关媒体采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P# N1 Q;J2 `* W
时逢盛世新事多。他深入基层,多方报道农村的新变化、农业的新发展、农民的新风貌。他到十里、关庙、长岭等乡镇采访时发现,许多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更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纷纷加入各类文艺协会。他当即深入有关农户家中采访,获得了较丰富的素材。回来后,他写出了消息《广水3000农民加入文艺协会》,先后被《湖北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刊用。
;D-d5 E3 j(d, Z% B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十里办事处宝林青年农民冯明勋致力研发新型拖拉机,获得了2项国家专利。他在第一时间乘坐公共汽车赶到宝林,又从宝林边走边打听,步行七八里山路,当到达观音村见到冯明勋本人时,已是中午一点多,他忘掉饥饿,便立即投入对冯明勋的采访中。6 I9 % z$ O: U(~
随着采访的深入,他了解到,由于山区、丘陵地带的田块较小、形状复杂、交通不畅等原因,本地的绝大部分农田都靠水牛耕作。手扶拖拉机虽然能够应用于耕作,但其机动性、适应性十分有限,特别是转向非常困难,在很多情况下还不如头牛省事和效益高,而四轮拖拉机则更不适应于这些农田的耕作。而冯明勋开发的实用新型拖拉机,可提供比手扶式拖拉机更好的田间机动性能和操作灵活性能,能轻松灵活的进行滑移转向,并且有在大转角转向状态下,尾轮和犁沟配合良好的特点,能够较好地解决山区、丘陵地带农田机械化耕作困难的问题。)Q$ W-J3 d1 G3 y$ I5 [$ T
一个仅读完初中的青年农民,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鼓捣出了2项国家专利,确实不简单!回到办公室,冯明勋肯学肯钻、锲而不舍的精神激励着他打开电脑,很快写出《广水青年农民冯明勋十年“育”出新“铁牛”》一稿,先后被《湖北日报》、《随州日报》等媒体采用。' w* {-`8 x& z* u, ^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他始终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一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立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快采快写,能今天写完的稿子,绝不拖到明天,加班写稿成了家常便饭,快节奏、高效率成了他的风格。今年“7。17”洪灾发生后,他及时与湖北日报记者联系,在第一时间报送相关信息,7月18日,湖北日报就在第二版刊发了我市奋起抗洪救灾的报道。
锻造队伍 凝聚合力
李明清深知,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是无法推动广水新闻宣传迈上新台阶的。为此,他十分注重加强通讯队伍建设,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全市业余通讯员的写稿热情,形成强大宣传合力。
在部领导的支持下,他督促各乡镇办事处和市直部门建立健全了专兼职通讯队伍。为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他积极组织举办通讯员培训班,邀请省、随州市及广水的资深编辑、记者前来授课,深受广大通讯员欢迎。他还积极引导各乡镇办事处和市直部门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并应邀为其授课。
: p2 p$ T1 C;q” h!F: p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组织的通讯员培训班累计培训300多人。这些经过培训的通讯员,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挤出时间,运用所学到的新闻采写技巧,多方宣传各行各业的新人新事,涌现出了不少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广水交警大队通讯员王贵生参加了多期通讯培训,新闻业务越来越娴熟,《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都刊播过他的稿子,他写的通讯《为了国脉的“跳动”》还被湖北省专业报记协评为当惟一的一等奖。郝店镇中心中学教师陈君怡学以致用,教学之余笔耕不辍,累计在各级各类报刊台发表教育宣传稿件1000多篇,荣获各级各类奖励50多次,还出版了个人的新闻专辑《园丁情深》。3 l6 G j+ D2 f
他乐于与基层通讯员交朋友,同他们交流新闻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畅谈新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对他们的一些好的作品,积极向上级新闻媒体推荐。“我虽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但可以从精神上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写稿热情!”李明清坦诚地说。“ x$ a6 z t-T$ c;p1 ^
今年46岁的余店镇通讯员程爱华,原是一位民办教师,爱人在家务农,还有两个子女,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程爱华酷爱新闻写作,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被聘请为镇通讯员。他和程爱华经常通过电话商量稿件的修改和完善,力所能及地为程爱华提供一些稿纸。每逢传统佳节,他和程爱华互发短信联络。程爱华有时到市里办事,常抽空到他办公室来坐坐,聊聊工作上的得失、生活中的烦恼。宣传部每次举办通讯员培训班,他总是不忘通知程爱华参加,并安排程爱华在培训班上介绍新闻采写体会,充分激发了程爱华的写稿积极性。尽管工作条件艰苦,程爱华在新闻宣传上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被随州日报社评为“模范通讯员”。g7 R!B/ 5 o& h
为了方便通讯员与自己取得联系,他向众多通讯员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欢迎通讯员来信来电提供新闻线索、交心谈心。对通讯员提供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他第一时间赶到通讯员所在单位,同通讯员一起采访,一起商讨报道的立意、角度,联手撰写稿件,在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S% m)D(`2 R4 F
他还积极向部领导建议,争取市委、市政府设立了“新闻宣传奖励基金”,对被中央、省主流媒体采用的通讯员作品给予一定奖励,此举对提高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他们用手中的笔书写广水的新面貌、新变化,为宣传、树立广水形象、提高广水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 x/ d0 {7 p+ i% A: q# Y' k6 n b1 [1 x" o9 y.n)k
第四篇:我们身边平凡中的感动
陈雄斌同志先进事迹宣讲材料之一
我们身边平凡中的感动
钦州海事局局长 廖建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是钦州海事局港区海事处普通职工陈雄斌同志的事迹。陈雄斌同志是长期工作在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第一线的普通海事基层执法人员。
美国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伦 凯勒说过:“坚定的信念,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我想,这话很适合评价陈雄斌同志,因为他有着这样的信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对这一行负起责任。”就冲着这句“负起责任”,使他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陈雄斌同志,男,1972年出生,钦州人,中共党员。1995年7月毕业于广西大学广告专业,后通过自学取得法律专业函授本科学历。陈雄斌1995-2002年在茅岭海事处工作,2003年至今在钦州港区海事处工作,参加工作16年,一直在基层海事处工作。在平凡而又繁杂的基层工作中,他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他是一个能耐寂寞的人
陈雄斌参加工作16年,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下工作,支持他坚守的是信念。他参加工作的第一站茅岭海事处,是钦州辖区最偏远的站点,交通不便、缺乏淡水、用电不正常、更谈不上什么宽带、饭堂,长期只有两名工作人员。陈雄斌服从组织安排,一干就是8年,人生有多少个8年。2002年,陈雄斌同志到南宁参加同学聚会,已经是广告公司老总的同学听说了他的近况,劝他别傻了,与其在茅岭那个偏僻的地方浪费青春不如到南宁一起发展,老同学的好意却遭到了陈雄斌的婉拒。钦州是个后发展的地区,1995年陈雄斌参加工作时,钦州市港口吞吐量只有15万吨;2003年陈雄斌到钦州港区海事处工作时,吞吐量也只有263万吨。现在媒体经常说的“6天盖起一层楼、一天吹填40亩地”的“钦州速度”,是广大钦州人民长期坚持“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巧干,勒紧裤带建港“钦州精神”的结果,钦州港今天的繁荣离不开一批批陈雄斌式拓荒牛的无私奉献。陈雄斌同志告诉我们,自己一家三代都是为钦州水运服务的人,对海事工作的不离不弃正是基于骨子里的这种“钦州精神”。2003年,茅岭海事处因业务原因撤并后,陈雄斌卷起简单的行李,又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同样条件艰苦的钦州港。
二、他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人活着总是需要一种追求的。在茅岭海事处8年的日子里,陈雄斌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一直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先是参加了中央党校法律专业本科的函授学习,然后又以坚忍的毅力自学财务知识,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到了钦州港,业务量一天天多起来了,工作要求一天天高起来了,陈雄斌越来越发现,只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工作,他主动由本科起点再回专科,参加了上海海事大学海事管理专业大专班学习。他说“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在乎的是学到知识”。就这样陈雄斌同志勤学苦练基本功,一点点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并逐渐成为港区海事处签证和规费征收岗位上的行家里手。海事处是扁平化管理的,各岗位没有严格的职责区分,什么活都要干,其中每天两次总行程十多公里的巡港也是陈雄斌同志的份内活。2004年4月,陈雄斌与同事在港务局码头例行巡港时,发现了船名书写非常不规范的“金湖星818”轮,当时沿海小型船舶船名书写不规范的情况是经常有的,陈雄斌是个细心人,想起最近业务学习中部局通报严查的“金海虹318”船舶船型与之类似,当即建议查对。随后,我局派出专门检查组对该轮进行了认真比对和检查,确认该船就是部局通报名单上的“金海虹318”轮,这是全国海事系统查获的第一条“金海虹”系列的船舶,得到了交通部的通报表扬。陈雄斌的“倔”是海事处大家公认的,进入单位以来陈雄斌一直是工人身份,为适应海事管理体制改革需要,05年起,陈雄斌坚持参加海事招录公务员考试,一次失败再来,两次失败还来。当周围的人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的时候,陈雄斌于2008年以较高的分数通过了公务员招录考试,成为系统内以在职身份考录的仅有的两名佼佼者之一。
三、他是一个很少沾家的人
应该说,基层海事处的政务窗口在海事工作中是不起眼、不容易出成绩的,可就在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陈雄斌同志硬是在“痴迷”的状态下干了整整16年。在这16年里,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他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数不清;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做了多少事,他说不清;办理过多少船舶签证、参与救助过多少船员群众,他记不清。而辖区20多个码头泊位的分布情况他数得清清楚楚; “为了钦州港的大发展,再苦干20年也值得”的真诚他说的清清楚楚;辖区内每个监管重点难点,哪里需要经常督促,哪些需要重点监管他记得清清楚楚!凡是认为是份内的工作,哪怕再苦、再累、再险,陈雄斌都会主动请缨,说干就干。但陪妻子儿子逛公园,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他总是没时间……陈雄斌同志结婚10年,父亲从海事部门退休10年,说起陈雄斌,他们总是又“疼”又“恨”。作为钦州人,他回家的时间总是比别人少,在海事处值班的时间总是比别人多。海事处实行24小时工作制,每天都必须安排值夜班,没有节假日和周未之分。处长安排值班时,陈雄斌总是说我是本地人回家方便,年轻人节目多,让他们先回去吧。每到春节前他又总是说,反正我在钦州过年,让外地的同事回去吧。同事有事找人换班,他总是热情地说我回家方便,我来值吧。到安排补休时,他却说我手头的工作还没做完,以后再说吧。一个月30天,每月他都上26、7天的班,16个春节,他年年都在海事处度过,其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不想痛痛快快地回到家里,一家团聚过个好年。长期在海事处值班,陈雄斌跟同事们一起养成了对“呼叫钦州海事”特别敏感的习惯。钦州海上搜救中心去年建成前,辖区整个搜救值班全靠海事处的VHF电台,白天是这批人干活晚上还是这批人值班,值班听得最多的词就是“钦州海事”这几个字。所以即使是在休息状态,只要听见有人说到“钦州海事”这几个字,无论多累,肯定能醒过来。2008年8月12日半夜,“顺强1”轮在钦州外海遇险沉没,15人落水,钦州海事局及时发现险情、及时进行处置,随后的救助行动被马飙主席称赞为“广西最成功的海上救助行动”,当时正在值班室值班并忠实履行搜救协调员职责的就有陈雄斌同志。
四、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港区海事处的领导经过多次调整,03年就跟陈雄斌在一起的同事也都换岗了,陈雄斌成了海事处的老同志,但他从来不摆老资格,还是象新兵一样,忙前忙后顾这顾那。海事处上到处长,下到新人,包括我们局领导班子都亲切地叫他“斌哥”,来办事的公司和代理也都亲切地叫他“斌哥”。年轻人讲,“斌哥”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贴心;行政相对人讲,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从来不摆脸色,不耍脾气,舒心;领导讲,他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交代给他的事总能妥妥当当、不折不扣地完成,放心。钦州海事局是“全国青年文明号”,港区海事处是个重要窗口,在陈雄斌同志的影响和带动下,大家一起维护了海事处这个重要窗口的形象:坚持优质服务行政相对人,共同努力在“优”字上做文章,在“好”字上下功夫,在“全”字上求发展,在“实”字上见精神。在港区各查验部门服务质量社会评比中,海事处每年都是最好的,有几家代理每年都给我们送锦旗。
陈雄斌同志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从来没有对单位提过什么要求,争过什么荣誉。翻开他的荣誉薄就会发现,部局“金锚奖”、“向杨庆文同志学习活动先进个人”、广西海事局成立十周年“人民满意的执法官”、“钦州市先进工作者”,这些都是组织上对他长期以来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肯定。
这就是斌哥——一个安于平凡,耐得住寂寞,而又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普普通通基层海事职工。也许我们不能驰骋疆场轰轰烈烈,但是我们可以学习陈雄斌同志。小草虽小,一样能铺成辽阔无垠的大草原;岗位虽然平凡,一样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第五篇:在我身边最平凡的感动
在我身边最平凡的感动
在我的身边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那些润物细无声的感动却让我的内心深处得到温暖、激动和震撼。
每天那个身影都早早的出现在学校,他在认真地查看学生的安全和学习情况;每次不经意间看见他总是弯腰捡拾地上的果皮纸屑;每天下班,他一声平和而真诚的“路上骑车注意安全”,言语间流露出的关心和体谅让我如沐春风。这就是我们古都希望的乔校长。他工作认真负责,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他教育教学的理念也很新很实在,每次听他开会讲话我都会受到启发。就拿这次的三课赛教总结会来说,乔校长最后说的要让课上的好,上的有效,课堂中的探究合作学习就得真正的搞起来,而不是做样子,这就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加强练习,真正的去研究怎样组织好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这些都让我下定决心深钻教材,平时课堂上就要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我自身也要提高素养。在乔校长一言一行的影响下,我也越发热爱我们的学校,热爱我的学生,热爱我的工作。
在我们学校还有一位让我佩服和感谢的人—工会主席高军强老师。他是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在我的眼里,所有的计算机问题都难不倒他,因此我很佩服他,但我更要感谢他,因为我的电脑课件制作不行,我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去问他,他都很热心的帮你解决,教你怎样操作。只要我们学校的老师有关于电脑和电器的问题都去问他,他都会乐于帮忙,让每一个人的困难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