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主旨习题含鉴赏

时间:2019-05-15 11:1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的主旨习题含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的主旨习题含鉴赏》。

第一篇:古诗的主旨习题含鉴赏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⑴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诗都是抒发。⑵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参考答案】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②牙璋:玉制的兵符; ③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④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⑤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

【参考答案】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激励声中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西川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清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解:顾炎武,著名学者诗人,反对官宦权贵,清兵南下时,他参加反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朝廷的招纳,流亡中国北方,自称“逐客”。)

1“肝胆”、“阅”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A+C(1)“肝胆“是诗人对故国的忠诚;”阅“的是见证。(2)写出诗人赤胆忠心,诗人自觉江山见证他的斑白双鬓。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以及他对故国的忠诚之情。2人说,顾炎武诗有杜甫之风格,请分析。(4分)B+A+C 我认为两人风格都有沉郁顿挫的特点;顾诗前四句写出秋日来临,诗人内心因愁苦而两鬓斑白的景象。这与杜诗《登高》中万里悲秋的风格都呈现出沉郁顿挫的基本底色。

这首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一幅由n.n.n.n.等构成的adj.景象

陈伯玑金陵(清)王士禛

东风着意吹杨柳,绿到芜城①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注释】①芜城:在金陵附近,作者当时在扬州为官。

作者在诗中巧妙的采用了“东风”“杨柳”等意象,请问表达了何种情怀?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1分

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主旨:借古讽今 从咏史到怀古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怀古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例题精讲

【07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华清宫》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乐观者形象。

梅花引 荆溪阻雪(南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候,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F?

诗歌炼字题与图像题

炼字题 炼动词

清风细柳,淡月梅花 清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炼形容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自绿江南岸

炼副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柳。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炼数量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题干

最传神的是什么字 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某词好不好,为什么 诗眼是什么

答题公式

点:点出这个字是那个字。点明字的本意 析:放到语境中,分析语境义。翻译诗句。评:传递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字具备怎样的艺术手法。景象描摹、意境烘托、情感与内容(题目)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

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新晴野望》

【参考答案】

1、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也可用原文中的“原野旷”、“无氛垢”回答。

2、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图像题

题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有哪些景物构成的?作简要分析。

答题方法

通过什么样的意象,营造什么样的意境,描绘什么样的画面 罗列意象、用描述性的语句描写、将语言变成四字画面 意境的梳理方式

大:恢弘、壮阔、雄伟、悲壮、寥廓 小:细腻、委婉、缠绵、秀美、清丽 多:热闹、繁华、绚烂、喧闹、壮丽

少:恬静、和谐、静谧、幽静、清新 寂静、冷清、阴冷、衰败、凄清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习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山水名篇历来为人们称道,请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次石湖书扇韵》

【参考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⑵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滁州西涧》

【参考答案】主要描绘了幽草、黄鹂、深树、春潮、雨、野渡、横舟等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景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和忧伤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习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4

《题李世南画扇》

【参考答案】应有的景物: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诗歌艺术手法题

⑴ 表达方式 1. 记叙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三国·曹操《观沧海》)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唐·杜甫《登岳阳楼》)2. 议论

胜败兵家亊丌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夗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两情若是丽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七夕》)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3. 描写(正面描写)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孙浩然《过故人庄》)视觉描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囿。(唐·王维《使至塞上》)荒凉意境 迟日江山丽,昡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视觉嗅觉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侧面描写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叠字= 渲染 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渲染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白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动静结合 4. 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都有)情景交融(有景无情)

上邪!我欲不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不君绝!前丌见古人,后丌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昢夘雨疏风骤,浓睡丌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咬定青山丌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⑵修辞手法 1. 比喻

天街小雨润如酥。(唐·韩愈《早昡》)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问君能有几夗愁,恰似一江昡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2. 比拟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宋·林逋《山园小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事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昡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3.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长安、汉唐 4. 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千里莺啼绿映红 5. 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丌尽长江滚滚来 6. 列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7. 设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夗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8. 反问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⑶表现手法 1. 对比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亍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纵向对比个人时间不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横向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2衬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以动衬静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 虚实结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癿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亊,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4 答题公式

点:点出用了什么技巧

析:放到语境中,分析语境义。翻译诗句。

评:传递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字具备怎样的艺术手法。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不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癿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癿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癿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癿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呾思亲癿情感。

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傍晚、西风;拟人手法。前一首癿“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丌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癿“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二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癿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指出下列作品中使用的艺术手法(每篇至少两种)。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丌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丌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亊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5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月如钩——比喻。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寓情二景(烘托)。剪丌断,理还乱,是离愁——借喻。(2)上阕——寓情二景(烘托)。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虚实结合。潇潇、苒苒——叠字(渲染)。红衰翠减——借代。

诗歌艺术形象与语言风格题 艺术形象题 几个基本概念 作者 隐含作者 叙述人 分析/翻译

人物形象(四字原则)作者情感

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语言风格题

雄浑: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豪放:豪迈奔放

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顾炎武、闻一多)。时代剧烈变化、个人穷愁困苦、感情忧国忧民、表现含蓄慰藉。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俊爽:英俊豪纵,飒爽流利。冲淡:冲和、淡泊

旷达:疏狂不羁,通脱豁达。工丽: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委婉:

自然:不留雕琢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参考答案

《独坐敬亭山》

【参考答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独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独。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孤独寂寞之感得以安慰。《诉衷情》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古诗文阅读:拔高训练

主旨

风格和手法

风格===豪放派====雄浑壮阔---李白

豪放旷达---苏轼

沉郁顿挫---杜甫

慷慨悲壮---辛弃疾 ===婉约派

手法===表现手法===写法===方法===表达技巧===表达特色===表现特色

表达技巧===对比 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 夸张(奇数)借代 对偶 表达方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白描/细描====n.n.n.v.主旨题A+C 炼字题(诗歌中哪个字用得好,照出来分析好处)B+A+C 内容(结合诗句翻译,诗歌内容作答的题目:这首诗描写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特点/哪些方面)A+C 鉴赏(某个诗句作用/风格/手法/方法/写法)B+A+C

A诗句翻译 B 风格或手法 C主旨或情感

第二篇: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

(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第三篇:古诗鉴赏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

一、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开头两句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晨兴”是什么意思?

三、四两句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点明诗题“归园田居”,表达诗人心忧田亩的心情,引出下面诗人劳作田间的描写和感慨。

(2)清晨起床。表现了躬耕田园、辛劳而满足的诗人形象。2.(2014·天津)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 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①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红旗直上天山雪”中的“直上”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分析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直上”二字是动态描写。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直上”二字使整幅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从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2)

一、二两句写行军的环境极为恶劣: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海畔”的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被狂风刮光,枝梢也被狂风折断。这些环境描写,竭力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恶劣的环境映衬出了从军将士无所畏惧、昂扬坚强的精神风貌,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怀古咏史诗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

注唱,《后庭》遗曲。

注 漫嗟:空叹。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总领全词(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伏笔”),②点明登临季节(“晚秋”),③为全词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

(2)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临江仙·送王叔济

张元幹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1)“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这个词语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一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冰壶”比喻美好品德、纯真友情。一片冰心在玉壶。

(2)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野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人的愿望”)。

六、羁旅思乡诗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客中见梅

赵长卿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1)上阕中的“年年为客遍天涯”,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羁愁之深重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作借梅花抒发游子之情,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年年为客”,极写漂泊时间之漫长;②“遍天涯”,道尽漂泊空间之辽远。(2)①借梅影渲染客居的孤独淒清氛围,②由梅花的清峻孤独引发词人的羁旅憔悴之苦,③因《小梅花》加深了游子的思家之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第四篇:古诗鉴赏

1、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2、对《观沧海》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羽”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3、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每章都有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A.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D.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并升起。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D.建安文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6、选出对《观沧海》全诗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合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 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一、《次北固山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的序号写在题号前。

1、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3、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4、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5、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6、A.首联的“客路”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B.“风正一帆悬”的“正”兼指“顺”“和”,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C.

五、六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真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给人一种消极之感。

D.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7、A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大景来衬托小景的波平宽阔。

8、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B、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C、“生”与“入”用了上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10、A.当残夜还未消失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具有新事物必然寓于旧事物之中的道理。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的匆匆不可待,表达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C.作者将“日”“春”放在“生”“入”之前,并且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D.全诗妙在描写景物节气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11、A.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失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出了春意。

B.日出残夜表示地域的交替,春入旧年表示了时序的交替。

C.把“日”与“春”当作美好事物的象征。“生”与“入”使景色拟人化了D.在描写景物和时令的变化中,提示了自然规律,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11.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2.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13.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1.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B.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3.选出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句写景兼写时令,用“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知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出李白当时的心情。

B、次句直抒胸臆,“闻道”表示惊异惋惜,“五溪”指出被贬谪之地偏僻荒远,路途艰难,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

C、后两句抒情,将明月人格化,创设托月相送的意境,抒发了对朋友真挚的感请,写得深切而动人心脾。

D、后两句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和曹植的《杂诗》中“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相似。4.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5.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B、第二句便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C、后两句议论,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已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D、“夜郎”古夜郎国,在现在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省部分地区。这里联想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关心之切。

6.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飘零,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B.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C.这首诗想象丰富而奇特。

D.因为李白和王昌龄一样,都是不得志,所以说是“愁心”。

7.下列对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B.“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C.“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啼血,抒发悲苦哀怨之情。D.“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8.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诗歌写景旷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B.“闻道”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乍听朋友遭贬消息后的震惊与惋惜,也写出了友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C.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

D.三四两句中诗人展开想象,并运用了比拟与夸张的手法。

第五篇: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12-21)

孙怀柱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1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ě),又读(xiè),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1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作者:stcm--发布时间:2004-11-29 23:01:00--

1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1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2)角度举例: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

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

(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答:(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分)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2分)

答:(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2分)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1分)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1分)

19、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下载古诗的主旨习题含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的主旨习题含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鉴赏

    八年级语文(下)重点古诗词鉴赏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赏析“采菊......

    古诗鉴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古诗鉴赏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羁眺伤千里,劳歌①动四愁②。[注]①劳歌:劳作者之歌。亦指忧伤、惜别之歌。......

    古诗鉴赏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夸?字??个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以后又发展成为......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海浪中心小学:柴寿和 教学前,觉得这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等到走进课堂,才发一首诗可以教的内......

    古诗鉴赏

    八(上)古诗鉴赏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

    古诗习题

    1、《观沧海》中表明作者雄浑博大的胸怀,抒发伟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中有句云:“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次北固山下》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 古诗鉴赏

    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