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钱学森大全
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钱学森
我从小到大,一直比较喜欢的书籍类型是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类。借这次读书会的机会,我和大家分享这一本《走进钱学森》,让我们在书本中重温钱老的求学路,在书本中感受钱老的爱国情,在书本中领悟钱老给我们留下宝贵而又丰富的精神财富。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我要选这样一本书和大家分享?选这样一位科学家的传记,可能他的业务牵涉更多是航天领域,或者说这样的科学研究离开我们的一线工作可能有很远的距离,为什么要和大家来分享一个物理学家的一生?而不是选择一个成功的地产界人士或园区管理者的一生?其实很简单,我觉得从他身上彰显的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学习、领悟和传承的,而这种精神,他是没有领域的界限的。
一、前言
思绪飞回到那一年,我还只是一名普通中学的预备班的学生,当年的老师把我推荐到少科站参加区内科技竞赛小组的培训,在第一次的培训中,老师就介绍了一名科学家,那就是至今都是响彻心扉,那就是“钱学森”。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绘声绘色、用丰富的语言临摹了一个高大而又伟岸的形象,那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爱国而又淡泊名利的科学家。这无疑对当时的我是极大的鼓舞,在心底油然而生的崇敬之情持续至今。我从那时起,便开始默默的关注这位科学家。在这十几年期间收集了很多一些小的报道和新闻,其中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在他晚年期间,也就是2005年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前去探望钱老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病榻上的他依然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依然关注着国家的发展,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国情怀?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作为一代科学大师,钱老对国家民族、对科学研究、对青年人才、对科学道德的挚爱,感动了全民族。他的崇高人格和科学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后人前行的路。
后来,我在书店发现了这本《走进钱学森》,这本书图文并茂,很多珍贵的照片都是第一次公布,还详细记载了钱学森本书深层次解密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出生华丽家族,家学渊远,赴美求学,科学巨星,崭露头角,回国受阻,被捕入狱,五年抗争,终回祖国,运筹帷幄,两弹一星,功勋卓著,载人航天,历史巨献。
二、走近钱学森,感悟四种精神
1、伟大志向,爱国情怀 “我要为您的复兴而效劳”
钱学森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于1935年8月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学习。黄浦江波涛滚滚,望着渐渐远去的祖国,他暗暗发誓: “亲爱的祖国,今天我去美国学习,他日归来后我要为您的复兴而效劳。”
“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
1945年,钱学森在美国已经成为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旅美20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工作上拥有便利的条件。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l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他对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人民中国才是我们永远的家。”
“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钱学森的心目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学森多次说过:“我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钱老怀着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远赴重洋,学成之后怀着满腔的赤子之情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他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这不由让我想起周恩来总理儿时的一件小事,那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样赤诚的爱国情操,在我深受感动的背后,受到了更多的鼓舞,的确,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成就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新巅峰而努力。
2、淡泊名利,率真性情
钱老的一生.是远离浮躁、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 四条原则,以及不爱钱、不恋官、淡泊名利等美德,使他成为功德盖世、受人敬仰的伟大科学家。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凡是热衷于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在科学事业上不会有大作为。跟“钱学森之问”相仿佛.人们发出“我们的科学家为什么拿不到诺贝尔奖” 的疑问.也同样令人深思。美国人在100多年诺奖获得者中占了309人.其中有好几位是华裔科学家。许多获诺奖的都是老者,而不是正值创造颠峰状态的中青年科学家。比如获诺奖的高锟生于1933年,史密斯生于1930年,博伊尔生于1924年,英国人拉马克里希南从事与核糖体有关的研究已有31年,他的办公室还不到1O平方米。难怪许多诺奖得主感言: “不急功近利,方能修成正果。”同样。获得我国2009年度最高科技奖的谷超豪、孙家栋.以及过去10年获得该奖的。也都是多年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高龄专家学者。
反观我们的社会现实,真是令人汗颜,就拿房地产行业而言,也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有些开发商重速度不重质量,结果房屋交房后出现许多问题。浮躁是一种社会病,不医治不得了。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仅“冒不出”国际一流科学家,更出不了实绩。远大理想、宏伟蓝图、奋斗目标,都要靠长期艰苦努力、拼博奋斗。功利短视有悖于可持续发展。“樱桃好吃树难栽”、“天上掉不下馅饼”。宋代欧阳修说得好: “务持重.不急功近小利”。只有把像钱老那样,鄙弃浮躁,才能助我们一臂之力,让我们在工作上拥有更好的心境,取得更好的实绩。
3、虚怀若谷,宽广胸襟 “我不敢当。”—— 这是钱老常说的一句话。可以说,没有钱学森,就没有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他既是开拓者,也是奠基人。然而,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成就有多么大,对于别人的赞誉,他总是说: “我不敢当!”
“我只是沧海一粟!”—— 在钱老给别人的书信中,他反复强调,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实验,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立的创造。他一向反对人家称他为“导弹之父”,他说: “我只是沧海一粟!”
“我们都是小学生。”—— “在科学上,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在任何新的领域,我们都是小学生。”作为科技界的一面旗帜,钱老的这句话也许最能解释他一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动力所在。
大师的分量在于学养风范,才高八斗仍虚怀若谷;大师的力量在于品质操守,身处顶端却拒绝名利。是什么成就了大师?是境界!是淡泊的心性,低调的处世态度和对真善美执著的追求。
那句“我们都是小学生”,深深震撼我的心灵。的确,我们的岗位不同,掌握的业务也千差万别,也许换一个角度我们就都是小学生,然而我们很少有这样的认识,更少的带着这样的态度去学习,我想在读书会上,正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让我听到不同领域的声音,当然也鞭策着我们更应高瞻远观,不局限于自己岗位的知识,更应立足整个园区开发事业多学习,带着我是一个小学生的态度,多钻研,这种执着而又钻研的精神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4、严谨执着,开拓创新 飞镖的故事
钱学森聪颖过人,活泼好动。上小学时,男孩子喜欢玩一种飞镖,钱学森是高手,他折的飞镖,飞得又稳又远,小伙伴谁都赶不上他。老师让钱学森说说其中的奥秘,钱学森说: “我的飞镖没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经过多次失败,一点儿一点儿改进的。飞镖的头不能太重,重了就会往下扎;也不能太轻,轻了,尾巴就沉;翅膀太小,飞不平稳,太大,就飞不远,爱兜圈子。” 小小飞镖,里面有科学,钱学森无师自通,成功奥秘在于用心钻研和突破创新。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 有一次,钱学森参加学术讨论,他发言后一个老头提出不同意见,钱学森一句话就把他反驳回去了。会后,导师哈哈大笑,问钱学森: “你知道那老头是谁吗?”钱学森说不知道,导师说,他是鼎鼎有名的大教授,又说,你那句反驳的话好极了。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并且勇于创新,这正是成就伟大事业的优秀品质。
在《钱学森最后的一次谈话》中,他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在钱学森看来,存在问题的原因则是我国大学缺乏弥足珍贵的创新精神,是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因为时间关系我这里不展开阐述了,重点我想说一下,我们已经走入社会这个大学堂的同学们该如何看待创新精神这一问题。
首先,我认为创新精神也是我们这一群活跃在各个岗位的年轻人所匮乏的一种意识。有人会说,可能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些时候是周期性完成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创新从何谈起?我想说,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创新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在岗位的点滴上有一点小的方式方法的转变。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钱老虽然已去,但他的精神永存。我们悼念这位曾改变中国科技命运的大家,愿我们在他离去时,能念及他追寻科学的一生,理解他晚年的忧虑,好好反思并起而行。因为,对逝者最大的尊重,不在于献上多少花圈和眼泪,而在于是否尊重他的遗愿,让他的理想为后来者所实现,让他的精神为后来做所传承!
第二篇:民族脊梁----钱学森
民族脊梁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钱学森,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却让亿万中华儿女感动。他以那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更让我们感动的是那酷爱自己的祖国,酷爱她的语言、土地和人民,是钱老90年风雨岁月矢志不渝的赤子情怀。
辛亥革命爆发两个月后,钱学森在上海诞生,民族的危难成为他人生最初的纪忆。为了救国,中学毕业的钱学森和当时许多有志青年一样,选择工科作为人生奋斗的方向。大学时一第三名的成绩成功考到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大学毕业时有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20多岁的钱学森来到美国之后,举目无亲,孤单一人。他几乎把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科学研究上。到美国后不久就成为了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此后的几年里钱学森在科学上的研究不断进步,也有了美满的家庭。看似幸福的钱学森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办法回到自己的国家。在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钱学森一直想要回到中国,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然而,他的这一想法却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原本的幸福生活瞬间被打乱,自己也遭到软禁。这对于一向高傲的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五年的时间,尽管在美国受到特工的监视,尽管被软禁,尽管被关进监狱,尽管不能再工作,钱学森都从未忘记回到祖国的怀抱。钱学森从未放弃过自己回国的想法。终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成功的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在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他甘心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生活待遇,甘心受苦。只是因为心中对于祖国的未来的牵挂,他无时无刻不希望着中国未来的强大。
钱老将他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第三篇: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三种含义
一是真正的民族精神仅是指反映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粹思想、进步观念和优秀文化,而不包括民族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只有从这一点上我们才能提“弘扬民族精神”。
二是民族精神是一个中性概念,既包括积极、优秀、进步、精粹的一面,又包括消极、落后,甚至粗俗、劣根的一面,应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整体面貌,是一个充满优弱长短的两面体,如果说前者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优良传统”,那么后者就是近代先驱者所说的“国民劣根性”。
三是民族精神作为研究的对象,应如实地把它看成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精神形态,但作为宣传、弘扬的内容,则应当是民族精神中正面的东西。
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八荣八耻”中的“八荣”,实质上体现、倡导了“八荣”精神。它们既源于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构成了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精神、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与先导性,可以引导人们的行动,成为精神导向。江泽民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宏大,它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传统形态与当代形态的统一。关于其内涵有各种概括,不管如何概括,“八荣”精神都构成了其核心内涵。
一、“以热爱祖国为荣”——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一般包括骨肉爱、乡土爱、民族爱、祖国爱、世界爱五个层次,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深深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之中。归宗炎黄、凝聚华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国救民、爱国爱乡,恋土归根、报效桑梓等,构成了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早在春秋时代的《战国策》中就出现了“爱国”一词;东汉荀悦的《汉纪》中就有“爱国如家”的说法。儒家不但追求理想人格,而且孜孜以求国格,将国家的荣誉、尊严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国家可以“杀身成仁”。这种国格观构成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真正源泉。不少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都表现出浓烈的家国精神,即对乡土、国家执著的热爱。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在《示儿》中写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企盼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尽管那时的爱国主义带有某种历史局限性,但在国荣我荣、国辱我辱、“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识熏陶之下,涌现了众多民族英雄,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并将这种爱国深情升华为崇高的道德责任。屈原、岳飞、辛弃疾、文天祥是如此,郑成功、施琅、林则徐、邓世昌也是如此。汉代苏武被扣异邦19年仍持节牧羊、至死不降;岳飞的《满江红·怀古》表达了伟大的爱国情怀,后人每逢国家、民族危难时刻,往往借用它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操;近代的朱自清教授一身重病,不愿领取外国人的一粒救济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及其实践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将其发展到了新的境界。1942年邓小平在庆祝刘伯承50诞辰时就讲:“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党,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
邓小平还一再声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在党的领袖、将领和革命先烈身上都体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爱国的表现;反对“台独”,实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国家统一,也是爱国的表现。可见,“八荣”所提倡的爱国主义,正是民族精神中的核心精神。
二、“以服务人民为荣”——服务人民的精神
如果说民本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内涵,那么,作为民本精神升华的服务人民的精神则构成了民族当代精神的基本内核。民本精神倡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提倡爱民、重民、亲民。《尚书·五子之歌》就记载了大禹的话:“民可近,不可下”。孔子认为,如果能作到“博施于民而济众”(见《论语·雍也》),那就是圣人,从而将民众摆上至关重要的地位。孟子则更明确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见《孟子·尽心下》)的光辉命题。荀子及唐代魏徵都提出君民如同舟与水,民能载舟亦可覆舟的思想,主张为政应当爱护百姓。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也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应为天下人服务。孙中山先生也认为,国家之本在于民。这些富于人民性与朴素民主精神的传统民本思想,对民本精神的形成影响很大。我们党立党为民,从成立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根本宗旨,并在“三个代表”思想中明确指出党应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撰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篇章,并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等思想。
鲁迅也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许多先烈与英雄模范人物努力实践服务人民的宗旨,如雷锋、焦裕禄、时传详、孔繁森等,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也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在“关注民生”方面身体力行。这样,就将朴素的民本精神升华为服务人民的精神,构成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三、“以崇尚科学为荣”——科学精神与学习精神
中华民族是崇尚科学的。孔子早就主张“不语怪力神”,不信神仙鬼怪。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过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等伟大发明;在古代的水利工程、数学、建筑学、天文学、医学、农学、纺织术、造船航海术、制瓷术、造纸术、冶炼术等方面曾有过辉煌成就,不少领域曾领先于世界;创作出《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九章算术》等科技著作;涌现出以李时珍、毕升、沈括、祖冲之、宋应星等为代表的古代杰出的科学家群体。借助于唐宋以来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及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及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民族以开放、博纳的胸怀接纳了不少当时国外先进的科技文化。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民族的科学精神有所衰落。五四运动,先进的中国人请进了“赛先生”(科学),引发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科学精神在神州大地上再现曙光,并对中华民族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党一贯倡导科学精神。毛泽东一生对科学寄予特别厚望,在他的著作中到处可见“科学”这一概念,他在方法层面上提出“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在具体科学知识层面上,他建议毛岸英兄弟“多向自然科学学习,……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邓小平也强调“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党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号召建构“学习型社会”。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革命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要振兴中华、强国富民,就要发展科学技术,确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提升科学素质。缺乏这种科学精神与学习精神,民族精神就缺乏了时代性。
四、“以辛勤劳动为荣”——勤劳勇敢精神
中国人历来以劳动为荣,是一个崇尚劳动、刻苦耐劳、勤劳勇敢的民族。墨家就反对不劳而获,主张自食其力。相传在远古时代,神农氏就“教民农作”,教给人民耕作方法。《史记》中有“舜耕历山”的记载,颂扬了古圣贤以身作则、勤于劳作的高尚品德。大禹治水在外一共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勤勉奉公、刻苦耐劳的精神。李大钊曾说,我认为人生求乐的方法,莫过于尊重劳动。北山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坚忍不拔、刻苦耐劳的民族精神风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一文中对此评价很高。毛泽东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又说:“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邓小平一贯倡导勤劳致富的原则。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光荣,劳工神圣。没有勤劳勇敢的精神,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与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的产生。党培育产生的南泥湾精神、时传祥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等,无不闪耀
着劳动的光辉。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必须尊重劳动”。今天我们已迈进信息网络时代,但劳动精神并未过时,勤劳勇敢精神仍是我们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五、“以团结互助为荣”——团结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倡行群体本位的价值观与和合精神。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兼爱互利、扶贫济困、凝聚和合、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兼爱、非攻、尚同等原则。孔子则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主张以和谐为贵。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夫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认为不同事物、因素的调和、共处,实现多样性的统一,事物才有发展;而同类事物的拼凑,就不可能发展。故“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孔子将此思想运用到社会领域中,提出“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的命题,追求“和合”的君子境界,主张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要和谐。荀子在讲到为什么单个的人力比不上牛马却能驾驭它们时说,这是因为人能结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在斗争中也体会到,只有团结起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拧成一股绳,才能取得胜利,所以“团结就是力量”。极力倡导中华和合精神的李瑞环同志说:“我们的祖先历来重视‘和’,崇尚‘人和’,主张‘和为贵’”。党中央近年更是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只有讲求和谐,注重和合,团结互助,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及组织的亲和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六、“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精神
“诚信”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道德文明的精华,厚德载物、诚实不欺、恪守信用、言行一致,构成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儒家提倡“信”德,倡行重承诺、守诚信。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字,其中,有24处体现了“诚信不欺”之意。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此话曾被毛泽东引用。在儒家看来,信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孔子告诫人们应每日“三省吾身”,其中“二省”就是反省自己的信用如何:“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儒家还主张“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老子则认为“轻诺必寡信”,主张不要因轻易承诺而失信。一些思想家还从“知行合一”角度提出“言必信,行必果”的命题。作为传统的道德规范,“信”既是立身处世、自我修养的基本原则,也是从政的基本准则。“瓜期不代”典故说的就是春秋时期的齐襄公因不讲信义而被手下将军杀死的教训。中国历代的商帮及百年老店都十分注意“以诚立业”,恪守商业信用,讲求生财有道,利以义取;讲究“秤平、斗满、尺足”。晋帮、徽帮是这样,宁波帮也是这样。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备要素,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的影响遍及社会各领域,信用直接反映个人或群体对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规范的认同。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成长,城市无信不繁荣,社会无信不稳定。离开了诚信,和谐社会就难以实现。在素称“礼仪之邦”的中国,大力建设信用文化,努力弘扬诚信精神,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七、“以遵纪守法为荣”——法治精神
中国历史上虽有过“人治”、“礼治”,但也不乏“法治”思想。在治理国家方面,儒家主张仁政、礼治和德治,而法家主张法治、严刑峻法。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实质上二者有不少一致性与互补性,即礼与法相通,刑与德可以并用。儒家道德制度学派的代表荀子就赞成法治,主张礼法并举,相互为用。他说:“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荀子·成相》)。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改革家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倡言“法治”,力图变革,以富国强兵。商鞅把法视为治国之道的根本基础,指出:“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商鞅书·修权》)。法家后期代表人物韩非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思想,形成了一套法术之学,主张实行严刑峻法。他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韩非子·有度》说:“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虽然他的思想具有阶级局限性,但这些话都是反对贵族制的,有其积极意义。后来秦王朝短命而亡,说明君主仅以严刑峻法实施统治是行不通的,必须做到德法兼治。贾谊认为,人主仁而境内和,人主义而境内理,人主公而境内服,人主法而境内轻,主张仁与法、德与刑并用。这一思想被汉朝统治者采纳并定为基本国策。在中国历史上主张建立“纲纪”、申明法纪,倡导遵章守纪、清正廉明的思想并不少见,类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观点也比比皆是。黄宗羲也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命题。这说明历史上中国的法治精神虽然相对薄弱,但法家思想对民族精神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今天我们党领导人民大力建设民主与法制,提出既要以德治国,更要以法治国,增加了许多传统法治精神中没有的新内涵,为丰富、发展当代民族精神做出了新贡献。
八、“以艰苦奋斗为荣”——艰苦奋斗精神
中国先贤历来倡导、实践一种先忧后乐、鞠躬尽瘁、不屈不挠、自强自立、勤俭朴素的精神。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却几度衰微几度崛起,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韩非子》说尧的主要美德是俭朴、爱民。他虽贵为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吃粗米饭、用土碗土钵子。儒家倡导积极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效法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命题。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仁人志士,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这种伟大精神。孟子曾列举过不少受困厄而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的人物,认为只有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磨炼,才会有大作为。他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激励后人的不朽座右铭。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列举了历史上一些处逆境而奋起、遇厄运而发愤著书的先贤。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还会升华、转化为傲然卓立、至大至刚的民族气节。此外,中国历史上关于勤俭节约、视勤俭为美德的思想也很多,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等。我们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都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典范。毛泽东曾以五代梁将韦睿“不贪财”、艰苦朴素的事例教育干部。他多次号召“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可见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精神同样源远流长。在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这一精神在不少人中有所淡化,骄奢淫逸之风有所抬头。因此,今天在全社会倡导艰苦奋斗精神,有很大的现实针对性。
总之,“八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为弘扬、提升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我们也只有从“八荣”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内在一致性的角度去解读“八荣”,才能领会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精神含量,也才会深刻理解“八荣八耻”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四篇:中华民族精神演讲稿
中华民族精神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第五篇:中华民族精神题库
第一章 1.1
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 C、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D 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B 欧阳康
1.4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D 单一化、世俗化
1.5
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B 时间差异的消除
3.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4.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
5.东欧事变后,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从经济上讲,“多强”通常是指()。A 美国、欧盟、日本
1.6
1.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都出现在中国。()√
2.亨廷顿预测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3.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D 意识形态、文明
4.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其核心是()。B 爱国主义
5.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C 中庸
1.7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B 孟子
2.叔孙豹的“三不朽说”指太上有(),其次有(),其次有()。D 立德、立功、立言
3.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四爱”精神。()×
4.当今中华民族精神受到了全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等的挑战。()√
5.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先进思想家引入了西方文明()和()的精神。C 科学、民主
第二章 2.1
1.中华民族需要自我奋起的时候,有必要借鉴先进文化的发展模式。()√
2.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D 以上都是
3.界定一个概念不是什么的时候,实际上是指它与其他物的区别。()×
4.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B 反身向后要求
5.对民族精神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中,()是基本前提。C知识的储备
2.2
1.一个民族引领世界的周期随着它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延长。()× 2.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从先到后的演变顺序是()。D 个体人、群体人、民族人
3.德意志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不包括()。C 孟德斯鸠
4.人类文明的四大源头不包括()。A 古希腊文化
5.文化本质上就是人化。()√
2.3
1.崇尚国际贸易自由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2.美国终身制的大法官有()位。C 9.0
3.不能体现美利坚民族精神的是()。D 反对纵欲
4.英国民族精神的保守主义体现在()。A 实行君主制
5.美国建立的现代文明新体系的显著表现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
2.4
1.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D、沙皇俄国精神
2.()把俄罗斯从半农奴制国家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A、列宁
3.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先从()爆发。C、美国
4.沙皇专制下,俄罗斯民众并不具备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地位。()×
5.新俄罗斯精神下,仍然有人想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来指导国家发展。()√
2.5
1.瓦西里大教堂是()的大教堂。D 东正教
2.1950年前后,()统治的德国区域结合起来形成西德。A 英国、法国、美国
3.德国统一后,东德人工资上涨、出国自由,很多人不愿意回到东西德时期。()×
4.二战后至德国统一期间,柏林在政治上属于()。C 东西德共同管辖
5.西德人相对东德人来说,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2.6
1.德国总理勃兰特曾就世界大战写过认罪书。()×
2.金日成认为,朝鲜共产党的基础是()。C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3.卡斯特罗思想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 古巴
4.越南最早的历史是用()书写的。B 汉语
5.朝鲜的经济体制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有制共存。()√
第三章
3.1
1.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是孙中山。()×
2.以下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C 文化性
3.“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A 生产方式
4.“习俗孝悌”中,“悌”指对兄弟长者的尊重。()×
5.决定各民族之间差异的是()。D 民族精神
3.2
1.梁启超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进行了总体解释。()×
2.1929年,()的发现表明了中国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A 北京猿人
3.历史上对中国的不同称谓反映了其民族、国力、文化的影响。()√
4.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民族在人类学上的印记?()D 黑色瞳孔
5.费孝通认为,()之后,中华民族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了自发的民族实体发展阶段。C 1840年
3.3
1.人类文明只在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产生。()×
2.民族精神生存发展机制的基础不包括()。A 文化教育传承
3.《中国通史》对中国地理的介绍中,()构成了三大水系。D 黄河、长江、珠江
4.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向()挤压的结果。C 印度板块、亚洲板块
5.高层次的民族通过发展和交流消除了分歧与矛盾状态。()×
3.4
1.汤因比认为,没有环境的挑战,人就不能够创造文明,因此挑战越大,文明越辉煌。()× 2.宗法社会是按照()组成的。A 血缘关系
3.“德”对应的是古代的()。D 伦理学
4.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其民族特征不包括()。C 尊卑有序
5.中华民族的实用主义态度造成了各种宗教的和谐发展。()√
3.5
1.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C 西周
2.中华文化的根基奠定在什么时代?()B 春秋战国时代
3.“兼爱”是()的观点。D 墨家
4.“未知生,焉知死”体现了儒家正视现世、对人生采取的积极态度。()√
5.“民为贵,君为轻”反映了孟子对民众的重视和对君主的轻视。()×
第四章
4.1
1.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拓时期是指()。B 隋唐时期
2.秦朝的统治思想是()。C 法家思想
3.“奉天承运”源自董仲舒“主权天授”的学说。()√
4.“唐宋转折论”的内容不包括()的转变。D 疆土面积
5.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政治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4.2
1.唐代道家、儒家、佛家三教并存,其代表诗人分别是()。D 李白、杜甫、王维
2.科举制度是()建立的。C 隋朝
3.唐朝的()影响了日语字母的创立。A 行书
4.唐朝文化的辉煌发展和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大批日本留学生前往唐朝。()×
5.武则天称帝体现了唐代妇女地位的上升与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
4.3
1.()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思想。A 张载
2.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和()的矛盾是主要的内部矛盾。C 土地、人口
3.()的专制反映了专制主义集权的极致。D 文化
4文字狱出现并兴盛于清朝。()×
5.宋代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后,摒弃了佛教和道教思想。()×
4.4
1.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起源于()。D 明朝
2.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是由于它()。D 以上都是 3.受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律的影响,在历史衰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会呈现勃发特点。()×
4.汉族人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汉”是在()。A 魏晋南北朝
5.从秦朝到明朝,历朝历代都在修筑长城。()√
4.5
1.出于对现世和死亡的恐惧,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产生。()×
2.民族精神的提炼与践行需要依靠()。C 文化精英、仁人志士
3.体现汉唐开放进取民族精神的事例不包括()。B 郑和下西洋
4.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冲突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
5.清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包括()。D 对长城进行了修缮
第五章
5.1
1.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的根本标志是()。A 文化
2.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表现体现在外在的实践活动和内在的特定思想意识。()
√
3.甲午战争后,学者们从日本大量引进近代西方民族思想概念,其中有()。D 以上均是
4.“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出自古代哪位著名诗人的文章?()B 韩愈
5.斯大林1913年提出的民族四大要素不包括()。D 共同政治背景
6“民族”这个概念被引进中国一定是来自日译西书这种形式。()×
5.2
1.西周时期,只有中国和四夷之分,它们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区别在于文化的差异。√
2.1912年3月是谁举办了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并提出了”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A 黄兴
3.杨度在1907年提出了“文化共同体”这一概念,其中“文化”包括特性。()
D 以上均有
4.在中国,对于民族概念的研究和传播贡献最大的是()。C 梁启超
5.”民族聚合体“这一概念是由费孝通在1988年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一文中提的。()×
5.3
1.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是谁在《筹议海防折》一文里面提出兴建水师,镇守海关。()C 李鸿章
2.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学习西方长处的事迹?()D 出洋学习
3.”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夏于将倾”这句话是由谁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振兴
中华?()B 孙中山
4.把斯宾塞的《社会主义达尔文》引进中国的是著名的翻译家严复。()√
5.4
1.现世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立足点和归宿。()√
2.下列哪个不是杜维明提出的三个意义世界?()A 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士
3.中华民族精神现代转化非常重要的内容是()。D 以上均是
5.5
1.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总司令的是谁?()B 陈独秀
2.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门阀
3.中国传统儒学的“实用理性”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个?()A 情感
4.“实用理性”向“科学理性”方向提升经历了二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和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
5.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理性”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高度。()×
5.6
1.林则徐的爱国意识被认为是现代爱国主义在中国的发端。()√
2.在近代中国被第一个称为民族英雄的是魏源。()×
3.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编著、编译的?()A 《海国图志》
4.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现代爱国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闭关锁国意识
5.7
1.中国传统的道德范式总结为八个字“知足安分,贵利贱义”。()× 2.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D 维护封建统治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以下哪一个?()C 民意
4.严复根据西方近代生物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提出了“义利并重”的思想。()√
5.“惟人人欲欲其私,则无损于公家之弩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出自以下哪 一位的主张?()A 薛福成
第六章 6.1
1.对“舍生取义”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A 是对生命价值的否定
2.在生命消失后,人的生命价值还是有大小之分。()×
3.人生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是()。C 生命价值
4.劳动的价值、创造的价值都是生命作为前提的,生命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
6.2
1.下列关于全球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D 世界依旧被认为是分散的个体组成
2.下列生活日常用语,哪一个不是来自佛教用语?()C 急急如律令
3.全球化问题实质上是利益争夺的问题,其中充斥着合作和冲突。()√
6.3
1.民族文化是民族意识的核心部分、最高层次,是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支柱。()× 2.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
3.下列哪一个不是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B 民族意识的弱化不会淡化民 族精神凝聚力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全球化侵蚀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6.4
1.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凝练的新内容不包括()。A 本土意识
2.受到全球化消极影响的没有以下哪一项?()D 民族依赖感
3.对民族精神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应该保持不变
4.信仰是人生的指导,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5.全球意识包括三个方面:整体意识、生存意识、国际和平意识。()×
6.5
1.对于文化生存的概念解释,下列哪一项不正确。()C 永远不会消亡
2.文化生存是一个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价值与合理性所在。()√
3.民族是由政府、主权、人口、领土等因素构成的。()×
4.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般包括()。D 以上均是
6.6
1.对于经济开放意识中的一些概念理解有误的是()。A “经济爱国主义”是一种假设,不是必然的
2.民族文化认同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认同,因此文化认同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命题。()× 3.对于民族主义发挥的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是国家瓦解的根本力量
4.民族主义其实是有着一种文化认同和政治追求的性质。()√
第七章 7.1
1.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C 忽略环境保护的社会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式确认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B 十六大
3.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对于诚信的解读?()D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4.中华民族已经从传统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社会转变成了市场经济社会。()×
5.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准则,其基本要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7.2
1.对于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无诚信也可立
2.对他人做下承诺时,需要做到()。D 以上均是
3.在任何情况下,为了他人的个人利益,都可以说善意的谎言。()×
4.诚实守信也是有选择性的,下列选择诚实守信得当的是()。D 委婉提醒别人的错误之处
5.从事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事实,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7.3 1.下列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说法不正确的是?()B 最重要的原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2.下列是信用缺失带来的危机有()。D 以上均是
3.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只需要靠企业的信誉,靠消费者对其的认同程度。()×
4.社会消费和社会投资组成了社会需求的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7.4
1.政府失信的表现没有()。C 征询百姓、公开公正
2.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D 以上均是
3.当前中国经济市场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信用制度。()×
4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也是一种规范经济。()√
7.5
1.政府诚信的要义问题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从外在看,诚信意味着
政府对公众的行动可以选择性忠诚
2.政府最根本的功能,是维护职权的可实施性。()×
3.国家行政与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则必须具备()。D 以上均是
4.政府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
第八章 8.1
1.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性质实际是一样的。()× 2.民族意义上的国家是靠经济来界定的。()×
3.爱国主义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C 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
4.下列教派与其代表著作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B 儒教-《道德经》
5.以下哪一项不是“国”的三种英文解释?()A county
8.2
1.爱国就是爱这片土地的统治者、政府机关。()×
2.对于爱国主义说法有误的是下列哪一项?()C 接受别国对别国的任何批评
3.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D 形式爱国主义
4.执政者改进、提升执政能力的动力之一就是来自人民的评判和监督。()√
8.3
1.对于民族主义这个观点的说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民族主义作 为历史现象是古代就出现了
2.中华民族实际上是一种国族意义上的概念。()√
3.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源于民族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8.4
1.根据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观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可以一并而论。()×
2.民族主义的内涵包括()。D 以上均是
3.对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说法,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C 爱国主义的话语落实到政治权利为目的的组织行为就是民族主义
4.民族主义是一种行为上的忠诚,是把忠诚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组织力量。()√
8.5
1.爱国是一种感性的情感,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不需要理智。()×
2.对学校而言,升学率是第一位的。()×
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这句话表达了陆游什么样的情感?()C 爱国主义
4.“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是出自谁的主张?()B 大仲马
第九章
9.1
1.关于物质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由于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
2.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化的三个层面?()D 主流文化
3.一切的创新、发展、持续的动力都源自精神。()√
9.2
1.民族的精神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要素构成不包括()。D 民族的 传统
2.精神文化是一种内在的、超越性的需要,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标志。()√
9.3
1.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身份标识是()。C 民族性格 2.对于民族认同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以上均是
3.民族认同问题的凸显是因为全球化的过程中,客观的环境导致了身份认同的凸显。()√
4.民族意识具有“自在”和“自觉”两种形式。()√
9.4
1.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精神的核心是兄弟姊妹。()×
2.民族认同本质上就是对自己民族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的认知和依附。()√
3.以下关于民族精神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随着时代发展
4.在德国人的意识里,对于民族精神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不是有了文明就一定有文化
9.5
1.民族认同有多种层面,其中不包括()。D 文字
2.精神家园是矛盾一体的性质,即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3.当前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应着力于哪几个方面?()D 以上均是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文化哲学角度而言,实际上是精神文化的认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