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学+第25章+消食药
第二十一章 消 食 药
【学习要求】
1. 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熟悉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 掌握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性能和功效与应用,熟悉其配伍和应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
3. 了解神曲、麦芽的功效特点。
一、含义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饮食积滞证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有的书说它们是消导药,不对。消导来源于方剂,始见于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它按功效对方剂分类,有一类叫消导剂,下面有两句话,消,消其积也,导,行其气也。所以消导是消食行气。在治疗饮食积滞方中,既有行气药,又有消食药,组合后产生消导作用。后来导发展了,又包括了缓泻导滞,不单纯用消食药,又加缓泻药,所以现在的消导包括了消食行气和缓泻导滞,在单味药中,这一章即能消食又能行气的就一个莱菔子,按现在的观点,这一章没有那一味药是真正的消导药。
二、功效与主治
消食或消食积、消食化积、消化食积,还有的联系消食后果,消食和中、消食和胃、消食健脾,但称健脾的本身就有点健脾作用。主治饮食积滞(宿食证、食滞证、食积证、食滞胃脘),表现为食积停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吐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可能便秘或泻下不爽,矢气臭秽,它是实证,多食或脾胃功能降低都可引起,所以有时是虚实夹杂。
本类药物均有消食的功效,在脾胃消化功能不足时,有代脾胃消化饮食的作用。适用于食积停滞,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秘结或溏泻。溏泻则泻下不爽,泻下物酸腐臭秽,且多腹痛则泻,泻后痛减),矢气臭秽等。
食积停滞或称“停食”,“伤食”,多见于小儿。因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相对于成人更为迫切;又小儿不知饥饱,若遇所喜食物往往不能节制而多吃,容易导致饮食积滞。食积停滞也可见于成人,除因暴饮暴食引起停食外,还可因于素体脾胃虚弱,饮食稍有不慎(如过油腻、或量稍过)则难以运化;或外感邪气,尤其是风寒之邪易伤脾胃,影响脾胃功能,即使正常量的饮食亦可造成停食,形成现代临床所称的胃肠型感冒;或情志所伤,肝木乘脾,脾运化功能下降,亦可造成停食。
三、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具有消食和中,健运脾胃之功,多属甘平之品,归脾胃二经。一般平性或微温,脾喜温燥,一般都有甘味,真实滋味也甘,甘能缓能和,归脾胃,升降浮沉不明显,无毒。
四、配伍应用
应用本类药物,须根据不同的病情,作适当选择,并与相应的药物配伍。一般情况下,食积内停于中焦,多阻塞气机,出现脾胃气滞,当配伍行气宽中之品;湿阻中焦又饮食积滞,当与化湿药配伍;若食积化热者,应配伍清热药;若食积腹泻,大便不爽者,可配伍少量泻下药以缓下导其肠道食滞;若兼寒象,又当配伍温中散寒药,至于因外感风寒或肝郁气滞而致食积停滞者,宜配入发散风寒药或疏肝解郁之品;若素体脾胃虚弱者,当用补气健脾之品。
寒热虚实:有胃寒的温中,有热的清胃热;脾胃虚弱,主要气虚,补气健脾,实:湿浊内阻,配化湿药,胃肠气机失调,均要配行气药。
五、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无饮食积滞的一般不用,因为消法的对正气都有一定的耗伤。饮食积滞重的要和后面的涌吐药结合,避免进一步伤肠胃。
1.消食药作用虽然缓和,但部分药也有耗气之弊,素体脾胃虚弱而常停食者,当调养脾胃为主,不宜单用或过用消食药,以免再伤脾胃,故素有“久服消人之气”之说。
2.对暴饮暴食,食积时短,症情急重者,当用涌吐法尽快吐出胃中宿食,消食药则缓不济急。
凡以消食化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消食药。
本类药物一般味甘,药性平和,多归脾、胃经。除能消食化积外,多具健脾开胃之功。适用于食积不化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以及脾虚消化不良等。
使用消食药时,应据不同的证候,予以适当的配伍。食滞中焦,往往阻碍气机,形成气滞,故本类药常配理气药同用。食积化热者,当配伍清热药同用;证见寒象者,宜合温中和胃之品;湿浊中阻者,当配伍芳香化湿之品;脾胃虚弱者,又当配伍补气健脾之品。1.消食药的含义:
以消化食积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饮食积滞证的药物,称为消食药。2.消食药的功效与主治:
消食药均有消化食积的功效,适用于食积停滞之证,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调、矢气臭秽等。
3.消食功效的含义:
消化食积:是指药物消除停积于胃脘的饮食,调和中焦以恢复脾胃纳受与运化功能的治疗作用。又称消食化积,或简称消食积、消食等。结合其具体疗效,又有消食和中、消食和胃等表述形式。
4.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消食药的消食作用与机体的寒热没有明显的关系,但习惯上多标以微温或平性,其偏温者亦无明显祛寒之力,故实际意义不大。在五味理论中,也没有表示消食作用特点之味,但历来根据消食可收和中之效并结合各药滋味,一般在本类药中标以甘味。消食药的消食作用都归脾胃经。
5.消食药的配伍应用原则:
① 本类药物最重要的配伍是与行气药同用。因饮食内停中焦,往往阻塞气机而导致脾胃气滞,为消除其气滞,并增强消食和中之功,故消食药一般均应辅以行气宽中药。
② 此外,再根据伤食之兼证,配伍相应的药物。如兼里寒者,配伍温里祛寒药;兼里热者,配伍清热药;兼湿浊中阻者,配伍化湿药或燥湿药;兼大便秘结者,配伍泻下通便药;兼外感风寒者,配伍发散风寒药;脾虚而致食积者,配伍健脾益气药。
6.消食药的使用注意:
① 使用消食药应注意根据不同的饮食积滞,选用有针对性的消食药。如油腻积滞,应以善消脂肪(肉)类的药物为主;米面薯类积滞,应以善消淀粉类的药物为主;脾胃虚弱者,应以作用缓和,不易耗气的药物为主。
② 部分作用较强的消食药,或过用久服,亦有耗气之弊,故应避免其过用而伤正气;脾虚而无明显食积者,不宜但恃消食药的助消化。
③ 暴伤饮食,食留胃中,且证情较重者,消食药缓不济急,当尽快吐出宿食,以防脾胃进一步损伤。山楂
【出处】------《新修本草》《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蔷薇科灌木或以小乔木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 C.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生用或炒用。北山楂好。药食两用。
【性味归经】酸、甘,微辛,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与应用】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消食。什么样的饮食积滞都可以,尤其擅长促进油腻、肉食消化,促进脂肪分解消化。消化酶不耐高温,60度以上都失去生理活性,所以有人主张此药不要生用,要吃散剂。但是传统用法中多炒焦,而且煎煮还很有效,所以可能还有其他机制。是不是促进肌体分泌消化酶增加或胃肠蠕动增强?它略有点酸收,对减轻腹泻可用它酸收。活血化瘀。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在调经止痛方中。现在,它可扩张冠状动脉,降血脂,强心,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降脂减肥,冠心病,高血压,有瘀血的,保健食品。
行气。治疗疝气。
1.消食化积,用于食滞不化。本品为消食良药,尤善消油腻肉食积滞,单用即效。合白术、神曲为丸,可治一切食积。脘腹胀痛甚者,可合青皮、枳实等行气消积之品同用。
2.行气散瘀,用于气滞血瘀之胸腹诸痛。治泻痢腹痛,常配伍木香、槟榔、枳壳等同用。治胸胁瘀痛,常配伍川芎、红花,现代临床用治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痛经,常配伍当归、川芎、益母草等同用。治疝气偏坠胀痛,可与小茴香、荔枝核等同用。
【应用】
1.用于饮食积滞证。本品能消食化积,可用于各种饮食积滞证,尤善促进油腻肉食消化,为治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单用煎服有效,更常与神曲、麦芽等消食药配伍,以增强消食之功。
2.用于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本品微有辛温之性,其活血散瘀作用较为温和,《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 化瘀血而不伤新血”,故对产后恶露不尽者可化其瘀而不加重其出血。使用时既可单味煎汤饮,又可与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祛瘀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略有行气止痛与治痢之功,尚可用于泻痢腹痛或疝气等。治泻痢腹痛,《医钞类编》以“山楂肉炒为末”治之;亦可与黄连、木香等解毒、行气导滞之品配伍。治疝气,可与小茴香、荔枝核等长于治疝之行气止痛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山楂擅长消食散瘀;炒山楂酸味减少,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长于消食健胃;焦山楂长于止泻,食滞而腹泻者多用;山楂炭偏于收涩,主要长于止泻、止血,脾虚腹泄、胃肠出血多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柠檬酸、山楂酸、黄酮、皂苷等。可促进脂肪和蛋白的消化,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对胃肠平滑肌运动有调节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尚有降压、降血脂、抗菌、抗癌、收缩子宫、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
1.本品含金丝桃甙、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其次为多种有机酸,如山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等,并含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山楂核含有脂溶性成分,此外还含有内酯甙类、脂肪酶、维生素C及糖类等。山楂提取物有强心、降压、增加冠脉流量、扩张血管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其中山楂水解物,山楂总黄酮和三萜酸类均有降压作用,但以三萜酸类降压效应最强;其次是山楂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提高免疫方面,可增加家兔血清溶菌酶含量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对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在体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山楂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所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所含多种有机酸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使肉类易被消化。
2.因本品有强心、增加冠脉流量、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临床用以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均有一定疗效。
神曲
【出处】------《药性论》
【来源】 为大量面粉、麦麸与适量鲜辣蓼、鲜青蒿、杏仁、赤小豆粉和鲜苍耳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全国各地均产。生用或炒用。又叫六神曲,六曲。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脾、胃经。【功效】消食化积。
在改善腹胀,食欲不振,改善大便溏泻都有一定效果,但不强。略有解表退热作用,所以兼有外感发热的最合适。
建曲。发散风寒作用更强。【应用】
用于饮食积滞证。本品甘温,能消食和中,并略兼辛味,尚能“行脾胃滞气”(《本草经疏 》),故对各种饮食积滞证均颇为常用。炒焦后又具止泻之功,对食积腹泻可发挥消食与止泻双重作用,并常与焦山楂、焦麦芽同用,习称“焦三仙”。又因本品含解表退热之品,故对食积而兼外感发热者较之其他消食药物更为适宜。
此外,古代丸剂中有金石药品者,恐难于消化吸收,有时以本品为赋型剂作糊丸,其消食化积之功又可助金石药品之消化。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使用注意】 见本章概述。古代丸散剂用它来赋型。【参考资料】
1.本品属曲剂,含有酵母菌、乳酸菌、霉菌、蛋白酶、淀粉酶、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甾醇、蛋白质及脂肪、挥发油等。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的作用。
2.建曲,因主产于福建泉州而得名,又名泉州神曲。是以神曲原料再加厚朴、木香、白术、青皮、槟榔、葛根、紫苏、荆芥、防风、羌活、枳实、香附等40多味药品加工而成。味苦性温,功用与神曲相同而理气解表作用更强,尤宜于食积而有外感风寒者。麦芽
【出处】------《药性论》
【来源】 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麦 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各地均产。生用或炒用。大麦侵透了后,用冷水覆盖了后发芽,0.5-1公分即可,晒干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与应用】
消食化积。什么饮食积滞都可用,主要用于米面、瓜果富含淀粉的消化。当然不是淀粉的也可用,但它长于淀粉消化。山楂、神曲、麦牙三个药常配伍一起,炒焦叫叫焦三仙,大山楂丸就这三味药。回乳。减少乳汁分泌。但作用不强。量要大,有的炒每天120g,当饮料喝,生用120g以上,所以,乳期不能用。疏肝。作用微弱,比薄荷还弱。
1.消食健胃,用于饮食积滞。本品既能消食又能健胃,尤长于消米面诸果积滞,常与山楂、神曲等同用。若脾胃虚弱,食后饱胀,可合白术、陈皮等同用。
2.回乳消胀,用于妇女断乳及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单用60~120 g煎浓汁当茶饮。
此外,本品有缓和的疏肝解郁作用,对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之证,可与疏肝理气药伍用。【应用】
1.用于饮食积滞证。本品性味甘平,消食化积之力较佳,可用于各种食物引起的食积证,尤长于“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本草纲目》),故最适宜于过食米面薯芋之食滞证。可单用本品煎服或研末服。亦常与山楂、神曲等药同用,并习惯将此三药称为“三仙”。
2.用于断乳或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本品有回乳之功,可减少乳汁分泌,用于以上情况多单用生麦芽或炒麦芽120g(或生、炒麦芽各60g)煎汤,一日分2~3次温服。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生麦芽消食化积,炒麦芽性偏温而气香,消食健胃,而焦麦芽偏于消食止泻。
【使用注意】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本品所含淀粉酶、蛋白分解酶及维生素B等,有助消化作用。煎剂能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浸膏口服能降低血糖。生麦芽所含麦角类化合物有抑制催乳素分泌的作用。所含淀粉酶不耐高温,煎剂消化淀粉的效力相当于粉剂的三分之一,炒黄后效价约丧失一半。1.本品含淀粉酶、转化糖酶、酯酶、蛋白质分解酶、磷脂、维生素B、麦芽糖、葡萄糖等。本品所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助消化作用,麦芽煎剂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促进作用,所含淀粉酶不耐高温,煎剂消化淀粉的功效仅相当于粉剂的三分之一,炒黄后效价约丧失一半;生麦芽中所含麦角类化合物有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作用;麦芽浸膏口服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麦芽粉有保肝作用。
2.《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本品可以舒肝,治肝郁不舒者,可与柴胡、香附等配伍使用。谷芽
【出处】------《本草纲目》 【来源】 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稻 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各地均产。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经。【功效】 消食化积。
功效与麦芽一样,但比麦芽缓和,常与麦芽同用。它又称稻芽。【应用】
在消食化积的功用方面,本品与麦芽颇相似,但作用较麦芽缓和,二者常相互配伍,以增强疗效。本品消食而不耗气,尤宜于脾虚而食积不甚者。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谷芽长于消食化积,炒谷芽长于消食健胃,焦谷芽偏于消食止泻。
【使用注意】 见本章概述。【参考资料】
1.本品含淀粉酶、维生素B及淀粉、蛋白质等。有促进消化、增进饮食的作用,其酶含量较麦芽低,消化淀粉之力不及麦芽,煎煮及炒谷芽会降低其消食效力。
2.有的文献将粟芽称为谷芽,而将本品改称稻芽,容易导致药材使用混乱。此二者应分别以谷芽或粟芽为正名。
3.粟芽为禾本科植物粟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性味甘,温。归脾、胃经。功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常用于米面薯芋食滞及脾虚食滞者。煎服,9~15g。莱菔子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萝卜 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产。初夏采收成熟种子。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宜捣碎。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与应用】
消食化积,它主要是增强胃肠的运动,什么饮食积滞都可用,作用还比较强。优点是兼有行气消胀作用,一般的饮食积滞都会有气机阻滞,脘腹胀满,用之正好。它不足的是耗气较明显,过用,耗正气,耗伤脾胃之气。所以主要用于饮食积滞的实证,脾虚的不是很合适,但为了用它消胀,只有通过配伍解决,人参、党参、白术之类的补脾即可。其它原因引起的脘腹胀满也可用。如肠梗阻的胀满,用它行气消胀。祛痰。用于咳喘痰多,但生用(生用可引起轻微的恶心,恶心又刚好有利祛痰)。消食用炒的,无恶心反应,消食也增强。
1.消食除胀,用于食积气滞。本品消食化积,尤善行气消胀。多用于食积不化,中焦气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等,常与山楂、神曲、陈皮等同用,如保和丸。兼脾虚者,可于前方中加白术,即大安丸。
2.降气化痰,用于痰涎壅盛之喘咳。常与白芥子、苏子等同用,如三子养亲汤。【应用】
1.用于食积气滞证。本品辛、甘,既能消食和中,又可行气消胀,故尤宜于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等症。多与神曲、陈皮等消食药、行气药同用。胃肠气滞而无食积者,本品亦可与木香、厚朴等行气药配伍使用。
2.用于咳喘痰多,胸闷食少者。本品能入肺经,祛痰降气,以治咳喘痰多之证,并常与其他祛痰药同用。如《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以之与白芥子、苏子同用。亦有单用本品者。
【用法用量】煎服,6~10g。生品长于祛痰,炒后药性缓和,有香气,可避免生品服后恶心的副作用,且长于消食除胀。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耗气,虚证患者慎用;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亦不宜与人参等补气药同用,因其会降低人参的补气效力。
【现代研究】本品含芥子碱及其盐类。能增强兔离体回肠节律性收缩,抑制小白鼠胃排空,提高豚鼠离体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和降低胃底部纵行肌紧张性。水提物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尚有止咳、化痰、平喘、抗炎及降压作用。
本品含脂肪油约4.5%、少量挥发油、硬脂酸、谷甾醇、黄酮甙及多糖等。生用或炒用均能增强兔离体回肠的节律性收缩作用,抑制小白鼠的胃排空作用,提高豚鼠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和降低胃底纵行肌紧张性,炒用作用大于生品;炒莱菔子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对兔离体回肠节律性收缩的抑制;水提物对葡萄球菌及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提物有一定的抗炎和降血压作用;本品还有平喘、止咳、抗炎等作用。鸡内金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雉科动物家鸡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的干燥砂囊内壁。砂囊里的黄色角质状的内壁。全国各地均产。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取下内壁,洗净,晒干。研末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与应用】
消食健脾,消食作用强,在这类药中最强,现代研究,它主要含有一种促胃激素,增强胃肠运动,增加消化酶的分泌,它还有一定的健脾作用,最适合脾胃虚弱兼饮食积滞,补而不滞,消而不伤。如果脾虚明显的,还要配伍健脾药,以增强健脾效果。作汤剂效果不好,因其有效成分不耐高温。
涩精止遗,用于肾虚的遗精、滑精、遗尿。化结石。治疗肝胆结石,尿道结石。
1.消食健脾,用于饮食积滞及小儿疳积。本品既能消食化积,又能健运脾胃,广泛用于各种食滞证,尤宜素体脾胃虚弱者,单用即效,或与山楂、麦芽等同用。治小儿脾虚疳积,可与白术、山药、使君子等同用。
2.固精止遗,用于遗尿、遗精。治遗尿,多与桑螵蛸、覆盆子等同用;治遗精,可合莲肉、菟丝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化结石,用治尿路或胆囊结石,常与金钱草配伍使用。【应用】
1.用于饮食积滞及小儿疳积。本品消食作用较佳,并有健脾作用。既直接促进食积消化,又健运脾胃以防食积,故对食积兼脾虚者尤为多用。小儿疳积多属本虚而标实,常见脾虚而饮食停积,故本品亦十分适宜。病情较轻者,可单用研末服;若病情较重,可与上述消食药配伍;兼脾虚者再配入人参、白术、山药等补气健脾之品。
2.用于肾虚遗尿、遗精。本品有固精止遗之功,治肾虚固摄无力而遗尿、遗精者,宜与菟丝子、桑螵蛸等补肾固涩之品同用。临床亦有以本品炒焦研末,黄酒送服治遗精者。3.用于砂石淋证及胆结石。本品有化坚消石之功,治泌尿道结石或胆结石,宜与金钱草等通淋利尿及利胆退黄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粉剂优于煎剂。
【现代研究】本品含胃激素及蛋白酶、淀粉酶。口服能使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增高,使胃运动加强,胃排空加快。
1.本品含有促胃液素、淀粉酶、少量蛋白酶、角蛋白、糖蛋白、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成人服用后,能使胃液分 泌量增加,胃运动增加,认为可能是胃激素促进胃分泌,或是消化吸收后,通过体液因素兴奋胃壁的神经肌肉所致。另外,实验表明,水煎液对加速排除放射性锶有一定作用,酸提取物较水煎剂效果好,尿中排出的锶比对照组高2~3倍,并认为其中的氯化铵为促进锶排出的有效成分之一。
2.本品入药须洁净,应除去囊内容物及其他杂质。炮制火候宜适中。鸡矢藤
别名 鸡屎藤、牛皮冻、臭藤。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全株均被灰色柔毛,揉碎后有恶臭。叶对生,有长柄,卵形或狭卵形,长5~11cm,宽3~7cm,先端稍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嫩时上面散生粗糙毛;托叶三角形,早落。花多数集成聚伞状圆锥花序;萼5齿裂;花冠筒钟形,外面灰白色,具细茸毛,内面紫色,5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每室1胚珠。果球形,淡黄色。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地路旁或岩石缝隙、田埂沟边草丛中。产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采制 夏季采收全草,晒干。
化学成分 含猪殃殃甙(asperuloside)、鸡矢藤甙(paederoside)鸡矢藤次甙(scanderoside)及鸡矢藤甙酸(paederosidic acid)、去乙酰猪殃殃甙(deacetylasperuloside),后两者系提取过程中的产物。还含有γ-谷甾醇、熊果甙(arbutin)及挥发油。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胃、肝、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伤性疼痛、肝胆及胃肠绞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支气管火、放射反应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外用皮炎、湿疹及疮疡肿毒。
消食,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应用】
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本品有消食化积、健运脾胃之功。
用于热痰咳嗽,本品味苦性寒,能清热化痰止咳,单用煎服有效,或配瓜蒌皮、胆南星、枇杷叶等同用。
用于热毒泻痢、咽喉肿痛、痈疮疖肿、烫火伤等。本品甘寒解热毒、苦寒能泻火。〖运用〗 用于胃肠疼痛、胆绞痛、肾绞痛、痛经、分娩疼痛、神经痛以及各种外伤、骨折、手术后疼痛等,本品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但以针剂或酊剂为佳,针剂比酊剂效果好。
此外,煎汤外洗或鲜品捣敷,可治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实验研究】本品全草含猪殃殃甙、鸡矢藤甙、鸡矢藤次甙等单萜甙类;又含生物碱、熊果甙、齐墩果酸、挥发油等。鸡矢藤总生物碱能抑制离体肠肌收缩,并可拮抗乙酰胆碱所致的肠肌痉挛;鸡矢藤注射液能拮抗组织胺所致的肠肌收缩,并有镇痛、镇静作用。本品有祛痰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的作用。
【歌诀】鸡矢藤凉,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部分消食药简表
药 名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神 曲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和胃。用于饮食积滞。6~15 g谷 芽甘,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脾虚食少或食积不消,腹胀口臭。10~15 g;大剂量30 g。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消食药的功效、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 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消食作用各有哪些特点。*3.试述山楂的性味、功效和应用。
第二篇:消食药感想
这篇感想由吴有凯、郑训林、汪叶飞共同完成,下面是按顺序给出的我们各自的感想。
消食药应该说是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类药,像山楂、麦芽、稻芽、莱菔子等都是日常生活很容易见到的东西。书中消食药虽然只讲了九味药,但是其它中药也经常和它配伍使用,所以如果说用于消食的药,那就多了去了。不妨就说说《健胃消食片》吧。
《健胃消食片》功能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主要成分为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其中最后两种我们在消食药中已学过,用于消食化积,主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等症。陈皮是在理气药中学的,行气导滞,具有运脾健胃之功效。太子参和山药还没有学过,都会在补虚药中的补气药里学,可健脾益气,补而不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倦怠等症。
从切身体会讲,我有时大便时有刀割般疼痛,便后还滴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燥,直径大,有的还是球状,很担心,于是去校医院查看,医生定为痔疮,于是开了两种药给我。一种名为胆宁片,看其中药成分,其中就有消食药山楂。此外还有泻下药中之攻下药大黄,利水渗湿药之利湿退黄药虎杖,理气药中陈皮、青皮,止血药之凉血止血药白茅根,以及活血化瘀药之活血止痛郁金。虽然生病对于身体是不好的,但是却加深了我对和自己病息息相关的中药的认识。
——吴有凯
这次老师让我们这组做有关于消食药这张的PPT,并且也让我们的讲了这章。我们正好体验了一回当老师的感觉。平时我们都听老师讲课,这次自己来既有点紧张,也有点激动。
我想所谓的消食药就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功效,治疗饮食积滞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又称为消导药。之前,我所知道的山楂和莱菔子可以消食而已,但也只是仅仅知道一点而已。对于药性啊,功效啊,用法用量啊,其他作用啊,使用注意啊都不知道。我们通过做PPT的,不仅认识了更多的药,而且也全面的掌握了药的其他方面的。我们自己讲PPT的时候再一次帮助我们记忆消食药。这可能是老师给我们上课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我们很感谢老师给我们上台演讲的机会。这既有助于我们学习,也有助于我们锻炼自己的能力。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难以对药的重点区分好,难以突出一些重点。还好有老师帮助我们补充了,毕竟老师有多年的临床经验。
——郑训林
这一次老师让我们这一组做消食药这一章的PPT并且自己上讲台当一回老师,面向全班同学讲一下自己做的内容,虽然不是第一次上台讲课,但是心底还是有点紧张。
在做PPT的过程中,由于是自己亲自做的,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而且对药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具体来说,通过做PPT我们对各种药物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特殊用法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是单纯靠听老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有一句箴言说的好,实践才是硬道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做的PPT和课堂上的讲解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重点不够突出、难以把握一些关键性的知识。我们很感激老师对我们的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和补充,我们会更加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取长补短,向着更高层次而努力。
——汪叶飞
第三篇:中药学 重点药总结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风寒痹症。茵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功效:清利脾胃肝胆湿热,治黄疸要药,治湿热内蕴之风瘙瘾疹,湿疮瘙痒。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主治:湿痰,寒痰症,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外用治痰核,痈疽肿痛,蛇虫咬伤。阿胶:补血,滋阴,润肺,止血,用于治疗血虚症出血症,阴虚证及阴虚燥咳等证。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治积滞便秘,血热,目赤肿痛,热度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及湿热痢疾,黄疸,淋证。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轻坚散结,主治心神不安,经济失眠,阳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痰火郁结之痰核,瘿瘤。夏枯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瘿瘤。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证,湿痰,寒痰咳嗽。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主治血瘀气滞诸证。食积脘腹胀痛。羌活与独活: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治风湿寒痹,风寒扶湿表证,头痛。但羌活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感冒,治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治疗头痛因于风寒者。独活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少阴头痛。白术与苍术:均有健脾燥湿功能,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多用于脾虚湿固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名目作用。白芍与赤芍:均能止痛,但赤芍性寒,善凉血活血而止痛,长于消散淤血。白芍善敛阴柔肝而止痛,能平肝抑阳,敛阴养血。生地黄与玄参:同归肾经,皆有清热凉血,滋养阴液功效,但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力较强,故血,津伤口渴者多用,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且滋阴润肺,治肺肾阴虚之劳。石膏与知母: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于治温病气分热剩及肺热咳嗽等症,但石膏重在倾泻肺胃之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人参与黄芪:均具有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脱疮生肌,利水消肿,有益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症。川贝母与浙贝母:两者功效基本相同,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之效,但前者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后者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为二者共有。但以浙贝母为盛。菊花与桑叶:均疏散风热,平肝抑阳,清肝明目,均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桑叶疏散风热作用较强,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清肝明目作用较强,清
热解毒。
第四篇:中药学“要药”总结
中药学要药总结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止呃之要药:柿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理气良药:沉香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疥疮之要药:硫磺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
中药学要药总结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祛瘀生新”:桃仁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阳明头痛:白芷 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细辛 无汗骨蒸:牡丹皮 梅毒:土茯苓 鸡眼赘疣:鸦胆子 诸骨鲠喉:威灵仙 膏淋:萆薢 安蛔止痛:乌梅 虚寒呃逆:丁香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 手足皲裂:白及 阴疽流注: 白芥子 噤口痢:石菖蒲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喉痹:络石藤灯心草 龋齿疼痛:筚拨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升阳举陷:升麻柴胡 葛根 黄芪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风痰证:天南星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脱发:侧柏叶 梅毒:土茯苓 血淋涩痛:石韦蒲黄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阴署证:香薷 项背强痛:葛根 太阳头痛:羌活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引产: 天花粉 有汗骨蒸:地骨皮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吐泻转筋:木瓜蚕沙 血淋:蒲黄
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 肺胃出血:白及 脱发: 侧柏叶(外用)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休息痢:鸦胆子 口中甜腻:佩兰 口疮:吴茱萸 手足皲裂:白芨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亡阳证:附子 干姜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滑脱诸证:龙骨牡蛎
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 黑芝麻 胸痹:薤白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乳痈:蒲公英漏芦 丝瓜络 远志
中药学要药总结
肺痈:鱼腥草薏苡仁 栝楼 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 半夏 紫苏 枸杞子木贼 扩瞳:青葙子 虚火咽痛:玄参 阴虚外感:玉竹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破伤风:防风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全蝎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竹茹 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 排石:海金沙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金钱草半夏
退虚热:知母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地骨皮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利咽:薄荷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马勃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中药学要药总结
透疹:荆芥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芦根 紫草 绦虫证:鹤草芽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芜荑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 沉香 磁石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桃仁 决明子榧子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锁阳 杏仁 烫烧伤:四季青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疟疾:柴胡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常山
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 肠痈:红藤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栝楼大黄 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 姜黄没药
降血压:杜仲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罗布麻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 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蝉蜕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清心利尿: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第五篇:《中药学》要药总结
中药要药总结
第八章 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之要药
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 发汗第一药
桂枝——痰饮病,水肿的常用药 生姜——呕家之圣药 细辛——鼻鼽鼻渊之良药 苍耳子——鼻鼽鼻渊之良药
辛夷——鼻鼽鼻渊,鼻塞流涕之要药
第九章 清热药
石膏——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 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黄芩——治肺热咳嗽之要药 黄连——治泻痢之要药 苦参——治皮肤病之要药 金银花——治热毒疮痈之要药 连翘——疮家圣药 蒲公英——治乳痈要药
野菊花——治外科疔疮之良药
重楼——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的常用药 漏芦——治乳痈良药;治产后乳汁不通常用药 土茯苓——治梅毒要药 鱼腥草——治肺痈要药 大血藤——治肠痈要药
败酱草——治肠痈腹痛之要药
射干——治热毒痰火郁结所致咽喉肿痛之要药
山豆根——治火毒郁结所致乳蛾喉痹、咽喉红肿疼痛之要药 马勃——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白头翁——治痢之良药 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半边莲——治疗热毒所致疮痈肿痛之常用药 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青蒿——治疟疾要药
地骨皮——为凉血退热除蒸之佳品
第十章 泻下药
大黄——积滞便秘之要药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独活——治风湿痹痛主药 威灵仙——治风湿痹痛要药 川乌——治寒湿痹痛之佳品
蕲蛇——风毒之邪壅于皮肤常用之品 木瓜——治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
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肿痛麻木之良药 秦艽——风药中之润剂
雷公藤——治风湿顽痹之要药
第十二章 化湿药
广藿香——芳香化湿浊要药 厚朴——消除胀满要药 砂仁——醒脾调胃要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茯苓---利水消肿之要药 香加皮---治风湿痹证常用药
滑石---治淋证常用药;治暑湿、湿温之常用药 瞿麦---治淋证之常用药 海金沙---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萆薢---治膏淋要药 茵陈---治黄疸之要药
第十四章 温里药
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干姜——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肉桂——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吴茱萸——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丁香——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 高良姜——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 第十五章 理气药
陈皮——治脾胃气滞、湿阻之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呕吐、呃逆之佳品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
木香——行气调中止痛之佳品、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川楝子——治肝郁气滞疼痛之良药
香附——为疏肝解郁之要药、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薤白——治胸痹之要药 柿蒂——为止呃逆之要药
第十六章 消食药
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第十七章 驱虫药
使君子——为驱蛔要药,为小儿诸病要药 苦楝皮——为广谱驱虫中药 鹤草芽——谓之绦虫病之专药
第十八章 止血药
地 榆——为治烧烫伤之要药 侧柏叶——为治各种出血证之要药 羊 蹄——为治廯、疥之良药
三 七——为治瘀血诸症之佳品,尤为伤科要药 茜 草——为妇科调经要药 蒲 黄——为止血行瘀之良药
白 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为外疡消肿生肌的常用药 棕榈滩——为收敛止血之良药
艾 叶——为温经止血之要药,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为妇科安胎之要药 炮 姜——为治虚寒性腹痛、腹泻之佳品 灶心土——为温经止血之要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川穹——为治气滞血瘀诸痛证之要药,为治头痛之要药 乳香——为外伤科要药
五灵脂——为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 降香——为外科常用之品
丹参——为治血行不畅、淤血阻滞之经产病的要药,为治疗血瘀证的要药 红花——是妇产科血瘀病症的常用药,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桃仁——为治疗多种淤血阻滞病症的要药,为治肺痈、肠痈的常用药 益母草——为妇科经产病的要药
泽兰——为妇科经产淤血病症的常用药 牛膝——为治下焦水湿潴留病症常用药
鸡血藤——为妇科调经要药,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 王不留行——为治疗产后乳汁不下常用之品 土鳖虫——为伤科疗伤常用药
马钱子——为伤科疗伤止痛要药,为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之常用药 自然铜——为伤科要药
苏木——为伤科常用药,为妇科瘀滞经产诸证及其它瘀滞病证的常用药 骨碎补——为伤科要药
血竭——为伤科及其它瘀滞痛证要药 刘寄奴——古人谓其为“金疮要药”
穿山甲——为治疗产后乳汁不下之要药,为治疗疮疡肿毒之要药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白附子---治疗风痰证的常用药 桔梗---治肺经气分病之要药 礞石---治惊痫之良药 苦杏仁---治咳喘要药 白果---治哮喘痰嗽之常用药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朱砂——为清心、镇惊安神之要药 龙骨——为重镇安神之常用药 酸枣仁——为养心安神之要药 合欢皮——为悦心安神之要药
远志——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
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
石决明——为平肝凉肝之要药,为治目疾常用药
代赭石——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为重镇降逆之要药 刺蒺藜——为祛风明目之要药
羚羊角——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牛 黄——为清热解毒之良药,为开窍醒脑之常用药 天 麻——位置眩晕之良药 全 蝎——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麝 香——为醒脑回苏之要药,为止心腹暴痛之佳品,为伤科要药 冰 片——为五官科常用药
苏合香——为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的要药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人参——为拯危救脱之要药,为补脾气之要药 黄芪——为补益脾气之要药,为气虚水肿之要药 白术——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甘草——有调和百药之功,故有“国老”之称 沙棘——为藏医、蒙医治疗咳喘痰多的常用药 续断——为伤科常用药
蛤蚧——为治多种虚证喘咳之佳品 冬虫夏草——为平补肺肾之佳品
当归——为补血之圣药,为妇科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要药,为活血行淤之良药 熟地黄——为治疗血虚证之要药,为治疗肝肾阴虚证之要药 白芍——为治肝阳上亢之常用药 阿胶——为补血要药,为止血要药 何首乌——为滋补良药 龙眼肉——为滋补良药
枸杞子——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鳖甲——为治阴虚发热之要药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麻黄根---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五味子---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 之遗精滑精及遗尿尿频之常用药
乌梅---治疗久泻、久痢之常药 罂粟壳---“涩肠止泻之圣药” 石榴皮---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肉豆蔻---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
赤石脂---治疗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 山茱萸---固精止遗之要药
桑螵蛸---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 莲子---治疗脾虚、肾虚带下之常用药 椿皮---止带之常用药 鸡冠花---治疗带下证之常用药 浮小麦---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 芡实---治疗带下证之佳品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常山---治疟之要药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硫黄---治疥疮之要药
蛇床子---皮肤病及妇科病常用药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炉甘石---眼科外用之常用药 硼砂---喉科及眼科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