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经意间,我踏上教师这个岗位将近一年了,回顾这将近一年来的教学之路,我体味到了为人师的诸多滋味。这里边有欢乐,有辛酸,有收获,也有失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和学生一起得到了成长,尽管成长的过程是一种痛苦的过程,但成功的喜悦是甜蜜的,是每一个老师梦寐以求的。
作为一名新教师,刚踏出社会,怀抱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走上了自己的教师生涯,我有的是信心,有的是激情,但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偶尔还带的一股学生味,对于怎么去备课,怎么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怎么去管理调皮学生等诸多问题都感到茫然无措。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从中我收获颇多。
首先,我明白了教师的职业虽不是轰轰烈烈,但是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此,担在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地培养学生考试的能力,而且在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充满自主性和差异性的生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身心健康,是否具备创新性意识,是否有责任的担当,是否有爱国爱家的意识,从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数学和信息技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其次,我体会到没有爱心的教育,教学就是毫无意义,常言道“把学生看作魔鬼,你便生活在地狱,把学生看作天使,你便生活在天堂。”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既要授与学生知识,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到微笑教学,不对学生发脾气,而是讲道理,以理服人。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因此造成了不同学生成绩上的差异,因此针对所有学生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是不对的,所以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发掘每一位孩子的潜能,从而引导他们发展其长处。
在这时间的教育教学中我也意识到了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必须热爱学习,善于思考,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吸纳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我还不停地抓住每一次机会向别的老师学习,听不同老师的课。
除此之外,我还在每堂课后反思,反思学生这堂课学到了多少,这堂课成功点在哪,失败在哪,从而改进自己上课的方式,不断进步。
学无止境,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努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2013年6月2日
第二篇: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带着梦想飞翔
我的专业成长故事: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向明加
学校要求每个老师写出自己专业成长的故事,熬了两夜竟然都难以写出个由头来。哎,平时自己不是爱涂鸦几下吗?怎么就难写出个头来啊!是自己年级大了,知识陈旧了?还是自己更本没有写的材料?今夜又坐在电脑桌前,听着那一曲不知听了多少篇的却怎么也没听厌的歌曲,想静下心来好好梳理哈,自己凌乱的思绪!在略有些伤感的旋律中慢慢沉醉起来,终于明白自己怎么就写不出来的原因了,是啊,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怎能两个晚上一书而就啊!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活拥有太多的酸甜苦辣,拥有太多的喜怒哀乐。为了报考师范学校,做一个有学问,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老师,初中那会自己拼死拼活,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打电筒看书的那份读书劲头,在夜深人静的夜里又浮现出来。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十多年年前的我还是憧憬着教育事业的毛头小子,如今,自己已成为了有着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在这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也曾经无奈过,有过得过且过的失落,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句座右铭一直支撑着我的信念,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记得刚站上讲坛时,对着那些依依呀呀的学生时,有些无奈,他们没有课堂常规的概念,一个个张着茫然的眼睛瞪着你,把我憧憬的课堂梦想击得粉碎。为了能把课上的更好,能让学生更能喜欢我。我自费订购了一些教育教学书籍,曾几多的夜里一个人把灯苦读,在理论上不断丰富自己,渴望自己能快点成长,也能快点解决这困惑的问题。通过自己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一些老教师指点及和校内外老师的交流,终于帮助我逐步走出困境,能轻松驾驭课堂。因为想要这种成功的快乐,所以我更加积极参加一些教师培训的业务学习,进几年来国家更注重教师的业务修炼,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特别有幸的是在2012年得到了一次全省骨干教师脱产国培学习,在几个月的学习期间能得到许多专家、名师的指点,能与来自湖湘四面八方的骨干教师一起交流,使我的。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质的飞跃,专业知识得到了快速提升。也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
一、教师一定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它能使我们了解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时代在不断前进,社会 从要求温饱到小康,再到更富有深层次的生活要求给我们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所以教育教学需要改革,要改革首先要转变、更新观念,因为它制约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思想观念是一个人最重要、最根本的素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及工作方向,是行动的指南,观念不对头,工作就不会有激昂的情绪,就会消极怠慢。
二、理论的学习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教师一定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真地进行思考,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与别人一起交流,与别人一起碰撞。在“问题”的驱动下,你才会主动地去思考,主动的去学习,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前做教师时我只关心怎么上好这节课,很少再回过头来审视、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以前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去分析问题,进而深入研究并设法解决,这样自己的专业上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非常重要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要广大教师朋友一定不要错过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只有充分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经历就是财富。是的,作为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中,无论痛苦,徘徊,快乐或者感动,都是我们心灵成长不可或缺的元素,相信我们在不断地超越过程中,必会化茧成蝶,去领略天空的美丽风光。
我不由想起小时候老师教过我的一篇老舍《养花》的课文:“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不是吗?我爱教育这个职业,可我却还没有成为一代名师,不正是我没有去认真研究,总结吗?我也不奢望我能成为一代名师,只是这是我喜欢的一项事业,不求有什么惊天动地,桃李满天下,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一群群天真的孩子快乐健康成长,这不正是一种幸福吗?
“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在教育教学中只教不思考,自己就永远难以成长起来,这和养花有异曲同工之处吧!“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不正是教育教学的真实写照吗?
展望未来,我梦想着让我的学生能快乐健康成长,带着梦想我期待飞得更高、更远。
第三篇: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之后,“教育叙事”这种教育文体兴盛起来。这种文章,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教育教学事实,通过事实表达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教育方式方法,有人又将其称为“教育故事”,转讲教学事实的故事叫教学故事。读写教育教学故事,已经成为基层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科研,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因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专家的关注。
一、教学故事的价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读写教学故事实际是在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这种研究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切合实际,立竿见影,对促进教学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大为有益。
1.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于“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经常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理念属于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撰写教学故事,必然要有充分的依据,这个依据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理念。撰写教学故事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教育理念。
2.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教学故事常常包含棘手的情境,有时还含有两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决策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决策水平指教师在短时间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虽然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进行多次决策,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决策时间的有限性,每次决策不可能非常合理和完善。撰写教学故事要求研究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体会,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在相似的情境中处理问题。经常进行这样的分析和反思,课堂决策水平必然会更加科学和明智。
4.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撰写教学故事实际是在进行行动研究,这种研究获得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这也使得小学教师乐于去分析,去探讨。这种研究方式具体实在,易于操作,运作起来困难较小,容易取得成功。这就消除了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使他们建立起自己也能够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心,乐于从事教育研究。
5.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丰富教学监控手段。教师撰写教学故事,会养成一种遇事都会去分析、思考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会带着一种“是否合理”的疑问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样一来,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监控的主体,又是这一监控的对象,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施以监视、反馈、调节和控制。经过一段时间,课堂教学监控意识和监控能力都会大为提高。
二、教学故事的特征——叙事性、集中性、新颖性
1.教学故事具有叙事性。这种文章总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记叙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事实,这个事实是真实的,有人物,有起因和结局,还有发生的环境等。除了有人物的语言——主
要是对话和行为外,还有一定的细节,比如人的表情、心理活动,当时的气氛等。
2.教学故事具有集中性。教学故事并不一定要讲述一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往往是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叙述。这个片断显示了事实的主要过程,能鲜明地表现主题——教育思想、理念、策略、方法等,写得具体详细,能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但是笔法简练,与表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环节、人物、动作、环境等都要舍去。语言简洁流畅,篇幅短小精悍,一篇文章一般是几百字或一二千字。
3.教学故事具有新颍性。故事是比较新鲜的,能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主题反映的是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策略和方法。主题不仅先进,而且鲜明突出,让人能从故事中容易地领会作者的用意。为了凸现主题,文章中往往有一点画龙点睛似的议论或感想之类,但不会太多。
三、教学故事的类型——异彩纷呈,百花竞放
教学故事虽有其基本的特征,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百花齐放,是一个开放的文章样式。下面以我校教师撰写的教学故事为例,从不同的视角,列出教学故事的一些常见类型。
1.从故事的内容看,有经验型和教训型。经验型故事讲述的是成功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指导性,能供人效仿和借鉴。比如《寓意不唯一》就表达了以人为本和尊重学生主体的先进思想,而《巧用简笔画》则介绍了一种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教学方法。可以说,这些故事讲述的多是成功的教学经验。教训型故事讲述的是不成功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或者有悖于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或者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欠妥当,等等。这个教学事实对自己或别人都是一个反面教材,它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人有着警示作用,可以说这是一种反思性的教学故事。如《为孩子喝彩》就说明这样一个主题:学生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应尊重学生体验,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肯定;如果硬要把自己或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势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窒息创新精神,无形中取消了个性化、多样化阅读。
2.从故事记叙的人物看,有学生主角型、教师主角型和师生主角型。学生主角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或者讲学生学习实践,或者讲学生之间交流,较多的是展示学生的才华,并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揭示故事的主题。《学生互评的魅力》,记述的就是学生通过互评互议解决数学问题学习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处于配角的地位。教师主角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教师的活动,或者讲教师课前备课,或者讲教师课后反思、批改作业,或者讲教师上课时演示、讲解,等等,对教师的记叙占了文章大量的篇幅,而且故事的主题也是通过教师的活动透露出来的。《他山之石》着重讲教师如何利用数学学具帮助学生分辨“b”和 “d”这样的事实,并从而引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这样的主题。师生主角型教学故事很难分清谁是主角。《让孩子用爱心组词》,故事所讲的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错误组词到正确组词的过程,很难说谁是主角。
3.从题材的容量看,有特写型、全景型和综合性。特写型故事记叙的是一次教学活动的一个片断,叙述详细具体,但表现的却是有较大价值的主题。如《从误解到正解》截取的虽然是一堂阅读课中的一个小环节,但表现的却是如何正确处理生成与预设这样一个富有新意的主题。全景型故事记叙的是一次比较完整教学活动,虽然记叙有详略主次之分,但相对
来说比较完整。如《开掘教材别有洞天》写的就是一次关于“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尽管重点是在后一部分。综合型故事记叙的是几次教学活动或几个教学片段,或者说是几个事实,但几个事实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前后照应,或者相互映衬、对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放飞孩子的想像》就属于这种类型。
4.从主题的性质看,有宏观理念型、中观策略型和微观方法型。宏观理念型故事主题阐释的某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或课程理念等宏观问题,如《为孩子喝彩》《寓意不唯一》等,表现的主题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等宏观教育观念。中观策略型故事主题揭示的是某种教学策略,如《他山之石》《掷硬币明概率》,揭示的就是利用课程资源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这样一些策略性问题。微观方法型故事介绍的是某种教学方法,如例《巧用简笔画》《学生互评的魅力》介绍的就是一种教学方法。
5.从时间上看,有课前型、课中型和课后型。课前型故事讲述的是教师、学生或师生在正式上课前进行的相关准备活动,如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准备学具等,教师备课,准备教具,查阅资料等;或者师生合作进行上述准备工作。如《成功在课前》着重讲的就是师生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收集并阅读、观看相关资料的情况。课中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课堂教学进行中发生事件。例《由烟cōng到烟村》记述的就是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事情。课后型故事主要是记述教师课后进行的反思,对作业的批改,或者师生对作业或就与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进行的研讨等。如例《是倍数还是分数》,讲的就是师生课后对一道数学作业题的研讨过程。由于内容的需要,也有跨越两个或三个时段的,《让科学与人文整合》就涉及课前和课后两个时段。
6.从表达方式看,有单纯叙述型和叙议结合型。单纯叙述型故事只客观如实地记叙教学事实,作者的观点、看法、主张等自然地蕴涵于对事实的记叙之中,没有明显的议论成分。这种教学故事记叙的事实一般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显,读者能一目了然,没有必要再用议论来加以阐明,《用爱心组词》就是这种类型。叙议结合型故事除了有对事实的记叙,还有明显的议论成分。当事实比较复杂,或者主题不易为读者把握或可能产生歧义时,为了让读者易于并准确理解主题,作者用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看法和主张,力求给读者以最大的影响。议论成分通常放在文章的结尾处,如《从误解到正解》,最后就用议论点名了故事的主题。有的放在文章的开头,如《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头就用议论点明了要旨。也有的设在文章之中,如《换个角度提问题》中间就有一段议论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感想。
7.从使用的人称看,有第一人称型和第二人称型。第一人称型故事一般是写教师自己的故事,自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寓意不唯一》就是这种类型。第三人称型故事记叙事件时,“我”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活动的参与者。这种故事表现的是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实,相当于听课记录。如《学生互评的魅力》就属于这种故事。
教学故事的类型是多种多样。只要是教学事实,只要事实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只要能把事实叙述清楚,鲜明地揭示主题,就是好的教学故事。
四、教学故事的阅读——联系实际,研究表达
1.广采博览。教学故事专著目前还比较少见,但是教育报刊却经常刊登这类文章,稍加留心就可读到新鲜有趣的教学故事。教学故事篇幅短小,内容单一,语言流畅,阅读不需
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而读后总会受到一定的启迪,从而引发一些思考,激起探究兴趣,促进教学改革。教学故事类型多样,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越是广采博览,收获就越是丰富多彩。到一定的时候,对学习所得进行整理概括,就有可能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体系。这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联系实际。教学故事不像教学论文那样艰深难懂,阅读时最重要的是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教学故事,都要记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阅读不能停留在弄懂“是什么”上,只是机械地模仿别人怎样施教某一教学内容,而要在“为什么”上下工夫,抓住故事蕴含的新课程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比如《让孩子到菜园里认识蔬菜》,教师怎么教这一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表现的新策略、新理念,这就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阅读时,要尽可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照反思,提出新的设想,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修正,扩展,深化。阅读时拿起笔来,写一点批注、评析之类,对把握故事的精髓促进自己思考很有好处。
3.研究表达。阅读教学故事除了要把握内容,还应要研究表达的方式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深刻理解故事的实质,而且可以提高我们撰写教学故事的水平。一是要研究立意和选材。教学故事由于篇幅短小,题材容量有限,往往从一个侧面来表达某一理念、策略、方法,但这一侧面由于平时被忽视,因而一提出来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加法未必不简便》涉及的是算法最优化这一数学问题,但文章仅从符合具体算式和学生实际这一侧面去研究怎样才算最优化,而这恰恰是许多数学教师没有引起注意的,因此具有新意。在选材上,文章抓住学生提出的一种大家认为不够简便的算法深入开掘,既鲜明地表现了主旨,又让人感到简洁而又巧妙。二是研究表现手法。教育故事的情节既要简洁,又要具体,因此需要有一定的细节描写。在人物方面,有适度的刻画会让故事更生动感人。比如《不能扼杀孩子的想像》对教师听到学生“越轨”的发言时的心情和语言描写,就真实地勾画出一位年轻教师的性格特征,而《不能剥夺学生的最爱》中学生的语言也颇有点“学生腔”的味道。这一切让人觉得故事确像“故事”,读起来饶有兴趣。
五、教学故事的撰写——精选材料,提炼主题
1.精选材料。撰写教学故事的第一道工序是选材(事实)。我们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也经常听别人上课,拥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不等于题材,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上过或听过的每堂课中的事实都写成教学故事,所以,要对素材进行分析取舍,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作为写作的题材。所谓有价值,就是材料蕴涵着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等。选用这样的材料演绎成教学故事,才能给人以启迪,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前面列举的教学故事,其题材大多有较大价值。有些老师撰写的教学故事虽然也有一定的意思,但观点比较陈旧,或者策略、方法一般化,缺少新意,难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大多由于选材不精所致。选出的材料对于作品来说还只是一个毛坯,要成为教学故事,还需要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功夫,将那些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材料删去,将那些对表现主题作用不大的材料删繁就简,将那些特别有助于表现主题的材料适当地进行增益、润色和改造。这样,写出来的教学故事材料精炼,而主题又鲜明突出。
2.提炼主题。教学故事必须有“事实”,但是仅有事实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主题。有主题,而且主题越新越有价值越好,这样故事才有灵魂,才能给人以启发。《从误解到正解》
原稿原稿主题不很鲜明,好像是提醒教师,要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好方法。但是,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的工作,不宜由教师来作,而应该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自主进行。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词语,而且能学到理解词语的方法。修改稿就是这样作的。修改稿的议论把主题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提出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一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一主张未必正确,但是,它可以引起讨论。这就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写教学故事,应善于发现并尽可能地开掘材料的积极因素,提炼出价值最大的主题。
3.走出误区。误区之一是没有“故事”。所谓“故事”就是“事实”或者说情节。教学故事,必须有教学事实,有人物的言行、神情、心理等,还可以有细节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不能只有师生的谈话,不然就可能成为教学实录。教学故事可以谈自己的感受、感想,也可以有一些议论,但是不能只是空泛的议论,它必须以事件为依托,整篇文章必须以时间为主体,否则,就可能成为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或教学论文。误区之三是没有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文章只有教师和学生对话,没有当事者的陈述,很像是教学实录。教学故事不管是记叙自己还是他人的教学活动,一般都要把活动参与者的姓名直接写出来(作者本人用“我”),比较详细地记叙他们在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除了人物的对话,还要写细节,写环境,这样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一般的感觉。误区之四是缺少新意。有一部分教学故事有主题,但主题显得陈旧,一般化,没有新意。没有新意,也就不能给人以启迪和指导,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要使“故事”具有新意,一是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着意表达“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要求和建议。二是要对基本的教学“事实”进行开掘,展开发散思维,看其可能蕴涵着哪些意义,经过反复比较、掂量,提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眉师附小的教师,在结合学习理论和总结实践经验撰写了大量的教学故事,本书收集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故事是他们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是他们践行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真切体验。这些故事取材独特,立意新颖,语言流畅,篇幅短小,能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对广大小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教育科研,加速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第四篇: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一)充足的准备
有人说,比别人早走一步就意味着比别人早一步接近成功。好的起点决定你将来的高度。我不断进行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听课,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由于学校安排我担任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兼八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一开始真的有些无从下手,但是我积极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自己又不断翻阅各种教学类书籍,争取获得好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自己也渐渐进入了好的教学状态。
(二)摸着石头过河
自己摸索的时间充足了,终于明白有些事为什么要硬,而有些必须要软„„教学上有很多东西是顺水向行,甚至是顺手拈来。尤其是思品课,我一人教两个平行班,经常在一个班上完后,会发现不要改善的地方,于是马上对教案进行修改,写教学反思,又在另一班授课,最后又继续补充我的反思。写教学反思已经是我的一种工作习惯,也是我工作以来最享受的事。
(三)从听别人的课,到请别人来听课
一直以来,我勤勤恳恳地投入工作,但感觉总少了点什么。在一次去听新教师汇报课的活动中,一位老教师的一句话让我警醒了:“新教师应尽可能承担公开课,别人的指导会让你少走一到两年的路。”而自己因缺乏教学的经验而感到不自信,不敢让别人来听我的课。可是,谁没有从零开始的一天?名师不也是久经荆棘磨练出来的吗?从那一天起,我向科组申请,请老教师来指导我的课。对常规公开课,压力是必然有的,但有什么会比压力过后的成长更值得回味呢?
现在,我按照前辈的意思,开始通读七八九年级的思品课教材,充分了解和感受不同年级的教材重点,同时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充分的准备和饱满地激情上好每一节课。我不晓得多年后自己是否真的会成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我一定会尽我的所能上好每一堂课,努力让学生收获知识,享受课堂。
第五篇:老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
一部分老教师的畏难情绪和满足现状的心态,成为实施《纲要》和专业成长的难点。幼儿园要发展,就必须抓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要注重教师梯队建设,还要注重均衡发展。透过下列这个老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我们看到重庆沙坪坝区实验幼儿园运用管理策略促进了老教师的个性化成长。
一次.全市要举行一场教研活动。我们动员教师们报名参加。让我们惊讶的是,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竞没有一人报名。这部分教师拥有丰富的经验,多数还获得了高级职称.从资历上看,她们都是“老教师”了。在我园,这一群体差不多占了教师总数的一半。于是,我们组织她们座谈,当问及参加市教研活动一事时,她们有的说,这些抛头露脸的事,让年轻人去做吧;有的说,反正幼儿园里有“台柱子”在,根本轮不到我;有的说,年龄大了,形象不如年轻教师,接受新观念没年轻人快:还有的说,我只想干好常规工作.额外任务别找我。
缺乏工作激情已成了这一教师群体的共性问题。她们有优势,实践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但也有不足,如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如果引导得好,她们就能成为幼儿园的宝贵财富;如果引导不好,她们就会落于人后。
对此,我们反思了过去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我们曾经认为贯彻实施新《纲要》就是要抓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而科研工作是少数科研骨干教师的事,这少数人往往是年轻人。
●我们未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常规工作的重要性。如我们制定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偏重于观摩活动、教科研活动、文章发表等硬性指标.导致许多老教师的考核结果不如年轻教师。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凡事都让年轻人担当,忽视了幼儿园整体力量的提升。
●我们没有考虑老教师的经验基础和能力水平,致使一些老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
为了激发老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我们对这些教师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并根据个性特点将她们分成四类。
第一类:经验丰富,要面子,在实践新《纲要》过程中不愿放弃或改变固有的经验模式。
第二类:年龄不太大,成长可塑性大,但常因得不到重用而缺乏自信一心。
第三类: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工作踏实认真,却没有多少突出成绩。对新《纲要》表现出强烈的紧张、畏难情绪。
第四类:能力强,却满足现状,不愿多花精力,想“退居二线”。
对于这些老教师来说,她们更看重同伴的认同、领导的肯定以及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于是,我们根据她们的个性特点、经验基础和发展需求,采取个性化的引导策略,促进她们的成长。
策略一:冲击—一扔掉游泳圈,游得更轻松
第一类老教师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贯彻实施《纲要》的过程中,她们也尝试着将新观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但已有经验常常让她们产生困惑.面临矛盾冲突。如果她们能扔掉“游泳圈”,不完全依赖已有经验.进步会更快。于是,我们强化她们在群体中的地位,激发她们的学习内需。让她们经历“受到冲击——认真反思——自觉探索——获得成功”的过程,促进她们的专业成长。
案例: 我园实行“导师制”,刘老师是小王老师的导师。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小王老师很快成长起来,刘老师很有成就感。
一次小王老师在组织大班美术活动时没有示范,而是让幼儿看了范画后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索新的绘画方法,并让个别幼儿取代教师进行示范,活动自始至终将幼儿放在了主体的位置上。
评价时,刘老师认为小王老师组织的活动虽然效果不错,但不示范就让幼儿操作太冒险,不利于孩子技能技巧的提高。其他教师则一致认为这样的组织方式给了幼儿自由探索和表现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人,符合新《纲要》的精神。这件事让刘老师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事后,她作了认真的反思,意识到自己受到经验的束缚。在后来的全园观摩活动中,刘老师组织了美术活动“我的爷爷奶奶”,她不用范画和示范限制孩子们的表现空间,引导幼儿找出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孩子们画出的爷爷奶奶十分生动、形象,该活动获得了全园教师的一致好评。
像刘老师这样的老教师,她们身上有一股认真、不服输的精神。如果她们能认真筛选自己的经验,不断接纳新的观念和操作方法,将成为幼儿园的一笔宝贵财富。
策略二:帮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游泳姿势
由于我们平时比较重视培养年轻的骨干教师,使老教师失去了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导致她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这就需要我们给她们提供合适的舞台,帮助她们找准位置.重树信心,使她们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案例: 曾经爱说爱笑的林老师变得沉默了。原来,林老师的好朋友们在这几年里成长得都很快,有的是市区级骨干教师,有的是园里的教研组组长、年级组组长,还有的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师。在她看来自己的能力并不低于她们,为此林老师有些失落。于是,她产生了消极的想法:既然这样,我只干好常规工作,别的事我一概不管。
怎么支持林老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让她重拾信心,看到自己的价值呢? 林老师舞蹈功底相当不错,对幼儿舞蹈编排也有一定经验,于是.我们给了林老师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鼓励她参加舞蹈创编比赛,并在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结果她与同伴合作创编的舞蹈荣获全国少儿舞蹈大赛金奖。林老师获得了成功,终于看到了自己发展的希望,也有了许多新思考。为了让幼儿舞蹈教学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林老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建构,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智慧。
对于像林老师这样曾经选择放弃的老教师,我们努力寻找适合她们发展的空间,给予机会,给予支持,引领她们感受成长的快乐。
策略三:激励——你可以:游得很好
对于第三类老教师,我们注重给予及时的评价鼓励,增强她们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信心,鼓励她们借助踏实认真的个性优势在不断学习中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
案例: 已习惯“默默无闻”的杨老师面对新《纲要》的要求,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信心明显不足。每次我们去看她组织活动,她都惴惴不安:啊,又来看我呀!尽管如此,从她组织的日常活动、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方面,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杨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努力。为此,我们充分肯定了杨老师的工作,并鼓励大家学习她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对幼儿的爱与尊重。在大家的鼓励和赞许声中,杨老师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她开始坦然面对:来看吧,没关系。当杨老师能自然地面对大家的观摩时.我们给她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建议。促使她反思自己的工作。力争有所创新。这样,她在工作中更主动、更有活力了,教研活动时。她也能主动与大家沟通,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对这类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让她们通过“看看一找找一学学一想想一说说一做做一再看看”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来逐步实现
策略四:压担子——你来做游泳教练
余老师是属于第四类的老教师.她丰富的教学经验值得许多年轻教师学习,但她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不愿意当“出头鸟”,做什么事总有些被动。我们便采取“委以重任”的策略,打消她“凡事有年轻人顶着”的念头,重新燃起她工作的热情,激发她学习的内需,发挥她的引领作用。
案例: 在以往教研活动中,余老师总喜欢坐在角落里,尽量少说话。每当教研组组长请她发言时,她总说:“这么多能干的老师,让她们多说点嘛!我最不会说话了„„”
后来.我们让余老师担任了年级组组长、研究课题小组长,给她压担子。有了责任,余老师发生了转变。年轻教师要求到她班上观摩,她不再推诿了;教研活动时大家让她担任中心发言人,她也不便推辞了;让她给年轻教师提建议,她也不觉得难为情了。我们还让她在培训指导、经验交流活动中唱主角.使她已有的实践性智慧得以发扬光大,由往日明星摇身变为今日新星。
我们为这部分老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她们肩负的担子重了,学习内需强了,工作热情被激发起来了.多年积淀下来的经验也得以发扬光大了。
针对老教师的实际,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激励的办法,有效促进了她们的专业成长,使她们发挥骨干作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