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
导入语: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有着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以文本的形式流传至今,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古为今用,吸收古代诗歌中的优秀因素为我们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今,古代诗歌鉴赏题在多年来的高考中都是必考题型之一,这也许是其中的原因吧。
一、把握意象、体味意境
1、意象是融入了人的主观情感的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是作品给人心灵上的总体感受。意境的鉴赏,是要通过对一首诗的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调以及表达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的。2.、透过字面、把握形象
(1)“形象”在诗歌中,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由于这些形象浸染了作者的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已经融为一体,所以它是诗歌意象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古典诗歌中经常塑造的形象(意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⑤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品味语言
语言的鉴赏,既可以着眼局部,去鉴赏某个重点词语或精彩诗句;也可以着眼整体,去鉴赏一首诗的语言风格。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通俗、平淡、委婉等。
三、表达技巧的鉴赏
1、表现手法(1)抒情方式
一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二是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2)修辞手法:也叫辞格、修辞格。常见的辞格有: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1(3)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如:想象、联想、烘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用典、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等。2.篇章结构
主要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详略得当、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3.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豪放/婉约
气势磅礴/格调高昂 缠绵宛转/清新优美 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常见类型: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寄情悠闲、借古抒怀、仕途失意、勉励留念等。
一.古典诗词中常见的5种主要情感 ①家国胸怀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杜甫《春望》陆游《示儿》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D.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姜夔《扬州慢》 ②人生志向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陆游《书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陆游《卜算子·咏梅》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王维《山居秋暝》 ③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李清照《一剪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刘禹锡《桃花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D.告慰平生的喜悦。李白《早发白帝城》 ④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⑤离情别绪
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
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诗歌鉴赏题的作答术语 写什么方面(内容):写景状物;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怎样写方面(艺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思想):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六、课内练习
(一)意境、意象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二)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方法点拨】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色;第三步,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抒发了作者热爱宁谧、自然的生活的情怀(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略)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提问:请谈谈“侵”“拂”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让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色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实际是写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三)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说出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提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第一步);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第二步);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第三步)。
(四)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
【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来描写了某种艺术形象的哪种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历代名人称这首诗表现了某种“味道”,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诗歌的意象,归纳其特点和所营造的意境;
第二步,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意象、形象和诗歌主旨的关系; 第三步,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提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第一步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第一步)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第二步)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第三步)
七、总结
(一)诗歌鉴赏,所考察的内容可归纳为:内容、艺术、思想几个大块,作题时先把诗歌读懂读透,之后看准题目要求,按要求作答即可。(看准是否有字数等限制)
(二)鉴赏古代诗歌要注意它的行文方式,比如省略、对仗、先景后情、先事后情、通篇写景、景中中含情等,其中也不乏对文言用语的解读,比如古今异意、专用术语等,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如同读古文一样来读诗歌,毕竟二者都是古人的东西,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此外,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之时更需要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境,要把自己置身于古代社会,这就需要我们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生产生活等多方面做一个大概的了解。所以,为了能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我希望大家在课外做到以下几点:
1、打牢古文基础。
2、读点中国古代史方面的书。
3、大量诵读唐诗、宋词。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上疆村民《宋词三百首》
4、做大量的诗歌鉴赏题,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
第二篇:古诗鉴赏教案
古诗鉴赏
——感受春天之美
教学目标:通过古诗鉴赏课,使学生感受描写春天古诗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古诗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古诗中就有很多是描写春季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春天。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古诗是描写春天的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指名回答。
(提示:学过的古诗、诗人)
二、学习古诗
同学们对描写春天的古诗背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早春的一首诗——《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1、学习之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1)学习古诗前,老师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创作这首诗?又是送给谁的?
学习古诗创作背景(指名读)
(2)再来读读古诗,根据词语解释,你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同学自己说意思;
指名说一说。
(3)a.这首诗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下着小雨的春天的喜人景象。)b.“最是一年春好处”让我们想到了一句熟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
c.从哪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是“早春”?
(草色遥看近却无)
d.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喜爱早春,珍惜早春之情。)
再来读读这首古诗,体会作者此时的喜悦之情。
2、对比读诗句
我们学习的是一首描写早春时节的诗,我们还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盛景的诗,下面的诗请你来读一读,感受两首诗描写的不同的春天景象。《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江畔独步寻花》
对比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三、古诗小游戏
1、诗句与作者连线
2、填诗句
3、猜节日
四、感受季节之美
1、学习了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诗都诗描写季节的,下面这首诗你来读一读,猜猜看是描写哪个季节的?
——夏季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能说说吗?
先读古诗,再体会。
指名回答。
3、还有一些诗描写了不同的季节,课下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体会描写季节诗的美。
《山行》
《江雪》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鉴赏——感受春天之美
第三篇:古诗鉴赏教案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一:寻找意象
基本目标:读懂古诗词,体会诗歌中用来表达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词,体会诗歌中用来表达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二、诗 词 中 的 意 象
1.月——思乡,怀人。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4.松——孤直傲岸。5.莲——爱的象征。6.梧桐——凄凉悲伤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8.秋蝉——高洁,悲凉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10.柳——离情依依 11.芳草——离恨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13.羌笛——凄切之声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15.红豆 —— 象征爱情或相思。
三、解题方法:
第一步:找名词,意象以名词形式出现。第二步:名词应体现作者思想感情。意象一般为景、物。一般需找出3个。
四、典型考题(寻找意象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考题: 这首诗选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春特点的?(3分)
五、试题训练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答案】白云堆 深林
望江南① 李煜
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6.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 的景色。(3分)
芦花 孤舟 肃杀、凄寒
题杭州樟亭 郑谷
故国江天外,登临返照间。潮平无别浦,木落见他山。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诗中写了哪些“登临”所见之景?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
①写了潮水、远山、沙鸟和渔人。②写潮水,突出其大,分不清浦岸;写远山,突出其树叶落后,能望得很远;写飞鸟,突出其远去;写渔人,突出其闲适。
第四篇: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详)
复习目的
1、捕捉诗人感情,体会诗歌意境,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捕捉感情,体会意境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
老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春的和煦,夏的热烈,秋的清爽,冬的沉静。在这四季中,我独爱秋季,现在恰是秋季,同学们能想出关于秋的古诗吗?
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具体情形导入复习。
二、出示目标
近几年来,有关古诗的考查已经成为各地市中考热点,所占分值也呈增加趋
势。我市古诗鉴赏试题以往出现在“积累与运用”部分,仅占2分,今年就作为独立的题型出现,分数一下子增加到5分。我们完全有必要关注这一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熟悉古诗鉴赏题型,并有针对性地练习,才能有备无患,提高成绩。古诗鉴赏常见题型有:
2006年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
明月夜留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1).“离人无语月无声”这句诗勾勒出怎样的环境气氛?(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2006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题: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答上种类型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
1、捕捉诗人感情,体会诗歌意境,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2、培养我们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训练
1、出示《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老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七年级上册中的元代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小令。我们班谁的朗读水平最高?请这位同学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读一遍把自己的才华展示给大家好不好。
老师适当鼓励:这位同学读的非常棒,读音准确,声音洪亮,同学们掌声鼓励!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感情?
思考问题,举手回答。
板书表示感情的词语。
老师:这样的一种感情产生于怎样的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呢?
同学们四人一组探讨,交流合作,集思广益,找一个同学作为你们小组的代表作答,一定要积极发言喔,这可代表着你们小组的整体形象。同学们抓紧时间讨论,看那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回答,教师肯定,刚才那个同学很勇敢,谁还敢挑战他?
老师小结: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感情,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我们由此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
一匹瘦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
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一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
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的游子的黯然的情感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
板书:意境
老师归结解题方法:“断肠人在天涯”揭示了全诗的文眼,浓重的乡愁。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2、接下来,我们再看下面这首诗,并处理相关问题
出示《秋词》
秋 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老师:这是八年级上册附录部分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篇目,学生分组朗读。
出示问题:这是一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作者在被贬郎州后写的。诗篇一翻悲秋成案,谱成一曲高亢的秋歌。请简要评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生积极思索,大胆回答。
表现自己虽然被贬,但又不甘低沉,昂扬向上的乐观态度和高远志节。
老师板书表达感情的词语。
3、老师:同学们再想一想,你是从诗的什么地方捕捉到诗人的感情的。具
体说一说。
学生分组探讨,代表作答。
老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很快就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团队意识强。我们班真是个优秀的班集体。回答的非常好。
老师:针对这首诗,我们可以从关键词语上着手。作者选用准确鲜明的词
“胜、排、引”等,使意境深远,充分表现出作者赞扬秋天的美好,高昂的进取精神,昂扬向上的乐观态度。
通过以上两首诗的分析,我们就会明白在解答有关诗人感情,诗歌意境等问题时,应该掌握以下解题方法,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位赏析作答。
(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四、梳理总结
前面我们复习的这两首诗歌,都和“秋”相关,但风格各异,作者的思想
感情基调更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捕捉作者感情时既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更要结合具体诗篇灵活处理,情由境生,情随境动,要做到感情和意境的协调一致。
五、拓展运用
学生做练习
1、七年级上册附录部分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篇目《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什么样的心绪?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生探讨作答。
孤寂之感思乡之情(凄凉愁思)。是通过描写当时所处的环境,想象
未来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做反衬,又用重复“巴山夜雨”来表达这种心
情。
老师:同学请坐,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此诗从关键词语上着手,抓住诗句中的“巴山夜雨”往复对照,即巴山——西窗——巴山,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诉别情的美好心愿。
2、真题零距离接触,这是今年我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阅读,同学们请看
明月夜留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1).“离人无语月无声”这句诗勾勒出怎样的环境气氛?(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学生大声朗读,思考问题。
分组探讨,回答。
此诗应从关键词语上着手,抓住诗句中的“无语”“无声”可见环境之宁静,“离人”“情”“相思”可知抒发的是离别相思之情。
答案:勾勒出宁静甚至冷寂的气氛(以此渲染离别的环境)。
答案:表达了作者离别相思之情。
第五篇:古诗鉴赏教案
古诗鉴赏教案
古诗鉴赏教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链接
1、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理解炼字艺术。
2、赏析诗眼。
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累计课时
教学重点
同上1、2教学难点
解题指导与实践演练。教学方法
讲解
练习
点拨
课时安排
3教学环节:师生活动预设
个性 化
批注
一、点击考点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 的。诗词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词语言,就是要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并借助诗词的语言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词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二、专题研讨:
(一)炼字
【知识储备】参看一轮资料P106,结合典型例句了解诗 歌的炼字艺术。【常见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例题分析】(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友人前往蜀地。首句“春风入树绿”点明送别友人的季节是春天;这一句中“绿”字使用得非常好,由此可联想到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这里的“绿”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功能,可理解为使动,春风“使树绿”,展示了一种动态美,把无形的“春风”形象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春风吹到树上树就绿了的奇妙动态变化,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勃勃生机。
又是一年春风吹绿树木、春归大地,诗人想象着何遁山人的家中,孩童遥望柴门盼望亲人归去,想象着友人回到家中见到春燕、浣洗衣衫的情景,因而“绿”字为全诗增添了韵味。[参考答案]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解题指导] 步骤一: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步骤二: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步骤三: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
步骤四:适当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果是比较赏析题,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①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②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语境;③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课堂演练】
完成一轮资料P107练习题 【解题指导与小结】
1、结合诗句理解该字的妙处。
2、按步骤作答:释字义——明手法、析景象——析效果和情感
(二)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有时是诗中最精练传
神的一个字,有时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一首诗词的主旨所在。
[知识储备] 参看一轮资料P107,结合典型例句了解诗歌诗眼的作用。“诗眼”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找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寓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出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满”和“压”就是诗眼。[常见设问方式]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同从弟①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②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 ①从弟:堂弟。②越吟:越人庄舄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5分)
[解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诗的一、二句点明诗人同从弟在“南斋”赏月;
三、四句描写月光的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由“月”引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这四句诗写景,景中含有凄苦之情,从而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作者玩月思友,由月忆人。
五、六句写流光易逝,世事多变;
七、八句写设想朋友在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望月,忆起故友,并以“是夜越吟苦”运用典故表达了朋友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联系诗题,表达了对友人命运前途的关切。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归结为“凄苦”的心绪。
通览全诗,作者以“苦”为感情的出发点,围绕“苦”写赏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人生,“苦”可以说是诗歌感情所在,是全诗点睛之笔。
[参考答案] “苦”字言简意丰,吟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异地飘零、故乡难回、友人命运等,感情凄苦,为全诗感情所在,可谓点睛之 笔。[解题方略] 步骤一: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
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应用体验] 一轮资料P107 T2 【课堂小结】 “诗眼”往往关联着诗歌 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在赏析时,答题步骤的前两步和炼字题差不多,第三步要注意联系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旨作答。释字义——结合诗句分析内容——点名该字在表现主旨和诗人情感上的作用
(三)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
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 化素养有关。
[知识储备] 参看一轮资料P108,了解诗歌的主要语言风格
[常见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前人对这 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例题分 析](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
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 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参考答案]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
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飘逸,挥洒自如。[解题指导]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
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三: 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应用体验]完成一轮资料P108 T3 【课堂小结】
1、熟读与了解诗歌的主要语言风格,储备知识。
2、结合诗歌 具体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3、按步骤用常用术语作答。【作业】
一轮资料P110
T1—T4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